6.文献图片.宋氏历史文物古迹

合集下载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概述及主要历史遗迹

南京历史文化概述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

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

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

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

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

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10.宋氏居集地村貌及村史简介

10.宋氏居集地村貌及村史简介

福建周宁县泗桥乡洋尾村地理座标:北纬27°11、209东经119°10、948. 海拨861米。

洋尾村是宋七郎公族人的发源地。

至壬子(1012)年各公又建祠洋尾安着,天禧戊午(1018),珩公捐巡获职,是年建屋二,宽数十余丈,大矣,居卅十六公。

宋璠七公墓在福建周宁县泗桥乡洋尾村“宋氏宗祠”后山岗。

福建周宁洋尾村宋氏宗祠石狮。

座落于周宁泗桥洋尾村中”宋氏宗祠”建于宋祥符九年(1016).几经苍桑,于1958年被该村村民改建为当时全民食堂,后有两家村民进驻.今该村门前路26、27号,旧祠面目全非,但原祠的池塘与围墙尚在,墙边有两桩千年石狮(今存一桩).雌雄各一.为路人呈祥.此乃石刻艺术珍品,应以重点保护或珍存.福建周宁县泗桥乡坂坑村福建周宁县坂坑村现宁德地区周宁县泗桥乡所辖,地理座标:北纬27°10、127东经119°14。

946. 海拨929米。

宋氏迁入坂坑村已很难考证。

现己有的资料中是《杂事记》中八十二牍唐贞观四年(630),记载中有“盘溪”,至现在己千余年,“盘溪”与“坂坑”二者方言音很相近,现在的“坂坑”是否以前杂亊记中记载的“盘溪”也不敢臆断。

坂坑现存家谱序中记载“坂坑之宋氏由洋尾迁入,先世之谱藏扵洋尾而遭回禄,(古代房屋遇火災避讳谓回禄,现考洋尾总谱在绍兴辛亥〈1131〉为乱兵匪所焚),传至今又二十余世矣。

(该谱光绪四年戊寅〈1878〉由庠生陈星衡先生纂修)。

由此可知宋氏入扳坑己有一千余年。

现在有谱记载的是世国公房支派下,宋世国公清顺治年间从洋尾迁入福安(按访宋家村时宋为民先生说“应该是住宋家村”,公长子李发公在雍正年间又迁回坂坑,李发公生六子衍发现在的各房支。

由於缺少资料,我们现在很难确定宋氏的迁入坂坑的确实年代。

福建省政和县镇前镇深渡坑村深渡坑村位于福建政和镇前镇之东隅、闽北与闽东交界处.地理座标:北纬27°11、645东经119°10、172。

宁都湛田宋氏始祖宋节身世考

宁都湛田宋氏始祖宋节身世考

宁都湛田宋氏始祖宋节身世考谢宋平宋节,字梅衡,号三评事,唐时虔州虔化县人(即今赣州市宁都县),原籍河南开封。

生于唐景云辛亥年(711年)二月初三日,殁于唐大历戊午年(778年),享年68岁,葬本里牛岭屋背(即今宁都县湛田乡之牛岭),地肖蛇形,乙辛兼辰戍。

宋节被尊为宁都湛田宋氏的始祖。

《宁都湛溪宋氏族谱》载云:“唐天宝元年(742年),三评事定居于湛溪,子姓繁衍。

为宋氏一世祖者三评事也!”其坟墓自下葬以来已历七次重修,每年清明期间,位下子孙都会很隆重地前往祭扫。

按进士宋瑗、宋大猷父子等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所编撰的一修家谱中的谱序记载:“……衍传十五世至璟,璟封广平公,食采于中州地。

璟生浑,浑生瞻,大唐知虔州事。

瞻生谕,谕生子三:长一评事、次二评事、三三评事。

因太父瞻巡民瘼至虔化,卒于官緳,卜葬北郊小溪尾而留籍焉。

后定居于湛溪,子姓繁衍。

为宋氏一世祖者三评事也,……”撰写此文的作者是与其父子同时代的本县老乡、进士、岳州知州孙勰。

孙勰为宁都名人,是孙氏五贤之一,曾入祀宁都乡贤祠。

该文段的意思是说:衍王传十五世生了唐明相、广平公宋璟,被封在中州(即今河南开封),宋璟生了宋浑(注:宋璟生有八子,宋浑为璟四子,其曾担任过御史大夫,与李林甫相善),宋浑生子宋瞻,宋瞻生子宋谕,宋谕生三子:一评事、二评事、三评事。

因为宋瞻担任了虔州知州(刺史),巡民瘼来到虔化,不幸生重病死于虔化的官署,就被安葬在虔化北郊小溪尾这个地方,然后宋谕他们就留在虔化了。

后来三评事又迁居本县的湛溪,子孙绵延,后来就被尊为宁都湛溪宋氏的一世祖,即始祖。

按这段话的意思:宋节有非常清楚且显赫的家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

高祖宋璟是宰相,曾祖宋浑是御史大夫,祖父是宋瞻是州刺史,自己三兄弟都是正七品的大理寺评事(也有可能是荫封的)。

疑问一:宋节有非常清楚且显赫的家世?要解决此疑问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虔州的来历:据说虔州因所辖县虔化境内有虔化水(即今之宁都梅江)而得名。

历经风雨的白石村宋氏祠堂

历经风雨的白石村宋氏祠堂

历经风雨的白石村宋氏祠堂据胶东宋氏联宗谱书记载:胶东宋氏一世祖信公原藉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时为大元丞相。

元至正(1341_1368年)因事谪任东莱般阳路(今莱州)总管,后仆居文登县宋村,逝后葬于宋村西九顶埠。

其后世生息繁衍,子孙散居胶东各地。

据《乳山市志》记载:明成化年间,一支宋氏由九顶埠迁至现乳山市育黎镇东北六里,乳山河上游一个叫凤头岭的山坡前落户,因此处遍布白色石头,起名白石村。

白石村依山傍河,丘岭连绵,半山半泊,土质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耕种和发展林木畜产。

明清时期,村北有一条官道(海阳至牟平),交通便利,官吏、商贾往来频繁。

在此落户的宋氏先祖秉承勤劳质朴的民性,开垦荒地,种粮养畜。

至民国时期,巳垦殖荒山2000余亩,向村北绵延十余里,遍植松树,柞树。

在山根和河边开荒造田1000余亩。

早期主要是种植、养蚕。

后来又建起纩丝作坊、商铺。

至清末民初,有人还在天津、大连、烟台等地开设商号。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部分村民家底殷实,有的农村有土地、作坊,城市有买卖,多项经营,富甲一方。

先民富裕之后便大兴土木,沿着扇形山脉建设房屋,并沿着东西方向形成一条一里多长的月牙形街道,街道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高脊灰瓦房,大部分都是清代建筑,有些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在百年前当地是很少见的。

这些建筑中最高大宏伟的就是早期建设的宋氏祠堂。

为了缅怀追远,永记先祖恩德,清代嘉庆年间,族人集资建起宋氏祠堂。

祠堂依凤头岭“龙脊”而建,殿式三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脊高三丈,前后挑檐;前后四排共十六支柱子支撑四支横梁(包括山墙两支),每支梁都是双梁,主梁直径一抱多粗。

梁上横架脊、檩,椽上用方砖铺瓦,灰瓦抱垅;屋脊两端各立一个高大的瑞兽雕塑,四角檐脊上各雕着五个小型走兽。

祠堂东、北、西三面为青色磨砖干缝硬墙,前面为雕刻花格门、窗,前排四支廊柱上均挂着木刻楹联。

门楼屋顶格式与主殿一致,四面有门,前后为正门,两边为穹型侧门。

宋氏家谱汇总!宋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

宋氏家谱汇总!宋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

宋氏家谱汇总!宋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宋氏家谱大全1、宋氏来源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

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2、宋字来源宋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宋者,居也。

从宀从木。

讀若送。

蘇統切〖注〗臣鉉等曰: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

点击打开宋氏总群3、宋氏郡望郡望:宋姓郡望主要有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江夏郡、乐陵郡和京兆郡。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

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

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4、宋氏图腾宋(Sòng)姓是以祖先发明图腾命名族称的典型。

其祖先发明并继承建木晷天。

点击打开宋氏总群宋由“宀”和木组成。

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

始祖微子启,以国得姓。

由于宋姓之先为商,商又因是玄鸟所生,故图腾上方两侧为象形玄鸟。

5、宋氏祖训永敦孝友,不失诗书,力守基业,严训子孙。

赈恤贫乏,维持纲常,虔诚祭祀,整肃家规。

6、宋氏会徽宋氏会徽: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象征永恒、光明、生机、繁盛、温暖和希望。

宋氏图腾镶嵌在位于中央区域的一轮红日之中,象征宋氏家族繁荣昌盛,如日中天。

将世界上常用的橄榄枝引入到图案设计中,代表着生命、希望、胜利、永远,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橄榄枝意喻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宗族和睦、民族团结;宋氏家族荣昌兴盛,枝繁叶茂。

宋氏族谱字辈

宋氏族谱字辈

宋氏家谱,宋姓族谱,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

百家姓中的宋氏家谱,宋姓族谱,发布很广,我们和起名网去看一下吧!宋氏家谱安徽徽州宋氏宗谱十八卷,(明)方信纂修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安徽歙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清)宋德泽纂修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民国)宋昌载主修宋昌模等纂修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宋细苟宋廷华编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宋氏家谱,宋姓族谱宋姓起源中国姓氏,各有起源,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

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 ,称宋公,建立宋国,宋人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传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宋微子启为宋氏始祖,下传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传至十九世景公头曼已入战国,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国,宋国灭亡。

二十六世沣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汉初年,此后以嫡长子相传,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进入元代末期,因兵灾水患,谱牒失传,宋氏族人各祀先祖。

宋氏家谱,宋姓族谱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

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

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宋氏家谱,宋姓族谱宋姓迁徙分布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灭宋,三分其地。

亡国的宋国子孙,除在故地生息繁衍外,有一部分人,因仕官、游学、经商、战乱等原因,不断向四面八方播迁。

汉初,统治者将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地区)豪强旧贵族势力迁至关中,西河介休宋氏就是此时开基的。

当时宋昌于是率家人从楚地(今河南原属宋国土地后被楚占领)迁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宋昌为河西宋氏之始。

宋氏来源发展变迁

宋氏来源发展变迁

宋氏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宋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当代中国百家大姓中排名第二十二位。

一、宋氏图腾宋(Sòng)姓是以祖先发明图腾命名族称的典型。

其祖先发明并继承建木晷天。

宋由“宀”和木组成。

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

始祖微子启,以国得姓。

由于宋姓之先为商,商又因是玄鸟所生,故图腾上方两侧为象形玄鸟。

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姓氏图腾是一种氏族文化。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不少图腾后来演变为文字,成为姓氏。

中国古代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最早源于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系美洲印第安语,其最早的写法是ototemam,意思是“他的亲族”。

词根oto表示出自同一母亲并禁止通婚的兄弟姐妹间的血缘关系。

近代学者严复将“图腾”的概念最早介绍到中国。

他解释说:“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也。

”图腾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一般是氏族崇拜的表现,姓氏图腾是姓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氏族或部族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族史民俗的综合表现,同时又是一种象形艺术。

图腾文化、姓氏文化所奠定的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的底蕴。

二、宋姓来源第一支源出子姓。

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

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

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

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

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

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

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 2300年。

第二支源出汉族以外民族的改姓。

唐代以前,宋姓的来源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有较多非汉族来源,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

宋氏三姐妹的旗袍,周铁芝复制了三件

宋氏三姐妹的旗袍,周铁芝复制了三件

People人物宋氏三姐妹的旗袍,周铁芝复制了三件文、图/蒲国华5月3日,“中华风采—宋氏三姐妹及家族成员旗袍展”在北京宋庆龄故居闭幕,展时两个月。

6月8日,这批旗袍在上海静安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的推动下,在上海又展出10天。

这是自1948年宋氏三姐妹分手至今70年来,她们的旗袍第一次汇聚,因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展出的25件中,有3件为复制品,在上海展出的29件中,有6件为复制品。

这次展出,除了让观者大开眼界之外,宋氏三姐妹的旗袍复制品亦引起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并大加称赞:“非常逼真!神韵神似!”这些旗袍的复制品,一针一线均来自同一个人—诸城人周铁芝。

周铁芝,1972年生于山东诸城。

1993年考入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服装专业。

1995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山东希努尔服装公司工作,后任劳动就业培训服装老师。

初识周铁芝,第一眼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她似南方女子,个子不高,穿自己做的衣服,纤细而安静,她爱笑,笑声是可以瞬间感染到你也想笑的清朗。

朋友说她吃了很多的苦,问她的时候,她依然咯咯笑地说,都过去了,也没觉得有多苦。

“我在上海除了做自己的服装外,还和徐景灿、宋路霞两位老师一起,为筹备中的上海老旗袍珍品馆而忙碌着,我是其中的理事。

我们收集、研究、保护名媛旗袍,并把这些珍贵的世家名媛旗袍修复、出书、办展,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名媛与旗袍。

”周铁芝介绍。

周铁芝说,从1993年开始学习服装设计到做服装,至今已25年了。

真正接触旗袍并全身心去做,也有15年了。

“开始做旗袍的时候,总觉得市面上的旗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旗袍,我不停地去寻找我想要的那种品质,直到2012年,在一场‘至臻与永恒’的名媛旗袍展中看到名媛旗袍。

我激动万分,我听到内心的呼喊,这就是我要找的旗袍。

”这个过程周铁芝用了10年。

周铁芝说,从名媛旗袍展中认识徐景灿和宋路霞两位老师开始,周铁芝在她们的引领下,从认识、熟悉名媛旗袍到感悟名媛精神,再将这些精神感悟融入到旗袍制作当中,“这是我一直想呈现的,这是最好的传承。

9.福建宋氏潘七公后裔历史大事、播迁、坟莹、谱谍记

9.福建宋氏潘七公后裔历史大事、播迁、坟莹、谱谍记

福建宋氏(璠七公系)历史大事1.献帝永汉元年,宋十二(发田)、十三公(发海)入古田县新俗里二十六都蓝溪失头开基,其子孙茂盛矣。

2.至蔺文帝有六代子孙。

大宝元年设立双峰院。

恭帝绍泰二年设上洋院。

其就时拨田山并入常住,其子孙一百余家清誉者后。

梁永帝乾化元年在位,龙德二年,戊子岁乱遭兵火。

唐莊帝五代明皇天成元年在位,天成二年立重兴院,其山田并入常住。

拨田入凤栖立二院,香烟有知县公、有都巡公。

3. 宋祥符五年(1012),由七郎公珩公首联各房八十六公,捐资兴建福建周宁赤岩村梅溪宝殿一座.景公赋梅胄风,额曰“梅溪宝殿”.庆历皇右间修整一次.4. 福建周宁泗桥洋尾村宋氏宗祠. 建于宋祥符九年(1016).几经苍桑,于1958年被该村村民改建为当时全民食堂,后有两家村民进驻.今该村门前路26、27号,旧祠面目全非,但原祠的池塘与围墙尚在,墙边有两桩千年石狮(今存一桩).雌雄各一.为路人呈祥.此乃石刻艺术珍品,应以重点保护或珍存.5.福建屏南仕洋的”宋氏宗祠”建于宋微宗政和三年(1114),历史悠久,祠坐甲卯,深六丈八尺,宽三丈一尺,门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口,池直边长一丈九尺八寸.合阶梯数为:外进大门一踏,下行进中行三踏,中停进上停三踏.建后经多次重建和修缮,今依然挺立.祠内列有宋璟的神主牌也立中龛.该牌精雕细刻,龙头如生龙活现,牌中刻有:”大唐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始祖字广平谥文贞公讳宋公之神主”,右边小号字刻”蓝溪仕洋屯裔孙全奉祀”.1949年后该牌的镀金龙头被盗其牌身及镀金文字仍闪发金光.今保存于仕洋村宋寿宁处.6.福建周宁泗桥坂坑建众仪厅约建于明末清初,地基当日原系宋家己业,正中亦供奉通天聖母大奶宝像香位,左边供宋七璠公祖灵像香位,其余他姓不得言称有份。

虽为合乡之众厅,实是宋氏之祖祠。

光绪四年岁舍著雍摄提格王春月京兆宋氏堂下裔孙仝谨誌7. 宋益八公入迁福建政和前村约于1371年.甄二公在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创建上门楼宗词一座,后益八公玄孙蒙十和远孙贵九公居前村,在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建成宋氏阳当祠堂(景泰丙子起基),是邻近村庄少有的一村二祠的姓氏.8.福建政和洋后宋氏于道光四年(1821)架造祠堂一栋又建福主神宫一栋.9.清嘉庆七年(1802)宋克传、克武两公为首兴建福建屏南广坑宋氏宗祠.祠堂面积约二十二平方丈,分上下两厅.从下厅进上厅登石阶七级.正龛有宋七公同婆塑像.宗祠坐乙辰水出乾,系风水宝地,永造福子孙.1988年重修一次.每年正月十八日举行祭祠仪式.10.民国22年(1934)8月宋益琚公主持兴建福建政和镇前洋头宋氏宗祠. 2002年8月重修一次. 土木建筑,上、下栋结构,面阔12米,进深17米,总面积204平方米.上栋为3楹明厅,立4排22柱,悬山顶,大厅正面建有12*1.6米之神龛,供奉该村始祖宋武八公等先祖.下栋重檐翅角,立4排14柱,左、右各建天井1个,天井间筑6级升堂阶3排与上栋相通. 洋頭關帝神廟始建清光緒二十三年間,集建築藝術之粹,而具奇特神韻,素“百廟獨尊”之美譽,是西裏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宋代宋氏墓志铭汇编(二)

宋代宋氏墓志铭汇编(二)

宋代宋氏墓志铭汇编(二)宋德军宋寅生NO6.宋夫人墓志铭宋夫人墓志铭郑獬夫人宋氏,其先安陆人,自伯祖庠为仁宗宰相,遂居京师,今为开封人。

曾王父讳在中。

王父讳世基,赠殿中丞。

父京,为尚书比部员外郎。

母刘氏,安定郡君。

治平三年,归于皇叔右监门卫将军宗史,为吴王之孙而定王允良之子。

夫人既归二年,以熙宁元年三月丙子以疾卒,寿十九岁。

明年二月十七日,葬于河南府永安县。

铭曰:夫人宋氏,安陆之先。

乃自相国,开封以迁。

世不家食,佩绂再传。

而生夫人,幽闲静专。

厥配维何?定王之子。

翟车以归,亦维得止。

雝雝其仪,进馈维时。

姑嫜则喜,盥服是宜。

客宾有奉,烝尝禴祠。

黽勉夙夜,曾匪懈为。

天岂不聪,胡啬之寿。

既实而获,则又奚咎?大化拘拘,或亟或徐,要之终极,同于一墟。

《郧溪集》卷二。

(宋德军)NO7.宋故三班奉职宋府君墓志铭有序宋故三班奉职宋府君墓志铭有序〔一〕元丰元年正月张起公讳世昌,字子京,东京开封县人。

太师、侍中讳彦筠,乃其元祖也。

公即左骁卫大将军讳崇义府君之曾孙,秘书郎讳可昇府君之孙,左监门卫将军讳文质府君之子。

公繇仁宗朝,女弟入掖庭为直笔,恩奏三班借职,出监京兆府蓝田县酒税。

既莅局,以能称,府尹、资政殿学士郑公戬多公之能,秩满,再举监本府泾阳县酒税,例改三班奉职。

繇是,公益以廉勤任己,至于宿弊,思尽惩革,故奸利者率皆患之而竄跡。

公罢职,恬然乐于退处,固不以仕进为意。

寻迁汝阳,因以家焉。

公性倜傥,耻拘小节,凡治产业之暇,唯以燕遊自适。

生平所交结,非权豪未之许也。

治平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因疾而终,享年五十八。

公娶郑氏,有子一人曰良孺,娶申氏。

方公之始感其疾也,重以幼稚为念,而无所顾托其家者,因召伯氏之子良佐属其事。

及公卒,夫人郑氏乃与良佐居焉,故事无巨细,一皆委之。

后六年,夫人郑氏卒,时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也,享年五十六。

是年秋九月初四日,良孺亡,年十九。

越明年五月二十有五日,申氏即世,年二十。

良孺有女一人曰汝娘,早夭;男一人曰秤住,在襁褓而孤,至是独依良佐,以为鞠养。

上海陕西北路

上海陕西北路

上海陕西北路2013年7月9日制作•上海陕西北路陕西北路是上海中心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主要位于静安区境内,北段伸入普陀区境内。

南起延安中路接陕西南路,北至苏州河畔的宜昌路。

1905年以英国将领名命名为西摩路,筑成于1914年。

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更名为陕西北路。

仅新闸路、南京西路一段约500米的距离内就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如西摩会堂、荣家老宅、宋家老宅、崇德女中等近20处历史文化景观。

陕西北路80号1900年英国商人托益旧居后来被中国洋办陈炳谦购置(已拆),解放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使用。

陕西北路80号陈炳谦旧居被二工大使用陕西北路175号华业公寓介绍华业公寓建于1934年,上海营造巨商谭千臣投资兴建,李锦沛设计。

大楼由一幢8层高的主楼和两幢4层高的副楼组成,主楼和配楼之间由廊道进行连接。

楼顶全部采用西班牙红瓦压顶,底下镶了一条装饰带。

外墙和天棚镶嵌着玻璃砖,利用天然采光。

大楼共设3部电梯,13部楼梯。

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属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作品,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

陕西北路175号华业公寓建于1934年---李健吾,金山,张瑞芳,俞振飞,王丹凤等曾居此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后民主党派机关陕西北路186号棉纱大王荣宗敬旧居介绍陕西北路186号中国最大资本家荣宗敬旧居--德国人建于1918年后被荣宗敬购置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宗敬当年十四岁时只身从无锡来到上海滩,从学徒做起,和他的弟弟荣德生(荣毅仁之父)共同创办了21家棉纺织和面粉企业,是旧中国办企业最多的人之一,赢得了“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的崇高声誉,1937年日本人胁迫留在上海的荣宗敬出任伪职。

荣宗敬坚拒,于1938年化装后从这栋房子的后门出走赴香港,在香港不幸突发肺炎,致医治无效而逝世。

终年65岁。

上海解放后,荣家曾将此宅租给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

上海旅游景点大全

上海旅游景点大全

上海市旅游景点风景名胜新外滩 | 东方明珠电视塔 | 浦江二桥 | 内环高架 | 南北高架人民广场 | 古北新区 |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锦江大酒店地铁一号线 | 八万人体育场 | 松郡九峰 | 水乡古镇古迹豫园 | 秋霞圃 | 汇龙潭 | 醉白池 | 曲水园 | 古猗园 | 上海古城墙徐光启墓 | 孔庙 | 马桥遗址 | 崧泽遗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 | 鲁迅墓 | 鲁迅纪念馆 | 宋庆龄墓中山故居 | 团中央旧址 | 唐经幢 | 龙华烈士纪念地周公馆 | 韬奋故居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 上海自然博物馆 | 上海历史博物馆 | 上海图书馆宗教寺庙佛教 -- 玉佛寺 | 龙华寺 | 静安寺 | 真如寺 | 沉香阁道教 -- 城隍庙 | 白云观 | 钦赐仰殿伊斯兰教 -- 小桃园清真寺 | 松江清真寺天主教 -- 佘山天主堂 | 徐家汇天主堂基督教 -- 国际礼拜堂游乐场所环球乐园 | 美国梦幻乐园 | 锦江乐园 | 野生动物园 | 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 | 大观园 | 东海影视乐园 | 大世界游乐中心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渡假村佘山国家旅游渡假区 | 太阳岛旅游渡假区白玉兰滨海渡假区 | 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村-------------------------------新外滩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号称“建筑博物馆”。

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晚上巍峨的大厦在彩灯照辉下,更显得璀璨夺目。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矗立于浦江新区陆家嘴上,高468米,为亚洲最高,世界第三。

塔体可供游览之处有:下球体、中间球体及环廊、上球体及太空仓等。

下球顶高118米,设有观光环廊,梦幻太空城等;上球顶高295米,有旋转茶室,餐厅和可容纳1600人观光平台;上下球之间有5个小球,是5套高空豪华宾馆;太空仓供外宾观光。

宋庆龄故居简介

宋庆龄故居简介

宋庆龄故居‎简介: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1949年‎春宋庆龄入‎居此处,在此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1949年‎8月,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大政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建国以后,她经常在此‎寓所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

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都‎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

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时间:每天9:00~16:30门票价格:学生 10/人,学生团体 5元/人路线1:33路空调‎- (周家嘴路军‎工路--十六铺) - 方向:十六铺出发:周家嘴路军‎工路到达: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926路空‎调- (新开河--上海体育馆‎) - 方向:上海体育馆‎出发:新开河到达:淮海中路武‎康路路线2:135路全‎程车空调- (国顺东路翔‎殷路--老西门) - 方向:老西门出发:军工路控江‎路到达:小北门911路空‎调- (老西门--万科城市花‎园) - 方向:万科城市花‎园出发:淮海东路到达:武康路周围景点:位于徐家汇‎衡山路53‎号的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

建成于19‎25年。

整幢建筑呈‎“L”形。

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

国际礼拜堂‎的建立,是从唱诗班‎为开端的。

20世纪初‎,一群在沪的‎美国基督教‎徒在杜美路‎(今东湖路)组织了一个‎唱诗班。

后来由于场‎地的限制,另建了一个‎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斐声‎沪上。

国际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上海植物园‎占地81.86公顷,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龙华苗圃‎,197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建园以来接‎待游客已达‎1000万‎人次,1996年‎被海外人士‎评为最喜爱‎的郊游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新千‎年“六一”好去处。

福山区文物保护点

福山区文物保护点

福山区文物保护点
福山区有许多文物保护点,其中包括了清代建筑和古寺庙等历史遗迹。

具体的文物保护点如下:
1. 孟氏祠堂: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福山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祠堂。

2. 郑艺玲故居:建于1903年,为福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

3. 文登关帝庙:建于明代,是福山区最大的关帝庙之一,文物保存完好。

4. 长信寺:创建于北魏,历经千年风雨,是福山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寺庙。

5. 卜全庙:建于明朝,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古寺庙。

以上是福山区的一些文物保护点,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保护这些历史遗迹。

”宋氏”家族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家族纹章或家族口号?

”宋氏”家族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家族纹章或家族口号?

”宋氏”家族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家族纹章或家族口号?一、宋氏家族的起源和历史宋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家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宋国。

宋氏家族在宋朝时期达到巅峰,享有盛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富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宋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左右,当时宋国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而宋氏家族是宋国的宗族。

二、家族口号的起源和意义家族口号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家族的价值观和信念。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口号,例如“仁义礼智信”、“忠诚勇敢”等。

但是,在宋氏家族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家族口号被广泛传承下来。

三、家族纹章的起源和象征意义家族纹章是家族身份的象征,它通过特定的图案和颜色来代表家族的特征和价值观。

宋氏家族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家族纹章被广泛采用。

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纹章的使用习惯有关。

在中国,家族纹章的使用并不像西方那样普遍,更多的是以家族姓氏的字形为标识。

四、宋氏家族的家训和家风尽管宋氏家族没有一个特定的家族口号和纹章,但是宋氏家族有着自己特有的家训和家风。

家训是家族智慧和传承的结晶,它包含了家族的宗旨、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宋氏家族的家训强调了诚信、勤奋、孝顺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点。

五、宋氏家族的影响与传承宋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传承。

宋朝时期,宋氏家族中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等。

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宋氏家族在历代也有很多重要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总结:尽管宋氏家族没有一个特定的家族纹章或家族口号,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氏家族通过自己的家训和家风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宋氏家族的起源和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合川镇宋墓石刻艺术探秘

合川镇宋墓石刻艺术探秘

合川镇宋墓石刻艺术探秘作者:肖伊绯来源:《寻根》2020年第03期2002年以来,四川泸县境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南宋石室墓,出土了丰富的、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这些宋墓石刻从种类、数量、雕刻艺术水准等各个方面,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视觉文献,泸县宋墓石刻也因之蜚声海内外。

泸县宋墓石刻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无独有偶,川东及重庆市辖区内的宋墓石刻,也在泸县宋墓石刻发现之际逐渐浮出水面。

从2005年开始至今,重庆市合川境内的宋代石室墓因施工偶然发掘,其数量有数十座之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以合川为中心的川东宋墓石刻艺术体系正在突显出来,众多与之相关的艺术、人文、民俗课题也将呈现在宋代历史、宋代文化研究者面前。

合川这一川东要地在宋元战争中的核心地位,各民族多元文化于此融汇,有着关键节点的意义,其处于四川安岳与重庆大足两大宋代摩崖造像群的地理节点之上,在石刻技艺上与二者有千丝万缕的承续关系。

历史时空上的双节点地位,注定了合川在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涞滩二佛寺禅宗石刻、龙多山历代摩崖题刻之外,还将增添一项新的石刻艺术定位——川东宋墓石刻艺术核心区。

带着对川东宋墓石刻艺术体系历史成因的种种思索,通过对泸县宋墓与合川宋墓石刻的多次实地勘察与综合比较,笔者发现,合川宋墓因发掘的偶然性与分散性,数量上、规模上尚无法与泸县宋墓相提并论,但其雕刻技艺、图像内容方面不但与泸县宋墓不相上下,还有一些雕刻题材为泸县所无、合川独具。

仅以2005年6月29日三汇镇八字村九社发现的三座联排宋墓为代表,几乎囊括了泸县宋墓所有的精华技法,成为一具名副其实的巴蜀宋墓石刻艺术标本;不仅如此,石刻中还出现了一些泸县宋墓未曾出现的因素,而格外值得关注与研究。

2005年6月29日,合川三汇镇八字村九社为建电站修施工便道,挖掘机掘出墓门,在离地面1米左右发现三座联排宋墓。

每座墓室均长4.1米、宽1.6米、高2.5米。

所有墓室均在墓门、墓室侧壁、后壁多处施以雕刻,其工艺技法娴熟精湛,有的雕刻内容为巴蜀宋墓中仅见。

宋氏墓地上的李氏墓碑

宋氏墓地上的李氏墓碑

宋氏墓地上的李氏墓碑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3年第1期文、图/何大章在宋氏墓地上,与宋庆龄墓位置对应,墓和碑的规格、材料、形制完全相同的另一座墓里,埋葬的却是一个不姓宋的人。

专栏作者何大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

策划并设计宋庆龄孙中山大型展览近2 0 个。

主编《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大型画册、《宋庆龄书信集(续集)》、《宫崎家藏——来自日本的中国革命文献》等书籍,参与编写《宋庆龄年谱长编》等书籍。

一李燕娥是广东中山人,她一生只从事着一件工作,那就是在宋庆龄身边做服务员,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保姆。

她16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陪伴了宋庆龄整整53年。

她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直爽。

解放前,在重庆、上海,国民党特务多次用金钱收买她,用介绍对象诱惑她,想通过她来刺探宋庆龄的情况。

但她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

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

解放后,她尽心竭力地帮助宋庆龄料理上海的寓所。

宋庆龄从来不把李燕娥当成“下人”,而是看做家中的一个成员。

她亲切地称呼李燕娥为“李姐”。

吃饭时她与李燕娥同桌,并且请李燕娥坐在通常长辈和主人才能坐的正座上,自己则坐在侧座。

李燕娥比较胖,宋庆龄专门请人为她改制了一张矮床榻,以方便她休息。

解放后,宋庆龄长期住在北京。

为了抚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寄给李燕娥,还特地送给李燕娥一张北京寓所主楼的照片。

李燕娥把这些照片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能随时看到。

一次李燕娥受了伤,宋庆龄得知后十分担心。

她指示上海的同志抓紧为李燕娥疗伤,并专程赶回上海看望。

宋庆龄经常为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带一些小礼品,每逢这时她就想着李燕娥,专门安排一些火腿、广东腊肠之类的家乡食品带给李燕娥。

1971年11月8日,宋庆龄致信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现在要托你办一件事,旧历10月10日是李燕娥同志的生日。

她在我处服务了快40年了。

我应该对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

请你在9日那天,代买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送给她(连这张贺片)。

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金墓壁画竹竿子考

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金墓壁画竹竿子考

方响。凡独奏乐,并乐人谢恩讫,上殿奏之。百官
《梦粱录》完成后,1276 年,既元世祖至元十
酒,乐部起三台台舞,如前毕。参军色执竹竿子作 三年二月,元军围临安,宋室纳表北降。下面是针
语,勾小儿队舞……”[1]记载不但出现了“竹竿子”, 对上述已知文献记载,按照成书时间的先后时间
而且后跟“拂子”,这两个执竹竿的人也有相应的 列了下表:
在舞队的前面。
其次是史浩的 《 峰真隐漫录》。史浩生于
1106 年,卒于 1194 年,《 峰真隐漫录》经学者考
证约为南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4 年)出品[圆]。
《 峰真隐漫录》中有“采莲舞”“花舞”“剑舞”“渔
父舞”“太清舞”“柘枝舞”六首有“竹竿子”出现,并
且还有持有者的表演。《全宋词》恰好收录了这六
名称,称为“参军色”,还可从中看出这个角色一般
09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闫 博 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金墓壁画竹竿子考
表 1 宋代“竹竿子”统计表
写,与宋代非官方所记载的“竹竿子”在功能上有
序号 出处典籍 作者 1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图 2 《散乐图》铭牌
后行吹《双头莲令》,五人舞转作一行,对厅杖鼓
一、文献记载
出场。”
因懊恼山一号墓的《散乐图》是宋金时期的作
这种舞蹈艺术的风格需要持竹竿子的人位于
品,所以宋金时期的文献说服力最强。因此首先从 表演队伍前列,而且还参与表演。“竹竿子”字后还
宋代的文献资料梳理。
有“勾念”“勾”字,指明了“竹竿子”持有者的动作
图 1 《散乐图》
首[猿]。因篇幅较长,仅录其中《采莲舞》开始和结束:
开始:“五人一字对厅立,竹竿子勾念:……

商丘历史

商丘历史

历史文化商丘由来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ē)阏伯,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阏伯便是商的始祖。

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

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

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

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

六朝古都商丘为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

商丘是中国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5000余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

商丘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商丘夜景建都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前后共历1500多年。

商丘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建都于商丘。

帝喾之子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商丘为商朝的第一个建都地,并先后六次在商丘建都。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商丘为宋国国都。

西汉商丘为汉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梁国的国都。

北宋时期,商丘为北宋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都城。

姓氏之根商丘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遍布海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微子墓微子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西南十二公里的青岗寺村。

宋氏祠祀源出于商殷王朝的大庙。

周建宋国后,其祠庙在都城之外的皇林中,以沿袭商殷祭祀的各项制度。

唐代文人贾至,来到宋州居官,在他的《微子庙碑颂》中写道:“皇帝(唐玄宗)二十有一载,予作吏于宋,思其先圣遗事,求于故老与人,则得君庙存焉。

盛衰纷纶,年纪超忽,乔木老矣,灵异俨然……。

”明代倪岳《重修微子庙碑》云:“旧归德儒学东偏,故有祠一所,自宋、元以来,祀殷上公微子,岁久祠坏,祀亦废缺。

盖自赵宋,以王业所基建诸墓侧,后徙城内西南隅。

国朝景泰间,知州席贵移植学东,后圯于水。

天顺间知州蒋魁重建于学内之东偏,即今祠所在……”据族谱记载:微子墓周有古柏四株,墓前有碑与石器,碑前有拜殿三楹,内设牌位和祭器。

拜殿东有微子庙,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与三十二公的牌位,并有全套祭奠设备。

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与宽敞的庭院。

庙东侧是寺院,其僧人是管理庙院和负责祭祀微子的事宜,并有庙田八十余亩。

宋、元以后祠庙迁移至城中,明嘉靖六年,提学副使肖鸣凤,改祠庙于今城西北隅。

清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有记,石碑尚存,祠庙毁于20世纪50年代初。

河南商丘微子祠新建微子祠在河南商丘睢阳区青岗庙附近,系福建省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印尼侨胞宋良浩先生于二000年十一月捐资400万元人民币独资兴建的。

祠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1521平方米,坐北向南。

在祠堂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门、照壁、正院及东西两厢房、五开间的祭祀大殿,大门照壁正面刻有宋良浩先生题写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其背面刻有微子启至宋王偃之世系图,祭祀大殿坐落在宽广的台基上,庄严巍峨。

祠堂的东院是先贤堂、过厅、东西碑廊、东西厢房。

西院是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微子之墓地,现存“殷微子之墓”碑,系明万历四十(1612)年,归德知府郑三俊所立。

二00五年十月初一日,莆田、永春、宁德三地宋氏宗亲派代表参加了祭祀大典。

宋良浩先生捐建微子祠之前,在其故乡捐款500万元人民币,独资重建了“镜江宋氏宗祠”,宗祠门前是照壁,镶刻24孝浮雕。

大门进去是戏台、院子、赋梅堂大厅,厅堂(左右墙上镶嵌:忠孝仁爱、平和义信八个镏金大字)、天井、寝堂。

祠堂的右边是一系列配套宫室。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宋国强、宋玉水率莆田市宋氏宗亲会代表20人,应邀参加宗祠落成庆典活动。

千年荔枝树——“宋家香”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芙龙街宋家祠堂前庭种植着一棵千年荔枝树——“宋家香”。

宋家香在市区英龙街原宋氏宗祠遗址中,有一棵植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距今已120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是世间罕见的高龄果树。

据宋朝蔡襄在他所著《荔枝谱》中记载:“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汨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树号泣,求与树偕死,巢怜云不伐。

”政和、屏南、周宁宋氏始祖宋璠七公福建周宁县赤岩村“梅溪宝殿”,殿内左龛宋祖璠七公塑像.祥符己酉(1009),七郎公珩公大富,首联各房捌拾陆公,捨建殿赤岩安着,至壬子(1012)成。

景公赋梅胄风。

额曰梅溪宝殿。

昔陈夫人唐贞元临境斩妖,恩洪,奉陈夫人之神位中位,左厢奉宋七璠公为入东冶始祖,吴连两姓捨基择取,右厢奉二姓之祖,吾族捨田壹拾玖种六合,入梅溪殿,是年各公又建祠洋尾安着,天禧戊午(1018),珩公捐巡获职,是年建屋二,宽数十余丈,大矣,居卅十六公。

修复前修复后宋璠七公墓在福建周宁县泗桥乡洋尾村“宋氏宗祠”后山岗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四重修宋潘七公墓碑文宋朝(有误应为唐朝)天祐元年十月廿五日亥时安葬公元一九八二年岁次壬戍十二月十四重修卯时安碑本山坐寅兼艮三分京兆郡始祖光禄大夫宋潘(璠)七公之墓阳远孙迁移地址计开洋尾弄上半街是始祖口口政和界政和、浦城、松溪、建阳、沙县、崇安、顺昌、将乐、庆元、福州、宁波、福安、周宁、建瓯、古田、屏南、桃源、溪后、西溪、泗桥、坂坑、山岗、上庄、深洋、双溪、郢地、洋后、洋头、前村、圳溪、香溪、澄源、上洋、梨溪、王坑、大当、洋屯、半源、东峰、洋上、凤头、水吉、东坪、新口,王当、外洋、洋尾弄、深度坑、徐当街,山底洋、王但坑、洋尾仝立。

福建省周宁县赤岩村梅溪宝殿位于周宁赤岩村.建于宋祥符五年(1012), 由七郎公珩公首联各房八十六公,捐资兴建福建周宁赤岩村梅溪宝殿一座.景公赋梅胄风,额曰“梅溪宝殿”.庆历皇右间修整一次..该殿气势雄伟,做工精细,几经风霜,多次维修,最后于1991年由宋璠七公的后裔集资配合它姓族人耗资30多万元人民币重建.璠七公塑像依旧立在左龛左边,香火不断.该殿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宋璠七公辞官养老赋闲,但却热心于公益之事,七郎公珩公首联各房八十六公遂于北宋祥符五年捐资架造梅溪圣母殿壹座,殿基吴家喜设,连家谨择阴阳,梅溪正殿祀正座大奶,左尊宋家,中尊大奶吴家,右尊连家并护法。

七位大奶三十六宫花婆判官,吴连同立。

同年另立接龙桥一座,回龙庵一座。

历后宋氏子孙即于梅溪正殿之左奉宋璠七公金容.福建屏南仕洋村鲤鱼墓坐落于福建屏南县仕洋村东侧安宅坂自然后山上的”鲤鱼墓”子山午向.系宋氏在屏南的重点文物.该墓气势雄伟,龙真穴的,造型特异,做工精细,格式与莆田一带的宋氏古墓相似,在屏南独有.墓堂深十丈有佘,正面压碑为半月形,重千余斤,长六尺有余,墓堂七进,用方块石砌池七口池,从下至上逐级升起,每级有左右石梯备三阶,池从上至下逐个增大,十分壮观.1959年仕洋建电站被拆四池,今尚存三池.碑文有四行,左刻”咸淳丙午(1246)”,中刻”京兆二六宣义”,两旁刻有”陆氏+孺人”,”黄氏+孺人”.该墓曾被盗数次,几经重修,但旧貌依然.福建政和前村前村上门楼宋氏宗祠进士牌匾,光绪丙戌科进士宋滋蓍,钦点主事籖分刑部。

福建政和前村洋当宋氏宗祠抜贡牌匾:宋滋蓍同治癸酉科(1873)福建政和东平王挡村宋氏宗词内牌匾由於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对宗祠内文物的破坏,现在宗祠内仅存“德高年卲”牌匾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这是一幅乾隆六十年(1795年)书写的牌匾,为时署政和县正堂彭思本赠给太学生宋登盛。

福建政和洋头村宋氏宗祠座落于福建政和县镇前镇洋头自然村中,始建于民国22年8月,现建筑2002年8月重修,土木建筑,上、下栋结构,面阔12米,进深17米,总面积204平方米.上栋为3楹明厅,立4排22柱,悬山顶,大厅正面建有12*1.6米之神龛,供奉该村始祖武八公等先祖.下栋重檐翅角,立4排14柱,左、右各建天井1个,天井间筑6级升堂阶3排与上栋相通.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前村前村双武庠练功鼎,重二百四十斤。

福建政和前村积善余庆牌匾现立於前村宋氏宋元厚耆民故居,此匾金字右书:钦命兵部左侍郎、提督、福建全省学政,徐树铭、为。

左金字书:耆民宋元厚、立。

咸丰十年庚申(1860)岁季春、谷旦。

宋元厚先生故居和匾现由其裔孙宋陈其、宋長寿、宋妙柏居住和保存。

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前村双文、武庠生故居的部分木雕。

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前村宋氏洋当祖祠内景—四伞修复前修复后福建屏南仕洋村”宋氏宗祠”宋璟祭祀牌仕洋的”宋氏宗祠”建于宋微宗政和三年(1114),历史悠久,祠坐甲卯,深六丈八尺,宽三丈一尺,门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口,池直边长一丈九尺八寸.合阶梯数为:外进大门一踏,下行进中行三踏,中停进上停三踏.建后经多次重建和修缮,今依然挺立.祠内列有宋璟的神主牌也立中龛.该牌精雕细刻,龙头如生龙活现,牌中刻有:”大唐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始祖字广平谥文贞公讳宋公之神主”,右边小号字刻”蓝溪仕洋屯裔孙全奉祀”.1949年后该牌的镀金龙头被盗其牌身及镀金文字仍闪发金光.今保存于仕洋村宋寿宁处.旧普称菜园坑,今名深渡坑.古宒门上的卍(万)图形,卍字随佛教传入唐·武则天定(音万)字福建周宁洋尾村宋氏宗祠石狮座落于周宁泗桥洋尾弄村中”宋氏宗祠”建于宋祥符九年(1016).几经苍桑,于1958年被该村村民改建为当时全民食堂,后有两家村民进驻.今该村门前路26、27号,旧祠面目全非,但原祠的池塘与围墙尚在,墙边有两桩千年石狮(今存一桩).雌雄各一.为路人呈祥.此乃石刻艺术珍品,应以重点保护或珍存.福建政和县镇前西溪村京兆宋七郎墓碑铭:京兆宋七郎丙戌降生,于年五十六岁,迂定屴元年长生一所,辛兊发胐,三顿五伏迢迢,过干亥加坎为主,坐艮向坤,脚下发元神水,折入丁长,长归巽已大流,合得铃笼曲水,五行具顺。

此穴应发百子千孙,吉无不利。

建中靖国元年辛已十二月念日志,福州古田县匠人黄卞,阴阳侄世昕,侄延老书。

2014年3月宋氏家族联谊会向后裔发起倡议,修缮墓地。

族内众贤达志士,怀尊祖之思,笃敬宗之义。

捐资整修周宁县洋尾村开基始祖宋公璠七墓茔。

并同步重修政和西溪村千年古墓-宋七郎公墓.此乃德之所致,孝之所引,尊之所衷,敬之所为,举善至诚,行孝至心。

俾宋姓族人咸知木本,晓之水源。

宋人杰故居宋人杰故居位于福建政和县东平镇东平村西街47号.宋人杰. 福建政和县东平人.号旬候,晚年改名芑培.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卒年失考.邑乘称其:“少,沉毅有大志”,自幼聪慧好学,尤热衷于苦练书法,寒暑不辍,功力渐深.稍长,便以楷书名闻遐迩,登门求字者接踵而至.道光十三年(1833),赴乡试中举人,时年二十二岁,血气方刚,欲振宏图,于是游学京师,潜心经史诗文,研磨兵食吏治,以期报效国家. 道光十八年(1838)赴会试,其文章深得分校官、尚书单懋谦尝识,欲列为榜首,但因其名“人杰”遭主考、军机大臣穆彰阿嫌忌,目为枉妄,遂榜上无名.旋鸦片战争暴发,投降派穆彰阿等左右朝政,排斥异已,丧权辱国,人杰甚感失望,遂无心仕进,由是客居京都二十余载,专治翰墨,别出心裁以兔毫裹鼠须制心作成的"枸侯笔",在京城名噪一时,晚年回故里,闭门著作,所著有《易说》《知足知不足斋遗诗》及《落花吟草》等,今多散佚,然其撰并书写的《东平义学记》、《东平义学章程碑》等今保存完好.其孙系一门同榜两进士”宋滋兰、宋滋蓍.福建屏南双溪宋氏古宅在双溪的宋氏宅前,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匾“文魁”尤为引人注目,两边的小字详细记载了宋家在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考中功名的才子名录。

青石门坎之内,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传统在这里同样被继承下来,视线越过拼镶格心的厢房门窗槅扇,上绦环板的花型透雕与下绦环板的深浮雕仍被如今的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渔、樵、耕、读”与“琴、棋、书、画”的图案,以及“周文王渭水访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等典故,更无时无刻不传递出曾经的主人对于知书达礼、登科入仕的看重与渴望。

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浚溪桥浚溪桥记浚溪桥省道202线125公里处,澄元至富垅路段,为石拱桥,单孔,桥高约13米,连引桥長36米,桥面宽7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