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7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凯恩斯经济理论,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不论今天的哪个经济学派,不论它如何反对凯恩斯的具体经济观点,但是他们的经济学架构和模型机理,都与凯恩斯架构一样。所不同的仅仅是参数的争执和最优化目标的设计上。

凯恩斯经济理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最大的区别在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以及经济增长的优化目标上。关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这里不再多说了。在经济增长优化目标上,凯恩斯追求一个资本极大丰富,资本边际收益为0,从而不再有资本稀缺性,以实现按劳分配的增长目标。这本质是建立在人口不能迅速增加,生产函数又为一次齐次的基础上。后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使得资本增长的同时,即便人口不增加,但人力资本也在同步增长,从而某种程度上否决了凯恩斯关于资本极大化下边际利润为0的梦想。由此当代西方经济学提出了其它优化目标,例如消费贴现最大化等目标。

其它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都是相同的。

虽然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凯恩斯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供需分析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但这在作为西方经济学主体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由于理性预期假设,使得这种误区已经幸运地被逃避了。这使得出现一个滑稽的现象:一个学生能轻易地学懂高深的经济增长理论,但他却必然要在最简单的IS-LM模型面前焦头烂额。

同时,由于对凯恩斯经济理论及概念的误解,使得不少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居然认为,研究供需问题用IS-LM模型,研究增长效用最大化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没有研究IS供需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增长理论只是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储蓄、投资和再生产,以获得增长最优目标。而事实上,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中(见本书5.18式),所出现的资本边际收益等于利率这一项,就已经是凯恩斯经济逻辑下的产品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可以说,这比当代经济学理解的IS-LM分析更接近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本意。

凯恩斯经济理论,不用说,也是今天学生们理解课堂上所学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消费、投资、储蓄等概念的理解,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含义,供需关系及其均衡或失衡的含义,再生产的流程,都是十分核心的内容。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理解真正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对于凯恩斯模型架构上发展起来的当代经济学增长理论,本书将在5.5节分析。这里本书谈谈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模型的问题(由于凯恩斯宏观经济架构也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架构,所以这些问题也是当代所有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问题)。

(1)供需关系

生产、分配和消费中的供需关系,应当包括:1、投资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2、消费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3、投资产品与消费产品之间的平衡(这是因为任何投资品最后都要成为消费品,所以投资品和消费品之间有物理上的联系和利润上的要求)。

关于资本和消费部类的划分及实物补偿和流通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再生产公式与本书思想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供需分析及货币分析上,又有根本区别。本书1.1.4节“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和问题”、1.2.1节“第一部分经济总体的运行平衡:国计学运行模型”及4.5.5节“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第(3)部分“经济表”)对已经对此进行了初步阐述。更具体的分析,将在本书6.4节“国计学中观平衡增长模型”中进行。

凯恩斯经济理论只考察了第1种平衡,即投资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其供需理论,在于分析投资的利润与货币的利息所导致的资本供求关系。

而对于消费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凯恩斯虽然承认边际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但为了按照他的思路分析,他仍旧假定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以回避掉对消费产品的供需分析。很显然,边际消费倾向这个数据,就应该是消费品的供需关系作用之结果。消费品供需关系的变化,将引起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如果按照凯恩斯仅仅用一个边际消费倾向的常数作为

覆盖消费品供需关系调整的黑箱的逻辑,则我们同样有理由,直接假设一个边际投资倾向或者边际储蓄倾向,把利率和利息导致的资本供需调整关系覆盖掉。

对于投资产品和消费产品之间的平衡,凯恩斯完全回避。只是假设生产者可以任意、即时地调整自己的生产,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任何比例的任何投资品和消费品。这意味着,生产者的产品种类,可以与自己的既定投资种类无关。

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便生产者可以不顾自己已投资的种类,任意选择生产投资品还是消费品,但投资品最终能否转化为消费品并获得正常利润,凯恩斯并没有进行考察。凯恩斯关于投资与消费之比例的担忧,也并不是担忧消费品的购买力问题(见本书5.4.2节“生产函数、消费倾向、储蓄投资恒等式”)。

很显然,在考虑货币购买力分配时,如果当前消费购买力不足,则只有增加投资以弥补有效需求。而投资增加得越多,其以后转化为消费品的总量就越大,需要的消费购买力就越大。那么,实物生产的资本品与消费品比例之安排,与货币分配之安排,如何配合以协调呢?是不是说自然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安排,就与资本、消费品之比例,不存在系统性偏差呢?凯恩斯对此公然以“故设当前社会经济组织,可以允许财政上准备未来消费与物质上准备未来消费两相分离”的货币实物二分法来回避。

既然如此,研究财政上准备未来消费与物质上准备未来消费相结合的课题,就只有由国计学来完成。

如果第2、第3个供需关系可以由市场自发解决因此不进行分析的话,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第1个供需关系需要单独提出来分析,而不推托给市场的自发调整。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于供需分析的AD-AS模型,但那个同样是由IS-LM模型推理出来的,没有任何新的理论因素进入。

凯恩斯意义上的IS-LM只是寻求一个短期的总量平衡,事实上它也无法保证长期的总量平衡。它无法判断短期的总量平衡措施,对长期的总量平衡来说是瓮底抽薪,还是饮鸩止渴。由此不能防止更深沉的经济波动出现。

事实上,关于以后西方经济学所的各种学派,都是继续在凯恩斯二分法,或者说小生产者基础上发展的。例如理性预期学派,号称推翻了凯恩斯的适应性预期。其实也是建立在“不考虑财政上准备未来消费和投资”的假设之上。在生产者个体不考虑财政货币安排的购买力,而只关注实物财富时(货币只影响物价水平和利率),生产者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其收入减掉成本的净收益最大。如果成本和收入同时“理性预期”的变动,而不再是凯恩斯所假设的“工资粘性”和对未来的错误判断,则显然无论怎么调控,小生产者获得的利益都不受影响,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等一系列论点都站不住脚。凯恩斯理论必然就又回到鲁滨逊经济。

但是,如果考虑了“财政上准备未来消费和投资”,西方经济学就将完全面对一个新的理论基础,无论凯恩斯还是理性预期等西方经济学,都失去了意义。

(2)边际消费倾向

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稳定性,西方经济学不少人已经作了实证研究。其中包括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斯密西斯(A.Smithies),杜森贝利(J.S.Duessenberry),莫迪格里尼(Modigliani)和佛里德曼(M.Friedman)。公认的结果是,消费与收入在长期内维持一个比较固定的比例。但是短期内,这个比例不能成立。

事实上这里根本就不是长期或者短期的问题。因为无论长期或者短期曲线,都是同时曲线(关于同时曲线以及后面时间曲线的定义和阐述,见本书5.2.2节“同时曲线和时间曲线”)。这里的根本问题是:他们的实证研究,研究的是一条时间曲线,却误认为是一条同时曲线。根据前面同时曲线和时间曲线的阐述,时间曲线是多条同时曲线的交点,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轨迹,其形状性质与同时曲线的形状性质无必然联系,而往往取决于如何相交,在经济学上则常表现为取决于最优化的规则和目的。所以实证中消费与收入随着时间维持一个比较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