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合成地震记录流程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作业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原理:地震记录上看到的反射波波形是地震子波在地下各反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形成的。
反射波的振幅有大有小(决定于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有正有负(取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取决于反射界面的深度)的地震反射子波叠加的结果。
如果地震子波的波形用S (t )表示,地震剖面的反射系数为双程垂直反射时间t 的函数,用R (t )表示,那么反射波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就可以用S (t )的R (t )的褶积表示,即某一时刻的反射波地震记录f (t )是:)()()(t R t S t f *=其离散形式为:))(()()(1t m n R t m S t n f M m ∆-⋅∆=∆∑=如果大地为多层介质,在地面记录长度内可接收的反射波地震记录为:))(()()(11t m n R t m S t n f Mm N n ∆-⋅∆=∆∑∑== 式中,n 为合成地震记录的采样序号,n =1,2,3...N ;N 为合成一道地震记录的采样点数;m =1,2,3...M ,为离散子波的采样点数;△t 为采样间隔。
这种褶积模型将地震波的实际传播过程进行了简化:1、在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大地的吸收作用,所有薄层的反射波都与地震子波的形式相同,只是振幅和符号不同。
2、假设地震波垂直入射到界面上,并原路径返回。
3、假设地层横向是均匀的,在深度(纵向)方向上假设密度为常数,只是速度发生变化。
4、不考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透射损失。
(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1、 反射系数序列在有速度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可以用速度曲线代替波阻抗曲线,计算反射系数序列。
在没有速度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干扰波调查剖面分析的结果设计地质模型。
如设计的地质模型如图a 所示,图中H 为层厚度,V 为层速度,根据下式计算反射系数: 11)(--+-=N N N N N V V V V H R 式中H 为反射界面的深度,N 为反射层序号,随深度变化的反射系数序列如图b 所示。
landmark详细教程
新建测网 的名字
选择Grid,分别输入 Upper Right和Lower Left的Line值和Trace 值 X Axis选择Line Original Cartographic Reference System根据 工区实际情况选择正 确的投影系统 输入Line、Trace所对 应的X/Y三点坐标 回车 File---Save 测网建立完成
测井曲线和井数据重复加载的话会覆 盖之前的数据,测井曲线的加载需要 匹配井名,所以加载LAS数据之前, 要保证LAS文件里的井名和井头的井 名一致,由于蓝马不识别中文,建议 井名用英文缩写表示。
3、分层数据的加载 分层数据的格式分为三列:井名、层名、层深。 a 输入井位文件 Command Menu---Data---Import---ASCII Loader Input Data File :选择文件的路径 b 编辑格式文件Edit---Format 弹出ASCII Format Edit窗口
加载数据之前, 建议把井位数 据文件整理好, 包括小数位数, 列间距等,以 方便加载。
要加载的井 位文件
在ASCII Format Edit窗口中的Data Categories中选Well Header,在Data Items中选 Uwi---Read From File 抹井名列---Add Comman Well Name--- Read From File 抹井名列---Add Orig x or lon sf--- Read From File 抹X列---Add Orig y or lon sf--- Read From File 抹Y列---Add Total depth--- Read From File 抹井深列---Add Elevation--- Read From File 抹KB列---Add Elev Type---Constant---Value:KB---Add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我们知道计算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是,合成地震记录=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所以需要子波和反射系数.但是用于计算的数据一般是深度域的,要转换到时间域来必须有时深关系.所以.需要的数据:时间/深度关系数据:checkshot或者DT,用于计算反射系数的数据,一般是DT和密度(RHO B).基本步骤:1, 加载数据:如果是斜井的话,加载井斜,计算出SSTVD,设置成Prefered DS(deviation survey);如果有来自VSP或者其他可信渠道的时深关系的话加载进来,叫checkshot,就是时间,深度关系对,用于提供时深关系;加载DT,RHOB曲线;2,数据质量检查:查看checkshot数据覆盖范围,和品质;查看DT,RHOB曲线的品质,如果不好需要用well-edit或者synthetics里带的一些功能进行编辑.DT,RHOB曲线应该是做过Depth match,需要拼接的话是splice好的.3,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点击Post,依次选择时深关系,声波曲线,密度曲线(如果没有密度曲线或者品质不好也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来代替),声波阻抗,反射系数,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地震数据.软件完全是根据原理走的,如果时深关系没选,后续工作无法开展,如果没有DT,密度,就无法生成声波阻抗和反射系数...软件自带有Ricker30经验子波.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自己提取子波,也可以使用时变子波.4,对比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道实际地震记录,通过bulkshift或者拉伸压缩来调整时深关系.有时需要用c heckshot来校正DT.一般可能先使用Ricker30子波试一下,看看大致情况,如果效果不好,再尝试提取子波.这是一个反复实验的过程.合成地震记录的品质和制作的数据来源的品质有关,对比的好坏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品质也有关系.总是实际情况总是复杂的.。
地震资料解释之合成记录制作
How To Do Troubleshooting?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 skills ! Think about your trouble ! Always use your head to think and always use
your hands to do it !
地震记录 合成记录
声波曲线
最终得到一个较好的合成地震记录
五、怎样判别合成记录的好坏
相关系数:通过求取合成记录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来进行定量的 判断。一般在目的层段内的时窗范围内,相关系数都应在0.6之 上,井过断层时除外。
相关系数0.8
与工区内平均速度对比 对做完合成地震记录的井按一定间隔提取其时间-深度对, 与工区的平均速度曲线相对比,应比较一致。
某工区内井的时深关系与平均速度对比图 (红的为平均速度)
剩余记录
地震剖面
合成记录
剩余记录
剩余记录 越少,合 成记录越 精确。
测井曲线
多元标定技术
地震记录
合成记录
测井曲线
综合利用电性曲线、岩性剖面及钻井地质分层的多种信息,精确标定出 地下某地质体的顶底界面,分析储层的横向变化,提高了标定的准确和 形象性,将其与对该区的整体构造与地质认识相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 该区地质沉积规律,也可对合成地震记录起到检查的作用。
自然电位
多元标定技术在合成记录中的应用
横向对比法
通过任意连井线,将测井曲线(波阻抗、自然电位等)投在地震剖 面上,根据地震标准反射层与测井响应一致原则,使井与井之间的 地震地质标定的关系保持一致,从而检验空间地震地质标定的合理 性和一致性。
内容提要
13 为什么要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23 合成地震记录原理 3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关键技术 43 体会与认识
landmark操作流程手册要点
owr5k启动:输入小写:owr5k右键点击桌面—open terminal—输入staryow—回车—1—2Project Startus—File—open—选工区zb.ssm—OK—Exit—3Applications—Seiswerks—1Session—open—(T)2001—OK—两边分别选所有井、所有断层—OKowr5k中输入设计井坐标: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第一个箭头图标—选到数2:Well Location一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井名一选Bejing Gauss 20N一OK一分别输入X 、Y坐标一点击其他任意位置一点击上边倒数3图标保存一点击上边的箭头图标—选到数3:Well Header—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两次井名(在第二列UWT和第四列cowmmen well name) —在点击第五列Well Location UWT后边的图标—Read—找刚输入的井号(最下边)—选中—OK—在第7列Elev Type选Kelly Bushing —在后边的Elevation(meters)中输入0—在后边的Total depth—中输入井深—点其它井一点击上边倒数2图标保存。
owr5k中输入钻井分层: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ick—点击倒1星图标—点击第二列Name后边的按钮选层位—OK—在第三列选管理员LGC—在第四列输入1—在第五列输入井深—点其它位置—保存—点击倒1星图标继续输入其他分层—保存owr5k中查斜井的斜深与垂深转换数据: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osition Log—点击左边第三列offset points下边的…—出现该井斜深与垂深的对应数据:第一列为垂深,第二列为斜深owr5k中删除任意线断层:快捷图标8—3 Faults下边1 Unassigned segments—删除未命名断层下边2 Assigned segments—删除命名断层owr5k中两个拼接三维工区测线转换:地震剖面上剖面快捷键—测线位置图上右键—3 shuffle priority—即从现工区转入另一工区刷新井数据:主菜单Seisworks—4 Defaults—2 Well List—选All well —OK选剖面上显示的井分层、断点、油层标注:Wells—1 Select —1 Picks—从左选所需入右—OK选剖面上显示的测井曲线:Wells—1 Select —2 Prefcrred curves —从左选AC放入右—OK 选剖面上显示的井:Wells—1 Select —3 Displayed Wells —CONG从左选井入右—Apply—OK查看剖面上井的测井曲线加载情况:Wells—1 Select —4 Displayed curves剖面上显示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快捷键8—Wells后边的Parametees—点亮Synthetic—OK(所有过井剖面均显示)通过色标选曲线颜色—图标8—well—prarameters—选中positive(波峰充填)显示已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Wells—1 Select —5 Synthetics —左边最下井号前带*号的井是已做合成地震记录井选取或变换井所采用速度:Wells—1 Select—6 Time depth conversion 选择显示时深曲线:选井号(标注Active为该井正采用的速度)—选采用或要变换的速度—Active(现用)—Refresh(更新),选中View/adjust 显示时深关系表;选中要用的速度—Active—Copy T-D—Curve—从新列表左边选中所需井放到右边—OK。
landmarc的基本算法流程
Landmarc的基本算法流程1. 简介Landmarc是一个用于绘制地理标记的算法,它可以根据给定的地理坐标数据,在地图上生成标记物。
该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标记生成和结果输出四个主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Landmarc算法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原始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以提高后续步骤的准确性和效果。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2.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无效或冗余的地理坐标数据。
通常会对数据进行去重、去噪和异常值处理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 数据格式转换有些地理坐标数据可能以不同的格式存在,如经纬度、UTM坐标等。
为了方便后续的处理,需要将所有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2.3 数据分割如果数据集较大,可以考虑将数据分割为多个子集进行处理,以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Landmarc算法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从经纬度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以便生成地理标记。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3.1 距离特征距离特征是根据地理坐标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的,可以表示两个地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常见的距离特征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3.2 方向特征方向特征是根据地理坐标之间的方向计算得到的,可以表示两个地点之间的朝向关系。
常见的方向特征包括角度、方位角等。
3.3 地理特征地理特征是根据地理坐标所对应的地理实体属性进行提取的,如海拔高度、地形等。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获取这些信息。
3.4 统计特征统计特征是对一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可以反映数据的聚类程度、分布规律等。
常见的统计特征包括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4. 标记生成标记生成是Landmarc算法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在地图上生成地理标记。
标记生成的具体方法取决于应用场景和需求,常用的方法包括:4.1 地理聚类地理聚类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地理坐标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地理标记。
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常规地震资料解释
Seismic View
一、数据加载 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三、三维资料解释
四、时深转换
五、构造成图
四、时深转换
TDQ时深转换模块的功能:
1。建立速度模型 2。建立三维或二维速度文件
OpenWorks->Applications->TDQ
3。等值线网格的时深/深时转换 4。地震层位的时深/深时转换 5。断层面的时深/深时转换 6。地震道的时深/深时转换
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记录的制作
根据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原理,合成地震记录近 似为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的褶积。如果用 S(t)表示子波,R(t)表示反射系数序列,f(t) 表示合成地震记录,则
其中T为子波长度。
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记录的制作
用声波测井曲线和密度曲线求出地层的反射 系数,然后与子波褶积生成一维模型(初始
Op地en质Wo和r测ks井->模Ap块p直li接ca通t讯io,ns可->以S实ei现sW地o球rk物s-3D
理、地质和测井的综合解释。
三、三维资料解释
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Map View
1。三维地震剖面的显示 2。工区底图的显示 3。层位、断层的常规解释 4。层位、断层的自动追踪 5。断层多边形的产生 6。等值线的生成
交点误差校正等。该次主要学习ZmapPlus的绘图基本概 念和常规作图方法。
学习计划
5.30 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 5.31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SynTool 6.1 三维资料解释SeisWorks 6.2 时深转换TDQ 6.3 构造成图ZmapPlus
上午一起学习,下午上机操作
学习各个模块的思路
简述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流程
简述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流程地震记录标定是地震勘探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地震数据的质量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合成地震记录
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来标定地震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它最终使抽象的地震数据与实际的地质模型连接起来,为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合成记录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合成记录的精度就成了地震层位标定的首要问题。
1合成记录的方法原理1.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一般而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是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求取一反射系数序列,再将这一反射系数序列与某一子波反褶积得到结果。
S(t) = R(t) * W(t) (1)式中 S(t) —— 合成地震记录; R(t) —— 反射系数序列; W(t) —— 地震子波。
上式表明,合成记录的好坏与反射系数序列的求取和子波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射系数序列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又与测井资料(声波、密度)的采集、处理等过程密切相关;子波的选择,则要考虑子波的长度、相位、频率等诸多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1],主要表现在:(1)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层位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吻合的时窗长度有限;(2)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能量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胖瘦”程度吻合有限;(3)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存在一定的时移。
其原因主要在于:①子波受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难以给得恰到好处;②深—时转换存在误差;③褶积模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地震记录;④实际地震记录存在噪声。
1.2实用优化方法1.2.1校正测井数据首先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对反射系数序列进行非均匀采样[2,3]。
1.2.2选择合适的子波(1)子波的类型。
常用的子波有两类,一是典型子波,如Richer、Traperiod子波等;二是提取子波,提取子波一般有维纳—莱文森混相位子波提取法和自相关子波提取法两种[4,5]。
从剖面提取的实际子波制作的合成记录,虽然其合成地震记录层位精细标定应用研究*洪余刚 陈景山 代宗仰 李凌峰(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500)摘 要:通过对合成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地震资料,提出合成记录的制作在层位标定中的实用优化方法,强调了子波的提取方法和子波相位引起的偏差。
Landmark地震合成记录和层位精细标定技术
5400
T
5 0
石 下 炭 统 系
C1k C11 b 3 l
5500
T
5 6
巴 楚 组
泥 岩 段
5600
C1 b
2
T5
6X
于奇西区块井震标定-YQ4井
GeoSun Energy Tech
Y Q 2
Y Q 3
Y Q 4
LN 20
GeoSun Energy Tech
YQ2-YQ3-YQ4-Ln20连井地震对比剖面
VSP资料
地质
地震 工区所有井
井的数量 井段
全井段
地震基准面和补芯海拔数据准确应用
地震基准面和补芯海拔
测井曲线 频率
声波、密度、井径、自然电位,电阻率
子波频率和地震频率匹配 子波极性和地震极性相一致 加深理解了地质和地震的关系 合成记录和地震极性相一致 时深关系和层速度
子波的应用
反射系数贡献 合成记录与地震数据极性
钻井平台高4.7米
这个点三种时深关系 1286—1898.0 1286—1874.1 1286—1869.4
地质数据 都必须换算 到基准面上
补芯海拔8.6米 地面海拔3.9米 基准面0米 海平0
地质分层1898米 地震反射1286ms
测井曲线
1、 用曲线观察器检查所加曲线,对有问题的曲线检查原始数据,找到原因修改后重新再加。
常态 测试
对 正 态 分 布 的 预 期 的 误 差 值
理论值 实际 值
此图为沿某一主测线的各 个CDP点与各个相关开始时间的 信噪比观察图,可以快速识别 最佳匹配子波位置。
稳态 测试
统 计 上图为(下图中的上中下四分位数的)79点平滑 平均(理想状态:三条红线为三条平行直线) 统 计 残 差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内部使用)编写人:管晓燕毕俊凤二00五年六月目录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 (1)(二)建立投影系统 (1)(三)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1)(四)加载钻井数据 (2)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一)准备工作 (5)(二)启动SynTool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5)(三)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7)(四)合成地震记录的输出 (8)三、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一)启动SeisWoks (9)(二)三维地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9)(三)显示工区底图 (10)(四)显示地震剖面 (10)(五)解释层位和断层 (10)(六)制作等值线,生成绘图文件(*.cgm)并出图 (11)(七)层位管理 (11)四、时深转换(一)建立速度模型 (13)(二)时深(或深时)转换 (15)(三)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18)(四)基准面 (20)五、构造成图(一)作图前的准备工作 (22)(二)用ASCII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3)(三)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4)(四)绘制地理底图 (25)(五)生成比例绘图文件并出图 (28)六、UNIX常用命令介绍(一)目录管理命令 (29)(二)文件管理命令 (29)(三)打印命令 (31)(四)网络操作 (31)(五)其他常用命令 (31)(六)vi编辑命令 (32)应用LandMark软件进行常规地震资料解释OpenWorks是LandMark所有软件模块的一体化工作平台。
在此环境平台下,地球科学应用人员可以直接综合应用各种软件模块,解决各种地学问题。
在LandMark软件中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常规流程如下:●数据加载●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时深转换●构造成图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进入LandMark用户后即刻出现OpenWorks工作平台,LandMark软件各种功能的模块(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
蓝马基础操作—李飞
Landmark基础操作
4、基本应用>频谱分析 依旧在下面这个对话框 在Input Data中选好 数据体后,在Output Data中的选项都不选,则 不输出,然后在下面点亮 Histogram和Spectral, 再Run。 运行后会自动弹出 频谱分析界面。
Landmark基础操作
1、lmk工区数据结构 2、工区建立
其中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在收集地质资 料、测井资料等,并对工区的地质情况和地层情况有所了解后,通 过寻找标志层,对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剖面进行对比来进行标定。 切记,在标定时不要单单只是通过与井旁道剖面对比,同时要参考 整个过井剖面来对比,比如不整合面单单在井旁道剖面上往往是不 明显的。
分别按照下列顺序,每选择 一个项目,便在数据文件中 抹相应的内容,然后Add。 完成后在左上角点击 Format>Save (needed)
1、Options:Format1、Format2。 2、Well Header:Common Well Name、Uwi,R、(Elevation)。 3、Pick:Pick Name*,FK、Depth、Pick Obs No*,SEQ、 Interpreter*,FK(这个是在后面的选项卡中选)
地震数据加载
Landmark基础操作
3、数据加载>地震数据加载
储存方式一般选Disk
在SEG-Y Disk File里选中数据文件 加载前需先进行Analyze,看数据是否正确
Landmark基础操作
3、数据加载>地震数据加载
在Output File后面框中 的名字若已存在于List中,则后 面显示Exists,若不存在,则显 示New。 若要以新的名字新加载数据,则在Output Mode里选择Create New File, 选择这个选项时,若名字是已存在的,则会冲掉以前加载的数据。若以前加载过 数据,现需要在此基础上拼接数据,则选Merge with Existing File,并且名字 选择已存在的需拼接数据的那个文件名。
Landmark图文教程
Landmark软件特点
Landmark软件特点
1
2
Landmark软件特点
3
Full model of complex reverse faults
Cross sectional view showing reverse faults
工区建立与数据加载 数 据 加 载 前 的 数 据 准 备
弹出此对话框,选择新建格式
选 择 读 入 的 文 件
创建读入格式 后缀为wdl
弹出预览框,不要关,我们要从中选择读取的内容
数据类型
先选择要添加的项目,然后到预览框里 选择要添加的内容,然后点添加键加入
这里有添加 内容的信息
添加横坐标信息
添加纵坐标信息
添加井深信息
添加海拔信息
海拔: 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可以对测井曲线 进行修改
线条类型、粗细、颜色
自然电位(SP) 自然伽玛(GR)--泥质含量,校深 深感应测井(ILD)--饱和度,岩性分析 中感应测井(ILM) 球形聚焦电阻率测井(SFLU)
3.建立地震工区
创建测网
线号
道号
设置完后保存退出
小写字母
选择之前的项目和创建的测网
创建工区成功
选择时刻
5.层位追踪
在map view中选择一条测线
右键菜单可以选择横纵测线
选择相应时窗
创建一个层位
创 建 一 个 断 层
选择层位解释后,在图上勾出追踪的层位
完 成 一 个 断 层 的 勾 绘
选择断层,然后自动相关,在图上勾出断层
选择一定的间距,在纵横 测线上勾勒出同一地层与 能看到的断层,完成层位 追踪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
通常只需修 改第一个 ★1 总采样点数 ( : 速度值 的总个数 )。 1 这是一个 合成记 录参数文件。 3
四 、 S OU DAT S
通常需修 改Y0 :时 间轴上 每 1 0 的长度 ( 0 ms mm)。P ¥:施工工 区。D¥P:计算 日期。 1 这是一个 绘图输 出时的参 数文件 ( 绘图仪绘 图输出时 ),它 的格 式和参数说明如下 : 用 DOS 口。 窗 1T E 予 波类 型 ; YP 运行S A E C L 子程序 2 IO F 予 波主频 ; 进去后 3L 予波长度 ; 按F 使程序列表 。 1 4 I 1 子波第一振 幅; A 在 16 处 ,把速度 值修改 一下 。C A V 00 O L 为煤 的速度 或小 的速度 5I2 A 子波第二振 幅; 值 。S O E 为围岩的速度或大的速度 值。 TNV 4 I 子波延迟 时间; T 第三步 、计算 速度v ( ) D T I .A 5Y 时 间轴上每 lO 的长度 ; 0 O ms P V O .A 是一个批处理文件 ,运行格式如下 : R L GB T 6T 0 时间刻 度的起 始时间 ; >P VL G 孔 号 R O 7A0 合成地震记 录的最 大振 幅 ,A0 6 = 0—8 ; 0 运行之后 ,按H 现前后 , { 分述如下 : 8 DT 时 间采样 问隔 ; AG ( ).A 为采样数据 孑 号.a L I DT L dt 9P ¥ 施 _工 区 ; l : ★P ( 显示一屏幕数据 ,) l 0D¥ 计算 日期。 ★P ( P 显示两屏幕数据 ,想要几屏幕数据 ,就输人几个P ) 五 、用绘图仪绘图时的参数说明 ★1P 为从第 1 数据开始 显示数 据。 0 O 个 要用的数据直接按E T R ,不要的数据后面加1 N E 键 。 WE 存盘退出。
蓝马Landmark R5000地震解释软件的tar包安装过程
蓝马Landmark R5000地震解释软件的tar包安装过程2012-03-07 23:27:44| 分类:2_工作| 标签:蓝马安装|字号大中小订阅安装蓝马是件疼苦的事儿,下面是安装过程。
1.解压两个tar文件tar文件在dell01的什么位置就需要把它解压到相应机子的哪个位置。
在apps目录下解压OpenWorks.tar和ora10g.tartar –xvf OpenWorks.tartar –xvf ora10g.tar2.修改/etc/passwd文件在末尾位置加两行:ora10g::105:500:Oracle Database Account:/apps/ora10g:/bin/cshowinstall::107:0:Oracle DatabaseAccount:/apps/OpenWorks:/bin/csh3.修改/etc/group文件在末尾位置加一行dba:x:500:ora10g4.在/etc/sysctl.conf中增加几行:在末尾加下面内容# DO NOT REMOVE: START OpenWorks Linux Configurationkernel.shmall = 2097152kernel.shmmax = 4294967295kernel.shmmin = 1kernel.sem = 250 125000 200 128fs.file-max = 65536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net.core.rmem_default = 262144net.core.rmem_max = 262144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net.core.wmem_max = 262144# DO NOT REMOVE: STOP OpenWorks Linux Configurationsysctl -e –p(修改内核立即生效)5.新建/etc/oratab文件新建文件直接vi,写入然后存盘退出,写入owdell01:/apps/ora10g/OraHome1:Y6.切换到oracle用户并修改成本机器的hostname设当前的机器号hostname为maosu – ora10g修改/apps/ora10g/OraHome1/network/admin 目录里的两个文件listener.ora,tnsncmes.ora中的“Host=dell01”改为当前机器号“Host=mao”7.在超级用户root下建landmark用户cd /apps/OpenWorks/bin./lgcuser进入后选2;输入train1;按缺省101;再选用户组时,选择输入users。
Landmark学习教程5第五章 相干体的制作甄选
Landmark学习教程_5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优选.)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相干体断层解释的基础,对断层的解释有指导和验证作用,也可以在相干体上直接作断层的解释。
分为:地震数据的输入、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相干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1、地震数据的输入Command Menu——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窗口(图1)图1Project Type选择“3D”;选择所建立的地震工区;在Product Selection的选项中,全选。
——Launch弹出窗口(图2,a)。
bac图2单击Input data弹出窗口图2,c。
Seisworks Seismic——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2,b。
单击list,选mig 3dv。
点亮Limit Maximum Time:4000(只作0—4000ms的相干体)。
Ok。
此时偏移地震数据已经输入。
2、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Output data(图3,A)——点亮Bricked(图3,B)——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3,C。
Output file:coh,ok。
BAC图3Processes——Poststack ESP——ESP 3D(图4)。
流程栏中将会出现ESP 3D(图5)。
图4 图5单击Run。
相干体数据将会生成。
3 显示相干切片Command Menu——Applications――Seisworks――3D 出现SeisWorks 2003解释窗口点击Session――new 选择解释员、井、断层。
OK。
(图6)图6几秒钟后窗口中的Interpret命令变成黑色,点击Interpret――Seismic弹出显示窗口――Map弹出底图窗口(图7)图7在Seismic View窗口中点击快捷命令菜单中的“地震体属性命令”弹出Seismic Disply Paramerers窗口――在第一项Seismic files列表中选择相干数据体(此工区的相干数据体的名称为coh), OK.操作流程见图8注:属性窗口中还可以改变数据体的显示比例、模式等。
landmark地震数据加载步骤
landmark地震数据加载步骤Landmark软件基础数据加载流程:1) 软件启动:一般情况下,在进入系统的时候,Landmark软件会自动启动,如果不小心关掉或者没有起来,则用命令startow进行启动。
launch… 选择工区类型及工区名称 PostStack/PAL 2) 进入数据加载模块:Application单击后进入下面的界面:一、二维地震数据的加载Input Data …选择SEGYParameter…DiskEnter Analyze…(分析segy数据中cdp、shotpoint、x、 y在道头中的位置及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道长) Linenames…select SEG-Y File File选择要加载的segy文件,第一个用replace替换掉原来的那一行,其它的都用insert插入Select 然后再相对应的文件名的右边填写上相对应的测线名(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先建立测网的方法,然后用File 选择列表中的测线名) Linenames…Modify SEG-Y Headers OK 填写用Analyze…分析得到的结果 ParameterOK OKOutput Data …Output file Vertical … Parameter … Output Mode 选择Create New File 输入你将要加载的数据体的名称(名字为9个字符长度) …listData selection Parameter 在这个参数上填入道头分析中得到的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道长。
一般情况下如果起始时间为0的话,这两个参数可以不填;但是有的数据起始时间并不是从0s开始的,例如从1s中开始、道长6s那么在start time 中要填入1000(ms),end time中填入6000,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家在流程中加入两个处理参数:返回到PostStack/PAL主界面Trace Utilities Processes 填入地震数据的记录长度(从0s开始起算) LengthBulk Time Shifting/Stretching Processes 填入实际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 Shift重新返回到Output Data …中Vertical … Parameter …如果加载的数据为成果数据(滤波)则Format选择8 bit Output File Format and Scaling Parameters integer,并选择Scaling为Automatic;如果加载的数据为纯波,则Format选择16 bit integer, 并选择Scaling为None。
2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地震记录史话:
始于褶积模型的概念,Norman Ricker 1940年, 1953年的经典著作中雏形。褶积模型和CVL的出 现,1950年Peterson用声波测井曲线和一套光电模 型装置首次实现了合成地震记录,示波仪显示, 令人鼓舞。其后,随着数字革命的开始,进行数 字运算。
如果考虑密度变化,其反射系数 k =(5159×2.61-3747×2.30) / (5159×2.61+3747×2.30) = 0.22 密度对反射系数影响率: (0.22-0.16)/0.22=27%
史 111 井在 3467m 存在一个波阻抗界 面,上为泥灰岩,下为细砂岩,岩芯实验 测定物理参数为:泥灰岩速度 4297m/s , 密度 2.53;细砂岩速度 4198m/s ,密度 2.21。 如果不考虑密度变化,其反射系数 k =(4198ρ-4297ρ) / (4198ρ +4297ρ) = -0.012
子波的选取
理论子波
子 波
时变子波
统计子波
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
原始子波
常见的几种零相位子波
名称 经典雷克子波 解析式 波形 频谱形状 与量频关系 备注 Ricker(1953) 带宽约1.5OCT
1 2( f t ) e
p 2
f p t ) 2
fp
fb=1.28fp
fb=1.20fp
N=3
N 2 f p /
雷克脉冲
e
2 2
t
sin( 2 f p t ) 2
fb=1.12fp
N=4
带宽约1.5OCT
辛克子波
2 f 4 sin(2 f 4t ) 2 f1 sin(2 f1t ) 2 f 4t 2 f1t
蓝马合成地震记录流程
Checkshot测量:可以选择一个激活的Checkshot,并可以编辑此Checkshot;还可以选择一个参考的 Checkshot。编辑Checkshot时,有三个选项:1、编辑双程旅行时;2、冻结层间速度3、向下传播时深 对编辑 Checkshot方法:1、不应用Checkshot;2、层间传输时间;3、速度+层间传输时间;4、速度;5、用的Checkshot方法,它强制综合时 差曲线精确匹配时深对,与各Checkshot时深对对应的时差样点都要被减去或加上一个常数值。并可 以切除在应用Checkshot后超过某些限度的时差值。
在一深度段内对测井曲线作如 下调整:1、删除剖面;2、拉 伸/压缩(比较常用);3、替 换上部;4、替换下部。 注意:曲线编辑是在深度域进 行的
Checkshot
在应用 Checkshot之前,必 须施加TVD校正 (上一页的时深关 系未加Checkshot,本 页的时深关系加入 了Checkshot)。 Checkshot的目的也 是为了合成记录更 加匹配井旁地震剖 面
1时差测井曲线2由密度曲线经反伽德纳方程推导而得3常数4由其他曲线如密度感应等曲线经反伽德纳方程福斯特方程变换而得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施加的处理任选1真垂深校正斜井必须应用2sheckshot校正资料仅供参考syntoolstartup菜单选择密度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密度曲线来源
SynTool
人 工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制 作 软 件 使 用 教 程
SynTool—Startup菜单
选择时差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时差曲线来源:
1、时差测井曲线 2、由密度曲线经反伽德纳方程推导而 得 3、常数 4、由其他曲线如密度、感应等曲线经 反伽 德纳方程、福斯特方程变换而得 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施加的处理(任 选) 1、真垂深校正(斜井必须应用) 2、Sheckshot 校正
Landmark学习教程_4第四章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new
第五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记录是地震和地质结合的桥梁,使进行构造解释的基础。
步骤可分为:Syntool的启动、井曲线的选择、合成记录的生成和编辑、合成纪录的存储。
landmark中的Syntool制作高精度的地震合成记录1、Syntool的启动Command Menu――Applacations――Syntool新建一个file――new. (图1)图1弹出井工区选择窗口(图2)2、井曲线的选择图2选择all wells――ok弹出井号列表窗口(图3)图3从列表中选择所要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如图3所示选择t717井――ok 弹出如图4所示窗口选择时深转换关系OK后弹出Time Datum 窗口,此窗口的选择可缺省不选,直接OK图5弹出Startup窗口(图6)3、合成纪录的生成在Startup窗口(图6)(1)选择时差曲线图6(2) 密度值的来源一般我们选择From RC P-Wave Senic Transform ――后边选择公式(一般选择Gardner Equation )(3) 在Processing 中点亮Apply TVD 和Apply Checkshots ------OK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完成。
结果如图7所示图74、合成记录的编辑鼠标右键点合成记录〈A-1D SYN〉,选择edit process list,弹出(图8)。
选1,ok。
图8图9弹出图9。
选择Ricker,change,弹出图10。
输入合适的主频,例如35HZ。
Ok,ok。
合成记录的主频将会变化。
图10单击图8中工具栏中的LGC,在编辑区中的空白区单击,选mig 3dv,便会将T717的井旁地震道加入编辑区(图11)。
图11右键单击TVD栏,选Datum info,弹出图12。
图12在(p)Velocity中,输入合适速度,并调节时间飘移shift time: totime,合成记录道将会拉伸或压缩,使之尽量与井旁地震道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标 定 屏 幕 尺 寸。 设 定 精 确 的 时 深 显 示 比 例, 并 显 示 时 间 线。
13、隐 藏 嵌 板 框; 打 印 工 作 成 果; 存 储 你 的 工 作 到 一 个 课 程 文 件, 并 退 出
SynTool 软 件。
•
第一章 准备工作
•
OpenWorks主菜单
•
工区状态工具
SynTool—Startup菜单
选择时差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时差曲线来源:
1、时差测井曲线 2、由密度曲线经反伽德纳方程推导而 得 3、常数 4、由其他曲线如密度、感应等曲线经 反伽 德纳方程、福斯特方程变换而得 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施加的处理(任 选) 1、真垂深校正(斜井必须应用) 2、Sheckshot 校正
checkshot。
8、放 大 垂 向 显 示 比 例, 改 变 地 震 道 振 幅。 9、改 变 子 波: 通 过 应 用 滤 波 器, 用 相 位 工 作, 应 用 时 间 漂 移。
10、显 示 斜 井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加 分 层 标 签。
11、在 时 间 与 深 度 之 间 改 变 显 示, 使 用 块 编 辑 方 式 编 辑 曲 线, 存 储 曲 线 编 辑。
需要注意问题: 1、曲线深度必须是测量 深度 2、加载曲线必须加载工 程单位(尤其是时差曲线, 米制是us/m;英制是us/ft)
•
井曲线观察器
即时观察所 加载测井曲线 的状况(包括曲 线值的范围与 形态及加载的 工程单位)
•
曲线字典
用于控制测井 曲线在其他应用程 序中的显示方式
注释:
1、显示的线型、线 粗细、线色彩 2、显示的比例类型 :线性或指数 3、曲线位置:左或 右 4、显示比例(左比 例与右比例)与单 位(米制或英制)
post到SynTool面板上,用以与合成记录的匹配。
•
SynTool 98.5提供了新功能:可以直接 post 从SeisWorks/3d工区提取的井旁地震剖面,
而不必先提取井旁地震道到磁盘SEGY文件。
•
•在井旁地震剖面上迭放一条合成地震记录 •注释:地震剖面上可以 post 六种目标: •1、数据库内的任意曲线 •2、数据库存放的制作好的合成记录 •3、超级合成记录 •4、被连接的合成记录 •5、阻抗曲线 •6、钻井地质分层
到 一 个 存 在 的 嵌 板 中。
6、应 用 真 垂 深 校 正, 添 加 一 个SEG Y文 件 地 震 剖 面 到 显 示 中。 在 地 震 剖 面 上 显
示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并 改 变 显 示 特 征。
7、插 入 一 个 地 震/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相 关 嵌 板, 改 变 采 样 间 隔, 并 应 用/ 编 辑
•
改变合成地震记录的极性:由 正到负(一般来说,野外地震记 录都是负极性起跳),用以匹配 井旁地震剖面。
•
第二章 启动 SynTool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全过程
•
启动SynTool
SynTool菜单结构: File View Panes Extract Help File—New 或 File—Open Session File 或 File—Open Template
•
•选择OpenWorks工区 •选择解释员
•
设立解释员
注:一个OpenWorks工区可以具有多个解释员,每个解释员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
•
测井曲线加载器:
1、选择输入文件 2、选择格式文件 3、加载测井曲线
注:测井曲线加载器可 以加载五种格式测井曲 线数据:
1、ASCII 2、BIT 3、DLIS 4、LAS 5、LIS•Βιβλιοθήκη ASCII曲线加载格式编 辑
•
SynTool—Startup菜单
选择密度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密度曲线来源:
1、密度测井曲线 2、由时差曲线经伽德纳方程推导而得 3、常数 4、由其他曲线如时差、感应等曲线经 伽德纳方程、感应福斯特方程变换而得
•
制作的初始合成地震记录
•
File—Seis3d to SEGY:由SeisWorks/3d工区提取井旁地震道到磁盘SEGY文件,然后
2、指 定 启 动 参 数, 用 于 计 算 反 射 系 数 和 建 立 最 初 的 显 示。
3、存 储 一 个 课 程 文 件
4、用 嵌 板 工 作( 改 变 尺 寸,移 动,隐 藏/ 不 隐 藏, 添 加, 等 等)
5、设 置 反 射 系 数 常 规 极 性, 改 变 一 条 曲 线 的 比 例 和 显 示 颜 色。 增 加 一 条 曲 线
•选择测量系统
•注意:米制或英 制
•选择地震工区
•注意:地震工区的基准面
•
•选择井列表
•选择激活的 Checkshot
•选择钻井
•选择参考的Checkshot
注:Checkshot是任选的,它是存放于数据库中的时深 表,一般选择VSP资料作为Checkshot,既可以从本井 选择,也可以从邻井•选择时深表作为Checkshot。
1、改变工区 2、改变测量系统 3、改变解释员 4、改变井列表
•
创建Openworks工区
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坐标参考系统:
投影坐标参考系统 地质坐标参考系统 2、正确选择测量系统 米制(SPE Preferred Metric) 英制(US Oil Field) 3、正确定义工区范围 经纬度范围 4、正确定义工区的表格空间
之 一。
概
述
SynTool 软 件 是 一 个 高 度 复 杂 的, 功 能 完 备 的, 而 又 灵 活 易 用 的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制 作 软 件。 通 过 本 教 程 的 学 习 你 将 学 会 如 何:
• 1、 恢 复 一 个OpenWorks 工 区, 启 动SynTool 软 件, 建 立/ 设 置 一 个 解 释 员, 并 选 择 一 个 井 列 表 和 一口 井。
蓝马合成地震记录流程
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SynTool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软件使用教程
•
SynTool 软 件 是Landmark 一 体 化 综 合 油 藏 描 述 中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模 块; 制 作
高 精 度 的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是 构 造 精 细 解 释、 储 层 预 测 与 砂 体 追 踪 的 重 要 环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