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1. 简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指为了有效管理和减轻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策略。

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帮助组织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风险评估程序2.1 确定风险来源首先,需要明确可能会引发风险的来源。

这可以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来确定。

内部风险来源可能包括人员、流程、设备等,外部风险来源可能包括市场竞争、法规变化、自然灾害等。

2.2 识别和评估风险在确定风险来源后,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开展调查和研究、收集数据等方式来完成。

评估风险时,可以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

2.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基于对风险的评估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确定风险的接受程度、制定风险控制目标、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等。

风险管理策略应该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一致,并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2.4 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一旦确定了风险管理策略,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这包括明确责任和权限、分配资源、制定时间表、建立监控和报告机制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相关人员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有清晰的理解,并进行培训和沟通。

3. 风险控制程序3.1 风险监测和识别风险控制程序的第一步是持续监测和识别风险。

这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监测机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等方式来实现。

监测和识别风险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变化的风险以及已有风险的演变。

3.2 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发现风险,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以包括预防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预防措施旨在防止风险的发生,减轻措施旨在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应急措施旨在应对已经发生的风险。

3.3 监督和评估风险控制效果风险控制程序的关键是持续监督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稳定经营。

一、风险评估程序1.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评估某个特定项目的风险,或者评估整个企业的风险情况。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

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3.识别风险: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这包括内部风险(如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和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4.评估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工具,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5.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应包括评估的方法、结果、风险等级和建议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二、风险控制程序1.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

例如,降低某个特定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程度,或者制定应对措施以应对多个风险。

2.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这包括确定控制措施的类型、实施方式、责任人等。

3.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策略,组织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合规制度、购买保险等。

4.监测风险控制效果:在控制措施实施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等方式,检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如果发现控制措施不够有效或存在新的风险,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的重要性1.保护企业利益: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在任何组织或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而风险控制程序则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二、风险评估程序1. 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内部审计等方式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的影响和概率。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例如使用SWOT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级别和优先级。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工具来进行风险评估。

4. 风险报告:将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形成风险报告。

风险报告应包括风险的描述、可能的影响、概率和评估结果等信息。

三、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规避:对于高风险和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采取规避措施,即通过调整业务流程、减少相关活动或撤离风险领域等方式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2. 风险转移:对于一些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或与其他方达成协议来转移风险责任。

例如,购买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

3. 风险减轻:对于一些风险,可以采取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例如,建立备份系统、加强安全措施、培训员工等。

4. 风险接受:对于一些低风险或可接受的风险,可以选择接受其存在,但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和应对机制。

5. 风险监测与应对: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已控制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重要性1. 提前识别潜在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避免其对组织或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2. 降低经营风险:通过风险控制程序,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障组织或企业的正常运营。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指为了保障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以确保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对象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各类业务、项目、流程等。

2. 采集风险信息: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风险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如组织的历史数据、风险事件报告等)和外部信息(如行业报告、市场趋势分析等)。

3. 识别潜在风险: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识别出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潜在风险。

4.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每一个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

5. 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程度,对潜在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三、风险控制程序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每一个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等。

2. 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以有效落地。

3. 监测控制效果:建立监测机制,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风险沟通与培训:建立风险沟通机制,及时向相关人员沟通风险信息和控制措施,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

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要求1. 规范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定,确保程序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2. 完整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包含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内容,覆盖组织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3. 可行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4. 及时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新浮现的风险,保持对组织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控制。

五、总结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保障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的评估和控制流程,能够匡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运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识别和分析潜在风险,为组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

二、风险评估程序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估的重点和关注点。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相关法规政策、历史数据等。

3.识别风险: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流程分析等方法,识别潜在的风险事件,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4.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5.分析风险:对评估出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确定风险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6.编制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整理成评估报告,包括风险清单、评估结果、风险影响分析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风险控制程序1.确定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范围,明确控制的重点和关注点。

2.制定控制策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

3.实施控制措施:根据控制策略,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进行实施。

4.监控控制效果: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控制效果的可持续性。

5.修订控制措施:根据监控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控制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控制效果和适应性。

6.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数据支持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包括组织内部的运营数据、财务数据、员工数据等,以及外部的市场数据、行业数据、政策数据等。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必须采取的关键步骤。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而风险控制程序则是为了降低或者消除已经识别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二、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例如评估某个特定项目、业务流程或者整个组织的风险。

2. 识别风险:通过采集信息、开展调研和与相关方沟通等方式,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可以使用SWOT分析、流程图、头脑风暴等方法来辅助识别。

3. 评估风险: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发生频率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工具来量化评估结果。

4. 优先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5. 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风险清单、评估结果、优先排序和建议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三、风险控制程序1. 制定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应包括风险控制目标、控制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信息。

2.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策略,组织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购买保险等。

3. 监控控制效果: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评估其效果。

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监控报告等方式进行监控。

4. 风险应急预案:对于无法彻底控制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流程、责任人和资源准备等。

5. 定期复评:定期对已经评估和控制过的风险进行复评,以确保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复评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风险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实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组织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1. 风险管理政策:明确组织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承诺,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为了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目的、范围、步骤和相关要求。

二、目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全面了解其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三、范围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适用于组织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参与到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中,共同努力确保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四、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可以借助专业工具和方法,如SWOT分析、PESTEL分析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等工具,将风险分级,确定哪些风险是高风险、中风险或低风险。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培训和教育、购买保险等。

每个措施应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机制,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4. 风险监测与改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组织应定期监测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应及时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五、相关要求1. 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并将其纳入组织的管理体系中。

2.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明确责任人和相关部门,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3.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体系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在日常运营中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组织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

二、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评估的时间范围、评估的目的和评估的依据。

2.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调研、访谈、分析等方法,识别组织内外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3. 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根据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对组织的影响程度,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进行定量或者定性分析。

4. 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以便组织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控制程序1. 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组织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2.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设计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和审计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将设计好的风险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各部门和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执行。

4. 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效果: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要求1. 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并将其纳入组织的管理体系中。

2.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照程序要求履行职责。

3.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五、总结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匡助组织识别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组织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的步骤、风险控制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二、风险评估步骤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例如评估某个项目、某个业务流程或整个企业的风险情况。

2. 识别风险:通过调研、访谈、会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可以采用SWOT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辅助识别。

3. 评估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

4. 优先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5. 制定应对策略: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策略。

6.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应对策略,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具体的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计划等。

三、风险控制方法1. 风险避免:通过调整业务流程、产品设计等方式,避免与风险相关的活动或情况的发生。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进入某个高风险行业,避免相关的风险。

2. 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来转移风险责任。

例如,企业可以购买财产保险来转移财产损失的风险。

3. 风险减轻:采取措施减轻风险的概率和/或影响程度。

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备份计划等来减轻风险。

4. 风险接受:对某些风险进行接受,即在风险发生时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通常是在风险控制成本过高或无法完全消除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

四、风险控制实施过程1.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计划等。

2.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按照风险控制计划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业务运作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的步骤和风险控制的程序。

二、风险评估步骤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例如评估某个特定业务流程的风险或整个企业的风险状况。

2. 识别风险: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问卷调查:向相关部门或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认为存在的风险。

- 专家咨询:请专业人士对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 数据分析:分析历史数据、行业数据和市场趋势,找出可能的风险。

3.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矩阵评估法: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综合评估得出风险的优先级。

-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如概率分布、回归分析等。

4.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常见的应对策略包括:- 风险避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如停止某个高风险业务。

- 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保险。

- 风险减轻:采取措施减轻风险的影响,如建立备份系统、加强安全控制等。

- 风险接受:对风险进行接受,但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

5.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监控其执行情况。

三、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监测和报告: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和控制效果。

2. 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度、流程和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培训和意识提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整体风险意识。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匡助组织预防和减少风险对业务运营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及相关内容。

一、风险评估程序1. 风险识别: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2.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定性分析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或者风险评级等方法,定量分析可以利用统计模型和风险摹拟等方法。

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重要性。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优化资源配置。

4. 风险报告:将风险评估结果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进行报告,包括风险描述、评估结果、建议措施等。

报告应该能够被相关人员理解和接受,并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策略。

不同的风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2.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操作指南,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等。

3. 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匡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

4.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发生。

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方案、沟通协调机制等,以确保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

三、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的实施要求1. 组织领导和支持:组织的高层领导应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赋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其有效实施。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二、风险评估程序1.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可能包括人为疏忽、技术问题等,而外部风险可能包括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来收集和整理风险信息。

2. 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阶段,需要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将其分类为高、中、低风险。

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等,来帮助评估风险。

3. 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阶段,需要对已分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

这可以通过计算风险指数来实现,风险指数是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的乘积计算得出的。

根据风险指数的大小,可以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优先级。

4. 风险报告在风险评估程序的最后一步,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风险报告。

该报告应包括已识别的风险、风险分析结果、风险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风险报告应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以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在风险控制程序的第一步,需要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这包括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例如,可以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策略来控制风险。

2.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在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后,需要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能涉及到改变工作流程、加强员工培训、购买保险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其进行监控和评估。

3. 风险控制监控风险控制程序的一部分是对控制措施的监控。

这包括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控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来实现。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引言概述: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组织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内容和步骤。

一、风险评估1.1 确定风险因素: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需要确定可能影响业务的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来自内部,如人员流失、技术故障等,也可以来自外部,如市场变化、法律法规变更等。

通过明确风险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1.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在确定风险因素后,需要对每一个风险进行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

可能性评估是指评估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评估是指评估该风险事件发生后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可以对各个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1.3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在完成风险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风险因素、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结果,以及对各个风险的排序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风险控制程序提供依据。

二、风险控制程序2.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在进行风险控制程序之前,需要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

风险控制目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要具体可衡量。

例如,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等。

通过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可以为后续的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方向。

2.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控制、人员培训、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措施的制定应该具体、可行,并且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

2.3 实施和监控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措施后,需要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控。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需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沟通。

监控风险控制措施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控制措施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持续改进3.1 定期回顾和更新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回顾和更新。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以及其中涉及的内容和数据。

二、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例如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行业研究报告等。

3.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数据和进行相关研究,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风险。

4.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5. 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以确定应对措施的重点。

三、风险控制程序1. 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等。

2. 设计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例如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购买保险等。

3. 分配责任和权限: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履行职责。

4.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组织实施风险控制工作。

5.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为例,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实施。

1. 风险评估程序:该企业确定评估目标为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供应链风险。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和行业研究报告,识别潜在风险,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下降和供应链中断等。

对这些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2. 风险控制程序:该企业制定了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减轻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和转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引言概述: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或者组织在面临各种风险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内容和步骤。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1.1 环境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对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等。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变化、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识别出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并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1.2 内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企业还需要对内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如管理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人员、财务等方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1.3 风险评估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风险矩阵法、事件树法、故障树法等。

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和评估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通过定量指标或者定性描述的方式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二、风险控制策略2.1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风险的发生。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业务模式、改变经营策略、规避高风险行业等方式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2.2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

通过与保险公司或者供应商等进行合作,将一部份风险转移给他们,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

2.3 风险承担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身承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紧急预案等方式来应对风险,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风险监控与预警3.1 风险监控指标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对关键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

通过设定合适的指标和阈值,及时发现风险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为了有效应对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组织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一般框架和步骤。

二、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包括评估的时间周期、评估的对象和评估的重点。

2. 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源,如组织内部的文件和记录、行业报告、市场调研等。

3. 识别风险因素: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识别出可能对组织造成风险的因素,包括内部的风险因素(如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动等)。

4. 评估风险概率: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评估每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并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其可能性的大小。

5. 评估风险影响:评估每个风险因素发生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并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其影响的大小。

6. 评估风险等级: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等级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和重要性。

7. 编制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整理成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的方法、评估的结果、风险等级的说明和建议等。

三、风险控制程序1. 确定控制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范围,包括控制的重点和控制的时间周期。

2.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减轻控制和应急控制等。

3. 制定控制计划:将控制措施整理成控制计划,包括控制的步骤、控制的责任人和控制的时间安排等。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控制计划进行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组织的影响。

5. 监控控制效果: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6. 修订控制措施:根据监控结果和风险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和调整控制措施,以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为了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以确保组织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保障业务的顺利进行。

二、风险评估程序1.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这可以包括确定评估的业务活动、关键风险领域和评估的时间周期等。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业务活动的数据、历史记录、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文件调阅、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3.识别风险: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出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业务活动带来的威胁和机会。

4.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定量评估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和统计方法来计算风险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5.优先级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其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

这有助于组织确定应对风险的紧急程度和资源分配。

6.编制风险清单:将评估结果整理成风险清单,明确列出每个风险的描述、可能性、影响程度和优先级等信息。

风险清单可以作为后续风险控制措施的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1.制定控制策略:根据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包括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控制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2.实施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策略,组织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以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流程和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能力等。

3.监测和评估: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包括制定监测指标和方法,进行风险事件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4.修订和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以通过制定修订计划、培训和宣传等方式进行,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评估和控制风险,组织能够降低潜在的损失,并确保业务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五个部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一、风险识别:1.1 组织内部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人员和资源进行全面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关注组织内部的安全措施、人为错误、技术故障等问题。

1.2 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因素,识别可能对组织业务活动产生影响的风险。

关注市场竞争、法规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

1.3 潜在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识别可能发生的未知风险。

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等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风险分析:2.1 风险事件分析: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事件的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等。

通过分析风险事件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2.2 风险概率分析: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统计数据和专家意见等方法,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风险事件的概率,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策略。

2.3 风险影响分析:评估风险事件对组织业务活动的影响程度,包括财务损失、声誉受损、客户流失等。

通过分析风险事件的影响,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三、风险评估:3.1 风险等级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不同风险进行等级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策略。

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2 风险评估报告: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归档,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中包括风险的描述、等级评估、处理策略和责任人等信息,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3.3 风险管理计划: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X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X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X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3.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2 安全部负责组织本公司X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劳动督察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X围内的工作。

3.4各部门对所辖X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工作程序4.1总则4.1.1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X。

4.1.3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危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4.2.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4.2.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

4.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X围应包括:4.3.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4.3.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4.3.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4.3.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4.3.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3.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4.3.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4.3.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4.3.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4.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a.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b.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c.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4.4.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4.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4.5.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4.5.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4.5.3各部门应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

各单位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识别方法。

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4.5.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

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

4.6 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4.6.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伤害怎样发生4.6.2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X、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

4.6.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6.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4.7 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X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4.7.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4.7.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4.7.3评价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4.7.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部。

4.7.5安全部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X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

4.7.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

4.8 风险控制4.8.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附录4)4.8.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参考附录4),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4.8.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

4.8.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个体防护。

4.9重大及巨大的风险作为制定公司安全目标的基础和依据。

4.10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公益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

4.11 安全部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

4.12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4.13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部。

a.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b.法律、法规更新c.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d.相关方要求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记录安全检查分析表(SCL)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附录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附录3:风险评价表附录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附录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注: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