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则徐的评价与认识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班级:10旅游管理2班学号:10250801249姓名:刘璐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个人认为,在清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非禁烟功臣林则徐莫属。
有些观点认为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有待商榷,并没有根除鸦片交易,还镇压了农民起义,所以不能算是个功臣。
而我认为,人无完人,林则徐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但至少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更是直抒了他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吗?个人认为,对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禁烟的民族英雄。
在英国贩卖鸦片之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大长中国人民的反英斗志。
更为难得的是,他禁烟却不禁商,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二)为民办实事,是抗英战争中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虽居高位,却清廉自好,心系民生,为民服务,是难得的大清官,被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还着力于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改进军事技术,同时招募渔民编成水军,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抗英英雄。
(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在被道光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期间,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
林则徐传读后感

林则徐传读后感《林则徐传》是一本描写清朝官员林则徐的传记,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优秀著作。
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他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本文将从四个角度来探讨林则徐的传记,希望对读者带来启示和启迪。
一、作为历史的纪实《林则徐传》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宝典。
书中详细记录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清朝官员。
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在生活中的各种举动,感受到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林则徐在任湖广巡抚时,为了禁止鸦片贸易和推行改革而艰苦卓绝地奋斗,最终走上了一条光荣的道路。
作为一本真实的历史记录,这本书充满了感人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作为道德的启示《林则徐传》中,林则徐的人物形象令人赞叹。
他不仅在官场上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高风亮节、坚定信仰、勇往直前的品质。
林则徐有着清廉的品性,深知政治的本质是为了人民谋利益。
他敢为人先,积极地向上谋划,致力于改革和发展。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并为之不断地奋斗,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名人。
这本书警醒我们,虽然快乐、享受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只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高尚品质才能使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三、作为思想的启示《林则徐传》中不仅有历史的纪实和道德的启示,还蕴含着重要的思想学问。
林则徐被誉为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开拓者,他的思想和行动总体贯穿“中体西用”的思路。
在实践中,他不断地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他更注重人的发展和尊重,提倡自由和平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则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
四、作为文化的传承《林则徐传》也是一本文化传承的典范。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善于鉴赏古今成就,广泛涉猎文艺名著,甚至耽溺于诗词歌赋之中。
他对于文化的钟爱和追求催生了一个独立、自由、积极的人格,成为了一种真正的文化资源。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班级:10旅游管理2班学号:10250801249姓名:刘璐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个人认为,在清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非禁烟功臣林则徐莫属。
有些观点认为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有待商榷,并没有根除鸦片交易,还镇压了农民起义,所以不能算是个功臣。
而我认为,人无完人,林则徐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但至少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更是直抒了他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吗?个人认为,对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禁烟的民族英雄。
在英国贩卖鸦片之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大长中国人民的反英斗志。
更为难得的是,他禁烟却不禁商,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二)为民办实事,是抗英战争中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虽居高位,却清廉自好,心系民生,为民服务,是难得的大清官,被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还着力于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改进军事技术,同时招募渔民编成水军,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抗英英雄。
(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在被道光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期间,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是一部关于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的传记,记录了他
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的成就,以及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
认识。
林则徐是一位有远见和胆识的官员,他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改革,努力为国家谋求利益。
他对外交政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
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上,他主张坚决抵制侵略,保卫国家利益。
他
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曾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
勇气。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畏艰难,不惧强敌,始终
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的一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
忠诚和坚守,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林则徐》,我深刻感受到了林则徐的伟大和崇高,
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的精神和品格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学
习和尊敬的。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
路,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的一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伟大,传承他的精神。
评价林则徐2000

评价林则徐2000篇一:对林则徐的评价与认识对林则徐的评价【内容摘要】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受命于国家危难之秋,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还有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关键词】为民开眼看世界爱国思想转变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辈子充满了奋斗、智慧和勇气。
读完林则徐的传记,我深受启示,对他的思想和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林则徐的伟大之处。
一、林则徐的背景与成就1.1 家世背景:林则徐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儒学学者,这为他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学术成就:林则徐自幼聪明好学,他对儒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成为当时的学术翘楚。
他的著作《赴戎教子文》被誉为儿童启蒙读物的经典之作。
1.3 政治事业:林则徐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曾经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等。
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二、林则徐的思想与影响2.1 经世致用:林则徐提倡将儒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强调要把学问用于治国理政,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2.2 教育改革:林则徐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提出了“教育为本”的理念,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2.3 对外开放:林则徐主张对外开放,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推动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林则徐的勇气与担当3.1 敢于改革:林则徐在任职期间,敢于挑战陈旧的体制和观念,斗胆推行改革,竭力为国家的发展找到合适的道路。
3.2 坚持原则:林则徐在面对各种难点和压力时,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
3.3 忠诚国家:林则徐对国家忠诚,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不懈奋斗。
四、林则徐的影响与启示4.1 历史地位: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和事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4.2 精神力量:林则徐的勇气、智慧和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模范,激励我们在面对难点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4.3 现实意义:林则徐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吸收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的评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何慧敏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林则徐从政四十年,历官十三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史学家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进士出身,先任江苏廉防使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
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他的主要成就有五点。
第一点是林则徐能够放眼看世界。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放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能较为系统得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为了满足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又组织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读《林则徐》有感汇总五篇

读《林则徐》有感汇总五篇读《林则徐》有感1我在看了《林则徐拒贿拾遗》的故事后,我知道,林则徐是个他为人公正,大公无私,不偏私,不贪污,很受人民的爱戴的清朝官员。
虽然每个人都要钱,但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钱,林则徐是绝对不收的。
如,人家为了在林则徐那里讨点好处就送来一只金老鼠,事实上要损害大清__的利益,林则徐断然拒绝,这就是一种为国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在古代是难得的清正廉洁的品质。
与古人相比,现代那些领导、官员,为什么这样腐败,不说别的,就说最*发生在大兴煤矿的事件,就有206人命死于矿难。
最*调查所得的是这次矿难背后原来是勾结,草奸人命,极度腐败,欺上满下。
再说另一个事例,就是重庆的长江大桥,“嘭”的一声,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掉到水里,白白死了,这件事背后就是当地官员一个个“贪”字。
偷工减料,所以造成今天这个血的'教训。
古人都可以做到这么廉政,为什么现代官员这么腐败,现代的科技这么发达,科学这么进步,而人的品德为什么会向后退呢?这真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林则徐》有感2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听历史的低吟与呐喊,看人生的悲欢与离合,品先哲对个人与祖国的诠释,思叶对根的情。
道光十九年的天空似乎依旧在回荡着阵阵欢呼声。
你屹立于虎门之前,凝视着两万多箱祸国殃民的毒药倒入到石灰池中。
通过池中冒出的阵阵白烟中,我似乎看到你嘴角泛起的涟漪。
这一仗你胜了,虽然是那么的艰辛。
然而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暗社会中独睁慧眼得人似乎总要被命运摔打。
就在销烟后不久,英军便兵临城下,腐朽的王朝为了向英国谢罪竟将你发配新疆。
接到圣旨是,你并不为之动容——你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后果;然而当你面对十里长街那夹道送别的父老乡亲时,你在微笑中流下了热泪。
你笑,也许是能为国家除掉一些祸国殃民的'毒害而感到欣慰吧;你哭,也许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被人采纳吧,也许是为《海国图志》不被世人所重视吧,也许是为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吧。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这本书是对清朝末年名臣林则徐生平事迹的详细介绍,通过对他的生平和事迹的描述,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林则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胆识的官员,他在历史上留下了
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他在治理福建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提倡学
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力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他还在鸦片战
争中,积极主张对抗外国侵略,为国家的利益奋斗到最后一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民
族的责任感。
他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出来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这
种精神令人钦佩。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无
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有远大
的抱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
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作为当代的我们,应该以林则徐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林则徐》,我对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奋斗精神的感染。
希望我们都能像林则徐一样,心怀爱国之情,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是一部以清代官员林则徐为主角的历史传记,通过对其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为国家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林则徐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民族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他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家危机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这部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林则徐的一生告诉我们,爱国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要有实际行动,要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付出实际的努力和奉献。
他的精神和品质,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通过阅读《林则徐》,我对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我愿意向林则徐学习,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则徐观后感

林则徐观后感前言林则徐,字士彦,江苏扬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
他在清朝咸丰年间担任过吏部尚书,并且以其在鸦片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于世。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以自己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今天我来谈一谈我对林则徐的观后感。
正文林则徐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在他担任吏部尚书期间,他带领着一班官员全力推动改革,力图将清朝从垂死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政策措施,而且亲自跑前跑后,不辞辛劳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深知改革不易,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加以推进。
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国家的命运,为了让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改革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林则徐不仅是一个有着卓越才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关心国家发展的理论家。
他对国家发展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强大的军队,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
因此,他积极推动了各种改革,包括军事制度改革、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等等。
他的理论观点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并且被广泛传播。
此外,林则徐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他在鸦片战争中表现出色,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军队与英国作战。
尽管中国军队最终败北,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难以忽视。
他指挥作战的手段高明,他对敌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术手段。
虽然最终的战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林则徐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和高尚品质的人。
他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成就和精神将激励后人努力向前。
在今天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时,不禁为他的爱国情怀和不懈努力而动容。
我们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结语林则徐生平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爱国的人,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林则徐》一书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忘我奉献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林则徐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学贯中西,博览群书,思想开明。
年轻时,他对国家疾苦深感忧虑,决心为国家的民生幸福而奋斗。
书中详细描写了他积极投身政治的经历,如他在担任江南水利总督期间,主持修建河堤、开挖渠道,为当地民众解决了严重的水患问题,大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他还积极开展改革措施,推动农业、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林则徐的忘我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他毅然决然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
他对国家民族的痛苦有着深深的感受,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不惜个人付出。
他的一生充满艰辛和牺牲,但他从未动摇自己的信念和初心,一直坚持为国家、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林则徐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文化人。
他对国家有着深深的爱和执念,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他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如他的 famous words "救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体现了他的治国思想和智慧。
他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的关心,让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应该更加爱国、奉献社会。
通过阅读《林则徐》,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位伟大人物的影响力和崇高品质。
他为国家的民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牺牲。
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一下,通过阅读《林则徐》一书,我对林则徐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他的高尚品质、忘我奉献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他的思想和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则徐的品质和故事

林则徐的品质和故事林则徐,我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坚定的爱国信念、高尚的品质和勇敢的行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详细介绍林则徐的品质和与之相关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风采。
一、林则徐的品质1.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生,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在首位。
面对鸦片流毒、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他坚决主张禁烟,为国家民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勇敢坚定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毫不退缩,勇敢地与鸦片贩子作斗争,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3.严于律己林则徐为官清廉,严于律己,注重品德修养。
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以身作则,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4.求真务实林则徐在治理国家和解决民生问题时,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改革。
5.仁爱宽厚林则徐关心百姓疾苦,仁爱宽厚,善于化解民间矛盾。
他主张以德服人,以礼服人,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信任。
二、林则徐的故事1.禁烟运动林则徐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针对鸦片流毒严重的问题,坚决主张禁烟。
他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整顿海防,使鸦片贸易受到沉重打击。
他还亲自编写了《禁烟条例》,为禁烟运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在虎门海滩,他指挥官兵销毁鸦片,历时23天,共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坚强意志。
3.治理黄河林则徐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亲自主持治理黄河。
他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河方案。
在他的努力下,黄河泛滥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4.兴办教育林则徐十分重视教育,他主张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在任职期间,他积极兴办学校,推广新式教育,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做出了贡献。
总结:林则徐以高尚的品质、勇敢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我心目中的林则徐

开眼明世济国恤民―――我心目中的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以来首举反抗西方殖民主义大旗的民族英雄,率先提出“开眼看世界”的主张。
他是实干的济国恤民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意志,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心,开启了近代御虏自强的民族道路。
他一生清廉自洁,忠于职责,锐意改革、开发经济、注重民生。
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对家国的无比忠诚,对苍生百姓的无尽深情。
一、开眼明世,学夷强华。
林则徐不同于一般腐朽保守的封建官僚,他非常注意了解和研究外国,主张睁眼看世界。
为了“采访夷情”,他到广州后不久,即组织一批当时还很少有的通晓外文的人材,从外国搜集有关的资料编译成《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并编订大量书籍。
他还请人译述《世界地理大全》,将它编辑整理成《四洲志》。
《四洲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大观,它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概况,成为后来魏源编辑的《海国图志》的蓝本。
通过这些翻译过来的西方著述和资料,林则徐了解到不少“夷情”,并据此制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一是政治上,强调国家主权,为其查烟、禁烟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军事上,他请人翻译西方关于大炮瞄准法等武器制造方面的应用书籍,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改进和提高清朝军队的武器和作战能力。
林则徐的这种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思想,也就是魏源后来在《海国图志》中所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与一般封建官僚闭目塞听、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恰成鲜明的对照,成为中国近代维新自强的源流。
二、痛斥烟毒,禁烟济国。
在两湖任上时,他便看到了鸦片乃国计民生的一大祸害,对此深恶痛绝,叹道:“十余年来目击鸦片烟流毒无穷,心焉如捣”,坚决主张严禁鸦片。
他在两湖展开了禁烟运动,成效显著。
1838年他连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和《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地指出鸦片泛滥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必须采取严禁措施,“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在奏折中抓住要害,触及封建统治者的根基,又以实例证明烟毒虽极猖獗,但可以铲除,促使道光帝下决心严禁鸦片,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读后感
《林则徐》是一部以清朝官员林则徐为主角的历史小说,通过
对林则徐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卓越才
能和高尚品德。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林则徐这位伟大的
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林则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胆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小说中,他在面对国家危机和外敌入侵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力和领
导能力,成功地带领着国家度过了危机。
他的行为让我深刻地感受
到了一个真正的领袖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除此之外,林则徐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
谋略。
他善于把握国际形势,善于化解外部压力,保护国家的利益。
他的外交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外交领域的复杂
性和重要性。
最令我敬佩的是林则徐的高尚品德和为民造福的精神。
他在执
政期间,一心为国家和民众谋福利,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持以国
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他的品德和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
深深地敬佩他。
通过阅读《林则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林则徐这位伟大领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也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远见卓识、有高尚品德的人。
对林则徐的评价人物评价

对林则徐的评价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
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
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
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观后感为民请命永远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观后感为民请命永远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观后感—为民请命,永远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流。
他以“为民请命”深受人们景仰,被尊称为永远的民族英雄。
对于林则徐的一生和他的观后感,我深感敬佩和敬意。
林则徐生于清代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
他十分关注国家的兴衰命运,深知时局的紧迫性和民众苦难的程度。
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困境,他决定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拯救被割让多地的国家,实现“江山如故”的伟大梦想。
在林则徐的领导下,他发起并积极参与了多项改革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奋起反对鸦片贸易的斗争。
在当时,由于鸦片的广泛流传,使得国家屈辱无比,民众生活陷入更深的苦境。
林则徐深明大义,毅然决定发起反鸦片运动,以此唤醒民众的觉醒,并重振国家的雄风。
他坚信,只要国家摆脱鸦片的侵害,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通过他坚定的决心和无私的牺牲,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反鸦片的斗争之路,并最终成功驱逐鸦片,并使得国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林则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国之歌。
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效应。
他的观后感,彰显了他对民族复兴的深情厚意,也教育了后人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林则徐的观后感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感悟,更是对人民生活困境的一种关心和思考。
他以深入民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苦难和需求。
他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国民的利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的观后感充分展示了他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为民请命的精神,彰显了他坚守初心,牺牲个人利益去追求国家和人民的幸福。
林则徐的观后感,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崇高理想。
他不满足于眼前的现象,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他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民众生活的贫困和艰难。
他的观后感激励他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观后感饱含着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公仆的职责和担当。
林则徐观后感

林则徐观后感林则徐观后感林则徐,名启,字迪和,号木章,江苏靖江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流。
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对林则徐的故事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致力于反对鸦片贸易,奋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他不仅提出了“舍本逐末”的治国思想,还通过自己的实践,积极推行了各项改革措施。
他首倡的洋务运动,使得中国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文化,推动了中国在现代化方面的巨大进步。
林则徐的品德也值得我们称道。
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无论是面对国内外的挑战还是考验,他始终保持着对于中国强盛的坚定信念。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是我们所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善良和慈善的人,他积极帮助贫困人民,为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林则徐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提出的“西学为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和行动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他强调了对先进科技和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要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思想为我们构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于林则徐的故事,我深感敬意。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奋斗,但他没有被困境所击垮。
他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让社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在林则徐的时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而如今,我们也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积极面对问题和挑战。
林则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真理和进步,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感人和励志的力量。
他的思想和品德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林则徐的评价
【内容摘要】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受命于国家危难之秋,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还有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关键词】为民开眼看世界爱国思想转变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二、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
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四、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发生转变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另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所面临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中国人民反对这些敌人的斗争,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的新课题,从而使林则徐的爱国主义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其主要表现在:1.他注意了保护民族权利。
当英国商人大量贩卖鸦片,直接损害人民利益时,引起了他严重的关切。
他在向道光帝指出鸦片泛滥将使数十年后兵弱银涸的严重局面之后,又强调指出,“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反对白银流向外国。
他估计,“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不止于万万两”。
他说:“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换上益下,藏富于民。
无如漏向外洋,岂宜箱寇资盗。
”这里,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
这种初步的民族意识,是林则徐爱国上义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鸦片泛滥之后,他曾亲自向苏州、湖北汉口一带“阛阓聚焦之地”的“行商铺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民族经济遭受破坏和商人破产的现实。
他指出:“行商铺户……佥谓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
他还指出:“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
这种认识,初步触及了中国近代的问题,即利权外流问题。
这是后来一切爱国主义者所要寻求解决的重要课题。
“挽回利权”的爱国口号即根据这个事实提出的。
这说明,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初步触及保护民族利权的内容。
同时,他反对鸦片泛滥较多地着眼于大多数百姓遭受毒害的后果,这些都是他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
2.林则徐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努力寻找祖国富强之路,使整个民族富强起来。
近代的爱国主义,同过去比较起来,已不单纯地局限于武装反对民族压迫的行动,而且包括了如何使整个民族从贫穷落后转变为富强的重大课题。
当鸦片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引起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时,林则徐极力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兴利除弊”的改革,如改革盐政;允许民间开矿,探求利源;推行新疆屯垦,发展边疆农业生产等。
鸦片战争失败后,他除了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之外,还希望“大有为者振作之”。
林则徐这些言行,表明他已从单纯的军事上反侵略发展到寻找富国强兵的道路,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发展。
3.林则徐为维护我国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他重视执法、认真行法上。
当然他执行的是封建大法。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与外国的关系而言,他行法于在华外商,就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
当鸦片泛滥时,林则徐坚持“大清律例”,不但适用于“华民”,而且同样适合在华“外夷”,“化外人有犯”,并依律科断之”,“与华民同照新例一体治罪。
”他还明确地向英国政府宣布:“凡在一年六个月之内,误带鸦片,但能自首全缴者,免其治罪。
若过此限期,仍有带来,则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断不宽宥”。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
典。
”林则徐反复强调“夷商至内地”,必须遵“天朝”法度,犹如“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英国法度”一样。
这反映了林则徐维护我国主权和法律的鲜明爱国的思想。
值得指出的是,林则徐还企图吸收有利于反鸦片走私西方的法律的某些观点。
林维喜事件发生后,他立即令人翻译了滑达尔的《各国律例》,即《国际法运用在行为和民族与主权事务的自然法则的原则》,并且吸收了其中一些条例观点。
如战争中对敌方实行封锁、禁运等,作为他反侵略的法律武器。
他看了《各国律例》之后指出:“近日访问,乃知此等奸夷,并未领照经商,而敢偷渡越窜,若被该国查出,在夷亦必处以重刑。
”当然,林则徐并未认识到贩卖鸦片是英国政府允许的。
但也使他了解了这一事实: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有损于他们利益的走私活动也是禁止的。
这就更坚定了林则徐打击在中国领土上违法的外国商人的决心。
林则徐为了反侵略需要,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法的思想观点,更使他的主权观念增加更多的近代色彩。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大大超出了狭隘的封建的忠君思想。
他的爱,是对民族利益的关切,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这点远远超过过去的爱国英雄。
林则徐也说过:“雷霆雨露总君恩。
”但,这种忠君观念,不过是表现他个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恩而已。
他受宠则对君主感激涕零,失宠则甘忍辱负重,置个人祸福荣禄于度外。
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命运的大是大非,则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反侵略的正确道路。
如,当道光皇帝以“误国病民,莫此为甚”莫须有罪名将他革职以后,林则徐一方面向朋友表明自己心迹,一方面委婉地向道光皇帝抗争。
他宁可遭受罢官、流放、诽谤的折磨,也不愿意放弃反侵略的崇高信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句话,鲜明地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民族责任感。
他曾写道:“中原若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把我林则徐流放,就能使夷人退兵吗?如果能,我老死边疆,也心甘情愿。
爱国浩然正气充满于字里行间。
这里流露了他对道光皇帝的内心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关心全民族命运,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
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他尽管受非议,受罢革,受流放,他还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筹议海防。
他手无斧柯,仍尽力向道光皇帝建议,筹防,坚持反侵略到底。
即使流放途中,他做梦也梦见江南烽火连天的反侵略斗争。
直到逝世之前,他家居福州,仍领导福州人民群众起而驱逐英国侵略者。
他的反侵略正义立场,是至老弥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