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反应热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 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盖斯定律及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盖斯定律及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内容、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互动】
【典例】已知:
①2C(s)+O2(g)===2CO(g)Δ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A.+262.6 kJ·mol-1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D.+131.3 kJ·mol-1
【答案】 D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题意知:
①×1/2-②×1/2得:ΔH=(-221.0 kJ·mol-1)×1/2-(-483.6 kJ·mol-1)×1/2=+131.3 kJ·mol-1。
【提问】请观察思考: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
【交流】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盖斯是俄国化学家,早年从事分析化学研究,1830年专门从事
化学热效应测定方法的改进,曾改进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的冰量热计,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1836年经过多次试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当一个不能直接发生的反应要求计算反应热时,便可以用分步法测定反应热并加和起来而间接求得。故而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盖斯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盖斯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H=△H1+△H2
B
登山的高度与上山的
途径无关,只与起点
和终点的相对高度有
A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 可分,但以物质为主。如果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能引发能 量的变化。
思考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 C(s)+1/2O2(g)==CO(g) ΔH1=?
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已知:
①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
k②JP/m(s、ol红磷)+5/4O2(g)=1/4P4O10(s) △H2= -738.5
k试J/写m出ol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4×②:
P4(s、白磷)=4 P(s、红磷) △=-29.2kJ/mol
④=②+③-① △H=178.2
解题策略: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例4:已知
① CO(g)+1/2O2(g)=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1/2O2(g)=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3O2(g)=2CO2(g)+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④2CO(g)+4H2(g)=H2O(l)+C2H5OH(l)的ΔH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秀课件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秀课件

A.ΔH2>ΔH1 C.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D.ΔH1<ΔH3
D
(二)“叠加减〞法--正向思维 消掉目标方程中没有的物质
C(s)+O2(g)=CO2(g)
△H1=-393.5 kJ/mol
-) C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响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热 总是相同的。
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反响的途径无关。
态:物质种类、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及环境条件
A
ΔH
B
ΔH1
ΔH2
C
ΔH=ΔH1+ΔH2
阅读教材P11~12
2H2(g) +O2(g) =2H2O(l) △H1 < 0
5、反响热的大小比较 (江苏)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程中△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状态:s→l→g 变化时,会吸热; 反之会放热。
②S(s)+O2(g)=SO2(g) △H3 S(g)+O2(g)=SO2(g) △H4
(2)“叠加减〞法 ①P4(白磷,s)+5O2(g)===P4O10(s) ΔH1=-2 983.2 kJ·mol-1 ②P(红磷, s)+5/4O2(g)=1/4P4O10(s) △H2= -738.5 kJ/mol ③P4(白磷,s)===4P(红磷,s) ΔH= ? 。 ③ = ① - 4×②
k〔J/2m〕oCl 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盖斯定律模型,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形成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判断或计算的思维模型。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盖斯定律对反应热测定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人类科学发展而努力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理解(1)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的途径有如下三种: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2.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如下两个反应Ⅰ.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Ⅱ.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1)虚拟路径法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则ΔH =-110.5 kJ·mol -1。

(2)加合法①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各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②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Ⅱ变形,得反应Ⅲ: CO 2(g)===CO(g)+12O 2(g) ΔH 3=+283.0 kJ·mol -1;③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 C(s)+12O 2(g)===CO(g) ΔH =ΔH 1+ΔH 3,则ΔH =-110.5 kJ·mol -1。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A.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答案】 C【板书】1中农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讨论】2.注意事项:【回答】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 1 mol 水。

【讲解】(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讨论】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回答】(1)因为弱酸、弱碱在电离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57.3 kJ;(2)因为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还包括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3)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不仅生成H2O,而且生成 BaSO4 沉淀,生成 BaSO4 沉淀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此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热量要大于 57.3 kJ。

【思考】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三节.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三节.pptx

解析:选B。Q(热量)=n×|ΔH1|,完全燃烧, 则ΔH1=-393.5 kJ/mol,所以Q=787 kJ。
2.已知① C(s )+12O2 (g)===CO(g);② 2H2 (g)
+ O2(g)===2H2O(g)经过哪个计算过程可得
到 C(s)+H2O(g)===CO(g)+H2(g)( )
据盖斯定律:将① ×1+②便得出 2
H2(g)+12
O2(g)===H2O(l) ΔH=ΔH1×12+ΔH2=(-
483.6 kJ/mol)×12+(-44.0 kJ/mol)=-285.8
k J/mol,
所以所求热化学方 程式为:
H2(g)+12O2(g)===H2O(l) ΔH=-285.8
k J/mol。
反应热的计算
(2例0122·平顶山高二检测)已知C(石墨)、H2和 CO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和282.8 kJ/mol。现有H2和CO组成的 混合气体56.0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 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并生成液态水。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或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
则有:ΔH=ΔH1+ΔH2+ΔH3。 2.计算方法 (1)方法 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适当的相加减得出所求 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作相应的变化。
(2)举例 已知: ①2H2(g)+O2(g)===2H2O(g) ΔH1=-483.6 k J/mol ②H2O(g)===H2O(l) ΔH2=-44.0 kJ/mol 要写出 H2(g)+12O2(g)===H2O(l)的热化学方 程式
【解析】 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 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到,由盖斯定律 可知ΔH3=ΔH1+2ΔH2。 【答案】 A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

1.3.1 盖斯定律 ( 授课)

1.3.1 盖斯定律 ( 授课)

C(g)+
1 2
O2(g)=CO(g)
终点B
海拔400m
300m
起点A 海拔100m 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
01 盖斯定律
• 某人从山下A到达山顶B,无论是 翻山越岭攀登而上,还是坐缆车 直奔山顶,其所处的海拔都高了 300m
• 即山的高度与A、B点的海拔有关, 而与由A点到达B点的途径无关
想一想
典型例题
例题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 CH3COOH(l)+2O2(g) == 2CO2(g)+2H2O(l) △H1=-870.3kJ/mol (2) C(s)+O2(g) ==CO2(g) △H2=-393.5kJ/mol (3) H2(g)+½O2(g) ==H2O(l) △H3=-285.8kJ/mol 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
C.C F |ΔH|=|ΔH1+ΔH2+ΔH6|
D.|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4、盖斯定律的应用
计算反应热 ——无法测量或不好测量的化学反应。
例题1、计算C(s)+½O2(g)===CO(g)的反应热ΔH。 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练一练
已知: ①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② H2O(g)==H2O(l) △H2 = - 44kJ/mol
求: ③ H2(g)+1/2O2(g)==H2O(l) △H = ?
H2(g)+1/2O2(g)==H2O (l) △H=△H1+ △H2=-285.8kJ/mol
0.5N2(g)+O2(g)===NO2(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教学课时: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 △H=E(生成物)-E(反应物)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三. 根据燃烧热计算 Q(放) = n(可燃物)╳ 燃烧热四. 盖斯定律1. 内容2. 意义3. 应用方法:(1)方程式消元法(2)模拟路径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一.△H=E(生成物)-E(反应物)△H 0,放热;△H 0,吸热思考与讨论: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2)已知S(s)+O2(g)=SO2(g)△H1 0,S(g)+O2(g)=SO2(g)△H2 0。

△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 2H2(g)+ O2(g) =2H2O(g)△H1=-483.6kJ/mol 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 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PPT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PPT课件
对废止的对内报表,由各部门提出方案,交生产部备案,在总目录中予以注销。
mol× 1 =0.062 5 mol。由题意知 0.062 5 mol丁烷燃烧放热161.9 kJ,
4
故1 mol 丁烷燃烧放热161.9 kJ÷0.062 5=2 590.4 kJ,即ΔH=-2
590.4 kJ·mol-1。
【变式训练2】
(人教版选修4) 第 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已知:2H2O(l)===2H2(g)+O2(g) ΔH=+517.6 kJ·mol-1,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1 g 氢气和1 g甲 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B.-2 590.4 kJ·mol-1
C.+1 295.2 kJ·mol-1
D.-1 295.2 kJ·mol-1
【解析】 n(KOH)=5 mol·L-1 ×0.1 L=0.5 mol,由2KOH+CO2===K2CO3
+H2O知:n(CO2)=
1 2
×0.5 mol=0.25 mol。即丁烷的物质的量为0.25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盖斯定律将题给①、②式作如下处
理:①-②×4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P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1
【答案】: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 kJ·mol-1
【问题探究2】
(人教版选修4) 第 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B.12∶3.25
C.1∶1
D.393.5∶241
【答案】 B
【解析】 设需要C、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393.5x=241.8y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PPT课件(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PPT课件(第一课时)

②×2—①=③ △H= 2△H2 - △H1
2N2H4(g)+ 2NO2(g) = 3N2(g)+4H2O(l) △H= -1135.2kJ/mol
二、可逆反应焓变
2SO2(g)+O2(g)
2SO3(g) △H =-197KJ/mol
若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反应放热为Q1KJ,另一密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高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第一课时 盖斯定律
思考:
1.如何测定③ H2(g)+1/2O2(g)==H2O(l)的反应热△H 根据下列反应计算 已知 ① H2(g)+1/2O2(g) = H2O (g) △H1=-241.8kJ/mol ② H2O(g) = H2O (l) △H2=-44 kJ/mol
练习
4.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
已知:
① N2(g)+2O2(g) = 2NO2(g)
△H1=+67.2kJ/mol
② N2H4(g)+O2(g) = N2(g)+2H2O(l) △H2=-534kJ/mol
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这些都给测量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4、盖斯定律的应用
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 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利用已知反应的焓变求未知反应的焓变
(1)若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 则该反应的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1题;共42分)1. (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物质的变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 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变来的C . 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或吸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值D . 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2.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末) 为消除NO对环境的污染,可利用NH3在一定条件下与NO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

已知:① ∆H=+180.50kJ·mol-1② ∆H=-905.48kJ·mol-1则反应的∆H为()A . +2.98kJ·mol-1B . -2.98kJ·mol-1C . +1807.98kJmol-1D . -1807.98kJ·mol-13. (2分) (2018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已知:①Fe2O3(s)+3C(s) =2Fe(s)+3CO(g) ΔH=+494kJ·mol-1②CO(g)+1/2O2(g) =CO2(g) ΔH=-283 kJ·mol-1③C(s)+1/2O2(g)=CO(g) ΔH=-110kJ·mol-1则反应Fe2O3(s)+3C(s)+ 3/2O2(g) =2Fe(s)+3CO2(g)的焓变是()A . -355 kJB . +355 kJC . -355 kJ • mol-1D . +355 kJ • mol-14. (2分) (2020高二上·新宁期末)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或偏移B .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C . 原子得到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D .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5.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6. (2分) (2019高三上·宁县期末) 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

已知:TiO2(s) + 2Cl2(g) = TiCl4(l) + O2(g) △H = +140.5 kJ/molC(s,石墨) + 1/2O2(g) = CO(g) △H = -110.5 kJ/mol则反应TiO2(s) + 2Cl2(g) + 2C(s,石墨) = TiCl4(l) + 2CO(g) 的△H 是()A . +80.5 kJ/molB . +30.0 kJ/molC . -30.0 kJ/molD . -80.5 kJ/mol7.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5<0B . △H1>△H2+△H3+△H4C . △H1+△H2+△H3+△H4+△H5=0D . O-H键键能为△H18. (2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4g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 ,放出37 kJ热量:S(s)+O2(g)=SO2(g)ΔH= -296kJ/molB . 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 -73kJ/molC .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D . 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Ba(OH) 2(aq)+H2SO4(aq)=BaSO4(S)+2H2O(l) ΔH=-114.6kJ/mol9. (2分) (2018高二上·蒙阴期中) 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A . ΔH1=ΔH2=ΔH3=ΔH4B . ΔH1+ΔH2=ΔH3+ΔH4C . ΔH1+ΔH2+ΔH3=ΔH4D . ΔH1=ΔH2+ΔH3+ΔH410. (2分) (2018高二上·重庆月考)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A . 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B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 .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D . 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11. (2分) (2018高二上·临县期中) 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 已知1mol CO(g)完全燃烧时放出283.0kJ热量,则表示CO(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 O2(g)═2CO2(g);∆H =﹣566.0kJ/molC . ∆H <0、∆S <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 .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12. (2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中) 已知NO和O2转化为NO2的反应机理如下:① 2NO(g) N2O2(g) (快)△H1<0平衡常数K1② N2O2(g)+O2 2NO2(g) (慢)△H2<0平衡常数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2NO(g)+O2 2NO2(g) △H= △H1-△H2B . 2NO(g)+O2 2NO2(g) 的平衡常数K=K1×K2C . 该转化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可如图表示D . 总速率的大小由反应①决定13.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2NO2=2NO+O2△H=-184.6kJ/mol(反应热)B .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 . C(s)+1/2O2(g)=CO(g)△H=-184.6kJ/mol(燃烧热)D . S(s)+O2(g)=SO2(g)△H=-184.6kJ/mol(燃烧热)14. (2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月考) 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 .15. (2分) (2018·静安模拟) 已知C2H2 (g) + O2 (g) → 2CO2 (g) + H2O (g)+1256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 份乙炔完全燃烧可放热1256 kJB . 反应中乙炔做还原剂、被还原C . 乙炔完全燃烧时,生成2 mol液态水,所放热量小于2512 kJD . 若有10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需消耗2.5 mol O216. (2分) (2018高二上·安徽期中)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 CO2(g)=2CO(g)+2H2(g)。

已知:①C(s)+2H2(g)=CH4(g)ΔH=-75 kJ·mol−1②C(s)+O2(g)=CO2(g)ΔH=-394 kJ·mol−1③C(s)+1/2O2(g)=CO(g)ΔH=-111 kJ·mol−1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A . -580 kJ·mol−1B . +247 kJ·mol−1C . +208 kJ·mol−1D . -430kJ·mol−117. (2分) (2018高二下·静海开学考)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石油、沼气、天然气、植物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C . 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18. (2分) (2017高二上·新疆期末)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H=﹣236.6kJ•mol﹣1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H=﹣272.7kJ•mol﹣1由此不能判断()A .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 .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 .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 . 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键能之和的大小19. (2分) (2019高二上·辽源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在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B .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 .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D . 在稀溶液中,1 mol CH3COOH与1 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20. (2分)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 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 . 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 ,则20.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D . 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 ,则ΔH1>ΔH221. (2分) (2018高三上·吉林期中) H2在Cl2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 Q1+Q2>Q3B . Q1+Q2>2Q3C . Q1+Q2<Q3D . Q1+Q2<2Q3二、填空题 (共5题;共41分)22. (10分) (2017·新课标Ⅰ卷) (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解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填标号).A .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 .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 . 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D .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反应:生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0mol CO2与0.40mol 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①H2S的平衡转化率a1=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填②在620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a2________a1,该反应的△H________0.“>”“<”或“=”)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A.H2S B.CO2 C.COS D.N2.23. (6分) (2019高二上·辽源期中)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 ΔH=-285.8 kJ/mol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