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八单元死亡赋格曲偶遇礼物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f99b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a.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 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 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 “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 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 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二、三两句写两 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 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 溢于言外。
• [赏析] 词意:重新走过苏州城的西门已经是处处物是人非, 往事不堪回首。能和你同来为什么不能和你同归呢?失去你 后,我就像那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失去你后,我就像那失去伴侣的老鸳鸯,只有自己孤单悲伤 地飞行,不知所归了。人就像那在草原上挂在草叶上的露珠, 须臾之间就干掉,消失不见了。我的思念在你的旧居新坟两 处不断地徘徊。自己的心空空的,只有孤单无助地坐在床上 听着外面的雨声;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给我缝补衣 裳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三、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___ (2)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___ (3)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___ (4)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___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 (6)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________________ (7)执此以朝.________________ (8)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死亡赋格曲偶遇礼物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死亡赋格曲偶遇礼物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f1add0ed7c1cfad6195fa764.png)
●词语积累 ①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②冰封:冰雪封冻。 ③偶遇:偶然相遇。 ④砂石:由于地球的地壳运动,砂粒与胶结物(硅 质物、碳酸钙、粘土、氧化铁、硫酸钙等)经长期 巨大压力压缩粘结而形成的一种沉积岩。 ⑤惶惑:惶恐疑惑;疑惑畏惧。 ⑥嫉妒:忌妒。
●名句名篇 清晨的黑色牛奶我们在傍晚喝 / 我们在正午喝在早 上喝我们在夜里喝/我们喝呀我们喝/我们在空中掘 一个墓躺在那里不拥挤 / 住在那屋里的男人他玩着 蛇他书写 / 他写到当黄昏降临到德国你的金色秀发 呀/玛格丽特 (《死亡赋格曲》) 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 / 那挥 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 / 我这样问 并非出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偶遇》)
写作背景
1.《死亡赋格曲》
1945 年,策兰来到布加勒斯特,从事翻译和写作, 这首诗就是在此时写作的。 1952 年,辗转流亡到 巴黎并在那里定居的策兰在西德出版了他的诗集, 其中《死亡赋格曲》引起广泛关注。诗中不仅有
着对纳粹邪恶本质的强力控诉,而且其独特的悖
论式修辞手法和高度的赋格式音乐组织技
巧也不同凡响。一时间,《死亡赋格曲》成为
死亡赋格曲
偶遇
礼物
诗海探珠 死 亡 赋 格 曲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偶 遇
礼 物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地。铁骑无声望 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鬓虽残,心未死。 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纸上,用即使是僵硬的语言把这失落的一代人繁
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特殊而特别。如约翰孙的 《对雅阔布的种种揣测》(1956) 、伯尔的《9 点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46d8f9195f312b3169a58c.png)
第八单元让生命沉思三维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理解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2.披情入文,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研究文本,丰富自己的情感及人生体验。
单元解读追求哲理,是散文创作的最高要求。
但是,写散文不是写哲学论文,哲理的揭示可以作为创作一篇散文的目的,却不能成为一篇散文的具体创作过程。
深刻的思想过程当以最浅显的方式表现。
形象当是具体有形的文字,哲理却是作者心里有而笔下无的文字。
在《懒惰哲学趣话》中,作者选取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顺理成章地让一位旅者与一位渔夫在这里相遇对话。
对话的内容既符合两个人的身份,又是顺手拈来,十分自然。
旅游者话锋锐利,句句推进,激动于自己的理想设计上的描绘。
而渔夫完全是一副懒洋洋的状态,或点头,或摇头,无奈时才作三言两语的回答。
这样闲谈下去,扯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如何收住呢?读者无法预料,只是感到这两个人的对话颇有趣,倒要看看结局如何,谁赢谁输。
笔锋一转,大起大落,顿生跌落。
振振有词者,理屈词穷,突然卡壳;无知的懒惰者,只是被动招架,却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文章的结构发展,曲折多姿;两个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而有趣。
g2nheMlssE哪里有僵硬的哲学概念?哪里有脱离人物实际的空论?哪里有笨拙刺眼的哲理暗示?没有。
实实在在是贴着人物和事件写来,哲理只是读者掩卷以后的思索和参与。
哲理,需要富有哲学思维的大脑去接受,但是,仅只享受其中的趣味也未尝不可。
g2nheMlssE话题引入散文是体验心路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
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
”这句话适用于哲理性散文。
g2nheMlssE阅读哲理性散文,不仅要注意学习优美的语言,探讨其写法的艺术性,更要挖掘其中闪光的思想。
要善于把握关键的词句、关键的段落,不仅要读懂它的字面含义,还要探究文字背后蕴藏的思想。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知能优化演练:第八单元天簌 葵花田含答案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知能优化演练:第八单元天簌 葵花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5777efc281e53a5802fffc.png)
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叮铛缀满枯萎涟漪B.褐色抽屉幽暗朦胧C.峰巅悲创空濛宛如D.蜻蜓池塘行吟焦灰解析:选C。
“悲创”应为“悲怆”。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福兰的诗极其简练、空灵,诗的视角随意而又奇特,往往穿过生活的细节和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道出生命的玄奥和隐情. B.阿米亥的诗往往将个人经验与充满宗教冲突的严酷现实结合起来,并放到人类普遍命运的视野中来观照,“他找到了一种声音能够跨越文化界限说话”,在以色列和世界各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C.夏尔的诗赤裸、纯粹,意象奇特,形式简练,富有饱满的张力和语言锐度,带有他家乡一带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受到人们的喜欢. D.“作为一个诗人”,斯奈德曾这样说:“我依然把握着那古老的价值观,它们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解析:选D。
“这样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籁》主要描绘了人在冬日星空下行走时听到的声音,写出了特定情境中的一份难以言传的美妙感受.B.福兰的《天籁》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它之所以激动人心,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能使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如此具有意义。
C.《葵花田》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向日葵成熟后的“明智”和“死的内向",并由此传达自己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询。
D.阿米亥的这首抒情诗借成熟、枯萎、明智的葵花不需要太阳的温暖,而需要甜蜜的阴影,未来的世界来传达个体生命对于生与死,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询与思索。
解析:选D.“这首抒情诗”应为“这首哲理诗”。
二、课内阅读阅读福兰的《天籁》,回答4~6题。
他走在结冰的路上,衣袋里钥匙叮铛作响,无意中,他的尖头皮鞋踢到了一只旧罐子的筒身有几秒钟,它滚动着它的空与冷,晃了几晃,停住了,在满缀星星的天空下。
4.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写出了人在冬日星空下的那份难以言传的人生感悟。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 灿灿完整PPT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 灿灿完整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ba3a8e31b765ce040814a6.png)
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个 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 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
第十三页
•整体感知•(三)概括主旨
雨果深切悼念了巴尔扎克 的逝世,高度评价了巴尔扎 克的伟大贡献,预言了巴尔 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表达 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第十四页
1.雨果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
2.文章最后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十五页
巴尔扎克逝世,世界文坛上失去了一片光彩, 法兰西民族失去了一位天才,雨果失去了一 位知心友人。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 情波澜。移情入文,我们不难感受到,雨果 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评价巴尔扎 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伟大贡献。我们仿佛 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雨果深沉而 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出浑然不知。
我幸运 地同居里夫人而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 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 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
第十八页
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 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 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 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外貌,很容易使那些 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 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 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死亡赋格曲 偶遇 礼物(50张)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死亡赋格曲 偶遇 礼物(50张)](https://img.taocdn.com/s3/m/a2c5f35fb84ae45c3a358c07.png)
伧寒 伧.伧 俗.ccāhnenɡ
作
素
美 文 佳 作 欣 赏
材 积 累
脯果 胸脯 脯. .fpǔú
第八单元 废墟的赋格
基
础
自
知
主
能
学
案
●字形
优 化
演
课
锹铁锹 砂砂石
练
堂 互 动
揪揪心 沙沙漠
探
美
究
惶惶恐 妒嫉妒
写 作
遑遑急 护护理
累
们半夜三更爬起来为他跳舞取乐,或者命令他们
第八单元 废墟的赋格
基 为他们自己掘好坟墓,然后开枪打死他们,还要
础
自 主
把他们的尸体烧成灰烬才算称心如意;而另一方
知 能
学 案
面,在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之余,他居然还有
优 化
演
课 闲情逸致在晴朗的夜晚走出房子去欣赏美丽的星 练
堂
互 动
空。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自我取悦而已,
探
美
究
其中《死亡赋格曲》引起广泛关注。诗中不仅有
文 佳
写 作 素
作
着对纳粹邪恶本质的强力控诉,而且其独特的悖 欣 赏
材 论式修辞手法和高度的赋格式音乐组织技
积
累
第八单元 废墟的赋格
基
础
自
知
主 学
巧也不同凡响。一时间,《死亡赋格曲》成为
案
能 优 化
战后“废墟文学”的一个象征。它那经历了至 演
练
课 堂
演 练
课
堂 互
着物理的空间。在他大多数富有神性的诗中,有
动 探
着召集万物的能力,也有散尽时光的手笔,让嘈 美
究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c649620b4e767f5bcfce05.png)
第八单元让生命沉思三维目标1.2.单元解读追求哲理,是散文创作的最高要求。
但是,写散文不是写哲学论文,哲理的揭示可以作为创作一篇散文的目的,却不能成为一篇散文的具体创作过程。
深刻的思想过程当以最浅显的方式表现。
形象当是具体有形的文字,哲理却是作者心里有而笔下无的文字。
在《懒惰哲学趣话》中,作者选取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顺理成章地让一位旅者与一位渔夫在这里相遇对话。
对话的内容既符合两个人的身份,又是顺手拈来,十分自然。
旅游者话锋锐利,句句推进,激动于自己的理想设计上的描绘。
而渔夫完全是一副懒洋洋的状态,或点头,或摇头,无奈时才作三言两语的回答。
这样闲谈下去,扯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如何收住呢?读者无法预料,只是感到这两个人的对话颇有趣,倒要看看结局如何,谁赢谁输。
笔锋一转,大起大落,顿生跌落。
振振有词者,理屈词穷,突然卡壳;无知的懒惰者,只是被动招架,却哪里有僵硬的哲学概念?哪里有脱离人物实际的空论?哪里有笨拙刺眼的哲理暗示?没有。
实实在在是贴着人物和事件写来,哲理只是读者掩卷以后的思索和参与。
哲理,需要话题引入散文是体验心路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
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阅读哲理性散文,不仅要注意学习优美的语言,探讨其写法的艺术性,更要挖掘其中闪光的思想。
要善于把握关键的词句、关键的段落,不仅要读懂它的字面含义,还要探究文字背后蕴藏的思想。
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想的倾泻如江河一般有其特定的轨道,洞悉其主干、支流,思想的脉搏就清晰可辨。
要推敲作者的艺术手法,不管运用什么艺术手法都是为了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剖析艺术手法的运用,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
乍看起来,《懒惰哲学趣话》似乎谁都懂,谁都会为渔夫和旅游者的有趣对话而忍俊不禁,但是,要读出个中滋味,却并非易事。
伯尔谋篇巧妙,层层设下悬念,不语的渔夫最后一句把智慧滔滔的旅行者问得哑口无言,真是妙趣横生,禅意缕缕。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八单元第1课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八单元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3dba9121bd64783e09122b25.png)
【思考】
如何理解结句“劝人归,归难得”
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斟 酒 (zhēn) . 跛 脚 (bǒ) 生 癣 (xuǎn) . . 藏匿(nì . . )神甫(fǔ) 双膝(xī) 床褥(rù . . ) 草履(lǚ)痼疾(ɡù 深渊(yuān) 无辜(ɡū) ) . . . .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和 艺术家,1912年迁居纽约。其作品主要有: 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短篇小说集《草 原新娘》(1905)和《叛逆的灵魂》(1907),散 文诗集《暴风集》(1921)、 《珍趣篇》(1923)和 《先知》(1923)等。纪伯 伦的散文诗淡雅隽永,包 含着哲理和对人生、社会、 历史的深刻思考与透视。
隶,军人是统治者的奴隶,统治者是神甫的 奴隶,神甫是偶像的奴隶,而偶像则是恶魔 所幻化,是髑髅山上的幽灵。”纪伯伦还列 举了奴隶的种种表现形式:盲奴性、哑奴性、
聋奴性等等,最后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技法归纳] 1.人物和视角。 散文的叙述人是“我”,通篇的内容都是由 “我”的讲述引出的。“我”仿佛引领着读 者穿行在数千年人类文明中的每一个时期, 读者也因此获得了观察人类文化的广阔视角。 文章中,“我”基本上代表着一个纯粹的视 角,并没有参与所叙述的人们的行动,仅仅 是在第三部分才发生了与幽灵的简短对话, 这是一种超脱的姿态。
说罢,医生动手钻磨、清洗,除掉龋齿上的
病迹;直到再无虫蛀部分,便在牙洞间填充 以真金。之后,医生夸口说:“病牙已经变得 坚固结实,胜过了你那健康的牙齿。”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教案(第8单元 让生命沉思)](https://img.taocdn.com/s3/m/c9e06438f78a6529647d534b.png)
第八单元让生命沉思三维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理解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2.披情入文,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研究文本,丰富自己的情感及人生体验。
单元解读追求哲理,是散文创作的最高要求。
但是,写散文不是写哲学论文,哲理的揭示可以作为创作一篇散文的目的,却不能成为一篇散文的具体创作过程。
深刻的思想过程当以最浅显的方式表现。
形象当是具体有形的文字,哲理却是作者心里有而笔下无的文字。
在《懒惰哲学趣话》中,作者选取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顺理成章地让一位旅者与一位渔夫在这里相遇对话。
对话的内容既符合两个人的身份,又是顺手拈来,十分自然。
旅游者话锋锐利,句句推进,激动于自己的理想设计上的描绘。
而渔夫完全是一副懒洋洋的状态,或点头,或摇头,无奈时才作三言两语的回答。
这样闲谈下去,扯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如何收住呢?读者无法预料,只是感到这两个人的对话颇有趣,倒要看看结局如何,谁赢谁输。
笔锋一转,大起大落,顿生跌落。
振振有词者,理屈词穷,突然卡壳;无知的懒惰者,只是被动招架,却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文章的结构发展,曲折多姿;两个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而有趣。
g2nheMlssE哪里有僵硬的哲学概念?哪里有脱离人物实际的空论?哪里有笨拙刺眼的哲理暗示?没有。
实实在在是贴着人物和事件写来,哲理只是读者掩卷以后的思索和参与。
哲理,需要富有哲学思维的大脑去接受,但是,仅只享受其中的趣味也未尝不可。
g2nheMlssE话题引入散文是体验心路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
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
”这句话适用于哲理性散文。
g2nheMlssE阅读哲理性散文,不仅要注意学习优美的语言,探讨其写法的艺术性,更要挖掘其中闪光的思想。
要善于把握关键的词句、关键的段落,不仅要读懂它的字面含义,还要探究文字背后蕴藏的思想。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品学案(第8单元让生命沉思)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品学案(第8单元让生命沉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c9a9e014791711cd7917d4.png)
自主探究夯实根底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霰.弹〔xiàn〕冷飕.飕〔sōu〕船舷.〔xián〕露珠.〔lù〕B.追溯.〔sù〕寒伧.〔chen〕停泊.〔bó〕水泊.〔pō〕C.为难〔ɡà〕悒.郁〔yì〕笃.信〔dǔ〕忧心忡.忡〔chōnɡ〕D.水渍.〔zì〕堵塞.〔sè〕骷.髅〔kū〕跛.脚〔biē〕答案:D2.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渔船应酬绿荫绿草成茵B.扼要抑郁雾霭不假思索C.镣铐咔嚓黝黑披星戴月D.驯服息灭赋予变幻不定答案:D3.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个人蛮不讲理,简直是不可理喻....。
B.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
C.一个人始终履行着自食其力这一职责,并且还废寝忘食....地寻求在智力领域进行思考和有效工作的时机。
D.请不要过于求全责备....他们,他们也不容易。
答案:D4.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懂〞,他说,“可是对大家来说这不可理解。
〞B.人们这样热心栽培花木——所有的人,只要可能,都在营造花园。
C.爱——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D.老天爷保佑!那么快乐和幸福呢,难道它们注定要留在爱的船舷之外吗?答案:A5.对以下作家作品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阿·托尔斯泰是俄罗斯19世纪的伟大作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答案:C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懒惰哲学趣话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伧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
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
“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pt(课件+分层训练与单元检测+单元写作规划+单元检测,44份)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pt(课件+分层训练与单元检测+单元写作规划+单元检测,44份)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4d0a77a0116c175e0e4894.png)
A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激发了不少潜在消费市场,而这部分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零售业巨头间争夺市场的关键,从而..沃尔玛布局这一领域具第8课素芭 分层训练与单元检测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 分)A. 硕大(shu ® 缱绻(qu a n)B. 毗邻(p )i 惬意(qi )eC. 脊背(j) i 沉浸(j n)D. 尽量(j i n) 窥望(ku i ) 解析“脊”应读j j 答案 C 祈祷(q ) 浑身解数(xi E 纤细(xi a n) 炯炯有神(ji o n g) 休憩(q )i 荫庇(y 1 n) 沮丧(j u) 清澈(ch ) “荫”应读yn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4 分) A . 疵点 龇牙咧嘴 嬉戏 嘻嘻哈哈 B . 坐落 财运亨通 摩娑 流言飞语 C . 情愫 金壁辉煌 诞生 垂涎三尽 D . 修葺 丧失贻尽 瓜葛 垂竿钓鱼 解析 B 项“娑”应为“挲”。
C 项“壁”应为“碧” D 项“贻”应为 殆”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4 分)有必要性。
B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
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都是一种僭.越.和误导。
C.白乐桥的名字据说源自白居易,本来是茶农的居所,不过,在“小清新们”发现它之前,中国的大文豪们早已在这儿乐不..思蜀了。
D .时下的网络文章,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解析 C 项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
A项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其后一般接介宾短语。
从上句看,应用“因而”。
B 项僭越:地位在下的超越本分,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物品。
《再别康桥》高二语文教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高二语文教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f70d0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徐志摩谈康桥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 条水。”
“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 的。”
青草深处,夏虫
河里的青荇
河边的金柳
再读再谈
品味音乐美
2. 找押韵,韵脚为: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 溯,歌;箫,桥;来,彩。
-------
第二章节
再 我在油软 在波是那 作我正轻
甘康油泥 我光夕河 别轻如轻
别 心河的上 的里阳畔 西轻我的
做的在的 心的中的 天的轻我
康 一柔水青 头艳的金 的招轻走
鉴赏:轻轻的,柔情似 水,生怕惊醒了熟睡的 康桥,生怕惊扰了西天 的云彩,就好像母亲依 恋孩子一般细腻、温柔。 (与康桥的告别是不舍, 是温柔的,轻轻的)
那我们现在再试着读一 下第一节,要重点把握 那个词的读法?——轻 轻的,读出水的温柔, 读出母亲轻抚孩子的柔 情来啊!
沉揉不那 淀碎是榆 着在清荫 彩浮泉下 虹藻,的 似间是一 的,天潭 梦 上, 。虹
;
第二章节
首节和末节,语
回
意相似,节奏相
环
同,构成回环呼
复
沓
应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节
品味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字排列, 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 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第
诵
二 读 贰
品 味
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用即使是僵硬的语言把这失落的一代人繁
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特殊而特别。如约翰孙的 《对雅阔布的种种揣测》(1956) 、伯尔的《9 点
半 钟 的 台 球 》(1959) 、 格 拉 斯 的 《 铁 皮 鼓 》
(1959)
和瓦尔瑟的《间歇》(1960)等。这些长篇小说或
清算本民族最近那段悲剧的历史,或揭示资本主
战后“废墟文学”的一个象征。它那经历了至
深苦难的人才有的在神面前的悲苦无告,它那
震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至今仍在感动着无数的读 者。正是这首家喻户晓的诗,奠定了策兰在战 后德语诗坛的重要位置。
2.《偶遇》 米沃什对时间有着天生的敏感。我们能够感到, 他在表现时间的强大的摧毁力的同时,也在拓展 着物理的空间。在他大多数富有神性的诗中,有 着召集万物的能力,也有散尽时光的手笔,让嘈 杂的人声挥手而去,给人的灵魂深处留下擦伤和 巨大的空白。《偶遇》仅用九行,就展现出一个 记忆中的黎明。
义商业经销机制对人的压抑,或描写民族分裂的 不幸,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在叙事方式和手段上, 也有相当大的拓展,普遍采用了梦幻、怪诞、象 征、意识流、蒙太奇、内心独白、时空倒错等手
段。
课堂互动探究
细节揣摩 1 .如何理解《死亡赋格曲》这首诗中“黑色牛 奶”这一意象? 【提示】 诗的第一句就震动人心:“清晨的黑 色牛奶我们在傍晚喝”。这一句在后来反复出现, 有规则地变化,成为诗中的叠句。令人惊异的是 “黑色牛奶”这个隐喻本身,说别的事物是黑色 的人们不会吃惊,但说奶是黑色的,这就成大问
●词语积累 ①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②冰封:冰雪封冻。 ③偶遇:偶然相遇。 ④砂石:由于地球的地壳运动,砂粒与胶结物(硅 质物、碳酸钙、粘土、氧化铁、硫酸钙等)经长期 巨大压力压缩粘结而形成的一种沉积岩。 ⑤惶惑:惶恐疑惑;疑惑畏惧。 ⑥嫉妒:忌妒。
●名句名篇 清晨的黑色牛奶我们在傍晚喝 / 我们在正午喝在早 上喝我们在夜里喝/我们喝呀我们喝/我们在空中掘 一个墓躺在那里不拥挤 / 住在那屋里的男人他玩着 蛇他书写 / 他写到当黄昏降临到德国你的金色秀发 呀/玛格丽特 (《死亡赋格曲》) 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 / 那挥 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 / 我这样问 并非出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偶遇》)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保罗· 策兰
(1920-1970),生于东欧的一个犹
太血统家庭。1942年,父母相继惨
死于纳粹集中营。1952年,辗转流
亡到巴黎的策兰在西德出版第一 死亡赋格曲 》一诗以其震动人 本诗集,其中《____________ 心的艺术力量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之后,策兰的创
作日趋深化、发展,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被
下片写梦境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 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 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 之外的信心,是何等执著。人老而心不死,自己 虽然离开南征前线回到后方,可始终不忘要继续 参加抗金斗争。“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 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游中军戎 生涯景象逼真,现实中理想抱负却似一场梦;梦 境何等雄心壮志,醒来何等凄凉。梦内梦外的这 种错位与反差,令人顿生英雄末路之慨,较之作 者同类的记梦诗,更觉沉郁悲壮。
另一位诺贝尔文学获奖诗人内莉 · 萨克斯称为 我们时代的荷尔德林 ”。 1970 年,策兰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法克服的精神创伤投塞纳河自尽。在他死后, 他的诗歌及其悲剧性命运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现在,他已被公认为继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
语诗人。
切斯瓦夫· 米沃什 (1911-2004),波兰裔美籍著名作 翻译家 、评论家。1978年获 家、________ 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诺斯达特国际
写作背景
1.《死亡赋格曲》
1945 年,策兰来到布加勒斯特,从事翻译和写作, 这首诗就是在此时写作的。 1952 年,辗转流亡到 巴黎并在那里定居的策兰在西德出版了他的诗集, 其中《死亡赋格曲》引起广泛关注。诗中不仅有
着对纳粹邪恶本质的强力控诉,而且其独特的悖
论式修辞手法和高度的赋格式音乐组织技
巧也不同凡响。一时间,《死亡赋格曲》成为
诗海探珠 死 亡 赋 格 曲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偶 遇
礼 物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睡觉寒灯里,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 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鬓虽残,心未死。 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赏析】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作于陆游身处成都 期间。上片写梦游中的境界。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 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 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的动态中描写,有力地把读 者吸引到词境里来。“梦游处、不知何地”,点出 梦境惝恍迷离;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作者深厚的 爱国感情,凝聚在“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寥 寥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 过渡到下片。
文学奖,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布罗茨基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 大的诗人之一 ,或许是最伟大的。”获奖理由: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
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出版的诗集有《白昼之 光》、《诗的论文》、《波别尔王和其它的诗》、
《中了魔的古乔》、《没有名字的城市》、《太
阳从何处升起,在何处下沉》、《诗歌集》等。
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 (1)单音字 铁锹 (qiāo) . (2)多音字
丧事sānɡ 丧 . sà nɡ气 垂头丧 . 果脯fǔ 脯 . pú 胸脯 . 寒伧chen 伧 . 俗cānɡ 伧 .
砂 石(shā) .
嫉妒 (jí dù ) ..
●字形
锹铁锹 揪揪心 惶惶恐 遑遑急 砂砂石 沙沙漠 妒嫉妒 护护理
3.《礼物》
这首诗写于1971年,这一年米沃什60岁,距他在
巴黎离职出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20年,他在美国也已生活了10 年。写这首诗时他可能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还要再 活上几十个年头。
相关知识 废墟文学:战后的德国是一片废墟,这一时期的
文学内容重于文字,遭受战争痛苦的人们勇敢地
拿起了笔,坚决地把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压抑付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