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学期末总结终极版-------------程林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土壤中的
物质和能量转化、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2.原生质体:是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这种休眠体即称芽孢(spore)或孢子。
4. 伴孢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5.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200nm的透明、粘液状的物质,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称~。如巨大芽孢杆菌。
6.微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 200nm,
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但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证明其存在,易被胰蛋白质酶消化7.粘液层:有些细菌分泌多糖粘性物质,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可向四周扩散并且
容易消失,与外界环境没有明显的边缘,这个结构称为~ 。
8.菌胶团: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
中,即成为菌胶团
9.鞭毛:运动性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
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flagellum)。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0.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11.菌苔: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称为菌苔。
12.病毒(virus):一种含有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只在活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严格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3.光能无机营养型:依靠体内的光合色素,利用光作为能源,以H2O和H2S作供氢体,CO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的微生物称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14.化能无机营养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物质,以S,H2S,H2,NH3,Fe等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量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硫细菌(硫化细菌和硫磺细菌)、15.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至少需提供一种大量有机物才能满足其正常要求的微生物,即其碳源必须是有机物,氢供体是有机物,能源则可以利用氧化有机物而获得。
16.氮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7.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18.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19.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20.加富培养基:也称为营养培养基,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21.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后,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于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
22.HMP途径: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途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
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代谢途径。
23.反硝化作用:指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微生物)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使NO3-还
原成NO2-、N2O、N2等的过程(通常称脱N作用)
24.反硫化作用:土壤淹水、河流、湖泊处于缺氧状态下,氧化态的硫化物在反硫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H2S的过程。
24.硫化作用:硫化细菌能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最后生成H2SO4的过程。
25.生长曲线:在细菌分批培养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单位体积的细胞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单位体积的细胞数为纵坐标,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26.致死温度:通常我们把能在10 min之内杀死某种微生物的高温界限称为致死温度。
27.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28.微生物的区系:指与一定环境和位置相联系的微生物的总体
29.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微生物在该土壤中的活力等微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特性的总体。
30.根际:又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
土壤区域。
31.根圈效应:同根圈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生活在植物根圈中的微生物,在数量、
种类和活性上都有明显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现象称~。
32.根土比(R/S):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33.协同共栖:指两个生物群体生活在一起时,互相获利,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专一性,
它们能单独生活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但形成协作关系时,双方均能受益。
34.共生关系:指两种生物群体紧密地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生理
上形成一个整体乃至特殊的共生结构,并且两者之间的结合具有专一性和
选择性。
35.拮抗:拮抗关系指一种生物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可抑制另一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
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特异性拮抗、非特异性拮抗
3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中的转
化和运动。这种循环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37.生物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N2)在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NH3)的
过程称为生物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