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对数函数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函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教师对对数函数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对数函数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探讨对数函数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备课过程: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本次集体备课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围绕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进行教学设计。
2. 分组讨论,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师们分组讨论,共同确定教学重难点,如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运算等。
3. 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策略:教师们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策略,如引入生活实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小组合作等。
4. 交流分享,完善教学设计:各组教师分享教学设计,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主题:对数函数在高考中的应用(2)案例分析过程:1. 教师们分享自己在高考复习中对数函数教学的经验和案例。
2. 分析高考真题,探讨对数函数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和特点。
3.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提高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学反思(1)反思主题:对数函数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2)反思过程:1. 教师们分享自己在对数函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
3.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对数函数教学效果。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对数函数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 活动不足1. 部分教师对对数函数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仍需改进。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大同中学王培
一、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教案依据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以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废弃陈旧的“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始终把握教学方向,领悟教学全过程,并以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然获得思维、能力、心理,思想品德诸方面的提高。
同时,借助多媒体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竞争、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征及对应函数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和发放预习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得出结论:当两个对数函数的底为
轴对称。
并提出问题:能否
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然后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当①a=3、4、5、
……的对数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在感
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互相讨论,。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学会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指数函数的性质。
(2)提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对数函数的定义。
(2)学生归纳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
3. 课堂讲解:(1)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解释对数函数的性质。
(2)举例说明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巩固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
(2)强调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对数函数解决。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探讨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对数函数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柏秀芳沁县实验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图象和性质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对初等函数认识的系统性,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思想方法的理解。
对数函数是以指数函数作为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互为反函数的关键,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由对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出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比较对数值大小。
为了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建构思想,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网络系统良好的交互性能,适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对数函数的学习以对数运算和指数函数作为基础,部分学生前面知识不熟练,加之函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比较困难,对于对数函数学习或多或少有些恐惧感。
学生又是从初中升入高一不久,在学习方法上还保留着初中的学习方法,考虑问题常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多观察,通过数形结合,来感受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关系。
三、设计思想:本节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借助生活中典型实例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类比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
因而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万宁中学吴刚)一、教材分析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A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
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征及对应函数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3.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教师:将整个教学内容用几何画板制成课件。
学生:2~4人分成一组;科学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在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说明
《2.2对.数2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继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想方法角度对数函数都与指数函数有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而且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会求和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3、会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1、通过对底的讨论,使学生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2、通过例题、习题的解决,使学生领悟化归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探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底数对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探究与小组合作教学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坐标纸。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对教材及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五、教学评价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1、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投入程度、思维水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1)、在对数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2)、在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定义的理解性质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激情更加高涨,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随时调控教学。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的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
2.能由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用联络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浸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络,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用联络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才能以及数学交流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材料1:回忆学习指数函数时用的实例。
某种细胞分裂时,一个分裂成为原来的两个。
细胞的个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y=x2。
假设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根据下表:对于每一个细胞个数y ,通过对应关系y x2log =,都有唯一确定的分裂次数x 与它对应,所以分裂次数x 就是分裂后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 的函数。
材料2:课本73页2.2.1的例6,考古学家一般通过提取附着在出土文物、古遗址上死亡物体的残留物,利用P t573021log=估算出土文物或者者古遗迹的年代。
根据下表:对于每一个碳14含量P ,通过对应关系573021,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t 与它对应,所以生物死亡年数t 是其体内碳14含量P 的函数。
根据材料1、2,可以得到生活中的又一类与指数函数有着亲密关系的函数模型——对数函数。
二.讲解新课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1.根据材料1、2中的两个函数x y 2log =,P t 573021log =,我们据此抽象出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函数模型:x y a log =结合指数的定义可得函数式x y a log =中的底数a 必须满足a ﹥0且a ≠1。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时)教学设计学校:重庆市南川中学校 教师:谭秋虎 时间:2011年10月26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规律.②通过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的对数函数图象研究性质,能初步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的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难点: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利用同2.2.1的例6中相似的事例,黔江区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引出考古学家利用logP 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对于每一个C 14含量P ,通过关系式,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t 与之对应.同理,对于每一个对数式log xa y =中的x ,任取一个正的实数值,y 均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所以log x a y x =关于的函数.2.探索新知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下面我们来研究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学生阅读教材P70----p71,完成导学案2.2的内容。
先完成P 70图2.2—1,并根据此表用描点法或用电脑画出函数2log x y =的图象, 再利用电脑软件画出0.5log .xy =的图象x注意到:122log logy x x==-,若点2(,)logx y y x=在的图象上,则点12(,)logx y y x-=在的图象上.由于(,x y-)与(,x y-)关于x轴对称,因此,12logy x=的图象与2logy 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画出12logy x=的图象.先由学生自己画出12logy x=的图象,再由电脑软件画出2logy x=与12logy x=的图象.探究:选取底数(a a>0,且a≠1)的若干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特征吗?3log x,13logy x=性质又如何?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出函数的性质. (投影)启发、引导):五、自学P71的例7完成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2)1(log -=x y a (2))39(log x a y -= (3))5(log )12(x y x -=-自学P71的例8完成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比较下列各组数中的两个值大小(1)3log 3 ,4log 3 (2)5.1log 6.0 ,4.0log 6.0 (3)1.5log c ,3.4log c (c >0,且c ≠1)分析:由数形结合的方法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完成:六、随堂检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xy 2log 1=(2)x y 311log 7-=(3)x y 3log = (4)x)(3log y 1)(x -=-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 log 106 log 108 (2) log 0.56 log 0.54 (3) log 320.5 log 320.6 (4) log 1.51.6 log 1.51.4(5)log a 2 log a 3七、归纳小结:①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性质,列表展现.②在图象的探究过程中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思想 在解答过程中采用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 八、课后作业:课本P74:第7题,第8题 九、研究性学习:1.探究对数函数值的符号随自变量的变化有无规律?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0,且a ≠ 1) 图象随着a 的取值变化图象如何变化?有规律吗?并写出研究报告。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篇一: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式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
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
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由学生说出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由得。
又的值域为,所求反函数为。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__对数函数。
2.8对数函数(板书)一。
对数函数的概念1、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从而找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板书)1、作图方法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2、难点: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对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四)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1..师:用多媒体演示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有以下特征相同点:图象都在y轴的右侧,都过点(1,0).不同点:y=log3x的图象是上升的,y=log x的图象是下降的备选例题例1 求函数)416(log )1(x x y -=+的定义域.【解析】由⎪⎩⎪⎨⎧≠+>+>-11010416x x x ,得⎪⎩⎪⎨⎧≠-><012x x x . ∴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 | –1<x <0或0<x <2}.【小结】求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首先要考虑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例2 求函数y = log 2|x |的定义域,并画出它的图象.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x ∈R }. 函数解析式可化为y =⎪⎩⎪⎨⎧<->)0()(log )0(log 22x x x x ,其图象如图所示(其特征是关于y 轴对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x(2)会进行同底数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同底对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2、难点:不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的大小,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对底数分1a>和a<<两种情况,学生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形式确定所要考查的对数函数;如果题目中含有01字母,即对数底数不确定,则应该分两种情形讨论.对于不同底数的对数大小的比较,应插入中间数,转化为两组同底数的对数大小的比较,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四)教学过程备选例题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log0.7 1.3和log0.71.8;(2)log35和log64.(3)(lg n)1.7和(lg n)2 (n>1);【解析】(1)对数函数y= log0.7x在(0, +∞)内是减函数. 因为1.3<1.8,所以log0.71.3>log0.71.8.(2)log35和log64的底数和真数都不相同,需找出中间量“搭桥”,再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因为log35>log33 = 1 = log66>log64,所以log35>log64.(3)把lg n看作指数函数的底,本题归为比较两个指数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故需对底数lg n讨论.若1>ln n>0,即1<n<10时,y = (lg n)x在R上是减函数,所以(lg n)1.7>(lg n)2;若lg n>1,即n>10时,y = (lg n)2在R上是增函数,所以(lg n)1.7<(lg n)2.若ln n = 1,即n = 10时,(ln n)1.7 = (ln n)2.【小结】两个值比较大小,如果是同一函数的函数值,则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在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底数所在范围对单调性的影响,即a >1时是增函数,0<a <1时是减函数,如果不是同一个函数的函数值,就可以对所涉及的值进行变换,尽量化为可比较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搭桥”——找一个与二者有关联的第三量,以二者与第三量(一般是–1、0、1)的关系,来判断二者的关系,另外,还可利用函数图象直观判断,比较大小方法灵活多样,是对数学能力的极好训练.例2 求证:函数f (x ) =xx-1log 2在(0, 1)上是增函数. 【分析】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来证明. 【解析】设0<x 1<x 2<1, 则f (x 2) – f (x 1) = 212221log log 11x xx x --- 21221(1)log (1)x x x x -=-=.11log 21122x x x x --⋅ ∵0<x 1<x 2<1, ∴12x x >1,2111x x -->1.则2112211log x x x x --⋅>0, ∴f (x 2)>f (x 1). 故函数f (x )在(0, 1)上是增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三)(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2)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1)熟练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演算,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共同学习. (2)综合提高指数、对数的演算能力.(3)渗透运用定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3)加深对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三)教学方法通过对应关系与图象的对称性,理解同底的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答案备选例题例1 函数log (1)a y x =-(01)a a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求a 的值. 【解析】根据反函数的概念,知函数log (1)a y x =-(01)a a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1),∴1log 3a =, ∴3a =.【小结】若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点(,)a b ,则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a .例2 求函数y = log 4 (7 + 6 x – x 2)的单调区间和值域.【分析】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依据单调性的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同时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理论求得函数的值域.【解析】由7 + 6 x – x 2>0,得(x – 7) (x + 1)<0,解得–1<x <7. ∴函数的定义域为{x |–1<x <7}.设g (x ) = 7 + 6x – x 2 = – (x – 3)2 + 16. 可知,x <3时g (x )为增函数,x >3时,g (x )为减函数.因此,若–1<x 1<x 2<3. 则g (x 1)<g (x 2) 即7 + 6x 1 – x 12<7 + 6x 2 – x 22, 而y = log 4x 为增函数.∴log(7 + 6 x1–x12)<log4 (7 + 6x2–x22),4即y1<y2.故函数y = log4 (7 + 6x–x2)的单调增区间为(–1, 3),同理可知函数y = log4 (7 + 6x–x2)的单调减区间为(3, 7).又g (x) = – (x– 3)2 + 16在(–1, 7)上的值域为(0, 16].所以函数y = log4(7 + 6x–x2)的值域为(–∞, 2].【小结】我们应明白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使函数有意义. 因此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先求其定义域,然后在定义域内划分单调区间. 求函数最值与求函数的值域方法是相同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是常用方法之一.。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有了学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经历,以及对数知识的知识准备,对数函数概念的引入,对数函数图象和和性质的研究便水到渠成。
对数函数的概念是通过一个关于细胞分裂次数的确定的实际问题引入的,既说明对数函数的概念来自于实践,又便于学生接受。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因此在进行定义教学时,要结合指数式强调说明对数爱护念书的定义域,加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0,+∞的理解。
在理解对数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理解底数a的值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即对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研究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之后,可以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比较,以便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为反函数的概念的引出作一些准备。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发现对数函数的性质;2.教学用具:直尺、挂图、黑板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知识方法准备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那么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借助指数函数的图象来复习它的性质.引导学生复习指数函数的性质,适时的把性质在挂图上补充完整,完成后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引例:在58P 练习题3中,我们知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不难得出下表:由对数的意义可知,当分裂后细胞个数为2时,细胞分裂次数为21log 2=次;当分裂后细胞个数为4时,细胞分裂次数为22log 4=次;当分裂后细胞个数为8时,细胞分裂次数为23log 8=次……当分裂后细胞个数为x 时,细胞分裂次数为2log y x =次,我们发现对于每一个分裂后细胞个数x ,通过对应关系2log y x =,细胞分裂次数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y 是关于x 的函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函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数函数. 二、推进新课 1、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①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log 1a y x =+,22log 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②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1a a >≠且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1)①2log y x =; ②12log y x =;做图步骤:列表、描点、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2)③ 3log y x = ④13log y x =思考:这些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类比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得出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同理我们也可以画出底数为152a=……等等的对数函数图象,4,,,425我们不难发现如下共同特征:3、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5分钟后每一组推举一名表达较好的代表来描述对数函数性质,对于拿不准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描述正确的同学予以表扬.三、课堂小节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四、作业预习课本P例7~例9,为下次课的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做71好准备五、板书设计设计感想本节课是在前面研究了对数及常用对数、指数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第二类具体初等函数,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鉴于这种情况,安排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无论是导入还是概念得出的过程,都比较的详细,通俗易懂,因此课堂容量教大,要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要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节奏,多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能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并运用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对数函数及其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对数函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Step1 引入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每天按照原价50元的商品,进行20%的折扣,连续折扣三天后,商品价格降到了多少?”2.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案。
Step2 引入对数函数1.教师列式:50*(1-0.2)^3=50*(0.8)^3=50*0.512=25.6(元)。
2.教师对比列式与问题的关系:列式中的3与问题的三天折扣次数相对应,0.8是每天商品的折扣比例。
3. 教师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设a>0且a≠1,b>0,则称y=loga b是对数函数,其中a为底数,b为真数,y为对数。
4.教师对学生解释对数函数的含义:对数函数的定义是通过指数函数的性质得出的,旨在描述真数与底数之间的关系。
对数函数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与指数成反比例关系的问题,如连续折扣问题。
Step3 对数函数的性质1.教师给出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1)loga a = 1,任何数的对数底数为自己时等于1;(2)loga b = y,当且仅当 a^y = b,对数函数与底和真数的关系;(3)loga 1 = 0,任意数1的对数为0。
2.学生进行讨论与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
Step4 对数函数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约为1.5%,现在有一座城市的人口是100万人,那么经过多少年后,人口将达到200万人?”2.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方案。
3.设经过x年后的人口为y,则根据题意可得y=100*(1+0.015)^x=200,求解x的值。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设计作者:张福庆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12期一、教学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规律;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问题;通过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学习,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让学生看材料。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那么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100万个?2.对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3.随堂练习。
下列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有:[①y=2㏒3x,②y=㏒5x7,③y=㏒25x+1,④y=㏒32x,⑤y=㏒3x+32,⑥y=㏒6x]。
注意: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画图、形成感知。
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像:[①y=㏒2x,②y=㏒12x,③y=㏒3x,④y=㏒13x]。
利用几何画板,选取底数[a(a>0,且a≠1)]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相应对数函数的图像。
观察图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2.自主探究,发现性质。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填写如下表格:3.拓展探究。
(1)对数函数[y=㏒axa>0,且a≠1与y=㏒1axa>0,且a≠1]的图像有怎样的对称关系?(2)对数函数[y=㏒axa>1],当a值增大,图像的上升“程度”怎样?(四)应用举例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其中a>0,a≠1)。
32702_《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1(一)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1. 对数函数的概念;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 能力训练要求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对数互化关系:2、)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3、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 =x 2表示.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x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 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y x 2log =.如果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x y 2log =.引出新课--对数函数.二、新授内容:1.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x y a log =)10(≠>a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值域为),(+∞-∞.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log x y a =;(2))4(log x y a -=;(3))9(log 2x y a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定义域(0,+∞)求解.解:(1)由2x >0得0≠x ,∴函数2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0|≠x x ;(2)由04>-x 得4<x ,∴函数)4(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4|<x x ;(3)由9-02>-x 得-33<<x ,∴函数)9(log 2x y a -=的定义域是{}33|<<-x x . 2.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x y 2log =与x y 21log =的图象:思考:x y 2log =与x y 21log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3.练习:教材第73页练习第1题.1.画出函数y =3log x 及y =x 31log 的图象,并且说明这两个函数的相同性质和不同性质.解:相同性质:两图象都位于y 轴右方,都经过点(1,0),这说明两函数的定义域都是(0,+∞),且当x =1,y =0.不同性质:y =3log x 的图象是上升的曲线,y =x 31log 的图象是下降的曲线,这说明前者在(0,+∞)上是增函数,后者在(0,+∞)上是减函数.4.对数函数的性质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三、讲解范例: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⑴5.8log ,4.3log 22;⑵7.2log ,8.1log 3.03.0;⑶)1,0(9.5log ,1.5log ≠>a a a a . 解:⑴考查对数函数x y 2log =,因为它的底数2>1,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5.8log 4.3log 22<.⑵考查对数函数x y 3.0log =,因为它的底数0<0.3<1,所以它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7.2log 8.1log 3.03.0>.小结1:两个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①确定所要考查的对数函数;②根据对数底数判断对数函数增减性;③比较真数大小,然后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判断两对数值的大小.⑶当1>a 时,x y a log =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9.5log 1.5log a a <; 当10<<a 时,x y a log =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9.5log 1.5log a a >. 小结2:分类讨论的思想.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对数的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而已知条件并未指明,因此需要对底数a 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四、练习1。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对数函数的性质1.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是指以其中一正数为底的对数,记作y=loga(x),其中x>0,a>0且a≠12.基本性质:(1)当x=1时,loga(1)=0;(2)当x=a时,loga(a)=1;(3)当0<x<1时,loga(x)<0;(4)当a>1时,loga(x)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即loga(x1)<loga(x2),其中x1<x2>1;(5)当0<a<1时,loga(x)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即loga(x1)>loga(x2),其中x1<x2>1;(6)对数函数的图像上升的势头比幂函数缓慢。
3.换底公式:loga(b)=logc(b)/logc(a),其中a、b、c>0且a、b、c≠14.对数函数的逆函数:反函数为y=a^x,又称为指数函数。
1.教学目标:(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掌握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3)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4)掌握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3)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一: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教学活动一: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并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教学活动二: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通过讲解,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并对性质进行演示和证明。
教学活动三:练习活动以简单的计算题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的掌握。
教学内容二: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教学活动一:讲解换底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通过讲解,介绍换底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并进行一些例题的演示。
教学活动二:练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题来巩固对换底公式的掌握,并培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案罗绍章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形成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2)用联系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从对数函数的学习中渗透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类比指数函数通过图像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形成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三、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四、教学过程3.500.7<<3.5log 0.7<从而判断知其单调递减,又由)思路:与(log 123.0<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第70~72页;2.课本习题第2、7题3、做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对照表,归纳它们的异同4.探究底数a是如何影响函数logay x的?学生课后自主完成作业(1分钟)五、板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图形与性质(表格)例题1(1)(2)步骤小结:课堂小结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石家庄二中王大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
因此可采用类比的方法教学。
但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相比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
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2.通过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 引出课题 → 函数图象→ 函数性质 →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如图1材料2(幻灯):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
个 ……,
(1)分裂次数n 与细胞个数y 的函数关系是:
(2),如果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 ……,试问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分裂次数y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 的函数,即x y 2log =;
图 1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形如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
例1 (1)函数)2(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1,0≠>a a )
(2) 函数2log x y a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1,0≠>a a ) (二)尝试画图、形成感知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当我们知道对数函数的定义之后,紧接着需要探讨什么问题? 学生1: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师:你能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函数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
法吗?
学生2:先画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性质
教师: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象指数函数那样也需要分类? 学生3:按1>a 和10<<a 分类讨论
教师:分两个小组分别作出图像(描点法),然后观察图象主要看哪几个特征? 步骤一:(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2log = x y 2
1log =
(2)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3log = x y 3
1log =
步骤二:观察对数函数x y 2log =、x y 3log =与x y 2
1log =、x y 3
1log =的图象特
征 ,看看它们有那些异同点。
学生4: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升降、定点等角度去识图
有了这种画图感知的过程以及学习指数函数的经验,学生很明确
)1(log >=a x y a 、)10(log <<=a x y a 的图象代表对数函数的两种情形。
(图2)
学生5:自主发现了图象的下列特征:
①图象都在y轴右侧,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②都过(1、0)点;
③当1>
a时,图象沿x轴正向逐步上升,当x趋近0时,图像向下与y轴不相交;当1
0<
<a时,图象沿x轴正向逐步下降,(当x趋近0时,图像向上与y轴不相交)
④不具有奇偶性
2.学生继续探究:
让对数函数的底变化图形又会怎样?
(1)如图3、4较为熟练地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对数函数
x
y
2
log
=、x
y
2
1
log
=、x
y
3
log
=、x
y
3
1
log
=的图象
图2
(2)如图5学生选取底数a=1/4、1/5、1/6、1/10、4、5、6、10,并推荐几位代表上台演示‘几何画板’,得到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加上‘几何画板’的强大作图功能,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底数a是如何影响函数0
(
log>
=a
x
y
a
,且)1≠a图象的变化。
3.拓展探究:(1)对数函数x
y
2
log
=与x
y
2
1
log
=、x
y
3
log
=与
x
y
3
1
log
=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关系?
(2)对数函数)1
(
log>
=a
x
y
a
,当a值增大,图象的上升“程度”
怎样?)1
0(
log<
<
=a
x
y
a
当a值增大,图象的上升“程度”怎样?
(3)“同正一负”
(4)当1>x时,底越大函数值越小;
图3
图4
图5
当1
0<
<x时,底越大函数值越大;
说明:这是学生探究中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补充学生对对数函数图象感性认识就比较全面。
(三)理性认识、发现性质归纳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的基础上填写如下表格:
函数
)1
(
log>
=a
x
y
a
)1
0(
log<
<
=a
x
y
a
图像
定义域R+R+
值
域
R R
单调性在(0,+ )上是增函数在(0,+ )上是减函数过定点(1,0)(1,0)
取值范围
1
0<
<x时,0
<
y
1>x时,0>y
1
0<
<x时,0
<
y
1>x时,0>y
∝∝
(四)探究问题、变式训练
问题一: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4.3log 2 ,4.8log 2 (2)2.1log 2.0, 3.2log 2.0
变式训练: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 2log 3
5log 2 ⑵ 3log 3.0 7log 2
⑶ 2.0log 3.0 2.0log 5.0 ⑷ 3log 2 3log 5.2 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n m , 的大小:
(1)m n 22log log < (2) m n 2.02.0log log < (3) m n a a log log < 1.议一议:(1)怎样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的图象形状与底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3)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底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2.看一看: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1>a
10<<a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函数的定义域为(0,+∞)
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