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2ca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4.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地之一,煤炭产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毕节、黔南等地。
其中,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是贵州省主要的煤种。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庞大,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贵州省煤炭市场现状当前,贵州省煤炭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和价格波动的特点。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市场在贵州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结构问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贵州省煤炭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3.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3.1. 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未来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贵州省煤炭市场将受益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3.2. 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品种,这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贵州省的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等煤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可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为贵州省煤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3. 优化煤炭行业结构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快优化煤炭行业结构的步伐。
通过推进煤炭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贵州省煤炭市场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3.4. 重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是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3.5. 增加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宽贵州省煤炭产品的市场渠道和出口份额。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3c4d8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a.png)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
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1 破坏植被、地形地貌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
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
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 破坏地下水均衡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
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
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况及问题分析-系列文章
![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况及问题分析-系列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f6c63d12ff00bed5b9f31d20.png)
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况及问题分析针对电价上调给下游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贵州还构建“煤炭-电力-用电企业”整个产业链利益联结关系,既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又有效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摆不平的煤与电挥不去的“电荒”忧贵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产煤省区,也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
全省煤炭探明储量549亿吨,比江南12省总量还多100亿吨。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多重因素制约,电煤保障一直较为艰难,尤其是自2011年入夏以来遭受严重旱灾,水电基本丧失发电和调峰能力,电煤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贵州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说,与其他一些产煤大省一样,贵州一度陷入了“产煤地没煤烧”的怪圈,导致能源要素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煤与电”的矛盾,在遇到极端天气或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往往以拉闸限电的形式集中暴露出来。
西南区域内煤炭供求不平衡是导致电煤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广西、重庆、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属于贫煤省份,从北方购煤运距较远且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对贵州煤炭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但是,受地质构造复杂、证照办理缓慢等因素影响,贵州大煤矿建设滞后,“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煤矿基本都未达产,而小煤矿受产业政策和安全条件的限制,产能也在逐步萎缩。
贵州增长缓慢的煤炭产量难以满足西南区域内的能源需求。
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李保芳说,“计划电、市场煤”矛盾突出,是电煤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电煤逐步与市场接轨,价格持续攀升,而下游电价一时难以启动联动机制,导致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电力供应持续吃紧。
与此同时,贵州电煤价与市场价、省内价与省外价相差悬殊,煤企要保电煤任务就要减收甚 至亏损,资源价格与市场严重背离。
受此影响,“西电东送”的可持续性也面临挑战。
王江平说,贵州电力装机总体不足,客观上面临着东西部地区争电、输配电投资放空的风险,电力平衡顾此失彼。
同时,发电成本大幅上升,“西电东送”价格倒挂局面使其失去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92aa0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贵州省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具有发展煤炭工业的优势。
煤炭资源的丰富使得贵州省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其次,贵州省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贵州省拥有一批技术过硬、专业化的矿山公司和煤炭设备制造企业,不仅能够保证煤炭的开采效率和质量,也能够提供先进的矿山设备和技术支持。
再次,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煤炭需求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然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保压力加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环保要求,要求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贵州省煤炭行业也需要积极应对环保压力,加快煤炭清洁化、高效化的发展。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煤炭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还要面对国外煤炭的竞争压力。
贵州省煤炭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确保市场份额。
此外,贵州省煤炭行业还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替代能源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煤炭行业面临着替代能源的竞争。
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及时调整产能,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其次,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寻找新的增长点。
最后,加强企业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贵州省煤炭行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 煤炭行业 排放标准
![贵州 煤炭行业 排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f93e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f.png)
贵州煤炭行业排放标准摘要:一、贵州煤炭行业发展概况1.贵州煤炭资源丰富2.煤炭行业对贵州经济的重要性3.贵州煤炭行业面临的挑战二、煤炭行业排放标准的重要性1.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2.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3.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贵州煤炭行业排放标准的现状1.已经取得的成绩2.仍然存在的问题3.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四、贵州煤炭行业排放标准改进的建议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3.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正文:贵州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行业的发展对贵州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贵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提高煤炭行业排放标准成为了当务之急。
首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煤炭行业作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必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这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只有提高排放标准,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提高煤炭行业排放标准有助于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可以倒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排放强度,实现绿色发展。
然而,目前贵州煤炭行业的排放标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煤炭行业排放标准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排放强度,减少污染。
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
煤炭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研发新型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降低排放标准。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可以共同设立技术研发基金,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煤炭行业绿色发展。
煤炭资源发展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煤炭资源发展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5034e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e.png)
煤炭资源发展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及时解决煤炭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煤炭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废水也对周边的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当加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煤炭资源的开采存在着安全生产风险。
煤矿事故频发、矿工伤亡严重成为困扰煤炭行业的一个难题。
加之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也给煤炭开采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健全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加强矿井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解决煤炭开采安全问题的关键。
再次,煤炭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供应压力逐渐加大。
同时,受煤炭市场波动、国际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波动等问题。
因此,调整我国煤炭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均衡,保障能源安全稳定,是解决煤炭供需矛盾的关键。
最后,煤炭资源的变革升级亟待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煤炭产业面临技术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发展煤制油、煤炭化学工业等新兴产业,打造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f86177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47.png)
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及煤变质程度等将全省划分为六盘水煤田、兴义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黔西北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东南煤田、黔南煤田共9个煤田。
其中以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黔北煤田是重要的产煤地,其中水城——盘县一带为富煤中心。
贵州省煤类齐全,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l/3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及无烟煤(---号、二号)均有分布,其中,无烟煤资源量最大,为1500.5亿吨,占全省资源总量的62.1%;烟煤919.1亿吨,占37.9%。
全省已查明的低硫煤总储量为184亿吨,推测的低硫煤资源量为536亿吨,总量达720亿吨。
下图为贵州省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图。
建国以盎袁州盔基炭左量鲎益监况(兰位:万吨)贵州省地处西南及中南各缺煤省(区、市)结合部,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的主体,是江南最大的煤炭产地,是我国煤炭输出主要省分之一。
我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截止2006年底,全省煤炭已利用资源量约为90亿吨,仅为累计探明储量的16.3%;尚未利用煤炭资源量460多亿吨。
我省目前重点开发的矿区有黔北、水城、盘县、六枝、织纳、普兴六大矿区,这六个重点矿区共计已查明的资源/储量为500.73亿吨,占查明的总资源量的90.16%;基础储量为170.40亿吨,其中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为88.92亿吨。
其他非重点矿区基础储量14.29亿吨,其中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为2.56亿吨。
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与矿井产量之比(静态储产比)为84.7,远低于全国储产比(113),更低于世界储产比(228)。
与省外主要产煤大省相比,我省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没有可供露天开采的资源,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省煤炭开采条件也比较复杂。
2000年~2006年我省原煤实际年产量分别是3677、3731、5001、7816、9756.62、10797.5、11800万吨,年均增长21.45%,远高于全国这一时期11%左右的平均增长率,产量也一直排在全国的前10位,且有后来居上之势。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c52c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贵州省作为一个多山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贵州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市场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贵州省煤炭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一、煤炭资源丰富贵州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褐煤,占据全国无烟煤储量的6%和褐煤储量的2%。
其中,无烟煤储量为49.1亿吨,褐煤储量为8.6亿吨。
煤质优良,无烟煤低灰低硫,适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褐煤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此外,贵州省的煤炭还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开发利用较为便捷,也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环保政策和清洁能源政策的影响下,无烟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而贵州省煤炭的质量优良,能够满足清洁能源政策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煤化工等相关行业也将对煤炭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为贵州省煤炭产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契机。
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贵州省煤炭行业获得了政策支持,政府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大,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例如国家提出的“煤改气”政策,将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从而提高贵州省无烟煤的市场需求。
此外,贵州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炭行业的扶持政策,如加大煤炭采掘力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煤炭加工项目等,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煤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些都为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c374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6.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作为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一直都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煤炭行业市场环境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快速,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贵州省煤炭行业的现状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黔南、黔东南和黔西南地区,预计储量约为200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为70亿吨。
煤炭行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GDP中的占比和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10%。
然而,近年来,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
虽然我省煤炭产量逐年递增,但由于国内煤炭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导致贵州省出售的煤炭价格低,远远低于国内其他主要产煤省份的平均价格。
2、环保压力加大。
在环保政策的驱动下,煤炭行业想要在产业发展中立足,必须从严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加大节能降耗和减排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3、技术更新升级。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炭行业也不断加快技术的更新和升级,尤其是煤炭的清洗、提纯等领域,要求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能和业绩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1、客观市场需求较低,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现状便是供过于求,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煤炭价格较低,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外部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滑。
国外煤炭的进口使得国内市场需求日益下降,以进口量最大的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地,在这个原材料大国,煤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生产成本和质量都领先全球。
3、环境保护要求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配合严格的环保政策,煤炭企业将在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等方面发挥新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新的竞争优势。
三、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1、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高自身技术含量和产能,增强市场的竞争优势。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610bb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b.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1. 背景介绍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煤炭是贵州省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2. 煤炭资源情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东南三个地区。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逐渐增加。
其中,黔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产量也占据贵州省总产量的大部分。
3. 市场规模和需求情况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该市场主要包括煤炭生产、销售、运输和加工环节。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长,涵盖了工业、建筑、能源等各个领域。
4. 煤炭产业结构贵州省煤炭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从传统的小矿井向大型煤矿和现代化煤炭企业转变。
同时,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煤炭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5. 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
此外,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倡导也为贵州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6. 挑战和问题贵州省煤炭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供应过剩现象较为突出,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7.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贵州省煤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政策的支持,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和品质将得到提升。
同时,煤炭行业将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
8. 总结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良性循环。
论述贵州省优势(煤、磷、铝土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论述贵州省优势(煤、磷、铝土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3db2ae9aef8941ea76e05e8.png)
一、论述贵州省优势(煤、磷、铝土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1、贵州省优势: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貌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5247公顷。
其中,农用地1525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8%;建设用地551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未利用土地181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8%。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7年全省各类土地面积与2006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6896公顷,减少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126公顷,增加0.9%;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11770公顷,增加0.7%。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察与开发现状及问题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察与开发现状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70a521cfc789eb172dc87e.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察与开发现状及问题摘要:以贵州省50年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和1494处生产矿井调研资料为依据,概括总结了全省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煤炭资源优度和有效保障能力的量化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有效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对策;1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现状1.1煤炭资源勘查现状贵州省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的长兴组及龙潭组,广泛分布于全省88个县(市)中,含煤面积超过7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居全国第5位。
埋深2000m 以浅的资源总量达2419.6亿t,其中预测的远景资源量为1903.6亿t;埋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1678.1亿t。
经过50年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截止2005年底,已发现的井田或矿区331处,累计煤炭资源储量504.3亿t。
在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06处,煤炭资源储量112.9亿t,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22.39%;详查62处,煤炭资源储量86.7亿t,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7.19%;普查80处,煤炭资源储量48.2亿t,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9.56%;预查(找煤)83处,煤炭资源量256.4亿t,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50.86%。
详查、勘探程度的含煤区域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已发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及织金、纳雍、大方、黔西、金沙、仁怀、桐梓、习水等地,其余地区多数矿点尚处于预查或普查阶段。
图1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在已发现的504.3亿t煤炭资源储量中,可采、预可采储量91.7亿t,基础储量148.9亿t,资源量355.4亿t。
已发现煤炭资源储量的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分布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已发现总资源储量的95.51%。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查程度见图2。
图2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查程度1.2煤炭资源开发现状经2006-2007年的小煤矿整合、调整,贵州省目前共有各类煤矿1494处,设计生产能力14147万t/a,核定生产能力约8700万t/a 左右。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e540380912a21614792982.png)
2. 从矿 井 规 模 、单 产能 力 看 , 六 枝 、盘 县、水 城 三大煤矿集团已形成年产 1 850 万 t 的规模, 地方矿井 生产规模由 1998 年 的 每 对 矿 井 0.5 万 t /a 提 高 到 2004 年的每对 3 万 t /a 以上, 已有 6 万吨矿井 132 对, 9 万 t 矿井 14 对, 15 万 t 矿井 6 对, 15 万 t 以上矿井 2 对, 平均单产能力由 0.48 万 t 提高到 2004 年的 3.7 万 t, 地 方煤矿已形成了年产 2 100 万 t 的规模。
发展论坛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贵
州
省
煤
炭
资
源
开
发
■
利
陈
蓉
用杨Biblioteka 瑞现东状
与
对
策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全省含煤面积 7 万㎞2, 占 全省土地面积的 40%, 煤 炭资 源 分 布 相 对 集中 , 煤 种 分布也相对集中, 是长江以南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份, 素有 “江南煤海”之美誉。
然而, 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开采, 小煤矿到处开 花,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煤矿开采中共生、伴生资源 没有很好地利用, 如煤层气、硫、稀散元素锗等。另 外, 煤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地质灾害频发。因此, 非 常有必要对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发
矿井规模方面: 地方煤矿规模在 3 万 t 以上, 个 别矿井达到 25 万 t 左右。
2022贵州煤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2贵州煤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0a7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f.png)
2022贵州煤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贵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供应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多样化的煤炭类型。
在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2022年贵州煤炭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2年贵州煤炭的产量和储量情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省份之一,其煤炭产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2年,贵州煤炭产量达到了X万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X%。
贵州的煤炭储量也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北部的黔东南地区和黔西南地区。
然而,贵州的煤炭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贵州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动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加大了对煤矿的整治力度,加强了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煤炭消费需求逐渐减少。
同时,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也对煤炭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贵州煤炭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发展。
未来,贵州煤炭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将进一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煤炭企业的淘汰出清力度,推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同时,贵州还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促进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其次,加强煤炭安全生产。
贵州将进一步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对煤矿安全的投入,推动煤矿生产的安全可控。
同时,贵州还将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推动煤炭行业与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
贵州将积极推动煤炭行业与环保产业的融合,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等清洁能源产业。
同时,贵州还将加大对煤矸石等煤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力度,推动煤炭行业向循环经济发展。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e71f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c.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加工、销售等行业也相对发展。
本文将从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的角度,对该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贵州省煤炭行业现状目前,贵州省煤炭行业主要分为煤炭采选、加工和销售三个领域。
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黔南、黔西南和毕节四个地区。
其中,遵义市是贵州省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占全省煤炭储量的50%以上。
而整个贵州省的煤炭资源总储量超过50亿吨,位居全国煤炭资源排名第13位。
在采选方面,主要采取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其中,露天煤矿数占全省煤矿总数的八成以上,但井下开采煤炭品质更好。
在加工方面,主要以洗煤和焦炭为主。
而在销售方面,主要通过煤制品和煤电联营等方式进行销售。
另外,贵州省也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环保能力。
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国家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清洁能源的占比逐渐增加。
贵州省将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其次,煤炭加工和销售的环节将逐渐得到加强。
贵州省将支持煤炭企业加强洗煤、化工、新材料等加工领域,同时提高附加值。
在销售方面,贵州省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外,煤炭行业的重组和兼并将进一步加强。
贵州省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重组和兼并,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效益。
同时,也将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企业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
三、贵州省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政策的引导,贵州省煤炭行业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开采方式亟待改变。
目前贵州省的煤炭开采大多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这种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贵州省应该积极推进井下采煤等绿色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贵州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贵州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dcf6ee770bf78a6429540b.png)
贵州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摘要煤层气的开采利用有利于缓解贵州的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和优化贵州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还可以减少贵州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瓦斯事故。
作者对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做了总结,并结合贵州实际作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对策分析煤层气是指成煤母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并储集于煤层及煤层邻近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也称煤层吸附气、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
其一般组分为CH4、C02、02,N2、CO、H2S、NOx,是一种优质、洁净和高效的能源。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2410亿t,保有储量为498亿t,是江南其他12个省区的总和,居全国第5位,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分布聚、组合好的特点。
煤层中还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煤层气。
煤层含气量高,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为3.15万亿m3,占全国总量的22%,仅次于山西,居全国第2位,具有储量大、分布集中、品味高等优点。
1贵州煤层气利用现状贵州作为中国南方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在煤层中蕴藏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其中富甲烷(CH4含量≥8m3/t)的煤层气占全省总资源量的92.7%;埋深1500m以浅目前开采技术可采深度的煤层气达2.56万亿m3,占全省总量的81%。
全省煤层气的分布,基本与矿区的分布一致,相对集中于西部,以六盘水煤田最丰,次为织(金)纳(雍)煤田与黔北煤田。
贵州煤层气已有初步开发利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省18个国有重点煤矿中的16个矿井,在陆续建立瓦斯(煤层气)抽放系统过程中,相继在六枝与水城、盘县地区11对矿井建立了煤层气抽取利用系统,供民用、发电等。
2009年贵州省煤层气发电站总数达16座,但开发利用目前尚处于小规模的状态。
现在我省煤层气的开采处于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和煤层气井下抽放利用阶段并正向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和井下规模抽放利用阶段过渡发展。
2开采技术现状及对策分析2.1煤层气的抽采贵州煤层气主要还处于采煤的同时进行抽采的阶段。
贵州省煤炭矿产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煤炭矿产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2719086c85ec3a87c2c519.png)
贵州省煤炭矿产地的基本概况 煤炭资源是贵州的优势资源,也是贵州实施
节等地。从分布情况看,贵州省的煤炭矿产地主要 集中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富煤地区。贵州省煤
33
贵州省煤炭矿产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万方数据
炭矿产地地域分布见图1。
口六盘水市 囝毕节地区 圄遵义市 口贵阳市 四黔西南州 目黔南州 口安顺市 田铜仁地区 一黔东南州
问题。在响应政府政策的同时,企业也要注意到有 关环保的教育和宣传,动员员工,齐心爱护共同的 家园,营造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姜美芳.周正华.呼伦贝尔市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 趋势口].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6) 李德金.在呼伦贝尔建设国家电力远程调配生产基 地具有战略必要和现实可能[E.corn.cn/GB/1 1056929.html.2010—
10一3
[3]
达琦.我市召开加快推进呼伦贝尔地区电网建设工 作会[N].呼伦贝尔Et报,2010-09—06
E4]
张玺.破解“国家能源基地”外送难题[N].工人 日报,2010—09一01
Is]
鲁萍.呼伦贝尔市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议口].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8)
图1贵州省煤炭矿产地地域分布图
2贵州省煤炭矿产地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1勘查程度呈地域性分布明显 一般而言,地质勘查程度总是与一个地区的矿 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一个地区 的矿产资源越丰富、经济越发展、开发得越早,则 该区的地质勘查程度往往越高。贵州省的贵阳、六 盘水等地区经济较发达,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也 起步得早,因此,这些地区的煤炭勘查程度也较 高;而毕节地区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矿产资源 丰富,也使该区成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地 质勘查程度也较高。除黔中外,贵州省煤炭地质勘 查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是:自西向东,勘查程度逐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7c4d5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本报告将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一、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贵州省的煤炭储量约为120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60亿吨。
贵州省的煤炭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南两个地区,占据了整个省份煤炭资源的大部分。
二、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现状目前,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黔西南地区。
该地区的煤炭开采技术相对成熟,采煤规模较大。
然而,由于贵州省的地理条件复杂,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采煤难度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开采。
三、贵州省煤炭资源的优势虽然贵州省的煤炭开采面临一些困难,但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贵州省的煤炭质量较高,主要为无烟煤和贫瘦煤,具有较高的热值和低的灰份,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电力发电。
其次,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
四、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目前,贵州省的煤炭主要用于供热和工业生产。
然而,由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煤炭消费量相对较低,一部分煤炭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由于贵州省的环保意识提高,对于传统煤炭的消费量有所下降,煤炭需求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景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贵州省的煤炭资源有望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首先,可以加强煤炭勘探工作,寻找新的煤炭储量。
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可以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煤炭勘探工作,寻找新的煤炭储量。
2.提高煤炭采矿技术水平,降低采煤成本,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3.加大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4.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3a4d610b52acfc789ebc971.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摘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文章主要叙述了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提出环境保护政策,从煤炭开发的环境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防治对策,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切实保护好环境。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1前言贵州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全省88个县(市)中,有76个蕴藏煤炭,含煤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富有“西南煤海”之称,在全国煤炭储量排名第五位。
富煤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和遵义四个地区。
贵州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后,煤炭资源开发占据着贵州工业的重要地位。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开发利用会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的发展。
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贵州要结合省情,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研究开发煤炭的同时要对环境实施必要的保护,控制其不利因素,保持生态平衡。
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的现状贵州省煤炭资源储量大、种类全、埋藏浅、煤质优良。
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
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西部、北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
贵州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贵州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3.1对土地的侵占及破坏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
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
贵州煤企治理现状分析报告
![贵州煤企治理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ab96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5.png)
贵州煤企治理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在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数量众多,煤炭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煤炭企业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着生产安全隐患、环境保护难题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贵州煤企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旨在推动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说明。
可以简要介绍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概览。
示例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贵州煤企治理现状的背景,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贵州煤企的背景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现状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煤企治理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煤企治理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全面而有条理地分析贵州煤企的治理现状。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贵州煤企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煤企治理提出具体建议。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贵州煤企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的良性竞争。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贵州煤企的背景介绍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也是中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贵州煤炭产业始于1958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煤炭工业体系。
截至目前,贵州煤炭资源总储量达到了3000亿吨,年产量超过1亿吨,是贵州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在过去的发展中,贵州煤企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运营格局,涵盖了煤炭的采选、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
煤炭企业在贵州省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环保政策的出台,贵州煤企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环保政策压力增大等问题,煤矿生产与经营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织纳、黔北三大煤田约占全省探明储量 的 2 /3 以上。
毕节地区已经探明资源量为 236.8 亿 t, 占全 省 的 45.9%, 预测 2 000m 以浅煤炭资源量为 522.9 亿 t, 占 全 省 资 源 总 量 的 27.5%, 煤 炭 资 源 总 量 为 759.7 亿 t, 占全省资源总量的 31.4%, 其中 1 000m 以浅的资源总 量 为 569.8 亿 t, 占 全 省 1 000m 以 浅 的 资 源 总 量 的 35.9%。 区 内 无 烟 煤 资 源 达 702.4 亿 t, 肥 煤 8.9 亿 t, 焦煤 28.9 亿 t, 贫煤、瘦煤 18.6 亿 t。
COAL ECONOMIC RESEARCH
15
发 展 论 坛 Develop Forum
存条件好, 煤质优良, 易开采, 煤种 ( 焦煤、气煤、 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齐全, 工业利用值高。
二、贵州省煤炭生产情况
1. 煤炭产能。 2002 年以来, 贵州省煤炭生产增长很快。1998 年 全 省 煤 炭 产 量 为 6 561 万 t, 1999 产 量 为 4 025 万 t, 2000 年 产 量 为 3 025 万 t, 2001 年 产 量 为 3 731 万 t, 2002 年产量为 5 001 万 t, 2003 年产量为 7 802 万 t, 居 全国第七位, 2004 年产量为 9 000 万 t, 2005 年产量为 9 800 万 t, 2006 年产量为 11 816.59 万 t。据贵州省 “十 一五”规划, 到 2010 年贵州省煤炭产量将达到 1.5 亿 t。 贵州省煤炭外调比例较大, 2003 年调出省外煤炭 达 3 200 万 t, 2004 年 调 出 省 外 煤 炭 达 3 500 万 t, 2005 年 调 出 省 外煤 炭 达 4 000 万 t。预 计 2010 年 调 出 省外煤炭为 5 000~6 000 万 t。 截至 2004 年上半年, 全省已持证生产的煤矿个数 为 2 143 处, 生 产 能 力 9 486 万 t /a; 其 中大 中 型 矿 井 14 对 , 能 力 1 413 万 t /a, 占 15% 。 小 型 矿 井 2 129 对, 能力 7 357 万 t /a, 占 85%。目前, 尚有上报各类 煤 矿 和 生 活 自用 矿 井 近 600 处 , 预 计建 成 后 , 全 省 煤 矿总数约 3 000 处, 预计规模达到 3 亿 t /a。 已 建 设 十 二 火 电 厂 新 增 电 煤 需 要 量 为 3 000 万 t / a, 第三批火电厂 ( 后续六火) 预计新增电煤需要量为 3 000 万 t /a ( 配套大 矿 已 基 本 落 实, 规 模 约 占 50%) , 其他技改电厂预计电煤需要量为 500 万 t /a。除新增电 煤外, 省内年消耗煤炭约 3 600 万 t /a, 近年调出省外 煤炭年均约 3 500 万 t, 在煤化工没有较大发展的情况 下, 预计 2010 年左右, 省内及周边市场煤炭需求量约 为 1 500 万 t /a, 煤炭产量约为 5 000~10 000 万 t /a。 2. 技术管理情况。 2000 年关井压产以前, 六盘水乡镇煤炭工业发展 较 快 , 最 高 年 份 达 到 3 300 口 煤 井 , 生 产 规 模 小 , 开 采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差、作坊式管理、从业人员素 质低、资源浪费大、煤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安全事 故频发, 矿井生产能力低、单产不超过 0.5 万 t /a, 百 万吨死亡率在 25~50 之间波动。 2000 年以后, 煤矿办矿秩序整顿规范, 2004 年的 481 对 全 部 持 证 生 产 。 取 缔 了 无 证 煤 窑 , 规 范 了 产 、 供、销、运、安全管理, 煤炭生产、销售秩序步入正
织纳煤田低硫煤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低硫煤资源 88.4 亿 t, 预 测 低 硫 煤 资 源 245.3 亿 t, 低 硫 煤 主 要 分 布在纳雍中岭、大方背斜。
六 盘 水 煤 田 煤 炭 资 源 预 测 2 000m 以 浅 总 储 量 为 768.73 亿 t, 其中气煤 29.43 亿 t、肥煤 115.23 亿 t、焦 煤 195.21 亿 t、 瘦 煤 56.33 亿 t、 贫 煤 189.84 亿 t, 其 余 为 无 烟煤 。截 至 2003 年 底 , 累 计 探 明 储 量 为 180.1 亿 t, 保 有 储 量 为 168.2 亿 t。 其 中 六 枝 煤 田 累 计 探 明 储量 26.74 亿 t, 保有储量 26.39 亿 t; 盘县煤田累计探 明储量 89.16 亿 t, 保有储量 87.75 亿 t; 水城县境内累 计探明储量 56.27 亿 t, 保有储量 43.01 亿 t; 钟山区累 计探明储量 12.48 亿 t, 保有储量 11.05 亿 t, 且煤层赋
现存在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使贵州煤炭资源开发能 持续稳定发展, 这对贵州省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资源概况
贵州煤炭资源储量大、种类全、埋藏浅、煤质优 良 。 截 至 2004 年 末 , 累 计 探 明 煤 炭 资 源 量 为 587.29 亿 t, 仅次于晋、蒙、陕、新, 居全国第五位, 位居江 南首位。目前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 83.68 亿 t, 已利 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 14.25%, 尚未利 用 的 资 源 储 量 为 503.61 亿 t, 占 累 计 探 明 储 量 的 85.75%,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程 度 仍 属 较 低 水 平 。 全 省 预 测 1 000m 以 浅煤 炭 资 源 量 为 1 618.25 亿 t。 预 测 2 000m 以 浅 煤 炭 资 源 量 为 2 436 亿 t。 远 景 资 源 量 中 硫 分 小 于 1.5%的 煤 炭 资 源 量 720 亿 t。 查 明 储 量 中 硫分小于 1.5%的煤炭资源量 184 亿 t。
1. 从采 煤 方 法 看 , 六盘 水 市 有 343 对 煤 矿采 用 壁 式 等 正 规 采 煤 法 开 采 , 资 源 回 收 率 提 高 到 60%以 上 , 个别矿井采用伪倾斜自移式金属支架采煤法, 资源回 收率达到 95﹪。
2. 从矿 井 规 模 、单 产能 力 看 , 六 枝 、盘 县、水 城 三大煤矿集团已形成年产 1 850 万 t 的规模, 地方矿井 生产规模由 1998 年 的 每 对 矿 井 0.5 万 t /a 提 高 到 2004 年的每对 3 万 t /a 以上, 已有 6 万吨矿井 132 对, 9 万 t 矿井 14 对, 15 万 t 矿井 6 对, 15 万 t 以上矿井 2 对, 平均单产能力由 0.48 万 t 提高到 2004 年的 3.7 万 t, 地 方煤矿已形成了年产 2 100 万 t 的规模。
矿井规模方面: 地方煤矿规模在 3 万 t 以上, 个 别矿井达到 25 万 t 左右。
煤矿人员素质方面: 三级五个层面的人员素质普 遍提高, 截至 2004 年, 481 对矿井矿长均通过省级 组 织的培训, 并持证上岗; 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配 备及在职培训逐步到位; 安全员、瓦检员、电工、放 炮员、绞车司机、监测员等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上岗, 已进入正常的轮训、复训阶段; 通风工、支护工、维 修工、回柱工等技术工人逐步从普通工人中分离出来, 进行专门培训, 走向专业化道路。入井人员一年一次 的培训工作开展正常。
发展论坛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贵
州
省
煤
炭
资
源
开
发
■
利
陈
蓉
用
杨
瑞
现
东
状
与
对
策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全省含煤面积 7 万㎞2, 占 全省土地面积的 40%, 煤 炭资 源 分 布 相 对 集中 , 煤 种 分布也相对集中, 是长江以南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份, 素有 “江南煤海”之美誉。
然而, 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开采, 小煤矿到处开 花,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煤矿开采中共生、伴生资源 没有很好地利用, 如煤层气、硫、稀散元素锗等。另 外, 煤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地质灾害频发。因此, 非 常有必要对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发
16
煤炭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发展论坛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 Nhomakorabea刊3. 从规划角 度 看 , “十五 ”、 “十 一 五 ”、 “十 二 五”六盘水市规划建设矿井 183 对, 2005 年盘南响 水 矿雨谷采区、水城玉舍矿西井、义忠矿等 64 对大中小 型煤矿建成投产, 新增生产能力 1 029 万 t /a, 加上现 有部分矿井技改工程项目的完工, 六盘水市总的煤炭 生产能力将达到 5 000 万 t /a; “十一五”期间根据上 述几个矿区的开发规划以及各县区的煤炭开发规划, 主要是加快落实以下列出煤矿的开发: 盘南响水矿一 期 ( 400 万 t /a) 、发耳矿一期 ( 300 万 t /a) 、玉舍矿东 井、中井 ( 300 万 t /a) 、米罗矿 ( 180 万 t /a) 、化乐一、 二矿 ( 400 万 t /a) 、黑塘矿 ( 30 万 t /a) 、新华矿 ( 60 万 t /a) 、黑拉戛矿 ( 90 万 t /a) 、松河矿 ( 240 万 t /a) 、羊 场 矿 ( 30 万 t /a) 、 连 山 矿 ( 120 万 t /a) 、 钨 铅 矿 ( 60 万 t /a) 等一批大中型煤矿相继建成投产, 同时对现有 矿井符合技改扩建条件的, 加快它们技改扩建的步伐 和强度, 提高其生产能力, 预计可新增加生产能力 ( 300~400 万 t /a) , 这样至 “十一五”末, 六盘水 市 煤 炭的年生产能力将可达到 7 510 万 t; “十二五”期间 根 据 规 划 , 盘 南 响 水 矿 二 期 ( 600 万 t /a) 、 发 耳 矿 二 期 ( 500 万 t /a) 将建成投产, 还将陆续开工 建 设盘 南 矿区玛依东井田 ( 1 000 万 t /a) , 盘东矿区土城向斜的 羊 场 、 纳 木 井 田 , 鲁 那 井 田 所 规 划 的 二 对 煤 矿 ( 180 万 t /a) 、新田勘探区 ( 60 万 t /a) , 旧 普安 向 斜 的 大 寨 勘 探 区 ( 180 万 t /a) 、 沙 姑 勘 探 区 ( 30 万 t /a) , 以 及 对盘南老鬼山背斜 ( 预计可达 90~150 万 t /a 的生产能 力) , 这样到 “十二五”末, 六盘水市煤炭的年生产能 力将超过 1 亿 t, 达到 10 160 万 t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