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2方案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2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本文将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一、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概述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从源头控制或者污染物排放后进行治理。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类污染物的主要控制技术。
1. 颗粒物控制技术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颗粒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静电除尘、湿式除尘和过滤除尘等技术。
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力将颗粒物吸附并分离出来,湿式除尘则是通过喷淋液将颗粒物捕捉到水中,过滤除尘则是利用滤料对颗粒物进行过滤。
2.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二氧化硫是燃煤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大气污染物。
控制二氧化硫的技术主要包括燃烧改造、烟气脱硫和烟气脱硝等技术。
燃烧改造可以通过优化燃烧工艺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烟气脱硫则是通过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将其去除,烟气脱硝则是通过选择催化剂或者吸收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去除。
3.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氮氧化物主要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等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燃烧参数和控制空气燃料比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选择性催化还原则是利用催化剂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氮气。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易挥发且包含碳的化合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溶剂回收、燃烧和吸附等技术。
溶剂回收是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废气中回收利用,燃烧则是通过高温将其氧化分解,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 (3)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 (3)1.1.1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4)1.1.2 水污染治理设备 (4)1.1.3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4)1.1.4 噪声与振动治理设备 (4)1.1.5 监测与检测设备 (4)1.2 环保技术服务内容与要求 (4)1.2.1 技术咨询 (4)1.2.2 技术研发与改进 (4)1.2.3 工程设计 (4)1.2.4 设备安装与调试 (5)1.2.5 运营管理 (5)1.2.6 培训与指导 (5)1.2.7 后续服务 (5)第2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5)2.1 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1 颗粒物监测设备 (5)2.1.2 气态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3 在线监测系统 (5)2.2 水质监测设备 (5)2.2.1 水质参数监测设备 (6)2.2.2 水质自动监测站 (6)2.2.3 应急监测设备 (6)2.3 土壤污染监测设备 (6)2.3.1 土壤采样设备 (6)2.3.2 土壤污染物检测设备 (6)2.3.3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6)第3章空气净化设备与技术 (6)3.1 袋式除尘器 (6)3.1.1 设备概述 (6)3.1.2 技术特点 (7)3.1.3 应用领域 (7)3.2 电除尘器 (7)3.2.1 设备概述 (7)3.2.2 技术特点 (7)3.2.3 应用领域 (7)3.3 湿式除尘器 (7)3.3.1 设备概述 (7)3.3.2 技术特点 (7)3.3.3 应用领域 (7)第4章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8)4.1 沉淀池与澄清池 (8)4.1.1 沉淀池 (8)4.1.2 澄清池 (8)4.2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 (8)4.2.1 活性污泥法 (8)4.2.2 生物膜法 (8)4.3 膜分离技术 (9)第5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设备 (9)5.1 压缩与破碎设备 (9)5.1.1 设备概述 (9)5.1.2 常用设备 (9)5.1.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9)5.2 焚烧与热解设备 (9)5.2.1 设备概述 (9)5.2.2 常用设备 (10)5.2.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5.3 固废资源化利用设备 (10)5.3.1 设备概述 (10)5.3.2 常用设备 (10)5.3.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与技术 (10)6.1 吸声材料与结构 (10)6.1.1 吸声材料 (10)6.1.2 吸声结构 (11)6.2 隔声与消声设备 (11)6.2.1 隔声设备 (11)6.2.2 消声设备 (11)6.3 振动控制技术 (11)6.3.1 隔振技术 (11)6.3.2 减振技术 (12)6.3.3 振动监测与评估 (12)第7章环保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1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12)7.1.1 选型原则 (12)7.1.2 选型方法 (12)7.2 设备配置与优化 (13)7.2.1 设备配置 (13)7.2.2 设备优化 (13)7.3 设备功能评估 (13)7.3.1 评估指标 (13)7.3.2 评估方法 (13)第8章环保设备安装与调试 (14)8.1 设备安装流程与要求 (14)8.1.1 安装前期准备 (14)8.1.2 设备基础施工 (14)8.1.3 设备安装 (14)8.1.4 管线连接 (14)8.2 设备调试与试运行 (14)8.2.1 调试准备 (14)8.2.2 设备调试 (15)8.2.3 设备试运行 (15)8.3 设备验收与交付 (15)8.3.1 验收准备 (15)8.3.2 设备验收 (15)8.3.3 设备交付 (15)第9章环保技术服务与运营管理 (15)9.1 技术服务内容与方式 (15)9.1.1 技术服务内容 (15)9.1.2 技术服务方式 (15)9.2 运营管理策略与实施 (16)9.2.1 运营管理策略 (16)9.2.2 运营管理实施 (16)9.3 设备维护与检修 (16)9.3.1 设备维护 (16)9.3.2 设备检修 (16)第10章环保法规与标准 (16)10.1 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概述 (17)10.1.2 法律层面 (17)10.1.3 行政法规层面 (17)10.1.4 部门规章层面 (17)10.1.5 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7)10.2 环保设备相关标准与规范 (17)10.2.1 国家标准 (17)10.2.2 行业标准 (17)10.2.3 地方标准 (17)10.2.4 企业标准 (17)10.3 环保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与启示 (17)10.3.1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 (17)10.3.2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启示 (17)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环保设备是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系列设备。
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
DB31ICS: 13.040.40Z60上海市地方标准家标准DB31/964—2016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Control standard of particulate matter for construction(发布稿)2016-01-29发布2016-06-01实施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颗粒物控制要求 (1)5监测要求 (2)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前言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建筑施工颗粒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颗粒物监控点浓度限值、达标判定依据,以及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本市建筑施工颗粒物的控制与管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捷、段玉森、王跃、修光利、胡鸣、魏海萍、王向明、伏晴艳、张懿华、潘骏、黄蕊珠、黄嫣旻、宋钊、张晖。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1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颗粒物监控点浓度限值、达标判定依据、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 监督等相关规定,市政工程、干散货码头堆场等扬尘开放源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与管理,当出现PM 或PM IAQI 大于300时,不适用本标准。
2.5 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63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技术规定(试行)《上海市建筑工程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沪环保防【2015】520号)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颗粒污染防治专项方案
颗粒污染防治专项方案1. 背景和目标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可行的颗粒污染防治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
主要目标包括:- 减少颗粒污染源的排放- 加强颗粒污染监测和评估- 提高颗粒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2. 措施和方法2.1 减少颗粒污染源的排放- 制定更严格的颗粒污染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升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辆等颗粒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2 加强颗粒污染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颗粒污染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研发和应用先进的颗粒污染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效能- 加强颗粒污染源解析和趋势分析,为制定精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3 提高颗粒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颗粒污染的认知和理解- 推广颗粒污染防治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经验交流和合作- 培训和支持相关从业人员,提高颗粒污染防治技术水平3. 实施计划和措施评估-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定期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4. 预期结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结果:- 颗粒污染源的排放量显著减少,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公众对颗粒污染的认知和关注度提高- 颗粒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5. 风险和挑战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技术限制、经济成本高、监管和执法难度大等。
需要充分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6. 下一步行动- 将本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并争取支持和配合- 开展详细的实施方案制定和资源调配工作- 建立监测网络和技术支持体系,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持-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颗粒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度- 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方案实施的协调和监督以上为颗粒污染防治专项方案的完整版,目标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2方案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2方案颗粒物污染是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颗粒物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讨论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的两个方案。
方案一:改善燃煤工业污染控制技术
1.加强煤炭洗选工艺:通过煤炭洗选可以有效地去除煤中的杂质,减少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产生。
2.安装高效除尘器:在燃煤工业排放口设置高效除尘器,能够有效地捕捉颗粒物,减少排放。
3.推广低氮燃烧技术: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生成量。
方案二:加强交通尾气治理措施
1.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逐步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减少燃油车辆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
2.提高尾气净化技术要求:对于新车辆和运营车辆,提高尾气净化技术的要求,确保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水平符合相关标准。
3.建设交通尾气治理设施: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建设交通尾气治理设施,例如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有效地隔离交通尾气,减少人员接触。
以上方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控制颗粒物污染需要综合考虑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交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在颗粒物污染控制上取得显著成效,净化大气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常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
常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常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4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金虎2021年4月21日常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治责任第三章防治措施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企业生产、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物料运输与堆放、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矿山开采等活动以及裸露地面产生的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水泥、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及装修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遵循政府主导、业主负责、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实行源头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第五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协调、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并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常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区域内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本辖区内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巡查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负有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本科论文: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本科论文: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山东省日照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二氧化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气体,会引起酸雨。
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腐蚀问题。
充分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和现状,加强现有处理方法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效改善空气污染现状。
随着山东的快速发展,日照的空气污染继续恶化。
虽然近年来SO2污染有所减少,但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山东日照地表二氧化硫浓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当地二氧化硫的变化规律,而且对控制和改善二氧化硫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二氧化硫;能源结构;热岛环流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紧努力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必须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到2018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至20439万吨,较2017年下降3.48%。
石油化工作为主要的SO2排放,2018年在催化裂化装置建设脱硫设施3150万吨,而“煤改气”项目增加天然气消耗量26亿立方米,替代原煤490万吨。
同时脱硫设施实际运行率仍较低。
山东是重要的工业城镇,是人口和面积大的城市。
大气污染类型主要为烟尘。
随着1999年山东市“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和完善,2005年“四化”工程的实施,山东市空气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山东市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环境空气质量达到II级及以上的天数为138天,但仍有62.2%的天数不达标,其中106天为轻度污染54天,中度污染54天,重度污染33天。
根据2015年以来的年度监测结果,山东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较以往有所下降。
年平均值从2015年的0.044毫克/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0.040毫克/立方米。
其中,非采暖期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从2015年的0.035mg/m3降至0.025mg/m3。
环境工程原理第06章沉降.
(2)沉淀池或降尘室工作过程
含尘气体
l
含悬浮物液体 dc
ui
净化气体
b 净化液体 h
最高点颗粒沉降至池底时间 : t 沉
h ut
流体通过降尘室时间:
t停
l ui
V qV
为满足除尘或悬浮物要求, t停 t沉,即:
lh ui ut
—降尘室使颗粒沉降的条件
qV
Vut h
utlb
——降尘室生产能力
第二篇 分离过程原理
教学要求: 1.要求掌握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进行分离工艺过程的基本计算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对水体、空气、土壤进行 净化以及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都涉及混合物 分离问题。分离就是将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 物分离,达到去除污染物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1、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
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 (重力场、离心力场、电场或惯性场等)中,使颗粒 物与连续相流体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 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分离。
2、沉降类型
沉降类型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电沉降 惯性沉降 扩散沉降
作用力 重力 离心力 电场力 惯性力 热运动
K
dp3(p )g 2
2、根据K选择合适公式计算ut:
K36
层流区ut: d2(1p8)g
K36~3.3105 过渡区ut: 0.27 dp(p)gRe0p.6
K3.3105
湍流区ut: 1.74
dp(p )g
【例 6.2.1】求直径为 40 m,密度为 2700kg/m3 的固体颗粒在 20℃ 的常压空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已知 20℃,常压状态下空气密度为 1.205 kg/m3,黏度为 1.81×10-5Pa·s。 解:(1)试差法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技术路线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技术路线第一章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健康和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学者和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技术路线来治理大气污染。
本文将从技术路线的角度,总结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和实践效果。
同时,评估和比较这些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章技术路线2.1 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
具体来说,工业颗粒物、燃煤污染、交通尾气和光化学烟雾等是主要污染物。
2.2 技术手段(1)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污染物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第一步。
现代技术手段包括大气污染源追溯技术、遥感技术、空气气象监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以及支持后续的污染治理和政策制定。
(2)大气污染预测技术大气污染预测可以提前通知公众,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预测技术包括数值模拟预测、多元统计预测和卫星遥感预测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支持,同时对企业和公众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排放源头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目前主要控制技术包括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等。
同时,石油化工、钢铁和非金属矿等工业还采取了气体燃烧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高效净化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也为企业减轻环保压力,提升环保形象,节约能源消耗。
(4)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治理技术主要针对大气污染中一些难以彻底控制的物质,以及对已经特别严重的污染状况采取的技术手段。
现在已发展出了很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超声波技术等。
这些技术有望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并为未来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第三章实践效果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3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治理目标和时间表。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超过9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以上要求,大气污染总体得到了控制。
第06章_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PPT课件
湍流式重力沉降室
三种模式的分级效率均可用
(
u v
0
s
L H
) 1 / 2 归一化
对Stokes颗粒,分级效率与dp成正比
重力沉降室归一化的分级率曲线
a层流-无混合 b湍流-垂直混合 c湍流-完全混合
重力沉降室
重力沉降室的优点 ➢ 结构简单 ➢ 投资少 ➢ 压力损失小(一般为50~100Pa) ➢ 维修管理容易
旋风除尘器
例题(续)
根据式(6-16)
d c [ 1 8 p v v T 2 r 0 r 0 ] 1 /2 [ 1 8 2 .4 1 2 0 1 0 5 0 0 2 .5 4 4 .9 2 0 2 .7 0 .2 2 5 ]
5 .3 1 1 0 6 m 5 .3 1 μ m
加长筒体 增大入口面积(流量不变) 增大入口面积(速度不变)
加长锥体 增大锥体的排出孔 减小锥体的排出孔 加长排出管伸入器内的长度 增大排气管管径
性能趋向
压力损失
效率
降低
降低
稍有降低
提高
降低
降低
提高
降低
稍有降低
提高
稍有降低
提高或降低
稍有提高
提高或降低
提高
提高或降低
降低
பைடு நூலகம்
降低
投资趋向 提高 提高 —— 降低 提高 —— —— 提高 提高
hc H
us
dp2pg 18
即 dp2pg LWH H 18 Q
dmin
18Q pgWL
由 于 沉 降 室 内 的 气 流 扰 动 和 返 混 的 影 响 , 工 程 上 一 般 用 分 级 效 率 公 式 的 一 半 作 为 实 际 分 级 效 率
城市细颗粒物治理计划
城市细颗粒物治理计划一、背景介绍城市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居民健康,本文制定了一项城市细颗粒物治理计划,旨在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二、目标与措施1. 加强源头治理1.1 推动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1.2 加强对燃煤电厂的监管,推动其升级改造,减少燃煤污染。
1.3 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并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公共交通等。
2. 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能力2.1 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的覆盖率和精度。
2.2 强化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
2.3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3.1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减少能源消耗。
3.3 支持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建设节能环保的城市。
4.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4.1 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2 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投资。
4.3 建立健全经济手段,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推动企业主动减排。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共同应对跨国污染问题。
5.2 推动国际环境标准的制定与落地,促进全球环境治理。
5.3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合作项目,提升企业环保形象和竞争力。
三、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将显著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能源结构将得到优化,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将得到提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总结城市细颗粒物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本计划旨在全面推动细颗粒物治理工作,从源头控制、监测预警、能源转型、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城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颗粒物控制程序
颗粒物控制程序颗粒物(PM)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它们可以来自于自然源(如土壤、海盐)或人为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由于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制定和执行颗粒物控制程序,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和对大气质量的负面影响。
一、颗粒物控制的重要性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巨大。
细小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颗粒物还能够降低空气质量,影响能见度,甚至对植物和动物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颗粒物控制程序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二、颗粒物控制的目标制定颗粒物控制程序的目标是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和浓度,保护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颗粒物控制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颗粒物的排放源:通过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治理、改善燃煤电厂和工厂的燃烧技术、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源。
2. 加强颗粒物排放的监测和评估:建立颗粒物排放监测系统,对重点行业和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颗粒物排放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颗粒物治理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发高效、低排放的颗粒物治理设备和技术,提高颗粒物的去除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4. 加强颗粒物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颗粒物排放的标准和要求,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确保颗粒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颗粒物控制程序的建立和执行1. 制定颗粒物控制计划: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和颗粒物排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颗粒物控制计划,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中。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颗粒物排放监测系统,对重点行业和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颗粒物排放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颗粒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开发高效、低排放的颗粒物治理设备和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污染源治理中。
颗粒物控制技术
Stokes直径
ds
空气动力学直径
— 18#us
da
V1000gC
湍流过渡区
」 由 p 1.14
0 53 ( p—p
g
0.714 0.714
us
0.428 0.286
-牛顿区
( 卩 us = L74[ dp
Pp
Pp_p g / pT
P
u dP s
P gC - cgC
18
〃
> 颗粒物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
虫 us = 1.74 S =1.74 P
” 。 技 200X"
185
1.205
-
05)x9.8 = 3.02仞/S
计算雷诺数:
卩广、二 二皿 且〉】 Re
200x"1.8x11.x21005「x3.502
< 5°°
> 颗粒物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 =1
=1
——h
——h
___
___
___ ___ ___
大亏污架控帝II
AIR POLLUTION CONTROL
丿
颗粒物控制
第八章
颗粒物控制技术
o
8-3 I 0-----------------------------------
丿
本节主要内容
流体阻力 阻力导致 的减速运动 重离力心沉沉降降― 静电沉降― 惯性沉降— 扩散沉降
> 颗粒物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
___
阻力为: FD _ 2 CDApPU
1
(1
、
2
2
8
> 颗粒物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
1
1
——h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完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现象的成因,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建议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在工作中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
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灰霾污染应以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宜采取“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预防发生为主、应急防护为辅,配套综合措施、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和改良消费习惯,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五)控制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包括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
工业污染源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炼油、有色冶金、各种锅炉和窑炉、各种废物焚烧装置、各种表面喷涂装置等。
移动污染源包括:汽车(含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机动船舶、各种移动式机械和动力装置等。
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业(烹饪油烟、烧烤和炉灶烟雾)、干洗业(VOC)、家庭装修和使用气雾剂(VOC)、城乡家庭厨房(油烟和炉灶烟雾)、家庭取暖煤(油)炉、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废物露天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和吸烟、宗教和祭祀活动(焚香、焚化祭品)等。
细颗粒物防治指南
附件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
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属丝放出的电子迅速向正 极移动,与气体分子撞击使 之离子化
? 气体分子离子化的过程又产 生大量电子-雪崩过程
? 远离金属丝,电场强度降低, 气体离子化过程结束,电子 被气体分子捕获
? 气体离子化区域-电晕区 ? 自由电子和气体负离子是粒
子荷电的电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
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
? 起始电晕电压-开始产生电晕电流所施加的电压
? 电压的波形
粒子荷电
? 两种机理
? 电场荷电或碰撞荷电-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 动,与粒子碰撞而使粒子荷电
? 扩散荷电-离子的扩散现象而导致的粒子荷电过程; 依赖于离子的热能,而不是依赖于电场
? 粒子的主要荷电过程取决于粒径
?大于0.5? m的微粒,以电场荷电为主 ?小于0.15? m的微粒,以扩散荷电为主 ? 介于之间的粒子,需要同时考虑这两种过程。
? 10?12 d p
? 8.16 ? 1010 td p ]
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的综合作用
? 例题(续) ? 粒子荷电量随时间和粒径的变化
异常荷电现象
? 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电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 电或在集尘极发生 反电晕现象,破坏正常电晕过程
? 气流中微小粒子的浓度高时,荷电尘粒所形成的电晕电流不大, 可是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却很大,严重抑制着电晕电流的产生
?空气调节系统采用正电晕极,好 处在于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的量 低
电晕放电
? 影响电晕特性的因素
? 电极的形状、电极间距离 ? 气体组成、压力、温度
? 不同气体对电子的亲合力、迁移率不同 ? 气体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影响电子平均自由程和加速电子及
能产生碰撞电离所需要的电压
? 气流中要捕集的粉尘的浓度、粒度、比电阻以及在电 晕极和集尘极上的沉积
? 当含尘量大到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尘粒在电场中根本 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小到零,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 闭塞
?
?
(1.6 ? 10?19)2 ? 467 ? 2 ? 1015 d pt 8 ? 8.85 ? 10? 12 ? 300 ? 1.38 ? 10?23
]
ln[1 =8.99 ? 106 d p ? 8.16 ? 1010tdp ]
那么
ln[1 q
?
qs
?
n ?e
?
1.79
?
10
?
4
d
2 p
?
1.44
? 一般粒子的荷电时间仅为 0.1s,相当于气流在除尘器内 流动10~20cm 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可以认为粒子进入除尘 器后立刻达到了饱和电荷
扩散荷电
? 与电场电荷过程相反,不存在扩散荷电的最大极限值 (根据分子运动理论,不存在离子动能上限)
? 荷电量取决于离子热运动的动能、粒子大小和荷电时间 ? 扩散荷电理论方程
区电除尘器)或光滑的不放电的电极之间的纯静电场 (双区电除尘器) ? 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振打除去接地电极上的粉 尘层并使其落入灰斗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Source: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 单区和双区电除尘器
单区电除尘器 双区电除尘器
电晕放电
?压力损失小,一般为 200~500Pa ?处理烟气量大,可达 105~106m3/h ?能耗低,大约 0.2~0.4kWh/1000m 3 ?对细粉尘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高于 99% ? 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 三个基本过程
? 悬浮粒子荷电-高压直流电晕 ? 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延续的电晕电场(单
? 解:由方程 (6-31)得电场荷电的饱和电荷
qs
?
3π ? 8.85 ? 10?12 ? 3 ? 106 ?
5d 5? 2
2 p
?
1.79
?
10 ? 4
dp2
由方程 (6-32)可以计算扩散荷电过程的荷电量随时间的变化
ln[1 n
?
2π ? 8.85 ? 10?12 ? 300 ? 1.38 ? 10? 23dp (1.6? 10?19)2
电场荷电
粒子荷电
电荷累积 粒子场强增加 没有气体分子能够到达粒子表面,电荷饱和
电场荷电
? 粒子获得的饱和电荷
q
?
3??
0
E0
d
2 p
(
?
?
?
) 2
?0 -真空介电常数,等于 8.85×10-12
E0 一电场强度, V/m
? 一粒子相对介电常数
? 影响电场荷电的因素
?粒径dp和介电常数 ε ?电场强度E0和离子密度 N0
根据Robinson 的研究,简单地将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的电荷 相加,可近似地表示两种过程综合作用时的荷电量,与实验 值基本一致
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的综合作用
? 例题 利用下列数据,决定电场和扩散荷电综合作用下粒子荷电量随时
间的变化。已知 ε =5,E0=3×106V/m ,T=300K,N=2×1015离子/m3, u =467m/s,dp=0.1,0.5和1.0μ m。
第二节 电除尘器
? 旋风除尘器对于 dp < 5μm的粒子效率低,必须借助外 力(电场力等)捕集更小的粒子
? 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沉积在集尘极上 ? 与其他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直接作用在粒
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 ? 具有耗能小、气流阻力小的特点
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
? 电除尘器的主要优点
? 管式电除尘器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E(r) ? V r ln(b / a)
? 起始电晕电压与烟气性质和电极形状、几何尺寸等因 素有关,起始电晕所需要电场强度(皮克经验公式)
Ec ? 3 ? 106 m(? ? 0.03 ? / a) ? ?一空气的相对密度 ? m-导线光滑修正系数,无因次, 0.5<m<1.0
n
?
2π?0kTd p
e2
ln(1 ?
e2 udp N0t )
8?0kT
k一玻尔兹曼常数, 1.38×10-23J/K
T一气体温度, K
N0-离子密度,个 /m3 e-电子电量, e=1.6×10-6C
u一气体离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 m/s
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的综合作用
? 处于中间范围 (0.15~0.5μ m)的粒子,需同时考虑电场荷 电和扩散荷电
?在r=a时 (电晕电极表面上),起始电晕电压
电晕放电
? 正、负电晕极在空气中的电晕电流一电压曲线
?电晕区范围逐渐扩大致使极间空 气全部电离-电场击穿;相应的电 压-击穿电压
?在相同电压下通常负电晕电极产 生较高的电晕电流,且击穿电压也 高得多
?工业气体净化倾向于采用稳定性 强,操作电压和电流高的负电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