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 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 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哲学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佛教思想代表人物
龙树菩萨:提出中观学派,强 调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的 解脱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主张 众生平等,提倡慈悲、智慧和 修行
鸠摩罗什: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 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提倡 “有教无类”的教 育理念,对中国古 代教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儒家思想 强调“仁爱”、 “礼义廉耻”等社 会价值观,对中国 的社会道德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儒家思想强 调“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等政 治观念,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中国哲学发展历程
起源: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石 形成:汉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 发展: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交流融合
中国哲学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国哲学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更多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才
Part Nine
总结与思考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 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思想与价 值观
主要流派及其 代表人物
对现代社会的 意义与影响
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继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 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实践: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佛教思想代表人物
龙树菩萨:提出中观学派,强 调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的 解脱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主张 众生平等,提倡慈悲、智慧和 修行
鸠摩罗什: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 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提倡 “有教无类”的教 育理念,对中国古 代教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儒家思想 强调“仁爱”、 “礼义廉耻”等社 会价值观,对中国 的社会道德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儒家思想强 调“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等政 治观念,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中国哲学发展历程
起源: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石 形成:汉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 发展: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交流融合
中国哲学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国哲学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更多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才
Part Nine
总结与思考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 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思想与价 值观
主要流派及其 代表人物
对现代社会的 意义与影响
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继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 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实践: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国学ppt课件
修身养性
总结词
自律自省,追求卓越
总结词
宽容大度,心态平和
01
• 自律自省
02 要时刻保持自律自省,检视自
己的言行和行为,不断修正自 己的错误。
• 追求卓越
03 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挑
战自己,超越自己。
04
• 宽容大度
05 面对他人的过错和过失,要学
会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 。
• 心态平和
06 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轻易发脾
国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国学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艺术、娱乐等产品和 服务,如传统文化主题的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
国学对现代生活的价值
国学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价值观,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生活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示意义。
集部
集部定义
集部是古代文献中诗文评、文学、历史、哲学等 领域的总集或专集。
集部内容
集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评论、文学作品选 集、历史资料汇编、哲学著作等。
文化传承
集部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后 人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03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培养人格、修身养性
总结词
公正公平,廉洁奉公
06
国学与现代社会
国学与科技发展
01
科技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丰富的思
想资源和文化底蕴,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02
科技发展推动国学传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学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得到更好的传承和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6
中國哲學精神
以人为本 基本的哲学类型:人生哲学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爱人者必人爱之”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6. “无为而无不为” 7. “治大国者烹小鲜”
中國哲學簡史
中 國 哲 學
1
中国哲学精神
中. 國哲學簡史
2
中國哲學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跟其
他民族的哲学都不一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浓缩的反映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认知结构等等。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 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也化家古陬名 人
人是的、代邑丘
。
,
中. 國哲學簡史
20
儒家學派
孔子三大思想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中. 國哲學簡史
4
中國哲學精神
实事求是 知识论态度
实事求是与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相一致。《左传》把”实事”概括 为为三条,叫”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哲学家并不从纯粹的理论兴趣出发 探求知识,而是把”求是”,即探求知识通”实事”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主张为”实事”而求知识。
➢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
相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
中国古代哲学史
图说》)
2020/1/11
16
3、一与万的统一
在周敦颐的宇宙图式中,万物本于 一太极,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正如周 敦颐所说:“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 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 分。”(《通书·理性命》)如此一来, “一”与“万”便被统一起来。
2020/1/11
17
4、五行与五性
周敦颐以“五行”定位人的“五性”。他 说:
2020/1/11
5
一、陈抟的《无极图》与《先天图》
2020/1/11
6
陈抟(约871—989)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 五代末宋初亳州真源 (今安徽亳州)人。
2020/1/11
7
1、陈抟的《无极图》
关于陈抟的《无 极图》,清学者黄宗 炎在《易学辨惑》中 收录。他解释说:无 极图“乃方士修炼之 术。其义自下而上, 以明逆则成丹之法。”
2020/1/11
8
2、陈抟的《先天图》
关于陈抟的《先天图》的来龙去脉,朱 熹所著《周易本义》篇首列有“伏羲八卦次序 图”、“ 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 次序图”和“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四图。 对于这些图,朱熹说:“伏羲四图,其说皆出 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 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者,所 谓先天之学也。”
2020/1/11
9
3、《无极图》、《先天图》传承
陈抟的《无极图》与《先天图》后来如何 分别传至周敦颐和邵雍?对于这一点,南宋学 者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 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 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 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 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国古代哲学
• 《孟子· 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 (先天的),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 物。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和人 生境界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在 中国古代文化中,哲学处于核心地位。
• • • •
• •
• • • •
•
一、中国哲学的萌芽 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 1、五行说: 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 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2、八卦说 《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周易所包含 的占卜科学理论令今人大惑不解,以致出现了《易经》热。 3、阴阳说 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 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和五行观念 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 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 哲学思想。
阳明心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认识论: 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 之天理。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王阳明(王守仁)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 大成者 •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 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 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 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 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 一、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 • 中国哲学中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 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它包举万 有,统摄万象,无限丰富,无比充实。 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之空间为“宇”,古今 旦暮、往古来今之时间为“宙”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古代哲学史》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 课件
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揭示思想的智慧与深度。从两汉到现代,了解中 国文化的精髓与演变。
中国古代哲学的定义
1 触类旁通
古代哲学思想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范围,提供了通往其他学科领域的思考方法。
2 崇尚和谐
古代哲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道德准则。
3 追求真理
介绍外来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启发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2
反思传统
一些思想家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反思,主张变革和创新。
3
文人哲学
融合文学艺术与哲学思考,体现个体情感与精神追求。
现代化以后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思想的重要来源, 带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
民族意识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道路。
1
玄学
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追求超越感官认识的真理。
2
佛教
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对个人修行和悟道起到了重要影响。
3
道教
发展出独特的修身养性和炼丹术,探索灵魂的转生和超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隋唐五代哲学思想
唐宋理学
重视经世致用的实践,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契合。
禅宗佛学
强调体悟和内心的静默,寻 求独特的觉悟和解脱之道。
现代主义思潮
引入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反 思传统并寻求新的思维方式。
Neo-Confucianism
继承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 教相辅相成,强调心性和尊 崇理性。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整合儒、道、佛三家思想,提倡 心学和理学,强调理性和道德修 养。
刘基心学
强调人性善良,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揭示思想的智慧与深度。从两汉到现代,了解中 国文化的精髓与演变。
中国古代哲学的定义
1 触类旁通
古代哲学思想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范围,提供了通往其他学科领域的思考方法。
2 崇尚和谐
古代哲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道德准则。
3 追求真理
介绍外来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启发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2
反思传统
一些思想家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反思,主张变革和创新。
3
文人哲学
融合文学艺术与哲学思考,体现个体情感与精神追求。
现代化以后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思想的重要来源, 带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
民族意识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道路。
1
玄学
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追求超越感官认识的真理。
2
佛教
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对个人修行和悟道起到了重要影响。
3
道教
发展出独特的修身养性和炼丹术,探索灵魂的转生和超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隋唐五代哲学思想
唐宋理学
重视经世致用的实践,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契合。
禅宗佛学
强调体悟和内心的静默,寻 求独特的觉悟和解脱之道。
现代主义思潮
引入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反 思传统并寻求新的思维方式。
Neo-Confucianism
继承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 教相辅相成,强调心性和尊 崇理性。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整合儒、道、佛三家思想,提倡 心学和理学,强调理性和道德修 养。
刘基心学
强调人性善良,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
图片来自
宋明理学
•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 张横梁、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气” 为核心概念) •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念)
•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概 念)
图片来自
程朱理学
• 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 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先秦哲学
老子
宇宙观:“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 化,宇宙万物来自与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 人的生与死。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相互转化,既是阴阳转化。
图片来自
先秦哲学
庄子
返璞归真: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物质发 展规律的行为轨迹,不需要自行去阻拦什么、抵 挡什么,突出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大知逍遥:万物的量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止期的,得 失是没有一定的, 世界总是不断变化的。 万物一齐: 世上万物,无不既是彼方又是己方,彼 出于此,此也出于彼。彼、此是同生共存的。
• 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刺猬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 格物致知论,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 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来看,知轻行重。 而且执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愈 明”;
图片来自
明清实学
二百数十年中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明清之际 以“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主要特征的实学思潮的 兴盛时期;(2)乾嘉时期实证学风的高度发展;(3) 道、咸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这一思潮所涉及的 范围由学术而遍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 域。它中介了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冲击着旧礼教、 旧传统的束缚,闪烁着早期启蒙思想的色彩。为迎接 近代准备了某些思想条件。
宋明理学
•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 张横梁、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气” 为核心概念) •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念)
•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概 念)
图片来自
程朱理学
• 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 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先秦哲学
老子
宇宙观:“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 化,宇宙万物来自与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 人的生与死。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相互转化,既是阴阳转化。
图片来自
先秦哲学
庄子
返璞归真: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物质发 展规律的行为轨迹,不需要自行去阻拦什么、抵 挡什么,突出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大知逍遥:万物的量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止期的,得 失是没有一定的, 世界总是不断变化的。 万物一齐: 世上万物,无不既是彼方又是己方,彼 出于此,此也出于彼。彼、此是同生共存的。
• 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刺猬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 格物致知论,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 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来看,知轻行重。 而且执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愈 明”;
图片来自
明清实学
二百数十年中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明清之际 以“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主要特征的实学思潮的 兴盛时期;(2)乾嘉时期实证学风的高度发展;(3) 道、咸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这一思潮所涉及的 范围由学术而遍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 域。它中介了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冲击着旧礼教、 旧传统的束缚,闪烁着早期启蒙思想的色彩。为迎接 近代准备了某些思想条件。
中国哲学课件 ppt
教育理念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礼义”
01
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德。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
02
提倡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
03
强调和平与和谐,反对欺凌和暴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
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学派
总结词
道家学派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 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反对 过度的人为干预。
VS
详细描述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 "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道,应该顺应 自然规律和天道,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境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 反对过度的人为约束和强制,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03
知识体系
价值观
西方哲学通常以学科为单位划分 知识领域,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 志,而中国哲学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社会和谐。
与印度哲学的比较
宗教色彩
中国哲学较少涉及宗教色 彩,而印度哲学与宗教紧 密相连。
思想流派
印度哲学流派众多,包括 佛教、印度教等,而中国 哲学则以儒家和道家为主 。
道法自然
总结词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自然观,强调万物都有 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详细描述
道法自然思想认为,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 些规律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同时, 人类也应当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 思想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人类认 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古代哲学史》课件
汉朝的道家思想
总结词
汉朝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天人合一 ,认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 和谐。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 包括老子、庄子等。汉朝时期,道家思想在某些时期受 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干 预,让人民自由发展。同时,道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 和精神的超越。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哲学史简介 • 先秦哲学 • 秦汉哲学 • 魏晋南北朝哲学 • 隋唐哲学 • 宋元明清哲学
01 中国古代哲学史简介
哲学史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中国古代哲学始于先秦时期,以诸子 百家的兴起为标志。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01
03
儒家哲学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和思想,如“ 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礼乐文化”等,对中
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儒家哲学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价 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 和谐稳定。
道家哲学
01
02
03
04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 另一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 是“道法自然”,强调自然 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他学派哲学
除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之外,隋唐时 期还有其他学派哲学,如法家、名家 、墨家等。
这些学派哲学在隋唐时期也有一定的 影响和发展,丰富了隋唐哲学的思想 内涵和多样性。
06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仁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以前已有“仁”的概念,但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
孔子的“仁”,其内容有四个含义,一曰“仁者,人也。”认为“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二曰“仁”即“爱人”(《颜渊》),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三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认为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以 “仁”治天下,象尧舜一样“南面而己。” 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四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他倡导以“孝悌”为基础的伦理观念,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学而》)。甚至“仁”的精神也渗透到 他的教育思想当中,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儒墨显学
◇儒家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 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 《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
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 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说:“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理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对于违背礼法原则的行为,他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 和抵制。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对礼的僭越,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哲学导论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
一、何谓哲学
● 通常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完整版ppt课件
3
一、何谓哲学 ● 科学家谈哲学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 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 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 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胡适对哲学的门类进行了如下划分:
(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和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3)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4)怎样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 (5)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哲学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
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 奇。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探 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人生的奥秘。
完整版ppt课件
19
二、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黑格尔(Hegel):“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 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 “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 学便从那里开始。”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 是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
● 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
完整版ppt课件
9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 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 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 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 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中国古代哲学 PPT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 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武当山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 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 祠、岩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 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 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中国古代哲学
Philosophia(哲学)按其本义而言,乃是 指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 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 达戈拉斯。毕达戈拉斯认为,在生活中, 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 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 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 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追求真理的 人,也就是追求智慧的人。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宋明理学:
融摄佛道、冶三教于一炉,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 道的智慧,张扬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性,突显人的精神 价值与精神力量,把道德自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历 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到本体论的高度, 注重气节操守的培养,要求发奋励志,树立庄严伟大 的理想人格。
十九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将希腊文 philosophia译成汉文“哲学”。黄遵宪又将哲 学一词转介到中国。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 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 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 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 想”。
中国古代哲学
就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所谓“国家不幸”的时代,可以看做是时代给出重大哲学课题的时代; 所谓“哲人幸”,可以看做是哲人们在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富有活力的思想创造活动。
每当中国哲学处于这样一个集中发展时期,学派之多,人才之盛,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阔,都会达到一个 高峰。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中国哲人出现的具体历史机缘,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国哲人的“推天道 以明人事”,使得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入世品格;中国哲学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事,使得中国哲人总是饱含忧患。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易传》作者对前人哲理作品中巫史性格的会心体认。另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 又富于理论思维传统,他们虽然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伦日用,但他们总是寻求世俗生活的超越根据。“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是古代哲人的自觉使命。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
01 发展历史
03 趋势
目录
02 使命
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 期的哲学。
发展历史
诸子哲学
上古哲学
中古正宗哲学从董仲舒开始,正宗哲学的神学化也从董仲舒开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儒家“六艺之科”的书籍成为经典。汉初的子学余绪,由式微而归于斩绝,经学的统治开始。西汉占统治 地位的是今文经学。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以其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独成为今文经学的大宗。他的天人三策和《春 秋繁露》是正宗哲学神学化的标本。阴阳灾异之说,天人感应之论,人副天数之言,土龙祈雨之术,何莫而非神 学。正是这个董仲舒,被称为西汉大儒,上承先秦儒家端绪,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古哲学的正宗。
每当中国哲学处于这样一个集中发展时期,学派之多,人才之盛,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阔,都会达到一个 高峰。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中国哲人出现的具体历史机缘,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国哲人的“推天道 以明人事”,使得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入世品格;中国哲学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事,使得中国哲人总是饱含忧患。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易传》作者对前人哲理作品中巫史性格的会心体认。另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 又富于理论思维传统,他们虽然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伦日用,但他们总是寻求世俗生活的超越根据。“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是古代哲人的自觉使命。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
01 发展历史
03 趋势
目录
02 使命
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 期的哲学。
发展历史
诸子哲学
上古哲学
中古正宗哲学从董仲舒开始,正宗哲学的神学化也从董仲舒开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儒家“六艺之科”的书籍成为经典。汉初的子学余绪,由式微而归于斩绝,经学的统治开始。西汉占统治 地位的是今文经学。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以其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独成为今文经学的大宗。他的天人三策和《春 秋繁露》是正宗哲学神学化的标本。阴阳灾异之说,天人感应之论,人副天数之言,土龙祈雨之术,何莫而非神 学。正是这个董仲舒,被称为西汉大儒,上承先秦儒家端绪,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古哲学的正宗。
《中国哲学简史》课件
教育哲学
01
儒家教育哲学
儒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修养的人才,主
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注重人文教育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02
道家教育哲学
道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主张通过启发式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注重思维训练
02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天人合一
总结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 相协调。
详细描述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 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人类应当追求内在的精神 境界,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哲学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空间, 如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 ,需要积极把握和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 带来了挑战和竞争,需要中国哲学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哲学的传统与创新
01
中国哲学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进
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02
中国哲学需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
道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补充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对东亚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课件
佛教核心思想的介绍
四大真理:生、老、病、死, 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正定。
五、中外哲学的对比
中国古代哲学
儒家注重人伦礼仪,道家崇尚无为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推崇自我修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 谐。
西方哲学
希腊哲学倡导理性和逻辑思维。 西方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人权。
结束语
儒道两家的区别和联系
儒家重视人伦,道家强调自 我,两者在人生观和社会伦 理上存在差异,但都注重修 身养性。
儒道两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追求和谐取舍,道家崇 尚自然无为。
四、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的引入和传播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深入 人心。
佛教思想与中国哲学的 融合
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交 融,形成独特的佛教哲学体 系。
1 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与认识 2 推荐书目
深入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与价值。
《道德经》、《论语》、《庄子》等。
3 Q&A,提问答疑
让学习变得更加互动和有趣。
二、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背景
乱世思潮涌动,各家学说纷 呈。
诸子百家的表人物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
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以仁爱为核心,道家推 崇自然,墨家注重公平与爱, 名家重视言辞,法家追求治 理,纵横家注重实用,兵家 着眼战略,奴家强调自由。
三、儒道两家
儒道两家的起源和发展
儒家和道家都追溯至春秋战 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两大主 要思想流派。
《中国古代哲学》PPT课 件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课件将带你领略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 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一、概述
什么是哲学
探讨人生意义和宇宙真理的学科,是人类思想的精华。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哲学的精华要义,掌握中国哲 学的宇宙观和人生境界,吸取中国古代传统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哲学的起源:五行说、阴阳说。 2、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仁、礼、中庸
之道。儒家思想与21世纪。 3、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道、自然无为、
淡泊名利、道家消极、积极。 4、宋明理学的思想核心:天理心性、知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一、宇宙观 1、中国哲学的宇宙观。
其一、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 一切,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为宇,“古今 往来之时间成为“宙”,这是至大无外的 宇宙观。
其二、宇宙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易的,宇 宙间的一切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 没有终极的。
1、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有三层;
其一,形体的合一:天有三百六十五天, 人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
其二、感情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 有喜怒哀乐;
其三,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人有春 种、夏锄、秋耕、冬藏。
2、人的地位
古代哲学家把“人”看作“最为天下贵” 者,人的道德理想、智慧能力应当与天同 齐,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精神与宇 宙同样伟大,一个真正的人,应当把自己 的生命贯通于宇宙之中,努力成就宇宙中 的一切生命,从中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 宇宙创造精神与人之间没有间隔,应当融 为一体。
功利境界:如果一个人的所做之事,动机 是利己的,其事对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 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
道德境界:如果一个人能自觉的意识到他 是社会整体的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 各种事情,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他的 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
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 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觉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 宇宙中的一员。那么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 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 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 地境界。
2、从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 哲学层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 Nhomakorabea
程颢有一首《秋日》诗: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同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境界的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 社会风习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没有觉 悟,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他的人生境界 就是自然境界;
3、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
自宋代开始至元明清三代,占统治地位的 哲学是宋明理学,它是儒释道三教交融的 产物。
中国哲学的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中 国哲学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历代王朝多以 儒学教化百姓,以道学修炼身性、养生, 以理学规范天下,以佛学安抚民心。
二、原始儒家
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 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 《书》、《礼》、《乐》、《易》、《春秋》。 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 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 中庸》。
孔、孟用《沧浪之水》旨在强调人们应当 加强自身的“仁”的修养。反映了一种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水清的话,我 用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来 洗脚,”不管是好环境还是坏环境,我都 拿来为我所用,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 境,关键的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
四、中国佛教哲学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哲学起源于五行说、八卦说、阴阳 说。通过研讨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 探讨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消极作用,通过 研讨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探讨道家 思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作用。了解佛教也有 一定的哲学色彩。宋明理学在元明清时代都 有官方哲学。
中国化了的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 且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 儒家及玄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 彩。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四大皆空, 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
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 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 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 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 完善。
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
关于儒家和道家处世的态度的不同,我 们可以从他们对一首歌谣的解释中看出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浊我足”
孔子听了这收歌谣,深有感触的教诲弟子 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孔子的意思是,水自身的或 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 遭“濯足”之辱。水的境遇是由它自身的 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道:“夫人必 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其三、宇宙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普 遍联系的整体的
2、人在宇宙中的作用
首先,人是宇宙的主宰,人有无限的 创造力,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人的一 生应当是创造的一生。
其次,人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开现实 的世界,又要超越现实的世界,要培 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创造尽善 尽美的人生。
二、天人之际,性命之原
思考题:
1、中国哲学起源于哪些学说?其发展经历 了哪几个阶段?
2、试述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及 其对后代文化的影响。
3、为什么说中国化佛教也是一门哲学? 4、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 是什么?
5、近代学者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哪 四个等级?
论述题:
1、儒家文化能不能担负起现 代化的责任?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自然界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人 君 父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意义 阳刚 柔顺 惊动 决定 优柔 寡断 困难 障碍
明亮 光热 停止 独立 喜悦 吉词 方位 西北 西南 正东 东南 正北 正南 东北 正西 场所 都市 村庄 雷电 店铺 地下 医院 高地 饭店 此表说明易经中的八卦能用于各种预测。
就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的途径而言,各派 也有不同的方法 :
儒家主张以圣贤人格为高度,以个体的道德自觉 为动力,通过不断的追求和长期的自我修养过程, 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道家则认为通过精神的逍遥与解脱,能达到人生 的最高境界。
禅宗认为,人能顿悟成佛,当下进入佛即我、我 即佛的境界。
宋明理学哲学认为把儒的真性、道的飘逸、禅的 机趣融合起来,就能达到至高人生境界。
孔子曾总结了自己通过自我修养追求人生 境界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中国哲学传统思维方式 1、兼重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 个部分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哲学 家,特别善于把逻辑分析和辨证综合起来, 加以运用 。 2、崇尚直觉本悟:
中国古代哲人的宇宙论、本体论和人生论 的观点,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那就是把人类融入宇宙之中,返朴归真, 在宇宙创造精神中寻求精神寄托。
三、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指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 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 。
境界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哲学流派中有不同 的含义,但其出发点和终极是一致的。他 们都是对各自所处的现实状况的超越而进 入价值追求中,最终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用于解释各种现象。两相结合可能 解释各种现象。
(3)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
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 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 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
直觉本悟就是依靠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 直观而体悟事物。它主要依靠已经获得的 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加以顿悟。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行为方式—知行 动态统合
古代哲学家强调的是知和行的动态的统一和结合。
明代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比较理想的 解决了行和知的关系。他提出了“行先后知”的 行知学说,实践出真知,认为认识离不开实践, 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他强调的是知识的分而 后合,肯定知与行各有功效,他说“行焉,可以 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又说: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强调“行”即实 践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知行始终 不相分离,”“相资以互用,”“并进而用功”, 这是理想价值的行知统一观,行知结合观。
与行。 5、传统宇宙观及人生境界。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一、 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
1、原始哲学: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 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 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 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 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 学,研究处世之道。
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
三、原始道家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 子》和《庄子》两本书是把握道家思想的 经典。老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 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
五、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主要指宋代朱熹的理学和明代王 阳明的理学。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 学说。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道德 理性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制约,人心必须服 从道心,“人欲”必须服从“天理”,他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哲学的起源:五行说、阴阳说。 2、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仁、礼、中庸
之道。儒家思想与21世纪。 3、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道、自然无为、
淡泊名利、道家消极、积极。 4、宋明理学的思想核心:天理心性、知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一、宇宙观 1、中国哲学的宇宙观。
其一、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 一切,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为宇,“古今 往来之时间成为“宙”,这是至大无外的 宇宙观。
其二、宇宙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易的,宇 宙间的一切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 没有终极的。
1、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有三层;
其一,形体的合一:天有三百六十五天, 人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
其二、感情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 有喜怒哀乐;
其三,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人有春 种、夏锄、秋耕、冬藏。
2、人的地位
古代哲学家把“人”看作“最为天下贵” 者,人的道德理想、智慧能力应当与天同 齐,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精神与宇 宙同样伟大,一个真正的人,应当把自己 的生命贯通于宇宙之中,努力成就宇宙中 的一切生命,从中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 宇宙创造精神与人之间没有间隔,应当融 为一体。
功利境界:如果一个人的所做之事,动机 是利己的,其事对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 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
道德境界:如果一个人能自觉的意识到他 是社会整体的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 各种事情,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他的 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
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 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觉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 宇宙中的一员。那么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 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 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 地境界。
2、从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 哲学层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 Nhomakorabea
程颢有一首《秋日》诗: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同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境界的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 社会风习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没有觉 悟,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他的人生境界 就是自然境界;
3、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
自宋代开始至元明清三代,占统治地位的 哲学是宋明理学,它是儒释道三教交融的 产物。
中国哲学的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中 国哲学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历代王朝多以 儒学教化百姓,以道学修炼身性、养生, 以理学规范天下,以佛学安抚民心。
二、原始儒家
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 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 《书》、《礼》、《乐》、《易》、《春秋》。 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 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 中庸》。
孔、孟用《沧浪之水》旨在强调人们应当 加强自身的“仁”的修养。反映了一种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水清的话,我 用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来 洗脚,”不管是好环境还是坏环境,我都 拿来为我所用,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 境,关键的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
四、中国佛教哲学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哲学起源于五行说、八卦说、阴阳 说。通过研讨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 探讨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消极作用,通过 研讨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探讨道家 思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作用。了解佛教也有 一定的哲学色彩。宋明理学在元明清时代都 有官方哲学。
中国化了的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 且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 儒家及玄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 彩。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四大皆空, 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
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 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 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 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 完善。
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
关于儒家和道家处世的态度的不同,我 们可以从他们对一首歌谣的解释中看出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浊我足”
孔子听了这收歌谣,深有感触的教诲弟子 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孔子的意思是,水自身的或 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 遭“濯足”之辱。水的境遇是由它自身的 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道:“夫人必 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其三、宇宙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普 遍联系的整体的
2、人在宇宙中的作用
首先,人是宇宙的主宰,人有无限的 创造力,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人的一 生应当是创造的一生。
其次,人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开现实 的世界,又要超越现实的世界,要培 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创造尽善 尽美的人生。
二、天人之际,性命之原
思考题:
1、中国哲学起源于哪些学说?其发展经历 了哪几个阶段?
2、试述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及 其对后代文化的影响。
3、为什么说中国化佛教也是一门哲学? 4、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 是什么?
5、近代学者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哪 四个等级?
论述题:
1、儒家文化能不能担负起现 代化的责任?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自然界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人 君 父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意义 阳刚 柔顺 惊动 决定 优柔 寡断 困难 障碍
明亮 光热 停止 独立 喜悦 吉词 方位 西北 西南 正东 东南 正北 正南 东北 正西 场所 都市 村庄 雷电 店铺 地下 医院 高地 饭店 此表说明易经中的八卦能用于各种预测。
就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的途径而言,各派 也有不同的方法 :
儒家主张以圣贤人格为高度,以个体的道德自觉 为动力,通过不断的追求和长期的自我修养过程, 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道家则认为通过精神的逍遥与解脱,能达到人生 的最高境界。
禅宗认为,人能顿悟成佛,当下进入佛即我、我 即佛的境界。
宋明理学哲学认为把儒的真性、道的飘逸、禅的 机趣融合起来,就能达到至高人生境界。
孔子曾总结了自己通过自我修养追求人生 境界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中国哲学传统思维方式 1、兼重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 个部分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哲学 家,特别善于把逻辑分析和辨证综合起来, 加以运用 。 2、崇尚直觉本悟:
中国古代哲人的宇宙论、本体论和人生论 的观点,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那就是把人类融入宇宙之中,返朴归真, 在宇宙创造精神中寻求精神寄托。
三、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指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 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 。
境界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哲学流派中有不同 的含义,但其出发点和终极是一致的。他 们都是对各自所处的现实状况的超越而进 入价值追求中,最终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用于解释各种现象。两相结合可能 解释各种现象。
(3)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
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 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 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
直觉本悟就是依靠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 直观而体悟事物。它主要依靠已经获得的 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加以顿悟。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行为方式—知行 动态统合
古代哲学家强调的是知和行的动态的统一和结合。
明代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比较理想的 解决了行和知的关系。他提出了“行先后知”的 行知学说,实践出真知,认为认识离不开实践, 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他强调的是知识的分而 后合,肯定知与行各有功效,他说“行焉,可以 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又说: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强调“行”即实 践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知行始终 不相分离,”“相资以互用,”“并进而用功”, 这是理想价值的行知统一观,行知结合观。
与行。 5、传统宇宙观及人生境界。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一、 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
1、原始哲学: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 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 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 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 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 学,研究处世之道。
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
三、原始道家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 子》和《庄子》两本书是把握道家思想的 经典。老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 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
五、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主要指宋代朱熹的理学和明代王 阳明的理学。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 学说。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道德 理性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制约,人心必须服 从道心,“人欲”必须服从“天理”,他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