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发展师生的开放式思维和创造力,并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主渠道。如果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并辅以正确引导,及时帮助,那么学生的知识含量会越来越充盈,主动探究知识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对文章的看法。而这些语文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都不太可能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和庞大的网络体系,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想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

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 和谐发展的健全

人格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帮助

1.课前收集资料,辅助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像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不少困难。借助媒体,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而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本中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坐骑及所有牲口为战士们

充饥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生活幸福的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红军的艰难行军以及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课前我从网上搜集来相关资料,在课前分发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与“彭德怀”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彭德怀其人。这就是所谓的“前理解”,对于课文中的未知领域,需要提前充实。因为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会影响到“文本对话”的进行,对于一段学生不理解的文字,往往学生会加上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因此阅读对话前,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努力帮助学生充实“前理解”。

2.课中利用图片、视频,加深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资源的运用使原本抽象的教育信息直观传递到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九寨沟》一文,描写了九寨沟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美妙景象。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九寨沟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九寨沟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九寨沟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为此,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九寨沟风景区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尽情享受,细细品味。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学生不禁放声赞叹。此时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句,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他们的交流非常热烈,对九寨沟美景的热爱自然是水到渠成。

再如在教学《天鹅破冰》一课中感受“老天鹅的破冰壮举”时,我先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语“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地”等词语品悟,然后动画演示老天鹅破冰的过程,老天鹅的击冰声,冰层的破裂声,声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刺激着学生的双眼。当学生处于愤悱之中时,我再引导学生与老天鹅展开心灵对话: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没感受到那钻心疼痛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样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感知,天鹅的美丽高贵与他的腾空而起,向下俯冲,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深深地震撼,老天鹅奋不顾身的顽强精神永久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多媒体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3.课后链接网页,延伸阅读

课文的选文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中的,编者们也从未要求教者、学生就课文去解读课文,感悟文本,而要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对文本资源合理链接。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我们要十分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按照线性路径开展拓展阅读,如在在教学完《莫高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或提供几个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更多和莫高窟相关的知识。这样很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让教学与生活链接。

也可以进行非线形路径的主题式阅读。如学习了第十册《第一次抱母亲》等一组亲情类课文后,可寻找多篇内容、结构、写法等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输入计算机,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阅读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4.运用网络对话,交流阅读

(1)利用QQ及时交流

作为一种即时的通讯工具, QQ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字、语音的交流,还可以进行视频交流。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内容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往往不及时,而且交流的面窄。利用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QQ平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即时、同话题、聊天式的讨论、交流……老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发言,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与点拨。

(2)利用BBS、校园网在线交流

BBS是以文字为主的界面,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彼此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在BBS上注册用户,然后就某一问题发布信息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利用BBS论坛对老师推荐的阅读内容,或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展开讨论。BBS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广大的交流平台。当学生阅读文章后,愿意把自己的读后感受写下来,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到校园网上交流、发表,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学生有了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必将激发他们阅读与写作的热情。也可以在其他的语文学习网上交流、发表。

信息技术环境下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大。它拥有的快捷而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共同就一个问题同时进行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