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2019届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1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 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 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 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对点演练
当堂训练:12分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考点突破
31.(P8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进行简要分析。
考点突破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
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
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
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考点突破
这首诗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 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表达了作者投笔 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
解析 此诗清新俊爽,明快自然,在李贺诗中是风格独 特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宪宗削藩事业的拥护和投笔 从戎的愿望,也含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对唐 王朝重武轻文的国策不无微词。
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
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 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 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 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
专题2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29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分)(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答案】(1).造访朱门(2)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
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第一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2008福建卷)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2008浙江卷)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杨老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25、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画堂春秦观(2008山东卷)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①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6、(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7、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60字)23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赠友别离诗4.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5.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7.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三.思乡怀人诗8.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何“又开封”?的是,“艰辛”又是指。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专题3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及结构技巧”(原卷版).pdf
专题30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及结构技巧”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2.【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3.【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二、考点精讲(一)常见修辞手法及效果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作用:使形象更生动,强化渲染特定的意境。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双关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是言在此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双关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如:“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其中“莲子”是谐音双关,“莲子”本指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暗指“怜子”。
“怜”,爱慕之意;“子”,第二人称敬称。
所以“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慕心上之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其中“晴”是谐音双关,表面上指一种天气状况,这里实际暗指“情”,即情思。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题型三:表达技巧鉴赏题【含答案】
题型三表达技巧鉴赏题——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3种修辞方法浙江《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方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顶真、互文、双关等。
对于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边练边悟1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说说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1.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25、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7、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3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2019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要点十讲 专题11 诗歌题型技巧(3)鉴赏技巧(含解析)
专题11 诗歌题型技巧(3)鉴赏技巧一、鉴赏技巧基本知识二、典例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酒楼秋望华岳①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吴城览古陈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
(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
(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动静结合。
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
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
2019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 分)春题湖① 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ft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ft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解析】选BC。
B 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 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 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
(6 分)答:答案(示例):运用了白描、设喻、做铺陈的写作技巧。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
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ft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物增添无限神韵。
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答出其中一项并做出说明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11 分)苍洱①临眺李京②水绕青ftft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③中过,鱼在鲛人④镜里行。
翡翠罘罳⑤笼海气,旃檀⑥楼阁殷秋声。
虎头⑦妙墨龙眠⑧手,百帧生绡⑨画不成。
【注】①苍洱:大理苍ft、洱海。
②李京,字号ft,河间人。
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
2019年语文高考对点精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四、精赏巧句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别韦司士
高 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1
2
3
4
5
6
7
8
9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 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沙岸、柳等,运用虚写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
描写出韦司士的行程。由 “ 沙为岸 ” 到 “ 柳向城 ” ,环境由恶劣萧条到
繁华舒适,暗示韦司士的境遇将有所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颈联。
答案 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
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 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 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
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1
2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辨析练习
表达技巧鉴赏——辨析练习一、表达方式1、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怡红公子《种菊》)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枕霞旧友《对菊》)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咏菊》)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簪菊》)答案 A解析A项只是叙述种菊这件事。
2.下列诗歌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两项是()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姚鼐《山行》)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李益《隋宫燕》)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答案AC解析A项为借景抒情。
C项为衬托。
3、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借景抒情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4、下列古诗名句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1)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________(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________(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答:(1)哀景哀情(2)乐景乐情(3)乐景哀情(4)乐景哀情、哀景乐情5、试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019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型专练)含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渐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①。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①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9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春题湖①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解析】选BC。
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运用了白描、设喻、做铺陈的写作技巧。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
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物增添无限神韵。
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答出其中一项并做出说明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11分)苍洱①临眺李京②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③中过,鱼在鲛人④镜里行。
翡翠罘罳⑤笼海气,旃檀⑥楼阁殷秋声。
虎头⑦妙墨龙眠⑧手,百帧生绡⑨画不成。
【注】①苍洱:大理苍山、洱海。
②李京,字号山,河间人。
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
③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
④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
⑤罘罳(fú sī):屏风。
⑥旃(zhān)檀:檀香木。
⑦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⑧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
⑨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罳”,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E.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
【解析】选CE。
C项,“客观写实”不准确;没有描绘“风土人情”。
E项,“诗眼是‘临’字”错,应为“眺”字。
★(2)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
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实写中又有虚写: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则是虚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诗人乘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解析】选BD。
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偶经”指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前来寻访。
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
“吴中近事君知否?”是作者自问自答。
告诉好友吴中家家团扇上都画着一个放翁。
★(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
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
色彩描写鲜明生动。
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
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
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
二、修辞手法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神居,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月”“胡天”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E.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解析】选AE。
A 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应是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E 项,“真切描写”错误,此句是通过想象追思历史。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
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
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2)题。
(11分)拟古九首(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
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勾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生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美丽的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解析】选BE。
B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
E项,由这句诗便推导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内心并不旷达超脱”的说法过于武断,认识到生命无常与内心旷达超脱与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