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合集下载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篇一: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征服残疾的巴雷尼--对峙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

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

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

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

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

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任何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的成功更加来之不易,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能换来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篇1: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1996年10月25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

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 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

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丹阳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

小耀军长到了7 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

医生诊断是脑膜炎( 后被确认为误诊) ,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

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呵! 8 岁,到了读书年龄。

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

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 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

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

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内容。

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

终于,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老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 ”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老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

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第一篇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讲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学院的赞扬和嘉奖.一个不幸的聋盲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荣誉,是多么地令人折服啊,如果她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可能是一个让人可怜的寄生虫.然而她没有屈服于命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我们及大的鼓舞,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一位那么令人尊敬的.而我们有些健全人呢,却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啊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少年儿童都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成功彼岸,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第二篇身残志坚的故事: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

她就是张海迪。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张海迪的文章《口哨》。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

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

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关于残疾人创业成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谢火胜:深山“种果人”创业感言:我们和正常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因此,我们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梨园果满枝,山上鸡相逐。

一位单腿老汉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这是笔者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见到的一幕。

果园主人叫谢火胜,今年62岁,家住客坊乡里元村。

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谢火胜左腿严重坏死,造成终生残疾,田里的农活基本没法干。

之后,他只好在村里开个小店,生活过得相当艰苦。

2003年,老谢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溪口镇枧头村帮别人管理果园。

“虽然当时全家人一年的工资只有几千元,但收获不小。

”回忆起这段日子,老谢满脸笑容。

2005年,老谢决心承包果园。

在县残联的扶持下,一份为期10年的果园承包合同签订了。

“管理果园虽然是件辛苦活,但有妻儿的关心和支持,我信心十足。

”说到这,老谢又笑了。

可这条路不好走。

承包第一年,老谢的果园,不仅没有挣钱,还亏了6000多元。

想起当时的情况,老谢直摇头,“这片果园之前没管理好,现在可是‘亏一年,补三年’啊。

”他说。

经营果园第二年,没有亏钱,老谢又白干了一年。

但他没有放弃,吸取经验,带着妻子和儿子继续管理果园。

第三年,果园有了收获,挣了2000多元。

“去年,一家人最高兴了,挣了4万多元。

”老谢说。

今年,果园收入有望超过6万元,老谢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二)徐斌:家电“维修师”创业感言:依赖对于残疾人创业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依靠自己。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做到……”在位于建宁县河东路口的“斌斌家电维修店”,面对笔者惊讶的眼神,一脸黝黑、身材瘦小的徐斌笑了。

今年27岁的徐斌,是濉溪镇河东村人,小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30字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30字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30字
海伦凯勒》她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可她却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哈佛大学。

后把一生“捐献”给世人,留下财富。

她却少了常人不可缺少的,但她并不懈气,去克服困难,我以前是个最怕困难的人,在练毛笔字时,学一下就不学了,闲烦,学这个就留给对这个有兴趣的人吧!但读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后,我改变了态度,心想:海伦是个聋,盲,哑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都能克服所有困难,而我一个四肢“发达”不缺不残的人对这点困难有算得了什么,对于我的困难来说占她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我感到无地自容,十分羞愧。

海伦凯勒这个伟大的名字深深地扎在我的脑海里,铭记在我的心中,从她身上我学到了不屈不挠的战胜命运的精神。

热爱生命就要
有忘我付出的品格,她是位值得怀念,激励我们向前的人,一个伟大,有道德,高尚品格,有理想的人。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要以海伦的精神,品格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张海迪
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运动员和残奥会冠军,被誉为中国的'跑得快的腿'。

他出生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瘫痪。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梦想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他的童年时期,张海迪经历了无数次的手术和康复训练,他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

他决心不让残疾成为他生活的限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挑战。

张海迪从小就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田径运动。

他参加了残疾人运动会,并在短跑项目中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实力。

他在残奥会上多次获得金牌和纪录,成为残疾人运动员的典范。

除了在竞技体育中的成功,张海迪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残疾人争取平等的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成立了张海迪残疾人体育基金会,致力于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水平和普及度,并通过体育来推动残疾人的自立和自信。

张海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他的奋斗和坚持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残疾并不能阻止一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张海迪的故事也提醒我们社会应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包容和进步。

在面对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时,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理解,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自强不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求学故事

自强不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求学故事

自强不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求学故事张明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年轻人,他患有脑性瘫痪,导致他四肢无力,只能靠轮椅生活。

然而,他却没有放弃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在他的童年时期,张明像其他孩子一样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尽管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动,但他仍然渴望上学。

他的父母支持他的梦想,为了让他能接受正常的教育,他们决定将他送进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在学校里,张明努力适应身体的局限性,通过学习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来充实自己。

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积极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在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发现自己对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他身体的局限性,张明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实践课程中,他无法亲自完成实验操作,只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知识。

这使得他在掌握实践技巧方面比其他学生更加困难。

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积极向老师请教,自学实践技巧,并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电子工程技能,张明主动参加了学校外的培训课程。

他利用学习工作室的设备,通过制作小型电子产品和参与社区科技展示活动,锤炼了自己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这种努力逐渐为他赢得了认可,他获得了一份实习工作机会,为一家电子公司开发新产品。

除了学业方面的努力,张明还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义工工作。

他加入了学校的学生会,在组织校园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他还加入了一个关心残障人士权益的志愿者团队,帮助其他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通过这些经历,他不仅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明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同时,他也成功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电子工程领域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张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是事业成功的绊脚石。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我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应该像张明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人生的篇章。

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

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

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到德州的陵县,在乡镇当一名语文辅导员。

在那里她爱上了文学,她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也就在那时她查出了患脑垂体瘤。

但厄运并没有打倒她,她对自己说“张海迪你不能放弃,你要写下你的书,要站起来。

”她没有让病情牵拌自己,她在病床上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张海迪有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霍金的坚持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

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85年,因为患肺炎而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身患绝症的霍金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在医生看来,霍金能继续活下去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虽然他并不能实际地在三根手指上使用双手,但他却能凭借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宇宙!以微弱的重力“驾驶”着他“万能轮椅”上——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大爆炸……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令世人感到惊奇!霍金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只要我们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活下去!刘伟的故事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伤愈后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后来因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经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就参加比赛会使他全身乏力、四肢频率降低的缘故,不适合在游泳这项运动上发展。

刘伟又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田径队,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跳高、跳远。

只练了一年的体育,便取得了北京市残运会跳远冠军。

他还独揽了全国跳远、四百米接力等多项金牌。

后来刘伟用脚弹钢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用脚弹钢琴完成《梦中的婚礼》的人。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

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逆境自强的事例

逆境自强的事例

逆境自强的事例
1.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尽管她在两岁时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通过学习盲文和与老师的努力,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

她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她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2. 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尽管他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电灯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 贝多芬: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他在年轻时就失去了听力,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

相反,他通过内心的声音和记忆继续创作,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命运交响曲》和《月光奏鸣曲》。

4. 张海迪:张海迪是一位中国残疾人作家,她在 5 岁时就因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尽管她面临着巨大的身体挑战,但她通过自学和坚强的意志,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些人在面对逆境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态度,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勇气和决心,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自强不息的现代人物故事

自强不息的现代人物故事

标题:自强不息的现代人物故事导语:自强不息是一种卓越的品质,它让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物以他们的行动和精神证明了自强不息的力量。

本文将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感人故事,来激发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一、李丽:身残志坚的励志女神李丽是一位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的女性,但她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李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她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李丽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毅力、韧性和坚持的缩影。

她深知自己的身体条件比常人更加困难,但她却从未被此击败。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二、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楷模张海迪是一位中国的残疾人作家,她从小就身患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然而,她并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

她自学了多门外语,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并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张海迪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毅力、勇气和坚韧的象征。

她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的人,成为了一个当代的楷模。

三、褚时健:跌宕人生中的坚韧不拔褚时健是一位中国的企业家,他曾经创建了著名的“红塔集团”,但后来因经济问题入狱。

在人生的低谷中,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在晚年种植橙子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褚橙”,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褚时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证明。

他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重新站起来并取得成功。

四、总结与启示以上这些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强不息是一种卓越的品质。

它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它们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残疾人励志故事三篇

残疾人励志故事三篇

残疾人励志故事三篇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XX 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XX市XX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一、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ji sui)病,胸以下全部瘫痪(tan huan)。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jiu)医术,为乡亲们无偿(chang)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jv sang)和沉沦(chen lun),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heng)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jun)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shuo)士研究(yan jiu)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yi)了《海边诊(zhen)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chang)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ji)。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xiang)还从没(mei)颁(ban)发给散(san)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

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关于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个小男孩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

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来了,小男孩的父亲买回来一些树苗,想把它们栽在屋前。

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他们每人栽一棵。

并对他们说,谁栽的树苗长的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可是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他却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

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管它了。

结果过了几天小男孩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小男孩的父亲给他买了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渐渐地小男孩不在自卑,开始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

去看看自己的那棵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当他轻轻地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小男孩看着父亲,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流出眼眶……那瘸腿的小男孩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

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周云蓬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实用11篇).doc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实用11篇).doc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实用11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篇1】8岁时,他因触电失去双臂,成为肢体二级残疾。

1998年,他因成绩优秀,被特招进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习财会专业。

2000年,他大专毕业,进入印刷厂当仓库管理员,后逐步成长为部门经理。

2002年,他自考浙江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第二年考取法律职业资格。

2005年,他开始从事专职律师工作,20XX年,他创办浙江毅远律师事务所并担任负责人,2018年,与原律所合并为浙江正昌律师事务所任副主任。

小吕为现任政协苍南县第十届委员、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中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小吕为每年办理各类案件约80余件,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他热心公益,经常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帮助,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口碑;他积极参政议政,良好展现了残疾人代表、委员的风采。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篇2】初见康__,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

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康__,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康__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

而从康__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康__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

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

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

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这些残疾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鼓舞。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1:李雁雁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

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

懂事的李雁雁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渐渐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

之后她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

孩子,自古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

他鼻子一酸,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

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

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自强不息的故事100字现代

自强不息的故事100字现代

自强不息的故事100字现代1.自强不息的钱红艳的故事钱红艳4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从此失去了双腿,因为没钱装假肢,只能依靠篮球行走。

因此各界亲切地叫她“篮球女孩”。

她虽然因意外失去了双腿,幼年的生活条件也很差,但是依然乐观,努力生活。

2009年,钱红艳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并且成功拿下一枚金牌以及两枚银牌。

2016年,钱红艳参加了里约残奥会,并且成功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

她还在2019年天津的残奥会上获得了一枚银牌与一枚铜牌的良好成绩。

2.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自幼就因为患血管瘤而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

可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成就了自己,帮助了他人。

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自强不息之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4.自强不息的霍金的故事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种运动神经细胞病。

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

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霍金并没有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他结婚生子、继续研究。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

并在研究生涯中,获得霍普金斯奖,麦克斯韦奖,世界物理学界最高奖——爱因斯坦奖章、自由勋章等奖励。

随着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拍摄,霍金的黑洞理论也被证实。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

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

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

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

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

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刖刑。

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

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

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

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孙膑因此成了一名残疾人,再也无法站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ji sui)病,胸以下全部瘫痪(tan huan)。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jiu)医术,为乡亲们无偿(chang)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jv sang)和沉沦(chen lun),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heng)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jun)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shuo)士研究(yan jiu)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yi)了《海边诊(zhen)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chang)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ji)。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xiang)还从没(mei)颁(ban)发给散(san)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又被提为全国残联主席。

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

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三、残奥之星:王燕红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

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

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

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四、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她虽然整天坐在轮椅上,但却成了当代著名作家和医术高明的大夫。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像张海迪一样的残疾人,我遇到的一个老人就是一位令我敬佩和骄傲的残疾人。

这位老人今年已马上70岁了,虽然他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但他每天仍在诊所为病人治病,他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听说他回到家里,他也总是闲不住,一会儿去喂鸡,一会儿给牛饮水。

同学们,残疾人中有许多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取得的成功,要比我们付出许多倍的努力。

我们不要歧视残疾人,要去关心帮助他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将来回报社会练好基本功。

五、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的资料: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

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

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

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

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

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

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

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

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

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

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

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

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

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

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

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

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了复杂的计算也会大声喊道:“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

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

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司马迁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

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

司马迁不作声。

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

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

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

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

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故事一:一只手操作电脑设计广告苏永亮,河源市某公司的一位电脑排版设计师,月薪1000多元。

这对于一个28岁、仅存一只右手的三级残疾的小伙子来说,相当不容易。

他用膝盖顶着削铅笔,用绳子把调色盘绑在齐腕而断的左手上,右手敲打键盘,顺利完成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拥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他在这家公司已干了3年了,为当地一家报纸编辑图片,也承揽广告设计和画册的排版。

经他手设计、编绘的作品,不少是他的得意之作。

比如前年河源市首届龙舟赛的全部广告,就有他的一份汗水,做这些广告设计是他有史以来最辛苦的日子。

事实证明,他不比其他人差。

说起刚毕业找工作时的艰辛,他的脸上露出些许无奈。

几个月的上门询问,查找招聘广告,许多公司在看了材料后表示考虑,可一见到人,发现他的手有残疾,便将他拒之门外。

但他没有泄气,终于被一家广告策划公司聘请为电脑图片编辑。

然而,做了2个月后,老板才给了他250元的工资,这对他打击很大。

“当时找工作没有考虑薪水,只想着只要有工作就行,但是拿着这比一般人要少得多的工资,就感觉这老板在欺负我们残疾人!”他一气离开了那家公司,又到另一家广告公司干刻字、装招牌的活儿,月薪500多元。

有时还要扛着梯子到户外安装广告牌,这让只有一只手的他相当吃力,他边干着这份工作,边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终于,他的机会来了,他到河源市东正彩印公司应聘电脑设计操作师,他以出色的专业技术和娴熟的电脑操作打动了老板,月薪提高到每月1000多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