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发现法【学法指导】发现学习法针对学生对新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行程问题,并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获取问题的解决。

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善于争辩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展开思维碰撞,相互取长补短。

【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主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完成学习指导制定的《预案》。

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落实本节基础知识。

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统一认识。

第二步、课堂学习环节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运动的汽车、飞行的炮弹等身边的现象启发思考、自主提问、分组探讨.教师引导参考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环节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动能的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参案:奔驰的汽车、滚动的足球、摆动的树枝、投出的篮球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教师引导: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天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学生思考后总结:汽车运动得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应该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相同的速度,载重货车具有的能量要比小汽车具有的能量多,应该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动能的影响因素应该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问题:如何验证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演示实验: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问题:动能到底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情景设置: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提出问题:1.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W=F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而 al v v 22122=-,即a v v l 22122-= 把F 、l 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 做的功W=a v v ma 22122- 也就是W= 21222121mv mv -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1.221mv是一个新的物理量.2. 是物体末状态的一个物理量,是物体初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其差值正好等于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动能.总结: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动能的公式:221mv EK=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4.动能的单位:焦(J).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具有瞬时性,是个状态量:对应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就有一个动能的值.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思考分析,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同时注意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例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运动速度为7.2 km/s,它的动能是多大?答案:JmvEK921048.421⨯==二、动能定理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面,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获得了动能;足球在草地上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问题:1.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加吗?2.如果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推导: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在外力F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v2,如图,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F做功:W1=Fs摩擦力f做功:W2=-fs外力做的总功为:W总=Fs-fs=ma· =Ek2-Ek1=ΔEk.师生总结: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其中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思维拓展将上述问题再推广一步: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用W总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Ek1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Ek2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W总=Ek2-Ek1=ΔEk.分组讨论: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提出下列问题,加强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理解: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学生总结分析: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知识拓展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W总=W1+W2+……=F1·s+F2·s+……=F合·s,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2.对动能定理标量性的认识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3.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因而定理中“变化”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4.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5.对适用条件的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同样适用.例2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0×103 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 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解: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 支=0,W 牵=Fl ,W 阻=-kmgl.据动能定理得:Fl-kmgl= mv2,代入数据,解得F=1.8×104 N.环节三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1、动能的表达式2121mv E K =2.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动能定理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做好了铺垫,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功和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比较模糊。

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综合问题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适应。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2)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掌握其表达式。

(3)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级推导过程,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推导。

3、动能定理的应用和试用范围。

四、教学难点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8章8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8章8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这节教学: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3节的内容。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贯穿整章教材,体现了功能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之一,它与前面所学的功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今后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正确认识功、能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1、教学手段的选用多媒体演示,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2、教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师生共同演绎推导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

具体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使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3、学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展示物理情境,以此作为铺垫,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在归纳动能定理表达式各物理量的意义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几张图片导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通过例题1 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 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 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介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内容,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教材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掌握运用动能定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归纳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具备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初中学段已经对动能有了初步了解,对功和能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3、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执教本课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推理、探究、归纳、讨论学法: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初中和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我们已经清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让小球A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粘在一起,推动木块做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共1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共17张PPT)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4:40:38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62021/3/62021/3/6Mar-216-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62021/3/62021/3/6Saturday, March 06,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6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单位以及符号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 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
越性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练习2 课本问题与练习(4)
由浅入深,有利于掌握知识
反思总结:
1、为什么动能定理能解决变力问题? 2、建立动能和动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3、建立动能定理经历了那些过程? 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动能表达式【提问】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动能有何启示?总结: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吴尔红《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内容地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将了解动能的概念及使用动能定理更容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动能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2.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

2.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2.动能定理处理变力做功问题及运动多过程问题。

五、教法和学法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成五个教学环节: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复习,总结并请学生做总结分享)[讨论话题归纳]:(教师)(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引主题: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1、动能表达式我们学习重力势能的时候是从重力做功入手的,而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原因是力。

那么我们讨论动能也应该从做功开始入手讨论。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用m 、v1 、、、v2表示)。

学生先独立推导。

然后让两个学生上黑板上分别写出推导过程。

得出表达式: 21222121mv mv W -= 221mv 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时和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这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

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为: 221mv E k = 提出问题: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 ,运动速度为7.2km/s ,它的动能是多大?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2、动能定理 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1222121mv mv W -= 或:12k k E E W -=(1) 公式的意义:2121mv 是初动能, 2221mv 是末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 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课件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课件
2.对动能定理标量性的认识
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 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 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 度方向改变而改变。
环节三:巩固练习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渗透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及动能定理 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利用壶口瀑布视频片断,让学生观察、自主提问、分组探讨.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1、为什么落差越大的瀑布水流速度越大呢? 2、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环节二:导入新课(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1.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
A.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B.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C.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D.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 动
2.一辆质量为m,速度为v0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于水平地面 滑行了距离l后停下来,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六、板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的表达式: 动能是标量、状态量 单位:焦耳(J) 2.动能定理 ①表述: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公式:
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2.动能的公式:
EK
1 mv2 2
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 4.动能的单位:焦(J)
几点说明: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
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 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 W总=W1+W2+……=F1·s+F2·s+……=F合·s,所以总功也可理 解为合外力的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张胜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7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推导、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三大部分内容。

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通过恒力做功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他对研究恒力做功问题非常有效,对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也适用, 用起来非常方便。

另外,动能定理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适合教师授课时间约占2/3,其余1/3时间由学生自主消化的教学模式,体现高效、互动的课改理念,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写出动能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生能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3.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2.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异同,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正确认识功、能的关系。

解决办法:1、为了使学生对动能定理印象深刻,可建议学生课前独立推导这一定理,并提前完成教学案里的预习自测。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本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本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本第1篇: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本《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说课稿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

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2、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人教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1. 物理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能概念,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形成对动能的深刻理解。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在课后设计一些反思活动。
首先,我会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问卷中包括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评估学生对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理解。通过问卷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6. 练习题和作业: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4.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速度为5m/s,求其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 说课稿一、说教材1、内容与地位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 。

(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能力目标:灵活应用公式 计算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 维方法。

3、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难点: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二、说学情1、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三、说教学方法和学法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创设情镜、引入新课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水都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多少呢?2、复习提问(1)什么叫动能?(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新课讲授E E E k k k W ∆=-=12一、动能的表达式[请你回答]: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讨论话题归纳]:(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物体的动能还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

[思路导引](1)请你说说这个推理的理由吗?(2)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问题吗?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了位移。

动能与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与动能定理 说课稿

此例是为加深学生对负功使动能减少的印象,需正确表示动能定理中各物理量的正负。

解题过程如下:设木板槽对木块摩擦力为f ,木块质量为m ,据题意使用动能定理有: -fs 1=2k E -1k E , 即-f ·4=21m (42-62) -fs 2=0-2k E , 即-fs 2=-21m 42二式联立可得:s 2=3.2米,即木块还可滑行3.2米。

此题也可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但过程较繁,建议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看出动能定理的优势。

例3.如图,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物体沿光滑曲面从高为h 1的A 处运动到高为h 2的B 处,若在A 处的速度为A v ,B 处速度为B v ,则AB 的水平距离为多大?可先让学生用牛顿定律考虑,遇到困难后,再指导使用动能定理。

A 到B 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F ,支持力N 和重力mg 的作用。

三个力做功分别为F s ,0和-mg (h 2-h l ),所以动能定理写为:Fs -mg (h 2-h 1)=22(21AB v v m -) 解得 〕)(〔)(212212A B v v h h g F m s -+-= 从此例可以看出,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牛顿定律无能为力的问题,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其关键就在于动能定理不计运动过程中瞬时细节。

通过以上三例总结一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

(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能定理列出类型对比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程12k k E E W =总(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我们用上述步骤再分析一道例题。

例4.如图所示,用细绳连接的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A 位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使A 、B 均保持静止,然后释放,设A 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 受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求B 下降1米时的速度大小。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不仅揭示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功能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功和能的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高中生的思维已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等方式来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及单位。

(2)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教学难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动能和动能定理
——吴功明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动能表达式
【提问】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动能有何启示?
总结: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

讨论动能应该从力对物体做的功入手分析。

(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21222121mv mv W -=
【提问】教材上说“221mv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为什么这样说? 总结: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为
22
1mv E k = 2、动能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J (焦耳) 3、动能定理
1)表达式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21222
121mv mv W -=,就可以写成 12k k E E W -=
其中2k E 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2221mv ,1k E 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212
1mv 。

2)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提问】 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 表示什么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动能定理,我们实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

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4、能力训练
例题1和例题2,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5、帮助学生总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要点、步骤,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用动能定理解题,必须明确初末动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总功.
3)要注意: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

6、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中之重,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并且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本节连同下一节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节课后可以加适当的习题课加以巩固,也可以在本节课后就加一节习题课.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十分复杂,在用牛顿定律推导动能定理时学生一般都能够自己推导,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推导,以便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动能定理的应用当然是这一节课的一个关键,这节课不可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掌握应用这个定理解决问题的全部方法,而应该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这个最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可以根据例题来逐步让学生自己体会。

【作业】书面完成课本74页“问题与练习”中3、4、5题。

五、板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的表达式
1.推导过程
2.动能的表达式
3.动能的单位和标矢性
4.E k =22
1mv .
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公式表示;W 合=△E k
3.例题:分析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