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1人本原理1 .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基本内涵是社会的公共活动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为了人”,即社会或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的。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更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的需要就没有管理的目的。
因此,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都是为了人。
例如,企业的目标似呼为了效益,但如果没有生命安全的保障,效益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二是“一切依靠人”,即在安全系统中,既有工艺技术、设施设备、操作规章等因素,以及需要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等措施,但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实施、运作和推动的。
因此,归根结底一切都要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
所以,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我们的安全管理从“要他安全”转变为“他要安全:安全管理的成功状态是充分发挥员工或被管理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避免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安全一生产资料,这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就是人本原理的体现。
2 .落实人本原理的措施(1)重视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强化安全意识,这是推行人本原理的基础工作。
(2)实现科学化管理。
推行现代的预防型管理,依靠员工进行科学、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管理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民主管理手段使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安全管理工作体制中,要从事后、被动的管理模型转变到超前、预防型的管理模式。
(3)激励人们安全行为。
人本原理的核心是激励人的安全行动或行为。
对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和本质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与人的不安全全行为有关。
因此,应该采用恰当的手段激励社会公众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员工遵章守纪,真正实现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化、行为自律遵规,事故的有效预防就有了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知识
2012年安全员培训材料(第一期)安全管理理论知识一、安全概述1、安全的基本定义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定义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乐休闲富足。
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
3、安全的通俗理解无危为安,无损为全。
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4、安全的高度理解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5、企业安全的含义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6、企业安全的目的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经济损失。
安全是现场管理的前提和决定因素,没有安全,一切成果都失去了意义。
重视安全不但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是关心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员工生活幸福的人性化管理要求。
7、企业安全的作用让员工放心,更好地投入工作;没有安全事故,生产更顺畅;没有伤害,减少经济损失;有责任有担当,万一发生时有应对;管理到位,让社会更信任和让政府更放心。
二、安全管理概述1、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2、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现场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施工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六项基本管理原则。
安全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解决安全问题的三种手段(1)事故预防:技术手段,教育,法制(2)应急措施(3)保险补偿2、安全定义: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与其保障条件。
3、危险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对环境的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论述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与两者的辨证关系。
(1)安全的相对性a,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b,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的。
(2)危险的相对性a,存在一切系统的空间,时间内。
(3)二者辩证关系矛盾的,相互依存的。
5、事故隐患定义:潜在的事故祸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泛指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食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
6、本质安全定义:设备、设施、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7、安全生产定义: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条件和工作秩序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子,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遭损失,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定义:(1)狭义: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广义: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与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论述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区别10、安全管理定义: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11、安全管理学的基本任务:御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12、论述中庸哲学论在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利和弊。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认识未遂事故研究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未遂事故: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概论
12
第一部分 概 述
六、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 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 染和其它损失。
七、安全管理——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全员参与。
安全管理公式:责任×思维×能力=成果。
13
第一部分 概 述
七、安全管理的对象:
1)人的系统—运用法律、组织管理、控制人的不安 全行为
33
第三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内容、方法、原则
2、 “6S”管理 “6S”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 安全——“5S”活动的必然结果。 成功推行“6S”,两大关键: 制度标准化——员工知道怎么做! 建立运行机制——员工主动按标准做!
34
第三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内容、方法、原则
3
第一部分 概 述
二、安全生产管理:
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 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
2)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管理的 基本原则,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性, 具有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4
第一部分 概 述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生产过程与安全管理是同时运行的一个主体,是不可 分割的。
15
第二部分 基础理论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domino sequence theory)。在该理论中,海因理 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 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 依次发生的结果。如果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 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
广义安全与狭义安全。
1)狭义安全: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 2)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把狭义安全扩展到领域生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4、反馈原则 •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 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一方面,一旦发现原计划、目标与客观情况发展有较大出入, 做出适时性的调整; •另一方面,将行动结果情况与原来的目标要求相比较,如有偏 差,需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反馈原则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 海因里希法则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 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 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 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 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采取三种预防事故的对策,即工程 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和法制对策 (Enforcement)
• 整体把握是前提,科学分工是关键,组织综合是保证。 •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
3、弹性原则 •在对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给予事先考虑并对发 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及其概率分布,作较充分认识、推断的基础 上,在制定目标、计划、策略等方面,相适应地留有余地,有所 准备,以增强组织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对未来态势的应变能力。 •当系统面临各种变化的情况下,管理能机动灵活地做出反应以 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系统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 •弹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安 全理念的贯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首先应加 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使 “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意识形态领域中得到普 及和加强。其次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客观生产条件,加大安全 投入,以保障“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得 到落实。
经营决策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
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即回答由谁来管?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
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目标。
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定义: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08版概念: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管理概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安全管理概述一、安全管理的定义按《世界百科全书》的定义,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科学管理学派(又称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学派等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都对管理做了一些解释。
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行为科学学派的梅奥等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现代管理学派的西蒙等人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目前,西方管理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关于安全管理,人们也下了种种定义。
例如,认为安全管理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以扎实的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活动;或者认为安全管理是为了让人们失误最少地从事工作,或无失误地工作,在组织内部协调解决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二、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是人们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事件。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一方面给受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安全与生产密不可分。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05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确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
01
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对象、范围和重点,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组织专家进行编制
02
组织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03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和适应性。
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内容与要求
1 2
操作规程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或工具。
应急处理
培训员工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如火灾、泄漏等突 发事件的应对方法,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防护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保护自己免 受伤害。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4
目录
• 安全管理概述 •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 •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与技能培训
01
安全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安全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手段,对组织内部的安全活 动进行管理,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 ,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过程。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预 案等。
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付诸实践,确保各 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监督与检查
持续改进
对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危险时,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不利影响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2. 安全文化理论: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中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障组织安全的重要基础。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领导者的角色和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3.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安全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程序,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安全管理目标的一种体系。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强调了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强调了组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安全管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管理模型和工具,如哈撒瓦特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物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基础和工具方法为组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实践手段,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
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安全管理学将为各种组织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这些理论基础对于确保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潜在危险的处理。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流程,通过这些流程来降低风险并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生产制造领域到金融投资领域的各种行业和领域。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组织内部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有利于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
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推动和组织文化的渗透,同时也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共同的安全文化共识。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述的几种适用于安全管理的原理及其相关原则,有其特别性。
1.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实际上,要预防全部的事故发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取充分的善后处理对策也是必要的。
安全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科学管理方法。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安全管理上的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3E 原则在应用时,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教育训练,最后才是法制。
(4)本质化原则。
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本质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失误一安全功能;②故障一安全功能;③前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概述PPT(共 146张)
案例一: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
为事故死亡者默哀
14
案例一: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
为243位井喷事故死难者默哀3分钟--2004年1月10日,重庆 开县的父母官佘明哲,想起243位在“12.23”井喷特大事故遇难的 父老乡亲时,他哭了。
15
捕),并待司法机关做出处理后,由相关单位给予相
应的党纪、行政处分;同意给予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或重要责任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陈应权等28人相应
的党纪、行政处分。
18
案例一: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
在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庭审现场。法庭进入举证阶段,当公诉机 关出示井喷事故尸检报告和现场勘验图片时,面对井喷酿成的悲剧, 6名被告人中惟一的女性肖先素(录井员)潸然泪下。
2
课程核心要点
(1) 安全的时空领域划分(图) (2) 事故致因理论统觉(图)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的本质(图) (4) 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3
课程学术特色
1.事故的 小概率性 及 辩证认知 2.墨菲定理的 认知 与 批判
(安全本质与反宿命论的辩证关系)
3.人的行为 在安全管理中的位置
19
案例一: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
(一)直接原因 (6点) 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行90
分钟泥浆循环,仅进行了循环35分钟就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和岩石 钻屑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2.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没有排出气 侵泥浆,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没有遵守每提升3柱钻杆灌满泥 浆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长达提升9 柱才进行灌浆,造成井下没有足够的泥浆及时填补钻具提升后的空间, 减小了泥浆柱的密封作用,不足以克服提升钻具产生的“拉活塞”作 用。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风险评估
01
对潜在的事故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
能造成的损失。
安全预防措施
0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技03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采
取安全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
详细描述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技术上可以通过改进设备、优化工艺等方式降 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等方式提高安 全管理的效果。同时,风险控制措施还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能反映
当前的安全状况和需求。
04
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事故预防策略
跨部门协作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风险和问题 。
安全制度与流程
制定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流程优化
持续优化安全制度和流程,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制度执行与监督
确保安全制度和流程得到严格执行和监督,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安全培训与意识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 力。
风险分析
总结词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 的影响和损失。
详细描述
风险分析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包括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的频率等进行量化分析,以便为制定有效的 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措施
总结词
风险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策略和手段 。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曹大涌关于安全•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安全状态:不会因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状态•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受损害,环境免受破坏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关于危险•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危险度:危险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疾病、环境破坏和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狭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单元临界,就形成了重大危险源。
•广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军事重大危险源关于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工伤事故分类为20种:•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关于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可以归纳为21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它本质安全——一种理想状态•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既是在操作失误,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既使发生失误也不会导致事故,或者设备本身可以防止发生事故•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既使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可以维持正常状态,或转变为安全模式。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1、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富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一)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
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能量系统: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将会从根上改变人类在事故治理和预防上的被动局面。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毫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
面对着频繁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以及大量难以预测和预防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及雪崩等,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的预防甚至是杜绝事故,于是人们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大量事故成因理论,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等,试图从源头入手,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治理。
似乎每一种理论都很美好,但现实世界的事故及灾难仍然漫不经心的发生,对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显得如此漠不关心。
究竟是现有的理论存在欠缺?还是事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预防性?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吗?面对种种疑惑,本文将从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入手,对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
1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及本质安全的诠释1.1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半个世纪,最初该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Thesafetyofelectricalsystemsinpreventingenergyreleasewhichmightcausefl ammablesubstancestoignite)。
在本质安全概念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与此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可靠性”。
如美国航空委员会在1939年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可靠性概念;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时提出了最早有关系统可靠性概念,即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1、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宏观的安全管理(2)微观的安全管理 -- 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3)广义的安全管理(4)狭义的安全管理 -- 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一、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1、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2、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美国安全工作特点5、日本安全特点二、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1、建立和发展阶段2、停顿和倒退3、恢复和提高阶段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一、概述1、早期工业安全理论(1)事故常常起因于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3)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300 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4)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往往不一定遭受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A、不正确的态度B、缺乏知识或(技能)操作不熟练C、身体状况欠佳D、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作业不良环境(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方法A、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B、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C、人员调整D、惩戒因果连锁论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但它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规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爆炸)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职业病)
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学
刘章蕊 lzr@, 021- 6087364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建学院安全工程教研室
第2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 2.1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 2.2 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 2.3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2 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 2.2.1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 一般认为—事故是(个人或集体)为实现某一意图 而采取活动的过程中,突发的、与人的意志相违背 的、迫使这种行为暂时或永远地停止的事件。
• 我国安全界—事故(Incident)是在生产活动中, 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造成人员伤亡、 职业病、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美军)。
13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故障—安全(Fail-Safe)功能
广义的本质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行为,指从业人员 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消除事故风险,和物的安 全状态一起构成“人—机”系统的安全。
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危险、危害和风险
• 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现有或潜在状况。 •“危险”意味着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 种可能性常常暂时受到限制,它来源于某种技术系统 的应用。 •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 (GJB900-90)。 •是指存在着导致人身伤害、物资损失与环境破坏的 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因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激发 或耦合而变成现实性了,就是事故。
• 安全、本质安全、危险、危害、风险、危险源、 事故、事故隐患
• 2.2.2事故致因理论
• 事故倾向性格论、 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论、能 量转移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基于人体信息处理 的人失误事故模型(瑟利模型)、动态变化理论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1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举例说明:
(1)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但该储罐 如果被严重腐蚀接近破裂,这就是事故隐患。
(2)存放有严格包装的炸药库房是危险源;带电线路是危险源;但线路老化、 破损就构成事故隐患。
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本质安全 •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
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地讲,包含两个方面的 内容:
失误—安全(Fool-Proof)功能
1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3、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有明 显的静态特征,对应“固有危险度”,可以理解为: 有失去控制可能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积累。 •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相比,增加了所谓“行为干预”。 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场所环境破环的一种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 • 两者关系: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仿佛缺陷(人的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引发频率或 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险源。
(4)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是危险源;但此人行将发 病、未有效隔离就构成事故隐患……
12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4、事故 1)事故的定义
• 《辞海》—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 Heinrich—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人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不仅仅是“危 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 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
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这种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生活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 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 相隔离,尽管仍有受辐射的危险,但由于无发生的渠 道,所以我们并没有受辐射的风险。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常见事故的定义 • 未遂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因偶然因素,实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 风险(risk)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估、手术风险、飞机)。
R FS
8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严格的讲,风险与危险是有区别的:
—危险只是意味着一种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希望事件 状态,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状态。它是风险的 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危险是客观存在, 无法改变。
—风险不仅意味着不希望事件状态的存在,更意味 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事故的渠道和可能性-后果。
—危险通常与事故相联系;风险不仅与事故相联系, 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金融风险、 投资风险等。
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1、安全的定义和本质安全 1)安全
• “无损为安,无缺为全” •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
的状态(自行车、摩托车戴头盔、自行车赛)。 •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
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美军用标准) •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