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化学计算极值法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关系式法、元素守恒、差量法和极值法计算

中考化学专题:关系式法、元素守恒、差量法和极值法计算

初三化学特殊计算专题初中化学中的计算题解题基本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极值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或元素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简式。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解这类化学计算题的关键。

例1.已知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46%B 22%C 32%D 64%解析:从三种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Na2SO3,Na2SO4看它们有共同的“Na2S”部分,可提取出如下关系:2Na——S46 32设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2Na——S46 3246%x46/46%=32/xX=32%所以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6%一32%=22%,答案选B。

练习: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测得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B.2a%C.3a%D.1—3a%二、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1、差量法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

“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解题步骤(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形成质量差量的原因,列比例式求解。

3、五、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1)质量差量法如果题给某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则可采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解题。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例1:将12.8g铜片放入足量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中学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二)极值法

中学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二)极值法

中学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二)极值法极值物是赋予某一物质或某一反应以极限值,即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然后与已知数值比较.比较.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从数学角从数学角度看,应考虑闭区间还是开区间.度看,应考虑闭区间还是开区间.例1例1 Na Na Na、、Mg Mg、、Al 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可得到H 2 2.24L(2.24L(标标况),则三种金属的总量不可能为(,则三种金属的总量不可能为( )) A.0.15mol .0.15mol BB.0.1mol .0.1mol CC.0.05mol .0.05mol DD.0.075mol 解析 2Na 2Na ~~ H 2,Mg Mg ~~ H 2,32Al Al ~~ H 2由此看出各制得1 mol H 2,所消耗的金属的物质的量,质的量,Na Na 最多,最多,Al Al 最少.最少.若0.1 mol H 2完全由Na 反应产生,则需0.2 mol.若全由Al 反应产生,则需Al 32×0.10.1≈≈0.067mol.故 0.067 0.067<<n 金属(总)<0.2. 0.2. C不合理.C不合理.C不合理.答案:C.答案:C.例2、某碱金属M 其氧化物M 2O 组成的混合物10.8g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 。

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是 ( B. )A.Li B.Na C.K D.Rb 解析:⑴若10.8g 全为碱金属,设其原子量为M 1,M------MOH M 1 M 1+17 10.8g 16g M 1 M 1+17 10.8g 16g 求得M 1=35.3 ⑵若10.8g 全为氧化物M 2O ,设其原子量为M 2,M 2O------2MOH 2 M 2+16 2(M 2+17) 10.8g 16g 2 M 2+16 2(M 2+17) 10.8g 16g 求得M 2=9.7 因 35.3>M >9.7 故碱金属原子量在合理范围的只有Na 答案:B. = = 例3.PCl 5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PCl PCl 5(g) = PCl 3 (g) +Cl 2 (g) (g)。

(完整版)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完整版)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巧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例题1有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3AgNO 溶液,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B.50%C.52.8%D.82.5%思路点拨 该反应涉及两个反应:33NaCl+AgNO AgCl +NaNO →↓,33NaBr+AgNO AgBr +NaNO →↓ .即NaCl AgCl →,NaBr AgBr →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设Na 元素的质量为aNa → Ag m V23 108 1082385-=a 33.1416.1417g g g -=238517a =解得 4.6a g = 所以Na% 4.6=100%=28.5%16.14⨯ 答案:A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例题2 8.1g 碱金属R 及其氧化物2R O 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 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假设8. l g 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222R+2H O 2ROH H →22R O+H O 2ROH2M 2(17)M + 216M + 2(17)M +8.1g 12g 8.1g 12g得35.3M =,10.7M =因为混合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10.7和35.3之间,因此该金属是钠. 三、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依据12M M M <<,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M ,就可以判断1M 和2M 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且快速的解出答案.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用平均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题3 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 25g ,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2gB.4gC.8.5gD.10g思路点拨 这是典型的平均值法题型,一定要注意方法.分别计算出生成0. 25g 氢气需要单独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平均值.3→+↑322Al+6HCl 2AlCl H →+↑222Zn+2HCl ZnCl H54 6 65 2x 0.25g y 0.25g解得 2.25x g =,8.125y g =,则混合物的质量为2.25~8.125g g 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因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维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例题4已知酸式盐可以和碱发生化学反应+→↓2332Ca(OH)NaHCO CaCO +NaOH+H O ,由23Na CO 、3NaHCO 、CaO 和NaOH 组成的混合物27.2g ,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2+Ca 、2-3CO 、-3HCO 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g ,则原混合物中含23Na CO 的质量是( ).A.10.6gB.5.3gC.15.9g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 本题涉及的反应多,题目所提供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量,如果逐一分析每个反应显得非常复杂,若从整体分析则一目了然.从整个反应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应前的混合物质量多了(2927.2) 1.8g g g -=,多出来的1.8g 物质恰好为参与反应的水的质量.分析3NaHCO 反应的原理:①(+→22CaO H O Ca OH)②+→↓2332Ca(OH)NaHCO CaCO +NaOH+H O把①+②得+→↓33CaO NaHCO CaCO +NaOH ,可知3NaHCO 转化为沉淀最终和1.8g 水无关.同样分析23Na CO 反应的原理:③(+→22CaO H O Ca OH),④+→↓2233Ca(OH)Na CO CaCO +2NaOH .③+④得→↓2233CaO+H O+Na CO CaCO +2NaOH ,可知23Na CO 转化为沉淀正好消耗1.8g 水.设混合物中含23Na CO 的质量为x2H O ~ 23Na CO18 106 1.8g x106x=181.8,解得10.6x g =。

极值法,平均值法,关系式法,差量法

极值法,平均值法,关系式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之极值法与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其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4)用极值法确定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例1. 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A.2g B.4g C.8.5g D.10g练习: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质量为0.25g,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 gB.4 gC.8 gD.10 g例2.在密闭容器中,7.2g碳与一定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可能是()A..8.4g B.17.8g C.26.4g D.44.0g练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3Mg+N2=Mg3N2,2Mg+O2=2MgO则24 g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33.3 g B.等于40 g C.33.3 g~40 g D.小于33.3 g或大于40 g例3.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31.5%,含氯27.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 25%B 50%C 80%D 无法确定练习: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中可能含有SO3、SO2、O2中的两种或三种。

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A)50%(B)40%(C)25%(D)70%平均值法: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M2与最小值M1之间,表达式为M1 < M < M2,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奇妙策算方法关于不一样种类的题目,要尽量防止繁琐的计算过程,奇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升初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依据物质反响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 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响过程中的其余量同样,受反响系统的控制,与其余量同样有正比率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重点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本质.例题 1 有NaCl和NaBr的混淆物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溶液,获得33.14g 积淀,则原混淆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A.28.5%B.50%C.52.8%D.82.5%思路点拨该反应涉及两个反应:NaCl+AgNO3AgCl+NaNO 3,NaBr+AgNO 3AgBr +NaNO 3.即 NaCl AgCl , NaBr AgBr 中的银元素替代成了钠元素,所以积淀对比原混淆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对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设 Na元素的质量为 aNa →Ag V m23 108 108 23 85a 16.14 g 17g23 85解得 a 4.6 ga 17 所以 Na%=4.6100%=28.5% 答案:A二、极值法 (极端剖析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淆物的构成的判断,极端假定恰巧为某一成分,或许极端假定恰巧为完整反响,以确立混淆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 .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成效.例题 2 8.1g 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构成的混淆物与水充足反响后,蒸发反响后的溶液获得 12g 无水晶体,经过计算确立该金属的名称.思路点拨该题若用惯例方法很难达成,而用极端剖析法例能够事半功倍.设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假定8. l g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以下关系:2R+2H O 2ROH H R O+HO 2ROH2 2 2 22M2( M 17)2M 162( M 17)12g 12g得 M , M 10.7 由于混淆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和之间,所以该金属是钠 .三、均匀值法均匀值法是依照 M 1 M M 2,只需求出(或已知)均匀值M,就能够判断 M 1和 M 2的取值范围,进而奇妙且迅速的解出答案.混淆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有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淆物的计算用均匀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均匀值、体积均匀值、构成均匀值来确立混淆物的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题 3 铝、锌构成的混淆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响,产生氢气0. 25g,则混淆物的质量可能为 ().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均匀值法题型,必定要注意方法.分别计算出生成 0. 25g 氢气需要独自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均匀值.2Al+6HCl 2AlCl 3 3H2 2Zn+2HCl ZnCl 2 H254 6 65 2x y解得 x 2.25g , y 8.125 g ,则混淆物的质量为 2.25 g ~ 8.125 g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识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构造、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剖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想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例题 4 已知酸式盐能够和碱发生化学反响Ca(OH) NaHCO CaCO +NaOH+HO,2 3 3 2由 Na CO 、 NaHCO、和构成的混淆物,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足反23 3 CaO NaOH应后,溶液中2+ 、CO2 、HCO 均转变为积淀,将反响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获得白Ca 3 3色固体物质共29g ,则原混淆物中含Na CO 的质量是( ).2 3D. 没法确立思路点拨此题波及的反响多,题目所供给的数据都是混淆物的量,假如逐个剖析每个反响显得特别复杂,若从整体剖析则了如指掌.从整个反响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响前的混淆物质量多了(29g 27.2 g) 1.8 g ,多出来的 1.8g 物质恰巧为参加反响的水的质量 .剖析NaHCO反响的原理 :3① CaO H O Ca(OH)2 2②Ca(OH)2 NaHCO CaCO +NaOH+HO3 3 2把①+②得CaO NaHCO CaCO +NaOH,可知 NaHCO转变为积淀最后和 1.8g 水3 3 3无关 . 同样分析 Na CO 反应的原理 : ③ CaO H O Ca(OH) ,④2 3 2 2Ca(OH) Na CO CaCO +2NaOH.③+④得 CaO+HO+NaCO CaCO +2NaOH,可2 23 3 2 2 3 3知 Na CO 转变为积淀正好耗费 1.8g 水.2 3设混淆物中含 Na2CO3的质量为 xH O ~Na CO2 2 318 106x 18 106,解得 x 10.6 g x。

初中化学极值法

初中化学极值法

初中化学中的极值法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个化学物质的极值,即其最大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定量测量和数据分析。

在进行极值法实验时,以下是一般的步骤: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物质和仪器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制备出需要测量极值的样品。

这可能涉及到配制溶液、制备反应物等。

变量调整: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影响极值的相关变量,如浓度、温度、pH值等。

根据实验目的,逐步调整这些变量,以获得极值点。

数据记录:在每个调整变量的步骤中,记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

这可能包括浓度的测量、反应速率的测量、溶解度的测定等。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或绘制曲线图来确定极值点的位置。

结论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关于极值的结论,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解释。

请注意,具体的极值法实验会因实验目的和化学物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详细了解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2
• 【例 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 15 g ,投入足 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 L H2(标准状况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BD ( ) • A.Mg、Ag B.Zn、Cu • C.Al、Zn D.Mg、Al 解析 此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 提 供1mole-所需的质量)法求解。15 g金属混合物 可提供1mol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选 项中金属Mg、Al、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 12 、 9 、 32 5 。若有不能和盐酸反应的金属, 则其摩尔电子质量可视为无限大。故本题答 3 案为B、D。
•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 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 3.差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的差,对固体、液体 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差;对气 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26
解析 图中三条线的前半部分——斜 • 线的斜率大小反映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A 最快,B最慢)。后半部分——水平线的高低 反应了当等质量金属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 多少。当三种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 质量越小,产生H2越多,所以活动顺序为: B<C<A;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C>B>A, 即为氯化物摩尔质量顺序。
解析 2H2+O2 = 2H2O;H2+Cl2 = 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即n(H2)= 2n(O2) +n(Cl2) 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20
点燃
点燃
• 六、讨论法 • 1.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的变化因 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可能性,或变化的结果有 多种可能性,或条件和结果均不确定,必须 在一定范围内加以确定,为此要通过全面分 析,一一加以研究。 • 2.主要讨论的题型有:①讨论反应发生 的过程;②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③讨论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取值范围。

初中化学十大计算之极值法

初中化学十大计算之极值法

初中化学十大计算之极值法讲议柳州市鱼峰区里雍中学张军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极限思维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的“极值法”主要运用在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有些涉及到化学式、有些涉及到化学反应、有些涉及到溶液pH值。

解题时往往采用极端假设法,即假设全部是A或全部是B,然后再根据计算来判断它的具体组成。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怎样用极值法解题。

例1.某混合气体由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组成,测该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40% B.50% C.60% D.80%[分析]1.假设该混合气体中99.9999%是二氧化硫,那么混合气体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应该约等于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O%=2.假设该混混合气体中99.9999%是二氧化碳,那么混合气体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应该约等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O%=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时候约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时候约为。

这就排除了答案A和D,也排除了答案B[如果答案是B,那就说明气体只是由二氧化硫(它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恰好为50%)组成,它不属于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两种物质A和B,它们都含有氧元素,A含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B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那么将它们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据此,我们归纳出极值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若混合物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可以先假设该混合物中只有A,计算得出一个数值XA;再假设该混合物质中只有B,计算得出另一个数值XB,所求解的数值X求解往往为XA和XB之间的一个数值。

练习1.已知某气体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而成,则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40% B.56% C.70% D.74%[分析]假设混合气体中仅含有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分别计算出他们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doc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doc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常见题型1、确定物质的成分例 1 某气体是由SO2、 N2和 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 1、由 Na、Mg 、 Al 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 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A AlB MgC NaD 都有可能练习 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 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 Al 和 FeB Zn 和 FeC Mg 和 ZnD Mg 和 Fe2确定杂质的成分例 2 某含有杂质的 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A SiO 2B CuC NaClD CaO练习1、将 13.2g 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 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 4.3L( 密度为 17g/22.4L) ,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 NH 4HCO 3、NH 4NO 3 C NH 4HCO 3、NH 4ClB ( NH 4)2CO3、 NH 4NO 3 D NH 4Cl 、( NH 4)2CO32、不纯的 CuCl 2样品 13.5g 与足量的 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 AlCl3B NaClC ZnCl2D CaCl 2练习 3、某 K 2CO3样品中含有 Na 2CO3、 KNO 3、 Ba(NO 3) 2 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 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得到 4.5g 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 KNO 3和 Na2 CO3,肯定没有 Ba(NO 3)2B肯定有 KNO 3,没有 Ba(NO 3 )2,还可能有 Na2CO3C肯定没有 Na2CO3和 Ba(NO 3) 2,可能有 KNO 3D无法判断练习 4、有一种不纯的K 2CO3固体,可能含有 Na2CO3、 MgCO 3、 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

极值法在初中九年级化学计算题中应用

极值法在初中九年级化学计算题中应用

极值法在初中九年级化学计算题中应用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化学学习来说,初中的化学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对微观世界进行思考与研究,产生相应的认知。

而在开展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反应数量关系的认知不够深刻,因此在计算中总是出现问题。

教师针对九年级化学计算题解题教学时应该注意将分散的计算模型以及方法进行整合与归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开展计算过程的学习。

化学中进行计算的技巧有很多,本文将从极值法入手,以例题的方式讲解极值法在初中九年级化学计算题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极值法;初中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应用引言部分所谓的极值法一般应用于数据不足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化学计算题中,这样的计算题一般都包括了混合物,通过对极限情况的假设能够赋予其中某一反应极值,再通过进一步的计算能够得到最大值以及最小值情况,通过计算结果与题目中已知数据的比较就能够确定混合体系中不同成分的名称、质量以及体积等条件。

下面就通过几个初中化学计算的典型例题对极限法在化学计算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例题1已知现有成分不纯的铁质量为5.6克,现让其与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充分反应,对其生成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具有0.21克的氢气,请判断铁中所混有的金属可能为()。

A.Zn B. Cu C.Mg D.Ag分析过程:首先学生应该意识到题目中哪些金属物质能够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很明显铜与银是不能够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因此能够排除两个选项;然后通过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在此使用极值法的思想假设5.6克铁完全与稀硫酸反应,则能够得到0.2克的氢气,此时考虑如果是5.6克的锌与稀硫酸进行充分反应,则应该生成0.17克氢气,如果是足量的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则会产生0.47克的氢气。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得出结论,若铁中含有的是铜或者银,则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最终形成的氢气量应该小于0.2克,能够排除两个选项。

初中化学极值法的应用讲课讲稿

初中化学极值法的应用讲课讲稿

极值法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是极限思维法的简称。

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因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题或混合物组成判断题,采用极端假设(即假设全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可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解题原理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

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根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极值法解题的关键在于紧紧扣住题设的可能,选好极端假设的落点。

二、解题思路极值法解题有三个基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结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1、确定物质的成分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A AlB MgC NaD 都有可能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 Al和FeB Zn和FeC Mg和ZnD Mg和Fe2 确定杂质的成分例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A SiO2B CuC NaClD CaO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 NH4HCO3、NH4NO3B (NH4)2CO3 、NH4NO3C NH4HCO3、NH4ClD NH4Cl、(NH4)2CO3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 AlCl3B NaClC ZnCl2D CaCl2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极值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应用

极值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应用

可能是3克,D.当合金是铝和 铁 组 合 时,生 成 氢 气 质 量 可 能
是 3 克 . 故 答 案 选 :A.
点拨:本题关键要明确答案中的两种 金 属 必 须 符 合 下 面
的特点:两种金属质量各为60克分别 与 足 量 稀 硫 酸 反 应 时,
一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要大于3克,另 一 种 金 属 不 产 生 氢
点 拨:本 题 关 键 一 种 金 属 铁 已 经 给 出,另 一 种 金 属 必 须
符合下面的特点:
这种金属5.6克与足量硫 酸 反 应 时,产 生 氢 气 质 量 一 定
要 大 于 0.2 克 .
2.某合金由两种金 属 元 素 组 成,取 该 合 金 60 克 投 入 足
量稀硫酸中,等充分反应完全后,测得 生 成 氢 气 质 量 3 克,则
○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
的 稀 硫 酸 充 分 反 应 生 成5 克 氢 气 ,60 克 铝 与 足 量 的 稀 硫 酸 充
分反应生成6.7克氢气.A.当合金是铁和锌组合时,生成 氢

初三解化学计算题的技巧和方法

初三解化学计算题的技巧和方法

初三解化学计算题的技巧和方法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十字交叉法:已知混合中某一量的平均值,求混合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

(5)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4、差量法例3.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Cu2+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铜,使铁片质量增加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5、讨论法:例4、将 5g某物质完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5%B、小于5%C、大于5%D、无法确定解析:对于5g某物质要进行讨论:这5 g某物质若是CaO、Na2O或SO2等物质,则溶于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大于5%;这5g某物质若是CuSO4·5H2O等物质溶于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则会小于5%;若是NaCl等物质,则其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

( ( A c - b整理得: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 ----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三.极值法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

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将题设条件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 其中间量值。

例 1 0.03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混合气体(NO 、NO 2、N 2O 4) 共 0.05mol 。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30B .46C .60D .66【思路】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两种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三种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方法归纳】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极值法的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4)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四.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各组分中 相应量的最大值)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例 2 由 CO 2 、H 2、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 CO 2 、H 2、 CO 的体积比为A 29:8:13B 22:1:14C 13:8:29D 26:16:57【方法指导】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_平均值法_极值法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_平均值法_极值法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初级中学化学计算极值法

初级中学化学计算极值法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常见题型1、确定物质的成分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A AlB MgC NaD 都有可能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 Al和FeB Zn和FeC Mg和ZnD Mg和Fe2 确定杂质的成分例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A SiO2B CuC NaClD CaO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 NH4HCO3、NH4NO3B (NH4)2CO3 、NH4NO3C NH4HCO3、NH4ClD NH4Cl、(NH4)2CO3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 AlCl3B NaClC ZnCl2D CaCl2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 肯定有KNO3和Na2CO3,肯定没有Ba(NO3)2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 2,可能有KNO3D 无法判断练习4、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
常见题型
1、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
A Al
B Mg
C Na
D 都有可能
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 Al和Fe
B Zn和Fe
C Mg和Zn
D Mg和Fe
2 确定杂质的成分
例 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 SiO2
B Cu
C NaCl
D CaO
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气体
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NH4HCO3、NH4NO3
B (NH4)2CO3 、NH4NO3
C NH4HCO3、NH4Cl
D NH4Cl、(NH4)2CO3
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 AlCl3
B NaCl
C ZnCl2
D CaCl2
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KNO3和Na2CO3,肯定没有Ba(NO3)2
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
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 2,可能有KNO3
D 无法判断
练习4、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

到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 4.4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 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 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练习 5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的一种或几种。

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混有KCl
B.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 2
C.样品中一定混有KCl,可能有NaHCO3
D.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3 确定元素的质量比
例 3 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到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
A 55:45
B 55:50
C 55:58
D 55:62
4 确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4 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中可能含有SO3、SO2、O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A 50%
B 40% C25% D 70%
5 确定混合物组成的质量分数
例5 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31.5%,含氯27.08% (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50%
C 80%
D 无法确定
练习现将一定质量的由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加到质量为混合物5倍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 10%
B 20%
C 30% D40%
6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及变化情况
例 6 将一定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5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 2g
B 6g
C 10g
D 14g
练习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由此可以推知2.4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 等于4g
B 小于4g
C 大于4g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提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