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6第四章

合集下载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第六章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第六章

第六章工业企业原材料、水的消费与库存工业企业原材料、水的消费与库存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解企业主要原材料消费、库存以及水消费的基本情况,为国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一、原材料购进、消费与库存(一)原材料购进量原材料购进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外购的、用于企业消费的原材料数量。

1、购进量的核算原则(1)计算原材料购进量具备的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企业;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

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谁购进,谁统计。

凡属本企业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

2、根据以上原则,下述原材料不能计算在购进量内:(1)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企业,即使已经付款;(2)货已运到本企业,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3)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4)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期领用本期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

(二)原材料消费量原材料消费量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实际消费的原材料数量。

1、消费量的核算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

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

(2)实际投入使用,即计算消费量。

2、消费量的核算方法原材料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性能,或者已经实际投入使用,即作消费量统计。

(1)原材料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即作消费统计,不包括车间、工地已经领取、尚未使用的原材料;(2)原材料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性能即作消费统计,如原盐电解生产烧碱,就作消费统计。

(3)某些已实际投入使用,但未改变其形态或性能的原材料,也应作消费统计。

如已装到汽车上的轮胎、机电设备上使用的润滑油等。

(4)可以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为避免重复统计,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

即在第一次投入使用时,计算其消费量,以后继续周转使用不再统计消费量。

化学工业的统计过程控制

化学工业的统计过程控制

化学工业的统计过程控制【摘要】本文概述了流程性材料连续制造的工艺特点,就连续过程制造的指标变量的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做了分析,并讨论了流程性材料的统计过程控制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化工连续制造多变量正态分布1 制造业工艺特征概述1.1 离散制造工艺特征离散制造的产品常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工艺的加工装配而成。

例如属于航空器、汽车、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行业等。

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都包含零部件制造、加工、装配等过程,整个离散制造业就是由一系列相互配套的企业组成的产业网络。

在离散制造的生产过程中,过程常被分解为多项并行或串行的子过程。

每项子过程仅要求企业部分的资源、机台、人力。

企业将功能类似或流程类似的机台和人力资源组成生产组织(部门、工段)。

加工对象(原料或半成品)在不同的机台和部门间流转,企业要平衡不同的工作流,设计工艺路线和机台使用计划。

产品设计、生产和批次出货量也变动较多。

在对加工对象进行测量时,测量数据是反应单一产品的特征,同等类型的数据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大量采用单变量统计的离散制造业各制造环节并不耦合,工作流呈线性状态。

在30年代,始于休哈特的统计方法很好的帮助了离散制造企业提高了生产质量水平。

1.2 连续制造工艺特征化工企业从其制造方式上讲,属于典型的流程型材料的连续制造业,不但具备连续制造的基本特征,也具备其自身特点。

(1)工艺流的特殊性:在化工企业,工艺介质常为非均相体系,一个产品要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反应可能是平行、串联、可逆、链反应等,生产的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可能有多个异构体,伴随中间产品,联产品或副产品。

很多的化工产品也是不同物质的混合,使用规格指标来定义产品等级,经常发生过程质量特性输出不合格不一定导致产品不合格。

(2)制造环节的耦合:在化工行业,常以流程规格来定义化工产品制造全过程所需经过的生产路线,每个变化的流程规格有各自的生产阶段,阶段可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管理需求、计量统计手段而定。

化工计算方法大全

化工计算方法大全

化工计算方法大全
一、热力学计算
(1)Gibbs自由能法
Gibbs自由能法是根据Gibbs第一定律和热力学二定律,使用系统的密度函数,采用不完全分子热力学的几率云理论,将一些不容易观测的热力学参数以实验可测量的形式定量计算出来,以预测和预报各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反应速率常数等的方法。

(2)Clausius–Clapeyron方法
Clausius–Clapeyron方法是一种热力学计算方法,使用Clausius-Clapeyron定理来计算物质的蒸发或汽化热参数,它利用量子力学的对称性,将热力学参数转换为有关密度,汽化热,比焓,指数等的函数。

(3)Peng–Robinson方法
Peng-Robinson方法是一种基于Peng-Robinson分子体系模型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它具有计算出准确热力学参数,模拟物性参数和物质的汽化热等特点,使得热力学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所提高,是工业应用中最重要的热力学计算方法之一
二、流体力学计算
(1)Navier-Stokes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是流体力学的基础,是描述流体力学运动的基本方程,用于解决流体力学问题,是理解解决一些重要的流体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2)动量方程
动量方程是流体力学中也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之一,用于解决流体力学的重要问题,反映了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是能够解释流体运动特性的基础。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一、引言化学工业设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与管理办法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管理办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设备管理指标的定义设备管理指标是指用于衡量设备管理状况的定量指标,是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

常用的设备管理指标包括设备可靠性指标、设备可用性指标和设备维修效率指标等。

三、设备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1.设备故障率(FR)=累计故障次数/设备使用时间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设备使用时间/累计故障次数3.平均修复时间(MTTR)=设备维修时间/累计故障次数4.可靠性(R)=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四、设备可用性指标的计算方法1.设备可用率(U)=(设备运行时间-设备停机时间)/设备运行时间2.无故障时间比率(FTR)=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设备运行时间3.故障时间比率(FIR)=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设备运行时间五、设备维修效率指标的计算方法1.维修时间利用率(MRUT)=设备维修时间/(设备维修时间+设备空闲时间)2.维修效率(MER)=设备维修时间/(设备维修时间+设备停机时间)六、设备管理办法1.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基本信息、维护记录、维修记录等,用于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管理需求。

2.实施设备保养计划:制定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定期检查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根据设备维修记录和维修经验,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

4.建立设备故障预警机制:根据设备的故障历史数据,建立故障预警模型,及时预警设备故障,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发生。

5.培训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合成氨单耗计算

合成氨单耗计算

附件一:《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有关氮肥部分)(1993年)一、产量(一)、合成氨合成氨产量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

合成氨产量包括:①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②出厂的商品液氨量;③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自用量(铜洗与脱硫用);④自氨罐驰放气、合成塔吹出气中回收的氨量(按回收产品含氨折100%计);但不包括:①冰机自用氨(损失)量;②铜洗、氨水脱硫回收的氨水含氨量;③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含氨量。

合成氨产量应以仪表计量为准,企业暂没有安装液氨计量表时,合成氨产量一律以最终含氮产品的产量进行核算。

取消氨罐液面计计量法和按氨加工产品耗氨定额核算法计算合成氨产量。

(1)仪表计量:用仪表计量液氨产量时,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以保证计量准确。

当企业既有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分表时,氨产量必须与其使用量相平衡,不允许存在产量大而用量小的人为差额。

①总氨表装在氨库前: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②总氨表装在氨库后: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自用氨量+商品液氨量+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③当以各用户的氨计量分表之和作为氨产量时:合成氨产量(吨)=各用户氨计量分表之和(包括自用氨和商品液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是指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到系统内加以利用并销售的氨量。

(2)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

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时,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等各种固体化肥以及浓硝酸的氨利用率规定为90%;氨水的氨利用率为95%。

合成氨产量(吨)=商品液氨量(吨)+〔折含氮100%的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氮100%的不合格固体化肥(吨)〕×1.35098+〔折含氨100%的合格氨水(吨)+折含氨100%的不合格氨水(吨)〕×1.05263+自用氨量(吨)+〔氨罐期末库存(吨)-氨罐期初库存(吨)〕式中:1.35098=1/0.82245×90%0.82245是氨的理论含氮量。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化工装置的综合统计管理,及时掌握化工装置的运行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内所有化工装置的综合统计工作。

第三条综合统计工作是指通过汇总、整理和分析各级各类化工装置的运行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资料。

第四条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化工装置的基本信息统计:包括装置编号、所属企业、装置规模、装置类型等基本信息的统计。

(二)化工装置的生产情况统计:包括装置的产量、运行时间、生产指标等的统计。

(三)化工装置的安全生产统计:包括装置的事故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等的统计。

第五条综合统计工作由企业的统计部门负责,各级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条综合统计数据应及时、准确、完整,并按规定报送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七条综合统计数据应进行机密保护,不得被非授权人员获取或泄露。

第二章综合统计的目的和意义第八条综合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化工装置的运行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综合统计的意义是:(一)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合理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二)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对化工装置的监管和安全防控工作。

第三章综合统计的内容和要求第十条综合统计的内容应包括化工装置的基本信息统计、生产情况统计和安全生产统计。

第十一条化工装置的基本信息统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装置编号:将每个化工装置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进行区分和统计。

(二)所属企业:记录每个化工装置所属的企业名称,以便进行归类和统计。

(三)装置规模:记录每个化工装置的生产规模,包括产能、装置容量等。

(四)装置类型:记录每个化工装置的类型,包括化肥装置、石油装置等。

第十二条化工装置的生产情况统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产量统计:记录每个化工装置的产量情况,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估。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模版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模版

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工装置的综合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统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应坚持客观、准确、及时、可比的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第四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规定,确保统计数据的安全。

第五条工作中发现有关统计数据的不实或失实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六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要注重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八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相关工作密切配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第二章统计范围和主体第九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主体包括工厂、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和统计专业人员。

第十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范围涵盖生产、运营、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数据。

第十一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内容包括产量统计、能耗统计、安全事故统计、环境保护统计等。

第十二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章统计原则和方法第十三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

第十四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第十五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数据应通过物理计量、技术监测、设备自动采集等方式获取。

第十六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统计结果应以报表、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十七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数据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提取有效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保密第十八条化工装置综合统计管理的数据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录入、验证、汇总等环节。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是指以化学原料为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的工业。

化学工业的生产统计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化学工业生产状况和效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产量指标产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生产数量的基本指标。

常用的产量指标包括总产量、单产和能耗产量等。

-总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通常以吨为单位。

总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数量相加得到。

-单产是指单位原料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单产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原料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能耗产量是指单位能源消耗量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能耗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能源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2.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能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和能源消耗强度等。

-单位产品能耗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化学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量相除得到。

-综合能耗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所消耗的能源量。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相除得到。

-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品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消耗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值相除得到。

3.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质量的指标。

常用的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纯度、含量和回收率等。

-产品纯度是指化学产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百分比。

产品纯度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产品含量是指化学产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分数。

产品含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回收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之比。

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相除并乘以100%。

4.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指标。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化学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11.21•【文号】化计发[1993]第797号•【施行日期】1993.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993年11月21日化计发(1993)第797号)一、工业统计的范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工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下,逐步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既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又适应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要求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统计不仅要进行实物量指标的统计,也要进行价值量指标的统计;既要反映生产状况,也要反映经营状况;要建立和健全人、财、物和供、产、销的全面统计,完整地揭示出工业企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从而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经济领导部门实行宏观决策和宏观控制,为基层企业发展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和决策依据。

(一)工业的定义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划分,均属农业生产活动,不包括在工业生产活动内。

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

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加工、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

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以及轮胎翻新等。

工业的具体划分,详见附录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有关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动、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分类。

(二)工业统计调查单位1.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一、化学工业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一)设备状况设备状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完好状况、动(静)密封泄漏状况。

用设备完好率、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来进行评价。

⒈全部设备:系指在用的(包括备用的)生产及辅助机械、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物、构筑物等。

鉴于企业实际情况,其中仪器仪表、构筑物暂不统计。

独立的生产用厂房为一幢建筑物,算作一台设备。

⒉主要设备:系指在生产中直接影响生产过程进行,并决定生产能力的运转、静止设备。

其目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

⒊完好设备标准(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①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②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③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④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⑤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①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定点、定人、定质、定时、定量)、“三级过滤”(油桶、油壶、加油点);②无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振动值不超过允许范围;③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④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①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②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记录;③设备易损配件有图纸;④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⒋完好建筑物、构筑物标准(1)档案完整、齐全。

(2)基础无腐蚀、裂纹发生,倾斜、下沉要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螺栓、支架、铆部件没有松动的现象。

(3)承重构架的梁、柱、楼板、框架及墙体结构完整,负载、裂纹、倾斜要在允许范围之内,保护层及防护层完整有效。

(4)地面完整,排水畅通,防腐有效,裂纹和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其中氮肥的生产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肥是一种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化学肥料。

在化学工业生产统计中,可以使用多种指标来衡量氮肥生产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氮肥生产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生产总量:生产总量是衡量氮肥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

一般使用产量或销量作为生产总量的代表。

计算方法为:生产总量=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或销售量。

2.平均产能:平均产能是衡量氮肥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生产能力的高低。

计算方法为:平均产能=生产总量/生产时间。

3.单位消耗:单位消耗是衡量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在氮肥生产中,可以考虑单位产量的能耗和原料消耗。

计算方法为:单位能耗=能源消耗/生产总量,单位原料消耗=原料消耗/生产总量。

4.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衡量氮肥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可以综合考虑产品的纯度、含氮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计算方法为:产品质量=优良品率/总产量*100%。

5.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衡量氮肥生产效率的指标。

可以考虑生产线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等指标。

计算方法为:生产效率=实际生产量/设计生产量*100%。

6.能耗比:能耗比是衡量氮肥生产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可以考虑单位产量的能耗与总能耗之比。

计算方法为:能耗比=能源消耗/生产总量。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氮肥生产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氮肥生产的规模、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情况,为化学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氮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生产中的化学计量法和计算化学技术

化学生产中的化学计量法和计算化学技术

化学生产中的化学计量法和计算化学技术化学计量法和计算化学技术是实现化学生产中的重要工具。

它们为化学工业的生产提供了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计算各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化学反应过程的程度和速度,促进了化学反应的优化及工业生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将探讨化学计量法和计算化学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一、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是指以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根据物质反应的量关系计算各组分在反应中的质量和比例的方法。

在化学生产中,化学计量法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杂质分析、含量测定和化学反应的计算。

1. 定量分析在化学生产中,定量分析是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准确地测定原料和产品的化学成分,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调节。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重量法和电化学法。

滴定法是一种以滴定溶液测定目标物质化学反应程度的方法。

常见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等。

通过反应的滴定判断出物料的含量和质量,根据前期的实验数据和历史经验最终得出浓度值,实现化学物质的精真估算。

重量法是一种以物质质量变化作为计算依据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固体物质量的测量。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会使用分析天平进行对样品质量的测定,通过对称量的样品质量和回收物样品的质量计算出样品的含量。

电化学法是一种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电解和电沉积等反应的控制。

通过测量电信号,可以得到反应的参数,如电位、电流强度、电解质质量等,实现计算。

2. 化学反应计算化学反应计算是指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各种反应物数量和生成物质的质量的方法。

对于化学反应的计算,可以根据原始的反应公式,先以摩尔法求出摩尔数,再向摩尔数转化为质量进行计算。

在具有复杂反应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计算会对实验设计、操作指导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二、计算化学技术计算化学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化学反应进行各种理论计算的方法。

其中的主要工具包括量子化学、分子模拟等,在化学生产中常常用于物质性质分析、理论反应模拟等。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6第四章.doc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示计算方法-6第四章.doc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是反映工业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对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指标。

一般可分为工业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工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设备利用情况指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五类。

技术经济指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各部门的技术经济发展状况。

因此,统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工业统计一项重要任务。

一、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好坏程度。

产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给生产企业增加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效益。

产品质量统计的任务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产品质量的状况,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变化趋势。

(一)工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和划分工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往往由若干个质量参数控制,对这些质量参数作的统一规定就是质量技术标准。

工业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

国家重要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称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有些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由企业自行制定标准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使用,称为企业标准。

还有一些规格特殊的产品是根据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作为质量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某些国际组织规定的质量标准,或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公司规定的并且被国际组织所承认的标准。

这些标准一般也由国家统一规定。

统计工作中有时要统计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产量,指的就是上述标准。

对于某种进口产品,经检验后取得的质量参数,只能用于分析研究产品质量时参考,不能作为国际标准。

每一种产品都要执行质量标准,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都必须按标准检验,不得随意修改,更不得擅自降低标准。

把工业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水平,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凡是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二)工业产品质量的常用统计指标反映工业产品质量的基本统计指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统计指标,如工业产品平均技术性能、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另一类是反映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化学产品产率的计算公式

化学产品产率的计算公式
在配煤的干燥无灰基daf挥发分daf2030的范围内可依下式求得焦油产率x
化学产品产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HsO=%bb
C }!$'C|
(1)焦油产率。在配煤的干燥无灰基(daf)挥发分Vdaf=20%~30%的范围内,可依下式求得焦油产率x(%):Ad"::&&Wk
X=-18.36+1.53Vdaf-0.026 V2daf#>233<
以上的产率均为占炼焦干煤的质量分数(%)。
Z=Ndaf×0.17×17÷14_z}d yp"I
(4)化合水产率。化合水产率计算式为:_]<]:b
w=4.63-0.354Vdaf+0.0118 V2dafbT8BJY%+
(5)煤气产率。煤气产率计算式为:HHX9QebiST
g=a(Vdaf)1/2lRO4- y
式中a——系数,对气煤a=3,对焦煤a=3.3,对一般配合煤a=3.1。h IGa);g
当Vdaf=30%~32%时,焦油产率一般为炼焦煤的4.3%~4.5%。H fRxgA@
(2)苯族烃产率。在配煤的Vdaf=20%~30%的范围内,可依下式求得苯族烃y(%):`xtN+.0016 V2daf/O8'8sL5
(3)氨的产率。氨的产率计算式为:0 xPML}|V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附件一:《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有关氮肥部分)(1993年)一、产量(一)、合成氨合成氨产量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

合成氨产量包括:①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②出厂的商品液氨量;③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自用量(铜洗与脱硫用);④自氨罐驰放气、合成塔吹出气中回收的氨量(按回收产品含氨折100%计);但不包括:①冰机自用氨(损失)量;②铜洗、氨水脱硫回收的氨水含氨量;③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含氨量。

合成氨产量应以仪表计量为准,企业暂没有安装液氨计量表时,合成氨产量一律以最终含氮产品的产量进行核算。

取消氨罐液面计计量法和按氨加工产品耗氨定额核算法计算合成氨产量。

(1)仪表计量:用仪表计量液氨产量时,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以保证计量准确。

当企业既有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分表时,氨产量必须与其使用量相平衡,不允许存在产量大而用量小的人为差额。

①总氨表装在氨库前: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②总氨表装在氨库后: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自用氨量+商品液氨量+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③当以各用户的氨计量分表之和作为氨产量时:合成氨产量(吨)=各用户氨计量分表之和(包括自用氨和商品液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是指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到系统内加以利用并销售的氨量。

(2)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

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时,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等各种固体化肥以及浓硝酸的氨利用率规定为90%;氨水的氨利用率为95%。

合成氨产量(吨)=商品液氨量(吨)+〔折含氮100%的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氮100%的不合格固体化肥(吨)〕×1.35098+〔折含氨100%的合格氨水(吨)+折含氨100%的不合格氨水(吨)〕×1.05263+自用氨量(吨)+〔氨罐期末库存(吨)-氨罐期初库存(吨)〕式中:1.35098=1/0.82245×90%0.82245是氨的理论含氮量。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一、基本概念1、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形势,衡量经济、社会管理与发展水平的量化观察标准。

其中,化工指标是具体反映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量化标准,是衡量化工行业和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2、统计计算统计计算是指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根据形式化的数学模型与数学原理计算出统计指标,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3、统计指标计算统计指标计算是指根据统计计算的结果推算出相关指标的过程,也称为统计指标的度量衡或量化分析。

二、常用指标计算1、产量指标(1)产量:单位时间内,某种同类产品的生产量,用单年产量表示,即每年生产的某种同类产品总量。

(2)产能利用率:表示一定时间内,企业所拥有的总产能与使用产能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3)产品质量:表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及符合用户需求,一般以合格率来表示。

(4)经营效益: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限内的经营绩效,用企业所得税及利润表示。

(5)投资回报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投入资金的回报率,用企业现金流量表和投资回报率表示。

2、经济效益指标(1)产值:指企业一定时期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可以用财务报表上的销售收入表示。

(2)经济效益:表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效益,以利润表示。

(3)利润率:表示企业的利润水平,用企业利润表示。

(4)市场占有率:表示企业相对于同行的参与程度,用市场份额表示。

(5)产品进口比:表示企业所生产或进口的同类产品的比例,用进出口额表示。

(6)技术水平:表示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水平,用研究开发支出表示。

(7)环境保护水平:表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用投入环保的费用表示。

(8)资源利用效率:表示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用原材料消耗表示。

三、应用实例1、产量指标计算公司A公司2017年的产量指标:首先,统计公司A公司2017年各产品的总产量,然后计算总产量的总和,即公司A公司2017年的总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是反映工业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对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指标。

一般可分为工业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工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设备利用情况指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五类。

技术经济指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各部门的技术经济发展状况。

因此,统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工业统计一项重要任务。

一、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好坏程度。

产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给生产企业增加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效益。

产品质量统计的任务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产品质量的状况,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变化趋势。

(一)工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和划分工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往往由若干个质量参数控制,对这些质量参数作的统一规定就是质量技术标准。

工业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

国家重要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称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有些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由企业自行制定标准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使用,称为企业标准。

还有一些规格特殊的产品是根据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作为质量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某些国际组织规定的质量标准,或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公司规定的并且被国际组织所承认的标准。

这些标准一般也由国家统一规定。

统计工作中有时要统计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产量,指的就是上述标准。

对于某种进口产品,经检验后取得的质量参数,只能用于分析研究产品质量时参考,不能作为国际标准。

每一种产品都要执行质量标准,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都必须按标准检验,不得随意修改,更不得擅自降低标准。

把工业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水平,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凡是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二)工业产品质量的常用统计指标反映工业产品质量的基本统计指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统计指标,如工业产品平均技术性能、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另一类是反映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产品本身内在质量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工业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的影响;工业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往往又是提高工业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前提。

反映工业产品质量的常用指标主要有:1、产品产量合格率产品产量合格率是指合格产品数量占合格产品与废、次品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合格产品数量产品产量合格率(%)=×100%合格产品数量+废、次品量其中:①子、母项均按实物量计算。

②次品应包括清理设备时清出的清塔料、清釜料等和清扫场地收集的扫地料、清沟料等。

③次品和废品还应包括不需检验即可判定的次品和废品。

2、产品平均有效成份含量(或平均纯度)产品平均有效成份含量是指通过计算某种产品主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来反映其质量水平的指标。

如硫、磷矿石平均品位、尿素平均含氮量、电石平均发气量、冰醋酸平均纯度等。

该项指标一般是根据抽查的产品实际化验结果的平均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求得。

计算公式为:产品平均有效成分含量或平均纯度(%)各批〔产品实物量×有效成分含量或纯度(%)〕之和=×100% 各批产品实物量之和其中:①子项的有效成分含量若为干基分析数据,则应从实物量中先扣去水分重量,再乘有效成分含量%。

公式子项即改为:各批〔产品实物量(1-水分%)×干基有效成分含量或纯度%〕之和。

②子、母项产品实物量均包括不合格品。

3、正品率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标准,是按用途不同分型号制定的。

生产每种型号的产品,其工艺条件和配方均不相同。

按一定型号的工艺条件和配方生产出该型号的产品,叫正品。

否则,用这一型号的工艺条件和配方生产出其他型号的产品,叫转型品。

因此,正品率是反映工艺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正品率(%)=各型正品产量/合格品产量×100%注:合格品产量包括正品产量和转型品(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转型品)产量。

在上述产品计算质量指标时,其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

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以及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论其质量是否合格,一律不计算产品质量指标。

4、产品废(次)品率产品废(次)品率是指废次品数量占全部合格品和废、次品量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废(次)品量废(次)品率(%)=×100%合格产品总量+废次品量5、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率是指产品质量成本的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现行价,下同)与工业总产值之比。

质量损失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主导指标之一,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通过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分析,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减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降低产品总成本;促进企业改进产品结构,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内部损失成本(G i),是指产品交货前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包括报废损失、返修费、降低损失费、停工及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等。

(2)外部损失成本(C e),是指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导致索赔、修理、更换等损失的费用。

包括索赔费、退货损失费、折价损失费及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保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等。

(3)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内部损失成本(G i)+外部损失成本(C e))万元质量损失率F(%)=×100%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内部质量损失率( F i)=内部损失成本G i /工业总产值P×100%外部成本损失率(F e)=外部损失成本C e /工业总产值P×100%(4)费用的收集渠道①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XX中直接获得;②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XX中分析获得;③从统计原始资料中分析获得;④从各种质量原始资料中分析获得。

(三)工业产品质量统计的X围(1)计算质量指标的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和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论其质量是否合格,一律不计算产品质量指标。

因此计算质量指标的合格产品产量与计算产量指标的合格产品产量,允许有些出入。

(2)工业产品质量分等统计的对象是“产品”,而不是仅限于商品,故企业的自用产品如属于分等产品也要统计。

(3)在进行质量分等统计核算时,外商来料代加工产品产值的计算,不同于工业总产值的处理方法,其价格要按全价计算,分等产品总产值可以大于工业总产值。

(三)关于返修品和产品退货处理的规定1、未出厂前的返修品是在制品,返修后经检验,如果是合格品,应计入合格品内,否则应计入废次品内。

2、出厂后不合格退货的产品,应按以下两种情况处理:凡经整修后可以成为合格品的,可不必调整过去已经上报的产品质量指标的数字,整修为合格品也不用重复统计质量指标。

凡属无法整修的废品,不论是报告期生产的或报告期以前生产的,均需于发现月中按废品统计,并在累计中扣除合格品产量。

二、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统计,是为了检查消耗定额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操作技术,采用新技术,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消耗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的计算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

计算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的基本公式为:产品单耗=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量/某种合格产品产量(二)计算产品“单耗”的一些具体规定1、计算单耗的母项数据为合格产品产量,并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手续的产量,不包括废次品的数量。

按规定需要折算标准量的产品,其折算办法与产量相同,计算产品单耗的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

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以及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计算单耗指标。

2、原材料、燃料、动力总消耗量(以下简称总消耗量),是指生产该产品自投料开始至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的全部数量。

在总消耗量中必须包括:(1)生产合格品、废次品的全部消耗;(2)原材料被加工后发生的边角余料等;(3)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在制品的储存和运送所发生的损耗;(4)由于设备检修、开工、停工引起的物料消耗;(5)返修改制不合格品的消耗;(6)安全、环保设施所消耗的物料。

在总消耗量中不应包括:(1)原材料进厂以前运输过程中在途损耗;(2)进入生产过程以前在工厂料场仓库中的储运与事故损耗;(3)已完成但未检验的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在制品所消耗的原材料;(4)科学试验、技术革新、非标准设备制造、劳动保护等消耗的原材料。

3、使用同一原材料或燃料、动力,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计算某一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时,可通过测定,按一定的比例分摊计算。

4、循环使用的物料以第一次投入量计算消耗,回收物料不重复计算。

即回收物料不用于生产原产品时,不从原产品的投料中扣除,返回生产原产品时,不重新计入消耗。

循环水是经再加工后(冷却、输送)重新使用,与一次水的作用相同,应视同一次水如实计算消耗。

二次使用的蒸汽(如蒸汽透平压缩机使用蒸汽的动能后,又利用其热能)要分次计算其消耗。

5、总消耗量的计算按“先进先出”原则处理。

具体计算办法是:上期结转到本期的物料加本期投料减去本期结转到下期的物料。

连续生产的化工产品,每个报告期都有上期结转的物料,也有本期结转到下期去的物料;即使未检验的产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的结存量不变,而其“单耗”也往往是不同的。

为了尽可能准确反映本期单耗的实际情况,所以计算总消耗时必须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6、产品单耗按实物量计算。

为便于各企业之间对比,有些原材料、燃料应按规定折合标准量计算,如硫酸、烧碱要折成100%;原料煤及焦炭要折成固定炭84%;燃料煤要折成7000千卡/千克;电石要折成300升/千克等。

作为被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在折合标准量时均按实际有效成分含量折算,折算方法有两种:(1)有效成分含量为干基时,其公式如下:实物量(1-水分含量%)×干基分析有效成分含量(%)标准量=标准含量(%)(2)有效成分含量为湿基时,其公式如下:实物量×湿基分析有效成分含量(%)标准量=标准含量(%)折标准量举例:折100%烧碱(硫酸)=烧碱(硫酸)消耗量×该烧碱(硫酸)实际含量(%)按发热量折标准煤(吨)=某种燃料耗用量×实际低位发热量(千卡)÷7000按固定炭84%折标准煤(吨)=(某种原料煤耗用量(1-水分%)×干基含炭%)/0.84(三)化工产品“单耗”指标计算方法化工产品在计算单耗时,对原材料、燃料、动力总消耗量的计算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