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试题答案解析

春江花月夜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七对应学生用书P33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霰.xiàn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B.滟.滟yàn内讧.ɡōnɡ恪.守kè垂涎.三尺xiánC.碣.石jié谄.媚chǎn懦.弱nuò莘.莘学子shēnD.扁.舟piān创.伤chuànɡ联袂.mèi戛.然而止ɡǎ解析:A项;“酵”读“jiào”;B项;“讧”读“hònɡ”;D项;“创”读“chuān ɡ”;“戛”读jiá..答案:C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解析:A项;升—生;B项;婉—宛;C项;装—妆..答案:D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解析:A项;逐:追随..答案:A4.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解析:春江花月夜中没有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之情..答案:D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解析:到京师“城雪初消”“春来第一声”等语句表明诗中描绘了一幅早春京城美景图;B项“柳梢听得黄鹂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与上下文连贯..A项“落红满地”表明是暮春之景;C项“春山一路鸟空啼”写的是盛春之景;D项“楼阁新成花欲语”虽然写的是初春花最新盛开;但比“柳梢听得黄鹂语”更晚;与“春来第一声”不符..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节选诗歌;完成6~7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而是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阅读以下诗段;回答8~9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8.解释下列词语..①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舟②离家客居在外的人9.这一段诗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游子;思妇;羁旅之愁;相思之苦..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10~11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注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10.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捉;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这首名篇..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用小儿女“不解”“忆”;反衬妻子“独看”的忆;颈联设想妻子独自看月而孤独地久立的形象;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表达自己思家之情;因两地看月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结束这种相思之苦的强烈愿望;于是结句反问:“什么时候;我和你能倚着帷幕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两地看月相思而泪流不止了..”这就是巧用主客移位的写法;使全诗之情缠绵悱恻而不衰萎颓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13题..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元宋方壶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12.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除了“广寒宫”“妲娥”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也是称代月亮的词语..曲中的“白雪”指代________..解析:对元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筛选即可..解答“白雪”的指代意义时可以联系“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词语..答案:蟾镜古代楚国高雅的乐曲13.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判断手法时要注意景和情的关系;还要注意其中修辞的使用等..分析感情时要抓住曲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对”“你团圆我却如何”等..答案: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出一种即可..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独;抒发了身世飘零、不能够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情怀..201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14~16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_____”和“客船”..答案:津亭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解析:A项;“用典与写实相结合”错;从全诗看;应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项;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项;两联对仗并不工整..答案:D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四、语言应用1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删改个别字词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她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3人们把她看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18.2013·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题应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来看;句式为“……;向你……”;第一个省略号部分是主谓句;第二个省略号部分是动宾结构;从内容上来看;应注意立意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答案:浪花跳起优美的舞蹈;向你展示大海的汹涌;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向你描绘星空的浩渺;泉水奏响悦耳的音乐;向你讲述生命的乐趣..。

春江花月夜测考试试题

春江花月夜测考试试题

春江花月夜测试题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ān)霰(sàn)B.河畔(pàn)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C.化妆(zhuānɡ)潭(tán)碣石(jié)拂(fú)D.砧(zhān)潇湘(xiāo)鸿雁(hónɡ)悬挂(xuán)提示:A项中的“霰”读“xiàn”;B项中的“扁”读“piān”;D项中的“砧”读“zhēn”。

答案:C2.辨析字形并组词。

答案:惋惋惜回迂回砧砧子偈偈子婉委婉徘徊玷玷污碣碣石遏遏制3.填空。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

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是唐代人_______,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_______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体裁)诗。

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内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此诗的外在线索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答案:张若虚扬州六朝自由豪放乐府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A.江B.月C.花D.夜提示:通读全诗即知,全诗几乎句句不离月。

由满月到斜月,写了一个时间变化过程,因而“月”是动景。

答案:B2.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8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532)_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8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532)_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8 年10 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532)1、《诗经》的《颂》分为()A、《夏颂》、《商颂》、《周颂》B、《夏颂》、《商颂》、《鲁颂》C、《周颂》、《鲁颂》、《商颂》D、《周颂》、《鲁颂》、《秦颂》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2、下列史书中采用编年体的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一般认为其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批驳的对象是()A、苏秦B、张仪C、辛垣衍D、冯谖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在秦围邯郸、赵国求救于魏时,鲁仲连挺身而出,批驳辛垣衍尊秦为帝、向秦屈膝的投降主义主张,使辛垣衍惭愧而退。

4、《齐桓晋文之事》中与孟子对话的是()A、齐闵王B、齐宣王C、齐景公D、齐桓公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5、《劝学》选自()A、《老子》B、《庄子》C、《孟子》D、《荀子》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劝学》选自《荀子》。

6、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术叶下”出自()A、《离骚》B、《湘君》C、《湘夫人》D、《涉江》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术叶下”这句诗出自屈原的《湘夫人》。

7、先信任、后疏远贾谊的汉代帝王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贾谊十八岁就以文才闻名,二十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提出积极地政治改革建议,得到汉文帝的信任,但遭到周勃等权贵的忌恨排斥,被文帝疏远,贬为长沙王太傅。

唐诗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考试题及答案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以下是一份唐诗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唐诗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月下独酌》C. 《望月怀远》D. 《春江花月夜》答案:A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名句?A. 《登高》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春望》D. 《旅夜书怀》答案:A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凉州词》C. 《出塞》D. 《望岳》答案:A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九龄B. 王昌龄C. 高适D. 岑参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王维被称为“______”,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隐逸之情著称。

答案:诗佛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8.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而著称。

答案:王勃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10.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杂诗》。

答案:王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静夜思》等。

12. 杜甫被称为“诗圣”,请简述其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陕西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单元试题含答案

陕西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单元试题含答案

陕西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单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2.在诗歌中着力表现田园生活怡然自得之乐的东晋诗人是()A.陶渊明 B.阮籍 C.王昌龄 D.岑参3.以“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的诗人是()A.曹操 B.杜甫 C.李白 D.陆游4.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作家是()A.王实甫 B.张养浩 C.关汉卿 D.马致远5.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A.《离骚》 B.《国殇》 C.《涉江》D.《湘夫人》6.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的宋代词人是()A.李煜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象征 B.借代 C.比喻8.下列作品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是()A.《燕歌行》B.《氓》C.《关山月》D.《行路难》9.下列作品属于马致远的是()A.《汉宫秋》B.《牡丹亭》C.《西厢记》D.《窦娥冤》10.辛弃疾的词集是()A.《乐章集》B.《漱玉词》C.《稼轩长短句》D.《东坡乐府》11.陆游的号是()A.放翁B.莲蓬居士C.玉璐生D.香山居士12.下列作家属于当代朦胧诗派的是()A.舒婷B.戴望舒C.郭沫若D.张洁13.元杂剧中女主角称为()A.旦 B.净 C.末 D.生14.下列诗人中,属于边塞诗派的是()A.王维 B.杜甫 C.王勃 D.岑参15.李白的号是()A.易安居士 B.莲蓬居士 C.青莲居士 D.香山居士16.《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九·一八”事变前后C.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D.解放战争前期17.“以文为词”的作家是()A.辛弃疾 B.柳永 C.苏轼 D.周邦彦18.在唐代,使山水游记获得独立生命的作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陈子昂 D.罗隐19.西汉王朝掌管音乐的机构所采集的歌辞称作()A.汉赋 B.楚辞 C.乐府诗 D.国风20.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雄浑悲壮 B.清新淡雅 C.飘逸奔放 D.意境朦胧21.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A.《关山月》 B.《饮酒》 c.《山居秋暝》 D.《饮马长城窟行》22.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是()A.诗 B.词 C.曲 D.赋23.下列选项中未用典故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庄生晓梦迷蝴蝶C.将军角弓不得控 D.淋漓襟袖啼红泪24.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制作慢词的作家是()A.李清照 B.柳永 C.秦观 D.黄庭坚25.《炉中煤》一诗选自()A.《红烛》 B.《我底记忆》 C.《星空》 D.《女神》26.王实甫的代表作是()A.《桃花扇》 B.《窦娥冤》 c.《西厢记》 D.《长生殿》27.律诗要求()A.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B.开头一联必须对仗C.结尾一联必须对仗 D.首尾两联必须对仗28.从内容上看,《氓》是一首()A.讽喻诗 B.弃妇诗 C.田园诗 D.山水诗29.李煜的号是()A.香山居士 B.青莲居士 C.莲蓬居士 D.易安居士30.词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的主要依据是()A.字数 B.结构 C.句式 D.词调31.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是()A.《敦煌曲子词》 B.《稼轩长短句》 C.《花间集》 D.《漱玉词》32.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是()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汤显祖33.《诗经》的句式是()A.以四言为主B.以五言为主C.以七言为主D.以杂言为主34.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新的诗歌样式是()A.四言体B.乐府诗C.楚辞D.歌行体35.《山居秋暝》的风格特点是()A.浪漫飘逸B.清新淡雅C.沉郁顿挫D.豪迈奔放36.下列作品中,通体对仗的七言律诗是()A.杜甫《秋兴八首其一》B.王维《山居秋暝》C.李商隐《无题》D.王昌龄《从军行》37.《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的抒情线索是()A.作者的思绪和联想的展开B.作者心理和情感的流动C.作者行动的变化D.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38.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A.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B.高适、岑参、王昌龄C.卢纶、李益 D.刘长卿、韦应物39. .下列诗句中引用自《诗经》原句的是()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30题)1、青少年交响乐团为贫困青少年进行“音乐援助计划”起源于美洲哪个国家( )A.委内瑞拉B.墨西哥C.美国D.加拿大【答案】 A2、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中采用的“螺蛳结顶”是一种()的发展手法。

A.句幅递增B.句幅递减C.句幅平行D.旋律加花【答案】 B3、《弄臣》是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

A.罗西尼B.贝里尼C.威尔第D.唐尼采蒂【答案】 C4、按斗谱编排的基本原则,以下药物宜放在最低层的大药斗内的是A.党参与甘草B.月季花与佛手花C.芦根与茅根D.石膏与寒水石E.砂仁与豆蔻【答案】 C5、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李叔同B.沈心工C.曾志忞D.蔡元培【答案】 A6、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为四组讨论歌曲的艺术处理,接下来的环节,下列哪个选项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A.选一组学生表演歌曲B.选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表演歌曲C.四组学生分别表演歌曲D.选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演奏歌曲【答案】 C7、在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提倡运用富有节奏的语言、歌词和打击乐器通过教学的是()A.达尔克罗兹B.奥尔夫C.柯达伊D.铃木镇一【答案】 B8、下列配对错误的是()A.程砚秋—京剧B.崔兰田—豫剧C.严凤英—越剧D.小白玉霜—评剧【答案】 C9、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B.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C.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D.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答案】 C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特色乐器。

下面对应不正确的是()。

A.维吾尔族木卡姆B.蒙古族马头琴C.彝族月琴D.苗族伽椰琴【答案】 D11、下列属于民族管弦乐作品的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B.《乱云飞》C.《御风万里》D.《云南音诗》【答案】 B1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认知领域做了层次的划分。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舫、唯、鉴、嫠、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礼以行之。

(《论语》)(3)君子淡以亲,(《庄子·山木》)(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7),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⑴士贰其行⑵君子义以为质⑶小人甘以绝⑷君子生非异也⑸百步九折萦岩峦⑹浑欲不胜簪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⑻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

如:“贰”“甘”“生”“萦”“峦”“簪”“衡阳”“雁”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9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第14练 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第14练 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第14练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明妻子死去的时间长,生者难忘死者,思念实在太苦。

(2)想到爱妻埋在千里之外,无人陪伴,词人感到孤独凄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长短句,词人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将爱妻死后自己的种种忧愤、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一一展现。

(4)下阕入题开始“记梦”,“________”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________,________”是写那小室内,爱妻正在梳妆打扮。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词人想象着长眠地下的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静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答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茫、纵、鬓、幽、轩、冈。

2.无衣(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行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岂、泽、裳、矛戟、偕作、袍。

3.将进酒(1)《将进酒》中写曹植设宴饮酒、豪情满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课时:2课时【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即景抒情诗专题阅读指导: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1“风格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但也不排除直抒胸臆类的即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高适)诗人一下笔便极写天空的广漠,阳光的昏暗和漫天的黄云。

在这天地之间,寒冷的北风又送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有“雁阵惊寒”,征人远别。

这诗前面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描绘的完全是一派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虽然寒凉冷落之意尽在其间,但悲壮的气氛却仍能明显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面对这样的景物,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内心的悲壮便透景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不过还没有明白而已。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抒情,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于大处落墨,写景状情时常总体把握,景为情服务,浑然天成;奋笔疾书,直吐胸臆。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

只有准确把握了情景交融的含义,才能读懂即景抒情诗。

2-1 春江花月夜(精彩试题+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2-1 春江花月夜(精彩试题+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课时作业(七)(对应学生用书P33)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霰.(xiàn) 发酵.(xiào)参与.(yù) 同仇敌忾.(kài)B.滟.滟(yàn) 内讧.(ɡōnɡ)恪.守(kè) 垂涎.三尺(xián)C.碣.石(jié) 谄.媚(chǎn)懦.弱(nuò) 莘.莘学子(shēn)D.扁.舟(piān) 创.伤(chuànɡ)联袂.(mèi) 戛.然而止(ɡǎ)解析:A项,“酵”读“jiào”;B项,“讧”读“hònɡ”;D项,“创”读“chuānɡ”,“戛”读jiá。

答案:C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A项,升—生;B项,婉—宛;C项,装—妆。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解析:A项,逐:追随。

答案:A4.《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 )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解析:《春江花月夜》中没有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案:D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解析:《到京师》“城雪初消”“春来第一声”等语句表明诗中描绘了一幅早春京城美景图,B项“柳梢听得黄鹂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与上下文连贯。

《无衣》《春江花月夜》巩固提升训练

《无衣》《春江花月夜》巩固提升训练

《无衣》《春江花月夜》巩固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

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 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

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 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 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 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

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3.结合《春江花月夜》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 “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二、默写题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张若虚是________朝诗人。

李白号________,人称________。

1/5(2)《春江花月夜》属于________旧题,是________诗。

《把酒问月》是________ 诗。

(3)《把酒问月》哪几句是抒写哲理的?请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找出抒写哲 理的句子,分析他们表达的思想境界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答案:1.唐,青莲居士,诗仙;2.乐府,古体,古体; 解析:《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 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两者同样是面对永恒的月亮 产生富有哲理的感受:宇宙是永恒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而作为人类的 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无论古人、今人都象流水一样逝去,但一代一代 的生命连接起来,就会无穷无尽,直到永远。

高中春江花月夜赏析 选修1 试题

高中春江花月夜赏析 选修1 试题

春江花月夜赏析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张假设虚〔660~720〕,字不详,〔今〕人。

唐代诗人。

张假设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

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齐名,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今仅存诗二首。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HY的“宫体〞诗。

隋及唐初人仿作逐渐将其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

张假设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七言歌行,对春江花月夜景作尽情描绘,对自身内在情感与诗的情韵意境作淋漓酣畅的展示。

这首诗着力于诗境的融造,诗以“江〞、“月〞映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囊括了丰富的意象,写江那么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为陪衬,写月那么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为映照,形成诗境容量的丰富感与充实感。

同时,围绕着丰富的意象,诗人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舍去具象的描摹与刻划,着力于诗境整体的合成。

诗中对生命美妙的感受体认,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暂促的惆怅伤感,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全都溶浸于既透明纯洁又似有似无的春江月色之中,造成一种既明丽又静谧的梦幻般的美的情调与境界。

对此,闻一多称为“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李泽厚那么进而认为,“永久的,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鼓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这就一方面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阐释诗境,另一方面又将这种诗境出现的根源,推溯到那一特定时代的士人精神风貌、审美心理及时代性文学主题的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上。

春江花月夜赏析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风光,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究不尽,玩味无穷。

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张若虚是________朝诗人。

号________,人称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属于________旧题,是________诗。

《把酒问月》是________诗。

(3)《把酒问月》哪几句是抒写哲理的?请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找出抒写哲理的,分析他们表达的思想境界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答案:1.唐,青莲居士,诗仙;2.乐府,古体,古体;
解析:《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两者同样是面对永恒的月亮产生富有哲理的感受:宇宙是永恒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而作为人类的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无论古人、今人都象流水一样逝去,但一代一代的`生命连接起来,就会无穷无尽,直到永远。

两者歌咏的虽然是古人反复咏叹的宇宙永恒,明月常在,人生苦短的令人感伤的老主题,但是既不颓废,也不失望,表达的是超脱、旷达的情怀。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