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况能耗及排放特性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况能耗及排放特性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环保和能源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混合动力车型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和内燃机相结合的动力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是混合动力车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和更低的尾气排放,在未来的交通出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况能耗和排放特性进行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使用虚拟汽车仿真技术,在车辆电控系统精度模型和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车速和行驶路线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和排放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在理论研究部分,我们首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电能平衡和物质平衡的能量管理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车辆的能耗和电池状态。
然后,我们通过模拟不同驾驶模式下车辆的运行参数,例如电池电量、电机和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等,进一步分析了车辆的传动效率和系统能量转化。
最后,我们讨论了影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包括驾驶行为、档位选择、车速和路线等。
在实验研究部分,我们利用国内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进行了实测实验,对该车型的工况能耗和排放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我们选择了城市工况、长途工况和复合工况三种不同路况进行试验,以评估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能耗水平。
具体而言,我们利用静态荷载法测试车辆的动力性能,同时采用在线测量法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检测,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三种主要污染物。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辆具有明显的能源节约和环保优势。
通过合理规划驾驶行为和车辆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电控系统和能源管理策略等方面,以推动该车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推广。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标,配合乘⽤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况”)项⽬、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1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作过程按照节能⼯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车及轻型商⽤车⽣产企业、动⼒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作以来,中汽中⼼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泛的调研和对⽐,组织召开了多次⼯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中国⼯况”项⽬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中汽中⼼标准所根据前⼀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减量与环境效益评估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减量与环境效益评估研究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碳排放成为了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减排工作备受关注。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创新的交通解决方案,正逐渐崭露头角,为降低碳排放和改善环境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在碳排放减量方面的作用,并对其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类型。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如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投入,不断提升车辆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纯电动汽车凭借其零排放的特点,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力量。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充电时间缩短,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混合动力汽车则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在提高燃油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尾气排放。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具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
二、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减量原理新能源汽车实现碳排放减量的关键在于其能源来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与传统燃油汽车依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动力不同,纯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
如果这些电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那么在车辆使用阶段就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即使电能来自于传统的火力发电,由于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通常高于燃油发动机,且能够集中进行污染治理,总体碳排放也会低于燃油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实现了能源的优化利用。
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电动驱动系统发挥主要作用,减少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在高速行驶时,燃油发动机则能够更高效地工作。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氢气作为燃料,产物只有水,从根本上消除了碳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能效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能效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作者:付强来源:《时代汽车》2024年第05期摘要: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关注。
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汽车性能、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能效优化控制策略节能环保1 引言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能够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选择最佳的动力源,从而实现能效优化。
然而,如何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将从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两大主题,而混合动力汽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同时搭载两种动力源来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相比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政府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对节能环保的日益关注,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其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
然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是实现其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何合理地管理和优化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提高整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优化和控制策略,以期为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将从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能效优化方法研究、控制策略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能耗检测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
NO. 6891 2 3 4 5 6 7摘要: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部分的能耗问题,对电驱系统相关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电机及其控制器能耗检测和评价指标。
对新能源汽车整车节能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电驱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特征,阐述了电驱系统的性能参数对不同整车节能工况的影响。
对电驱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对系统能量回收过程的工作范围和转换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的电机漏感等技术参数。
利用课题设计的电机检测台架对具体的电机及其控制器产品进行试验,得出了不同转速和转矩条件下电驱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分析了不同节能工况条件下电驱系统的典型效率值。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整车工况的电驱系统综合能耗检测方法对降低新能源汽车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能耗指标; 整车节能工况Abstract: Aiming 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testing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motor drive systems werestudied,and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of motors and its controllers were proposed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condi_x0002_tions.Based on the summary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of new energy vehicles,energ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tor drive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n different energy saving condition of the parameters was described.Aft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diagram of a electric motor system,parameters including with motor leakage value were important to the operating range and conversion effi_x0002_ciency of the system energy recovery mode.The specific motor and its controller were tested by using the motor testing bench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ical efficiency value of motor driv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energy saving mode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map.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test method based on different vehicle condi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Key words: mtor drive system in new energy vehicles;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es; vehicle energy saving mode1、引言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 》明确了到2020 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百公里5.0 L 以下。
SAE-JXXXXv001 混合动力车辆排放及经济性测试方法(上)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the Exhaust Emissions and Fuel Economy of Hybrid-Electric Vehicles
Foreword—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ic powertrain components and computer controls have prompted a renewed effort to develop practical hybrid-electric vehicles (HEVs). HEVs combine powertrain elements of conventional vehi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EVs) and hold the promise of substantially reduced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s. One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HEVs has been the absence of a broadly applicable and widely accepted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HEV exhaust emissions and fuel economy. The Light Duty Vehicle Performance and Economy Measurement Standards Committee of 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 established a task force in the Fall of 1992 to develop a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uniform testing of HEVowed a similar SAE effort to develop a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esting of EVs, which resulted in the publication of SAE J1634. The SAE HEV Task Force has included a broad spectrum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vehicle manufacturers, national laboratorie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Membership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years, so that the present version represents the combined input from a larger number of experts than the current roster would indicate. In addi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the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have participated informally in ongoing discussions with the HEV Task Force. Their input has been valuable and, hopefully, will increas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document as a technical basis for certification protocols. Initial work by the SAE HEV Task Force involved agreeing 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document and performing an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three previous proposals for HEV testing. This was followed by an effort to build on the best elements of each proposal and develop a consensus SAE proposal. That propos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n, benefiting from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of all the major issues surrounding HEV testing. In addition, once a fairly complete draft was available, the test procedure was tested at a General Motors chassis dynamometer facility using three HEVs built for the SAE HEV Challenge student competition. More recent versions have been evaluated by a team from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using a hybrid vehicle simulation program. The sustained efforts of all participant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complex task are greatly appreciated.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standardizing HEV testing. The task force members realize that both the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for testing HEVs are in their infancy. It is most likely that lessons learned in the process of testing HEVs and changes in HEV and testing technology in the coming years will require this document to be refined considerably from its present form.
混合动力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汽车工业面临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传统燃油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研究节能和排放控制的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的车辆,通过优化两者之间的协作来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和环保优势。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电动机可以提供动力,减少燃油消耗。
而在高速公路等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内燃机可以通过发电机为电动机提供动力。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缓解环境污染。
由于电动机无排放,混合动力汽车的尾气排放要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
然而,混合动力汽车在节能和排放控制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需要同时安装内燃机和电动机,以及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较高。
尽管可以通过节省燃料来弥补这些成本,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可能成为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障碍。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的可行性与充电设施的建设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仍相对较低,这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只有在充电设施更加便利和普及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节能和环保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和排放控制性能。
在节能方面,他们通过优化内燃机的燃烧过程、改进动力系统的传输效率、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等措施来提高车辆的能效。
在排放控制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如增加尾气再循环系统、引入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等。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其普及。
除了技术研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PEMS重型汽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报告要求、试验路线的选择方法、试验流程图
T/CSAE -201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PEMS排放测试报告要求A.1 车辆参数要求A.1.1 概述A.1.1.1 车型型号A.1.1.2 名称A.1.1.3 商标A.1.1.4 车型分类A.1.1.5 车辆制造商名称A.1.1.6 车辆识别码(VIN)A.1.1.7 VIN码所在位置A.1.1.8 混合动力A.1.1.9 混合动力类型A.1.1.10 是否专用作业车A.1.1.11 混合动力驱动的联接方式A.1.1.12 操作模式开关A.1.1.13 车辆的纯电动续驶里程km(NOVC)(按GB/T 19754规定的测量结果)A.1.1.14 能量消耗量(按GB/T 19754规定的测量结果)A.1.1.15 纯电动模式A.1.1.16 纯燃料消耗模式A.1.1.17 整车铭牌位置A.1.1.18 生产厂地址A.1.1.19 车辆用途描述A.1.1.20 城市工况下,最低SOC值(%)A.1.1.21 车辆所有者A.1.1.22 车辆登记注册号和注册地(如适用)A.1.1.23 车辆生产日期A.1.1.24 变速箱型式(例如手动、自动或其他)A.1.1.25 前进挡的数目A.1.1.26 试验开始前的里程表读数(km)A.1.1.27 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GVW(kg)A.1.1.28 整车整备质量(kg)A.1.1.29 最高车速(km/h)12T/CSAE -2018A.1.1.30 轮胎规格A.1.1.31 排气管横截面积(mm2)A.1.1.32 车轴数A.1.1.33 燃料箱容积(L)A.1.1.34 燃料箱数量(可选项)A.1.1.35 反应剂罐的容积(L)A.1.1.36 反应剂罐的数目A.1.2 发动机A.1.2.1 发动机编号A.1.2.2 发动机型号A.1.2.3 发动机生产商A.1.2.4 发动机制造商A.1.2.5 工作原理A.1.2.6 发动机排量A.1.2.7 最大净功率/转速A.1.2.8 汽缸数目A.1.2.9 额定功率(kW/)A.1.2.10 额定转速(r/min)A.1.2.11 燃料类型:如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A.1.3 进气系统A.1.3.1 进气系统特征A.1.3.2 发动机额定转速和100%负荷下的进气压力(kPa)(如适用)A.1.3.3 空气滤清器型号A.1.3.4 生产厂A.1.3.5 型号生产厂名称打刻内容或型号生产厂名称打刻内容图片,上传图片JPG格式A.1.3.6 中冷器型号A.1.3.7 中冷器生产厂A.1.4 排气系统A.1.4.1 排气系统说明(如有特殊处可在此处说明)A.1.4.2 不属于发动机系统的排气系统部分的说明A.1.4.3 排气系统容积(L)A.1.4.4 实际完整的排气系统容积(L)A.1.4.5 发动机额定转速和100%负荷下的排气背压(kPa)(如适用)13A.1.4.6 排气消声器型号A.1.4.7 生产厂A.1.5 驱动电机A.1.5.1 驱动电机型号A.1.5.2 驱动电机制造商A.1.5.3 主要用途A.1.5.4 驱动电机数量A.1.5.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额定功率/转速/转矩(kW/r/min/N.m)A.1.5.6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转速/转矩(kW/r/min/N.m)A.1.5.7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持续时间(s)A.1.5.8 电动汽车发电机额定功率/转速/转矩(kW/r/min/N.m)A.1.5.9 电动汽车发电机峰值功率/转速/转矩(kW/r/min/N.m)A.1.5.10 电动汽车发电机峰值持续时间(s)A.1.5.11 驱动电机冷却方式A.1.6 储能装置A.1.6.1 储能装置类型A.1.7 驱动电池A.1.7.1 电池单体型号A.1.7.2 电池单体生产企业A.1.7.3 电池单体外形尺寸(mm)A.1.7.4 动力蓄电池单体1小时率额定容量C1(Ah)A.1.7.5 成箱后的电池型号A.1.7.6 电池总成组合方式A.1.7.7 电池总成生产企业A.1.7.8 动力蓄电池总成标称容量(Ah)A.1.7.9 电池总成标称电压(V)A.1.7.10 电池最大充电功率(kW,35%SOC,10s,25℃)A.1.7.11 电池最大放电功率(kW,50%SOC, 10 s,25°C)A.1.7.12 电池总成质量(kg)A.1.7.13 电池管理系统型号(包括软件和硬件)A.1.7.14 电池管理系统生产企业A.1.7.15 电动汽车充电插头/插座型号A.1.7.16 电池系统冷却方式14A.1.8 超级电容A.1.8.1 超级电容器单体型号A.1.8.2 超级电容器单体生产企业A.1.8.3 超级电容器单体标称静电容量(F)A.1.8.4 超级电容器总成组合方式A.1.8.5 成箱后的超级电容器型号A.1.8.6 超级电容器总成生产企业A.1.8.7 超级电容器总成标称电压(V)A.1.8.8 超级电容器总成标称静电容量(F)A.1.9 电机控制器A.1.9.1 驱动电机控制器型号A.1.9.2 驱动电机控制器生产企业A.1.9.3 驱动电机控制器冷却方式A.1.9.4 驱动电机控制器型号、生产厂名称(打刻内容)A.1.10 DC/DC转换器A.1.10.1 型号A.1.10.1 额定功率kWA.1.10.1 高低压转换功能A.1.10.1 生产企业A.1.10.1 是否与电机控制器集成A.1.10.1 输出电压范围(V)A.1.10 动力控制单元(HCU)A.1.10.1 HCU型号A.1.10.2 HCU生产厂A.1.10.3 HCU软件版本号A.1.11 空调A.1.11.1 空调控制器型号A.1.11.2 空调控制器生产企业A.1.12 电子真空泵A.1.12.1 电子真空泵型号A.1.12.2 生产厂A.1.13 电子助力转向A.1.13.1 电子助力转向装置型号15T/CSAE -2018A.1.13.2 生产厂A.1.14 混合动力系统A.1.14.1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描述(rar或zip格式)A.1.14.2 混合动力系统布置顺序(发动机/电机/传动系综合)JPG格式图片或顺序描述A.2 抽查车辆的选择信息A.2.1 汽车或发动机的安装方法A.2.2 车辆、发动机、在用系族的选择标准A.2.3 生产企业召集测试车辆的地理区域A.2.4 被选中用于测试车辆具有代表性的原因解释A.2.5 发动机系族内的适用于该机型/车型的型式检验的数量,如适用,包括所有扩展和维修/环境保护召回区域的数量A.2.6 生产企业提供的发动机/车辆型式检验扩展、维修/环境保护召回区域的详细信息A.2.7 发动机/车辆的制造时间A.3 设备A.3.1 PEMS设备、商标和型号A.3.2 PEMS设备校准A.3.3 PEMS设备电源供应A.3.4 数据分析软件和版本号A.4 测试数据A.4.1 试验日期和时间A.4.2 测试地点和路线的详细信息A.4.3 天气/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海拔)A.4.4 每辆车测试路线的距离A.4.5 试验燃料的技术参数A.4.6 反应剂的技术参数(如适用)A.4.7 润滑油的技术参数A.4.8 按照本标准进行的排放试验结果A.5 测试路线特征A.5.1 试验开始时的里程表读数(km)A.5.2 持续时间(s)A.5.3 平均环境条件(根据瞬时测量数据计算得到)A.5.4 环境条件传感器信息(类型和传感器位置)A.5.5 车速信息(如,累积的速度分布)16A.5.6 测试路线中市区、市郊和高速运行的时间分布A.5.7 测试路线中加速、减速、匀速和停车的时间分布A.6 瞬时测量数据A.6.1 NOx浓度(ppm)A.6.2 CO浓度(ppm)A.6.3 CO2浓度(%)A.6.4 THC浓度(ppmC)(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6.5 PN浓度(#/cm3)(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6.6 PM浓度(mg/cm3)(可选项)A.6.7 排气流量(kg/h或L/min)A.6.8 排气温度(℃)A.6.9 环境温度(℃)A.6.10 大气压力(kPa)A.6.11 环境湿度(g/kg或%)(可选项)A.6.12 发动机扭矩(Nm)A.6.13 发动机转速(rpm)A.6.14 发动机燃油消耗率(g/s)A.6.15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A.6.16 ECU和卫星导航精准定位系统获取的车辆行驶速度(km/h)A.6.17 车辆纬度(゜)A.6.18 车辆经度(゜)A.6.19 车辆海拔(m)A.7 瞬时数据计算A.7.1 NOx质量(g/s)A.7.2 CO质量(g/s)A.7.3 CO2质量(g/s)A.7.4 THC质量(g/s)(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7.5 PN质量(#/s)(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7.6 PM质量(mg/s)(可选项)A.7.7 NOx累积质量(g)A.7.8 CO累积质量(g)A.7.9 CO2累积质量(g)A.7.10 THC累积质量(g)(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17A.7.11 PN数量(#)(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7.12 PM质量(mg)(可选项)A.7.13 燃油消耗速率计算值(g/s)A.7.14 发动机功率(kW)A.7.15 发动机做功(kWh)A.7.16 功基窗口持续时间(s)A.7.17 功基窗口发动机平均功率(kW)A.8 数据平均和整合A.8.1 NOx平均浓度(ppm)A.8.2 CO平均浓度(ppm)A.8.3 CO2平均浓度(%)A.8.4 THC平均浓度(ppmC)(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8.5 PN平均浓度(#/cm3)(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8.6 校正前PM平均浓度(mg/cm3)(可选项)A.8.7 校正后PM平均浓度(mg/cm3)(可选项)A.8.8 试验前后PM采样滤纸质量及差值(mg)(可选项)A.8.9 平均排气质量流量(kg/h)A.8.10 平均排气温度(℃)A.8.11 NOx排放量(g)A.8.12 CO排放量(g)A.8.13 CO2排放量(g)A.8.14 THC排放量(g)(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8.15 PN排放量(#)(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8.16 PM排放量(mg)(可选项)A.9 测试结果判断A.9.1 有效窗口中,污染物排放结果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以及第90百分位数的:A.9.1.1 功基窗口法NOx排放结果(g/kWh)A.9.1.2 功基窗口法CO排放结果(g/kWh)A.9.1.3 功基窗口法THC排放结果(g/kWh)(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9.1.4 功基窗口法PN排放结果(#/kWh)(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9.1.5 功基窗口法PM排放结果(g/kWh)(可选项)A.9.2 功基窗口:最小和最大平均窗口功率A.9.3 功基窗口:有效窗口百分比(%)18A.9.4 在有效数据点中,NOx排放浓度结果(ppm)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和第95百分位数A.9.5 周期性再生因子及周期性再生因子修正后各污染物结果(适用于周期再生后处理的车辆)A.9.6 有效数据点NOx排放因子A.10 试验确认A.10.1 试验前、后的NOx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A.10.2 试验前、后的CO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A.10.3 试验前、后的CO2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A.10.4 试验前、后的THC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对于柴油车为可选项)A.10.5 试验前、后的PN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对于气体燃料车为可选项)A.10.6 试验前、后的PM分析仪零点、满量程和评定结果(可选项)A.10.7 按照本附录附录B.5.8.2.2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A.10.7.1 本附录附录B.5.8.2.2所描述的线性回归结果。
重型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能耗试验分析
重型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能耗试验分析曹冬冬;王学平;刘桂彬;王长园;周荣【摘要】对我国现行的重型车能耗限值和能耗试验方法相关标准进行介绍,对传统CNG客车和CNG混合动力客车按照GB/T 19754-201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CNG混合动力客车在能耗方面优于传统CNG客车,其节能效果主要体现在怠速、起动以及减速阶段.【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CNG混合动力客车;能耗测试;节能效果【作者】曹冬冬;王学平;刘桂彬;王长园;周荣【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U467.4+98城市客车是目前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在我国现代城市交通运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城市道路特殊的运行工况导致车辆燃料消耗量大,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控制多种动力源的分配,从而确保发动机工作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能够有效降低燃料消耗。
另外,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清洁环保、价格相对低的优势。
因此,在我国开发天然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1]。
2014年7月1日正式执行的GB 30510-2014是国家关于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强制性标准[2],适用于总质量大于3 500 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车辆。
该标准基于GB/T 27840-2011《重型商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测试方法》[3],并根据不同的质量段对燃料消耗量限值进行了规定。
从规定中可以发现,城市客车随车重的增加,燃料消耗量迅速增长,与一般客车燃料消耗量的差值不断增加,当车重超过25 t时,城市客车的燃料消耗限值高达49 L/100 km,而同质量段的一般客车仅为29.5 L/100 km,增加了66.1%。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 ...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用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对比,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心“中国工况”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消费者获取更贴近实际驾驶和不同使用条件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信息的需要。
混合动力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及测试指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及测试指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蓄电池以及变速器等构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动力总成配置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类型。
1 常见的测试评价方法1.1 道路测试法这是基于整车的测试方法,通过在实际道路进行实车测试来评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的优劣。
道路测试分为安全性测试、噪声测试、动力性测试、能耗和排放测试(车载测试),这些测试均需要在专用试验场地上按规定的试验方法完成。
该方法比较简单、直观。
使用该方法,试验结果可以很快地评价整车性能的优劣,为试验样车的参数标定、控制策略优化以及新车的开发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但是受温度和风速等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道路测试方法的可控性和重复性较差。
1.2 底盘测功机法底盘测功机试验也是从整车角度出发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负荷设定来精确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行驶阻力,以实现其道路行驶阻力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再现,这也是底盘测功机试验的关键,将对汽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排放等性能的研究产生直接影响。
与道路测试法相比,底盘测功机试验能够控制室内环境等可变因素,可以精确模拟多种典型行驶状况,试验结果重复性好,但是试验需要昂贵的试验设备,这对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来说成本较高。
1.3 台架测试法台架测试是把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及变速器等总成部件按照混合动力总成布置方案安装在发动机台架上,利用CAN 总线把台架测试控制系统与整车多能源控制器和各总成部件ECU连接起来。
实时测量混合动力总成的各项参数,控制动力总成的运行状态,并借助相关测试设备(如油耗仪、排放分析仪及电功率计等)完成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及噪声等整车性能测试试验。
台架试验受外界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少,并可以使各零部件的布置不受整车总布置的限制。
此外,台架测试还可以利用不同总成部件的模块化设计进行高效率的安装和调试,不仅减少了开发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混合动力总成的研发周期。
混合动力重型商用车能耗测试评价方法研究
3 ) O R A N G E C O U N T Y工况 ,代 表车辆 中等 车速行
驶工况 。
三种循环测试工况 的数据统计特性见表 1 。
表 1 三 种 测 试 工 况 速 度 特 征 参 数
\
_ I
曼哈顿
U D D S
0 R A N C E
参 数\
1 国 外试 验 评 价 方 法
对于轻 型 H E V汽车 ,国际上对其能耗 的评价较 为 全面 , 如E C E R1 0 1 和I S O 2 3 2 7 4 等 。 而对 于本文研究 的重 型 H E V车辆 , 其试验评价方法并 不多 , 被广泛研究
和采用 的有美 国 S A E和 日本的 T R I A S 5 9 — 2 0 0 3 。
当前 ,混合 动力 电动汽车虽 已完 成商业化进程 , 但
仍然面临高成本 、 电池 电机等核心技术仍 未彻底解决 等
况选择测试工况 :
1 ) 曼哈顿 工况 , 代表车辆低速行驶工况 。 2 ) 重型车底盘测 功机工 况 U D D S , 代表车辆较 高车
速行驶工况 。
问题 。此外 , 检测评 价体系和检测 能力的不足也严重制
Ab s t r a c t :T h e h y b id r h e a v y c o mme r c i l a v e h i c l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t e s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e d o me s t i c a n d a bo a r d , t h e n t h e f a c t o r s wh i c h a f f e c t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b a s e d o n t h e r o a d t e s t d a t a a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l i mi t a t i o n s o f d o me s t i c t e s t a n d e v lu a a t i o n me t h o d a b o u t h y b id r h e a v y c o m me r c i a l v e h i c l e e n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C-WTVC循环研究
w^^】农芙工穩师■Autcunotrve itngineerFOCUS技术聚焦张亚杨万江肖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C-WT1"循环研究摘要:介绍我国现行的重型车能耗限值和试验方法相关标准,针对3辆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按照GB/T19754—2015规定的C-WTVC可选循环进行能耗测试。
试验数据表明,在C-WTVC循环测试工况下,3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NEC变化量呈现无规律变化或持续充电,工况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持续充电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综合能耗不一定大,也不能轻易判定整车控制策略不合理。
关键词:CNG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能量消耗量;C-WTVC循环Research for CNG Hybrid Electric Public Bus under C-WTVC Cycle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limit value and test method of heavy-duty vehicles in China, and test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3CNG hybrid electric public buses according to the C-WTVC cycle stipulated in GB/T 19754—2015.Test data shows that the NEC variation of the three hybrid electric public buses is irregular or continuous charging,and the cycle's applicability needs further 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tinuous charging hybrid electric public buses isn't necessarily large,and can't easily determine the vehicle control strategy unreasonable.Key words:CNG hybrid electric public bus;Energy consumption;C-WTVC cycle城市客车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在我国现代城市交通运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
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一项提高汽车能效和减少尾气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其原理、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混合动力技术是将燃油动力系统与电动动力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汽车推进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汽车的节能和环保目标。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燃油效率的提高。
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发动机和电动机合理协同工作,根据行驶工况选择最佳的动力源,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油耗。
其次是能量回收利用。
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过程中通过电动机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次利用,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此外,混合动力技术还可以提供辅助动力,共同驱动汽车,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驾驶舒适性。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还具有较低的尾气排放特点。
相比传统的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时可以选择使用电动驱动,从而减少了尾气排放。
尤其在城市拥堵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更多地使用电动驱动,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驱动系统的高效性能也有助于减少燃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然而,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售价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其次是电池技术的瓶颈。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驱动系统主要依赖于电池供能,但电池的寿命和充电时间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此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可靠性和维修成本也是制约其推广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混合动力技术研究与推广。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激励企业加大混合动力技术研发投入,降低相关零部件的成本,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能耗排放测试系统的集成和验证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能耗排放测试系统的集成和验证李腾腾;秦孔建;高俊华【摘要】An emis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est system of heavy-duty hyvrid electric vehicle (HD-HEV) is integrated vased on chassis dynamometer and Full-Flow Dilution Sampling System (FFDSS). The emis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parallel hyvrid vehicle are measured in the typical China cycle of city vus (CCBC)with the test system, and this test system is evaluated and verifi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duty chassis dynamometer can simulate the on-road driving resistance of test vehicle with error of less than 2.5%, the vraking energy recovery process of test vehicle could also ve reproduced; test cycle could ve reproduced with high tracking precision, in addition, the test results have good repeatavility.%基于重型转鼓及全流定容采样稀释系统,集成了重型混合动力车辆(HD-HEV)能耗排放测试系统。
在我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下,利用该系统对某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辆的能耗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评价验证。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排放能耗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型混合动力车辆排放能耗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近年来,传统的汽车运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逐渐转向更加环保节能型的新能源汽车。
而混合动力车辆则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不仅能够实现车辆自身的能量转化和利用,减少处理废气和废液的压力,还可以节省石油资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环保节能型的一种重要标志。
因此,混合动力车辆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
混合动力车辆在其布局上存在多种不同技术系统。
与普通汽油车辆相比,混合动力车辆在动力系统方面进行了改善,同时考虑到能量利用情况和废品的处理。
因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问题无比关键。
特别是,在控制方法和算法的选择上,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车辆能否实现合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因此,为混合动力车辆设计出能够实现合理控制的技术系统,优化其能源利用和减少废气及废液排放,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对重型混合动力车辆排放能耗过程进行评价和研究,提出一种相应的评价方法,为优化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成果支持。
三、课题内容1. 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利用及排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基于动态模型,探索评价混合动力车辆排放能耗的评价方法。
3. 基于评价方法,对混合动力车辆的能源利用、控制系统和废品排放问题进行探讨。
4. 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相应建议,为进行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四、预期成果1. 系统评价重型混合动力车辆排放能耗的方法。
2. 探讨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和废品排放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3. 提高混合动力车辆技术研究的水平,为环保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方法1. 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利用及排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构建混合动力车辆的动态控制模型。
2. 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混合动力车辆的排放和能耗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国内外重型 HEV 能耗和排放测试标准 可知,我国的测试技术与美国、日本相比还存在 一定的差距。目前国标推荐的《重型混合动力电 动汽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方法》基于燃料热值确定 了一个电能量和燃料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1L 柴 油等效于 3.02kWh 的电能量),利用这个换算关 系直接将电能变化量折算成对应的燃料消耗量。 这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但准确性 不好,评价结论容易与实际性能产生较大偏差。 通过大量的测试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
京
该标准适用于以汽油、液化石油气、压缩天
往会出现测试过程中电功率积分结果显示蓄电
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重型 HEV。它只有排放测
池电能量增加了,而车辆控制器信息却显示
汽
试方法,没有限值。试验在发动机测功机上进行, SOC 明显下降(蓄电池实际结果是放电,电能量
包括发动机、电动机、能量存储装置及其控制单
储存减少了)。因此,目前标准采用的处理方法还
1 . 1 美国标准 S A E J 2 7 1 1 SAE J2711 做为一个推荐测试方法,没有给
出限值,对测取的排气污染物种类也没有规定。 它包括油耗测试和排放测试。该规程的制定主要 是为了解决在底盘测功机上重型 HEV 的燃油经 济性和排放性能测量问题,但也可用于其他重型 车辆的底盘测试,包括冷态试验和热态试验。它推
文章编号:1002- 4581(2010)04- 0023- 05
·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张佩 Zhang Pei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在分析国内外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和排放测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重型混合动力车
序。对于不可外接充电的 HEV 而言,必须在测试
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测试 RESS 系统的 SOC 值,
必要时对每个不同的循环工况,最少要做 3 轮测
试循环以确保有足够的数据对 SOC 值进行修
· 25 ·
·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正。推荐至少有一轮测试结果的净改变量为正, 原则和校正程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几
《北京汽车》2010.No.4
·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循环的适配性不佳[7],也会导致试验效果不理想。 此外,测量车辆上发动机的扭矩尚未有精确且易 于实现的方法,也未建立统一精确的 SOC 对测 试结果进行补偿和修正的方法。对于道路测试而 言,难点主要在于排放测试设备,必须寻求一种 精度能够达到法规测试等级的测试系统。欧美等 车辆排放治理严格的国家近两年来为开展在用 重型车排放符合性检查的研究(NTE(Not-To-Exceed)方法)[8],已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试设备,其精 度和重复性能够满足测试要求,其核心是车载排 放测试技术和发动机负荷测试技术,其中负荷测 试用来获得功率进而得出车辆比功率排放。
耗燃料多少升(L/100km)。
环等因素对能耗的影响;(4) 研究整车道路与在
· 24 ·
《北京汽车》2010.No.4
底盘测功机上试验时的能耗差异。在上述研究的 基础上,针对不同形式(可外接充电和不可外接 充电)HEV 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能量消耗量测试 程序。
2 . 2 重型混合动力车排放测试技术研究重点 虽然国内重型混合动力车的排气污染物测
对于底盘测功机试验而言,其测量准确性较 高,可以精确地控制车辆的运行状态[5]。但需要 事先获取样车在实际道路上的滑行参数,并在底 盘测功机上进行设定。而在获取滑行参数时,由 于受到场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所 获得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车辆的运行状态[6]。另 一方面重型底盘测功机价格昂贵,实际测试费用 巨大,底盘测功机的惯量模拟精度及与测试工况
· 23 ·
·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荐汽车进行 3 种不同的行驶循环试验,即代表低 速行驶的曼哈顿循环,代表中速的 Orange 郡循环 和代表高速的试验 D 循环。燃料消耗量一般采
2 重型 H E V 能耗和排放测试技术 研究重点来确定燃油消耗量。同 时还详细规定了荷电状态(SOC)校正原则和校 正程序。排放测试结果为每英里多少克,燃油经 济性测试结果为等效每加仑柴油多少英里,总燃 油消耗量应为英制热量单位。
实现测试过程中的制动能量回收,能够全面合理
面:计算这一换算系数时只考虑了发动机工作效
地对重型 HEV 性能作出评价,同时测试结果的
率和电机发电效率,未考虑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效
重复性和精度较好。
率,而实际上对于蓄电池来说,车辆运行过程中
北
1 . 2 日本标准 1 1 - 6 - 7 4
其充电效率较低,实际储存到蓄电池中的电能量 比充放电功率积分得到的电能量小得多。因此往
燃料消耗量影响关系和修正处理方法的分析上。 同时由于重型 HEV 往往是具有不同用途的车 辆,如用于城市运营、城间运营等,因此需要研究 测试循环差异对于能耗评价结果的影响。此外, 在 HEV 能耗测试技术研究中,还需要对可外接 充电式和不可外接充电式等不同形式进行区分。 特别是对于试验程序的设计和测试评价结果的 计算方法,两者应该是有差异的。综上所述,HEV 能耗测试技术研究重点为:(1) 研究电力储能装 置 SOC 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的处理方法;(2)研 究HEV 与传统同类车能耗差异;(3)研究测试循
的结果进行修正以补偿 RESS 系统存储能量变
化带来的改变,但是前提是净改变量和排放及燃
料经济性之间必须建立了明确的对应关系;如果
净改变量与整个循环总消耗能量相比绝对值大
于 5%,则采集的数据不能进行可靠地修正,这一
轮测试是无效的[9]。对于不同形式(可外接充电
和不可外接充电) 的 HEV 规定了不同的校正程
车
元的试验系统连接到测功机上。试验循环为
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以提高
JE05 循环,JE05 循环是车速时间循环,试验时要
测试的准确性和精度。
使用轮胎负荷半径、传动比等车辆参数通过计算 转换为发动机参数。此外,它也给出了电量修正 方法。
2 . 1 重型 H E V 能耗测试技术研究重点 相对于传统车辆,HEV 能耗测试技术重点
而我国的 GB/T19754—2005 标准还未对此制定
相应的校正程序。
车
美国标准规定:若 RESS 系统的存储能量水
平的净改变量与整个循环总消耗能量相比绝对
值小于等于 1%,那么计算燃料消耗和排放时就
不需要对荷电状态 SOC 进行修正了;如果净改
变量与整个循环总消耗能量相比绝对值大于 1%
且小于等于 5%,则要对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目前,国内外重型 HEV 的能耗和排放测试 相关标准很少,只有美国 SAE J2711《混合动力 和传统重型车辆排放性和燃油经济性测试推荐 规程》、日本道路车辆型式批准手册 11-6-74《重 型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测量规程》、中国 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 消耗量试验方法》。
文中对重型 HEV 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进行
《北京汽车》2010.No.4
北
了研究,指出我国在重型 HEV 能耗和排放测试
研究过程中的研究重点及技术开发难点,并对
京
RESS 净能量变化对重型 HEV 能耗和排放影响
的修正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汽
1 国内外重型 H E V 能耗和排放测 车 试技术研究现状
在辅助储能装置电能消耗量的测量计算,以及对
1 . 3 中国标准 G B / T 1 9 7 5 4 —2 0 0 5 该标准主要参照 SAE J2711,但它只包括燃
油经济性测试,没有限值。测试方法包括底盘测 功机测试和道路测试[3]。测试循环推荐中国典型 城市公交循环,同时给出了 SAE J2711 中推荐的 循环作参考。采用油耗仪或称重法测量燃料消耗 量。汽车的能量消耗量试验结果表示为汽车每行 驶 100km 消耗燃料多少升(L/100km)和汽车每行 驶 100km 消耗电量多少瓦时(Wh/100km),也可 以使用换算公式计算汽车每行驶 100km 等效消
SOC 变化同电池组内部 NEC 变化的关系,制定
排放测试中应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
能耗和排放测试研究过程中的研究重点和技术开发难点,探讨了 RESS 净能量变化对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影响 的修正方法。
关键词:重型混合动力车;能耗和排放;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U467.4+99:U469.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HEV)因其良好的节 能环保性能而备受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青睐。目前 国内外对于重型车辆排放评价是采取某种行驶 工况,通过台架试验来评价发动机排放水平。重 型 HEV 在传统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机 (GE)和电动 / 发电机(M/G)、蓄能装置(RESS) 等单元,即至少增加了一套动力辅助装置[1]。这 种装置被设计成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采取 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实现车辆节能和降低排放的 目的。对于这种车辆,结构上多了一套动力辅助 装置,由于辅助动力装置的工作,发动机的实际 运行工况分布与测试工况脱离,因此沿用传统重 型发动机评价方法来评价重型混合动力车辆性 能显然已经不合理。同时,传统的重型车辆测试 技术平台还难以实现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动能量 回收,这更突显出传统重型车法规测量方法在混 合动力车辆上应用的局限性。但如何测量重型 HEV 能耗和排放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方法,这也 成为成功引进 HEV 技术的最大挑战之一[2]。
试方法研究与能耗测试方法同期进行,但因试验 设备条件限制及测试方法的实施困难等原因,至 今没有形成标准。故目前国内重型 HEV 只有能 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而没有污染物排放试验方 法。参考 GB/T19754—2005 与能耗测试研究重 点可知,HEV 排放测试技术研究重点为:(1)研 究整车在底盘测功机试验条件下,不同测量方法 的相关性;(2)制定基于底盘测功机的重型 HEV 排放测试程序;(3)研究电力储能装置 SOC 变化 对排放测试结果影响;(4) 研究测试循环对排放 的影响;(5) 研究实际道路下的车辆排放与实验 室测试结果相关性;(6)研究 HEV 与传统同类车 排放差异。同样,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需要对可外 接充电和不可外接充电两种电力储能装置形式 分别制定相应的排放测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