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气管插管并发症(一)导管易位1. 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使导管进入右支气管。

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2. 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一侧肺呼吸音减弱并叩诊浊音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

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二)气道损伤1. 原因:(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

(2)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

2. 预防及处理:(1)注意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置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2)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1. 常见原因:导管扭曲、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气管。

2. 预防及处理:(1)采取措施防止气道梗阻;(2)密切的观察气道的情况、及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对气道梗阻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人工气道位置;②气囊气体抽出;③试验性插入吸痰管。

(4)如气道梗阻仍不缓解,则应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四)气道出血1. 常见原因:气道抽吸、气道腐蚀等。

2. 预防及处理:一旦出现气道出血,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二、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1)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

②出血部位可能来自切口、气管壁。

③气管切开部位过低,如损伤无名动脉,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2)预防及处理:①切口的动脉性出血需打开切口,手术止血。

②非动脉性出血可通过凡士林纱条等压迫止血,一般24h内可改善。

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 合理设置通气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气压损伤。 • 定期床边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机械通气的效果。 • 采用封闭式吸痰技术,减少感染和气道刺激的风险。
机械通气的后续处理
机械通气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包括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康复训练等。
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 处理
通过介绍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我们将帮助您了解机械通气的 基本原理以及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场景。
机械通气简介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来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场景。
机械通气的定义和目的
机械通气是指利用机器代替患者的呼吸肌收缩来完成通气,其目的是维持足 够的氧合和通气以支持患者的生命功能。
机械通气的常见应用场景
• 重症监护室的病患 • 手术后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 •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 麻醉过程中需要保持通气的患者
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并发症
肺损伤和肺炎
机械通气可导致肺部损伤,增加患者患上肺炎的风险。
气管支气管狭窄
过度通气或不当的气管插管操作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
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肌衰竭
患者长期依赖机械通气可能导致呼吸肌衰竭。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2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 气道压力和容积,产生肺泡通气 ,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的作用与适应症
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改善氧合、降低呼吸肌疲劳、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等。
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哮喘等。
机械通气的发展历程
机械通气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
气压伤
总结词
气压伤是由于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的,主要发生在气道的薄弱部位 ,如声门、气管等。
详细描述
气压伤会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气道狭窄和呼 吸困难。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气道压力、调整呼吸机参数等,发生气压伤后应 立即降低气道压力并进行对症治疗。
呼吸机依赖
最早的机械通气使用的是间歇正压呼 吸,后来逐渐发展为连续正压呼吸、 双水平正压呼吸等更先进的技术。
02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 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 、气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口腔护理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对呼吸机进行定期消毒,确保 呼吸机清洁卫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 用。
定期进行痰液培养,了解细菌种类和耐药性,为抗生素选 择提供依据。
定期评估与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病情和通气效果,定期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通气效果最佳。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7.气体经气管切开进入纵膈(尤其是高阻力患者)
临床表现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可变现为轻微的镜下改变到严重的张气性气胸。肺气压伤 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明显症状的少量间质性气肿到引起呼吸衰竭甚至 心搏骤停的张力性气胸各不相同。
肺气压伤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烦躁、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氧合降低、 气道压进行性升高(定容通气时)和肺顺应性进行性下降等。张力性气胸表 现为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发绀、低血压和心排血量减少、心动过速或过缓 、一侧叩诊清音或胸部运动不对称等。纵膈气肿常是肺气压伤的重要征象, 患者主诉胸痛,50%出现hamman体征(纵膈摩擦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
3.肺萎陷伤呼气末肺容积过低,导致终末气道反复开闭而造成肺损伤。
4.肺生物伤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出现肺泡内炎症细胞募集、活化并释放炎 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肺损伤,与内毒素所致的肺损伤相似。
5.使用呼吸机时作心内穿刺、胸外心脏按压、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等 均可能直接损伤脏层胸膜,引起气胸。
6.患者有肺大疱易引起肺泡破裂,引起气胸。
10.出现张力性气胸者,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腋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 脉导管,连接注射器抽气。随后放置胸腔引流管排气减压。
11.出现纵膈气肿时,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伤切开2~3cm直至深筋膜。
12.心包气肿时行心包穿刺术。
13.一旦空气进入血管内立即采取左侧卧位(Durant位)。如气压伤诱导的空 气栓塞出现在心脏左侧,不宜采取左侧卧位。如空气量是非致死量,且患者 情况稳定,可行高压氧治疗。情况紧急时可急诊体外循环以挽救生命。
血症心气肿时心包填塞是唯一征象。空气栓塞时将出现血压下降、心肌梗死 、脑卒中肠梗死等
预防及处理
1.机械通气时尽量使用较小的潮气量,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将潮气量设 为6~8ml/kg,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避维持肺泡的开放,减少肺萎缩伤的发生。同时 降低吸气压峰值,使用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位置血容量正常。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学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学

预防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方法
1 呼气末正压
调整呼气末正压可减少呼吸机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损伤的发生。
2 低潮气量通气
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可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3 定期体位翻动
通过定期翻动体位可减少肺组织压力和肺合并症的发生。
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呼吸肌无力的方法
1 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维持 呼吸肌力量和功能。
2 适度通气支持
提供适度通气支持,避免 过度干扰声带。
提供适度通气支持可减轻 呼吸肌的负担。
3 监测和调整
监测患者的呼吸肌功能, 并根据需要调整通气参数。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气压伤的方法
1 降低通气压力
调整通气参数降低通气压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2 减少通气时间
尽量减少通气时间,以降低气压伤的风险。
3 监测肺泡压力
定期监测肺泡压力,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肺炎的方法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 防和处理医学
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本演示将介绍如 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
了解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是预防和处理的关键。这些并发症包括肺损伤、呼 吸肌无力、气压伤、肺炎和声带损伤。
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重要性
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 通气管护理
定期清洗和更换通气管可减少肺炎的风险。
2 维持患者卫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声带损伤的方法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 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用于维持和支持患者呼吸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麻醉科等医疗环境中。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肺损伤、气道损伤、呼吸肌萎缩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2.1 肺损伤机械通气对肺组织造成的压力和容积过载可能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肺损伤可以表现为气压伤、氧中毒和肺泡损伤等。

气压伤是由于过高的通气压力引起的,可导致肺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氧中毒是因为高浓度的吸入氧会引起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从而损伤肺组织。

肺泡损伤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肺损伤类型,表现为肺泡过度充气和肺泡萎陷,可能导致肺不张和肺纤维化等疾病。

2.2 气道损伤机械通气时,在气道内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这会导致气道损伤的风险增加。

气道损伤包括气管黏膜破裂、气管狭窄和合并细菌感染等。

气管黏膜破裂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气道出血和瘢痕形成。

气管狭窄是一种严重的气道并发症,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和通气困难。

合并细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气道损伤密切相关。

2.3 呼吸肌萎缩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因为呼吸肌不需要主动参与呼吸,从而导致呼吸肌萎缩的风险增加。

呼吸肌萎缩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呼吸肌功能。

这会给患者带来呼吸衰竭的风险,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

3.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措施3.1 肺损伤的防治为了减小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减小潮气量可减少肺泡过度充气和压力过载,从而降低肺损伤风险。

•限制平台压力:避免通气压力过高,可以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CMV)等,以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使用低浓度吸入氧:降低吸入氧浓度可以减少氧中毒的发生,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氧合状态良好。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气体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损伤、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呼吸肌无力等。

因此,提高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预防1.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前应对气道进行充分评估,包括气道的通畅性和是否存在异物,排除气道阻塞的因素。

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预防导管意外脱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导管,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2.适应症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有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脱机的评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3.厌氧防护:保持气管内套管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以预防低氧损伤。

避免氧气过度输送,降低肺泡氧中毒的风险。

二、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处理1.肺损伤的处理: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气压伤和肺过度膨胀伤。

对于气压伤,应适当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控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力,避免过度充气。

对于肺过度膨胀伤,可通过减少潮气量、调整PEEP水平等方法来降低肺泡内压力,预防或减轻肺损伤。

2.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一旦出现气管导管意外脱出、误吸、气道压力伤、声带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確保气管内套管畅通,及时进行导管调整或更换,保证气道的通畅性。

3.呼吸肌无力的处理: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衰竭,应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适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如采用间歇性断续卸载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以保护和恢复呼吸肌功能。

4.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常常会在早期发生,促使开展早期干预。

因此,临床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患者情况恶化前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将氧气输送至病人的呼吸道,以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在长时间或不合适的应用下,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常见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包括肺炎、气压伤、吸气困难、声音嘶哑、焦虑和卧床不位。

以下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肺炎:机械通气时,由于气道被管道堵塞或无法咳嗽排出分泌物,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为预防肺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管道通畅:定期吸痰和气道湿化可以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感染风险。

-坐位抬高:将病人抬高至30-45度的坐位可降低胃液倒流至气管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口腔护理:定期用含氯己定或漱口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细菌的繁殖。

2.气压伤:高水平的吸气压力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或气胸等并发症。

为防治气压伤,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调整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避免过高的压力。

-限制潮气量:根据病人的需要,设定合理的潮气量,避免过度膨胀。

-监测气胸:定期监测胸腔气胸的症状,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3.吸气困难: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患者感觉到呼吸困难或不适。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吸气困难的方法:-调整触发敏感度:合理调整呼吸机的触发敏感度,以适应病人自主呼吸努力。

-采用同步通气:使用同步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通气(PSV),可以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感。

4.声音嘶哑:机械通气时,管道摩擦或过度膨胀可能导致声音嘶哑。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声音嘶哑的方法:-定期调整管道位置: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位置的管道,减少管道与气道组织的摩擦。

-注意管道大小:合理选择管道的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喉部压迫。

5.焦虑和卧床不位: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导致病人焦虑和肌肉无力。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焦虑和卧床不位的方法:-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充分的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运动康复: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机械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尽管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支持患者的呼吸,但它也会导致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通气的操作并发症,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一、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过度通气、高压通气、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因素引起的肺损伤。

患者常表现为氧合不良、呼气末正压依赖性肺泡塌陷、肺容积减小等。

为了减少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气道保护:合理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避免气管插管的误放置和气囊过度充气。

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自主呼吸功能维持通气。

2.避免过度通气和高压通气: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耐受能力调整通气参数,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力的上限。

3.优化呼气末正压:合理使用PEEP可以减少肺泡塌陷和通气不均。

二、气压伤(Barotrauma)气压伤是由于高压通气导致气体过度膨胀,引起肺泡破裂和组织损伤。

常见的气压伤包括气胸、气腹等。

为了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通气压力:避免使用过高的峰压和平台压力,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调整通气参数。

2.避免过度充气气囊:过度充气气囊可能导致气囊破裂和气压伤,需要密切监测气囊充气情况。

三、氧中毒(Oxygen Toxicity)氧中毒是由于过度吸入高浓度氧气导致自由氧和自由基生成过多,进而损害组织和细胞。

为了预防氧中毒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氧气浓度: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调整氧气供应浓度。

2.使用低流量氧疗:尽可能使用低流量的氧气,以减少氧气浓度对肺组织的损伤。

四、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机械通气可能对患者的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心输出量等。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介绍机械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维持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压伤、肺损伤、呼吸肌疲劳等。

本文将就这些风险进行介绍,并讨论相应的处理方法。

1. 气压伤气压伤是一种由高压通气引起的患者损伤,主要表现为气胸、气腹、气管破裂等。

气压伤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过高的通气压力:在机械通气中,高压通气可能会导致肺组织的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气压伤的发生。

•没有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缺乏PEEP会导致肺泡塌陷和再开放,增加气压伤的风险。

•不适当的潮气量:过大的潮气量可能会导致肺组织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气压伤的发生机率。

处理方法: - 降低通气压力:通过调整通气机参数中的压力上限,可以降低通气压力,减少气压伤的风险。

- 注意使用适当的PEEP:适当的PEEP可以维持肺泡的开放,提高通气效果,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 控制潮气量: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调整潮气量,减少肺组织的过度膨胀。

2. 肺损伤机械通气还可能导致肺损伤,主要表现为肺炎、肺纤维化等。

肺损伤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气道感染: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气道创伤:插管或气管切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气道损伤,增加肺损伤的风险。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P):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能导致VAP的发生,进一步引起肺部炎症和损伤。

处理方法: -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使用无菌物品,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

- 提供适当的呼气末正压:适当的PEEP 可以减少肺泡的塌陷和再开放,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 进行定期拔管:避免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3. 呼吸肌疲劳机械通气使呼吸肌获得充分的休息,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也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

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呼吸负荷增加、呼吸机依赖性增加等。

处理方法: - 适当提供辅助通气:在临床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机械通气患者提供适当的辅助通气支持,减轻呼吸肌的负荷。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气压伤原因:吸气峰压过高或潮气量过大,PEEP过大,使平均气道压升高;吸气时间过长;吸气流速过快,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泡过度捧场,甚至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和咳痰;未发现的肺大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气道粘膜压迫和坏死,甚至气管环穿孔;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密闭不佳和皮肤缝合过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心肺复苏时做心内注射和胸外按压。

防治措施:限制通气压力;对有诱发气胸原发病存在的患者慎用PEEP和PSV;必要时镇咳;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2.通气过度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如缺氧、疼痛、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患者主动性加快呼吸频率或增加潮气量造成过度通气。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所设置的TV或MV过高,呼吸频率过快,I/E不妥当。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过度的原因,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

若估计引起通气过度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通气过度,赢考虑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

先将患者的呼吸频率降至正常水平,对呼吸频率正常的患者,可酌情将呼吸频率降至正常低水平;其次可酌情将原先设置的TV或MV降低,可根据氧分压水平分次调整;最后可适当缩短呼气时间,必要时可以应用反比呼吸,即吸气时间大于呼气时间。

三种参数调整的先后,可按上述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酌情重新排列调整顺序。

3.通气不足原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管道漏气、脱机;TV过低或I/E设置不妥;明显的呼吸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不足的鱼啊您,并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

若引起通气不足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有通气不足所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主要调整I/E,是患者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I/E最长可达1::2.5~3。

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自然防护能力下降;医源性交叉感染和分泌物引流不畅;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引起菌群失调,造成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细菌与真菌的二重感染。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ppt课件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ppt课件

气管内吹气(Tracheal gas insufflation,TGI)
是将一较细导管插至气管隆突附近,在机械通 气同时将新鲜气体连续或间歇(吸或呼气相)向 13 ppt课件 气管吹气.

液体通气(Liquid ventilation,LV), LV是指先将液体-一种全氟碳化合物 (Perflurocarbons,PFC)注入肺内作为溶剂来 进行间歇通气。若注入液量等于肺总液量, 称为全LV,注入液量等于功能残气量,称 为部分LV。研究表明,部分LV可避免VILI 的各种病理改变。
ppt课件 7

④ ⑤
目前常用的SDD用药 (粘膜不吸收抗生素): 妥布霉、多粘菌素E、二性霉素B
需注意的是: ① ② 一般认为SDD可降低VAP 发病率,但能否 降低VAP的病死率仍有争议。 此外SDD是一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耐药性的产生,是不少对SDD持谨慎态度 的一个原因。 目前SDD不作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方法,仅应 用于高危群体的预防。

重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的0.5%~39%, 过去认为VILI的产生与机械通气的高气道压关, 故称为气压伤。近年的深入研究发现,引起VILI 者中不一定都是高气道压,如肺容积过度扩张, 即使无高气道压也可招致VILI,故有些学者主张 应称为容积伤。
ppt课件 10
VILI的类型:



肺泡外气体: 肺泡外气体指肺泡破裂,肺泡 内气体从裂口逸出进入各组织 或间隙。 系统性栓塞:支气管静脉的血管结构被坏死 病变或机械通气的切应力破坏、 肺泡破裂后进入支气管血管鞘 的气体进入肺静脉系统,引起 栓塞如脑栓塞、冠状动脉栓塞。 弥漫性肺泡损伤 氧中毒
ppt课件 11
VILI的致病因素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57页)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57页)
机械通气常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气压伤
• 原因
–病人因素 –呼吸机因素 –操作者因素
• 类型
–气胸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2
气胸
• 类型
– 张力性气胸 – 等张性气胸 – 低压性气胸
• 病因或诱发因素
– 呼吸机模式或压力的高或低 – 病人是否接受过能诱发气胸的除呼吸机以外的其
他治疗和抢救 – 病人是否具有能引起气胸的原发疾病或诱发因素
– 穿刺排气 – 胸腔闭式引流-实施后再用呼吸机
8
气胸-预防
• 限制通气压力 • 慎用PEEP和PSV • 必要时镇咳 • 慎重胸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9
皮下或纵膈气肿
• 指气体进入皮下或纵膈 • 气体来源
– 肺组织:大多与气胸并存 – 呼吸道:因气管切开不慎引起
10
呼吸机引起 皮下或纵膈气肿
• 病人已存在胸膜破裂的因素
– 眼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 视网膜血管收缩 – 眼底出血、渗出
21
氧中毒的处理与预防 • 处理
– 较为困难,尚无特殊办法
• 预防
– 尽量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
22
呼吸机依赖
• 定义:病人出现脱机困难,需长期依
赖呼吸机进行呼吸
• 原因
–病人肺功能不全
–病人心理因素
–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
–呼吸肌疲劳、萎缩
• 处理
– 分析原因 – 去除诱因 – 调节呼吸机参数:TV、MT、I:E
18
通气不足
• 病人因素:
– 分泌物排出不畅 – 气道阻塞:气管痉挛,导管扭曲,气囊移位
•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 • 诊断依据
– 血气分析→ PaCO2↑或PaO2↓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处理流程: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气急、紫绀给予高流量吸氧;咳嗽、咳痰给予镇咳祛痰药)→严格按照院感标准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加强病房消毒管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定期进行空气监测→观察病情并记录。

(二)肺不张处理流程:一经明确肺不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若是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可适当地将导管外拔,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予以证实;用纤支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帮助患者湿化气道,翻身、拍背及吸痰,对不张的肺区(尤其是左上肺、右下肺)进行体位引流→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呼吸道堵塞处理流程:出现呼吸道堵塞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堵塞原因→畅通呼吸道(若为痰栓阻塞导管端部,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去除液态或固态梗阻物,加强气道湿化;若吸入胃内容物导致支气管痉挛,可用1%重碳酸氢钠溶液反复灌洗吸净,然后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皮下气肿压迫气管所致,应切开减压和排气)→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并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肺气压伤处理流程;出现肺气压伤→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原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出现张力性气胸者,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腋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脉导管,连接注射器抽气,随后进行胸腔插管水封瓶引流;出现纵隔气肿时,沿胸骨上切迹向头侧切开2~3cm直至深筋膜;心包气肿时行心包穿刺术)→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氧中毒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六)通气不足处理流程:患者出现通气不足→立即查找原因→若分泌物排出不畅,及时吸痰→若吸净分泌物仍通气不足→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解除痉挛或调整参数)→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6、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约为20~40滴/分,切勿过快以防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放气管套管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7、每天予以2~3次口腔护理;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痰液溢湿纱布及时更换;8、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9、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10、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1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三处理措施1、遵医嘱治疗基础病;2、遵医嘱治疗VAP呼吸机相关肺炎严重感染者,推荐采用抗菌药物阶梯疗法,即先使用高效、广谱、耐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将抗菌药物改为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3、按常规实施预防VAP护理措施;4、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二、肺不张一临床表现1、气管偏向患侧,不张部位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动脉血氧分压下降;3、胸部X线可见不张部位肺纹理增粗,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侧位片可见不张肺组织呈楔形或三角形密度影增高,其尖端指向肺门;二预防措施1、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及时湿化气道;2、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确保气管导管置于合适的长度;3、在应用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可间隔一定时间适当使用叹息功能模式,防止肺泡闭陷;三处理措施1、及时予以气管切开,以保证充分的气道湿化和吸痰;2、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3、一侧支气管肺不张,可适当地将导管外拔,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以证实4、加强体位引流;三、肺气压伤一临床表现1、胸痛、烦躁或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氧分压下降、伴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2、X线示胸部位的肺纹理消失;3、张力性气胸表现为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发绀、低血压和心排血量减少、心动过速或过缓、一侧叩诊清音或胸部运动不对称等;4、纵隔气肿常是肺气压伤的重要征象,患者主诉胸痛,50%的患者出现Hamman征纵隔摩擦音;5、捻发音是皮下气肿的特征;二预防措施1、限制通气压力;2、潮气量设置不宜过大;3、慎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自主呼吸支持模式PSV;4、慎重或避免胸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5、必要时遵医嘱镇咳;三处理措施1、张力性气胸者,紧急进行排气;气胸者暂停使用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后在继续使用呼吸机;2、纵隔气肿时;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上切迹项头侧切开2~3cm直径深筋膜进行排气;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气道峰压PIP;4、肺气压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 水平;5、机械通气时使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通气;6、对症处理,如止痛、镇静、生压、四、氧中毒一临床表现1、氧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器官刺激症状,如难以控制的干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胸骨后锐痛;2、18小时后出现肺活量降低,继而肺顺应性下降,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增高;3、24~48小时内可办法ARDS,发生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渗出,可出现咯血;4、72小时后胸部x线篇可间到双侧弥散性浸润灶,肺间质纤维化及多器官衰竭等表现;二预防措施1、呼吸机给氧避免氧浓度大于50%以上,氧浓度越高,肺损伤越重;2、病情严重需要吸入高浓度氧时,吸入时间不能过长;3、适当应用PEEP提高氧分压;4、动态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所需要的氧分压;三处理措施1、保持呼吸机给氧浓度低于60%,其他上述特殊措施;2、遵医嘱使用镇静、麻醉药,维生素E、维生素C辅助用药可减轻氧中毒;五、上呼吸道堵塞一临场表现1、因分泌增加或吸引不当;导管或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被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等原因可导致上呼吸道堵塞;2、呼吸困难程度取决与堵塞的程度;3、缺氧、发绀、焦虑、烦躁、呼吸窘迫、可出现三凹征吸气时出现胸骨上、锁骨上及肋间凹陷;若梗阻严重者可致窒息、心动过速,继而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脏停搏;4、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二预防措施1、使用呼吸机前,线检查呼吸机装置是否完好;只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机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堵塞等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分泌物及返流的胃液;开放套囊之前,务必吸净口咽分泌物;3、痰液多且粘稠者,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充分吸痰,及时翻身、拍背、引流;4、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嵌顿;三处理措施1、清除分泌物或痰栓;2、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3、气管导管嵌顿于气管龙脊、气管侧壁引起的阻塞,可拔出导管2~3cm,调整气管导管;4、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重新建立人工气道;六、通气不足一临床表现1、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气管痉挛、导管扭曲、气囊移位、气囊漏气、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分压降低;2、烦躁、呼吸频率变慢、颜面潮红等二氧化碳潴留表现;3、严重时出现昏迷;二预防措施1、去除诱因;2、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T、I:E;3、气管插管前,对气囊进行漏气监测,具体方法:用无菌注射器将气囊充气至10~15ml 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观察有无漏气现象发生,检查各种连接导管封闭性能,防止脱机;4、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防止分泌物引流不畅;5、定时翻身、叩背,防止痰液积聚肺部和小支气管;6、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三处理措施1、气囊漏气引起的低通气,应对气囊适当充气,必要时要更换气管导管,重新插管;管道漏气时立即更换管道;2、调节设置好呼吸机参数TV、MT、I:E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调节;3、认真分析原因,如导管内或套管移位应及时调整位置,必要时及时更换;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七、过度通气一临床表现1、因缺氧、疼痛、精神紧张、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2、呼吸由深快转为浅快、短促,甚至间断叹息氧呼吸;3、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4、因血清游离钙降低引起感觉异常,如口周和四肢麻木及针刺感,甚至抽搐,痉挛;5、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小于30~35mmhg;二预防措施1、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V、I:E,机械通气早期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过快,一般使其在2~3天内下降到理想水平;2、动态观察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及时调整通气量,尤其对于自主呼吸逐渐加强者;3、去除过度通气的原因因疼痛、精神紧张而导致呼吸频率过快,则可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如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补充碳酸氢钠予以纠正;三处理措施1、根据病情、二氧化碳分压及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适宜的呼吸机参数;通过调低TV来降低MV,调低呼吸频率、调节I:E,延长吸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增加无效腔等;2、出现神经症状时应用镇静剂,并注意纠正点就知紊乱;3、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过度通气时改用面罩连接方式进行通气;八、呼吸机依赖一临床表现1、患者出现脱机困难,需长期依赖呼吸机进行呼吸称为呼吸机依赖;主要原因有患者肺功能不全,患者心理障碍,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呼吸肌疲劳、萎缩;2、主要表现为逐步停机后伴有烦躁不安、激动、意识障碍;呼吸速率增加、呼吸困难: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动脉血气异常等;二预防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呼吸衰竭诱因;2、脱机前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3、为患者讲解脱机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4、合理的膳食管理,为患者提供能量及多种营养物质;5、加强心理护理,消除顾虑;6、正确掌握应用呼吸机的指征;7、对部分上机前就考虑到无撤机可能的患者,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三处理措施1、加强呼吸肌的功能锻炼;2、合理应用SIMV和PVS模式;3、尽量使用间断治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4、改善患者营养,保持内环境稳定,恢复中枢及呼吸肌功能;5、正确选择好脱机时间,脱机时间应选择在9:00~11:00及15:00~17:00这个时间段,患者经过充足睡眠后,精力充沛,容易耐受各种刺激;医务人员多在岗容易对各种突发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九、腹胀、胃肠胀气一临床表现1、腹胀、胃肠胀气主要因为气管食管瘘,经面罩或口含管人工呼吸而导致;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嗳气、呕吐、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痛、腹皮绷紧如鼓为特征;二预防措施1、协助患者及时翻身,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患者排气;2、加强气管导管护理,及时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密切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位置,如有疑问及时通知医生;3、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注意血钾的变化,避免由于低钾引起的腹胀;4、规范鼻饲的操作流程,避免由于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胀;三处理措施1、去除病因;2、增加翻身次数,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患者排气;3、热敷及按摩腹部,以增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排气,减轻腹胀;3、胃肠减压或灌肠;4、必要时遵医嘱给与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十、低血压一临床表现机械通气过程中因胸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心率正常或下降,收缩压为80~60mmhg,表现为气促、烦躁、发绀;收缩压小雨40mmhg 时表现为点头呼吸、昏迷等;二预防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增加其机械通气的信心;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神志、面色、尿量等病情变化;3、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4、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的剂量;5、调节适当的呼吸比值,控制通气压力;三处理措施1、调节潮气量、吸/呼之比并选用最佳PEEP;2、适当补充血容量,使静脉回流量增加,恢复正常的心输出量;3、应用增强心肌收缩药物,选用氯化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4、补充血容量,适当调节压力水平;血压下降明显者及时升压、扩容并积极给与静脉营养药物等治疗;。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气压伤害
机械通气时,高压氧气可能对肺部组织造成伤害。调整通气参数可以减少气压伤害的发生率。
感染
机械通气是呼吸道个人卫生要求高的治疗方式,因此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使用无菌技 术和适当的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
处理感染的方法
1 个人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定期更换通气管和呼吸机过滤器。
2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 加强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通气设备和管理器材。
处理肺损伤的减少肺部过度膨胀和损伤。
2 呼气末正压
通过给予呼气末正压,保持肺部开放以减少损伤。
肺损伤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如肺泡破裂或肺组织炎症。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可 以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处理气压伤害的方法
1 调整通气参数
降低气压和潮气量,避 免过度膨胀肺组织。
2 监测患者反应
3 改善通气技术
密切监测氧饱和度、氧 气输送和呼吸频率,早 期发现并处理气压伤害。
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呼 气末正压,以减少气压 伤害的风险。
3 监测ARDS
密切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风险因素,及时处理并预防。
结论和总结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处理的。合理调整通气参数、加强个人卫生 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机械通气治疗的安 全和有效性。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2 间皮气压伤
调整呼吸机参数或采用自主呼吸等治疗方法,注意心肺功能和肺容积的监测。
3 肺气压伤
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使用低阻碍气道的呼吸机接口等。同时进行机械通气的生理分析 和支持治疗。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耳部疾病
采用软质材料的呼吸机痰液回 收器,并定时更换口腔护理用 品。
心血管并发症
严密监测心肺功能,采取降压 药物和渐进性神经调节等手段, 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
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清洁插管, 注意预防感染。
肺膜和肺组织损伤的处理
1
肺不张的预防
使用呼吸机模式,增加呼气末正压等手段,以保持肺泡开放。
2
气胸的处理
疏通胸膜腔或行胸膜闭式引流等手术治疗。
3
肺部感染的治疗
根据病原菌及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肺部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
呼吸系统并发症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期换气,调整呼吸机参 数,及时处理肺部感染。
其他并发症
如压疮、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同时注意病人心 理、膳食、卫生保健等综合治疗。
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
喉头水肿
可使用抗炎药物和肾上腺素等支 持治疗,必要时更换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脱出
采取紧急措施固定插管,同时及 时通知医生进行修复。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处 理
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但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在本次演 讲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它们的发生。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概述
低血压
控制液体输入量,调整药物剂量,及时处理感 染,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
消化系统并发症
控制营养支持,调整胃肠动力药物,避免过度 通气导致胃肠胀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输液中心 殷凤云 2015.2.4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
脱管
气道堵塞
气道损伤
人工气道 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
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目前常用的人 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根据插 管途径不同,气管插管又可分为经口气管 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1、脱管
表现为呼吸机低潮气量报警、喉部发声和 窒息等
与插管时机械损伤、气道内吸痰、气道腐 蚀等有关,表现为出血、肉芽增生、气管 食管瘘等。
处理:为避免气道损伤,插管前应选择合 适的导管,插管时动作轻柔,带管过程中 保持导管中立位,合理吸痰,做好气囊护 理等。
机械通气本身引起的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VILI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1、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指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造成的损伤或已损 伤的肺组织进一步加重,包括气压伤、容 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临床表现为肺间 质水肿,皮下气肿、气胸和肺水肿等。
气压伤
原因
病人因素 呼吸机因素 操作者因素
类型
气胸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气胸
类型
张力性气胸 等张性气胸 低压性气胸
病因或诱发因素
处理:出现脱管应保持气道通畅,应用简 易呼吸器通气和供氧,必要时重新气管插 管。
2、气道堵塞
由痰栓、异物、脱管等引起,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窒息。
出现气道堵塞应针对原因处理,如调整人 工气道位置,抽出气囊气体,试探性插入 吸痰管等。如仍不缓解应重新建立人工气 道。
3、气道损伤
呼吸机模式或压力的高或低 病人是否接受过能诱发气胸的除呼吸机以外的其他
治疗和抢救 病人是否具有能引起气胸的原发疾病或诱发因素
气胸-临床表现 胸痛:注意病人不能主诉 烦燥和大汗淋漓 缺氧和紫绀:突然出现低氧血症 循环衰竭:血压↓,心率↑ 皮下或纵膈气肿 气胸体征: 胸部X线:为诊断气胸最可靠依据
气胸-紧急处理
暂停使用呼吸机 排气减压
穿刺排气 胸腔闭式引流-实施后再用呼吸机
处理:
为了避免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出 现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

原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口腔部分泌物 和胃肠内容物返流误吸密切相关
高危因素
高龄
Glasgow评 分<9
APACHE 评分高
长时间机 械通气
急慢性肺 部疾病
过度镇静
预防措施:
(1)半卧位 (2)避免镇静时间过长。 (3)避免镇静时间过长。 (4)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5)规范使用呼吸道管道。 (6)做好口腔护理。 (7)尽早撤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