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中文化常识整理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知识点汇集

先秦诸子知识点汇集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 (就好比)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 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业,自负自大 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
• 3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 之事,因为之备。 • 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 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 应的措施。
• 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②.良人也,所仰望终身也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④.而良人未知之也 ⑤.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⑥.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孟子遇于石丘 • ⑧.未之有也
•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7、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闻道,晚上 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1、名句背诵
•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 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于义气, 而小人只通晓于利益 ) •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词类活用
• 1.填然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 下) 4.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 5.王无罪岁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王语暴以好乐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7.独乐乐,与人乐乐 (乐,名词作动词,欣赏 音乐)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形容词 活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文化常识先秦诸子12家流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文化常识先秦诸子12家流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文化常识先秦诸子12家流派代表人物及观点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先秦诸子精华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精华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精华知识点总结儒家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为人之基本要素。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和社会的伦理观念,强调礼义之道,强调忠孝之道,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品德修养和政治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提倡仁爱之道,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治国理政。

儒家强调礼仪法度,规范人们行为礼节,强调礼义道德教化,倡导“以礼治国”。

儒家强调孝道,强调家庭伦理,倡导“教子有道、治家有教、治国以礼、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提倡“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体自由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强调道德自然,主张修身养性,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自身完善。

道家注重个体内心的静心修养,提倡世俗生活之外的超然境界,强调“无为而治”,否定功利功成,反对形而上的理想。

道家思想融合了自然观与人生观,主张顺应自然,顺其自然。

道家主张非为而治,主张无为而治,提倡超然境界,强调心静自然,在道家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墨家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提倡平民主义,倡导“兼爱”、“非攻”等道德观念。

墨家思想注重实用和功利,提倡简约和节俭,倡导“无为而治”,主张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实用和效益。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提倡全民平等,倡导“非攻”。

墨家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提倡以德服人,推崇兼爱和非攻的道德价值观。

法家法家思想以商鞅、韩非、李斯等人为代表,主张法制和秩序,提倡严刑峻法,强调权谋和利益。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主张法令严明,倡导以法制治国。

法家思想强调权谋和利益,主张权术政治,倡导利己主义,反对道德主义。

名家名家思想以宋玉、列御寇、慎到等人为代表,主张空灵感性,提倡逍遥自在,强调心性本真。

名家思想强调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主张心灵自在,倡导“风雅逍遥”的生活态度。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是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哲学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众所周知的作品和理论,并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篇文章将总结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先秦文化的知识点。

1. 青铜器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青铜器得以迅速发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观念。

在这个时期,制作和规范的技术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这反过来促进了青铜器的生产和贸易,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一系列的哲学流派。

分别有孔子的儒家,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孟子的名家等。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著作被广泛传播,对中国以后的社会和政治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兵器在先秦时期,兵器的发展和改进促进了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军事力量的形成。

随着中国边境的扩张和扩大,在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中,兵器的使用和生产成为了重要的军事任务。

刀剑,战车,长矛,弩,等等这些武器成为了中国古代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普及率最高和最为重要的文化。

该学派主张讲究礼仪、正义、道德,反对暴虐和残酷。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已经影响多个国家,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并且被刻在了人们的意识中,确立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根基。

5. 远古神话先秦时期远古神话是中国最为古老和丰富的文化之一。

这些神话讲述了中国先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

在那个时候,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神的力量在支配着,并且把它们看作是神和神仙。

这些神话流传至今,通过口头传承和的书写形式不断的被传播着。

这些先秦文化的知识点是无法穷尽的。

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够了解并记住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将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并帮助其相对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孔子是儒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3、孟子被后世称为亚圣,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性善论;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民本思想;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仁政。

4、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巨擘,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和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5、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6、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法治、术治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7、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人文意识,他弘扬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8、《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规律的东西。

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流派众多,其次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

二、名句默写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君子去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先秦诸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先秦诸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先秦诸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儒家1.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仁、礼、义、孝、忠、慈、和等概念。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孝道、忠诚、礼仪规范等,提倡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弟子们的对话;《大学》、《中庸》、《孟子》也是儒家经典,其中《大学》和《中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孟子》则重视道德修养和仁爱之道。

3. 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武帝设立太学,推行儒家经典的教育,使得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1. 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强调追求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法则,不患于物。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崇虚无、空灵、宁静、超然的境界。

2.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作者为老子。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虚无缥缈”、“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干预。

3. 道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道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汉代出现了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他们对《道德经》进行了解读和发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三、墨家1. 墨家思想的特点墨家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以爱人为本的思想,主张“非攻”、“兼爱”、“明天下”,提倡天下为公,反对以国家利益为重。

墨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实用技术和战争战略,对后世军事学有一定影响。

2. 墨家经典《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记载了墨子思想和实践。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明天下”的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儒家和道家的兴起,墨家逐渐式微。

不过,墨家的兼爱思想和理念仍然延续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和传承。

四、法家1. 法家思想的特点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治的严密和统一,提倡以法治国、以法治家,倡导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主张实利主义,重视效率和实效。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1、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学派也只是诸子之一。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

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

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3、儒家代表人物及发展演变·孔子:仁、礼、孝、中庸·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论·荀子:性恶论、贯通天人·董仲舒:·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经世致用、气理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六艺经典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临渊羡鱼,不如。

《汉书·董仲舒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荀子·劝学》·,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先秦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七年级的先秦文化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一、先秦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指从周朝衰落到秦朝建立的这段时间。

这个时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各诸侯国争霸的时期,是传统的封建时代;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则是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国家之间互相争斗。

二、先秦诸子百家在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学派和代表人物:1.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仪、忠诚等传统美德,并倡导君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

儒家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通过君主的德行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和“无为”,主张遵循天道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个体自由发展,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兼爱、非攻、尚同等观念。

墨家主张消除战争和冲突,追求人类和平与社会公正。

4. 兵家学派兵家学派以孙子和孙膑为代表,主要研究战争与军事策略。

兵家学派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以张仪和申不害为代表,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转化而成。

三、经典著作在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后来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本著作:1. 《尚书》《尚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商、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小雅、大雅、周颂等诸多篇章,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弟子之间的对话,传承了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2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2

《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2.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山东邹城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3.荀子(约公元前 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先秦诸子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知识点总结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代表,主要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列子等。

他们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深远,对中国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之重要。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能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五行”,即“文、义、礼、乐、政”,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他还提出了“君子”、“小人”、“君子之风”等概念,认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能,能够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

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恶”出于外在环境的影响。

他提出了“教化三则”的观点,即“天之生物也唯人以为贵”,“有位也行,行位也荣,荣位也达,达位也快”,“生之谓性,命之谓义,善之谓道”,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做到“教化为善”,“追先王之道”,“循礼义而动”。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无为”、“无我”等哲学观念。

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而道又是无形无象的,无所不在,可以说是宇宙的本原。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天下”等观点,强调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的干预和强求。

老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强调心无所窒,胸有丘壑,要做到无欲则刚、无为而治、无行而步、无方而处。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自由”、“无为”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的干预和干涉。

庄子还提出了“齐物论”、“逍遥游”、“无我”等哲学观点,强调自由自在,无为而治,要做到心如止水,君子之道非止非行,非理非非理,非物非非物,无所不足。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先秦诸子语录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语录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语录知识点总结首先,儒家诸子的思想以仁、礼、义为核心。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仁爱之道,提倡仁政和仁义之道。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以人之心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孔子还提出了“礼”与“义”的概念,认为“礼”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义”则是涵盖了个人道德与社会正义的概念。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子思则提出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强调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恪守礼仪规范。

这些知识点体现了儒家诸子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具有很高的启发价值。

其次,道家诸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大流派,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道的原初性和普遍性。

老子还提出道德无为的思想,主张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

庄子则进一步阐述了“虚静而无为”的观念,认为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体现了道家诸子对于自然、生命的思考,对人生态度的影响非常深刻。

第三,墨家诸子主张兼爱,提出了“以兼爱故无攻”、“非攻”等重要理念。

墨子认为,万物一体,应该兼爱,并通过「非攻」「非命」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墨家的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道德伦理、社会和谐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四,名家诸子注重言辞的功效,强调言辞的正确性和效果。

荀子认为,“言之不可以也,非礼也”;韩非强调“致治者必制术”,即制度是治理的关键。

他们的思想对官僚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最后,法家诸子注重法律制度、权力管理和社会秩序。

韩非认为,国家制度是治理的基础,必须依法治国,通过法律来实现治理。

蔡中则提倡实事求是,重视实践和经验的价值,强调要把握实际,掌握现实,才能得到治理上的真知。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先秦诸子的思想具有广泛的深远影响,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1. 古代社会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剧变。

此时,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战乱不断,人们追求权力和荣耀,思想争论激烈。

2.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兵家等,被称为“诸子百家”。

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制、忠诚、孝义等传统道德观念。

儒家追求的是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注重教育和人伦道德。

4.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追求自然和道的无为而治。

强调个体自由和自我修养,反对仁义礼法,主张放弃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5.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诸侯间的战争和武力。

墨子强调爱和公平,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剥削。

6.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以名家为代表,提出“法教”,主张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治理满人的目的。

名家重视实用主义,对道德和理想主义持怀疑态度。

7.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主张法治思想,强调权威和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追求的是势力和权力的集中,注重统治者的权威和各级官员的能力。

8.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以孙武和孙膑为代表,主要是军事思想。

兵家强调战争策略和战术,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原则和兵法,对战争和军事组织的理论有重要贡献。

9. 诗经和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经和楚辞是重要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以民族历史和社会风貌为题材。

楚辞是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感慨为主要内容。

10. 春秋战国思想的转向:先秦时期思想呈现了从宗教神秘主义到人性主义的转向。

先秦文化集合整理

先秦文化集合整理

先秦文化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汉书·艺文志》说:“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说的是先秦时代的学者们为了迎合君主的政治需要,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形成众多流派。

各国君主不仅对各家“兼而礼之”,不主一家,还鼓励和支持各家之间的相互论战,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显学除孔、墨两大家之外,还有道、法、阴阳、名辩诸家,一家之中也不断分化为更小的学派,如韩非说战国末“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而他们确实“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对当时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都作出一定的贡献。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先世本为宋的贵族,后迁于鲁。

他从五十岁起,才开始在鲁国做过较大的官,不久即失去职位,以后一直到处奔波,去过不少国家,但他的政治理想一直未能实现,最后老死于鲁。

他把历史上的思想材料,加以提炼,创建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主要言论和观点,都被收入由他弟子所编集的《论语》之中。

他以仁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论语》中论述仁的地方在百处以上。

所谓仁就要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仁者爱人”。

他以为一个人若要达到仁的标准,就须“克己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以求符合礼的要求。

他弟子说他一贯之道是忠恕。

忠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就是在处世方面要多为别人着想。

总之,孔子把仁看作一切道德的总和以及道德当中的最高准则。

孔子爱人的原则也贯穿于有关治国治民的主张之中。

例如他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子为政,焉用杀”,等等。

这些话表明他反对君主对人民横征暴敛和滥施刑杀,而应通过宽惠的手段来得民心,以求得政权的巩固。

他对刑罚的见解是:刑罚失中会使人民手足无措,而治国不能单靠刑罚,采用德治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他认为一个国家足食足兵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必须取信于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目录《长恨歌》 (2)《行路难》 (2)《阿房宫赋》 (2)《六国论》 (3)《伶官传序》 (3)《祭十二郎文》 (4)《狱中杂记》 (6)《陶庵梦忆序》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1)《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 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先秦诸子选读中文化常识整理

先秦诸子选读中文化常识整理
14、宫商角徵羽是古代五音。
15.城,可指内城。古代,都邑周围用来防御的高墙 一般分为两层,里边的叫城,外边的叫郭。城单用时 分,这里泛指商人。 17.五谷:泛指各种主要的谷物。但五谷说法不一, 比较普通的说法以稻、黍、稷、麦、菽(或豆)为五 谷。
18、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
艺(也叫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 《易经》《春秋》
19.卜筮: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蓍草占卜叫筮。 20.庖人,周礼官名,掌管膳食,泛指厨师。祝,祭祀 时主持祝告的人。
21.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ZhuānXū)、帝喾( dìkù)、唐尧、虞舜。三王:夏、商、 周三代开国君王。一说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夏 禹、商汤、文王、武王。
先秦诸子选读中文化常识整理
10.士,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庶民指 没有官爵的平民,大夫指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 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 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11.社稷: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王都祭祀社、稷二神, 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12、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 以示尊崇之意。少牢没有牛。牺牲指供祭祀用的纯色 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13.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 杆。有时也在君王出游时立于车上。车驾则可代指君 王。
谢谢观赏!
2020/11/5
5
三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 神农或者天皇、地皇、人皇
22.棺椁:棺材和套棺(套于棺材外的大棺),泛指棺 材。
23.南面:古代一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见群臣 皆西向南而坐,故用南面代称 君王之位。北面:臣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宰:指城邑的长官,也指百官之长。 7.乘:指车兵,也用来计算车或马,指四。万乘、千乘、 百乘指诸侯国的实力大小。
8.河内: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 河外。
9.庠序: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10.士,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庶民指 没有官爵的平民,大夫指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 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 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18、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
艺(也叫秋》
19.卜筮: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蓍草占卜叫筮。 20.庖人,周礼官名,掌管膳食,泛指厨师。祝,祭祀 时主持祝告的人。
21.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ZhuānXū)、帝喾( dìkù)、唐尧、虞舜。三王:夏、商、 周三代开国君王。一说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夏 禹、商汤、文王、武王。
1.师旅:指军队。古代军队编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 五百人为一旅。
2.饥馑:指荒年。五谷收成不好称饥,连蔬菜和野菜都 吃不上叫馑。
3.宗庙:天子和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 4.相,即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 官,有等级差别,因此有大相、小相之分。
5.舞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祭祀叫雩,因为有舞,所以 又称舞雩;文中指路过祭天求雨的太子,在今山东曲阜。
三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 神农或者天皇、地皇、人皇
22.棺椁:棺材和套棺(套于棺材外的大棺),泛指棺 材。
23.南面:古代一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见群臣 皆西向南而坐,故用南面代称 君王之位。北面:臣子
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24.阳:山南水北为阳。阴:山北水南为阴。 25.中古:较晚的古代,文中指虞夏时期。 26、公侯伯子男均为爵位。顺序代表爵位的高低。
11.社稷: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王都祭祀社、稷二神, 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12、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 以示尊崇之意。少牢没有牛。牺牲指供祭祀用的纯色 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13.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 杆。有时也在君王出游时立于车上。车驾则可代指君 王。
14、宫商角徵羽是古代五音。
15.城,可指内城。古代,都邑周围用来防御的高墙 一般分为两层,里边的叫城,外边的叫郭。城单用时 指内外城,与郭对举时指内城。
16.商贾:古代有行商,坐贾之分,这里泛指商人。 17.五谷:泛指各种主要的谷物。但五谷说法不一, 比较普通的说法以稻、黍、稷、麦、菽(或豆)为五 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