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经济依附式增长的几点思考

――文献综述

学生:,09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商学院经济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如下:

(1)支持国际贸易的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的绝对差异,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够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由个人推及国家,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该按照“两优

取重,两劣择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是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是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当专门生产最为有利的商品,后者应当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够生产的更为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所以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这个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3、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E·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和B·俄林(B·Ohlin,1899-1979)提出来的,因此又叫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y)。此理论认为,各国资源条件的不同,也就是市场要素供给情况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比较优势的原因中,赫-俄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2)反对国际贸易的理论

1、重商主义理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1554-1612)和法国的孟克列钦(Montchrestien,(1575-1622))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外贸活动中应当保持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让金银注入本国并将其窖藏起来,同时阻止全国金银货币外流,以此实现国家力量的增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n,1571-1641)认为要保持外贸顺差,但是是外贸总额的外贸顺差,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主要是:立法手段控制货币流动,严禁金银外流,国家垄断外贸,实行关税保护,课以重税,奖出限入,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发展。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 1804)作为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的主张。他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无力与英国,法国等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实行保护关税制度的目的是使美国新建立的工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理论的倡导人——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在他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提出了阶段保护理论,该理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兴衰史为佐证,猛烈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他指出,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与那个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保护关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关税的主要对象是工业部门,对工业的保护是有选择的,国家应当选择那些目前处于幼稚阶段的受到竞争的强大压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和发展能够被扶植起来并达到自立程度的工业。

3、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J·M·Keynes,1883-1946)在《通论》及《劝说集》中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在失业普遍和大量存在的现代社会,贸易收支是不可能自动调节实现平衡的,国际贸易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或顺差。如果是逆差,本国黄金外流将导致国内利率提高,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和因利率提高而导致的投资成本上升,使资本边际效率下降,这一切会压缩本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就业率下降,经济活力减弱,危机程度加深。但是如果是贸易顺差,情况完全相反,外国黄金注入将导致国内利率下降,国内商品价格上升和因利率下降而导致的投资成本下降,这一切会使资本边际效率提高,由此扩大本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就业率上升,经济活力增强,危机程度减轻或消失,甚至出现经济调整增长的繁荣景象。故而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力主政府加强对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干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扩大出口,保持贸易顺差,实现充分就业。

4、战略性贸易理论

二战以来,因为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发展,跨国投资成为经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