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赏析
文言文《冯谖客孟尝君》古文赏析
《冯谖客孟尝君》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冯谖客孟尝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原文】冯谖客孟尝君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4)。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5)。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6)?”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7),而性愚(8),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9),载券契而行(10),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1)?”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12),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廊,美人充下陈(13)。
古诗冯谖客孟尝君翻译赏析
古诗冯谖客孟尝君翻译赏析《冯谖客孟尝君》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古文《冯谖客孟尝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冯谖客孟尝君 人物形象简析
冯谖客孟尝君人物形象简析谈及《战国策》,往往会使人想起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其中也忧谈古之君子之儒雅风度的篇章。
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对人的形象的表达往往使人更加鲜活,使读者忧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的形象,任务语言,动作精湛描写,往往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增添生气。
孟尝君,与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所谓君子,就有宽广胸怀且不失君子风度。
“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
”于是愿寄食于孟尝君门下。
虽知此客无能无好i,但仍笑而受之,曰:“诺。
”一个简单的笑字,却能体现出孟尝君的儒雅风度。
身为子君,孟尝君又能作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当冯谖为其记出时,孟尝君并未犹豫不定,反而行为果断。
冯谖归来,听说其买义而归,那一刻,孟尝君虽有不慌,但因其胸怀广,便不在追究。
倘若孟尝君没有如此宽广的胸怀,而且也不具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品质,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门客愿寄食于孟尝君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得之,使人“比门下之客”,谁知冯谖歌曰:“出无车。
”左右听之,皆以笑之,但孟尝君曰:“为之驾。
”但冯谖又曰:“无以为家。
”在左右看来,其贪而不知足,皆以恶之,但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一句话,不仅体现出孟尝君的孝顺,而且将其乐善好施的品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于薛者乎?”冯谖毛遂自荐,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为尝见也.”又一个笑字,与前文有所不同,这其中包含着他对冯谖的歉意.“笑”字的出现,不但时机恰当且用法精妙,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更为生动,逼真.从而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君子所具备的乐善好施的美好品德,确是点睛之笔,确有过人之处.。
孟尝君,不愧为值得尊敬,值得效仿,同时也值得你称赞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品读此文,了解古之君子的风度与胸怀,从而使今天的我们提高智慧,提升修养,提高素质。
赏古代之君子,品文化之瑰宝得意的时候想,想想孟尝君,因为他拥有大海般的深度;嫉妒的时候想想孟尝君,因为他拥有天空般的广度。
冯谖客孟尝君赏析
冯谖客孟尝君赏析《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冯设客孟尝君)一文主要讲述的是孟尝君的门客冯谈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的故事。
赞扬了策士冯谖重视民心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斗争中的果断善谋,反映了当时权贵重视养士和士为知己报效的社会风气,文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 清人浦起龙(古文眉诊》卷十三评道:“此冯援传也,屈伸具态。
其计谋,不出为巨室老,无绝殊者。
喜其叙置不平铺,且为史传开体。
”可见此文的影响之大以及手法之妙。
本文伊始就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的手法层层深入地突出人物独特的个性。
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因“贫乏不能自存”而“使人嘱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按常理而言冯谈应识趣地满足现状,他却再三弹铗而歌,不断地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孟尝君也逐一满足了他的请求。
这三次弹铗而歌,通过孟尝君左右侍从的不同态度来对比衬托,从一开始的“食以草具”到“皆笑之”再到“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左右侍从的态度又源于当初孟尝君开始时对冯谖的轻视,然而孟尝君却一次次满足了冯谖的请求,让人感到冯谖到底是贪而无能还是大才不露,孟尝君到底是平庸势力还是慧眼识珠?种种疑惑吸引读者往后读,后文文章逐一揭开了谜底,他自告奋勇地为孟尝君收债“市义”。
在具体“市义”过程中,他采用先斩后奏的方法,“矫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使得孟尝君再不高兴,也不得不接受事实。
最后在孟尝君返回封地后,见“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才真正明白了当初冯谖的用意,而冯谈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也在这层层深人的表现手法中得以具体展示,充分地显示出了作者在构思布局上的巧妙匠心。
同时,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善于通过典型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冯谖性格特征。
“收责于薛”是孟尝君宫中的大事,也是门客显露才能的极好机会,但门下竟无人敢为.冯谈勇于自荐,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项任务。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
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解析
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 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 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 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 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 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 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 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 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 誓,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 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 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 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 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 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 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事先驰之。苏 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 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 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 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 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 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 心。
就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言, 《战国策》亦为出色之作,它形象地 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斗争形势, 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和战乱频仍的民间疾苦,犹如 一幅幅恢宏的时代画卷。
纵横捭阖( bǎi hé ):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 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 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汉· 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 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 国轻。”《鬼谷子· 捭阖》:“捭之者,开也, 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062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卷〇四
062
冯谖客孟尝君
学海书山设计
目录
壹
壹文体外延
➢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 国别体史书。
➢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
➢ 《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 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 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 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全书现存497篇。早在宋代就已有不少缺失,由儒客名家曾巩奉旨“访之士大 夫家,始尽得其书”,得以校补。后又经多次修订。现今所见《战国策》已远 非东汉时期版本,其中有不少章节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虚构的文学故事。
➢ 《战国策》中刻画了许多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前后入选教材的,就包括讽 齐王纳谏的邹忌、说赵太后的触龙、客孟尝君的冯谖等。其中,大量使用“三 叠式”的结构艺术手法,通过曲折的情节展示,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心 理活动丰富,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贰
贰背景解读
客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 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 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 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 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 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 们办什么事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 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门客按其作用不同分为若干级。最低一级只到温饱的程度,最高级别的 门客则食有鱼,出有车。门客主要作为主人的谋士保镖而发挥其作用, 必要的时候也可能发展成雇主的私人武装.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及译文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及译文赏析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冯谖客孟尝君》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冯谖客孟尝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原文】
冯谖客孟尝君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4)。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5)。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文言文《冯谖客孟尝君》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冯谖客孟尝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原文】冯谖客孟尝君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4)。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5)。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6)?”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7),而性愚(8),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9),载券契而行(10),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1)?”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12),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廊,美人充下陈(13)。
《冯谖客孟尝君》阅读答案和翻译
《冯谖客孟尝君》阅读答案和翻译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人物形象简析
冯谖客孟尝君人物形象简析
冯谖客孟尝君
人物形象简析
谈及《战国策》,往往会使人想起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其中也忧谈古之君子之儒雅风度的篇章。
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对人的形象的表达往往使人更加鲜活,使读者忧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的形象,任务语言,动作精湛描写,往往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增添生气。
孟尝君,与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所谓君子,就有宽广胸怀且不失君子风度。
“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
”于是愿寄食于孟尝君门下。
虽知此客无能无好i,但仍笑而受之,曰:“诺。
”一个简单的笑字,却能体现出孟尝君的儒雅风度。
身为子君,孟尝君又能作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当冯谖为其记出时,孟尝君并未犹豫不定,反而行为果断。
冯谖归来,听说其买义而归,那一刻,孟尝君虽有不慌,但因其胸怀广,便不在追究。
倘若孟尝君没有如此宽广的胸怀,而且也不具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品质,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门客愿寄食于孟尝君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得之,使人“比门下之客”,谁知冯谖歌曰:“出无车。
”左右听之,皆以笑之,但孟尝君曰:“为之驾。
”但冯谖又曰:“无以为家。
”在左右看来,其贪而不知足,皆以恶之,
1。
《冯谖客孟尝君》赏析
《冯谖客孟尝君》赏析熊江平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作品介绍】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题】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本文记叙冯谖在孟尝君家作食客时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凿就“三窟”,使他的政治地位得以巩固的事迹。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薛公田婴(谥号叫靖郭君)的儿子。
孟尝君是他的谥号。
田婴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婴死,田文继承他的封邑薛,招集各国士人,食客3,OOO余人。
齐湣王时,孟尝君先后两次为齐相,主持国政。
客,指作食客,名词用作动词。
【注评】齐人有冯谖(xuān)者,齐: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
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
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贫乏不能自存。
贫乏:贫穷。
自存:自己养活自己。
使人属(zhǔ)孟尝君,属:嘱托,请托。
愿寄食门下。
寄食门下:意思是到孟尝君家做个食客,以解决生活问题。
〇起笔简介本篇主要人物的家境、身份。
“贫乏”二字,为后文弹铗而歌张本。
孟尝君曰:“客何好?”客:指冯谖。
何好:爱好什么。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下句的“何能”与此同。
曰:“客无好也。
”“曰”前省主语“人”。
也:表肯定语气。
下句的“也”同此。
曰:“客何能?”主语“孟尝君”承前省略。
何能:能做什么。
曰:“客无能也。
”〇两番问答,写孟尝君探询冯谖的爱好、才能,以便确定对他的待遇和使用。
言冯谖无好、无能,这不过是欲扬先抑,不鸣则已,为以后一鸣惊人映衬一笔。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受之:接受冯谖作食客。
之,他,代冯谖。
诺:答应的声音,可译为“好”、“好吧”。
而:连词。
它的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
〇一“笑”一“诺”,描摩传神,勉强“受之”,见其鄙薄轻蔑之情。
记冯谖经人介绍,作了孟尝君的食客。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左右:指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
以:因为。
贱:贱视,看不起。
形容词作动词用。
之:他,代冯谖。
也:用在表原因的介宾短语之后,表句读上的停顿。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 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
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古诗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翻译赏析
古诗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翻译赏析“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出自文言文《冯谖客孟尝君》,其含义如下:【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orG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谖客孟尝君》赏析【赏析一】从《冯谖客孟尝君》也不难看出,冯谖作为一个普通的门客,渐渐得到孟尝君的重视和厚待,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重士”的风气兴盛。
后来孟尝君叫他去收债,冯谖却召集百姓毁掉债券,回来就跟孟尝君说为他买了“义”。
后来孟尝君真的感到为他买了“义”,以民为本方能得到民心。
也正是“重士”和“以民为本”让孟尝君安稳地做了几十年的相国。
一、战国“重士”的时代风气孟尝君利用丰厚的财产招贤纳士,在诸侯之间享有重士、爱士、养士、用士的盛赞。
他热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贵贱、国别。
当然孟尝君的门客并非全是鸡呜狗盗之徒,也确有富于政治远见和才能的人。
冯谖就是其中的一个。
孟尝君把冯谖安排在三等门客里,给予普通食客的待遇,吃粗茶谈饭。
过了十几天,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带来的剑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
”总管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给他鱼吃吧,给他二等门客的待遇。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仍弹着宝剑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车子坐。
”孟尝君又给了他车子,给他一等门客的待遇。
这就是“重士”的经典表现!当时,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
无论在战国早期魏国的“西河之学”,或是战国中期齐国的谡下学宫,还是战国晚期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所实行的学术政策都是宽容的。
各诸侯或大夫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重士”的社会现象,比如齐桓公设庭燎招士。
齐桓公当政的时候,士的阶层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上,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统治才能,其中不乏济世安邦的人才。
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齐桓公率先注意到这一新动向,意识到霸业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招揽到天下的人才,能否得到新兴的士阶层的支持,于是在管仲的辅佐下,采取种种措施,招士养士。
到了战国,“重士”风气更是兴盛。
由于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士”就好象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栖”,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
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
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
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不吝珍珠重宝,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各国贤士也宾随而至,养士多达几千人。
其中齐国的孟尝君养士最为著名。
孟尝君继承父业后,就大兴土木,修盖房子,招待天下豪杰。
只要投奔他的,他全者收留。
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当时齐国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齐国君王给予士人的优厚物质待遇。
比如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被贵列上卿;孟子被列为客卿;荀子则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1]于是,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汇集稷下。
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
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稷下学士是为田齐君王们的政治需要,制造舆论、设计蓝图、拟定典章制度。
同时,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潜心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能真实地反映了战国纵横家之世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要数《战国策》了,其从天子公卿诸侯君臣转换到新兴的知识阶层──“士”身上来,把战国策士赤裸裸的反叛传统、追求功名富贵和竞争奋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整个战国时代,是“士”人纵横驰骋于政治舞台的时代。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燕国攻打齐国,险些灭亡齐国。
闵王出逃被杀。
田单力挽狂澜,据守即墨城,反击燕军,收复失地,后来拥立太子庸为襄王,田单自己做了相国。
《战国策齐策》还记载:貂勃常诽谤田单是小人。
田单却把他举荐给齐襄王,俩人成了莫逆之交。
这就是“襄王尊田单”的故事,“重士”的风气可想而知。
由于当时“重士”风气兴盛,社会流行还“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
在封建社会里,士能如此,不失为一种美德,是值得称颂的。
但是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以统治者与士的关系只能是知与被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二、“以民为本”的时代风气《冯谖客孟尝君》一文讲到,后来冯谖为孟尝君追债,反而把从百姓收集起来的债券销毁掉,回来就跟孟尝君说:“我用债券给你买回了‘义’啊!”孟尝君听了,虽也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很不满意。
现在既然木已成舟,也只得无可奈何地哼了一声说:“先生,你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觉得孟尝君权力太大,又听信了一些谗言,就罢了他的官。
这时候,孟尝君的三千门客大都离开了他,只有冯谖等少数人跟着他。
他们一起跟着孟尝君驱车往薛地走去,当他们走到离薛城还有100多里路的时候,只见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他们。
孟尝君看到这动人的场面,连忙回过头来对身后的冯谖说:“这是你给我买来的民啊!我今日才见到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以民为本”的经典表现!以民为本,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众是国家、社会的根本;民众生活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
从历史的发展看,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萌生于西周,勃起于春秋战国,先秦时期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如周公、管子、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都先后有过不同论述,孟子更是提出“民为贵”的卓越见解和轻刑薄税、制民以产、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具体措施,把传统重民思想推向高峰。
最早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是管仲,齐国诸子都是管仲的信徒,自然都是人本主义者。
管子十分重视和肯定人的价值,主张“十年树木,终身树人”。
管子认为,人在万物中是最有价值的,比起粮食、树木这些有用之物来,人的价值最高;不重视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以人为“本”,则“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残而国亡”[2]。
因而要求执政者尽可能满足人民谋求生存的愿望和要求,多给人民以实惠。
只有做到爱民、利民、富民、惠民,政顺民心,令合民意,才能实现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
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就是在民本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仁者爱人”,是对人本主义的最高概括。
“民贵君轻”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注脚。
“以民为本”这一强音在战国时期的大改革家商鞅那里找到了雄劲的音符,“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荀子的《富国篇》则提出了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促进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保证人民丰衣足食为目的,如何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整套方针和方法。
主张富国要与富民并举,提倡“上下俱富”[3],强调“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4]。
孟子则强调仁政管理,其关键在于得民,而得民的根本则是得民心:“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5]儒家学说实质上是一种感化人心的哲学,强调关心人、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人的积极性,显示了浓厚的人本论的色彩。
孟子对君臣关系的论述,也不是一味地强调“忠君”,而要求互相尊重。
他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这也体现了孟子重视人格平等的超俗品格。
孟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首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的辉煌命题,将“民”的重要性置于国家的象征--社稷和君主的地位之上。
这是民本主义发展到战国时代极激进的口号。
人民是国家君主存在的根本,统治者必须为民谋福利,否则便可变置江山社稷和帝王君主。
民心民意是衡量统治者政治得失和是否发动战争的标准。
孟子也从夏桀、商纣丧权**的历史教训中得出结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反复强调社会的管理者要“轻刑薄税,制民以产”。
[8]他反对残酷的剥夺、不义的征讨,抨击“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极端利已主义。
也正因为这样的风气,战国历代开明君主、有识之士都把爱民、利民作为治国之道。
民心向背,决定兴亡。
民心的得失向背,同国家的治乱盛衰息息相关,水能推舟,也能覆舟。
也正如荀子所说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民为本,就要求人与人的和谐: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都肯定我与他人同类,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荀子的“人生不能无群”、“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强调要使群居生活免于纷争,趋于强胜,人们就必须各守职分而彼此和睦;只要社会各阶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够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从《冯谖客孟尝君》,我们也不难看出,“重士”和“以民为本”已经风魔整个战国时期,同时也正因为这两个时代风气,各个诸侯国迎来了学术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国泰民安。
“尊重知识分子”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赏析二】《冯谖客孟尝君》见于《战国策·齐策四》,篇名或取首句作《齐人有冯谖者》。
本文集中笔力写人,说理的成分很少。
冯谖属于策士而不是纵横家,他只是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并没有朝秦暮楚,从事合纵连横。
为孟尝君保住相位,筑就“狡兔三窟”,没有什么重大的社会意义。
然而冯谖市义的创举,反映出他出身贫贱,理解百姓的需要,客观上也为薛邑的百姓带来了一次实在的利益,又何尝不是对达官贵人的一种启示?本文的主要价值还在于写人技巧的成熟。
始写冯谖“贫贱不能自存”,“寄食于门下”,显得很可怜;次写冯谖弹剑弹铗弹剑铗,要鱼要车要养家,贪欲甚多,显得可嫌;次写孟尝君出榜招会计,冯谖署名称“能”,但觉可笑;冯谖问“何市而返”,复觉可疑;冯谖矫命烧券,窃为市义,孟尝君不悦,殊觉可恨。
前半篇抑之又抑,无须再抑。
而所谓“市义”,已为后文埋下伏笔。
孟尝君失去相位,下野就国于薛,薛邑百姓扶老携幼,迎君终日。
孟尝君此时看到“义”之所在,顿觉冯谖之可敬可佩。
冯谖西游于梁,游说梁王虚位以待孟尝君,迫使齐湣王致歉,恢复孟尝君的相位,则深感冯谖之可倚可恃。
冯谖又策划让孟尝君“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彻底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孟尝君与齐王共祖宗,而先王的祭器和宗庙是王族权利的标志。
立宗庙于薛邑,供先王祭器于薛邑,就意味着薛邑及其主人的地位不可动摇。
此时的冯谖对于孟尝君来说,用“可歌可泣”也不为过。
文章后半篇主要叙述构筑“狡兔三窟”,对冯谖扬之又扬,无可再扬。
结语谓:“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终于圆满地树立起一位忠诚睿智的策士形象。
本文描写策士却没有长段的说辞,而是将叙述、描写、对话、评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明确地以刻画人物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