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详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张丽平>5. 家【教材简析】《家》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儿童诗。
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10个,“是、白、云”等。
3、指导句式是的家过程和方法目标:1、认识生字10个,有感情朗读课文2、指导句式是的家。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
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
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
【语言文字训练点】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第一课时一、引入1、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
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
【设计意图: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
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
】2、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
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二、指导听读课文:1、看着大屏幕,听录音读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
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
3、用笔指书,自读课文,圈出绿色通道里的字,向同学寻求帮助。
《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学设计(自设话题)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漳江小学龙韦宏设计思路“家”是一只载满亲情的小船,“家”是一个泊满幸福的港湾,孩子们每天都感受着“家”的幸福,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注意唤起学生对家人、对家庭的爱,巧妙地创设“欣赏全家福”“回忆开心事”“表演情景剧”等交际情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把单纯的口语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以提高学生听说应对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教学目标.能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家。
在互问互答、互说互评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学说普通话,说话时态度大方,能恰当使用礼貌语言。
3.感受家庭的幸福、温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多媒体激情——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出示动画画面:小鸟在枝头欢叫,小鱼在水里畅游,蜜蜂在花间流连,马儿在草原驰骋。
教师深情地为画面配解说:小鸟在森林里有个绿绿的家,小鱼在江河里有个清清的家,蜜蜂在花丛中有个香香的家,马儿在草原上有个大大的家。
2.学生交流观感:看了小鸟、小鱼、蜜蜂、马儿的家,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呢?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访“幸福的家”好吗?二、欣赏全家福——幸福的家有甜甜的笑.出示一张“全家福”。
师:这是老师寻访到的一个幸福家庭——明明的一家。
你觉得他的家幸福吗?怎么感觉到的?2.明明同学会怎么介绍自己的家呢?请你仔细看照片,认真听明明说。
3.通过欣赏明明的“全家福”、听明明的介绍,你知道了明明家的哪些情况?你还想知道关于明明和他家人的哪些情况?4.生生互动交流:愿意当寻访者的去采访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介绍。
愿意竞选“幸福之家”的拿着自己的“全家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好朋友。
5.全班交流评价:你推荐谁的家为“幸福之家”?2.你们一家也一定有这样开心的时刻吧?能讲一件吗?3.小组互动交流:把你家发生的开心事讲给小组同学听,让伙伴分享你的幸福。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多爱我》:2课时
孩子对父母的爱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1课时
关于家庭的社会性学习 《家庭的记忆》:2课时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打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等自主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用丰富而鲜活的家庭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调查中来,切实与学生家庭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增进学生对家的了解。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பைடு நூலகம்标:
(1)了解、体会、理解父母的爱。
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劳动。”“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实践育人。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迫切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理解,在合作讨论中生成,在探究与反思中提升,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明白道理。
(2)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
(3)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了解、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重点:
(1)通过调查活动,体会、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如何用行动爱父母。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以家庭为主题。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材,低年级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强调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以及初步体会家庭的温暖;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开始初步了解中国家庭传统文化。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侧重讲孩子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多了解、体贴父母,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中。《家庭的记忆》是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继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家是什么》是中班教材“我爱我家”中提供的一首散文诗,诗中分别用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一轮太阳来形容我们的家,平凡而又质朴的语言在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亲情和温馨,朗诵之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动。
《家是什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优秀4篇)
《家是什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优秀4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篇一目标:1、对故事中有关复制的情节感兴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张的特点。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过程:一、产生悬念。
1、逐一出示10个小人,请幼儿数一数。
2、小朋友,你有几个爸爸?可是官老爷却一下子有了10个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说说小水缸是一只怎样的'缸?2、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一遍。
3、谁先看上了这只宝缸?王八皮为什么想抢而没有抢成?4、王八皮想出了一个什么坏主意?5、为什么官老爷也喜欢这只宝缸?6、官老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爸爸?7、最后有人拿到宝缸了吗?为什么?三、讨论。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2、老伯伯拿宝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爷、官老爷的爸爸想用宝缸干什么?谁最贪心?3、如果你有一只宝缸,你想“克隆”什么?四、结束。
把我们讨论的,去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二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
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家人,对家庭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体会不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庭,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2.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增进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2.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温暖,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如家庭角色卡片等。
3.提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庭温暖瞬间,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庭成员的角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家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温暖。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关爱经历,让学生真实感受家庭的温暖。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增进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习惯。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学会关爱家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如帮父母分担家务、给兄弟姐妹关心等,感受家庭的温暖。
8.板书(5分钟)板书关键词:家庭、温暖、关爱、和谐、责任。
《家》儿童诗歌教学设计
《家》儿童诗歌教学设计《家》儿童诗歌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的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诗的优美境界中去,感受家的温暖幸福。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流程a) 老师这有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家”这个字。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题目是“家”,谁还记得?(指名背诵)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片),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大图,学生上前贴画。
b) 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
(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泥土、种子词语,贴在黑板上。
c) 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快乐读书屋里去读读这首题目是《家》的小诗吧!(二)讲授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诗,同桌之间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d) 范读诗歌,想象诗中都写了谁的家?在哪里?e) 随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
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上的白云怎么样?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
(2)“树林是小鸟的家”。
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
大班语言《家》教案(多场合应用)
教案名称:大班语言《家》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懂得珍惜家人之间的亲情。
2.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家的含义,了解家的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技能目标: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的含义和构成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珍惜亲情,表达对家的热爱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家的含义。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吗?”2.讲解:介绍家的含义和构成,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师:“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互相照顾,互相爱护。
”3.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馨故事,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
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
小兔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爱它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他们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互相帮助,互相陪伴。
”4.儿歌学习:教授一首关于家的儿歌,让幼儿通过歌声表达对家的热爱。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儿歌。
儿歌的名字叫做《我爱我家》,我们一起唱一唱,表达对家的爱。
”5.游戏环节:组织一个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游戏。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然后我们一起模拟家庭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6.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家的含义和构成,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是我们的温暖港湾,我们要珍惜亲情,爱护家人,表达对家的爱。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
2.通过幼儿的儿歌演唱,评估他们对家的热爱是否能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幼儿对家的含义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对家的热爱和珍惜亲情的情感。
丰子恺《家》教学设计
丰子恺《家》教学设计《家》是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小孩的视角来描绘家庭生活的一篇儿童文学。
该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背景。
2. 学习丰子恺的文学风格,提升语文素养。
3. 分析文本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发散思维,认识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请屏幕前的学生阅读一句话:“家是什么?”思考一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家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 学习文学大师丰子恺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1)讲解丰子恺的生平丰子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1905年生于安徽。
1930年代先后任《生活》和《儿童文学》的主编,在文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他曾多次获得政府颁发的文学奖项,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家之一。
(2)介绍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丰子恺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吸引了大量读者,作品广泛,包括童话、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
其中,《人间词话》、《干校六记》、《精忠报国蒋士铨》等作品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好评。
3. 阅读《家》让学生读《家》,感受文章的气氛和文学风格。
并让学生表达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4. 文本分析(1)结构分析文章主要从小男孩的角度出发,通过描写小男孩对父母、弟弟妹妹和家的感悟,逐渐说明了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贴近生活,既深刻又朴实,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2)语言分析丰子恺的语言精炼简练,清新自然,平淡而不单调,婉转而不做作,给人以舒适愉悦的读感,几乎在每个细节处都能够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5. 创设情境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在纸上画一个家庭图,表达自己对“家”这个词的理解。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讨论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
6. 课后反思可以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回顾这个活动,以此来启发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深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家》教学设计 语文版
《家》教学设计⊙总体构思:《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
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
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课时计划:⑴.计划课时数: 2 课时⑵.计划进度:一周 1――2 节⑶.授课方式:新授课⊙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⑵.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⑴.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⑵. 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⑶.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
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二).整体感知。
⑴. 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引子有什么作用?(2)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师生共同明确: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
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
小学语文《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家》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
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讲述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各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及我们的家。
课文配有优美的图画,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初步培养合作识字的能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多种多样的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相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1、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3、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学过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家。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读课文吧!二、反复读文,随文识字。
1、听录音读课文。
2、教师及程度较高的学生带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2)认读生字。
(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5、学生自己试读课文。
(生字回到课文中再次认读,巩固。
)三、体验阅读,读中感悟1、出示前四行诗句(1)自由朗读课文,这部分写了谁的.家?(2)你了解谁的家,向大家介绍一下,想象它们的快乐,再读一读。
(3)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你了解谁的家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介绍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家的认识,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中班家是什么教案
中班家是什么教案篇一:中班语言活动家教学设计中班语言活动《家》教学设计和政县第二幼儿园李峰兰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一、引起兴趣(一 )、出示“家”的背景图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朋友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3、猜猜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会是谁的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散文诗,诗的题目叫做《家》(二)、朗诵散文诗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
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
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朋友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朋友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幼儿念后半部分。
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们念后半部分好吗?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
(上台)师:现在我要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幼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
师:现在我请全体小朋友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三)、集体创编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朋友哦。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家》教案简述:本教案是一节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的教案,主题是《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幼儿对于家庭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课程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唱歌等多种形式进行,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缩小与家的距离,增强与家的情感联系。
教案中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步骤、教学分析等内容。
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家”的含义,发展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归属感;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3.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与家的情感联系。
教学重难点:1. 培养幼儿对于家的认知和理解;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图片、故事书籍、卡片、音乐等。
教学步骤:Step 1:课堂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帮助幼儿回忆与家的相关经历和感受;2. 给幼儿出示与家相关的图片,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家中的人、事、物。
Step 2:情感交流(15分钟)1. 给幼儿介绍故事《小鸟回家》;2.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3. 阅读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家的意义和作用;4. 引导幼儿回想故事中的场景,让幼儿描述主人公回到家的情景。
Step 3:语言游戏(15分钟)1. 准备卡片,上面分别写有家庭中的不同物品,如桌子、椅子、床等;2. 给幼儿分发卡片,鼓励他们按照卡片上的物品,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家庭中的不同物品;3.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用语言描述和猜测卡片上的物品。
Step 4:语言表达(15分钟)1. 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的家庭,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说说自己家里的人、事、物;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的独特感受。
Step 5:活动总结(5分钟)1. 聆听幼儿的表达,鼓励并肯定幼儿的想法和表达;2. 整理本次课程的教学收获和心得,展示并鼓励幼儿继续与家庭互动。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共3节)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共3节)一. 教材分析《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教育进行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家庭的感受和体验也存在差异,需要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和分享。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庭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验家庭的温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庭的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验家庭的温暖。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课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案例和问题。
3.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验家庭的温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庭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让其他学生从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家庭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如:回家给父母一个拥抱,给家人写一封感谢信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家是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和记录家庭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为下一节课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意,将家庭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的认识和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对“温暖”、“拥抱”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把握家的重要性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描述家的特点和自己对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创设:运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的温暖。
4.写作指导: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给予学生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家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培养对家的热爱之情。
2.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亲情,尊重家人,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将感受和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
-指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家的感恩和珍惜;
-塑造正确的家庭观念,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家是动物园》教学设计
篇名作者译者国别出版社我家是动物园文:正道熏图:大岛妙子游佩芸日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祥太把自己和家人想像成动物,他把自己想象成猴子,把爸爸想象成狮子,把爷爷想象成长颈鹿,把妹妹想象成兔子等等,作者用精巧的观察角度,加上幽默的想像,让人和动物合理地结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有趣的句式介绍了小主人公祥太的一家,它容纳各具特色的个体,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性,也欣赏别人的特点,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作者简介:文:正道熏,日本著名作家。
著作有《尿床老师》图:大岛妙子,日本著名画家,著作有《我家是动物园》、《小鲁文化·牙齿掉了》等。
联系点:该绘本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相对应。
习作内容要求介绍人物,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一件事。
而通过学习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性格、脾气和爱好等个性品质。
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仔细观察,学会通过细节和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联系点截图如下:仿照绘本,趣说人物(自由思考,大胆联想)。
要求:选择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呢.......他/她是_________(什么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1)交流分享谁来试试看?(充分说)(2)学生评价写的像不像。
四、布置作业游戏激趣,细写人物“谁是金笔小作家”介绍自己的家人,写在作文本上,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评价写的像不像!我家是动物园板书设计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
其实呢......我是________(什么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什么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一、教学模式分析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
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
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通过讨论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
有助于学生思考讨论针对性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思路分析导入阶段通过中英文“家”这个字的解释,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对家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讨论阶段通过对传统家规、家训的收集分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继承,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新时期家风。
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总结归纳家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总结归纳出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做到孝亲敬长。
导行阶段通过分享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让学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劳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内容解析通过活动“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的内涵。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是什么》教学设计说明
潘敏二期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是在要求技能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上的突破。
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策略,将能力训练与学生的实践感悟融为一体。
《16、家是什么》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开头篇,是一篇极富真情的文章,笔墨不多,却情感真挚,文章语言浅显易懂,但颇耐人寻味。
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解亲情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在课文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想象性复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亲情,有了爱的地方才有家。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与爱。
教学难点:对最后一段话家是什么含义的理解。
因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浅显,而且篇幅也不长,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读通。
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后,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正是通过两个正反不同的事例向我们揭示了“家”的含义。
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本教学设计旨在以老师的“情”拨动学生的“新弦”,将作者蕴含于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气氛中,以求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体会感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决定学生投入多少精力学习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出示六个四字词语的填空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填之字都是“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家”,告诉学生它是一个会意字,有两个部分构成?有了房子有了财产,古人认为这就是家了。
这样一来,更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同时在无形中又做了家的词语的积累。
二、通过语言训练,体会情感。
引出课题,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菜单,要求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然后,要求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
直接出示最后一节,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的学习,既是解释“家是什么”,又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后面两个具体事例而作的铺垫。
教师可以通过抓住三个“有时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知道家可以在高堂华屋,可以在竹篱茅舍,更可以在无家可归的人
群里。
词语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本课中我采用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达对课文的认知。
通过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进行对比学习,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新词:“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è”,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1~4节。
用一句话概括两个故事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
(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卢旺达,热拉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填空和说话练习,从正反对比这两个故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家的含义。
这其中老师适时介绍“卢旺达”本国及周边国家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辗转数地”一词。
课堂上,更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抓住①热拉尔辗转哪些地方?②他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亲人?③他悲喜交集些什么?指导学生复述,通过学生的复述,进一步理解“辗转数地”“悲喜交集”的意思,体会亲情对家的重要性。
课堂中朗读形式的多样,可以激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
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只要选择其中一处展开想象,说具体就可以了。
三、通过回忆,进一步体验情感。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一个十分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
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与课文内容想融合,他们也就能对课文内在的“情”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地去领悟。
因此,在最后总结课文部分再次让学生朗读第5节,体会自悟,然后结合自己生活来介绍温馨的家庭生活,学着诵读小诗,让孩子在回忆中感受,在回忆中体验——再次体会有了亲情,有了爱就是真正意义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