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模板(可打印修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罗锡皓 审核:

授课人:罗锡皓 授课时间:2012-7-22 班级:XX 姓名: 小组:

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课型:展示课

【学习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预测】

乘方的意义及运算【知识链接】

(1)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表示为,叫作乘方,乘方的n a 结果叫做幂。

在中,叫做底数,叫作指数。当看作

n a a n n a 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a n (2)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个相同因n 数连乘的简便形式;

(3)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

(4)乘方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学法指导】

学生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时间20分钟

备 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二、合作探究:1、计算:

2010(1)-5(2)-383(5)-41()2

-4(10)- 3(2)--223-×

2、

;2(3)-=23______

-=3、已知n 是正整数,那么

2(1)n -= 21(1)n +-= 4、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有理数

。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任何有理数

5、平方等于9的数是

,立方等于27的数是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三、展示提升:

1、计算:2345678910

2222222222--------+2、,

2

32______=3、观察下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______;第2010个数是____________。1234-587

16

-【达标测评】

1、把写成乘方形式

333

()444

-××。

2、计算: ,

2

32

-

=22

()3

-= 22

()3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B 、

229

()32

=3327

()22

-=-

C 、

D 、239()24-=-3327()28

-=-

4、若,则

24

9

x =x = 若,则

327x =-x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1)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表示为,叫作乘方,乘方的n a 结果叫做幂。

在中,叫做底数,叫作指数。当看作

n a a n n a 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a n (2)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个相同因n 数连乘的简便形式;

(3)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

(4)乘方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心得感悟: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的自行探索和必要的点拨,能使同学们初步理解相关概念及掌握简单运算,并能是同学们在自行探索中自己发现规律,及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等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数学的成就感,增加了乐趣!

说明:

1.纸张:B4纸,正反面使用;

2.字体和字号

(1)页眉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五号;

(2)建议“课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三号加粗;“课型”指预习课、展示课或反馈课等;

(3)各栏目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内容部分为宋体,小四。

3.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教学案合一。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导学案评分表

课题复备教师

年级科目评价项目要求描述分值得分

1.体现了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7.5设计过程

15分2.复备教师修正完善,学科主任审核签

名。

7.5 1.整体布局合理,行(字)间距适当。5 2.刊头要素齐全、规范。 2.5

文本形式

10分

3.字体、字号统一(除需突出的标题外)

2.5

1.完整性。包含学习目标、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学习基本流程、整理学案、达

标测评等基本版块。

20 2.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

“学”出发。

10 3.导学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

生学法。10

文本内容

50分

4.探究性。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

探究性,杜绝习题化。

10 1.符合学习规律和学情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10

运用价值

25分

2.适用于教学(预习、展示、反馈)全

过程,既是学案,也是教案。

15补充评价

评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