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二句,申明三、四,言乱后家乡阻隔,音讯 莫闻,则望月愈久,忆弟思乡之情愈切。分散而通音 问,则谁死谁生,尚可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不通 音问,连死活都无从问处。语极悲切。
-----精品文档------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总结全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抒发了 诗人内心无限的忧虑之情。
尾联二句,紧承五、六,照应开头,将家愁国 难作一收束,含蓄蕴藉,无限深情。
-----精品文档------
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弃官华州司功,携家 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 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不时侵扰,秦州 地处边塞,形势比较紧张。
杜甫最笃于兄弟情谊,干戈扰攘中,衰病中的 诗人格外思念音信不通的诸弟,遂在凄清孤寂的秋 夜,写下了这首凄楚动人的忆弟诗。诗写天涯忆弟 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精品文档------
•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到48岁)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
和爱国主义精神。 • 漂泊西南时期(48到59岁)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
相》 •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
情性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杜甫生平(四个阶段)
• 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前)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 创作的准备期: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
雄心壮志 • 困守长安十载(35岁到44岁)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
咏怀五百字》 • 忧国忧民——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
-----精品文档------
小结
• 这首诗借望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 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 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 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 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精品文档------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
-----精品文档------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 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 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 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 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 院等。
诗歌思想内容
• 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讽谕时 事,揭露现实。
• 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是杜甫爱国思想的 突出表现。
• 描绘山水,题画咏物。 • 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友朋谊深 。
-----精品文档------
艺术特点
• 写实方面成就巨大,高度概括现实生活, 揭示深刻主题。
• 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 法结合。
• 紧扣上联的“独”字,更进一步以小儿女 的不解忆,反衬闺中妻子的独看、独忆。
-----精品文档------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着力描写想象中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语丽情悲。
为什么会“湿”,为什么会“寒”? 妻子一个人久久望着月,她的如云鬟发大概也被 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在皎洁的月光下,她白玉 般的手臂,或许也感到寒意了吧。 明确:突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不知不 觉就已经夜深了。其实是烘托出自己对妻子家人 的思念之切。
• 语言方面,讲究炼字,用语苍老遒劲,凝 练精确。
• 杜诗众体兼长,尤以古体和律诗最佳。 • 杜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精品文档------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精品文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精品文档------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 诗人想到妻对他的关注之切,于是他自然
而然地在尾联中表达了他个人的愿望:将 来在什么时候, 战乱平息以后,夫妇二 人能共倚薄幔,同庆团圆,共诉离情,让 月光照干她俩脸上的泪痕,那该是何等的 欢乐啊! • 表达对家人团聚的热切期盼之情。
点题,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不说自己 思家,却说家中妻子思念自己,更见思家心切,透 露出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精品文档------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 联系下文,为什么说“独看”?妻子明明 有儿女在身边,怎么说是“独看”呢?
• 因为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 得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所 以,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 不解忆衬托妻子的“独”。
颔联二句,紧承“秋”字、“月”字,加倍写
“忆”。这两句诗,将江淹《别赋》的“明月白露”
四字翻作十字,运用上一下四句式,将寻常语离析倒
装而用之,语峻体健,意亦深稳,遂成妙绝古今之名
句。
-----精品文档------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语气十分沉痛,抒发了作者弟兄失散、国破家 亡的痛楚之情,实际上也是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 忧患丧乱生活的概括。
-----精品文档------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首联提摄全篇,在凄凉沉寂的氛围中,写 出强烈的忆弟之情。
点明时、地,已隐含忆弟之情。戍鼓鸣,
行人断,正是战乱景象。戍鼓声犹在耳,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着传来孤雁哀鸣,不禁牵动起诗人思弟之情
缕。
-----精品文档------
古人常用“雁行”、“雁序”喻兄弟,孤雁失群, 则使人联想到兄弟分散。况且在这荒远边地的萧瑟的 秋夜,这孤雁念群的悲叫声,听来更使人怆然涕下。
因为漂泊流离,杜甫对雁声有着一种特殊的敏 感。首联十字,可谓一字一咽,字字血泪,切不可 草草看过。这首二句是提摄全篇的,它写出忆弟之 情,又揭出忆弟之由,那就是战乱。
-----精品文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为名句,围绕题目“忆”,紧承“秋”、 “月”,将江淹《别赋》中“明月白露”写成十个 字,显示了诗人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