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的生成教学
数学概念形成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形成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的概念形成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探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从具体的感知经验中逐渐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物体,逐渐形成了“大”和“小”的概念。
然后,他们开始将这些概念应用到数学问题中,比如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渐建立起了数学概念。
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具体材料,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经验来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授加法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物体来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操作物体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将具体的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教授几何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对于几何形状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和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除了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数学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探究和发现来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他们还可以通过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支持。
此外,数学概念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和积累。
学生需要不断地接触和运用数学概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总之,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逐步建立起来。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供丰富的具体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练习机会。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概念形成及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概念形成及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概念形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一、概念形成的重要性概念是认识世界、描述事物特性和关系的基本单位。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通过概念的形成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概念的形成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更是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概念形成的过程1. 直观经验概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直观经验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感受等方式,帮助他们获得直观的数学经验。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或者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数学运算的过程。
2. 具象符号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直观经验后,可以逐渐引入具象符号。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绘制图形、使用符号代表数学概念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绘制图形来理解几何形状,或者通过符号来表示数学运算中的关系。
3. 符号操作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符号后,可以逐渐引导他们进行符号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符号进行计算和运算。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1. 问题导引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问题导引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真实且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 模型建构法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具体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图片、图形等来呈现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的特点和规律。
3. 探究式学习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实践,通过自主学习来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课前导入(一)有效应用教具、课件。
比如我在教授"倍的认识"时,设计一幅色彩艳丽(但实际不会伤害到学生的),学生感兴趣并乐意去摆的七只小动物赛跑的场景,小熊是倍数跑,小兔是小数点后一位数跑,小狗是整数跑。
小动物们边跑边喊,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注意力也集中起来。
(二)复习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谁大?学生答后,教师演示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
接着出示两个不等宽但等长的长方形,再让学生比较面积的大小。
这时教师演示不相等的长方形中画上宽度相等的一条线段,把两个长方形转化成两个正方形,并分别求出面积。
再让学生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谁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二、课中探究(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强加硬塞,而必须通过引入、形成、巩固、深化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形成和发展数学概念的能力。
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教师先出示题目:3×(5+2),7×(2+1),再让学生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怎样算简便?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得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二)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整数与偶数、奇数与偶数等,对这些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概念。
如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应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有目的地发展学生思维。
首先可以进行专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概念的形成的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的形成的教学模式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需要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和应用的数学概念形成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学生,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探究和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注,鼓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认识和形成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并提供一定的实践环境和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验来发现数学现象、规律和概念。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进行及时纠正和解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和组织。
教师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在每个阶段的末尾,教师可以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已经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并将其与以前的数学知识进行关联和扩展。
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和扩展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概念。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和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应用,逐步形成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和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案例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案例
一、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的雏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
三、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
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
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
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
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研究

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研究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概念形成是孩子数学学习的基础。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幼儿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的教具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建立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问题,让幼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数学规律。
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故事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概念引入幼儿的学习中。
故事情境法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能够在情境中体会到数学概念的应用,从而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个关于数量比较的故事,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大小关系,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概念。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游戏中的教学方式。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让幼儿在拼图中学习数学形状和几何概念。
这种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对于视觉智能较强的幼儿,可以使用图片和图表进行教学;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幼儿学习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
这种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思维创新。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探究式学习、故事情境法、游戏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数学概念一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生成策略,以帮助教师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它们提供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内容的基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遇到困难,往往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工作,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一、生成策略的定义生成策略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生成新的概念,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生成策略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思考、探索和发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二、生成策略对数学概念学习的意义1.促进概念的理解。
生成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从而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2.培养创新能力。
生成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
3.提高学习兴趣。
生成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变得更有趣、更具挑战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生成策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1.提问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推导出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性质。
2.问题解决。
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
3.思维导图。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形成概念体系,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四、生成策略的优化与改进1.知识的系统性。
生成策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知识系统为基础,将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小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教案

小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
2.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1. 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
2.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几何图形:点、线、面的概念及相关性质;
4. 等式与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介绍:逐步介绍数学基本概念及相关性质;
3.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讨论解题思路;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拓展数学知识;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3. 手把手指导法: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检测:进行定期知识检测,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练习册;
2. 多媒体课件;
3. 数学实物模型。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最新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微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微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元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进行判断、推理、计算和证明的依据,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离不开数学概念。
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推理和论证。
因此,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二、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感知概念的表象等方式,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初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重点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概念内核,最后达成运用概念,巩固、拓展的环节。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
因此,概念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象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3.数学教育学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要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
小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教案

小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概念,并掌握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如数的概念、形状的概念、方向的概念等。
3.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巩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教学重点】
了解概念的定义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3. 小板书
4.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谈论什么是概念并且对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且解释什么是概念,为什么概念对于数学学习很重要。
二、讲解
1. 数的概念:介绍什么是数,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数的概念等。
2. 形状的概念:介绍不同形状的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
3. 方向的概念:介绍方向的概念,如:左右、上下、前后等等。
三、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的概念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总结
通过总结概念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并且强化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通过不同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相关知识点,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生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成教学的特点
灵活性
生成教学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计 划和流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使教学更
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互动性
生成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 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 探究,促进知识的双向流动。
04
数学生成教学的挑战与展望
生成教学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数学概 念和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教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学生差异的挑战
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兴趣和 能力存在差异,如何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是一大挑战。
评价体系的挑战
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 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发 展,需要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 系。
创造性
生成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 造力,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生成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 输,而生成教学则强调学生的 主动参与和探究。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生 成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而生成教学则注重知识的 应用和创新。
加强师生互动
生成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交 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师 生感情,提升教学效果。
生成教学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推动教育创新
数学生成教学作为一种创 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推 动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
生成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 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有 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数学生成教学,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 的指导和帮助,有助于实 现教育公平。
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途径探讨

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途径探讨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途径,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数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规律,并且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数学概念。
二、教材设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而教学实践则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教材设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数学游戏与实践活动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概念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游戏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独、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挑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统计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四、个性化教学与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都不同,因此,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数学概念理解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深入学习的机会;而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练习和巩固的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生成教学

“数学概念的生成教学”探讨石庄中学高一数学组《普通高中熟悉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意体现概念的来龙去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实例抽象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我们大家都知道,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通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
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概念生成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
数学概念生成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入概念导入新课,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适当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创造良好的开端,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研究导言。
我们认为导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性:简洁明了是导言的重要特性。
导言不能太多,否则占时过长,言简意赅的导言只需时间1至3分钟。
虽简洁,但意思很明确,使学生一听便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切忌罗嗦了半天而又不着主题边际的导言,与其这样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必要性:知识是在矛盾的不断产生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个问题解决了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同一部戏,人物是在剧情矛盾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亮相出场的。
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冲突,他们就会期盼解决问题的新知识产生。
所以导言必须充分揭示概念产生的背景,体现必要性原则。
3、自然性: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的,它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更不是孤立的,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点,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知识,引入概念,使学生明确新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
这就是短短导言所体现出的自然性。
导言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问题启示式、谈古论今式、对比引入式、直观启示式,甚至开门见山也是一种形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形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形成数学概念(mathematical concepts),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
要使学生准确完整地掌握一个数学概念,我认为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数学概念的形成进行教学。
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数学概念的形成,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这个概念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联系,才能准确地掌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人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形成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准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重要基础,初中数学教材也做了精心安排,一般是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钻研教材,精心领会,设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概念,并能准确理解这一概念。
例如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授代数式这一概念时,根据教材设计了展示这一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①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_。
②一个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学生完成上述填空后我把a、4a、a2、a+b、ab这样的式子叫代数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式子的特点。
根据学生归纳这些式子的特点,教师指出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式,然后由学生通读教材中代数式的概念。
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代数式这一概念的整个形成过程,使学生准确完整地掌握了代数式这一概念。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教学数学中的概念一般是通过描述给出它的确切含义。
教师对这类概念的教学要认真分析,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排除其非本质属性,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作深入的分析,剖析概念的内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模板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数学概念学习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脑中形成,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中尽量去发现更多的知识。
在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自由思考,在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假设及验证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获得数学概念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1.学贵有疑,疑而出新,要学会发现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案的圈子里,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扼制。
只有大胆发问,才能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
在一次的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们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超市中优惠活动的价格吗?比如,某超市推出以下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一律九折;(3)一次性购物超过300元一律八折。
小明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和252元。
如果他将这两次所购物品并在一次购买,应付款多少元?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她认为小明第二次付款252元时,所购物品价值是252÷=280元,也就是享受九折优惠后的付款数,所以小明一次性购买全部商品应付款是:(80+280)×=288元。
大多数学生也都认可这样的计算结果。
可是一会,又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小明第二次付款252元时,所购物品价值可能是252÷=315元,享受八折优惠后的付款数,所以小明一次性购买全部商品应付款是:(80+315)×=316元。
学生把他们各自的方法计算完后,甚至提出了第一次购物也有可能是打完八折或九折后的金额,开始在草稿纸上计算起来,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学生完全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这种充满活力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思考。
2.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明晰数学概念内涵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它应该是由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自己感悟出来。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探究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一步,而有效的生成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究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生成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基础知识的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因为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新概念的前提。
在基础知识的灌输阶段,教师需采取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并通过多种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在基础知识的灌输后,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的方式来教授新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多项式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系列的多项式,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多项式的特点和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的结合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便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问题相联系。
通过提供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比例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道关于物体放大的问题:某个物体的真实尺寸是3cm,照片中的尺寸是2cm,问照片上的物体放大了多少倍?通过这道问题,学生可以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示范与实践相结合在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示范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观摩教师的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巩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在示范环节中,教师应该注重解题的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讲解,而不仅仅注重结果的呈现。
通过解题示范,学生可以了解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起自己的解题思维。
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案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也是他们对数学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和概念。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幼儿兴趣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方式,将数学概念融入到幼儿熟悉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排序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动物们参加比赛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数学概念,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实物、图片、绘本等,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形状概念时,可以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幼儿触摸、比较和分类,以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加减法概念时,可以给幼儿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四、巩固与延伸在教学中,巩固和延伸是帮助幼儿巩固数学概念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活动和练习,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一些延伸性的活动,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概念。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数的游戏和数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延伸对数的理解。
五、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并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些数学学习的环境,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结语:幼儿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概念的重要手段。
数学概念,如何形成-

数学概念,如何形成?人类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数学可以说是符号之符号,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并与客观事物形成良好的数量、空间关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对数学本质认识的唯一途径。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形成数学概念呢?一、原型入手,共同分析,抓住关键1.选择原型:反映生活。
很多数学概念比较直观。
比如一些图形的概念,而实际上,很多较原始的数学概念就是源自于生活,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抽象而来,创造而来,所以,学习这些数学概念就是为了展示这些概念的产生过程,让孩子们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2.归纳分析:提取共性。
在《线段的认识》中,我先做了简简单单的举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总结出线段的共同数形,比如线段都是直的,线段都有两个端点等等。
而在《认识圆》的教学过程中,我则让比较不同大小的圆,通过引导慢慢得出结论:圆属于一种曲线的图形,中间有一个圆心,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个值就是半径。
等等。
3.体会实例:抓住本质。
所谓本质就是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的关键性质,抓住关键属性,对孩子形成数学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关键属性的获得必须让孩子们经历亲身的实践。
比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让孩子通过画不同形态的平行四边形,孩子们在绘画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它的关键属性: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实例强化:拓展外延。
抓住关键属性,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后,还要再次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进一步验证,这样孩子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会加深。
还如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后,我让孩子们继续距离,说明生活中有那些平行四边形。
如校门口的伸缩门,有的学生甚至能想到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二、多种方法,复习巩固1.比较分类,形成统一性。
比较和分类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包括对比和类比,在同化概念的过程中可以用对比,这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对于辨析新旧概念的异同功不可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概念的生成教学”探讨
石庄中学高一数学组
《普通高中熟悉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意体现概念的来龙去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实例抽象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
我们大家都知道,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通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
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概念生成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
数学概念生成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入概念
导入新课,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适当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创造良好的开端,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研究导言。
我们认为导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简洁性:简洁明了是导言的重要特性。
导言不能太多,否则占时过长,言简意赅的导言只需时间1至3分钟。
虽简洁,但意思很明确,使学生一听便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切忌罗嗦了半天而又不着主题边际的导言,与其这样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必要性:知识是在矛盾的不断产生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个问题解决了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同一部戏,人物是在剧情矛盾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亮相出场的。
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冲突,他们就会期盼解决问题的新知识产生。
所以导言必须充分揭示概念产生的背景,体现必要性原则。
3、自然性: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的,它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更不是孤立的,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点,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知识,引入概念,使学生明确新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
这就是短短导言所体现出的自然性。
导言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问题启示式、谈古论今式、对比引入式、直观启示式,甚至开门见山也是一种形式。
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而定。
4、趣味性:导言生动有趣,可以引人入胜,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融洽、思维活跃。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实例甚至看视频等方式尽量发掘素材的趣味性。
总的说来,导入新课的语言,情景的创设要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给人一种开篇不凡的感觉使听课者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使听课者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建立概念
建立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发现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就是概念形成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依靠的是感性材料,是学生熟悉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感性材料捕捉到与概念本质属性的相关信息。
这一点很重要,不是学生生活中的,学生不熟悉的不行。
捕捉不到相关信息不能提炼出本质属性的也不行,所以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生活化,具有实践性。
第二,是肯定的例证,你所选取的材料,这些典型的例证必须是肯定方面的,是“同类”的,不能有既象是又象不是,或完全不是的这些否定方面的例子。
因为你所提取的是肯定“类”的本质属性。
如果有否定方面的例子参与其中会干扰学生概念的正确形成。
第三,具有探究性。
从这些感性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得到本质属性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要引导得法,既不能包办,也不能放任自由,可以用问题引导,方向点拨法的方法来引导。
本质属性一旦由学生发现,学生便会产生成就感,用新课改的理念评价就是学生经历了知识
形成的过程。
第四,具有概括性。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抽象归纳的过程,是将实际材料进行数学抽象的过程,使之定义化、符号化,进而抽象成数学模型。
三、认识概念
概念定义了,但并不等于认识了,为了全面地完整地准确地认识概念,必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所以,同化是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概念的同化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引导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这种教学的方式称之为概念的同化。
如果说概念的形成具有抽象归纳的特征,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概念的同化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是一种演绎的方式。
这一特点决定了同化的方法。
第一,从定义的重要词句上剖析,找出其内涵和外延。
第二、从结构上进行剖析,建立与原认知结构的联系。
第三、通过反例来剖析概念,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
概念的形成是借助于感性材料,通过抽象达到感性认识,而概念的同化是借助于感性经验,用同化的手段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完善数学模型的过程。
四、应用与巩固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决不能单纯地进行抽象的概念挖掘,而必须注重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概念、深化概念、巩固概念,掌握运用概念解题的方法,因此老师应注意典型例习题的配备,特别是那些蕴含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题应与概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自然渗透。
一、精心挑选例题:选择的例题在概念的应用方面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正用的也有逆用的还应有变用的。
课本上的例题往往是以小见大,由近及远,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文本,体会编者意图,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有可能发挥好例题的功能。
例题与例题之间应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完成概念的应用与巩固,既要微观地理解例题的内涵,又要宏观地把握几个例题的整体关系。
二、引导、分析例题:例题出示以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关键和重要的信息,包括题设条件,题断,文字、符号、数据,明确本题需要我们求什么,这一步也很重要。
三、探求解题方法:解题方法与途径绝不能不经过学生的思索而由老师包办代替说出来,哪怕是再差的慢班也要让学生体验一下方法形成的过程,经历探求的途径。
在解题方法与途径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及探究的权力,老师要给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教师只能是启发,引导他们去实践,通过师生互动,思想上的碰撞,来达到交流和沟通。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要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地在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去点拨开启他们的智慧,使他们产生顿悟,从而感悟数学方法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学生尝试解题:一旦方法与解题途径找到,接着就要让学生先尝试解决。
并不是人人会解,也并不是人人解的正确,没有问题。
如果说在探究解题途径的过程中暴露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话,那么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暴露的是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问题,教师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了一些典型错误应立即找出原因予以纠正,树起黄牌警告。
如果说解题过程老师忽视了或包办代劳了会埋下很多隐患不利于概念的巩固。
五、教师点评:题解了还应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解题过程,把解题格式程序化,便于操作。
并进行总结与反思,主要是总结运用的方法,反思暴露出的问题。
一个题解完了,没有完,还要挖掘题没条件和题断,找出问题的大背景,远背景,这除了要求我们一方面站得高看得远,另一方面还要我们善于研究,一个没有高水平的人是看不出大而远背景的背景来的,同样一个不善于研究的人即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题宝,在你眼前他也会无动于衷,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就得具备两种素质。
六、巩固练习:课堂生成练习不仅是学生练习、巩固的必要过程,而且是教师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收集学情信息,及时反馈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
作为应用与巩固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加以重视。
生成练习题的设计:一要有针对性,即解题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与本节课的所学内容直接相关,方向非常明确;二要有层次性,即从基本定义出发到概念的深化,再到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设计,分层指导以检验各层次掌握的情况;三要具有诊断性,及时评讲,诊断错误原因,给出正确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地纳入到认知体系中,并溶入方法与过程,形成丰富的认知结构。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很多人容易忽视,课堂小结也可以小结出精彩来。
具体说,课堂小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知识体系:对任一新知识要让学生懂得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中去。
二、方法体系:本节内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尽量地总结出来并形成一种认识和技能。
三、应用体系:学以致用,要总结出适用的对象以及操作要领。
课堂小结语言要锤炼,要条理清楚,最好是朗朗上口,如若总结成口诀则更好。
总之,概念教学要注意过程性,没有过程就等于没有思想.重视概念教学的生成,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一种对数学精神的领悟.成功的概念课,就如同一段美好的旋律,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要让学生体会前辈的心路历程,探索先哲的数学思想,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这才是数学育人功能的最好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