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c39de9b4daa58da1114aa2.png)
年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年金额
会企 02表 单位: 元
上年金额
资产减值 损失影响 利润表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 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 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520.12.2501:4201:42:5701:42:57Dec-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Friday, December 25,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252020年 12月25日星期 五1时42分57秒20.12.25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三、处罚情况 四、经验教训
背景介绍
顾雏军,江苏泰州人, 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 获工程硕士学位,格林 柯尔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柯尔 集团的创办人。
科龙的黄金时代
• 1、潘宁时代的科龙
• 84年,时任顺德市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 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已年过50的潘宁, 花了24元买回几本制冷书,借来9.8万元试 制费用,带领100余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 在木头搭建的生产线上,经过昼夜奋战, 用手工锤敲出国内第一台双门冰箱,开始 了科龙电器发展的历程。
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科 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那么,我们怎样确认这是一笔坏账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属于下列 两种情况时应确认为坏账: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0d3c4b9b6648d7c0c74609.png)
科龙电器地审计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于年月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年月日,公司地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年度,公司获准发行股人民币普通股,年月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地董事长.年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地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亿元人民币,年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到年月增至%.年月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年月日,股权转让完成.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年度报表地审计,年和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地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年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地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地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地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地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地梦魇也开始了.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地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地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地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亿元.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地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万元地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地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地手段,隐瞒每笔资金地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地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地财务报告严重失实:年、年、年分别虚增利润亿元、亿元、亿元;年地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地现金”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流量亿元.年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地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地目地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顾雏军地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地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地《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年月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地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二、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地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地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地是做假账.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通过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在年至年地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亿元(其中,年虚增利润亿元,年虚增利润亿元,年虚增利润亿元).同时,科龙中报实现收入亿元,净利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亿元,净亏亿元.科龙年下半年出现近亿元巨额亏损地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亿元.年地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地影响是亿元.虚增收入和收益.科龙通过使用不正当地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亿元,虚增利润近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地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科龙电器年至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年至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年、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地事项.案发时,科龙已有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家分公司,而顾雏军把国内上市公司科龙当作“提款机”,一方面以科龙系列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列公司打造融资和拓展平台为由,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满足不断扩张地资本需求,采用资本运作通过错综复杂地关联交易对科龙进行盘剥,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科龙地利润增长.三、科龙审计报告地分析.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可能采用地,用以获取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以发表恰当地审计意见地程序,对于审计程序地类型、环节以及实施,都已经有了完善地规定.同时,这也反映了每一个规定地重要性,因为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错,那么注册会计师就得出一份与事实不符地审计报告.本案例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相关地例子,如证监会委托毕马威所作地调查显示: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科龙电器及其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地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亿元,不正常地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亿元,共计亿元,而这些在德勤年地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这显然是由于德勤在执行审计程序等方面,地确出现了严重纰漏,对科龙电器地审计并没有尽职.rqyn1。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63ba689eb172ded63b7eb.png)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
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
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
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
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
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
科龙电器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审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b02081a0116c175f0e4873.png)
2.会计师事务所未能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
注册会计师严重缺失独立性,是造成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
2002-2004科龙电器的国内审计师为德勤华永,年度审计费用分别为350万港元、420万港元、550万港元,合计高达1320万港元。
高昂的审计费用,使注册会计师对客户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性,德勤接手科龙后当年的财务报告,德勤给出了保留意见,而在证监会后来的调查结果中,当年已经有重大现金流异常,德勤却没有能够发现这些情况。
证监会对科龙的调查中还指出,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2003年,本公司将产品在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互相买卖,并以此贸易背景开具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到银行贴现,获取大量现金。
本公司的现金流量汇总表并未如实反映上述现金流。
经统计,本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合并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2550万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573万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976万元,而德勤不仅未发现此项不合法操作,还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审计失误,而是德勤对科龙的故意袒护,包庇。
而2004年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很有可能是德勤为了自保而为之,因为由于德勤上一年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继续出具无保留意见,一旦科龙电器被查出违规,德勤华永无疑将面临重大的审计责任,今后也没有任何推脱的理由。
科龙电器调查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调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da988ec3a87c24028c48b.png)
二、违法手法
1、顾雏军涉嫌通过格林柯尔系于2003年6月18日至25日期间挪用科龙电器29000万元注册扬州格林柯尔未予披露并抽逃出资69806万元的过程 2003年6月,顾雏军决定注册扬州格林柯尔专门用于收购亚星客车。由于受到《公司法》中企业对外投资不能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扬州格林柯尔若要收购亚星客车,则需要有10亿元的注册资本。因自有资金不足,顾雏军指使姜宝军、张宏、张细汉负责筹集注册所需资金。6月18日,在未经科龙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根据顾雏军指令,江西科龙、格林柯尔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江西发达思家电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实际控制的公司)分别划款29000万元(其中25000万元来自于科龙冰箱)、10000万元、2100万元共计41100万元至江西格林柯尔。江西格林柯尔6月19日以上述银行存款作为担保向中行扬州分行贷款39800万元,此后将该贷款连同存款合计80300万元划款至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后者于6月20日投入80000万元资本金至扬州格林柯尔进行验资。扬州格林柯尔(资本10亿元)于6月20日成立,其中顾雏军出资9亿元,顾善鸿出资1亿元,公司法人代表顾雏军。根据验资报告,公司设立时各股东实际投入现金8亿元,无形资产5.69亿元(为顾雏军以所持有的“应用顾式热力循环方式工作的热工装置”(专利号89100212.X)和“顾式热力循环热工装置的工作介质”(专利号ZL891:09125.4)两项专利技术使用权投入)。事后,6月20日和23日扬州格林柯尔分别将39500万元、30306万元划至艾柯企业(天津)有限公司,艾柯企业(天津)有限公司6月20日至24日共计划款69806万元至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6月20日至24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共计划款74607.17万元至江西格林柯尔。6月20日江西格林柯尔将39800万元向中行扬州分行还贷,6月25日将其占用的科龙系统29000万元划回江西科龙,江西科龙收款后将25000万元划回科龙电器。
科龙电器舞弊案例剖析:以现金流量指标为起点
![科龙电器舞弊案例剖析:以现金流量指标为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1dd10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e.png)
2014年第5期【摘要】科龙电器舞弊案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本文以现金流量表指标作为分析起点,分析科龙电器舞弊手段、舞弊深层次原因,并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出监管对策。
【关键词】舞弊现金流量辩方举证集体诉讼投资者法律保护一、引言自Jensen &Meckling (1976)探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下产生的代理问题后,股权结构、监督机制及代理成本等问题成为研究重要议题。
而诸多代理成本中,企业舞弊所带来的后果最为严重,其广泛程度涉及投资人与债权人的损失、企业的破产重组、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法律条文修改等诸多层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从原野、琼民源、蓝田股份、郑百文到银广夏、东方电子、绿大地等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让投资人蒙受巨大损失,其中2005年发生的科龙电器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便是突出代表。
二、科龙电器案例回顾科龙电器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1994年更名为科龙电器。
1996年发行H 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又于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 股。
2001年科龙电器发生巨额亏损超过高达15.55亿元,由于2000、2001年连续亏损,被深交所特别处理,处于退市边缘。
2002年度科龙电器一举扭亏为盈,“ST 科龙”2002年度报告披露其净利润1.01亿元。
2003年6月3日,深交所决定撤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的特别处理。
科龙电器2003年度报告了巨额盈利、2004年度报告披露亏损6416万元,该结果与报告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差甚远,令公众对科龙的盈利能力及报表的可信程度产生极大怀疑。
2005年5月,科龙电器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三、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以现金流量表为起点现金流量表作为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后企业需对外报送的第三张基本报表,越来越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但由于现金流量表本身结构及内部各明细项目的归属存在一定模糊性和判断空间,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操纵成为财务舞弊的另一种方式。
顾雏军掏空科龙电器案例分析
![顾雏军掏空科龙电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de176de45c3b3567ec8bdc.png)
三、关联交 易转移财富
龙 电 器 原 来 所 用 制 冷 剂 的 12 倍 。
2002 年5月底,顾雏军要求科龙电器 采购 2220多吨价值 3亿元的格林柯尔 制冷剂。
PART 1
三、关联交易转移财富
2005年4月20日,深圳格林柯尔采购中心与天津 立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销售合同,深圳格林 柯尔将一批钢材销售给天津立信,合同金额为 8600.882万元。同日,深圳市科龙采购有限公 司与天津立信签订采购合同,天津立信将同规格、 同数量的钢材销售给深圳市科龙采购有限公司, 但单价平均比采购价上浮了50元,合同总金额为 8960.03万元,约定的交货地点同为顺德或南昌。
•3、反客为主
•我们纵观顾雏军这几年收购科龙、美菱、亚星、襄轴事件, 分析每一个收购过程,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这就是,顾雏军 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入主董事会,或成 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目标公司的总裁。 •2001 年11 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 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 股权转让完成。 •其次,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企业。科龙、美菱、亚星、 襄轴无不如此。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 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 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 •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 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
•2003年7月8日,美菱电器董事会提早选举顾雏军为公司董 事长。美菱电器股东大会同意李士军等四人辞去公司董事职 务,增补顾雏军、林科、成湘洲、霍永新等四人为公司董事, 增补陆鑑青、景星、雍凤山等三人为公司监事。2004年3月 2日,格林柯尔受让公司股权的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2004 年4月份,顾雏军担任了董事长。2004年5月10日,亚星客 车控股股东与扬州格林柯尔办理股权过户手续。2004年4月 10日委派格林科尔副总裁出任襄轴总裁。本次股权转让须上 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且证监会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后方 可实施。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0665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d.png)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科龙是一家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2022年,科龙卷入了一起财务报表造假的丑闻。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科龙的声誉和市值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二、案例描述1. 财务报表造假手法科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财务报表的造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收入虚增:科龙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将实际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 费用减少:科龙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减少或者转移至其他账户,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 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科龙通过低估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使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
2. 造假手法暴露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法最终被市场和监管机构所发现。
一方面,投资者和分析师对科龙的财务数据产生了怀疑,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和不合理之处。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科龙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找到了相关证据。
最终,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案例分析1. 造假动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掩盖公司实际业绩的不佳。
科龙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司的形象和吸引投资者,选择了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手段来美化财务数据。
2. 造假影响科龙财务报表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科龙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其次,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
此外,造假行为还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整个行业造成为了不良影响。
3. 监管机构的作用监管机构在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证监会对科龙进行了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市场的公平和投资者的权益。
监管机构的介入和严肃处理对于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四、教训与启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诚信经营:企业应坚守诚信原则,遵守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586ec210661ed9ac51f36e.png)
科龙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一、引言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
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
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
两次被ST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完整版)科龙公司案例分析
![(完整版)科龙公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11ba9e45c3b3566ec8b67.png)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科龙电器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公司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在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0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
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
并且顾雏军入住科龙后出具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科龙公司同时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对于科龙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已做出处罚决定,但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令人深思。
科龙财务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2001年,科龙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格林柯尔”实现了民营化重组,其初衷是希望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够打开产权之结,改善公司治理。
现在看来,在顾雏军的把持下,科龙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但没有改善,反倒被强化了。
从表面上看,科龙已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实质上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
顾雏军利用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格林柯尔谋利,导致科龙陷入新的危机。
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实亡。
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内部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
法制的完善和监管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保障。
虽然市场主体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与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规就是为了约束和防范这种试图突破制度的行为而设置的。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c5cb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3.png)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科龙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其发展历程和市场策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其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洞察到科龙电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以及其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科龙电器成立于1992年,起初以生产空调器起家,随后逐步扩展到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迅速成长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科龙电器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
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例如,科龙电器在空调领域的变频技术、节能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能效比,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节能的需求。
其次,科龙电器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同时,科龙电器还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品牌价值观。
这种品牌文化的传播,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科龙电器品牌的认知度,也提升了品牌的忠诚度。
在市场营销方面,科龙电器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
公司不仅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上进行布局,还积极拓展线上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此外,科龙电器还通过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然而,科龙电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龙电器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其市场策略,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科龙电器也需要不断丰富其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科龙电器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科龙电器在家电行业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未来,科龙电器若想继续保持其市场地位,就需要继续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和创新。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11f325647d27284b7351a2.png)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一、科龙公司治理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1、公司尚待建立部分管理制度,如《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同时,根据最新法律法规、交易所最新上市规则,本公司需对《内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
2、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不完整。
3、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的工作水平待加强。
4、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存在尚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5、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先生在担任本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副总裁。
6、公司与第一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海信空调」及关联方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电器」存在同业竞争。
二、科龙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未完全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2、公司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不完整。
截止到目前,公司董事会下设了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并正常运作,但尚未设立提名委员会和投资战略委员会。
3、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工作水平有待加强。
本公司应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相关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等程序,加强内部相关知识和规则的培训,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和检查,强化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子公司规范信息披露意识,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出现应披露而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的情况。
4、公司尚未制定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5、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仅限于电话、传真、邮件、股东大会等常规方式,与投资者直接沟通渠道较为单一,不便于投资者、社会公众将意见及时、准确和便利地传达至本公司管理层。
6、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在担任科龙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白色家电的营销管理。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65dd124431b90d6c85c786.png)
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7d58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b.png)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科龙电器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品牌,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
公司主要生产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科龙电器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龙电器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
作为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家电企业,科龙电器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科龙电器的空调产品在节能、静音、舒适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冰箱和洗衣机等产品领域,科龙电器也不断推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品质保障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
其次,科龙电器在营销方面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科龙电器在产品推广、渠道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科龙电器注重与经销商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确保产品的覆盖面和销售渠道。
另外,科龙电器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售后服务。
无论是产品安装、维修还是投诉处理,科龙电器都能够及时响应并给予解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科龙电器注重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总的来说,科龙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着产品研发的实力、营销的策略和售后服务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口碑。
未来,科龙电器将继续加大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服务提升方面的投入,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的提升。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科龙电器将会有更加亮眼的表现,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0cb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3.png)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ST科龙是一家知名的电器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
该公司涉及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各类电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然而,在2011年,ST科龙因涉嫌财务舞弊而成为舆论焦点。
本文将对ST科龙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其对公司及股东的影响。
二、案件描述ST科龙财务舞弊案是一起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严重违法行为。
据调查,该公司高层为了虚增公司利润,采取了一系列非法手段。
首先,他们通过虚假交易和虚构销售数据,夸大了公司的收入。
其次,他们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虚增了公司的资产。
最后,他们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一部分费用转变为资本支出,以降低公司的费用率,增加利润。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也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最终,该案件被揭发,并对ST科龙形象和股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案件原因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的发生和多个因素紧密相关。
以下是导致该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 经济压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ST科龙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公司的业绩达到市场预期,不惜采取了违法手段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计划经济思维ST科龙的管理层多年来一直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系下,过度强调目标指标的完成,导致管理层更加注重虚增收入和利润,而忽视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3. 隐瞒信息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种隐瞒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和道德规范。
4. 缺乏内部控制ST科龙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意操纵财务数据,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案件影响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对公司和股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品牌形象受损财务舞弊案的曝光直接影响了ST科龙的品牌形象。
公司在公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很难再恢复到曝光之前的水平。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4220ca05087632311212fc.png)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报告一、公司背景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和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发行上市。
1996年,海信凭借变频技术高起点进入空调产业;2002年,海信通过并购北京雪花进入冰箱业;2006年底,海信成功收购科龙电器,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新航母——海信科龙。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科龙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984年始生产冰箱,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
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二、案例描述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89年1月6日。
科龙电器2001-2004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2001-2004审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9fad3a0b4c2e3f57276389.png)
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案例分析引言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正确合理的审计方法所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完成审计工作后提交的审计工作成果。
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对社会公众具有鉴证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2)对被审计单位具有证明作用,解除其受托责任;(3)对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确注册会计师所作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和发展,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能够站在独立的立场对企业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作为财务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执业目标,必须遵守一系列前提或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
本文通过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4年度的审计报告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围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审计程序以及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3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分析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为科龙电器公司2002年至2004年财务年报出具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违背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存在的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的主要重大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一、科龙电器2001-2004年主要情况概述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及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电冰箱年产达800万台,空调年产400万台,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位置,最为突出的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2001年,广东格林柯尔收购了科龙电器部分股权,至2004年格林柯尔持股比例已达26.43%,而格林柯尔控制人顾雏军正式成为科龙电器的董事长。
科龙案件承担法律责任(3篇)
![科龙案件承担法律责任(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b94d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a.png)
第1篇一、引言科龙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企业合规与法律责任案件之一。
该案件涉及公司内部控制、财务造假、高管违法等多方面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剖析科龙案件中的法律责任,并对企业合规进行反思。
二、科龙案件背景及主要问题1. 案件背景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2008年,科龙被美的集团收购。
然而,在2008年至2010年间,科龙爆发了一系列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失效等违法违规行为。
2. 主要问题(1)财务造假:科龙在2008年至2010年间,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据统计,科龙虚增利润金额高达20亿元。
(2)内部控制失效:科龙在财务造假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失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3)高管违法:科龙部分高管在财务造假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
三、科龙案件中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1)证监会处罚:证监会依法对科龙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措施。
(2)审计机构处罚:审计机构因未发现科龙财务造假行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2. 刑事责任(1)涉嫌犯罪的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如被判刑、罚款等。
(2)审计机构及相关人员因涉嫌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1)投资者诉讼:部分投资者因科龙财务造假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龙赔偿损失。
(2)科龙股东诉讼:部分股东因科龙财务造假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龙赔偿损失。
四、科龙案件对企业合规的反思1.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科龙案件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2. 高管合规意识企业高管应具备强烈的合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合规形象。
3. 诚信经营企业应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切实维护消费者、投资者等各方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四
03
约束机制及过程
The research ways and process
过程2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合 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制。进行 股权分置改革。
02 总结2
上市公司的治理还需要外部监督 需要各方努力。
03 总结3
大股东存在为己得利的冲动,中 小股东利益要得到更好的保护。
04 总结4
科学合理进行机制创新有利于上 市公司长远发展。
感谢老师同学的批评指正
Your comment is highly appreciated.
设计尺寸:16:9
编辑与校队
问题综述
problem reviews
我们认为,无论是中小投资者 还是机构投资者,顾雏军对上市公 司的· 掠夺:财务造假,虚增利润, 关联交易转移。都给投资者以:” 信息不对称,做出错误判断“的严 重影响,导致了投资者的重大经济 损失。
03
问题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The research ways and process
8,805,240 284,130 7,147,210 1,933,820 3.99
10,525,300 262,830 7,742,770 2,086,310 4.30
10,867,160 154,570 7,986,230 2,244,410 4.63
13,761,380 167,910 8,572,350 2,378,310 4.90
完善法律制度,完善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与退市 制度,建设法律的事后 补救机制,以确保控股 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诚信 义务。 探讨研究大股东表决 “打折”办法,进行股 权分置改革,进行强制 分红机制,赋予中小股 东特别诉讼权。
方法一 方法研究 方法二
方法三
加强外部审计,加强独 立董事机制建设。加快 集体诉讼法案建设,探 讨研究允许中小股东代 表人可查阅公司账目。
机制四
04
问题四
The fourth problem
概括1
关联交易转移资源与 品牌使用费
财务造假,形成扭亏 局面 地方政府的投桃报李 做法
概括2
概括3
年份 财务指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总资产 股东权益 每股净资产
3,409,828 576,246 4,949,781 3,012,206 3.42
过程4
行政监管要到位,司法保护要 全面,自律组织要勇于规范。
过程1
过程3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关键。 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 内部监督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构 造新的制衡力量。加强外部监 督。
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制 度,规范关联交易,强化对关 联交易的事前事中事后约束与 控制。
机制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制二
研究过程
机制三
英文:楷体和Arial 中文:宋体和楷体GB2312
小组作品
论述.01
论述.02
环境背景:激进的“国 退民进”顾雏军身兼数 职,利益关联太大。
01
04
02
03
内部管理出现严重 问题:大股东控制 内部人控制
论述.04
外部监督失效:会计事 务所公司监事会不作为, 独董未站在中小股东立 场,证监会的后知后觉
论述.03
地方政府积极主动 的联袂“出演”
02
问题二
The second problem
4,878,257 101,276 7,656,539 2,575,000 2.6
6,168,109 202,180 9,432,791 2,808,730 2.83
从1997-2003年的财务报 表来看97年至99年相对财务 平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2000年总体收入算稳定的年 份,突然出现巨亏,而2001 年依旧存在收入与利润不相 符情况。再看2002年,又突 然转亏为盈。从财报来看造 成这样的大起大落和财务数 据相互不符情况,科龙电器 存在财报重大造假问题。
01
选题的意义
The topics of the significance
意义1
进一步了解股东控制, 大股东控制下行使的控 制权。借助各种隧道挖 掘行为。
意义2
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管理 的可行性方法。
意义3
探讨中小股民的保护机 制问题。
意义4
从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
02
问题一
The first question
从美的集团近几年财务指 标来看,美的集团主营销售 收入不断增加,总资产规模 不断扩大,净利润保持相对 平稳,股东权益与每股净收 益指标不断向好。说明企业 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发展, 财务状况健康良好,未出现 大幅度波动情况。
04
问题总结
problem summary
01 总结1
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至关重要。
3,813,189 5,907,048 6,664,138 3,339,131 3.79
5,826,700 643,584 7,485,339 4,815,210 4.85
4,410,880 -830,653 6,893,105 3,957,879 3.99
4,720,466 -1,555,573 6,526,963 2,402,616 2.42
科龙案例分析
小组:第十一组
目录
CONTANTS
01
管理者角度探析顾雏军如何掠夺公司资源
投资者角度探析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股东角度探析如何保护中小股东 顾雏军为何能低价收购,对比财报分析
02 03
04
01
案例的背景
The case of the background
案例的背景
The case of the background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 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均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 12月改制为广东科龙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成功发行H股 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2000年,2001年经历巨 亏,2004年8月,郎咸平一篇《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 的格林柯尔》引起轰动。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 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 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 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德勤作为 科龙年度报告审计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应对科龙造成 的损失赔偿承担连带责任。顾雏军等人是科龙的高级管理人 员,是科龙公司虚假陈述行为的实际操纵人和实施者,应当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年份 美的财务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总资产 股东权益 每股净资产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175,934 122,145 3,214,695 1,219,664 3.68
3,642,160 178,533 3,426,713 1,287,742 2.99
5,789,987 294,009 4,469,353 1,845,011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