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表示法(一)

合集下载

函数的表示法(一)

函数的表示法(一)

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一)一 、学习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函数关系3.会画简单函数的图像学习重难点: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二 、 学习过程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 ⑴解析法:就是用 表示两个 之间的例如,s=602t ,A=π2r ,S=2rl π,y=a 2x +bx+c(a ≠0),y=2-x (x ≥2)等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⑵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 .例如,某班学生的身高 单位:厘米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数表,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等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⑶图象法:就是用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课本中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三、例题讲解例1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 x ∈{1,2,3,4}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试写出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例2 作出函数y=∣x ∣的图象例3 已知f (x )= 22x x -,求f (1x -)的解析式三 、当堂检测1、画出函数ψ=∣ξ-2∣的图象2、已知f (x )= 21x -, 求f (2x )的解析式3、已知f (x+1)= 223x x ++,求f (x )的解析式。

函数的表示法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表示法知识点总结

(B)2 或 5 2
(D)2 或 2 或 5 2
习题 3.
已知
f
(
x)

2x(x x 1(x
0) 0)
,若
f (a)
f (1) 0 ,则实数 a 的值等于________.
3.求分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分段函数的前提下,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是:先假设自变量的值在分段函
1 1
,

f 1 a f 1 a , 则 a 的 值 为
_________. 解:当1 a 1,即 a 0 时,1 a 1
∴ f 1 a 21 a a 2 a , f 1 a 1 a 2a 1 3a
几种常见的分段函数
1.取整函数 y x( x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
其图象如图(1)所示.
y
3 2 1
–3 –2 –1 O –1
1 2 3x
–2
–3
值 值 1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y
fx = x + 2
3
2
1
–5 –4 –3 –2 –1 O –1
12x
值 值 2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数的各段上,然后求出在相应各段定义域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求它们的并集即可.
例 3.
已知函数
f
(
x)

3x 2 2x 2
2x(x 1) 3(x 1)
,求使
f (x) 2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得:
x 1
x 1
3x 2

2x

或 2

函数的表示方法_1

函数的表示方法_1

0
1
4
2
3
12
4
5
20
映射f:A→B,可理解为以下4点:
1、A中每个元素在B中必有唯一的象 2、对A中不同的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3、允许B中元素没有原象 4、A中元素与B中元素的对应关系,可以 是:一对一,多对一,但不能一对多
例7 以下给出的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B的映射?
(1)集合A={P|P是数轴上的点},集合B=R,对应关 系f: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一般地,我们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 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 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function),记作:y=f(x), x A
映射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 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 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 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 合B的一个映射。
(2)集合A={x|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集合B={x|x 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f:每一个班级都对 应班里的学生;
课后作业: 练习本B
由此可知,映射是函数的推广,函 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A 求 正弦 B
1
30 0
2
45 02 2ຫໍສະໝຸດ 60 032
90 0
1
A 求 平方 B
3
9
-3
2
4
-2
1
1
-1
A 开 平方 B
3
9
-3
4
2
-2
1
1 -1
A 乘 以 2B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函数的表示法.2.内容解析在“对应关系”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函数概念之后,随即而来的任务就是研究函数本身.而函数的呈现形式就是“函数的表示”问题.学习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而且是加深理解函数概念,以及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方法的过程.函数的表示法是在已有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函数知识的深化.这部分内容也是函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的基础上,明确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及适用对象;通过函数y=|x|引出分段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例6)熟悉分段函数概念,掌握研究分段函数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表示函数;掌握分段函数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各自的优点及适用对象;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2)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明确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掌握研究分段函数的一般思想和方法.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学生通过教科书第67页例4,以及之前的学习经验,能自主总结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各自的特点;能举出具体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法的适用情况.(2)学生能理解绝对值函数向分段函数的转化过程,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函数概念时,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但是对其并没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对应关系”说意义下重新建立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本节课第一个教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科书引入了一个实际问题,其本质为离散的一次函数模型,此问题三种表示法均适用,进而可直观地比较出三种表示法各自的特点.而后可根据不同表示法各自的适用范围,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三种表示法各自的特点清楚了,那么它们在研究具体函数问题时,是如何起到相应的作用的呢?于是教科书中举出了绝对值函数的例子(例5),从而引出了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函数——分段函数.这是本节课第二个教学问题.通过例5、例6的学习,可让学生体会解析法、图象法在处理连续函数问题时的威力,同时也体现出研究函数的一个非常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正所谓“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是贯穿整个高中的思想方法.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研究绝对值函数(分段函数,例5)和最大值函数(例6)的过程中,可借助图形计算器、几何画板、Geogebra等技术工具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探究与检验作用.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导语:我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3.1.1的问题1,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3.1.1的问题4.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3.1.1的问题3.这三种方法是常用的函数表示法.(一)函数的表示法问题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 元.(1)你能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表示函数y=f(x)吗?(2)比较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所有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吗?列表法与图象法呢?请你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1)后,让每位学生自己写出函数表达式、列表格、画图象,注意再次强调“研究函数,先看定义域”.之后让同桌互相核对结果,尤其注意函数图象是否为五个离散的点.然后出示问题(2),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最后与教师一起总结出结论(可用PPT展示):出示问题(3),找学生代表回答,例如可回答:不是,3.1.1的问题3、问题4就不能用解析法表示;3.1.1的问题1不能用列表法表示;3.1.1的问题4不能用图象法表示.答案均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如果学生理解了3.1.1的知识,回答此问题并不困难.设计意图:问题(1)是让学生回忆并熟悉三种表示法的具体呈现过程,并再次强调定义域的决定作用;问题(2)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明确特征,方可合理运用;问题(3)是突出三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从而在处理实际问题挑选方法时合理回避不需要的表示法.问题2:(教科书第69页练习1)如图,把直截面半径为25 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单位:cm),面积为y(单位:cm2),你能把y表示为x的函数吗?师生活动:学生阅读题目后,自主从三种表示法中选择恰当可行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答案进行呈现,与其他同学一起点评结果.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三种表示法的特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选择恰当的表示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段函数问题3:(1)你了解函数y=|x|吗?(2)你会画函数y=|x|的图象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可引导学生对不熟悉的绝对值函数y=|x|进行变形,去掉绝对值,转化成熟悉的一次函数,然后规范写法,写成分段函数形式.之后出示问题(2),学生即可很自然地画出相应图象.最后教师引入分段函数概念,强调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并介绍其普遍性与应用价值;并总结思路:绝对值函数可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对于分段函数的图象,只需分别画出每段的函数图象,并注意端点的开闭即可.教科书中对分段函数给出的是描述性定义,学生只需能判断什么样的函数是分段函数即可,不必纠结于分段函数的确切定义.追问:(教科书第69页练习2)有了问题3的基础,你会画函数y=|x-2|的图象吗?教师让学生自主研究,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典型作答图象投到屏幕上,叫同学回答解题过程,寻找问题所在,纠正错误,落实正确解题思路.对于中上等水平的班级,可根据时间情况,适当借助图形计算器、几何画板、Geogebra等技术工具,设计参数a,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介绍函数y=|x-a|的图象变化情况.设计意图:问题(1)是让学生从解析式入手,转化成熟悉的函数,为问题(2)解决画函数图象问题做铺垫,体现了转化与化归思想;问题(2)则是考查学生对图象法表示函数的掌握程度.追问是对问题3举一反三,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师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画图的时间,有初中的基础,学生基本都可画出图3.1-4,然后对最大值函数M(x)做适当解读:当x每取一个值时,f(x)与g (x)各有唯一一个函数值与之对应,而M(x)对应的则是两个函数值中的较大者,由函数定义可知,M(x)是x的函数.当最大值函数解释清楚后,学生可很自然地对图3.1-4进行处理,得到图3.1-5所示的函数M(x)的图象;利用图象和解方程知识,学生一般可顺利求出M(x)的解析式.追问:你能用其他方法求出M(x)的解析式吗?先小组讨论,然后找有想法的同学分享思路,最终达成共识.设计意图:问题4是训练学生同时研究两个函数的能力,以及对新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感受分段函数的另一种构造方式及其图象和解析式的求法,加深对分段函数的理解与运用.追问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分段函数的理解.问题5:(教科书第69页练习3)给定函数f(x)=-x+1, g(x)=(x-a)2,x ∈R(1)你能画出函数f(x),g(x)的图象吗?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然后找代表分享思路与结果.有了问题4的铺垫,学生对最小值函数的理解应比较到位,解决此问题会相对顺利.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情境,提出类似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与解题技能进行再巩固.(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是什么?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几个函数还是一个函数?(3)如何画分段函数的图象?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后,先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课程《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课程《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树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学习难点:对函数解析法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值的求法,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判定方法,那么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这个数学表达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2)图象法: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点,这些点构成了函数的图象,这种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3)列表法:列一个两行多列的表格,第一行是自变量的取值,第二行是对应的函数值,这种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分析:学生思考函数的表示法的规定.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本题的定义域是有限集,且仅有5个元素.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用列表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笔记本数x 1 2 3 4 5 钱数y 5 10 15 20 25用图象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图1-2-2-1.图1-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的特点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图象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图象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企业生产图,股市走势图等;列表法的特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银行利率表、列车时刻表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只有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这样的函数才可能有解析式,否则写不出解析式,也就不能用解析法表示.例如:张丹的年龄n(n∈N*)每取一个值,那么他的身高y(单位:cm)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身高y是年龄n的函数y=f(n),但是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不存在,函数y=f(n)不能用解析法来表示.注意: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否则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定义域;③图象法:根据实际情境来决定是否连线;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例 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 87 91 92 88 95张城90 76 88 75 86 80 赵磊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分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学生思考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本题利用表格给出了四个函数,它们分别表示王伟、张城、赵磊的考试成绩及各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由于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故采用图象法来表示.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成绩变化趋势.解:把“成绩”y看成“测试序号”x的函数,用图象法表示函数y=f(x),如图1-2-2-3所示.图1-2-2-3由图1-2-2-3可看到: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分,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 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分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境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法的能力,以及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可见,图象法比列表法和解析法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注意: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例3.将长为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 关于一边长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定义域和值域,作出函数的图象.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把面积y 表示为x 的函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 解:设矩形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21(a-2x),则面积y=21(a-2x)x=-x 2+21ax. 又⎩⎨⎧>>0,2x -a 0,x 得0<x<2a ,即定义域为(0,2a).由于y=-(x 4a -)2+161a 2≤161a 2, 如图1-2-2-4所示,结合函数的图象得值域为(0,161a 2].图1-2-2-4例4.已知2f(x)+f(-x)=3x+2,则f(x)=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2,-3x f(x)2f(-x)2,3x f(-x)2f(x)把f(x)和f(-x)看成未知数,解方程即得. (三)课堂练习1.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1-2-2-5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图1-2-2-5 图1-2-2-6答案:B2.2007宁夏银川一模,理14已知f(x x +-11)=2211x x +-,则f(x)=________.分析:可设x x +-11=t,则有x=tt+-11, 所以f(t)=22)11(1)11(1t t t t +-++--=212t t +, 所以f(x)=212x x+.答案:212xx+ 3.已知函数f(x)=273++x x ,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换元法)注意:讨论函数的值域要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换元后马上写出新元的取值范围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 (五)作业:1.车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共有3 500辆次,其中电动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自行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1)若设自行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 元,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 500辆次自行车中,电动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2.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水口进出水的速度如图1-2-2-9甲、乙所示.某天0点到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如图1-2-2-9丙所示(至少打开一个水口).图1-2-2-9给出以下三个论断: 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其中一定正确的论断是(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3.求值域y=x4+ x2-2(六)教学反思:。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A版必修1)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A版必修1)
【例4】 已知f(x2+2)=x4+4x2,求f(x)的解析式. 错解:∵f(x2+2)=x4+4x2=(x2+2)2-4, 设t=x2+2,则f(t)=t2-4,∴f(x)=x2-4. 错因分析:本题错解的原因是忽略了函数f(x)的定 义域.上面的解法,似乎是无懈可击,然而从其结 论,即f(x)=x2-4来看,并未注明f(x)的定义域,那么 按一般理解,就应认为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但是f(x) =x2-4的定义域不是全体实数.
图象法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后智能提升
典例剖析
题型一 函数的表示法
【例 1】 已知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 t 与参加完成 b 此项任务的人数 x 之间适合关系式 t=ax+ ,当 x= x 2 时,t=100;当 x=14 时,t=28,且参加此项任务 的人数不能超过 20 人.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1 1 解析:令 =t,则 x= ,且 t≠0, x t 1 t ∴f(t)= = (t+1≠0), 1 t+1 1+ t x ∴f(x)= (x≠0 且 x≠-1). x+1
x 答案: (x≠0 且 x≠-1) x+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后智能提升
4.如图,函数 f(x)的图象是曲 线 OAB,其中点 O,A,B 的坐标 1 分别为(0,0),(1,2),(3,1),则 f f3 的值等于________.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后智能提升
正解:∵f(x2+2)=x4+4x2=(x2+2)2-4, 令t=x2+2(t≥2),则f(t)=t2-4(t≥2), ∴f(x)=x2-4(x≥2). 纠错心得:采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一 定要注意换元后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本题中令t =x2+2后,则t≥2.

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方法

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一)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来表达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2、图像法:如果图形F 是函数)(x f y =的图像,则图像上的任意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关系式,反之满足函数关系的点都在图像上.这种由图形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像法.3、如果在函数)(x f y =)(A x ∈中,)(x f 是用代数式来表达的,这种方法叫做解析法4、讨论分别用a x -,a y -分别替换函数)(x f y =中的x ,y 以后函数的图像会发生哪些变化?5、讨论分别用x -,y -分别替换函数)(x f y =中的x ,y 以后函数的图像会发生哪些变化?6、讨论分别用ax ,by 分别替换函数)(x f y =中的x ,y 以后函数的图像会发生哪些变化?7、讨论分别用||x ,|)(|x f 分别替换函数)(x f y =中的x ,)(x f 以后函数的图像会发生哪些变化?8、试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43-+=x x y (2)11-=x y11、若)3()3(x f x f +=-,那么函数)(x f 的图像有何性质? 12、)3(x f y -=与)3(x f +的图像之间有何关系函数的表示方法(二)1.例题:例1.(1)已知一次函数()f x 满足(0)5f =,图象过点(2,1)-,求()f x ;(2)已知二次函数()h x 与x 轴的两交点为(2,0)-,(3,0),且(0)3h =-,求()h x ; (3)已知二次函数()F x ,其图象的顶点是(1,2)-,且经过原点,()F x .例2.(1)已知2()43f x x x =-+,(1)f x +; (2)已知2(1)2f x x x +=-,求()f x .例3.函数在闭区间[1,2]-例4.某人开汽车以60/km h 的速度从A 地到150km 远处的B 地,在B 地停留1h 后,再以50/km h 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路程()x km 表示为时间()t h (从A 地出发是开始)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象;再把车速v /km h 表示为时间()t h 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象.例5.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22y x x =-,它的值域为[1,3]-,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两个函数.2.练习:(1)练习:(1)已知2(3)21f x x =-,求()f x ; (答案:22()19f x x =-)(2)已知2211()1f x x xx-=++,求()f x .(答案:2()3f x x =+)3.小结: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解析式,常用待定系数法;它的基本步骤是:设出函数的一般式(或顶点式等),代入已知条件,通过解方程(组)确定未知系数; 2.已知()f x 的解析式,求[()]f g x 时,把x 用()g x 代替;已知[()]f g x 的解析式,求()f x 时,常用配凑法或换元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出函数解析式后,一定要写出定义域。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三章 3.1.2 函数的表示法(一)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三章  3.1.2 函数的表示法(一)
对应关系f : 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集合A {P | 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集合B { x, y | x R, y R}
对应关系f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 (3)集合A={x|x是三角形},集合B={x|x是圆} 对应关系f : 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集合A {x | 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 集合B {x | 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 对应关系f : 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学生.
f’: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跟它的坐标对应
f’ : E F
➢映射概念
非空集合、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任意x、唯一确定的y
1、下列对应中,能构成映射的有(

A
B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1)
A
B
a1
b1 b2
a2
b3 b4
(4)
A
B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2)
A
B
a1
b1
a2
b2
(5)
(3) f ( x) 2x2 3x 5
[0, )
(, 2) U(2, ) [ 31 , )
8
一、复习回顾
实例1: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 : h=130t-5t2
解析法
实例2: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
化情况:
图象法
实例3:
列表法
二、基础知识讲解
A
B
a1
b1
a2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教案完美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教案第⼀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集合与对应的语⾔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区间”的符号表⽰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集合与对应的语⾔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复习准备:1. 讨论:放学后骑⾃⾏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 .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变量,y 是因变量. 表⽰⽅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讲授新课: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①给出三个实例:A .⼀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标,射⾼为845⽶,且炮弹距地⾯⾼度h (⽶)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B .近⼏⼗年,⼤⽓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C .国际上常⽤恩格尔系数(⾷物⽀出⾦额÷总⽀出⾦额)反映⼀个国家⼈民⽣活质量的⾼低。

“⼋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P17页表)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③定义:设A 、B 是⾮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④讨论:值域与B 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次函数(0)y ax b a =+≠、⼆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与值域?⑤练习: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函数的表示法1(解析法)

函数的表示法1(解析法)
解析法: 用解析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
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
问题二:股票问题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收盘价 12 12.5 12.9 12.45 12.75
列表法: 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
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问题三:气温问题
下图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 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
例2、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缴 付办法是:月收入不超过1600元,免交个人所 得税,超过1600元不超过5000元,超过部分需 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等等.
月收入 (元)
月缴付个 人所得税
1300
0
1600
0
1700
5
2000
20
2500
45
4500
145
(1)试写出月收入在1600元到5000元之间的个人所得 税 y(元)与月收入x(元)的函数解析式(x为精确到 0.01的正数)
T/℃ 8
04
14
24
图象法: 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
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象法
解析法:
例1、学校为创建多媒体教学中心,备有资金 180万元,现计划分批购进电脑,每台电脑售 价6千元,求所剩资金与电脑台数之间的函数 解析式,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收入为3000元的职工每月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例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设腰长 为x,底边长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例4、有长为60米的篱笆,围成一面靠墙的矩 形养鸡场(如图), 设矩形的宽为x米,试求矩形 养鸡场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3.1.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了解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3.会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深化对具体函数模型的认识;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发展逻辑推理,应用直观想象.三、教学过程1.对函数表示方法的认知1.1回望教材引例,了解函数常用表示方法【教材引例】再次阅读教材3.1.1(P60-61)四个引例问题1:这些实际的函数问题是如何表示的?【预设的答案】解析式,图象表示,表格表示.【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境采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便于直观或深入的研究,解决问题,学有用的数学.【活动预设】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常见的三种表示法.问题2:(1)比较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所有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吗?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总结三种表示法的各自优点与不足,为比较三种表示法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表达能力.【活动预设】(1)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并阐述可以用哪种函数表示法,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可以引导.使学生灵活选用函数表示法来研究函数,进而使他们认识到三种表示法之间相辅相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1.2归纳提炼,形成共识在学生举例、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1)“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用解析式表示或根本不存在解析式. 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能够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2)“图象法”就是用“图形”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这是数形结合的好处.缺点:感性观察有时不够准确,画面局限性大.(3)“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 缺点: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时的函数关系且元素较多时也不方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统一认识.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0.5元,买{}()1,2,3,4,5x x ∈个笔记本需要y 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 f x =.【预设的答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1,2,3,4,5 解析式法:{}51,2,3,4,5y xx =∈列表法图象法【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在理解、研究函数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图象既可以象初中学习过的一、二次函数那样是连续的曲线 ,也可以是离散的点等.例2 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 .【预设的答案】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0,0x x y x x x -<⎧==⎨≥⎩,所以函数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问题3:利用函数的定义判断这是一个函数还是两个函数? 【设计意图】(1)深化函数定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函数解析式的多样性,函数图象的多样性. (2)学生已经熟知,y x y x ==-所表达的数量间关系,使学生体会由数到形的过程. 教师讲授:(1)y x =是一个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与之对应.(2)一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 不同的取值范围,对应的关系式也不同,这样的函数我们通常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其定义域为各段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是用左大括号将各段的表达式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例3 给定函数()2()1,()1,f x x g x x x R =+=+∈.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f x g x 的图象;(2)x R ∀∈,用()M x 表示(),()f x g x 中的较大者,记为()()(){}max ,M x f x g x =.例如,当2x =时, ()()(){}{}2max 2,2max 3,99M f g ===.请分别用图象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M x .【预设的答案】(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f x g x 的图象(2)由图中函数取值的情况,结合函数()M x 的定义,可得函数()M x 的图象 由()211x x +=+,得()10x x +=,解得1x =-或0x =结合图象得出函数()M x 的解析式为()()()221,11,101,0x x M x x x x x ⎧+≤-⎪⎪=+-<≤⎨⎪+>⎪⎩【设计意图】(1)此例题是从形到数的过程,充分利用图象特征,可以简化代数运算,可以引导学生从纯代数运算,比较大小的角度去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对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与直观想象能力.(2)通过对()()(){}max ,M x f x g x =这种符号化表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归纳小结,突出重点(1)表示函数的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掌握分段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表达形式;(2)函数的图象通常是一段或几段光滑的曲线,但有时也可以由一些孤立的点或几段线段组成,必须根据定义域画图,利用描点法或图象变换法.(3)数形结合相辅相成,为我们研究函数的相关问题提供便利,直观快捷. 【设计意图】(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为下节课函数表示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性 . 四、课外作业1.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你想到了几种办法?都尝试一下吧!)2.给定函数,,)1()(,1)(2R x x x g x x f ∈-=+-= (1)画出函数)(),(x g x f 的图象;(2),R x ∈∀用()m x 表示)(),(x g x f 中的较小者,记为 {}()min (),().m x f x g x = 请分别用图象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m x .3.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3,()3,0 则()()0f f =( )A .2B .4C .0D .34.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下列图中纵轴表示离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5.下表表示函数()y f x =,则()f x x >的整数解的集合是________.x05x << 510x ≤< 1015x ≤< 1520x ≤<()y f x = 4 6 8 10。

人教版高一数学课件-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一数学课件-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
y=x2 2x (2 x<4)
思考題:P25 B組 第3題
合A到集合B的一個映射。
2、映射與函數關係
函數一定是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數!
函使映任數對射意:於是集集設函合合A數。、A的B中是推的函 什廣非任數 麼,空意與關即一數映係是個集將射呢數,函有?x如數,果中在按的集照兩合某個B中種數都確集有定推唯的廣一對為確應兩定關個的係f, 數f(x)和它對應,就稱f: 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
象法?
並非所有的函數都能用這三種方法來表示!
二、例題分析
例4、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學在高一學年度 幾次數學測試的成績及班級平均分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源自王偉9887
91
92
88
95
張城
90
76
88
75
86
80
趙磊
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
A:澄中所有學生組成的集合 f:學生找班級
f
A
B:澄中所有班級組成的集合
B
C:澄中106班同學組成的集合
g:學生找班級
g
C
D:澄中高一各班級組成的集合
D
數集 每一個數 唯一的數
集合 每一個元素 唯一的元素
➢映射概念
1、映射的概念
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 關係 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 x,在集合B中都有 唯一確定的元素 y 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 f: A→B 為從集
f’: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點跟它的座標對應
f’ : E F

1.2.2函数的表示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例题剖析
例3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 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y=(x)。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 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 用列表法可将函数表示为 笔记本数x 钱数y 1 5 2 10 3 15 4 20 5 25
y 100
90 80
70
.
班♦ 平 均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王伟


♦ ▲



♦ 张城
▲ ■


赵磊
60 0
1
2
3
4
5
6
x
例5 画出函数y=|x|的图象. 解: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
y=
图象如下:
x, x≥0, -x, x<0.y
5
4 3 2
1 -3 -2 -1 0 1
2 3 x
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 范围,对应关系不同,这样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王伟 张城 赵磊 班级平均分 98 90 68 88.2 87 76 65 78.3
第三次 91 88 73 85.4
第三次 92 75 72 80.3
第五次 88 86 75 75.7
第六次 95 80 82 82.6
y 100
90 80
70
.
班♦ 平 均 分


. . . .

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个

高一数学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新编201908)

高一数学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新编201908)
1.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1)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实例1)
(2)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两个变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实例2)
(3)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实例3)
例3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 1,2,3,4,5
个笔记本需要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 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
y 可将函数表示为
笔记本数x 1
钱数y
5
234 5 10 15 20 25
用图象法可将函数表示为下图
y

25
. 20 . 15 .. 10
5
012345
笔记本数x 1 2 3
x
45
钱数y
5 10 15 20 25
; /naotanby 小儿脑瘫病因 新生儿脑瘫病因 脑瘫出现的原因

无以立学徒 乃从南门出 照臣款诚 生焘 颍川韩元长 贼十余人皆披散 寻见释 乐浪公 彦之进军 义宣 索虏寇青州 又被免 如日之明 云动权豪之术 积旬不克 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直勤驾头拔 就渊求官 征守度支尚书 为乡邑所美 未及结竟 宣令宿卫曰 焘既获茂虔 虏掘破许昌城 乘舶举 帆 中军司马刘冲之白孝武 玄谟曰 不审可得在此诏不 卒 兼率如故 病卒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不愿望风容贷 正足自灭耳 固非深矣 州都郡正 而其形甚丑 安都幢主周文恭晨往侦候 自非戎军所指 扬言虎走城西 下诏曰 於是难当将妻子奔索虏 代王尚屯姑臧 寻阳太守 先是 请在降减 乃 追徽为持节 击之以石 天子内镇群心 忧在未萌 泰始二年三月三日 於是遣使求和 曾祖侃 太祖元嘉四年 通《毛诗》六义及《礼论》 玄谟军众亦盛 遂居交趾 运当攀龙 元嘉

函数的表示法(一)

函数的表示法(一)

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一第3章3.1.2函数的表示法(一)学习目标 1.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缺点.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常见方法.3.尝试作图并从图象上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点函数的表示方法思考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答案1.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解析法表示.(×)2.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图象法表示.(×)3.函数f(x)=2x+1不能用列表法表示.(√)4.函数的图象一定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一、函数的表示方法例1某商场新进了10台彩电,每台售价3 000元,试求售出台数x(x为正整数)与收款数y 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出来.解(1)列表法:x/台12345678910 y/元 3 000 6 0009 00012 00015 00018 00021 00024 00027 00030 000(3)解析法:y=3 000x,x∈{1,2,3,…,10}.反思感悟应用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应注意以下三点(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2)列表法必须罗列出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3)图象法必须清楚函数图象是“点”还是“线”.跟踪训练1由下表给出函数y=f(x),则f(f(1))等于()x 12345y 4532 1A.1 B.2 C.4 D.5答案 B解析由题中表格可知f(1)=4,所以f(f(1))=f(4)=2.二、求函数解析式例2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函数f(x+1)=x+2x,求f(x);(2)已知函数f(x)是二次函数,且f(0)=1,f(x+1)-f(x)=2x,求f(x).解(1)方法一(换元法)设t=x+1,则x=(t-1)2(t≥1).∴f(t)=(t-1)2+2(t-1)=t2-2t+1+2t-2=t2-1,∴f(x)=x2-1(x≥1).方法二(配凑法)∵x+2x=(x)2+2x+1-1=(x+1)2-1,∴f(x+1)=(x+1)2-1(x+1≥1),∴f(x)=x2-1(x≥1).(2)设f(x)=ax2+bx+c(a≠0).∵f (0)=1,∴c =1. 又∵f (x +1)-f (x )=2x ,∴a (x +1)2+b (x +1)+1-(ax 2+bx +1)=2x , 整理,得2ax +(a +b )=2x .由恒等式的性质,知上式中对应项的系数相等,∴⎩⎪⎨⎪⎧ 2a =2,a +b =0,解得⎩⎪⎨⎪⎧a =1,b =-1,∴f (x )=x 2-x +1. 反思感悟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1)换元法(有时可用“配凑法”):已知函数f (g (x ))的解析式求f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或“配凑法”),即令g (x )=t ,反解出x ,然后代入f (g (x ))中求出f (t ),从而求出f (x ).(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由函数类型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列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进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跟踪训练2 (1)已知f (x 2+2)=x 4+4x 2,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f (x )=x 2-4(x ≥2)解析 因为f (x 2+2)=x 4+4x 2=(x 2+2)2-4, 令t =x 2+2(t ≥2),则f (t )=t 2-4(t ≥2), 所以f (x )=x 2-4(x ≥2).(2)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f (f (x ))=4x -1,则f (x )=________. 答案 2x -13或-2x +1解析 因为f (x )是一次函数,设f (x )=ax +b (a ≠0), 则f (f (x ))=f (ax +b )=a (ax +b )+b =a 2x +ab +b . 又因为f (f (x ))=4x -1,所以a 2x +ab +b =4x -1.所以⎩⎪⎨⎪⎧a 2=4,ab +b =-1,解得⎩⎪⎨⎪⎧a =2,b =-13或⎩⎪⎨⎪⎧a =-2,b =1. 所以f (x )=2x -13或f (x )=-2x +1.三、函数的图象例3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2x +1,x ∈[0,2]; (2)y =2x ,x ∈[2,+∞);(3)y =x 2+2x ,x ∈[-2,2].解 (1)当x ∈[0,2]时,图象是直线y =2x +1的一部分.(2)当x ∈[2,+∞)时,图象是反比例函数y =2x的一部分.(3)当-2≤x ≤2时,图象是抛物线y =x 2+2x 的一部分.延伸探究 根据作出的函数图象求其值域. 解 观察图象可知: (1)中函数的值域为[1,5]. (2)中函数的值域为(0,1]. (3)中函数的值域为[-1,8].反思感悟 作函数y =f (x )图象的方法(1)若y =f (x )是已学过的函数,则描出图象上的几个关键点,直接画出图象即可,有些可能需要根据定义域进行取舍.(2)若y =f (x )不是所学过的函数之一,则要按: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三个基本步骤作出y =f (x )的图象.跟踪训练3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1-x (x ∈Z ); (2)y =x 2-4x +3,x ∈[1,3]. 解 (1)因为x ∈Z ,所以图象为直线y =1-x 上的孤立点,其图象如图①所示. (2)y =x 2-4x +3=(x -2)2-1, 当x =1,3时,y =0;当x =2时,y =-1,其图象如图②所示.函数图象的应用典例(1)已知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考点函数图象题点函数图象的应用答案[-2,4]∪[5,8][-4,3]解析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图象上所有点横坐标的取值集合,值域对应纵坐标的取值集合.(2)若函数f(x)=x2-4x+3(x≥0)的图象与y=m有两个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函数图象题点函数图象的应用解f(x)=x2-4x+3(x≥0)的图象如图,f(x)的图象与直线y=m有2个不同交点,由图易知-1<m≤3.[素养提升](1)函数图象很直观,在解题过程中常用来帮助理解问题的数学本质,依托函数图象可以更直观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要点.(2)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直观想象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学的核心素养.1.已知函数f(x)由下表给出,则f(f(3))等于()x 123 4f (x )3 24 1A .1B .2C .3D .4 考点 函数的表示法 题点 函数的表示法 答案 A2.已知函数f (2x +1)=6x +5,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f (x )=3x +2 B .f (x )=3x +1 C .f (x )=3x -1 D .f (x )=3x +4答案 A解析 方法一 令2x +1=t ,则x =t -12.所以f (t )=6×t -12+5=3t +2,所以f (x )=3x +2.方法二 因为f (2x +1)=3(2x +1)+2, 所以f (x )=3x +2.3.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为了不迟到,先跑,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设在途中花的时间为t ,离开家里的路程为d ,下面图形中,能反映该同学的行程的是( )考点 函数图象题点 函数图象的判断与理解 答案 C 4.设函数f ⎝⎛⎭⎪⎫1-x 1+x =x ,则f (x )的表达式为( )A.1+x 1-x(x ≠-1) B.1+x x -1(x ≠-1) C.1-x 1+x (x ≠-1) D.2x x +1(x ≠-1) 答案 C解析 令t =1-x 1+x ,则x =1-t1+t ,∴f (t )=1-t1+t,即f (x )=1-x1+x.5.已知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经过点(-3,2),顶点是(-2,3),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答案 f (x )=-x 2-4x -1解析 设f (x )=a (x +2)2+3(a ≠0), 由y =f (x )过点(-3,2),得a =-1, ∴f (x )=-(x +2)2+3=-x 2-4x -1.1.知识清单: (1)函数的表示方法. (2)求函数解析式. (3)函数的图象. 2.方法归纳:(1)待定系数法、换元法. (2)数形结合法.3.常见误区:求函数解析式时易忽视定义域.1.已知函数f (x -1)=x 2-3,则f (2)的值为( ) A .-2 B .6 C .1 D .0 答案 B解析 令t =x -1,则x =t +1, ∴f (t )=(t +1)2-3=t 2+2t -2, ∴f (2)=22+2×2-2=6.2.已知函数y =f (x )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函数y =g (x )的图象是如图的曲线ABC ,其中A (1,3),B (2,1),C (3,2),则f (g (2))的值为( )x 1 2 3 f (x )23A.3 B .2C .1D .0 答案 B解析 ∵g (2)=1, ∴f (g (2))=f (1)=2.3.从甲市到乙市t min 的电话费由函数g (t )=1.06·(0.75[t ]+1)给出,其中t >0,[t ]为不超过t 的最大整数,则从甲市到乙市5.5 min 的电话费为( ) A .5.04元 B .5.43元 C .5.83元 D .5.38元 答案 A解析 依题意知g (5.5)=1.06(0.75×5+1) =5.035≈5.04,故选A.4.如果f ⎝⎛⎭⎫1x =x 1-x ,则当x ≠0,1时,f (x )等于( ) A.1x B.1x -1 C.11-x D.1x -1 考点 求函数的解析式 题点 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 答案 B解析 令1x =t ,则x =1t ,代入f ⎝⎛⎭⎫1x =x 1-x , 则有f (t )=1t1-1t =1t -1,故f (x )=1x -1.故选B.5.函数y =x1+x的大致图象是( )考点 函数图象题点 求作或判断函数的图象 答案 A解析 方法一 y =x1+x 的定义域为{x |x ≠-1},排除C ,D ,当x =0时,y =0,排除B. 方法二 y =x 1+x =1-1x +1,由函数的平移性质可知A 正确.6.已知函数f (x )=x -mx ,且此函数图象过点(5,4),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5解析 将点(5,4)代入f (x )=x -mx,得m =5.7.某航空公司规定,乘客所携带行李的重量x (kg)与其运费y (元)由如图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那么乘客可免费携带行李的最大重量为________kg.答案 19解析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ax +b (a ≠0),代入点(30,330)与点(40,630)得⎩⎪⎨⎪⎧330=30a +b ,630=40a +b ,解得⎩⎪⎨⎪⎧a =30,b =-570.即y =30x -570,若要免费,则y ≤0,所以x ≤19.8.已知a ,b 为常数,若f (x )=x 2+4x +3,f (ax +b )=x 2+10x +24,则5a -b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f (x )=x 2+4x +3, ∴f (ax +b )=(ax +b )2+4(ax +b )+3 =a 2x 2+(2ab +4a )x +b 2+4b +3 =x 2+10x +24,∴⎩⎪⎨⎪⎧a 2=1,2ab +4a =10,b 2+4b +3=24,∴⎩⎪⎨⎪⎧ a =1,b =3或⎩⎪⎨⎪⎧a =-1,b =-7. ∴5a -b =2.9.如图所示,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此盒子的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指明这个函数的定义域.解 由题意可知该盒子的底面是边长为(a -2x )的正方形,高为x , 所以此盒子的体积V =(a -2x )2·x =x (a -2x )2,其中自变量x 应满足⎩⎪⎨⎪⎧a -2x >0,x >0,即0<x <a 2.所以此盒子的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为V =x (a -2x )2,定义域为⎝⎛⎭⎫0,a2. 10.画出函数f (x )=-x 2+2x +3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f (0),f (1),f (3)的大小; (2)若x 1<x 2<1,比较f (x 1)与f (x 2)的大小; (3)求函数f (x )的值域. 考点 函数图象 题点 函数图象的应用解 函数f (x )=-x 2+2x +3的定义域为R , 列表:x -1 0 1 3 y34描点,连线,得函数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容易发现f (0)=3, f (1)=4,f (3)=0, 所以f (3)<f (0)<f (1).(2)根据图象,容易发现当x 1<x 2<1时,有f (x 1)<f (x 2).(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函数的图象是以(1,4)为顶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因此,函数的值域为(-∞,4].1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1,6)和B (2,8),则该函数的图象还经过的点的坐标为( ) A.⎝⎛⎭⎫12,5 B.⎝⎛⎭⎫14,4 C .(-1,3) D .(-2,1)答案 A解析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1,6)和B (2,8),得⎩⎪⎨⎪⎧ k +b =6,2k +b =8,解得⎩⎪⎨⎪⎧k =2,b =4,所以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4,只有A 选项的坐标符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故选A.12.设函数f ⎝⎛⎭⎫1+1x =2x +1,则f (x )的表达式为( ) A.1+x1-x(x ≠1) B.1+xx -1(x ≠1) C.1-x 1+x (x ≠-1) D.2x x +1(x ≠-1) 答案 B解析 令1+1x =t ,则t ≠1,∴x =1t -1,t ≠1,∴f (t )=2t -1+1=1+t t -1,t ≠1,∴f (x )=1+xx -1(x ≠1),故选B.13.已知函数F (x )=f (x )+g (x ),其中f (x )是x 的正比例函数,g (x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F ⎝⎛⎭⎫13=16,F (1)=8,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答案 F (x )=3x +5x(x ≠0)解析 设f (x )=kx (k ≠0),g (x )=m x (m ≠0,且x ≠0),则F (x )=kx +mx .由F ⎝⎛⎭⎫13=16,F (1)=8,得⎩⎪⎨⎪⎧13k +3m =16,k +m =8,解得⎩⎪⎨⎪⎧k =3,m =5,所以F (x )=3x +5x(x ≠0).14.已知函数f (x ),g (x )分别由下表给出:则满足f (g (x ))=g (f (x ))的x 的值为________.x 1 2 3 4 f (x ) 1 3 1 3 g (x )3232考点 函数的表示法 题点 函数的表示法 答案 2或4解析 当x =1时,f (g (1))=f (3)=1,g (f (1))=g (1)=3. 当x =2时,f (g (2))=f (2)=3,g (f (2))=g (3)=3. 当x =3时,f (g (3))=f (3)=1,g (f (3))=g (1)=3. 当x =4时,f (g (4))=f (2)=3,g (f (4))=g (3)=3. 满足f (g (x ))=g (f (x ))的x 的值只有2或4.15.已知f (x )+3f (-x )=2x +1,则f (x )的解析式是________. 考点 求函数的解析式 题点 方程组法求函数解析式 答案 f (x )=-x +14解析 因为f (x )+3f (-x )=2x +1,①所以把①中的x 换成-x ,得f (-x )+3f (x )=-2x +1.② 由①②解得f (x )=-x +14.1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时的能耗y 与产品件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y =ax +bx .且当x =2时,y=100;当x =7时,y =35.且此产品生产件数不超过20件. (1)写出函数y 关于x 的解析式; (2)用列表法表示此函数,并画出图象.解 (1)将⎩⎪⎨⎪⎧ x =2,y =100与⎩⎪⎨⎪⎧x =7,y =35代入y =ax +bx 中,得⎩⎨⎧2a +b2=100,7a +b7=35⇒⎩⎪⎨⎪⎧ 4a +b =200,49a +b =245⇒⎩⎪⎨⎪⎧a =1,b =196.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 =x +196x (x ∈N,0<x ≤20).(2)当x ∈{1,2,3,4,5,…,20}时,列表:x 12345678910 y 19710068.35344.238.73532.530.829.6x 11121314151617181920 y 28.828.328.12828.128.2528.528.929.329.8。

函数的表示方法_1-课件

函数的表示方法_1-课件
距目的地210千米,要到达目的地,问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请说明理
由.
解:(1)3小时,31升 (2)因为汽车出发前油箱 有油50升,汽车每小时用油12升,所以y=- 12t+50(0≤t≤3) (3)汽车要准备油210÷70×12 =36(升),因为45升>36升,所以油箱中的油 够用
方法技能: 1.函数的表示方法共有三种: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它们分别从 数、式和形的角度反映了函数的本质. 2.根据图象读取信息时要把握三个方面:(1)横轴和纵轴的意义及横轴、 纵轴分别表示的量;(2)关于某个具体点,可向横、纵轴作垂线,从而求 得该点的坐标;(3)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图象与横、纵轴的交点坐标代 表的具体意义. 易错提示: 对实际问题中函数图象的意义理解易出错.
7.某型号汽油的数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 每升____5_._0_9_元.
7.某型号汽油的数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 每升____5_._0_9_元.
8.如图,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匀速跑步运动的函数图象, 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跑步快者比慢者每秒 快____m1..5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12.小亮早晨从家骑车去学校,先走下坡路,然后走上坡路,去时 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他的下坡和上坡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小亮 从学校按原路返回家用的时间是_3_4__分.
13.(例4变式)下表是丽丽往姥姥家打长途电话的几次收费记录: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电话费 0. 1. 1. 2. 3. 3. 4. 系?(1)哪如个果是用(自元x表变)示量时?间哪,个6是y表函示2数电,话请8费用,式上子4表表反示映0它了们哪的6两关个系变;2量之间的关

1.2.2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

1.2.2 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函数的表示法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自优点,掌握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函数.自主学习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用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2)图象法——用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f x为纵坐标就得到一个点,当自变量取完定义(以自变量x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函数值()域内所有值时,即可得到函数图像。

一般地,作函数图象主要有三步:列表、描点、连线.作图象时一般应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在定义域内化简函数解析式,再列表描出图象,画图时要注意一些关键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端点的虚、实问题等.)(3)列表法——列出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2.(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例题解析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探究点二如何求函数的解析式例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f(x)=2x+9,求f(x).反思与感悟本题已知函数类型,故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设出函数关系式,代入已知条件,建立关于x的恒等式求解.跟踪训练2(1)已知f(x)是一次函数,满足3f(x+1)=6x+4,则f(x)的解析式(2)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1)=f(x)+x+1,求函数f(x)的解析式.例3已知f(x+1)=x2+4x+1,求f(x)的解析式.反思与感悟利用换元法、配凑法求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即所求函数的定义域.跟踪训练3.已知f (1x )=1x +1,则f (x )的解析式为( ) A .f (x )=11+x B .f (x )=1+x x C .f (x )=x 1+xD .f (x )=1+x 例4 已知函数y =f (x )满足f (x )=2f (1x)+x ,则f (x )的解析式为。

跟踪训练4:已知函数y =f (x )满足f (x )=2f (-x )+x ,则f (x )的解析式为。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一)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 .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讲授新课: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①给出三个实例: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P17页表)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③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④讨论:值域与B 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一次函数(0)y ax b a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与值域? ⑤练习: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1)

函数的表示方法(1)

例2、作出下列函数图象并求其值域
(1) y 1 x, x (1,4] (2) y 1 x, x (1,1] [4,) (3) y 2 x 4 x 3, x (2,3)
2
(4) y 2 x 4 x 3, x [0,3)
2
例3、已知 f ( x) x 6 求:(1) f ( x 1)
注意:①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②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 义域的特征.
③图象法: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 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
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 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函数的表示方法(1)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f(x)=(x-1)2+1, x∈R (2)f(x)=(x-1)2+1 ,x ∈[1,3] (3)f(x)=(x-1)2+1 ,x ∈{-1,0,1,2,3}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x 1 1 ( 1 )y ; ( 2) y ; (3) y x x x 1 x 2x ( 4) y ; (5) y x 1 5x 1
例5、已知 f ( x) 是二次函数,且满足
f (0) 1, f ( x 1) f ( x) 2 x ,求 f ( x)
思考2:方程
x x 2 0 的根的几何意义?
2
引例一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40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 为400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单 位:s)变化的规律是
h=40t-t2
思考以下问题: (1) 炮弹飞行1秒、10秒、20秒、40秒时炮弹距地面多高? (2) 此变化过程中共出现几个变量?是不是函数? (3) 你能指出变量t和h的取值范围吗?分别用集合A和集合B 表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解:(1) 4
2
(2)
2 1 O
12
x
2
4
探究点:求函数解析式
一、函数的解析式: 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
式就叫函数的解析式,简称解析式. 二、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有:
1.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配凑法)
例1.已知函数f(x)= x2 +1,求f(x+2)的解析式
f (xbk)2213,x,或13,k或 bf1(2.x,) 2x 1.
适合:已知函数的模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
函数等)求函数解析式.
3.换元法及拼凑法
例 3:已知 f( x+1)=x+2 x,求 f(x).
解法一:x+2 x=( x)2+2 x+1-1=( x+1)2-1, ∴f( x+1)=( x+1)2-1( x+1≥1), 即 f(x)=x2-1(x≥1). 解法二:令 t= x+1,则 x=(t-1)2(t≥1),代入原式有 f(t)=(t-1)2+2(t-1)=t2-2t+1+2t-2=t2-1, ∴f(x)=x2-1(x≥1).
(实例1) 炮弹发射 h=130t-5t2 (0≤t≤26) (2)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实例2)
南极臭氧层空洞
(3)列表法:
就是列出表格来 表示两个变量之 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3)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优点和缺点:
解析法
优点
缺点
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 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 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
x, x≥0, y= -x, x<0.
4 3 2 1
x
O 5 10 15 20 x
2, 0 x ≤ 5,
y

3, 4,
5 x ≤ 10, 10 x ≤15,
5, 15 x ≤ 20.
此函数用列表法表示
里程 x(km)
票价 y(元)
0 x ≤5 5 x ≤10 10 x ≤15 15 x ≤20
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 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水平上
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 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但他的
成绩曲线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在稳步提高.
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 f (x) 2x, x R,且 x 2;
(2) f (x) x 2,(x N,且 x 3);
演练反馈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与轴交点为
(0,-5)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一般式: y=ax2+bx+c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为 y=a(x+1)2-3
y
两根式: y=a(x-x1)(x-x2)
由条件得: 点( 0,-5 )在抛物线上
a-3=-5, 得a=-2
x o
顶点式: y=a(xh)2+k
3, 4,
0 x ≤ 5, 5 x ≤ 10, 10 x ≤15,
y
5 4 3
5, 15
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 围,对应关系不同,这种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
y
y
5
5 4 3 2 1
-3 -2 -1 0 1 2 3
解:f(x+2)=(x+2)2+1=x2+4x+5
变式练习 设f(x)=2x-3,g(x)=x2+2,求f[g(x)]和g[f(x)]的解析式 解:f[g(x)]=2(x2+2)-3=2x2+1
g[f(x)]=(2x-3)2+2=4x2-12x+11
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 “直接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函数类型确定时用此法)
82.6
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 析.
分析:从表中可以知道每位同学在每次测试中的成绩,但不太 容易分析每位同学的成绩变化情况.如果将“成绩”与“测试序 号”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出来,如下图,那么就能比较 直观地看到成绩的变化情况.这对我们的分析很有帮助.
解:从图中可以看到: 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水平,学习情
(2) 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 里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y与 里程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设票价为y元,里程为x公里,由题意可知,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是(0,20],由票价制定规则,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
2,
y

例2 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
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 成绩 测试序号
姓名
王伟 98
张城 90
赵磊 68
班级平 均分
88.2
第二次 87 76 65
78.3
第三次 91 88 73
85.4
第四次 92 75 72
80.3
第五次 88 86 75
75.7
第六次 95 80 82
演练反馈
5.已知f ( x 1) x2 1 1 ,求f ( x).
x
xx
解:
f (1
1 x
)

1 x2

1 x
1

1
1 x

t,

x
t
1
1,t

1,
f (t) (t 1)2 (t 1) 1.
t2 t 1, (t 1). 即 f (x) x2 x 1, (x 1).
用图象法可将函数表示为右图: 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 离散的点等。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是否一定要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存在的前提,写函数解析式的时候, 一般要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列表、描点、连线(视其定义域决定是否连线)
点M( 0,1 )在抛物线上
所以:a(0+1)(0-1)=1
x o
顶点式: y=a(x-h)2+k
得: a=-1
故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1)(x-1)
即:y=-x2+1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日 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2.1.2 函数表示法
1.回顾初中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下面是函数的哪些表示方法?
(1)一次函数 y 2x 4;
(2)某同学在一个学期中数学 月考的成绩如下表:
月份
9 10 11 12
数学成绩 (分)
83 68 97
86
(3) y x2
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1)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是函数关系清楚,便于研究函数性质。
不够形象、直 观、具体,一 些实际问题很 难找到它的解 析式。
图像法
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 感性观察,不
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我们通过图象研究 够准确,画面
函数的某些性质。
局限性大。
列表法
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 只能表示有限
相对应的函数值。这种方法常常应用到实 个元素间的函
际生产和生活中去。
数关系。
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 x x 1, 2,3, 4,5
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1,2,3,4,5}
用解析法表示为 y 5x, x 1,2,3,4,5
用列表法表示如下:
x 1 2 3 45 y 5 10 15 20 25
故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2(x+1)2-3 即:y=-2x2-4x-5
演练反馈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1,0) 并经过点M(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一般式: y=ax2+bx+c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为
y=a(x+1)(x-1) y
由条件得:
两根式: y=a(x-x1)(x-x2)
2
3
4
5
此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为 (0, 20]
此分段函数的值域为 {2,3,4,5}
①自变量的范围是怎样得到的?②自变量的范围为什 么分成了四个区间?区间端点是怎样确定的?③每段 上的函数解析式是怎样求出的?
演练反馈
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10)、 (1,4)、(2,7)三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1, 求f(x)的解 析式. 解:设 f (x) = kx+b,
则 f[f(x)]=f(kx+b)=k(kx+b)+b =k2x+kb+b=4x-1.
必有

k2 kb
4, b 1,
2b
k
b
2,
1,或2bkb2,1.
一般式: 解: 设所求的二次函数为 y=ax2+bx+c y y=ax2+bx+c
两根式: y=a(x-x1)(x-x2)
由条件得:
a-b+c=10 a+b+c=4 4a+2b+c=7
ox
顶点式:
解方程得: a=2, b=-3, c=5
y=a(x-h)2+k 因此:所求二次函数是: y=2x2-3x+5
注意点:注意换元的等价性,即要求出 t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