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建筑差别比较

中西建筑差别比较

• 2、作为西方古建筑代表的古希腊、古罗马 帝国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这里 地势崎岖,河流短促,缺少开阔地和平原, 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分布着广泛的石灰 岩和大理石。
• (二)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的不同 • 1、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 治下统一、稳定,处处显出皇权的威严 • 2、西方古代社会常常处于分裂割据各国对 峙并立的状态,人们信神,崇敬神权的崇 高
中西建筑差别比较
一、中西建筑的不同 (一)建筑材料的不同 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 2、西方建筑石材为主 (二)造型,布局不同 1、和谐之美 2、对抗之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稳缓慢的继承与快速多变的发展 • 1、中国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 • 2、西方建筑发展进程快速多变 • 二、探源 (一)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不同 • 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 源地,其自然地理环境尽管各不相同,但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皆以土、木为主。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外古代建筑对比序号:83学号:姓名:xx摘要: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最杰出的成就是创造了古典柱式。

在希腊古典时期曾经创造了三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式。

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皇家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建筑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世纪出版了一部《建筑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当时的帝国范围内对建筑起到了指导与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文艺复兴和近代时期,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应用也更为自由了。

正是由于西方古典建筑融理性美与视觉美于一体,因此才创造了雅典卫城帕特侬神庙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举世无双的杰作。

一、xx古代建筑文化的表现(一)建筑环境的东方信仰—风水“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差异正文: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

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

中西建筑的不同一、建筑材料的不同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特征的差异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强调顺其自然。

西方以人为中心,强调入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此求得人类生存与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中国历代建筑至关重要的不是对建筑物质形态的保存,而强调通过修葺传承、延续作为“祖宗之法”的建筑精神理念,只求神似而不重形似。

西方人重实轻虚,对于留存的古典建筑,均尽量保持其原始面貌,不人为加工和美化,即便修葺亦是以复原原貌为主。

(2)材料差异中国建筑木构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建筑多采用木料,其式样以斗拱式为主。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建筑体系,以古典柱式为主要造型特征,多采用质地坚硬的石料。

(3)外观差异中国建筑体现与自然和谐的态度,其建筑布局以内收的凹线依附于大地,横向铺开。

并且,中国建筑对远景效果十分重视,多从整体上予以规划,以与周围的环境、气氛融为一体为上,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其斗拱与屋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西方建筑则体现对大自然的征服与超越,在外厚瓦处理中有意强调建筑的几何体型,尤其是那些耸向天空的尖顶和巨大的穹顶,更是赋予向上和扩张的气势,与自然山水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4)装饰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平和,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则,一些装饰色彩还因社会政治内容的渗透而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

西方建筑的色彩变幻,并无常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特点,盖因西方建筑装饰追求的不是中国传统强调的”祖宗之法”,而是注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的艺术创新。

(5)布局方式差异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乖亩罾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从而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中西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中西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 生硬、冷峻的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 • 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亦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 • 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充满张力的 • 穹窿与尖拱,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对 • 立的气势,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皈依等审美情绪。在园林建 • 筑方面,东西方建筑也表现出显著的不同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 • 大多以山水为题材,构建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而西方古典园林 • 大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是建筑的陪衬。 • 园林的布局,亦按人的意志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表现出古代西 • 方人勇于同自然抗争的精神。 • 总之,古代东西方的建筑是大不相同的,而不同的根源是来 • 自于双方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形式,更造 • 就了不同的建筑文化内涵。东西方的建筑都十分完美的开创出 • 各自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它们沿着各自的轨迹 • 都到达了建筑文化的彼岸,为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精彩。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剧烈的变化。木质
框架结构自产生起至明清,一直都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 尽管各个时代在构件和材料上有所变革,但总体结构并无太大的 变化。定型于汉代的几种屋顶式样,也一直成为各个时代沿用的 屋顶式样。尤其是宋以后,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技术、结构、外形布
局等方面都日益程式化,其发展的进程就更加迟缓。 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进程却表现为快速多变,具有强烈的时 代特征与地域性民族特色。希腊式建筑讲究比例匀称,造型简洁 优雅,重视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开敞的柱廊,既构成建筑空间的 虚实互映,又将自然的阳光、空气巧妙置于人为建筑空间之中,给 人以明朗、开放的亲切之感。尤其是那些模拟人体比例而形成的

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

•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 ,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 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 ,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1.新创了拱券覆盖下
的内部空间
2、发展了古希腊柱 式的构图,使之更有 适应性 3、创造出柱式同拱 券的组合,如券柱 式和连续券,既作 结构,又作装饰
西方建筑风格
•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 • 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 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 2、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女郎雕像柱式。 • 3、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 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 4、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 数的和谐。 • 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 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 穹顶 • 在建筑及室内装饰上,最早的成就表现在基 督教堂上,最初也是沿袭巴西 利卡式的形制 。但到5世纪时,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形 制,即集中式形制。这种形制的特点是把穹 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 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同时可以使成 组的圆 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 新型空间形象。与古罗马的拱顶相比,这是 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当代新建筑的发展时期
• 为50年代以前,创作方法以复古主义为主导 • 50年代至60年代中,是对复古主义的一种不完全恰当的 纠正,可称之为简约化时期 • 60年代中和整个70年代,即所谓“文化大革命”和它的 影响时期,建筑艺术创作被错误地引上了一条“政治化” 的道路,可称之为庸俗政治论时期 • 从80年代开始至今,以中国进入新时期为契机,建筑艺术 创作才步上了一条健康的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 。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世界六大古老建筑:1.古代中国建筑(影响亚洲)2.古代爱琴海建筑(影响欧洲)3.古代西亚建筑(影响伊斯兰国家)4.古代埃及建筑5.古代印度建筑6.古代美洲建筑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的因素:1. 自然环境;2. 社会形态;3. 思想文化;4. 审美观念一、建筑材料中国:以“木材”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斗拱”为主要建筑语言。

优点:取材方便、建设快缺点:容易受损、遭受火灾。

欧洲: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柱式”为主要建筑语言。

二、建筑结构中国:“框架式结构”体系,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

所以:门窗比较大、设置自由;抗震性能好。

追崇雕塑般的建筑美,尤其是神庙往往以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来欧洲:表现人体美,主要由墙来承重。

所以:门窗窄小,拱形。

三、建筑空间中国:封闭式群体空间格局,平面铺开。

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

欧洲: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四、建筑方式中国:建造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欧洲:靠精确的逻辑、数学计算。

受古希腊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影响。

五、建筑发展中国:变化不大,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式和材料3000年没有太大变化。

欧洲: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经历了古典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等风格。

六、建筑文化中国: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

欧洲:宗教的、神权的,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

中国传统民居突出的特点:1.地域性2.民族性中国传统民居主要类型:1.北方四合院2.徽派民居3.陕西窑洞4.云贵干阑式5.客家土楼6.蒙古包结语: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木结构为主,追求意境和含蓄,其外形、结构、装饰与自然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西建筑欣赏及建筑文化比较欣论文

中西建筑欣赏及建筑文化比较欣论文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论文题目:中西建筑艺术欣赏及文化赏析中西建筑欣赏及建筑文化比较欣赏摘要:建筑,从人类摇篮时期便开始萌芽,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洗练,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熔铸下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品味镜中那个玄奥的世界。

经典建筑的只砖片瓦,无不张扬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并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选择了中西不同时期建筑艺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东西文化的特征跟差异。

关键词:中西宫廷建筑、中西民居建筑,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选址、布局、格调、色彩、渊源、文化差异、建筑功能、生活习惯中西古代宫廷建筑欣赏及其文化比较:以上两幅图分别显示了中西宫廷建筑的不同风格,其明显的区别一目了然,那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中西城市中建筑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皇宫强调的是皇宫建筑的单体,即以某一宫殿主体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

而中国建筑强调的是群体,它必须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交替来烘托某一特定主题。

在中国的任何历史时期中,建造的最宏大,最华丽,级别最高的每每都是皇家宫殿,它们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也最能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格。

另外,中国宫殿有严格的主次、内外的差别,而西方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就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国王的起居之处大多与大臣们的共处于同一楼层面,没有外在的等级差别,只是室内装修略显不同而已。

对比中西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古典建筑都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了不朽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西文化在形成的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和融入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上。

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传统的不同。

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的古建筑以木架构著称,并将其作为承重体系,因此墙体没有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的很大,甚至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可以作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对比

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对比

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对比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侬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

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有明显的收分和卷杀,希腊古典建筑的柱子还有侧脚和角柱加粗的手法;对比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正统建筑柱子的卷杀与侧脚也极常见,这反映了对审美手法的共同性,只是柱子由于材料的不同而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在结构材料方面,由于西方古典建筑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体系,以致门窗面积相对较少,承重结构以墙体为主,形成了较为沉重雄伟的印象;而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甚至可以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做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在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常以院落组群为基本布局原则,强调群体的轴线,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长方形,而廊道与围墙则成为联系单体建筑之间的常用手法。

在西方古典建筑领域内,主要以表现单体的气势为主要目的,因此往往许多功能复杂的空间都集中布置在一座建筑内,虽然中西古典建筑处理手法不同,但中国的故宫和法国的凡尔赛宫都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们都是不同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

许多这徉或那样的潮流总是要汇集到一点,以便使得一种生活意识达到彻底的改观,就像从巴洛克时代转变到洛可可时代那样(就像从几何图案式的园林转向自然风景式园林的过程)。

建筑历史中西方建筑比较

建筑历史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比较人类最初是‎栖息在树木‎上和洞穴中‎的。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

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只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中西建筑不‎仅与各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相径‎庭,而且也更多‎地趋向于一‎致性。

建筑受自然‎物候、材质原料、社会条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造成了‎多种建筑形‎态的差异性‎。

爱斯基摩人‎彻冰雪为屋‎,中国西南地‎区人伐木竹‎建吊脚楼,这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福建永定土‎楼的圆形城‎堡模式,大约与迁居‎此地的客家‎人防范土匪‎有关;埃及阿蒙神‎庙的巨型石‎柱,柱径比柱间‎距要宽,中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则是宗教思‎想的影响所‎致。

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且有多层级‎纵深,形成渊湛、富赡的特点‎,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摆放。

这里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体系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这里有稳定‎、中庸、内敛、保守与和谐‎的内在特质‎在中国,君权、神权合而为‎一并以君权‎为最高威权‎,这在建筑中‎可看出端倪‎。

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给人‎以“高”的感觉,只给人宽广‎的感觉,因为建筑是‎在一个大的‎面上铺展开‎来的。

这与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四方有种内‎在的联系。

故宫以太和‎殿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庞大的建筑‎群,外围更有天‎坛、社稷坛、日坛、月坛等拱卫‎。

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日月星辰的‎划分也若合‎符节。

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

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精选文档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精选文档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0 概述建筑是人造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既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又要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

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是:建筑功能比较简单,建筑类型不多,从建造手段看主要是石结构,人们常把建筑看成是石头的史书。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传统建筑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差异,造成了中外建筑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1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创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型制和布局,传统建筑讲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秩序井然的伦理营构,以组群布局的方式在平面上开也体现了“儒家”的尚大精神,进而形成中华传统建筑的尚大性格。

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还是皇家园林以至居民的组群建筑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关注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圆融之美。

使组群既能在远观时给人以整体性的恢宏气势和魄力,又能在近观时予人以局部的审美情趣与亲和感。

西方古典建筑,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罗马的凯旋门、印度的泰姬陵,还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吉拉尔达塔、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钟塔,则更注重于单体的外部造型和体量上的巨硕突兀。

它们往往以超人的尺度,极力渲染那种对于宗教的迷狂和敬畏之感。

2中西建筑美学差异缘由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决定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和谐之美,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中西名族不同的价值观,在建筑上就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同时,中国的名族风格是含蓄、和善、仁慈等多种人文风格;西方文化重物,较重视科学与宗教,重视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

中外古建筑欣赏

中外古建筑欣赏

3.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 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平面布局上以 “间”为单位,再以“间”组成房屋,由房屋组 成庭院,再由庭院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中国古建筑简介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 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严谨而精巧,基本上就是木 构架结构体系。 三种木构架形式: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帕特农神庙
地点:古希腊雅典卫城 建筑特征: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尼亚、 科林斯柱式等 建筑类型:神庙 建筑风格:希腊建筑
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
西方古建筑简介
三、古罗马建筑 古代罗马建筑承载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凸 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 发展。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 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 展。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法国丹枫白露宫
维 琴 察 圆 厅 别 墅
佛 罗 伦 萨 美 第 奇 官 邸
中西古建筑比较
中西古建筑材料对比
中西古建筑色彩对比
中西古建筑空间布局对比
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 了木架结构的方式,现在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 分也是木质结构。 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具有三 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 穿斗式和井干式。
木结构方面,明清建筑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砖石、琉璃应用更加广泛,风水术在明代达到了极 盛期
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中国古建筑简介
二、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1.主题思想和审美意识上,强调封建礼制
2.普遍采用木构建筑,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构建筑,是世界唯一以 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土木建筑具有温和、平 缓、轻捷、实用的艺术特征,表现的是一种入世 的生活气息。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

西方
建筑中柱子 不同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 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 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 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 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 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以石 柱为主。屋顶也是极其重要的。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 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 拜占廷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 等。
中西建筑对比
目录
1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2 中西建筑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3 4
现今中国建筑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西建筑文化不同
东方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 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 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 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 差异.
西方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 宗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 精神。
西方
而西方受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自由思 想的影响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 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 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 外的意向。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 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 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 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 远方的城市森林……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方
西方

布局方式不同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方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 制建筑以斗拱为主。所谓斗拱,是将屋 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 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 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飞檐 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 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 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 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 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 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 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 板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建筑规律的发展是客观的,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名族文化,传统观念,生活理念以及建筑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的建筑有着严格的差异。

在建筑研究中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纵横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传统建筑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建筑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差异。

一.中西方建筑布局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讲究的是对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

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广场式”的。

庭院的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性,是西方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族文特征。

二.中西方建筑结构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单体造型,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称,黄金风格等多种的艺效果,而在中国的建筑结构上,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

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

“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西方的传统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

中外经典建筑比较笔记

中外经典建筑比较笔记

中外经典建筑比较笔记1、解读建筑的角度:技术艺术文化2、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之同——坚固和实用:(1)《建筑十书》坚固、实用、美观西汉,刘向《说苑》:实用、完坚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宫:穹也;室:实也。

(2)乌托邦色彩西方的乌托邦建筑理想(理想国、上帝之城、假象的斯弗金达城、泰勒马修道院、欧文的理想);中国的《诗经-硕鼠》中的“乐土”“乐国”——乌托邦;孔子:“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道家海上三圣山;佛家净土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红楼梦太虚幻境等。

3、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之异——美观与节俭:(1)美观是西方建筑最主要的目标:协调、结构、比例、造型、柱式、外在坏境等,形态美。

追求美观,形式美——现代西方追求形式的怪诞。

一切美来源于上帝的创造,模仿上帝的造物,就是创造美。

(2)中国古代建筑目标:卑宫室——代表古代圣人的理想(尚简,简朴),而不是关注美的构造,“先质而后文”玉华宫:唐太宗,正殿铺瓦,旁店铺草虚华无实,不能经久。

建造者与上古圣人接近。

4、中西不同建筑追求后的文化背景(1)本体论(2)建筑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项生产和创造活动,它的意义象征与精神诉求,与其赖以产生与存在的各种文化的本体论的诉求,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言哲学创宗教者,无不建立,一物以为本体,其所有之实相虽异,其所举形式之是同。

——章太炎《建立宗教论》西方的最高神——逻各斯中国道家——道;儒家——天;佛家——佛在中化佛教中的救世主形象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庸能当是。

——董仲舒(3)中西文化各自的终极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喜好自然无关-天人合一现在被过分解释和附庸-天人合一并没有明确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意思,文献最早见于北宋张载-天人合一:最高存在和人的一种感应、交往;是一种“承”,最后达到心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达到圣人的境界天人合一本身并不能拿来解释建筑跟自然环境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中国独有的——三位一体论:天人合一、神人合一;印度教:梵我合一5、中西不同建筑追求根源于各自不同的形而上学背景(1)西方:犹太基督教主流,神本体论上帝是美的——万物的美源于神和上帝——自然万物的美是神和上帝的创造——人所创造之物的美,应该模仿上帝所创造之物的美建筑如人——按人的比例创造建筑,表现上帝的美西方的建筑原则:体现上帝的美(2)中国:唐宋之前:天——儒家;道——道家宋明以来:心——佛教的禅宗;儒家理学的“心”学(3)西方的二元本体论思想:通过对原罪的忏悔和对信仰的不懈坚持,最后获得上帝对灵魂的拯救。

中西建筑的异同

中西建筑的异同

中西建筑的‎异同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

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

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中西民居文‎化都源自人‎类对定居生‎活的需要。

作为居住空‎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一定得‎私密性,所以,空间的内向‎和含蓄是一‎般居民的共‎性。

但这种私密‎和内向程度‎是有差别的‎。

一、中西建筑艺‎术异同中国的艺术‎的首要美学‎特征即实践‎理性特征,这一点是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正如本书所‎说“无论对其评‎价如何,孔子在塑造‎中国人,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定的事‎实”孔子将理性‎引导贯彻在‎世间日常生‎活伦理情感‎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想,“子不语怪力‎乱神”。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积极入世‎的观念。

这种观念在‎艺术形式上‎尤其表现在‎建筑方面。

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堂,它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是人们一个‎礼拜去一次‎的心灵洗涤‎之处。

西方建筑之‎美将人引向‎一个虚幻的‎、神秘的世界‎。

中国的建筑‎艺术集中在‎宫殿建筑,它是供世间‎活着的君王‎们所居住的‎场所,它将人们引‎入的是现实‎的、客观的人的‎生活,体现的是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观念‎,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中国美学的‎第二个特征‎是抒情,虽然东西方‎美学都抒情‎,但抒情在中‎国美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不像西方‎抒情最终让‎位于严谨的‎实证主义。

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无论是宋词‎、元曲实施明‎清小说,表现得最多‎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人心灵的‎喜怒哀乐。

所以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不是体现‎在叙事上,而是抒情。

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情贯始终。

中西方古建筑简单比较

中西方古建筑简单比较

中西方古建筑简单比较古建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物质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

古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包罗万象。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建筑风格中透析不同的文化。

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中西方的古建筑就有着很多的不同点,而这些不同的建筑特点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

本文所指的西方建筑主要指古典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而中国建筑主要指古代的中国建筑。

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方面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 ,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总体上说,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

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

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

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梁画栋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 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 其重视富于逻辑的几何形状之美。
美的建筑就是由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 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所以他们往往借助 数的组合和几何形体来塑造建筑的形式美,而不规 则的石块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西方,强烈的几何性,穹顶,尖塔,演绎着房屋的垂直力度。
西方古建筑的
形体审美
充满了几何色彩
以上,从建筑的材料,建筑的空间布局,及建筑的形 体审美对中西方古代的建筑差异作了浅析 。这三者都是外 在形态上的差异,是可以触摸到的差异。 那么,深藏在中西建筑骨子里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就是来源于文化观念。Biblioteka 区域差异材料
空间布局 封闭、群体、 占据地面(君 权、封建家长 权威的作用) 开放、单体、 向高空发展 (民主、自由 的象征)
形体审美
文化观念 儒学影响
中国
木材为 主
线条美
西方
石头为 主
几何美
基督教神学 影响
THE END
斗 拱
飞 檐
飞 檐
石头构成的艺术世界
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 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 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 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 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 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哥特式建筑 它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 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 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 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 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 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 的宗教气氛。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具有不
那么,中西方的建筑,到底各有怎样的 下面,我将从材料,建筑空间布局,
美, 文化观念这三个方面,浅析古代中
同特色的建筑。
魅力呢?
建筑的形体审
西建筑的不
同 之处。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 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 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 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 切。
再来看看古代中西方建筑的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 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 情。 在细节的雕琢上,中国古代的建筑在窗檐、门 楣、屋脊上下足了功夫,那些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 雕梁画栋,楹联匾额,无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 精深。
中国古建筑的
形体审美
梁、柱,体现了“线”的艺术感 染力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人类在世界上生存繁衍,最离不了的就是房子。在 人类跨入文明史之前,或栖息于树木,或穴居于山洞。 这些,可以说是原始房屋的雏形。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 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 重要一步。 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 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 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比萨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
古代西方的建筑在布局上基本有以下两个特点: 1、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2、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
很明显,中西方古代的建筑,一个是“阔”,一个是 “高”。面相即心相,这种建筑上的外在差异,其实是中 西方文化观念内在差异的外化。 ●中国:君权、神权合而为一并以君权为最高威权威, 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给人以“高”的感觉, 只给人宽广的感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皇权至上,以及 封建家长的权威 。 ●西方: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 展。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 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
中国传统美学神韵在于重视现实人生,讲究 人伦次序,淡化宗教信仰,始终灌注着重生知礼 的现世精神,体现着传统儒家重视人的群体生命 意识。故而,中国古代都城尤为强调礼制秩序, 并在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 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
而在西方,基督教神学是欧洲 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是它包罗万 象的纲领。教会成了社会的中心, 从而导致西方的文明对神灵的崇拜、 对宗教的敬畏,并深深地影响着他 们的建筑艺术,以致突出建筑本体、 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 型等个性特征。因此说,欧洲古典 建筑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 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 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
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明清宫殿
★明十三陵★ ★曲阜孔庙★
★明十三陵★
以上这些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以重重院落相 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 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 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 教制度。
再来看看古代西方建筑的布局特征
建筑空间布局
中西方的建筑空间布局存在很大不同,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 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 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 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 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 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 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 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 的“艺术语言”。
木头在中国的建筑中占据了很重要 的位置。细看中国古代的建筑,可以说 是以斗拱为“基本词汇”的。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 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 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