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泗泾中小学分部一、指导思想: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
(第7、8周)(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
(第11、12、13周)(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
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
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
(第15、16周)(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组长:车先林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
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

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
基于标准的教学是指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以
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教学标准为依据,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标准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旨在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首先,基于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严格遵循国家或行业颁
布的教学标准,确保所教授的知识点符合规定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对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能力要求等进行深入理解,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完整、符合规范的。
其次,基于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标准的要求,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基于标准的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上,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学
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基于标准的教学是一种以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始终以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教学标准为准绳,保证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同时,基于标准的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基于标准的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雾在哪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雾在哪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想象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独立识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材分析《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整篇课文生动有趣。
教学时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
教学重点: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岸、屋”等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3.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与写字:学生已经能较准确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
能按笔顺规则使用硬笔书写,写字时还需在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上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基于阅读: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约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约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主题:数与代数
课时:共9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约分是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条件下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同时理解了互质数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
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体会同一个分数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并能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约分、最简分数的概念。
3、掌握约分的两种方法和书写格式。
4、用约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填一填,说一说发现。
(指向目标1)
2、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约分。
(指向目标2)
3、利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正确进行约分。
(指向目标3)
4、把给定的分数进行约分成最简分数。
(指向目标4)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它们的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不能再约分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1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
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2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确保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一个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示例: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核心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习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例如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等。
3. 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4. 学习评估:设计合适的学习评估方式,例如考试、作业、项目等,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5. 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例如教材、参考书籍、实验室设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
6. 学习支持:提供学生学习的支持和指导,例如家庭作业解答、个别辅导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
7. 反馈和改进: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例如通过问卷调查、讨论等方式,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效果。
8.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收集教学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指导未来的教学改进和优化。
这种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够确保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一年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至关重要。
因此,一年级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一年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年级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这些学科展开,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诵读诗歌、朗读短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数学教学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在外语教学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
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
教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故事教学、实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此外,教学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总之,一年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需要围绕学科目标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一、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一年级语文上册共有8个单元,包含识字、课文、语文天地三个部分。
本设计主要针对识字和课文部分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文学科,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目标: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拼音、阅读、表达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大单元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书中的320个生字和68个常用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质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3. 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了解一些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大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大单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大单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新课学习:学习生字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义。
3. 练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评价: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素养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单元设计、课时设计和评估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素养教育。
一、单元设计1.主题确定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学习目标设定明确学生在这个单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例如,学生能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备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3.教学内容安排结合主题和学习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安排环保知识的讲解、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等。
二、课时设计1.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环境的布置等。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践等。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课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评估1.评估方式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业、小测、实践活动等。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评估标准明确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提高空间。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单元设计、课时设计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进行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指将教学评价的要求和标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一体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教学评价的要求,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应具备可达性、适宜性和相对难度,能够引导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并将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确
保课程内容的全面性、连贯性和科学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设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通过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准确和客观的评价。
5. 教学资源设计: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
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确保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认读单韵母a、o、e,读准音,认清形。
- 会正确书写a、o、e,掌握它们的笔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模仿发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a、o、e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教学难点- a、o、e发音时的口型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
在拼音王国里啊,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字母宝宝,今天我们就先去认识三个超级可爱的单韵母宝宝,它们的名字是a、o、e。
# (二)新授(20分钟)1. 学习a的发音和字形(7分钟)看图片。
老师拿出一张画着小女孩张大嘴巴唱歌的图片,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可能会说在唱歌。
“那她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就像我们要学的字母a的发音时的口型哦。
”老师示范发音。
张大嘴巴,舌头居中,声带振动,发“啊”的音。
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就像打哈欠一样,张大嘴巴,“啊——”。
学习字形。
再看图片,小女孩的头和小辫子就像a的半圆,她的身体就像a中间的那一小竖。
老师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范写a,边写边说:“先写半圆,再写一竖。
”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在空中写一写。
2. 学习o的发音和字形(7分钟)看公鸡打鸣图。
“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公鸡打鸣“喔喔喔”。
“对啦,这个‘喔’的音就是我们要学的字母o的发音。
”老师示范发音。
嘴唇拢圆,舌头向后缩,发“喔”的音。
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喔——”。
学习字形。
看公鸡的嘴巴,圆圆的,就像o的形状呢。
老师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范写o,边写边说:“一笔写成一个圆。
”小朋友们也用小手指在空中写一写。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同时,教学设计还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灵活地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另外,教学设计还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其次,教学设计的步骤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等。
在教学设计的步骤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并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学设计的实施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认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教学设计的实施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系统设计教学过程的方法。
以下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 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 分析学习者:了解学生的年龄、兴趣、学习风格和已有知识水平。
3.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4.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5. 选择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材料、设备、工具和技术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实施。
6. 设计评估:设计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如测验、作业、项目等。
7.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8.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确保教学的一致性、有效性和高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基于课程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步步来,让我们一起搞定!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按照课程标准做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步骤,真的可以变得轻松有趣。
接下来,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希望能帮到大家!1. 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1.1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把课程内容按照大块的单元来进行组织和设计。
这就像是做一道大菜,我们需要先准备好各种原料,再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烹饪。
这个大单元可以包含几个小的课题或者主题,它们共同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展开。
1.2 为什么要做大单元教学设计?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一课一练呢?”其实,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它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就像我们打篮球,练习运球、投篮、传球这些技术,如果把它们分开练习,效果肯定差很多。
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大单元里练习,学生就能在整体上掌握这些技能,效果会更好!2.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2.1 设定目标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大单元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这个目标可以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或者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设定目标时,最好是具体明确,比如:“学生能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2.2 制定内容框架有了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内容框架。
这个框架就像是大单元的“骨架”,要把各个小课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比如说,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关于“生态环境”的大单元,可以把内容分为“植物的生长需求”、“动物的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几个小单元。
每个小单元都围绕着中心目标展开,层层递进。
3. 实施大单元教学3.1 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就像是给大菜加调料,我们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比如说,结合刚才提到的“生态环境”单元,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如植物种植实验、小组讨论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甚至组织一次环保主题的展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姓名:日期:2013-10-28《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设计者】【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
【学习目标设置】理想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
因此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
制定学习目标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的内容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对应的具体目标是:(课标12页)(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基于一个学段出发设定的目标,十分笼统,我们要对其进行细化分解。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通过分析,知识性关键词有“分数的意义”,认知行为关键词有“初步理解”。
第二步:分解关键词其中“分数的意义”比较具体,不再分解即可。
认知行为动词“初步理解”可以分解为“初步认识、会说出、会折出、会比较”。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条: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这一目标中知识性关键词有“简单的分数”、“分数的大小”,认知行为关键词有“初步认识”、“知道”。
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简单的分数”可分解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在这节课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真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分数的大小”可分解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这节课主要研究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三步:分解认知行为关键词“初步认识”可分解为说一说、折一折、找一找、写一写、分一分、读一读、比一比。
“知道”可分解为“说出”依据三:学习内容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
这节课是学习分数的起始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
因此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同时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在“认识几分之一”上。
依据三:学情分析: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从整数到分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抽象为主,因此我把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陈述:依据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我自身的教学风格,我制定出《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目标如下: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目标2:学生能结合直观学具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目标3:学生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评价设计: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设计评价方案如下:1、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检测目标1和2,达标率约为96%。
2、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3,达标率约为99%。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准备:圆片、正方形纸若干张、绳子及彩笔学习策略:情景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多元评价法【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分一分(每张桌一袋学具:4张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2张小圆形纸片;1张彩色大圆形纸片。
)师:同学们,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为每一张桌的两个同学准备了一袋学具,下面就请同桌两个人协商把学具袋里的各种纸片平均分开,每人一份。
(学生分学具,重点关注两个人如何分一个彩色的大圆形纸片)。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和同桌每个人分别分得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张小圆形纸片,几张大圆形纸片?(找一个学生到台上做记录)生1:我们是平均分的。
生2:我们每人分了2张长方形纸片,1张正方形纸片,1张小圆形纸片,半张彩色大圆形纸片。
生3:我们也是这样分的。
二、探索研究几分之一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都是这样分的。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的纪录:一张、两张,这位同学用的是1、2来记的。
唯独对“半张”彩色圆片这位同学用了“半张”两个字来表示。
1.说一说。
师:“半张”彩色的圆形纸片怎么表示?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自己创造一个表示半张的符号。
生1:我用表示。
生2:我用表示。
生3:我用表示。
生4:我用表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半张”。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生4)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的呢?生4:我从书上看到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就是这样写。
师:你真聪明!你还知道关于“”的哪些知识?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4:我还知道1叫分子,2叫分母。
师小结:刚才的同学讲得非常好。
为了准确地表示出半个,科学家创造出了“”这样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就表示半个。
这是一个数,叫做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刚才听到××同学是怎么读的吗?读一读,试一试。
(指名读、齐读)习惯上,这样写:先写中间的“—”,再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
写一写试试。
(指导书写)2.折一折。
师:(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
每个同学举起自己分得的个彩色圆片让大家看一看。
(2)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
并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学生活动,动手折“12”)[通过动手折、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地体验理解了的意义。
]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我用的是长方形纸片,对折就是。
生1:我用的也是长方形纸片,是这样对折的,也是,对折就是生2平均分开。
生:我的是这样:对角折平均分开,也是。
3:我用的是正方形。
生4生:我用的是圆形53.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
现在想一想:你认为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跟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表示平均分开,2表示有2份,1表示1个大长方形。
生1生:我有不同意见: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里面的1份。
2生: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表示的是半个,所以横线上面的1只能表示32份里面的1份。
而1个大长方形是还没有分,用1表示就可以了。
:表示把一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2 份,涂上了1份。
生4:“—”表示把一个大长方形平均分开,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2生5份里面的1份。
就表示把一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出了1份。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非常好。
经过研究我们明白了:“—”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1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里面的1份(而不是1张纸片)。
就表示把一张大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涂出了其中的1份。
4.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的意义。
你还能说出几个像12这样的分数吗?生:,,,……师:你还能像折12那样利用手中的纸片折出这些分数吗?试一试,再挑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任意折一折,涂出它的几分之一,写出这个分数,思考你是怎么折的,并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任意折几分之一。
)[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读写方法。
]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我折的是,是这样折的: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
涂出其中生1的1份就是,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平均分成4份,涂出1份。
:我用的是长方形的纸片,折的是。
是这样的:。
表示生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平均分成8份,涂出1份。
生:我用的是圆形的纸片,折的也是。
是这样的:3:我用的是长方形,折的是,表示把一张纸片平均分成16份,涂生4出其中的1份。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折了一下,也涂出了其中的一份:哪位同学能写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意义呢?生:是,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好几份,取出其中的1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5.找一找。
师:实际上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吗?:奶奶过生日的时候,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我吃一份就是。
生1生:我和妹妹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吃。
2:教室的窗子平均分成4份,每块玻璃是。
生3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
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片,一个小朋友吃。
生1生:喂鸽子的盒子平均分成了3个格子,1个格子是,还有一个是平均2分成了4份,每一个格子是。
生:搭积木房的地方有的积木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就是,还有的积3木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就是。
:吃蛋糕的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玩跷跷板的生4小朋友每人拿个苹果。
三、拓展应用──练一练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本93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2.下列图形中图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课件)3.看分数,涂颜色(课本96页第1题)。
4.动脑筋“?”所表示的图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