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完美整理版)上课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 2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 者甚众。 后洞:有穴窈然……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 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盖余所至……来而记 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 其至又加少矣。
第 3段 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志,尽吾志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前洞
记游洞经过 后洞 追记后洞中所见 → 并表示遗憾心情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种 情况 语气词 取 独 观 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收获 因 为 他 们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 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 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 开,“华”才读“huá ”。王安石认为 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 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谥号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写此文十六年后(1070年),
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
朗读正音
1、庐冢( zhǒnɡ ) 2、今言“华( huā)”如“华( huá ) 实”之“华( huá )”者 3、盖音谬( miù)也
4、有穴窈( yǎo )然 5、则或咎( jiù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xiànɡ)之 7、何可胜( shēnɡ)道也哉 8、王回深父( fǔ )
←褒禅寺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联系课文内容,解说下列作者行踪路线图
东行5里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洞 记叙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悔:不得 记少 游 随怠者出,所以 极游之乐 褒 乐少 禅 古人求思之深 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 “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 又称“碑洞”。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寺 、山之___ 碑。 名 、山之___ 洞 、山之___ 山之_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 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 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的 景象 险阻僻远的 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足够 用来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微笑道:“这也算考过老夫了。老夫还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 休得吝教!”东坡道:”求老太师命题平易。”荆公道:“考别件事,又道 老夫作难。久闻子瞻善于作对,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 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以观子赡妙才。”命童儿取 纸笔过来。荆公写出一对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东坡 虽是妙才,这对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荆公问 道:“子瞻从湖州至黄州,可从苏州润州经过么?”东坡道:“此是便道。” 荆公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 其半路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 做三山。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游览?”东坡答应道:“是。”荆公道: “老夫再将苏润二州,各出一对,求于瞻对之。苏州对云:‘七里山塘,行 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云,‘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 坡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出。荆公晓得东坡受了些腌赞,终惜其 才。明日奏过神宗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 后人评这篇话道:以东坡天才,尚然三被荆公所屈。何况才不如东坡者! 因作诗戒世云: 项托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记游
议论 音谬 怠出
深思慎取
有志、力、物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 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 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 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 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 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阿飞正传》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 1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 其为文犹可识,曰“花 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
第 2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第 4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 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
第 3段 于是余有叹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叙 事 记 游
说山识碑 得名的缘由 (第一段)慧空禅院 华阳洞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仆碑(识谬)
考据 践行
出洞(悔随)
(第二段)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感事言志
顿悟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结构总结
山名(本名——别名) 仆碑 洞名(前洞——后洞) 后洞
志向,这里引申为 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西, 心得
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之 所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