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组成果—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V0.61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V0.61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草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2013年1月目版权©2013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版权所有。

使用声明未经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事先的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部分。

目录版权 (2)声明 (2)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标及意义 (1)1.3适用范围 (2)1.3.1读者对象 (2)1.3.2适用场景 (3)1.4编撰单位 (3)1.5编撰者 (3)2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4)2.1.物联感知层 (4)2.2.网络通信层 (5)2.3.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7)3.3.1数据资源 (7)3.3.2数据和服务支撑技术 (7)3.3.3业务通用服务 (8)2.4.智慧应用层 (8)2.5.标准规范体系 (8)2.6.安全保障体系 (8)2.7.运营管理体系 (10)3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工作概览 (10)3.1.国际标准化情况 (10)3.2.国内标准化情况 (13)4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15)4.1.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图 (15)4.2.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明细表 (17)4.2.1总体标准 (17)4.2.2支撑技术及软件标准 (18)4.2.3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 (23)4.2.4安全标准 (23)4.2.5应用标准 (24)5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议 (28)5.1.指导思想 (28)5.2.建设思路建议 (28)5.3.组织机制建议 (29)1前言1.1研究背景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热点,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真正达到了“智慧”的标准,就需要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用于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发展方面的表现和成效的标准和参数。

它就像是一把尺子,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城市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那么,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通常会涵盖哪些方面呢?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这包括高速稳定的网络覆盖,如 5G网络的普及程度;智能交通系统,如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智能公交的运行情况;以及能源供应的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在城市治理方面,指标体系会关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和政务服务的智能化程度。

例如,电子政务平台的便捷性和使用率,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程度,以及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智能化应急管理能力。

一个智慧的城市应该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民生服务也是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普及情况,远程医疗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就业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匹配程度,以及社保服务的线上办理便捷性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城市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确保居民能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经济发展也是衡量智慧城市的一个关键维度。

指标体系会关注城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创新创业的活跃程度,以及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等。

一个智慧的城市应该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智慧城市 标准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 标准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指为了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统一的标准体系,以规范和引导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管理。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城市智慧化建设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是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标准应当包括城市信息网络建设标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还应包括城市数据共享与开放标准。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是核心资源,城市各部门和机构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共享,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因此,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当规范城市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和开放,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促进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另外,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还应包括城市智慧化管理标准。

城市智慧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因此,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当规范城市智慧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城市智慧化规划管理标准、城市智慧化服务管理标准、城市智慧化安全管理标准等,以确保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管理的有序进行。

最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还应包括城市智慧化应用标准。

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当规范各类智慧化应用的标准,包括智慧交通应用标准、智慧医疗应用标准、智慧教育应用标准等,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和引导城市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一、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将城市的各项服务做到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

它是一种以信息、通信和技术(ICT)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模式,旨在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二、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结构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终端设备等,实现对城市环境、设施、车辆、人员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

2、网络层: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和信息传输通道,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3、平台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分析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4、应用层:根据城市管理和服务需求,开发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设施:包括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终端设备等,用于实现对城市环境、设施、车辆、人员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

2、网络设施: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和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用于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分析和存储。

4、能源设施:包括各种电力、燃气、水务等设施,用于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和服务。

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

2、云计算平台: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3、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类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集成和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发布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发布
建议 采用 如下解 决方 法 : 计要 求 .分 别 采用 不 同厚 度 的板 材 .依 据 J G1 4 9 — 要求 执行 。 ( 1 ) 可 以取 同容重 的板材做压 缩强度 的测试 . 如 2 0 0 3 ( ( 膨胀 聚苯 板 薄抹 灰 外 墙 外保 温 系 统 》 的要 求 0 a r m、 3 0 m m、 2 5 am 同为 2 r 0 k g / m3 , 按照 G B / T1 0 8 0 1 . 1 执行 。按 相关 规定 和 技术 规程 , 保 温材 料 进场 后使 5
告. 作为 工程验 收依 据
2 5 mm 厚 E P S板 的压 缩 强 度 也 ≥1 0 0 k P a 建 议 生
P S板 材 切 割 前 做 齐 缝 标 识 . 在 电切 割 工 地现 场 抽 样 送检 的 E P S板 即为实 际施 工 使 产 企 业 在 E 5 0 - + 1 ) l n m厚板材 , 以备 工 地 现 用的 E P S板 . 根 据 设 计要 求 的 不 同 。 送 检 不 同厚 度 过 程 中 切 割 数 块 ( 如 齐 的E P S板 .检 测单 位 依据 工 地送 检 材料 和 J G 1 4 9 — 场抽检 。工地现场抽检前先 检查齐缝标识 ,
2 实际应用情况及问题
工 程 中材 料复 试 的检测 报 告不 可 缺少 . 针 对 现 行规 范 . 当对 E P S 板 压 缩强 度 产生分 歧 又无 法准 确
为 了严 格按 照 规范 的 目前工 程上 用 E P S板做 墙体 保 温材料 . 根 据设 地判 定压 缩 强度是 否 合格 时 .
( 3 )不对 E P S板 压 缩 强 度 做 要 求 ,仅 对 E P S
( 5 0 + 1 ) mm 这 说 明规范 只针对 ( 5 0 + 1 ) mm厚 的 E P S 板表观密度和垂 直于板面的抗拉拔强度 做要求 . 当 为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必 须 对 E P S板 的应 用 提 出 压 板作 为 标准 试 块进 行检 测 . 而 不对 不 同厚 度 的 E P S

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体系,以确保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体系应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数据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发展能够有序进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能源供应、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标准,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其次,信息化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也需要涵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标准,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城市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

同时,数据安全保障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应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标准,以保障城市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再者,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也应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规范,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数据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标准规范,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遵循标准规范,智慧城市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成立,旨在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化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我们可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智慧城市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成立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该组织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智慧城市标准和规范。

通过制定智慧城市标准,我们可以实现不同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并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和融合。

标准化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使城市运行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成立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信在这个组织的引领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解释。

文章的结构决定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对整个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了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这三个主要部分。

最后,提出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为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作用和意义。

总体组成果—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总体组成果—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由智慧城市范围内相互关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构成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内部的各项标准应按照合理的分类进行梳理。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有大批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一些具体的智慧城市子系统的建设项目也已启动,总体组自2013年11月批复成立以来,对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标准化工作方面重点开展了需求分析和与已有标准之间的差距分析,结合国家城镇化规划及综合标准化的指导路线,起草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图、层次结构图及标准明细表,对已有标准和待制定标准做了充分的比较分析研究工作,梳理出7大类相关标准,论证了一批急需急用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标准缺项。

总体组在论证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时,基于实际需求,把握新标准与已有标准的关系、急需急用标准与后续标准的关系、先进超前标准与我国技术和产业实际现状的关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现有标准全方位对接。

在基础技术标准方面,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基础技术标准外,一般按照国家和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开展。

根据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需要,对现有各行业信息化中涉及的数据格式、产品要求、通信网络等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将其纳入到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中。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中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数量至少达数百项,并且一些标准还需在以后业务发展中不断构建。

因此,按照“急用先制定”的原则,目前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定位在初步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以智慧应用示范工程、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智慧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依托,制定急需急用标准。

智慧城市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之中,技术需具备前瞻性,所以标准研制工作也要有一定超前性,标准不仅仅是对当前技术总结,同时也是对当前技术引领,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来指导技术和产品研发。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套标准和指南。

该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通过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更新。

该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智慧城市总体标准:包括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与管理、评估等方面的标准。

2.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包括城市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标准。

3. 智慧交通标准:包括城市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4. 智慧能源标准:包括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5. 智慧环境标准: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标准。

6. 智慧治理标准:包括城市信息化、电子政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7. 智慧社区标准: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优化。

同时,标准体系还为各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参考,便于不同城市之间的经验共享和合作。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為了便於業界統一認識,目前正在編制中的國家標準《智慧城市 技術參考模型》提煉了智慧城市技術參 考模型。該模型從城市資訊化整體建設考慮,以ICT技術為視角,提出了所需要具備的五個層次要素和三個支
撐體系,橫向層次要素的上層對其下層具有依賴關係;縱向支撐體系對於五個橫向層次要素具有約束關係。
分別為:(1)物聯感知層:提供對環境的智慧感知能力,通過感知設備及感測器網路實現對城市範圍內基礎 設施、環境、建築、安全等方面的識別、資訊採集、監測和控制;(2)網路通信層:包括互聯網、電信網、
智慧城市的國家標準與評價體系
一、智慧城市及其發展綜述 關於什麼是“智慧城市”,目前眾說紛紜。兩院院士李德仁形象的說法是:“數字城市+物聯網=智慧城 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則認為,智慧城市實際上是城市資訊從數位化網路化向更高級的指揮化發展,它 將促進我國能源有效利用、綠色環保、居民安居樂業和創新型國家發展。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IEC)給出的定 義則是,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方法,目標是使得基礎 設施更加智慧、公共服務更加便捷、社會管理更加精細、生態環境更加宜居、產業體系更加優化。
技術國際標準組織(又名:國際標準組織/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 JTC1)於2013年 11月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組;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環境和氣候變化研究組於2月成立了“可持續發展智慧 城市焦點組”(ITU-T/SG 5/FG SSC)。各個組織均將基礎性標準前期預研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開展了標準梳 理、術語、參考架構、評價體系等相關的研究。我國在這些國際標準組織中均擔任了重要職務,取得智慧城市 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領導地位,並積極推動著這些組織協調開展工作。 三、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進展 形成國家級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體系。一方面,為了加強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部、農業部等 八大部委,於2014年1月份成立了“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組”(標委辦工二[2014]33 號)。各組的職責如下:(1)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以下簡稱“協調組”):統籌規劃和指導智 慧城市領域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研究制定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戰略及政策措施,協調處理標準制修訂和應用 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2)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以下簡稱“總體組”):在協調組指導下,負責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篇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依托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指导和规范,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指为了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规范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标准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标准。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标准是指明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理念和基本框架,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指导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智慧城市的定义、发展目标、发展原则、总体构架等内容,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标准,包括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大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为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

三、智慧城市应用标准。

智慧城市应用标准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各种应用领域的标准,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

四、智慧城市管理标准。

智慧城市管理标准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运行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为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

五、智慧城市评价标准。

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是指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的标准,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指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依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智能化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

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档,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可以指导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推动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2.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可以规范城市各项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3. 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可以推动城市实现智能化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二、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组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基础设施标准:智慧城市依托于信息技术,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如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等。

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了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

2. 数据标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数据标准包括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等方面的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应用标准:智慧城市通过智能化应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应用标准包括了各项智能化应用的规范,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方面。

4. 管理标准:智慧城市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模式,管理标准包括了城市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规范、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要求。

三、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应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可以应用于各个层级的城市建设,从小到大逐步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依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项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应用,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 建设项目评估:在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估和审批中,引入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进行评估,确保项目满足智慧城市的要求。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推动城市智慧化进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

智慧城市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支撑,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的三个方面: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生活数字化等方面。

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通过推广数字化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生活品质。

在标准化方面,制定智慧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确保城市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智慧社会管理智慧社会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社会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社会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生活环境。

在标准化方面,制定智慧社会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信息共享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推动城市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标准化方面,制定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服务接口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差异,确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服务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

五、结论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是推动城市智慧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运而生。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首先,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包括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

在这个框架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基本原则包括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创新发展、共享共赢等,这些原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性和约束性。

其次,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促进城市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例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标准体系将规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建设标准,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标准体系将规范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还将涉及到城市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标准。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数据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环保、医疗、教育等。

因此,标准体系将规范城市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共享和应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

最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还将包括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一些智能设施,更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标准体系将规范城市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推动城市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朝着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成立是为了推动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组成成立背景、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进行介绍。

一、成立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统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成立。

这也是基于国家发展需求和部委工作部署的要求,为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而成立的。

二、目标任务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目标任务是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完善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

2. 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广和应用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推动城市互联互通,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交互。

3. 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4. 完善城市智慧化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不足,为制定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提供依据。

2. 组织专家论证和讨论,研究和制定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和规范,推动相关标准的发布和实施。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促进新型智慧城市标准的贯彻落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

通过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建立和工作,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得到更好的规范和推进,城市建设将更加科学、智能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总体组的工作,共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体系研究.doc

智慧城市体系研究.doc

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可以简单列个公式: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是实现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关键。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围绕着数据价值的提升而展开的。

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共同推动的事情。

如何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需要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利用“智慧”的措施,解决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所在。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滞后于其本身的建设速度,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包括总体标准、感知控制层标准、网络传输层标准、数据层标准、服务支撑层标准、应用服务层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注:阴影类指标为核心指标,其余为一般指标一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值指标1) 家庭光纤可接入率≥99%1. 宽带网络覆盖水2) 无线网络覆盖率≥95%平3) 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99%4)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99% 智慧城2. 宽带网络接入水5) 户均网络接入水平≥30M 市基础平6) 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5M 设施7) 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5%3. 基础设施投资建比重设水平8) 传感网络建设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1%资)9) 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90%10) 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100%4. 智慧化的政府服11) 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100%务12) 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80% 智慧城13) 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60% 市公共14) 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50% 管理和15)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80% 服务5. 智慧化的交通管16) 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50%理17) 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80%18) 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100%6. 智慧化的医疗体19) 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系20) 电子病历使用率100%21) 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90%22) 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95%7. 智慧化的环保网23) 重点污染源监控比例100%络24) 碳排放指标(比2005 年下降)≥40%25) 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50%26) 企业智能化能源管理比例≥70%8. 智慧化的能源管27) 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90%理28) 新能源汽车比例≥10%29) 建筑物数字节能比例≥30%30) 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90%31) 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90%9. 智慧化的城市安32)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100%全33)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99%34) 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跟踪≥99%35) 城市人均教育支出水平(占GDP)≥4.5%10. 智慧化的教育体系36) 家校信息化互动率≥90%37) 网络教学比例≥50%38) 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99%39) 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95%11. 智慧化的社区管理40) 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90%41) 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95%42)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43) 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30% 智慧城12. 产业发展水平44) 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市信息≥10% 服务经比例济发展45)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8513. 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46) 企业网站建站率≥90%47) 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95%48) 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90%14. 市民收入水平49)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5 万元50)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30%15. 市民文化科学素养智慧城51) 城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20%市人文16. 市民信息化宣传培训52) 每年相关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8% 科学素水平养53) 市民上网率≥60%17. 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54) 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70%55) 家庭网购比例≥60%56) 网络资费满意度≥8 分57) 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8 分18. 生活的便捷感58) 城市就医方便程度≥8 分智慧城59) 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8 分市市民60) 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8 分 主观感61) 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8 分 知62) 环境安全满意度≥8 分19. 生活的安全感63) 交通安全满意度≥8 分64) 防控犯罪满意度≥8 分。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初探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初探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初探张永刚1 岳高峰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100191)摘 要:本文在智慧城市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并提出了建设目标。

结合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并从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等6个子体系角度分别做了简要阐述,最后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 标准体系 框架Preliminary Study on Standard System of Smart CityZHANG Yong-gang1 YUE Gao-feng2(1.IC Card Application Service Center of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1;2.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Beijing 100191)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general demand and building goals of smart city standard system. Combing the features of smart city,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puts forward "smart city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In terms of six major categories including general standard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livabl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industry and economy, and safety and maintenance standards,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proposes working suggestions.Keywords: smart city, standard system, general framework1 引言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潘思辰;苏义坤【摘要】由智慧城市的内涵出发,从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城市数字融合等方面,建立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24【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架构【作者】潘思辰;苏义坤【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的防治力度,增强城市竞争力,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我国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十分注重标准化建设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自成体系,信息难以共享,从而造成大数据的冗余。

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可行的标准体系指导。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目标,是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规范,避免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技术,业务,监管的融合协同,为服务支持提供保障。

本研究从智慧城市的本质属性出发,进行关键技术标准的设定及其体系构建,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图,按照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城市数字融合等部分划分,分别设定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项目,形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在参照《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和智慧城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科学搭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建筑电气》
【年(卷),期】2013(4)12
【摘要】日前,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智标委”)负责编写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该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1页(P61-61)
【关键词】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智慧;中国;技术委员会;智能建筑;功能特征;数字化【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排名研究——基于2017年《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的分析 [J], 陈劲;于飞;潘砚娉;
2.《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 [J], 崔玉贤
3.《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发布 [J], 本刊讯
4.《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 [J],
5.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导推进的四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由智慧城市范围内相互关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构成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内部的各项标准应按照合理的分类进行梳理。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有大批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一些具体的智慧城市子系统的建设项目也已启动,总体组自2013年11月批复成立以来,对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标准化工作方面重点开展了需求分析和与已有标准之间的差距分析,结合国家城镇化规划及综合标准化的指导路线,起草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图、层次结构图及标准明细表,对已有标准和待制定标准做了充分的比较分析研究工作,梳理出7大类相关标准,论证了一批急需急用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标准缺项。

总体组在论证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时,基于实际需求,把握新标准与已有标准的关系、急需急用标准与后续标准的关系、先进超前标准与我国技术和产业实际现状的关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现有标准全方位对接。

在基础技术标准方面,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基础技术标准外,一般按照国家和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开展。

根据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需要,对现有各行业信息化中涉及的数据格式、产品要求、
通信网络等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将其纳入到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中。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中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数量至少达数百项,并且一些标准还需在以后业务发展中不断构建。

因此,按照“急用先制定”的原则,目前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定位在初步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以智慧应用示范工程、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智慧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依托,制定急需急用标准。

智慧城市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之中,技术需具备前瞻性,所以标准研制工作也要有一定超前性,标准不仅仅是对当前技术总结,同时也是对当前技术引领,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来指导技术和产品研发。

构建智慧城市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工作,标准体系的构建必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既要借鉴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统筹协调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的同步推进,同时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才能确保标准真正的落地和产生积极影响。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总体性、统一性、体系性的规划,为后续智慧城市国家标准项目申报及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持续和规模化发展。

另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众多技术和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民生活等诸多领域,信息化系统内外部接口多,信息和系统开放共享和协同互动的要求高,此外,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问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难题,这些智慧城市的特点使得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由七个类别的标准组成,分别为: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见图)。

1、总体标准
智慧城市的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标准和规范,包括智慧城市术语和定义、智慧城市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指标和标准总体应用指南4个子类标准。

其他六类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应遵循智慧城市总体标准。

2、支撑技术与平台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共性平台及软件的标准规范总称,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与存储、领域知识模型、数据融合、服务融合、业务流程协调、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公共运营中心9个子类标准。

其中,数据融合类标准包括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虚拟数据模型、数据汇聚及存储、数据融合与处理、智能挖掘分
析4个方面的标准,以支撑实现智慧城市的信息汇聚、共享、交换和有效利用。

服务融合类标准包括SOA技术、开发服务、服务管理等,与业务流程协同标准共同支撑解决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大量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3、基础设施标准
支撑和确保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智慧城市的ICT基础设施、水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4个子类标准。

4、建设与宜居标准
智慧城市相关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和宜居体验等方面的标准及规范,包括规划与设计、实施管理、运行管理、生态宜居4个子类标准。

5、管理与服务标准
支撑和确保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监理验收、评估方法以及相关运行保障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电子政务、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国土管理、人口管理、社区管理、房产管理、交通管理、物流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养老服务、住房保障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等20个子类标准。

6、产业与经济标准
针对智慧城市中相关产业规范、升级和发展所涉及到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包括产业规划、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3项子类标准。

7、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的信息数据安全、关键系统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及规范,包括数据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测试、系统测试6个子类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