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合集下载

第四章--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PPT课件

第四章--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PPT课件

8
-
LOGO
9
-
LOGO
区域自制玩具
10
-
LOGO
11
-
LOGO
12
-
LOGO
13
-
LOGO
14
-
LOGO
15
-
LOGO
16
-
LOGO
一、玩具及材料
玩具如何影响儿童游戏?
研究表明:玩具的种类、特点、数量及搭配关系 等都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17-LOGO
一、玩具及材料
(一)玩具的种类及其特点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积木、橡皮泥”——结构游戏 独自游戏或 平行游戏
“娃娃、医疗用具”——象征性游戏
22
-
LOGO
▪ 按照玩具功能的确定性分: ▪ 专门化玩具:构型精美、功能确定性强,游戏
主题较固定 ▪ 非专门化玩具:无固定用途、玩法确定性不强
23
-
LOGO
24
-
LOGO
25
-
LOGO
26
-
LOGO
27
-
LOGO
▪ (二)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 1.玩具的数量 ▪ 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过多会
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 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 2.玩具的不同种类 ▪ 刘焱
29
-
LOGO
补充
玩具材料投放的策略
1.安全性 (废旧物品或天然材料)
6
-
LOGO
一、玩具及材料
玩具是什么? 1.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的物质条件
2.玩具往往是游戏不可或缺的条件,研究表明 96%的游戏活动中有玩具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自身因素 (二)儿童年龄
感觉运动游戏 独自游戏 单一化 简单化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多样化 (游戏内容)
复杂化 (游戏形式)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自身因素 (三)儿童个性
• 儿童游戏兴趣的差异表现为游戏 性强或弱,即爱玩或不爱玩。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自身因素 (四)儿童的健康与情绪
玩具的特点
• 形象生动的玩具,专门化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
人文/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背景 儿童伙伴 媒体网络
一、家庭背景
1.家庭结构 2.父母角色分工 3.家长的教养方式
二、儿童伙伴
1.有无伙伴 2.伙伴的熟悉程度 3.伙伴的不同年龄
• 混龄游戏
4.伙伴的性别
三、媒体网络
正面影响
• 有教育意义的、正能量的
负面影响
• 数码成瘾、游戏时间减少、暴力行为、 阅读障碍、身体损害等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物质环境因素:
• 游戏空间 • 游戏时间 • 游戏材料
人文环境因素:
• 家庭背景 • 儿童伙伴 • 媒体网络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自身因素
(一)儿童性别 (二)儿童年龄 (三)儿童个性 (四)健康与情绪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自身因素
(二)空间地点
• (室内/户外)
一、游戏空间
(三)户外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
• (传统游戏场地/创造性游戏场地)
一、游戏空间
(四)游戏设备在游戏场地中的位置
• (中心/角落)
二、游戏时间
• 游戏时间直接影响着儿童游戏的数量和质量 • 每天用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小时

学前游戏论复习提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提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提纲第⼀章学前⼉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本质与特征)⼀、建⽴科学的⼉童游戏本质观(⼀)⼉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历程(⼀般演变趋势):⼉童游戏本质观在态度上由不⾃觉到⾃觉,在内涵上由⽣物性到社会性。

1.游戏概念的⾮⾃觉化理解:游戏⼀词在其意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来,⽽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分相似。

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在。

英⽂中的游戏“play”作为名词所指向的⾏为特征是:不要求沉重的⼯作;使⼈愉快和满⾜。

2.游戏的⽣物性本质观:游戏是⼉童的本能活动。

在⼤约19 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上升到⾃觉的本质化阶段。

表现为受达尔⽂⽣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起了游戏的⽣物性本质观。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童尝试创⽴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童内部存在的⾃我活动的表现,是⼀种本能性的活动,是⼉童内⼼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的⽆⽬的的消耗发泄。

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物性本质观⼀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次以抽象的思辨⽅式,充分肯定了⼉童的⽣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理性特点。

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们对⼉童游戏不屑⼀顾的习惯性思维⽅式和态度。

专题四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专题四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专题四: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摘要: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构成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主要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

科学建构和调控游戏的物理环境,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儿童的游戏与人的其他行为一样,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构成影响学前游戏的一切外部客观条件。

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构成游戏活动的客观物质背景,它是相对于社会环境因素而言的。

研究表明,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是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的物理环境因素,并制约着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过程。

一、玩具的因素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的物质条件。

玩具不仅仅是那些在工厂里制造出来,放在商店里出售的精美的玩具(如洋娃娃玩具、小汽车玩具等),它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外表不起眼的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天然材料(如纸盒子、小石子等)以及儿童或成人采用各种物品或材料自己动手制造出来的玩具(即自制玩具)。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为主,凭借着对具体的玩具的感知,可以引起儿童一定的动作或活动及其相应的心理体验(如直接联想和想像等),为各种游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玩具的创设和提供影响着儿童游戏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也是游戏发展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

研究表明,玩具的种类、特点、数量及其搭配关系等都影响着学前儿童的游戏。

(一)玩具的种类及其特点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的种类划分有不同的角度,一般的从其功能的特点,可把常见的儿童玩具大体划分为以下几类:①形象玩具:主要有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碗、杯子、衣服等)等。

从其性能上说,既有普通的,也有借助于发条、电和惯性动力或遥控而活动的玩具。

根据其模拟的对象是有无生命,可分为角色玩具和用具玩具两类。

如娃娃、小熊、小兔等都属角色玩具,它们在儿童的游戏中往往担当互补性角色中被动的一方,如母亲—孩子角色关系中的“孩子”。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目录1. 生物因素 (2)1.1 遗传因素 (3)1.1.1 智力水平 (4)1.1.2 情绪稳定性 (5)1.2 生理发育水平 (6)1.2.1 运动能力 (7)1.2.2 认知能力发展 (8)1.2.3 语言发育 (9)2. 社会文化因素 (10)2.1 家庭环境 (11)2.1.1 家长教育水平 (12)2.1.2 家长的游戏参与程度 (13)2.1.3 家庭经济条件 (14)2.2 社会环境 (15)2.2.1 同伴交往 (17)2.2.2 文化背景 (18)2.2.3 社区资源 (19)3. 游戏特征因素 (20)3.1 游戏类型 (22)3.1.1 认知类游戏 (23)3.1.2 社交类游戏 (24)3.1.3 肢体运动游戏 (25)3.2 游戏内容 (26)3.2.1 趣味性和挑战性 (28)3.2.2 规则性和结构性 (29)3.2.3 情景性和角色扮演 (30)3.3 游戏环境 (32)4. 其他因素 (33)4.1 孩子的性格特点 (34)4.2 孩子的学习动机 (35)1. 生物因素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和参与受到多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生理发育水平、遗传倾向、大脑发展和成熟速度等。

年龄:研究表明,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参与游戏的时间和复杂性通常会提升。

幼儿早期阶段更容易对简单的游戏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参与更多复杂且需要较高认知和社交技能的游戏。

性别:性别可能是影响学前儿童游戏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项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选择游戏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孩更倾向于玩更具挑战性和竞争性游戏的类型,而女孩则更偏好合作和假装游戏。

这些游戏偏好可能受到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因为男孩和女孩通常被鼓励参与不同类型的游戏和社会任务。

生理发育水平: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动作发展,会影响他们参与游戏的能力。

儿童的平衡、协调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会影响他们参与如爬、跑、画画等活动的能力。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最全)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最全)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有哪些具体表现?4、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内容是什么?它具体表现有哪些?6、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怎么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归结有哪些?8、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具体指的是什么?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具体指的是什么?10、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包含哪些内容?11、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2、鲁宾对游戏特征是如何分析的?13、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有哪些?14、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15、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有哪几种类型?16、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17、游戏构成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有哪些?18、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答:(1)游戏的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技巧:该知识点可以根据同学们上生物课的情景联想记忆:老师给出一张鲨鱼图片,问及它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第一反映是会吃人(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并且会游泳(生物性本能),还可以放在海洋公园里供人观赏(社会性)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答:(1)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吏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2)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与动物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第四章_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第四章_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 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 一、玩具及材料 (一)玩具是什么?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2.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1)同一类玩具,数量不同的搭配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给孩子一个娃娃——过家家 给孩子多个娃娃——上课 对于年幼的儿童对较多的玩具缺乏独立选择自己需要玩具的能力,而当 玩具数量少且外部特征鲜明时,更能引起其注意且不易分散,有助于稳 定游戏的主题情节和持续的时间;
这是什么?
破皮球、纸盒、 ——他像什么? 小木棍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哪一种玩具更好一些? 两种玩具的适用年龄范围?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类型 反应性玩具 组合性玩具 象征性玩具 定义 当儿童玩弄它们时,它们能发出声响和各种颜色的光。 儿童要把玩具的有关部分按顺序排列好。 在假装性游戏中使用的玩具。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以其功能为依据的分类: 每一种玩具并不局限地用于某一种或几种游戏,但每一种 具体的玩具都有其具体的教育意义,并表现为更适合某一或 某些游戏行为,玩具的种类不同,与之相适合的游戏的活动 也不同,给儿童提供(或儿童自己选择)某一种玩具,同时 也就提供(或选择)了与之相应的游戏的活动范围。 儿童对某类玩具喜好的倾向性,反映着儿童游戏发展的程 度及其个体差异性。
第三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

【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0399 学前游戏论课程教学提纲(参考教材: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第一节儿童游戏的本质观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

(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

(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

”(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1、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

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第三节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1、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

(填空)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名词解释)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名词解释)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角色扮演。

学前教育-学前游戏论-难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游戏论-难点分析

一、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

(一)玩具及材料1.玩具的种类及特点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一、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玩具的不同分类:一般从对其功能与特点进行综合考察的角度分为:形象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体育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某些日常物品(往往是废旧的)或天然材料及自制玩具。

按照玩具与游戏类型的对应关系的标准,也可以把玩具分为: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玩具、建构游戏的建构材料、体育游戏的玩具、智力游戏的玩具。

单一地按照玩具在游戏活动中的特点,可分为:操作性玩具、观赏性玩具、替代性玩具。

一、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1)形象玩具:又称主题玩具,是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

主要有娃娃玩具、动物玩具、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等。

此类玩具从其性能上说,既有普通的玩具也有科学玩具;根据其模拟的对象有无生命,可分为角色玩具和用具玩具两类。

此类玩具在象征性游戏的角色扮演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技术玩具:也称为科学玩具,属于形象玩具,它是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电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等而活动的玩具。

这些玩具有助于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魔方、棋类、纸牌等。

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智力游戏中较为常用。

(3)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

一、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4)体育玩具:主要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

这类玩具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

(5)音乐玩具: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

如小铃铛、喇叭、铃鼓等。

(6)娱乐玩具:是模拟动物和人的滑稽造型和动作的玩具,可逗儿童发笑,使其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
• 家具、设施的设计和选取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安全、方便 性
• 家具要坚固、轻巧、易于搬移,以满足各种活动形式的需 要
• 床、桌子、柜子等的形状、色彩的选择 4、建立符合儿童心理的趣味游戏空间
• 5、建立符合儿童使用的安全空间
(二)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的 主要问题
• 1、室内空间密度过低,拥挤现象突出
二、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因素
• 总体来说,游戏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同 伴、个体差异、电视、课程方案等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 1.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 (1)母子(女)关系的影响
母亲对幼儿的抚养方式及交往方式对日后幼儿游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 例
• (2)父子(女)关系的影响 • 2、育儿态度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 (1)过度保护——敏感型:孩子无独立性。 • (2)发号施令——专制型:孩子无独立性。 • (3)放任自流——冷漠型:孩子较有独立性。 • (4)民主和谐——温和型:孩子有独立性。 • 3、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营造的气氛是儿童
(如追赶)和打闹嬉戏等出现的频率减少; 再将空间密度从2.32平方米降至1.4平方米,
则会使攻击性行为增加、团体游戏减少; 空间密度为2.32平方米是有效的可用空间。
• 3、空间结构 • 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较小的区域,可降低粗暴
行为的发生,并使自由活动时的社会交往的机 会增多。 • 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儿童的游戏会表 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如益智区多为独 自游戏,美工区和图书区多为平行游戏,主题 装扮区和大型建构区多为合作游戏。此外,语 言的使用和发挥也不同,装扮区使用的语言比 起其他如积木区、美工区和沙水区,在词句上 更清楚,想象力更丰富,更有连贯性。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课件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课件

游戏的形式与材料
形式多样性
游戏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角色扮演、 拼图、积木搭建、户外探险等,以满 足儿童不同的发展需求。
材料安全性
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标准,无毒无害, 不易破碎或吞咽。材料的选择还应考 虑儿童的年龄和兴趣,以提高他们的 参与度和兴趣。
游戏的安全与卫生
安全环境
游戏环境应安全无障碍,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儿童受伤的锐利边角或潜在危险因素。
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喜好和兴趣,有助于 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组织适合他们的游戏活动。
幼儿性 别
性别也是影响学前游戏的一个因素。男孩和女孩在游戏偏好和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孩通常更喜欢动作性较强、竞技类的游戏,如玩车、追逐等,而女孩则更喜欢角 色扮演、玩娃娃等注重情感和社交互动的游戏。
教育者应尊重性别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满足不同性别幼儿的发展需求。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重视早期教育的家长可能更倾向于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游戏,如智力游戏、角 色扮演等,以促进孩子的发展;而认为“玩就是玩”的家长则可能让孩子自由选 择游戏内容和方式。
家长的参与方式和态度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与孩子互动,能够增强孩子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反 之,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游戏不闻不问,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失落和无趣。
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活动对学前游戏 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性的影 响,以及如何利用社区资 源丰富游戏内容。
05
游戏类型与设计因素
游戏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教育目 标
游戏的教育目标应明确,与儿童的发展阶段和需求相匹配。目标应注重培养儿 童的创造力、社交技能、语言能力等。
内容选择
游戏内容应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内容应符 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

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解读

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解读


(3)注意主题转换区(它是以各种戏剧性游戏主 题来设立的)。 (4)在主题区里展开不熟悉主题的游戏时,教师 应该给孩子们提供预先的经历(如实地参观、书 本知识、录像带),另外,一个孩子熟悉的主题 可能并不为另一个孩子熟悉。
(三)空间安排
1、关键问题: 空间是开放的还是被分隔成较小的区域 ,这些区域是如何明确定义的以及不同区 域之间的关系如何。




2、空间安排指南
(1)小型分隔区域比大型开放区域更易产生高质 量的游戏。 (2)区域间的边界可以通过物理提示(半固定的 间隔物,如家具、书架、画架等)和象征提示( 印刷物或图片、活动装置)予以建立。 (3)将互补游戏区(如积木区和戏剧性游戏区) 放在一起,以鼓励不同游戏区之间活动的综合。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游戏材料


一、游戏材料与儿童的发展
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游 戏材料通过影响儿童的游戏类型和游戏内容来对 儿童发展产生间接影响,游戏材料也可能通过提 供学习的机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同时,儿童 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发展水平和游戏类型又会影 响特定材料在游戏中的使用方式。

游戏场通常分为三类游戏区域: ①坚固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专供三轮车、四轮 车和其他有轮车的行驶; ②在游戏设施底下和四周围铺有沙子、木屑、砾 石、橡胶和塑料的松软地面; ③供孩子们游戏或坐的草地区。沙箱、小池塘及 花园也经常包括在内,以向孩子们展示各种自然 材料。
(2)种类:商业化游戏场和社区游戏场


2、创造性/现代游戏场
(1)定义: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化且 富于刺激性的游戏环境。它是由木材和塑料以及 经过挑选的金属结构件所组成的。游戏场设施通 常包括攀爬台、梯子、轮胎网、吊桥、滑轮缆绳 、轮胎秋千、攀爬杆吊环,围起来作为戏剧性游 戏的场地、平衡木、隧道、滑梯以及传统秋千等 。设施集中摆设并相互连接。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合集五篇)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合集五篇)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合集五篇)第一篇: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早已被大家所肯定。

在整个幼儿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要大的作用。

同时,调查表明,在幼儿众多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受幼儿喜欢的程度占的比例最大,而且,在各种类型的游戏中,角色游戏又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或其它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影响幼儿角色游戏到底有哪些因素呢?下面,就从角色游戏的结构着手来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的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

所谓主题,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也就是角色游戏的主题了。

因此,主题取于不同时代、地域、幼儿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游戏的主题能体现出时代性、地区性、个性等多种特性。

其实,某些角色游戏的主题无论在小、中、大班都会出现。

例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

主题的发展是从生活主题到生产主题,最后到社会政治事件的主题,这种顺序同儿童的眼界的扩大、同儿童生活经验的增长有关。

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

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既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

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

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

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

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

幼儿扮演“小老师”,可能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铃鼓或是羡慕老师会弹琴。

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我们这里选取试题中涉及最多的版本来进行阐释。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游戏时,经常去“娃娃家”做游戏的大多数是女孩,而出现在“建构区”的往往是男孩?在丰富的游戏材料区,孩子们每天都玩得特别高兴?在拥挤的游戏区总是“战争”不断?幼儿面对诸多的为什么,从来不想,只是去做,但是作为幼教研究者的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将从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物理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是指游戏中的要素及条件,它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游戏中的物理环境因素由家长或教师等成人为幼儿提供,作为教师要了解物理环境对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以及为幼儿提供创设物理环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使环境真正地为幼儿的游戏服务,增强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

(一)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是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

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在户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

较大的空间,可增加社会性游戏及打闹混战游戏的发生频率,而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多发生在较小、封闭式的空间中。

当幼儿发生太多奔跑、走动以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则意味着空间太大,可用家具间隔或增加设备;如果幼儿有过多的身体接触,游戏过程中会干扰到同伴,则意味着进行游戏的场地过于拥挤,可在较少的空间内改变设备,增加攀爬设备和两层空间。

因此,游戏场地对于幼儿游戏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玩具材料1.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幼儿游戏的具体选择有某种定向功能。

有的材料更多地引发社会性的游戏,有的材料更多引发结构性游戏,模拟实物的玩具材料多引发想象性游戏,游戏材料的提供某种意义上对幼儿的游戏起暗示的作用。

2.玩具材料的数量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 (问题6、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 •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母亲的教养方式、 家庭成员及相互关系、儿童的伙伴、社会文化背景以 及教育因素等。 • (1)母子早期关系对学前游戏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 母亲(也可以是看护人)与婴儿结成的早期的社会性 关系对学前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2)家庭结构和气氛对学前游戏的影响。父亲和母 亲以及儿童作为成员组成了家庭的基本结构。父亲和 母亲共同承担着对儿童教养的义务和职责。完整家庭 结构和家庭间的和谐关系所构制的良好气氛是儿童健 康成长也是儿童游戏发展的根本保障。家庭结构的完 整与否决定着家庭气氛的状况如何。
• (问题3、专门化玩具和非专门化玩具的概 念是什么?) • (1)在各种各样的玩具世界里,有的是模 拟实物的玩具,其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 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在性 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此类玩具大都是 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可称为专门化玩具。 • (2)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一些天然 材料,以及某些结构造型材料,则无固定 的用途,其玩法的确定性不强。即称之为 非专门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 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场地的空间密度、地点、结构特征及 设备的位置对儿童游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 (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游戏场地的空间 密度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个方面。它表现为儿 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获得的游戏材料(或玩 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具体的游戏行为及及儿童之间 的相互关系。 • (2)游戏场地的地点(户外或户内)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游戏 场地既可以是户外,也可以是户内,一般而言,年长儿童比年 幼儿童更适合户外游戏,他们在户外的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均较 多。 • (3)户外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游戏场地的 结构特征突出表现为各种设备(或玩具)及其构成区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 创造性游戏场地。 • (4)游戏设备在游戏场地中的位置的影响。游戏设备在场地中 的安排位置影响到游戏行为的发生及设备的游戏使用频率。
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 从性质上看,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可 分为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它们 共同构成了儿童游戏的客观背景。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 的天使”——鲁迅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 (问题1、简述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有哪些?) • 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 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 • (1)玩具及材料。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的物质条件。玩 具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教育工 具。 • (2)场地。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场地的空间密度、地点、 结构特征及设备的位置对儿童游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 (3)游戏的时间。无论是哪种游戏,儿童都需要有充裕的时间 去探索和尝试。游戏的时间直接影响着儿童游戏的数量和质量, 对于幼儿而言,每天用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问题4、运用专门化玩具与非专门化玩具进行游戏的不同 之处有哪些? )
• (1)内容主题不同。儿童象征性游戏中,专门化的玩具由于其功能 固定,用法较确定,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就较为单一,而非专 门化的玩具,由于其用法的不确定,为儿童想象力的发挥留有更大的 余地,游戏的情节就更丰富,其主题更加多样化。 • (2)心理活动不同。这两种玩具不仅对象征性游戏本身的影响不同, 而且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也不一样,主要表现为儿童游戏时的心理 活动存在着差异。运用非专门化玩具比模拟实物的专门化玩具,多经 过一个以“它像什么”作为反应标志的建构象征的心理活动过程,对 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更大一些,而运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更多的是模仿,而不是创造。 • (3)智力活动难度不同。运用这两种材料进行游戏,对儿童智力活 动要求的难度有所不同。那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玩具更容易引起 小儿童的注意和游戏的行为。而对于一般废旧物品或配料,尽管具有 较高的智力发展价值,且来源上广泛,经济上节约,但需要儿童用自 己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来组织和驾驭游戏材料,因素,它有一定的年龄 适用范围,更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使用。
• (问题2、玩具按其功能特点分类有哪些? )
• (1)形象玩具。主要包括: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 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碗、杯子、衣服)等。 • (2)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版、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 棋类玩具、纸牌等。 • (3)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 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 • (4)体育玩具:主要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 械、材料等。 • (5)音乐玩具: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如小铃铛、小喇 叭、口琴、粘铃鼓、花嘟棒等。 • (6)娱乐玩具:主要是一些小动物或人物的滑稽造型,如不倒 翁、小鸭游水、小猴打鼓、小鸡吃米等。 • (7)某些日常用品或天然材料及其自制玩具:如小椅子、纸 张、小木块、纸盒子、小瓶子、旧轮胎、树枝、树叶等,本身 就可以成为儿童游戏的玩物。
第三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
• (问题7、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有哪些?) • 学前儿童游戏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 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个体的性别、年龄、兴趣、 能力等使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1)性别差异 • (2)年龄差异 • (3)个性差异 • (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 总之,性别、年龄、能力、个性、健康等构成影 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身心因素。
• (3)儿童伙伴对学前游戏的影响。儿童与儿童所结成的伙伴 关系,构成了儿童世界的人际关系。孩子有无伙伴,以及伙伴 的熟悉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不同的 影响。 • (4)电视对学前游戏的影响。电视是普及面最广、影响力最 深的大众媒体之一。看电视节目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看了什么电视,就会在游戏中反映出 什么电视内容,扮演电视中的角色。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 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电视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 合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孩子每天 看电视的时间长短是否适宜。 • (5)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 不同结构特点的课程展示出教师组织儿童活动的方式、教师的 态度(鼓励什么、提倡什么)、教育目标以及内容等各种因素 的变化都会对儿童的游戏产生不同影响。课程集中地反映了教 育因素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目前在这方面作进一步深入全面的 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