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2)问题:严重缺粮。
(3)危害: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启示: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1958年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附答案)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 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测试(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测试(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报道:“今天,首都人民白天的生活,比往常开始得更平。
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的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普选”是为哪一重要会议做准备的?在这次会议上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答案】(1)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同步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分析图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可知,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很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可知,设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由材料“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可知,制定该设想的原因包括重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独立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帝国主义的威胁,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分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Leabharlann 美国英国苏联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试卷(附答案)
(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根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材料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粮食
1.95亿吨
19%
棉花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1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这一时期我国工农业主要产量增幅的大小,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1957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答案】(1)AB(2)重点发展重工业【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如图)(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解析】【分析】【详解】(1)据材料一“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B.青藏公路(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答案】(1)左框A,右框B。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普兰;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所以左框为A新藏公路,右框为B青藏公路。
(2)根据对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一例说明。
(4)“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东北。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沈阳机床厂。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试题(含答案)[最终版]
史人一、1和到“中材〔1材料二:〔2识一来的影响?材料三:〔3材料2 0成品8 62 0升,进 2021 量更是迅猛增加〔4〕按照〔合上述【答案其他国家。
〔2〕〔〔4〕步确中〔5〕【解析】 解】 1 〔 “〞能提取产〔2长〞合所19年1952— 1957〔3〕依—2自主研制。
〔4元,比 2002 年增长倍国利 万件我专跃居世智变的原济体制等。
〔合化察以〔将A .新藏公路B .青藏公路 〔21 【答案】〔 〕左框 ,右框 。
A B〔2〕【解析】 解】 1 〔 西宁2〔 厂、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1〔2明理由。
【答〔点理由、的有变【解析】 解】 〔117.6%上升到43〔点:依理由:改、公有图,例如: 反:南、重要〔请答复:〔1〕反〔2〕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2〔3〔4【解析】 解】 〔1映〞可〔2一3 〔 〞可设成4〔读以材料一 材料二 :“委掌养林相依,主,排、防止碱地〔1〔2〔3【答案】〔 1〕①“他〞:焦裕禄 ②称号:党的好干部〔:地〔3急践〔答出两点亦可得分〕 【解析】 解】 〔1〕依据裕禄;焦县干部好干部〞。
〔2多方面办“三对种植结〔3赢6.材料能造磨成材1960 年1957 年下降〔 %〕粮公斤〕 棉花〔万担〕 3280 1436 2124 3405 8227油料〔万担〕 7542 生数14590按照〔119划?〔致什【答案】〔 的初步根底〔2〕程度;③【解析】 【阐发】 解】 〔1〕依粮磨能造制是:交业〔21958 料、年,,是、、、就国开来。
规律;必定必需符合国情。
【点睛】 第是材取正确答案依坦克拖拉机都不克记第一个的根。
第头文字,察表表格阐发 和人民公社就史中必需遵应,民〔建国之梦〕 材料一和灵— — 中国起死回生。
〔1国之梦〕 材料一招。
一招。
1〔2付的代价? 材料现中国族的梦梦想的—〔3〕民族想〕料四:话提现中梦必人民造福。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基础设施薄弱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加大对内地的建设投资;根据“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引进苏联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可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根据“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可见当时缺乏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资料不全;根据“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见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部编八年级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同步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同步练习(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答案】(1)AB(2)重点发展重工业【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2)在图2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答案】(1)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2)政策:赎买政策。
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事件:三大改造。
评价: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含答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不同意。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没有马上成为工业强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它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一批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囯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图片的内容,结合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6.识图,回答问题。
(1)这张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1)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2)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1953年——1956年基本知识。
8.如下图,两个柱状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
请回答:
(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
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达标试题(附答案)
第一小题是材料题,要认真解读材料,获取正确答案。依据“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二小题是图表题,首先学生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表头文字,其次认真观察表格内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最后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通过表格分析1957到1960年我国农业下降了,就要从这个时间段分析什么事件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当时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学习历史就是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吸取教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给我们教训是: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
2.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
(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新中国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可知,导致粮食、棉花、油料、生猪存栏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的教训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B.青藏公路(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答案】(1)左框A,右框B。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普兰;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所以左框为A新藏公路,右框为B青藏公路。
(2)根据对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读图,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答题示例:反映史实: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重要地点解读:(1)南昌: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长沙:请回答:(1)反映史实: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3)概况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五”计划(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工业和交通(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4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4年开始,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所学分析概括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哪些历史事件?(2)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答案】(1)图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二: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图一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二是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三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所学可知,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这一变化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3.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请回答:(1)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答案】(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2)“一五”计划;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政治上:法治化,民主化;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依据材料二的“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2)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政治上: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二兰考县委掌握了“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的基本情况,采用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的方针。
造林防沙,上翻淤泥固沙、压沙……以挖河排水为主,排、灌相结合的多方面措施,并与黄河上下游地区充分协商,坚持共赢的原则,防止水害上移或下移。
“三害”调查队坚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的方针,把淤泥上翻覆盖盐碱地,并引进或种植耐碱作物……(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被授予什么称号。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兰考县委治理“三害”的办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考县委治理“三害”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案】(1)①“他”:焦裕禄②称号:党的好干部(2)办法:①植树造林,防沙固沙;②排、灌结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③淤泥覆盖盐碱地,引进耐碱作物(照抄材料不得分)(3)原则:①求真务实(实事求是);②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③合作共赢;④分清轻重缓急;④调查实践(答出两点亦可得分)【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是焦裕禄;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
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切,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依据材料信息“造林防沙,上翻淤泥固沙、压沙……以挖河排水为主,排、灌相结合的多方面措施,并与黄河上下游地区充分协商,坚持共赢的原则,防止水害上移或下移。
“三害”调查队坚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的方针,把淤泥上翻覆盖盐碱地,并引进或种植耐碱作物……”可知,兰考县委治理“三害”的办法有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排、灌结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淤泥覆盖盐碱地,引进耐碱作物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兰考县委治理“三害”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分清轻重缓急。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