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一、学习障碍发展过程,反映了学习动机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学习障碍儿童并不缺乏成功的动机,而且,许多学习障碍儿童都具备良好的学习自我意识。

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些原本很有潜力的学习者由于自信心或主观努力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自己的学习目标、水平、自我效能等方面都落后于他人。

另外,由于每个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各不相同,导致了学习者无法按照常规的测验进行检查,也就很难判断出真正的学习障碍。

其次,通过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和自尊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比较低下,自我效能感低下,缺乏正确的自我归因,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而且,他们大多数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有时甚至会自我责备,贬低自己的能力。

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自我意识过强,与他们在自尊方面存在的弱点互为因果。

对学习自我意识极强的学习障碍儿童而言,如果采用威胁、劝告、命令或惩罚的手段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受到压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有问题,那么,自然有利于治疗。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部分患者及其家长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产生了抵触情绪,结果事倍功半。

这样既耽误了病情,又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根据不同的学习障碍的类型来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了解学习障碍的类型和表现,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学习成绩的落后。

当然,其他的学习障碍还包括字迹潦草,对作业马虎,粗心大意等等。

这些障碍往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学习成绩落后不少同学只是凭着爱好去学习,甚至被逼迫着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造成成绩差,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学生学习困难是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入手,探讨可能的辅导方法。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1.学习焦虑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评价制度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害怕面对挑战。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法达到期望,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2.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出现学习困难。

3.自卑心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而感到自卑。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学习困难。

4.学习习惯问题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拖延、做事不认真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二、辅导方法1.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励志活动、组织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培养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时间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3.鼓励积极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通过思考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

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他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5.建立学习支持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学习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开设辅导班、提供学业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简介:在教育领域中,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显示出心理压力或适应问题的学生。

针对这一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困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一、了解学困生心理特点学困生通常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低自尊;焦虑和抑郁情绪;失去动机或兴趣;自卑感强烈等。

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来实施相应并专门化的辅导策略是很重要的。

二、建立信任与亲密关系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建立起一个良好与稳定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

建立信任不仅可以使学困生更愿意分享他们内心深处,而且还可以为后续成功辅导打下坚实基础。

三、倾听与沟通倾听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当学困生感到被接纳和理解时,他们更容易打开心结。

为了有效沟通,教师需要给予学困生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表现出真诚与关切。

四、提供积极反馈积极激励与赞赏对于学困生尤为重要。

及时给予学困生鼓励和肯定,在每一次进步或成功中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他们的动力和自信心。

五、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一个根据个别学困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个性化计划有助于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并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该计划应包括具体的目标设定、时间规划等,并通过调整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来满足特殊需求。

六、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学困生可能会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等。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这些情绪,可以教授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方式等。

七、培养学习策略教导学习策略是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问题的关键。

通过授予合适的学习技巧,如时间管理、记忆方法和注意力控制等,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和学习效率。

八、鼓励参加社交活动学困生常常因个人问题而在社交方面感到困难。

鼓励他们参加体育、艺术或其他特长类社交活动可以提供额外的机会来与同伴建立联系,并增加自尊心以及对团队合作的信心。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达到正常学习水平的学生。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对于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的教育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 学习动机不足学困生往往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导致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自我认知不足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了解不足,常常缺乏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懂得如何调整学习状态和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心理压力大学困生通常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焦虑和困扰,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4. 自我价值感低学困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负面情绪,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从而影响到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教育对策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多以正面的态度和言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2. 确立学习目标学困生需要明确的学习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3. 激发学习动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提供个性化指导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和培训。

5. 心理疏导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6. 与家长合作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的家长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研究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研究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研究
学困生是指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学习压力、自我认同、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有关。

以下是学困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矫正策略:
一、学困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过大: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他们可能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感到焦虑和无助。

2. 自尊心受损:学困生可能会因为学业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法取得进步,从而失去信心。

3. 社交焦虑:学困生可能因为担心被他人评价而不敢与同学交流,导致社交能力受限。

4. 抑郁情绪:学困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和心理困扰而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等症状。

二、矫正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1.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困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

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提供课后辅导等多种形式。

2. 调整学习方法: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可以引导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自尊心:通过鼓励、肯定等方式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尊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4. 增强社交能力: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建立
良好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5. 关注心理健康:定期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增强心理素质。

6. 与家长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困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

通过建立支持系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自尊心、增强社交能力和关注心理健康等策略,可以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困扰,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获取知识或技能比同龄人困难,进步比同龄人慢或随年级升高而落后的学生。

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对教育工作者、学校及家庭带来一定的挑战。

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对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自信心不足学困生普遍具有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因为长期的学习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和不自信心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这种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征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焦虑和抑郁面对学习困难,学困生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担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受到同学或家长的责备和批评,使得他们产生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严重影响到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3.自我保护心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困生往往会产生自我保护心理。

他们可能会采取逃避、推脱责任、找借口等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学习困难,不愿意面对问题,甚至对学习进行抗拒。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学困生难以接受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增加了解决学习困难的难度。

1.建立自信心针对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特征,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教育者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业自信心。

教育者可以组织学困生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支持,从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2.关注心理健康针对学困生的焦虑和抑郁特征,教育者需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者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让学困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学会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缓解焦虑和抑郁。

教育者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学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家长学校--学困生心理特点及指导

家长学校--学困生心理特点及指导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成因及指导方法——如何面对学习困难学习成绩的落后或者学习困难不仅让学生本人感到心力交瘁,也成为家长心头的一件大事。

其实学习困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智力的缺陷,学习能力的不足,心理素质和品质的欠缺,还有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一视同仁。

高中生的学习困难更是复杂。

有因为身心发展或者外部环境造成的学习困难;也有智力正常甚至超常,无任何感官上的障碍,但学习成绩经常落后于同年级学生,难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现象。

后一种现象是目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学术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对“学习困难”的定义。

不管学习困难的原因如何、类型如何,学习困难无关于一个人的智力,智商相对较高和相对较低的人都可能在某个学科或者某几个学科上出现学习困难。

已有研究显示学习困难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地负面影响,影响着亲子之间的和谐相处,制约着学生潜能的发挥。

尤其是高中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习上的多重压力,由于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容易产生学习困难,而高中生本身正处于认识自己,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此时,学业上的严重滞后或者困难可能会影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学习困难应当得到各位家长的足够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哪些主要的心理行为特点:案例:略1、学业上的低自尊,体会消极情绪研究发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业方面的自尊相对较低。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现在家长、老师和社会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能成功谁也不想失败。

面对学业上的经常失败和父母的批评,学困生往往形成“我不会学习”“我脑子笨”“我学不会”“我是一个失败者”等消极的自我评价,并倾向于对学习进行消极归因,将学习的成败归于不可控或不易改变的因素,而不能像学优生一样将考试的成功和失败归于主客观的可控因素。

久而久之可能就会产生学习上的无助感,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辅导方法学生学习困难是一个在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遭遇困难,这可能是由于一系列心理原因所致。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提供一些辅导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1.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不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任务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为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鼓励和支持。

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同时,鼓励学生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

通过成功完成小目标,学生将逐渐建立起信心。

2.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心理因素。

当学生面临考试或重要学习任务时,他们可能感到紧张、压力重重。

这种焦虑会干扰学生的集中力和思考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对于学习焦虑的缓解,有几种方法可供尝试。

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技巧,避免压力集中在考试前最后一刻。

二是教授学生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肌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三是提供适当的考前准备和应试技巧,如做好复习计划、解答过往考题等,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减少焦虑感。

3.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也是一个常见的心理原因。

当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时,他们可能会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失去动力,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通过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学习内容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

此外,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与他们未来目标的关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4.学习障碍除了心理原因外,一些学生学习困难还可能由学习障碍引起。

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语言、阅读、写作、记忆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困难。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并且持续长时间未能适应和达到正常年龄段的学习水平。

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干预和支持。

本文将从特征及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1. 学习速度慢: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在阅读、写作、计算和理解等方面的学习速度较慢。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快速学习。

2. 学习记忆能力差: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常复习和强化训练才能记住。

3.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生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神或不能长时间保持关注。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知如何把握学习要点和关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 心理行为问题: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焦虑、自卑等。

他们面临学习困难的压力和挫折使其心理状态不稳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化教学、辅助工具和心理支持三个方面。

1. 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个体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体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辅助工具:辅助工具是指一些专门为学习困难学生设计的学习辅助工具,如电子词典、计算器、文字朗读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心理支持: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心理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关怀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重建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交流学习进展和困难,共同制定适应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一、导致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儿童学习能力与其心理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儿童心理紧张、学习动机低、学习价值取向偏差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父母与学校对儿童的要求互相矛盾或父母与学校对儿童期望水平过高,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紧张、逃避学习等不良情绪,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另外,儿童的自尊水平、自信水平、对学业的态度、儿童对学业的归因等心理特点都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二、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1.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表现出较多的障碍,如注意、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障碍。

⑴注意。

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

不少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哈根曾做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认为,一个选择性注意强的学生会把注意集中于目标刺激,而选择性注意差的儿童则会同时注意目标刺激和附加刺激。

通过显现一组图片后的回忆结果发现,一般学生比学习困难学生能记住较多的中心刺激,而学习困难学生则比一般学生记住了更多的附加刺激。

这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确实存在选择性注意缺陷。

⑵记忆。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系统存在障碍。

感觉记忆中信息编码、提取的速度较慢。

爱尔伯特的研究发现,对再认词的编码时,学习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搜索记忆,这就可能导致他们的阅读速度低于其他学生。

莱哈曼等人比较了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正常学生的词语编码能力,发现在编码过程中,阅读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分类范围要小、要窄。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从感觉记忆中提取信息不够迅速可能与注意缺陷有关。

短时记忆中复述频率与复述策略水平低。

学习困难学生复述的缺陷之一是复述频率低于其他学生。

托格斯等人研究儿童记忆任务时的嘴唇运动,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嘴唇运动次数少于其他儿童。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学困生,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习上出现困难, 不能完成学业,而又在个性上反映特别, 被老师和同学不理解的一部分学生。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 与学困生相伴的心理特征也应受到老师的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 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并取得了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心理失调。

这些人通常表现为> 情绪波动、通事易怒、任性、自卑、多疑、考试怯场、嫉妒、厌学等。

二是心理出现障碍, 出现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 忧郁—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 焦虑—因一些小事而过分焦虑、烦躁不安、担惊受怕? 多动—注意力严重涣散, 做事丢三忘四? 恐怖—对事物的现象和情况一出现便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受? 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 虽想摆脱, 但又身不由己地重复出现, 从而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歇斯底里—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 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

上述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往往使学困生心理承受力差, 直接影响学业, 甚至可能诱发罪错行为。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我在教学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生的差异。

由于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对这些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着重以讲述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 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 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并逐渐培养出他对健康心理的认同和心理自助能力。

学生心理平衡了, 学习自然也就上去了。

第二、关注学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缺陷, 从而使学困生的教育方法缺少探索。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等。

学习困难本身并不是一个心理问题,但是长期面对学习挫折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1. 自卑感
学习困难可能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下降,进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无法达到其他同学的水平,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应对方法:鼓励学生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注重进步,每次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提高自信心。

2. 焦虑和压力
学习困难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害怕失败,进而导致学习焦虑。

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适当放松,减轻压力和焦虑。

3. 抑郁和情绪障碍
长期的学习困难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抑郁和情绪障碍。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无望和失落,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应对方法: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引导他们寻求帮助。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缓解负
面情绪。

总之,学习困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习问题,而是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建自信,提高学习水平和心理健康。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导读:本文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林岚什么是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困难”者,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于1963 年提出。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学困生一般有以下一些表现:做许多事时都特别聪明,但学习成绩不好;不能坚持,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时会突然厌倦或突然喜欢;写作业特别磨蹭,抄写速度特别慢;与人相处情绪化,或容易激动与人打闹或沉默不理人;上课答问经常会答非所问,或不知所措或干脆躲避;作业完成效果不佳,家长反映不愿做作业;想得到表扬,但又不愿付出更多的精力克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辅导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学困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为此,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学业不良状况,促使他们认知、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多数学困生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学困,因此,辅导学困生要“辅困先辅心,导人先导情”,即首先要辅导其心理状态,与被辅导者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跟踪学困生的行为,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1.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一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执拗任性,妄自尊大;有的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有的胆小怯弱,自卑惊恐;有的表面毫不在乎,内心暗自在意却没有勇气。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学困生的理论界定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

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

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

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特征与矫治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特征与矫治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特征与矫治习得性无助是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一种消极被动的反应,表现为:学生学习时缺乏动力,态度消极,遇到困难往往不加努力就轻易放弃。

习得性无助是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国外对习得性无助进行了不少研究,并积累了相当的资料。

通过这些研究并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对“习得性无助”学生进行矫治的方法。

一、“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1.低成就动机“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遇到困难时往往自暴自弃。

在他们心目中,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他们不再指望自己获得成功。

2.低自我概念有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

“习得性无助”学生自我概念低,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

与同伴相处时,他们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这使得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3.低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他们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

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更多地想象到活动失败的场面,并将心理资源主要投注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

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这样使他们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4.消极的定势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他们先前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

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

而且他们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二、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矫治从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特点来看,我们认为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行为源于挫败感的多次重复体验。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摘要:由于儿童的性格特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基于多种不同原因产生的学习困难儿童,给教学实践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简要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成因和心理特点,提出帮助学习困难儿童突破困境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习困难;心理特点;教学对策引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心理情绪问题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学习困难儿童也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通常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差,思维深度有待提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新事物时往往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进行描述,学困生难以分辨不同事物的差异和内在联系。

本质上是由于学习困难儿童长期缺乏深度的思考锻炼,不能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继而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

学生长期缺乏深度思维锻炼,往往是对学习本身难以激发相应的兴趣,从内心深处排斥学习活动,从而造成学习能力标准下较差。

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和恋爱观更加多元,许多家长在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经常爆发家庭矛盾,激烈的争吵带给许多学生负面影响。

部分家长选择离婚,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将孩子作为压力倾斜的对象。

儿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思维和能力都不健全,无法主动摆脱成长环境的恶劣影响。

在类似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关爱,心理敏感,非常自卑,说话轻声细语,或是表现出另外一个极端,脾气暴躁,不服从管教。

部分学习困难儿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出台以后,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减轻负担,他们的在校时长有所减少,教师难以有效督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1],对新奇的事物有比较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时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搞小动作,从而导致学习困难问题的产生。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多年的教学经历,学困生的表现着实让人头疼。

经过反思,不管学习困难学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存在心理缺陷。

学习困难与心理缺陷往往互为因果,或者是学习困难导致心理缺陷,或者是心理缺陷导致学习困难。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都主要表现为:一、抑郁和自卑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大多表现为厌烦、厌抑,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无可奈何的状态,对学习无任何兴趣可言,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僻自怜。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学习上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那些成绩优良的学生作比较,于是产生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过低地评价自己,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日渐强化。

二、迷惘与矛盾一部分属于能力型、基础型的学习困难学生,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学习基础未打好,或学习技能差、方法不对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因而他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了严重的受挫心理.对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束手无策。

有些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他们原本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在学习上没有较大的成就感,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又希望自己也能像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那样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重视,因而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

三、自慰和侥幸有些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

他们常常自我安慰,认为自己学习虽不好,但还有其它的长处;自己尽管差劲,但回头看看还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学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且心安理得。

还有的甚至盲目地认为自己平时不行,考试的时候不一定不行,存在着侥幸取胜的思想,因而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

四、逆反与嫉妒。

由于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受到种种程度不同的歧视,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对他人的嫉妒心理。

他们对于别人胜过自己的地方不服气、耿耿于怀,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满、怨恨甚至讽刺、挖苦,做出一些既不利人又不利己的事,如故意捣蛋、影响他人学习、散布读书无用的言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讨论:学困生怎样界定?
⏹学习困难是由学习障碍概念发展而来.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指智力正常,由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轻微脑功能障碍
引起的学业不良。

⏹美国人柯克(sanuel .kirk)提出的概念.
⏹学习不良:分三种情况
⏹绝对学业不良:指未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者.
⏹绝对学业不良:实际学力低于根据有关测试推定的学历状况者.
⏹个人学业不良:因身心瘴碍导致学业迟滞。

⏹学习困难学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能力
不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仅限于学业。

学习困难学生可以改变。

怎样认识学困生:学困生具有哪些心理特点?
1 能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1)知识水平差:知识背景贫乏概念化水平低下知识范畴化困难
(2)智力结构缺陷:高级认知能力不足,思维水平低下,言语落后.
以言语为例:
词汇贫乏,
言语不流利,
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应用科学概念表达思想困难,
理解别人的语言困难,
写作水平低,
有口吃现象.
(3)学习过程表现出较多的认识障碍
注意力缺损
观察力品质差,感知觉整合困难
记忆类型单一,记忆编码能力不强
(4)阅读困难
朗读默读困难
阅读理解水平低
眼动速度慢
2 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学习态度消极
被动型随波型惩罚型消极型
(2)学习兴趣不高
(3)成就目标模式消极
(4)学习价值感模糊
(5)自我效能感低下
(6)归因倾向不良
(7)消极情绪多
(8)意志薄弱
(9)性格缺陷
3 策略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习习惯差
(3)元学习监控能力差
4 暂时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阶段学习暂时出现困难
•即时性情绪困扰
⏹学习起伏明显,学困状况易改变
5 整体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具有以上四类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学习困难学生具有许多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

三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 概念的学习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二) 概念教学
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变式教学要充分
正例与反例同时应用
比较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