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之路初探
城市建成区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尝试与思考——记隋炀帝陵考古遗址公园

图1 《扬州隋炀帝墓保护规划(2014-2030)》(未公布)于住宅开发,现阶段开展遗址保护工作,并以陵园作为主题进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从规划阶段就需要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在《保护规划》修改稿的编纂过程中,综合了多方意见,结合考古资料反复对保护范围和建设内容的边界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了近远分期建设的思路。
近期方案主要实现墓葬陵园的基本规制,远期则纳入更多的社会服务属性,方便服务周结合现场的用地实际情况,最终与建设方共同确定整个考古遗址公园用地范围:330 m,总用地面积约为113 000 m2。
周边其余的地块用于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1.3考古遗址公园的科普展示功能在民间流传和文学曲艺的渲染下,留在大众印象中的隋炀帝,是一位被脸谱化的暴君形象。
而史籍里真实的隋炀帝其人复杂多面,虽为亡国之君,但其功过兼备: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巩固边防、发展中外关系,御突厥、拓疆土、通西域;开凿大运河、创科举推进文化发展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对于扬州城市建设,更是有莫大的贡献:建江都宫,推动扬州城市发展。
大运河奠102|CHINA HOUSING FACILITIES1032024.02 |都市。
隋炀帝三下扬州,最终死于扬州,并葬于扬州。
帝陵考古遗址公园除了要建设成纪念这位千古帝王的重要史迹以外,更承园的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采用了隐喻象征和景观叙事手法对游客的情绪进一位真实的帝王。
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集合了考古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各专业的核心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诉求,且符合千古一年代为住宅区,原始地形地貌已经被破坏殆尽。
根据考古报告的资料,确定,南北宽48 m 。
唐承隋制,根据对隋文帝杨坚与独孤氏皇后的合葬的泰陵土顶部平坦,南北33 m ,东西42 m ,底部南北153 m ,东西155 m ,封部亦存在类似的覆斗形陵冢封土,设计团队以覆斗形封土作为设计意向,在75 m ×75 m 的遗址保护建筑设施,确保将遗址本体及原封土范围均纳入保场地的空间关系,从规制上还原炀帝下葬后的葬仪和陵园格局:以墓葬为园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图2)。
城市中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

城市中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摘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年来由国家文物局为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地区发展而提出的新型保护展示模式。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首批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本文是通过对近几年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的现状并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项目背景洛阳历史文化深厚,有4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
自1954年起,洛阳就开展考古工作,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已逐渐厘清其位置、规模、布局情况。
1988年,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
隋唐洛阳城创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隋唐时期的都城之一,史称东都城,地位仅次于长安,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四十余年。
五代时梁、唐、晋均曾以洛阳为都城,宋时称西京,宋金时毁于战乱。
隋唐洛阳故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跨瀍水,西逾涧水,规模约47平方公里,历史格局由皇宫城区、郭城区、离宫苑囿区以及水运水利网络组成。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我国隋唐时期保留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具有极为突出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二、遗址公园建设情况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隋唐洛阳城遗址”所指代的遗址概念不同。
遗址公园的性质是城市公园,展示的遗迹点仅是隋唐洛阳城遗址众多遗址点中的一小部分。
]位于洛阳市中心区的中州路以北、定鼎路以东的城市中心区,这里同时是隋、唐、北宋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区域,公园占地10.59公顷,项目于2010年6月启动,在2013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公园主要展示以天堂、明堂为核心价值的隋唐时期文化遗存,兼顾其他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
隋唐洛阳城园林遗址初探

隋唐洛阳城园林遗址初探作者:邓新波张如意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4期摘要:隋唐洛阳城是隋唐、宋时期的政治或文化中心,其园林文化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已发掘出的园林遗址有九洲池、上阳宫、白居易宅园、宋代衙署庭院等。
这些园林由水、山、花草树木、人文建筑四要素组成,园景布置主要是仿效自然山水的野趣和意境。
唐代偏重于实景仿效,园地广阔;宋代偏重于意境表现,地可广可狭。
两代造园技艺深深影响着后世的园林设计,至今仍被海内外仿效。
关键词:隋唐洛阳城;园林;九洲池;上阳宫;白居易宅园;宋代衙署庭院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4.0440 引言隋唐洛阳城是隋、唐、宋三朝的政治或文化中心,此时洛阳的都城园林文化也进入全盛时期。
宫苑、郊园以及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水平。
引水穿城,城苑一体,满城皆园,使得隋唐洛阳城成为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园林城市及山水都城。
隋唐洛阳城内的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府邸园林、寺庙园林、别业园林等,其中的皇家园林主要为大内御苑,如后宫庭院、九洲池、陶光园以及西苑和苑内离宫园林等,还有隋代的上林苑、唐代的东都苑。
私家府邸园林主要为王公大臣的私宅,最具代表性的有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
唐代儒、释、道兼容,以儒治国,以释修心,佛寺、道观等宗教文化空前繁荣,形成独特的寺庙园林。
隋唐洛阳城龙门以南的伊水两岸分布着大量的私家庄园,史载较多的有裴度的午桥庄、韦嗣立的龙门北溪和李德裕的平泉庄等,洛阳历史上八大景之一的“平泉朝游”指的就是李德裕的平泉庄。
洛阳的名园虽多,但多存在于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经过考古发掘的园林遗址并不多见。
本文现仅就考古发掘的重要园林遗址为例,对隋唐洛阳城内的园林进行粗浅的探讨。
1 隋唐时期的园林遗址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在规划新都时引水贯都,创造了以九洲池为代表的皇家山水园林。
唐高宗与武周时期,在皇城外的临洛河上又增修了上阳宫,其园林的华丽程度远高于九洲池和西苑,使唐代的造园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看尽古今兴废事的洛阳城

考古大发现你知道吗,唐代赫赫有名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实际上都是在隋代建成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第一功臣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宇文恺主持设计的伟大作品——隋唐洛阳城看看吧。
今生1990年 应天门遗址发掘,入选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 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遗址1988年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世北宋末年 毁于战乱605年 始建“天人合一”的极致之美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左右不对称,这和中国传统的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可不一样。
原来,这是建筑师根据洛阳的地理条件做出的更改。
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和离宫等八个部分组成,占地约47平方公里。
虽然不像长安城那样左右对称,但洛阳城还是有一条贯穿全城的中轴线,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七座建筑被称为“七天”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
这些建筑所组成的洛阳城中轴建筑群,是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恢宏杰作。
看尽古今兴废事的洛阳城文/青 彝 图/ 小笨鱼 遗址名片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代,作为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都城的核心区域,前后沿用五百多年,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应天门是一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建筑群。
它最初叫则天门,后来为了避武则天的名讳,改名为应天门,后来再次改名叫五凤楼。
古代都城中唯一一座有6个门阙的城门,是古代最高规格的城门古人常把洛水比作“天河”(也就是“银河”),那么洛阳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宫。
“津”有“渡口”的意思,“天津”就是天河的渡口,而在渡口处修建的桥,自然就得名“天津桥”了。
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优美的诗篇。
洛阳宫城紫微宫的正南门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长130多米,高约35米,相当于十二层楼那么高最初只是一座浮桥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座由铁链连接船只架成的浮桥隋末被瓦岗军的首领李密焚毁唐玄宗开元年间,天津桥重建,浮桥变成了石桥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隋唐遗址

隋唐遗址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时期的605年,整个城市从选址、规划、布局、建筑都堪称我国古代城市的巅峰之作,其布局为当时日本、朝鲜的都城所仿照,影响巨大。
明堂是整个隋唐洛阳城宫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当时洛阳城内最高大的木构建筑之一。
隋唐遗址公园占地145亩,这里是隋、唐、北宋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区域,是当时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发生地和物质见证。
整个遗址公园主要由三大时期的遗址遗存,有隋代的乾阳殿、大业门、唐代的明堂和天堂、北宋的太极殿组成。
由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是洛阳城历史地位最高、建筑最为宏伟且遗址保存较为完好,所以整个公园主要是对明堂和天堂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展示。
除此之外,对于隋朝和宋朝的历史遗存,主要采取地面标识的保护方式。
明堂的建造风格是唐建筑的典范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
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
天堂是宫城内的一座重要宫殿,是武则天的礼佛堂。
天堂有多高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
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
明堂、天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
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
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
将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
隋唐洛阳城遗址国家考古公园

正北厅玄堂
这里是图片展神都武皇与神都明堂。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从公元690年 起,她执政的十五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如果从立为皇后与高宗共同执政算起,其中有四十八年主要生活在洛阳 (657—705年),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主要是在东都洛阳谱写的(具体内容可以详细看北厅的展 示)。
正北厅玄堂
正西厅总章
瓷缘厅汇集了众多国内瓷器艺术精品。里面分别有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 于汝州而得名。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而著称于 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景德镇芳气兰轩古窑,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 的灿烂。释禅堂佛教艺术精品,展示主要以佛教七宝、木雕、瓷器精品佛像、白马养生禅茶等内容。
正南厅明堂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正南厅明堂,这里是游客休憩中心,在桌面上可以看见武则天书写的一些墓志的拓片。
武则天被现代人所熟知,一方面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另一方面就是她发起的造字与改字 运动了。至今有不少女孩名字里有“曌”字,就是来自武则天。
全域旅游视角下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研究【摘要】本文以全域旅游视角下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为主题,分别从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出发。
正文部分包括全域旅游概念及发展趋势、隋唐洛阳城遗址概况、现状分析、开发规划与思考以及开发策略等内容。
结论部分将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最后得出相关启示。
通过对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全域旅游开发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体验,保护文化遗产。
整个研究将为全域旅游下的文化遗产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研究、视角、效果评估、旅游概念、发展趋势、开发现状、规划与思考、全域旅游开发策略、结论与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繁荣的隋唐文化遗址对于全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游客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丰富多彩、深度体验的需求。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强调旅游目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和吸引力。
对于隋唐洛阳城遗址这样的历史遗址,如何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旅游理念进行全域旅游开发,已成为当前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隋唐洛阳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曾经是中国古代东部最繁华的都城之一。
其历史厚重、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探寻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隋唐洛阳城逐渐湮没于历史尘封之中,遗址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开展全域旅游视角下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研究,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隋唐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曾经是隋唐两代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对隋唐洛阳城遗址进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隋唐洛阳城作为中国古代皇宫城市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典范。
遗址公园景观保护性设计分析——以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景观设计为例

遗址公园景观保护性设计分析——以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景观设计为例摘要:在保障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保护设计,揭示遗址原貌,保障遗址的完整性,是发挥遗址的历史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结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分析了在保护九洲池遗址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关键词: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设计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九洲池遗址是隋唐洛阳城遗址中重要节点,九洲池是隋唐时期重要的皇家园林,是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1项目概况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代,历经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的核心区域,前后沿用500多年之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唐洛阳城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就是位于宫城西北隅隋代兴修的九洲池。
隋唐洛阳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九洲池正位于宫城西北部高地上,九洲池内的水向宫城辐射,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
九洲池作为人工开凿的池沼,池内有多处洲岛,而多处宫殿建筑列于九洲池畔花丛柳荫之间,体现了王室将日常的起居游赏空间交相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基本保护保护思路及原则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总体思路为:保护与遗址展示密切配合,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适应于开放展示的具体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所有展示部分的文物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必根据本体实际情况进行病害清理、修复及保护及周边环境控制,达到在展示条件下长期、有效保护,避免进一步劣化。
非展示部分文物本体在实施必要的本体病害清理后进行回填,根据文物本体实际情况采取必要修复和回填后微环境控制措施,避免文物在回填后继续劣化,尽量保持其现有状态。
3保护设计要点分析九洲池遗址其遗存年代横跨隋、唐、宋三个时期,主要遗存为唐代,因此针对唐代遗存进行展示,体现唐代风貌,其余两个历史遗存回填保护。
其保存现状允许保留一些原来的形式,于是,决定对池苑形态、苑囿景观等采用古园林景观设计方式,进行风貌展示,尽量的恢复九洲池水系与岛屿格局。
全域旅游视角下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发研究

一、洛阳全域旅游现状洛阳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古都之一,建城史和建都史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遗迹遗存多。
推行全域旅游不仅能够提升洛阳的整体旅游形象,对洛阳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但是,洛阳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整体战略不清晰,区域发展不均衡。
对于洛阳市整体而言,由于旅游资源较多,不仅可供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更是不胜枚举,因此洛阳旅游业的发展,难免瞻前顾后而顾此失彼。
缺乏相应的规划和步骤,也使得洛阳旅游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实现突飞猛进。
(二)观念落后,创新不足。
目前的旅游业,正在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综合型旅游转变;正在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产业融合转变;正在由旅游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变。
只有真正认识到旅游业变革的必要性,看清由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域旅游和“互联网+”这些新名词背后的时代机遇,才有可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洛阳旅游的改革深化,迎来洛阳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三)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
就目前而言,洛阳的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度并不高。
如工业游,虽然洛阳是老工业基地,位于涧西区的工业遗产街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洛阳市唯一入选的项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工业项目,但洛阳的工业游并不具备影响力。
而任何产业,只要具备可供旅游开发的资源,都能作为旅游表现形式,另外也有一些产业,可以通过服务旅游业,达到自身的发展。
(四)旅游产品品牌认可度不高。
虽然洛阳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不遗余力,但品牌认可度并不高,最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还是“一花三景”,即牡丹花和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
近些年开发的明堂天堂景区、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往往有卖点没看点,形式单一,内容空洞,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的多样化需求。
(五)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尚显不足。
作为一座三线城市,同时又地处中原,洛阳无论对于人才还是对投资的吸引力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南方沿海和一线发达城市。
这就导致洛阳的旅游投资不足和旅游专门人才的引入不足。
洛阳应天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洛阳应天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昨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北广场上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紧锣密鼓搭建央视中秋晚会舞台。
火热的施工现场背后,应天门气势恢宏、雄伟壮丽,透出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作为今年央视中秋晚会的大型实体背景,应天门近日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从原本叠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到如今备受追捧的“文化新地标”,应天门及其所在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见证了洛阳推动大遗址保护持续发展的创新和实践,也逐渐“化身”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历史上的应天门对中国宫城建筑影响深远,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X5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历经隋、唐、五代、北宋4个时期5X0余年。
在这座雄伟的城楼上,隋X帝俯视过他的都城,李X民下达过焚城令,唐X宗诏释百济扶余王,武X天发表了“登基演说”,唐X宗接见了日本遣唐使。
这里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证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
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应天门门道基石、城门洞与城台墩基;20世纪90年代探明应天门的阙形制为三出阙。
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组成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下部墩基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60米,城门进深约25米。
在这样的墩基上建起高约35米的城门,其雄伟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它的重要形制体现在‘双向三出阙’上,两侧共六阙,城楼上有两重观,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天子才能享用。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和明清的宫城建筑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的应天门为文化自信“代言”。
20XX年X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沉睡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从地下“走”到了地上。
如今,从南门进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壁画——《天街小雨》,其展现了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天枢、天宫、天堂。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视野下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旅游开发研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视野下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旅游开发研究随着大遗址所占有的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对大遗址进行开发成为大众的普遍要求,而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成为重要方向。
经过我国各级文物部门的长期探索,考古遗址公园成为解决大遗址保护和开发矛盾的折中方案,是利用大遗址资源的有益实践。
对于洛阳市来说,对隋唐洛阳城遗址进行旅游开发是洛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隋唐洛阳城遗址于2010年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洛阳市对其旅游环境、接待空间和旅游配套设施进行逐步开发。
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保护展示项目建筑群于2007年8月启动,201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视角,对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旅游开发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促使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到更好发挥,可以为该遗址公园整体旅游开发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本文共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总结国内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开发经验。
在梳理了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资料文献研究法掌握全国2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日本京都大遗址和西安大明宫遗址的旅游开发经验,总结了其旅游开发原则、路径和模式。
第二,调查并评价隋唐洛阳城遗址内的旅游资源。
通过资料文献研究法,本文掌握了隋唐洛阳城及其宫城中心区明堂、天堂的历史真实性。
通过实地调查法,依照国家标准对隋唐洛阳城的旅游资源作以调查,得出隋唐洛阳城是一个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的大遗址,共有7个主类、20个亚类和67种基本类型;采用国家标准评价其旅游资源,得出隋唐洛阳城共有13个五级旅游资源单体,12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14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
第三,分析明堂、天堂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
运用实地调查法掌握明堂、天堂的权属管理机构,建筑外观及室内装修情况,旅游开发活动以及承办过的社会活动;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明堂、天堂的旅游需求进行社会测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游客对明堂、天堂旅游开发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管理无序,科研、教育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游客的体验质量和深度较差,旅游演艺项目质量差强人意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管理,坚定走遗产活化道路和增加名人文化遗产展示等旅游开发提升策略。
【原创】洛阳考古博物馆:国内首家遗址性考古博物馆

【原创】洛阳考古博物馆:国内首家遗址性考古博物馆
洛阳考古博物馆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城墙西段,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也是国内首家遗址性考古博物馆,2020年10月10日开馆,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建设、管理并陈列。
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目前馆内展出的269件精品文物皆从洛阳出土,所属年代从史前延续至明清,每个朝代和时期均有涉及,其中一半以上文物是在洛首次展出。
在该馆下沉式遗址展示区,可以看到洛阳多个朝代遗留的城墙遗迹。
馆内还设置了考古体验区的“考古秘境”,目前已开放“史前水母”“霓裳羽衣”“星宿分野”“牡丹灯会”等主题区域,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一个光影幻境,游客在此可以领略到考古学的魅力。
博物馆周边环境正在整治,尤其是大门的出入口还不是很便利,停车场也相距较远。
——原文发表于2021.1.4.微卫星新浪博客。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洛阳隋唐遗址公园了解武则天的一生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洛阳隋唐遗址公园了解武则天的一生我们这次河南之行运气真正好,20号下午郑州暴雨造成水灾,我们跑到洛阳,基本上没什么雨,郑州暴雨的时候我们正好在洛阳博物馆参观。
21号下午到洛阳隋唐遗址公园,天气也不错,偶尔毛毛雨,虽然天空布满乌云,拍照效果不好,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也许是“皇都”“王城”吧,先祖保佑,洛阳无恙。
隋唐遗址公园位于洛阳市腹地,地跨洛河两岸,占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已有1400多年历史。
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隋唐遗址公园”是在原洛阳城遗址的基础上重建的。
于2021年4月1日建成开放的有明堂和天堂。
地点在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
总投资230亿重建了新定鼎门、新明堂、新天堂、新应天门等隋唐建筑,这些建筑物都是隋唐遗址上进行的保护性建设,新建的建筑物最底层就是原来的旧址。
2005年,我国开始重视隋唐洛阳城的建设,将其列为“十一五”规划中的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
2009年8月,洛阳酝酿多年的《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横空出世。
2018年7月成立的洛阳市级国企单位,专一从事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2019年12月初具规模的隋唐洛阳城成功申报4A级风景区,隶属于洛阳文物保护集团。
2021年4月1日景区对外开放,主要景点是“明堂”和“天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有许多正在拆迁中的区域,估计还有许多项目在规划和建设中,到完全恢复盛唐武则天时期的规模还需几年时间。
现在的遗址公园旁边还有“中国国花园”(就是每年4—5月份旅行社大力推广的洛阳牡丹)、“隋唐遗址植物公园”“洛阳博物馆”“洛浦公园”“洛邑古城”“王城公园”等等都在附近,这些设施共同构成“隋唐遗址”届时洛阳将成为展示中国最辉煌时期全貌的地方,也将成为全世界最美的旅游胜地。
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原汁原味的恢复了隋唐洛阳城旧制。
这也是继金朝营建中京洛阳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国家级重建活动。
隋唐洛阳城:打造大遗址保护的经典

隋唐洛阳城:打造大遗址保护的经典隋唐洛阳城曾是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如今,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点、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九洲池景点“四点一区”连点成片,成为了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在隋唐洛阳城天街开营等等,依托隋唐洛阳城建设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遗址保护范例。
洛阳广电融媒推出重点报道,《解读“五都荟洛”的时代新意》。
本期将介绍《隋唐洛阳城:打造大遗址保护的经典》,欢迎关注!前不久,隋唐洛阳城天街北延项目对外开放,从定鼎门遗址向北望去,天街轴线恢宏大气,各种植物点缀其中,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轴线格局清晰再现。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市民王义范:就是挺好的,附近小区比较多,晚上吃完饭来这散散步溜溜弯挺好的。
环境也不错,绿化也非常好。
隋唐洛阳城天街北延项目是在原有“两坊一街”基础上向北延伸建设的市重点遗址类保护展示工程,将把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的中轴线建设继续向北推进展现,全面活化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又一项重大工程。
2007年我市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并推进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在遗址之上建设了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目前,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点、隋唐洛阳城九洲池景点和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四点一区”格局初步形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连点成片取得了新进展,成为了我市大遗址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洛阳文保集团副总经理王丽娟:首先隋唐洛阳城是洛阳文旅融合从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的重要的一篇,它位于城市核心区,面积又非常巨大。
目前的成熟景点也比较多,包括遗址的本体,风貌的协调以及他的业态,主要用于隋唐遗址以及河洛文明的一个传播。
遗址公园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为例

遗址公园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为例作者:张冰瑶,罗彪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12期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代,是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的核心区域所在,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阳城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为隋唐洛阳城的一部分,主要为城南里坊区。
1 遗址公园的基本概念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遗址公园这一名词,但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所谓遗址公园是将遗址保护与公园相结合,重新整和,再生该地区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方式,同时,能够提高现代人的人文素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设计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公园为隋唐时代的遗址,与当时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无法将其全部恢复,将遗址设计为公园,进行局部复原设计,可以安全地开发和保护遗址。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以“让世界重回洛阳”为主题,建设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旅游开发和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市民休闲生态园林。
区域内依托隋唐里坊格局,借鉴隋唐庭院、建筑风格,使其与隋唐里坊保护工程风格相统一。
2.1 设计以创新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整个城市都在迅速地发展。
洛阳这座古城建都较早,后期经过战乱,历史遗迹所剩无几。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基地范围内同样也没有留下较多的历史古迹,保护开发设计工作更多以创新为主。
2.2 注重文化复兴遗址公园能够体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重要文化。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亩生态森林项目)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的一部分。
该项目主要定位于城市生态公园,项目在整个遗址公园的大背景下,结合现状场地范围内的环境,通过深度挖掘隋唐时期该地块的历史和文化,利用遗址展厅的方式展示,在园区内仿建龙兴寺、榆柳园等隋唐时期的建筑,通过设计微缩遗址展示区域等方式对文化进行复兴。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近郊,始建于隋炀帝时期,时称东都或东京。
历经了隋、唐、五代和北宋,前后沿用500余年。
2010年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
故于汉魏洛阳城西南方向设计兴建新都洛阳城,新都城大体仿隋大兴(长安)城旧例,先后修建宫城、皇城及郭城。
并在郭城南面设五坊,其东北开三坊。
同时又在隋大兴(长安)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宫城,皇城修建于城市最高区域的西北边,同时设立重城、东城,以加强防御功能。
开丰都、通远、大同三市,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了工商业的需求。
隋唐洛阳城平面相近方形,周长27公里余,南边、东面各创三门,北建二门,西墙无门,合八门。
及至唐代,改丰都、通远,大同三市为南市、北市和西市。
唐高宗干封二年(667年)于皇城西南筑上阳宫,提升了宫城的使用价值。
除上阳宫为唐朝新修建筑外,其他洛阳城建筑基本上继承隋代旧制,沿用不废。
参考资料
隋唐洛阳城遗址:见证中国古代最辉煌历史
殷墟、隋唐洛阳城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国家文物局公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隋唐洛阳城遗址名列其中

国家文物局公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隋唐洛阳城遗址名列其中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大遗址的保护、利用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在公布的145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大遗址中,河南占了16项,隋唐洛阳城遗址名列其中。
隋唐洛阳城城址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主要分布在今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和洛龙区,遗址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是全国重点保护的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988年隋唐洛阳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隋唐洛阳城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专门设立历史文化大遗址保护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2021年3月,加强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2021年10月,隋唐洛阳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如今,以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天街等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不仅见证了我市推动大遗址保护持续发展的创新和实践,也逐渐“化身”为讲述隋唐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并成为我市大遗址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备受市民游客追捧的“文化新地标”。
据了解,以前的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侧重于解决保护问题。
此次规划标题调整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更加关注利用工作。
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原则,明确了利用的方向和要求。
《规划》提出了“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两项主要任务,并且吸纳已有经验做法,如举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建设一流遗址博物馆、实施大遗址研学精品工程等,促进大遗址展示利用从强调开放数量,转变为重视开放服务质量和效果。
此次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河南省内的仰韶村遗址、北阳平遗址、大河村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殷墟、郑韩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邙山陵墓群、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宋陵、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等16处入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之路初探作者:董丽颖
来源:《卷宗》2019年第30期
摘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定鼎门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及宣教活动的了解,可以看出: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鼎门片区一直在遗址保护与利用、遗址展示、挖掘遗址内涵、美化环境、宣传教育等领域不遗余力的探索。
关键词:定鼎门遗址保护;环境整治;宣教活动
隋唐洛阳城遗址地跨洛河两岸,城址面积约47平方公里,有1400多年的历史。
是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由若干不同主题的公园构成的遗址公园。
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成功列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
1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概况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市新区洛龙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区域中原地区、黄河流域洛阳盆地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南对伊阙、背倚邙山。
是中国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的城门和街区遗址,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等。
唐代定鼎门遗址主体墩台东西长44.5米,南北宽21.04米。
墩台内以两道隔墙分隔成三个门道,中门道为帝王专用的御道。
墩台四周包砖,此外还有飞廊、阙台、马道和涵道等遗存。
[1]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元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洛阳城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盆地、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区,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點城市洛
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
[2]
2 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 土遗址保护展示
定鼎门片区遗址大部分保存于地下,未采取人为干预措施。
经考古揭露的是定鼎门门址。
对定鼎门门址的发掘共有两次:第一次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城队与洛阳市文物工作大队于1997年秋对定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第二次是洛阳市文武管理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07年初为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对定鼎门门址进行考古发掘。
[3]通过以上两次的发掘,定鼎门门址的平面布局和历史沿革已基本清晰。
为对发掘出来的定鼎门门址进行保护,2009年在门址基础上建设了一座仿唐风格的保护罩,内部为钢架结构,外墙用仿古青砖包砌,门楼和阙楼用木结构斗拱装饰,顶上是仿唐板瓦和筒瓦琉璃件等建筑构件。
土遗址的寿命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所处的环境因素对土遗址能否永久保存影响最大。
周围的大气、温度、湿度、降雨、风、光线等环境因素,其中对遗址影响最大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遗址裂隙的变化对土遗址的保护影响较大。
为对定鼎门门址进行有效保护,笔者从2015年开始对定鼎门门址的裂隙、温度、湿度进行测量收集,通过四年的持续跟踪监测裂隙没有发生变化,馆内温度与当地大气温度变化曲线一致,冬季气温较低时,馆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夏季气温较高时,馆内温度也低于室外温度。
这充分说明,定鼎门门址保护罩能使土遗址有效避免风吹日晒雨淋,使土遗址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微环境中,能够有效地保存遗址,使遗址本体性能稳定。
2.2 环境整治
为美化遗址区的环境,实现维护民生利益和保护文化遗产尊严的双赢。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日常工作中注重环境美化,对博物馆内部、前广场配备专人打扫卫生,确保景区干净卫生。
2)有绿化公司定期对绿地进行修整,确保绿草宜人,给游客以美的感观。
3)在春季、秋季水草较为茂盛的季节,对景观湖面的水草进行清理,使水面干净,让游客可以赏心悦目。
4)开展“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
以“考古为依托,以文献为佐证”真实的向大众展示天街、宁人坊、明教坊的历史格局与空间尺度;通过坊墙、坊门、坊内十字街等遗址要素展示里坊内部格局和围合、封闭的里坊管理理念;重点呈现隋唐洛阳城城市轴线的开阔恢弘,再现天街“通泉流渠,映带其间”的历史景象。
既保护了遗址完整性,延续了历史文脉,还将融入遗址公园的休闲休憩功能,在城市核心区建成了超大面积的绿地和生态空间,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和游客体验,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态景观,带动了周边地段的开发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深度融合。
[4]
2.3 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多种宣教活动
为更好发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社会教育职能,我们展开了多项特色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走近考古遗址公园、贴近遗址、感知历史,获取知识。
1)在传统节日,邀请小学生、游客参与活动,如:元宵节开展做灯笼活动、植树节做盆栽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活动、中秋节做月饼活动等,通过手工体验,使观众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2)研学活动多样化。
邀请小学生来馆内参与研学课程,如“馆内参观认识洛阳城”、“体验洛阳铲”、“发掘古钱币”、“拓印课堂”、“趣味丝路”等,使学生们在玩耍中学知识,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开展“东都游学少年行”活动,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多种宣教活动,如走进洛阳市启迪未来小学开展“ 中秋画兔儿爷”活动;走进宜阳县福昌小学开展爱心课堂活动,使同学们走近历史,了解洛阳历史文化;走进洛阳市未来小学开展以“趣味丝路”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等。
通过多种研学课程,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定鼎门、认识定鼎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3)实行多种惠民政策,为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享受大遗址保护的成果,感悟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除对军人、学生、老年人实行优惠政策外,我们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在定鼎门遗产区举办“遗产故事会”、“一元游定鼎门”、免费讲解等活动,让历史走近百姓,让公众理解遗址公园的独特性。
3 结语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2019年10月30日建成开馆,历经十年的发展,一直在遗址保护与利用、遗址展示、挖掘遗址内涵、美化环境、宣传教育等领域不遗余力的探索。
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足,未来我们坚持将遗址本体的保护做好,并继续探索遗址的内涵与价值展示;利用自身的资源,吸引公众参与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文化传承方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大遗址、认识大遗址、保护大遗址。
参考文献
[1]董丽颖,《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简介》,《洛阳经济》,2016年第1期。
[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管理规划》。
[3]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大遗址研究与保护》,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75页。
[4]《隋唐洛阳城考古遗址公园(定鼎门片区)规划与重点区域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