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1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四、练习提高1、基础练习2、判断说理不解答3、变成练习五、本课小结六、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教学内容教科书P52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比例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实际距离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1.阅读与理解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2例2,并观察示意图。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北京地铁2号线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学情预设】预设1:77×30000=2310000(cm)=23.1 (km)。

预设2:77÷300001=2310000(cm)=23.1 (km)。

预设3:30000cm=300m ,77×300=23.1 (km)。

预设4:解:设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cm 。

130000773000023100002310000cm 23.1km==⨯=77x x x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3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所以用77×3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独立解决有关比例的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解题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量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比例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速度和时间的比例等等。

2. 比例的解题方法解比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配方法。

直接比较法是直接比较出相等的两个量。

配方法是通过等比式的处理,找到两个相等的量。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 - 确定比例的两个对应量。

- 列出等比式。

- 计算缺失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比例的特点。

2. 第二步:引入引入今天的主题,解比例,并解释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第三步:示范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问题,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例问题,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5. 第五步:巩固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解题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学生的对比例的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解题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顺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和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强调比的两个数是相关联的,比值是两个数的比。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例、比的倒数等。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组成的等式。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等。

4.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5.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概念,强调比例分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按比例分配、按比例求部分等。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比和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比和比例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一、引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比例尺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师: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由现场听课的部分老师来自山东菏泽引出“菏泽到北京大约600千米”,提出学习任务1:你能在纸上画出这段距离吗?学生尝试画图,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让学生借助实物投影,讲解自己是怎样在纸上画出600千米的。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逐次进行板书(有序排列,一列是“图上距离”,另一列是“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6厘米 600千米3厘米 600千米10厘米 60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不同点:缩小的比例不同。

师:在画图上,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归纳:一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二:求比例尺师:以6厘米这幅图为例,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1.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3.让学生独立求出另两幅图的比例尺,巩固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两种比例尺表示方法的互化出示地图,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讨论1:如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强调线段比例尺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带上单位。

讨论2.如何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认识“放大比例尺”2.分层练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构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说教学过程: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练习巩固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3篇】教学内容:解比例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解比例。

重点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都学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好,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6:2=( ):3你是怎样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师:如果我们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2页,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什么叫解比例。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同时板书意义。

)教学意图: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活动2【讲授】新授内容教学例2:师:有谁知道法国巴黎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哪些同学去过那你们知道它大概有多高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是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知道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吗出示例 2.那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师生共评,指名板演。

分析:题目中的1:10你是怎样理解的(模型:实物=1:10)列比例需要四项,未知的项要怎样(设未知数X) 怎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比例(先试做再小组交流,然后我们求同存异,总结出你们的方法。

指名板演,老师规范格式,对比方法。

两种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利用求比值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师: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来猜一下。

前两天老师去西安,乘坐的是从宝鸡到西安的动车,大约要一个小时左右。

可是一只小蚂蚁厉害了,从宝鸡到西安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小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没错。

地图一般是将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到图纸上,那么在画时要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选取题材与本课研究内容息息相关,顺势引出新课,达到课始趣生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一)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1、师:淘气、笑笑分别根据下面的信息画了图,以便给新同学介绍他们学校及附近场所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想一想,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图片图片图片同桌交流完毕,指生全班交流。

生:淘气画得不合理。

因为淘气画的三条线段看上去一样长,虽然标注了实际距离,但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差别。

而笑笑画的三条线段有长有短,能表示出这三个地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差异。

师:同学们再量一量笑笑画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邮局到学校笑笑画了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超市到学校画了2厘米表示实际200米,书店到学校画了3厘米表示实际300米,三条线段都是按照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来画的,所以笑笑画得合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2 =8×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 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解:3=8×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教案-正比例应用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能够解释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例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一本书的宽和高的比例。

- 一辆汽车的轮胎和车身的比例。

- 一次混合果汁的水和果汁的比例。

步骤二:讲解比例的意义1.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或者其他特点关系。

3. 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优惠折扣、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步骤三:比例的表示方法1. 比例用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冒号“:”表示,例如1:2、2:3。

2. 比例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2/3。

步骤四:比例的计算1.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一项和比例的另一项,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未知项目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2的值是4,可以通过分析得到3的值是6。

2.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和比例的一个项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比例的其他项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一个项的值是4,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另一个项的值是6。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有清晰的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和发现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能够用不等式比较法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3. 通过练习,提高对负数大小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数轴、练习题等);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负数的概念(5分钟)1. 要求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表示什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千米=( )米=( )厘米2.什么叫做比?3.化简下面各比。

12 :8 10厘米:100厘米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二、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让学生读题。

指名回答:“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10厘米 : 10米请你独立尝试一下,全班交流,校对答案。

教师总结: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然后化简。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二、新授: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30∶12=45∶χ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①请学生独立尝试;②注意格式;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2、练一练第2题3、补充:χ∶0。

8=3∶1。

2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本》第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 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 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中的四个数相乘相等,比例中任意三项可以求出第四项等。

3.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物品、按比例计算费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如学校运动会,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购物时按比例计算费用,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应用。

3.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如比例中的四个数相乘相等,比例中任意三项可以求出第四项等。

4.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如按比例分配物品,按比例计算费用等。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教学进行改进。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注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比例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3=240×2=240×2÷3=160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10=:0.4:=1.2:2=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应用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2.对学生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题中哪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板书:比例的应用)
2.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订正时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3)下面我们研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①教师说明: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首先要确定题中有哪几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中的,变化着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想:这道题中涉及到了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③学生回答:题中有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

“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随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④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⑤如果我们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

(板书: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
这两个比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
⑥解出这个比例,就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订正时板书:
20X=140×5
X=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⑦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说说)
(4)如果把例1中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换一下,(投影出示题目)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学生自己解答后订正。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做完后订正并板书)
70×5÷4
=350÷4
=87.5(千米)
(3)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成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是相等的。

(4)学生把讨论结果填在课本上。

订正时板书: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5)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并板书),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板书:4X=70×5)
(6)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订正时板书:
X=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7)如果把例2中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一下:(投影出示)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学生自己解答后订正。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发展
1.下面两题先说说题中的哪两种量有什么比例关系,再用比例知识解答。

(投影出示)
(1)24页做一做
(2)练习五第2题
找学生把两题的比例关系说完后,自己完成,完成后订正。

2.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
四、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4题。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140÷2×5
=70×5
=350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2X=140×5
X=350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70×5÷4
=350÷4
=87.5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4X=70×5
X=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