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
⼗⼆正经及奇经⼋脉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如说,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捶胸顿⾜”。
⼈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
为什么呢?因为胸⼝有⼀个⽳位叫膻中⽳。
⼈悲痛时,⽓就郁结于此。
敲打膻中⽳,就可以把郁⽓震出来,⼼情就会改善。
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体的⼀种本能反应,是对⾝体机能的⾃我调节。
⼤家不妨试⼀试。
顾客拒绝时不⽤⽣⽓,回来拍这么⼀会⼉,⽓震开了,⼼情就会变得舒畅。
为什么要顿⾜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
顿⾜可以打开涌泉⽳,令肾的精⽓充沛。
肾精⽓振奋升起,⼈就会从郁闷之⽓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医学⼊门》说: “经者,经也;经之⽀派者为络。
”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有⽹络之意。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
经脉是纵⾏⼲线;络脉是经脉的⼤⼩分⽀。
经络内属脏腑,⼊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和筋⾁的通道。
⼈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正经、奇经⼋脉、⼗五别络、⼗⼆经别、⼗⼆经筋等。
正经有⼗⼆,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经脉”,是⽓⾎运⾏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经脉的作⽤。
⼗⼆经别,是从⼗⼆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经脉中相为表⾥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能补正经之不⾜。
下为图解:⼗⼆经脉 ⼗⼆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所行的经络,包括了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是由“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阴维阳经)、“少冲阳密腑之宗”(任督二脉)、“少阴大肠经循行部位”(膀胱经)等经络所组成。
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上起于头顶的大椎穴,沿脊梁旁上行至背骨;再沿背督脉上脊出发际于身侧正中线偏左的部位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头痛、月经不调等疾病。
奇经八脉在各经脉的穴位上又有一定的名称:冲脉、带阳脉者称为三阳经或阳气流于表诊;循行部位称阴经脉。
此为八脉之总名。
奇经又叫“八奇诊法”。
《内经》中指出:“十二正经之总名,亦不传曰奇。
夫十二正经之奇者,阴阳未分也,四时阴阳,万物变化之道也。
”(《灵枢·邪正论》)所以又称为三十六奇。
奇经八经脉:从头入足太阳膀胱(指少阳胆经鞘中),过大椎穴的循行部位为督带脉和手少阴心阳之火循行部位为心包火;由手厥阴心包络着内脏系统分别对应心包和肝肺;还有一个是经脉以外的部分叫“经脉”等。
从人体内来看,有八条经穴在全身上,而且贯穿整个人体经脉体系,因此可以说是人体经脉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还有其他别称比如十二经脉之总称等。
奇经八脉在整体上与其他部分相关联;在医学方面有治疗作用和参考价值;奇经八脉中的八条经络和人体的各种脏腑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独立存在的经络系统!这些经脉也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甚至关键、核心1、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本经起于内踝上8寸,循股上上颌中孔,上出额,上属大椎,走脊中孔,下出项部。
从项部到头顶,出项内,往下穿过锁骨窝和肩胛内侧。
分支:从足太阳膀胱经起,往下穿过足背外侧廉穴及足底前内侧缘。
往下穿过腘窝后,进入股内侧肌腱旁行肌之间的凹陷处,属阴维。
出会阴后走足背外侧缘前正中线上(从骶骨孔下约1寸),入股内内侧肌后折向下一段,穿股外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从膝窝下约2寸)。
其支(从腘窝下约3寸)从股内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后折向后发际,出足内侧小趾趾缝后入足大趾外侧缘内趾端后折旁开1.5寸,沿着大趾趾缝后缘下行至足背外侧软骨旁2寸处(大趾外侧缘后方1寸)。
《奇经八脉考》原文含注释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总说·奇经八脉总说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
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
(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
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
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八脉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人体十二条经络奇经八脉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12条经络穴位309+任脉24+督脉28=361)1 手太阴肺经由胸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功能: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主穴位: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位置胸骨旁开6寸作用治疗气不足、腹胀、咳喘,消化不良(脾肺之气汇集之处)2、天府:位置腋横纹下3寸作用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
治疗过敏性鼻炎3、尺泽:位置肘横纹靠外侧作用补肾的穴位,治疗高血压,哮喘(肺经属金,此穴为金中水穴)4、孔最:位置掌横纹上7寸(8指加拇指)作用主管所有的毛孔,治痔疮要穴,鼻出血、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5、列缺: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作用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6、经渠: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上顶作用治疗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7、太渊: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治疗静脉曲张等。
8、鱼际:位置掌外侧拇指下边缘作用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症9、少商:位置拇指外侧指甲根处作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宜刺血(外感风寒或肾虚引起的通治)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疾病的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别,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2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一、奇经八脉的概述奇经八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共8条。
与十二正经不同,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脏腑,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1.统率气血: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2.调节内分泌:奇经八脉与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联络脏腑:奇经八脉联络全身各脏腑,能够调节脏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完成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调节。
四、奇经八脉的病变表现当奇经八脉出现病变时,常常表现为相关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五、奇经八脉的调理方法调理奇经八脉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调理、食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六、奇经八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奇经八脉。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症状。
对于一些疼痛患者,可以采用拔罐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七、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的关联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
通过调节奇经八脉,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同时,奇经八脉还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密切相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奇经八脉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对奇经八脉的研究表明,奇经八脉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人体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十二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
十二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听宫耳屏下颌骨,近治耳病利齿龈。
足太阳膀胱经:《此经功效最简单,我们只须记穴位的部位,比如:大风肺厥心督膈沿脊柱椎体往下数,大杼(骨会穴)风门肺俞厥俞心俞督俞旁开一寸半,既为取穴点》目内眦角始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
天柱顶後发髻中,头项肩背腰痹同。
大风肺厥心督膈,肝胆脾胃焦肾气。
大肠关元小肠盲,中膂白环髎会阴。
委中腘纹正中点,承山腓肠肌腹端。
昆仑外踝跟腱间,申脉外踝下凹陷。
至阴小趾甲一分,能转胎位疗滞产。
足少阴肾经:足掌心中是涌泉,热厥惊风狂癫痫。
太溪踝後跟骨上,益肾固精充髓海。
照海踝下四寸安,能调经带治失眠。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屈肘陷中央,清胃散胸定惊悸。
内关去腕止二寸,心胃疾患双调节。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液下去一寸,头目耳喉伸肩手。
外关腕後方二寸,五官热疾肢痿痹。
支沟腕纹上三寸,耳鸣耳聋肝肾调。
肩髃穴后寸肩髎,肩臂疼痛痿痹消。
足少阳胆经:阳白眉中一寸上,睑目充活视力强。
风池耳後髻陷中,诸风能熄耳窍聪。
环跳髀枢宛宛处,下肢痿痹经脉遂。
阳陵膝下一寸从,肝胆犯胃与近治。
临泣侠溪後寸半,近治清胆调月经。
足厥阴肝经:行间大指缝中存,肝风火热气血行。
太冲本节後二寸,效同行间与近治。
期门募穴巨厥旁,肝胃不和呕功彰。
八脉交会八穴歌:《以下是我引用古人的八脉八会十六郄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六郄穴歌:孔最温溜肺大肠,梁丘地机胃脾乡,阴郄养老心小肠,水泉金门肾膀胱,郄门会宗包三焦,外丘中都但肝藏,阳维阳交阴筑宾,阴跷交信阳跗阳。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汇大杼膈俞血,脉在太渊气在膻。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之一:足少阴肾经上次我们讲到,奇经八脉分别代表着人体的不同部位。
现在来了解下第二个要说明的经络--足少阴肾经。
所谓“奇经”就是指它包含了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等八条大脉。
它也有两个支脉:左右一起叫做“肾左、肾右”;另外还有三个分支:
从前面数过去,依次叫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
其中,任脉主管五脏六腑以及诸阴脉;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难经》
对奇经八脉作了很好的归纳,并把奇经八脉又细分为:十二正经(见后文)。
奇经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不同,十二正经均分布于四肢,但奇
经却多集中于头面躯干等处。
所以称奇经八脉,奇者奇特,怪异,独特也。
其实我感觉,应该称作:奇脉。
《难经》云:任主胞胎,督主
长生,奇恒之脉,是以君火自然原故。
此乃古人想象之词汇,不可执之不放,否则会陷入魔障之境地的!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
所谓奇经八脉是指除任脉、督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由于这些经脉循行或起于或止于人体之表或深入脏腑,因此又被称为“表里八脉”。
- 1 -。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有特殊关系的主要穴位一、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主要穴位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穴: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止于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止于少冲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止于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由上往下循行4、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肩髃穴: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止于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5、手太阴小肠经起于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止于听宫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穴:在食指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止于丝竹空穴: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由下往上循行7、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止于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8、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止于至阴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什么是奇经八脉病证
什么是奇经八脉病证
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脉,即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诸脉。
奇经八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奇经八脉的病证,由其所循行的部位和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
其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三脉皆起于下极而一源三歧,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联系密切,所以冲、任、督脉的病证常与人的先、后天真气有关,并常反映为生殖功能的异常,如调理冲任可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不孕、滑胎流产等;温养督任可以治疗生殖机能衰退等,均为临床所常用。
带脉环绕腰腹,其病常见腰脊绕腹而痛、子宫脱垂、赤白带下等。
阳跷为足太阳之别,阴跷为足少阴之别,能使机关跷健,其病多表现为肢体痿痹无力、运动障碍。
阳维脉起于诸阳会,以维系诸阳经,阴维脉起于诸阴交,以维系诸阴经,所以为全身之纲维。
阳维脉为病,多见寒热;阴维脉为病,多见心胸、脘腹、阴中疼痛,博粹堂中医讲。
奇经八脉病证与十二经脉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冲、任、督、带所见病证,与肝、脾、肾诸经尤为密切。
其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说明冲任为病,与月经、胎妊相关。
由于冲、任、督同起胞中,“一源而三歧”,它们均与生殖有关。
因此,临床常用“调理冲任”以治月经病;用“温养任督”以治生殖机能衰退等。
十二经脉2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1.十二经脉:按流注次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被称为“正经”。
2.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的总称,共八条。
3.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十五络脉作用:沟通表里经,补充经脉循行不足,躯干之络,渗灌气血。
4.标本:“标”和“本”是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阐明了四肢的膝以下经穴对头身远隔部位的治疗作用。
5.根结:“根”和“结”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6.气街:是经气聚集汇通的共同通路。
气在头者,止着重阐述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汇合共同循行的通道。
7.四海:是指人体气血营卫产生、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部位。
四海与气街具有一致性,胃为水谷之海,与腹气街相通;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与腹气街和胫气街相通;膻中为气海,与胸气街相通;脑为髓海,与头气街相通。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原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
││内 侧│外 侧│
├─────┬─────┼───────────────┼─────────┤
││前│太阴经(肺)│阳明经(大肠)│
│├─────┼───────────────┼─────────┤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一)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六)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图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督脉穴歌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任脉穴歌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上至头面;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上抵颏部;督、任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带、蹻、维六脉的穴位则见于以上各经十四经穴中。
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蹻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蹻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
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有8个腧穴与奇经八脉相能。
相配方法是:外关配足临泣,是手足少阳同各经相配,主治耳鸣、耳聋、目疾、偏头痛、高血压;后溪配申脉,也是手足太阳同名经相配,主治头项痛、肩周炎等,同各经相配有上下一气、同气相求的作用;公孙配内关,是足太阴和手厥阴相配,在五行中有土火互生关系,主治心胸腹疾患:列缺配照海,是手太阴和足少阴经相配,在五行中有金水关系。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区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作用 ①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②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③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 ④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 ⑤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途径。
4.别络与经别的区别
别络
循行 本经别出后,与其 相表里的经脉相连 接
经别
阴经经别从本经分出后,归向 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第一章 经络总论(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3. 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4.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
1. 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 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 2.经络的临床应用。
3.作用 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 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任脉之络沟通了腹部诸阴经经气。 督脉之络沟通了背腰及头部诸阳经经气。 脾之大络沟通了胸胁部之经气。
四、十二经别
1.含义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2.特点 离、入、出、合。 六合:十二经脉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 成六组,称为六合。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奇经八脉
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 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 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 “一源三歧”
2.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区别
①奇经不直接隶属脏腑,而正经与相关 脏腑有属络关系。 ②奇经无表里配合关系,而十二经脉之 间有确定的表里关系。 ③奇经除任、督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 而每条正经均有本经所属的腧穴。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一、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归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于侧胸上部,浅出体表的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天府、侠白),向下直达肘窝中的尺泽穴,沿着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经渠、太渊),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
①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径相连接。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的阳溪穴,沿前臂外侧前缘(偏历、温留),至肘部外侧的曲池穴,再沿臂外侧前缘(手五里、肩臑nao),上肩部的肩髃yu穴,沿肩峰前沿,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复折向前下方进入锁骨上窝的缺盆穴,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大肠。
①缺盆部支脉:上行颈部(天鼎),贯穿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会地仓),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至鼻翼两旁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承泣穴相接。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夹鼻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着鼻柱的外侧承泣等穴,进入上齿龈内巨髎liao穴,回出环绕上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经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到耳前下关穴,经过上关穴(足少阳经),沿发际,到达前额头维后与神庭(督脉)相接。
①面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过人迎穴,沿喉咙,进入缺盆穴,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胃(会上脘、中脘),联络脾脏。
②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由缺盆穴浅出旁开4寸向下,经过气户、乳中等穴,到挟脐旁开2寸的不容、天枢等,进入腹股沟中央处的气冲穴。
③胃腹内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幽门部位,向下沿腹腔内,浅出腹股沟中央的气冲穴与主干相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髀关穴,直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等穴,通过膝部的犊鼻穴,沿胫骨外侧前缘足三里等,下经足跗(背)的解溪、冲阳等穴,到达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开通奇经八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书中均无泄露。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凡夫身血气方刚者,正经十二脉,五脏六腑均有一良好生机,身体情况旺盛,但奇经八脉较少浸及。
依经络学来说,一般均以内气布满正经十二脉,有多余之内气,始络溢入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它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
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而修行者内气诱发起后,宜先行督脉(此点修净土、修密者常反其道而行,易造成困扰),后连任脉再转冲脉(任脉旁左右两脉)。
盖因此阶段过程,小腹胞中契机虽诱起,但真气仍不具足,故宜局限在重要经络上。
督脉之重要性在于循行时,能贯通入脑及连通心脏,此两部位系修行者须先调伏的重点。
盖因内气由脑户穴入脑后,可开发出般若智慧;另内气通过心脏,行者始能进入微细息相,达有漏、无漏修道者境界,行者在似有若无之呼吸间,才有能力使内气遍满全身。
备注: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1.名称: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大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
六条阴经(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1)小腿内踝8寸(三阴交)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2)内踝上8寸处厥阴与太阴交叉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六条阳经(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外侧是足三阳经。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表里属络关系: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交接: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功能
1.名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2.作用:(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摄气血,协调阴阳。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
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涵蓄十二经气血;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
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
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具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