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ek关于抑郁障碍的最简洁的认知模式认为: 抑郁障碍的发展和持续包含有三种心理学机制: 抑郁源性结构(潜在信念)、负性自主思维和 推理过程系统性逻辑错误。这一模式认为:具有 抑郁障碍患病风险的个体(由于某些负性早期体 验的结果)发展了认知结构的功能异常,这决定 了个体如何理解自身的主观现实。这种潜在的信 念可以是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假如这种结构可 潜伏很长时间,当个体在今后中一旦暴露于负性 事件时则变得明显。这种认知结构的反应会导致 反复出现的、无目的的、大量难以控制的“负性 自主思维”的泛化,称为“三合一的认知特点”
◆人际关系问题 婚姻
当排除了年龄和性别因素以后,抑郁障 碍患病率在保持婚姻者最低,离婚或分居 最高。后者的患病危险是前者的三倍。从 未结婚者的抑郁患病率接近婚姻保持较好 和同居者。对女性而言,维持并不满意的 婚姻特别容易患抑郁障碍,这种假说显然 尚需验证。
亲友关系
在易感性/保护性因素中,对于遭遇不 幸的女性,亲友关系具有减少抑郁发作的 作用,这种情况得到绝大多数报道的支持 持。缺乏亲密感本身可增加抑郁发作的风 险,与那些具有良好亲友关系的人相比, 经历生活事件后患抑郁障碍的风险增加三 倍。亲友关系,特别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能够防止个体的抑郁复发。 目前的假说认为亲友关系通过改善个 体在自尊方面的不良认知来防止抑郁发作 作。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种族、婚姻
◆ 种族种族之间心境障碍患病率无明显差别, 但有报道USA1994年抑郁发作的时点患病率,白人 较黑人高。
◆ 婚姻一般认为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或离异或
单身的人患抑郁症较多,单身的人患双相障碍也 较常见。有人认为这是果不是因。由于双相障碍 发病年龄较早的原故。有研究发现婚姻不和谐者 抑郁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25倍。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
据西方国家调查,低社 会阶层比高社会阶层患 重症抑郁的危险性高2 倍。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生活事件和应激 有人发现人们在经历可能危及 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 症发病的危险系数增加6倍,认为 生活事件在抑郁症发病中起“扳机 作用”。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年龄
一般认为心境障碍的发病年龄为21-50岁,
双相障碍发病年龄比单相障碍要早。双相 障碍发病年龄从5-6岁到50岁,平均30岁。 单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新近的流调显示:重症抑郁在20岁以下的人 口中有所上升,可能与该年龄组酒精和物 质滥用的增加有关。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躯体因素
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CNS疾病 或者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 的重要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 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
酒精作为一种合法的饮料,使用较普
遍,﹥50℅的长期饮酒的有抑郁情绪 或者滥用和戒断都可导致抑郁情绪或 者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抑郁综合征,部分人符合抑郁障碍的 诊断标准,酒和抑郁之间的因果很难 界定。
患病率
◆ 有报道在综合性医院内科病房患者中伴有 抑郁约为12-36%。有报道为21%但确诊 率只有5%。
上海某综合医院457例内科住院患者中伴有抑郁 占17. 4%。
患病率
◆ 有人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 25. 5%-70%,并指出抑郁可能成为该病 的首发症状;脑卒中后患者为30-64%, 且有抑郁症状者较无抑郁者死亡率高3-4 倍。 ◆ 心肌梗死后患者为33-88%。国内报道冠 心病有有心梗者为45%伴有抑郁,无心梗 者为25%,而有抑郁症状者比无抑郁者死 亡率高4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
病因学

神经电生理研究
PSG EEG--30%
Baidu Nhomakorabea
BEP
QPEEG
病因学
◆神经免疫学



情感障碍伴随的免疫功能改变既可能是果,进而 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也可能是因,由此导致情 感障碍的形成或迁延 对抑郁症的早期研究发现,其细胞免疫反应下降 严重抑郁症、年老、男性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变较 为突出 情绪障碍和应激事件可以影响免疫功能,而免疫 功能的改变也能成为情感障碍的原因
病因学
◆神经影像学

结构性影像学研究
CT MRI

功能性影像学研究
SPECT/PET MRS
病因学

心理社会因素
个体内在因素--心理动力学和认 知假说 人际交往因素--与他人的相互作 用,社会支持网 环境因素--早年不幸、近期生活 事件

心理社会因素
◆个体内在因素
Seligman的原始,“习得性无助”模式认 为,动物暴露到不可避免得电刺激中,以后在相 同的环境中动物便不能学会躲避刺激。这一假说 的中心观点认为奖励(或惩罚)不会产生相应的 行为反应。这一模型的最初形式不适宜解释实验 所观察到的现象。故被修改成了一种更全面的理 论,它具有四个前提,这种理论认为有抑郁障碍 倾向的个体:
遗传
单、双相患者一级亲属终身患病率约为15
-20%; 双相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有较高的单相障 碍患病率; 单相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双相障碍的患病率 却较低。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人格因素
具有焦虑、强迫、冲动等特征的个体, 成为抑郁症的易患个体:具体表现疑 虑、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 序、组织或者表格过分关注、道德感 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 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过于迂腐, 拘泥于社会习惯、刻板、固执。
心 境 障 碍
四川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陈执卿
概述
◆ 1957年德国leonhard根据情感相位特征
提出单相与双相障碍的概念。既有躁狂又 有抑郁发作称为双相障碍,反复出现躁狂 或者抑郁而无相反相位者称为单相障碍。 提出遗传是区分单、双相障碍的重要因素。 ◆ 1966年anget和perris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了leonhard的单、双相障碍的分类概念, 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已成为ICD—10、 DSM—Ⅳ、CCMD—3中心境障碍分类的基础。
情感表达(EE) EE可以评价家庭关系的质量,特 别是抑郁障碍患者与配偶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EE水平对于初次抑郁发作的 患者来说,是有关远期复发的关键因 素,但对于抑郁障碍患者的研究也发 现,患者有生活事件的高发生率。说 明同时有生活事件和批评性的亲属 (配偶)是抑郁发作的主要原因,但 这种理论还有待证实。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信息,有助于个体认 识到自己被关怀被爱,且有自尊、价值感 和归属感。当前关于社会支持的概念是多 元化的,既有结构性也有功能性内容。结 构方面指个体与首要和次要群体间的交互 联系方式和联系程度;而功能方面指个体所 能获得的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社会支持 与抑郁之间有联系,但在抑郁发作中的作 用尚不确定。当个体察觉到的自己与亲友 之间的交往缺乏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时,会 诱发抑郁发作,但也发现具有抑郁倾向的 个体病前就存在交友和保持亲友关系方面 的缺陷,这也强调了人格在抑郁发作中的 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
◆ 环境因素 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对于正常个体的心理 健康可形成巨大的冲击,有关灾难的研究 对生活事件与疾病或者精神障碍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理论模型。引起疾病 的生活事件必须比较普遍,并是某一特定 人群能够经常遇到的。个体所遭遇的一连 串生活事件达到一定强度时如果尚不足导 致疾病发作,至少也提供了发病的可能性。

心理动力学模式 认知模式


觉察到有某种自己极其厌恶的结局就要发生 觉察到这些事件将不受自己控制 具有一种适应不良的归因模式 如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顽固的、普遍的 原因,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 特殊的原因。 对事件的厌恶程度 对事件的厌恶越肯定,预计到不能控制的程度 越大,动机和认知的缺陷也就越严重;不能控制 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越大,对情感和自尊的损害 也就越严重。
第二节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1982年--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0.76‰, 时点患病率0.37‰。 ◆ 1992年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0.38‰,时点 患病率0.52‰。 ◆ 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2%--25 %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患病率
◆ 1980--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NIH) 进行了一项调查,采用DSM-Ⅲ标准,其终 身患病率为:重症抑郁4.9%、恶劣心境 3.3%、双相1型0.85%、双型2型0.5%。 ◆ 欧洲国家的流调显示:心境障碍的总患 病率一般在3-5%。 ◆ 最新一次的北京地区抑郁症调查显示, 15岁以上人群抑郁障碍现患率为3.31%。
心境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性别
女性抑郁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其原因可
能与性激素的不同、男女心理社会应激的不同、 以及对应激的行为模式不同有关;女性较男性生 活更为艰难,遇到应激事件较多,常常处于负性 生活事件体验之中,又缺乏有效对策。另外,妇 女分娩后内分泌的影响也容易引起抑郁发作,故 女性患病率较高,但自杀死亡率低。 男性患病率低,死亡率高。 双相障碍的患病率男女几乎相等。

第三节 病因学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
群体调查 遗传倾向调查
▽双生子、寄养子研究 ▽分子遗传学
病因学
◆生化研究
5-HT假说
5-HT功能活动↓→抑郁有关 5-HT功能活动↑→躁狂有关 NE假说 DA假说 DA功能↓→抑郁 DA功能↑→躁狂 Ach假说 GABA假说
病因学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成为产生抑 郁的危险因素,如CPZ、 VAP、INH、利血平、左 旋多巴、强的松等等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自杀问题 物质依赖问题 慢性疼痛问题 躯体疾病的发生问题 对有效生命年的影响问题

双向障碍的发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年龄 性别 社会经济状况 婚姻及家庭
人格和人格障碍
杂。 抑郁的认知行为模式认为:存在病 前人格的易感性;而精神分析学派则高 度重视口欲期,强迫和抑郁之间的关 系。但这概念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未能 得到系统评估。 但有大量证据显示、人格影响情感 障碍的病程、但没有发现哪种特殊的 人格与抑郁发作有特殊关系。
病前人格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很复
当前的理论多为易感模式和谱系模式: 易感模式认为某种人格特征容易发生抑障 碍,而谱系模式认为某种人格特征是疾病 较轻微的表现。
儿童期的经历



儿童期双亲的丧失,尤其是学龄前双亲的 丧失 儿童期缺乏双亲的关爱(儿童期由于父母 的关系不融洽,父母俩地分居,父母亲工 作或者其他原因使儿童本人长期寄养在祖 父母处或者全托幼儿园或者寄宿学校等情 况) 儿童期受到虐待,特别是性虐待
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的经历

儿童期地其他经历(如长期生活于相对封 闭的环境,过分严厉的父母的影响等情 况),失去朋友或者不能与成年人保持正 常的关系和进行正常的交流。
这种负性认知通过信念加工过程的偏差而得 以维持(思维的系统性错误,如过渡泛化、 选择性抽象等),并形成恶性循环。在此 循环中,抑郁情绪的加重导致更明显的负 性思维,负性思维又进一步加剧了情感和 行为障碍的严重程度。这种认知模式可能 成为某些非内源性单相抑郁的病因模式, 也可用以解释其他类型抑郁障碍持续存在 的原因。 Beek模式的研究显示,不管抑郁障碍是 何种亚型,抑郁性思维的认知内容和信息 获取得偏差都准确地反映了急性发病者的 临床体验。
患病率
◆ WHO(1993)组织了1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以15
个城市为中心的全球性合作研究,调查综合性医 院就诊者中的心境障碍。发现患抑郁症和心境恶 劣者达12.5%。
许多躯体疾病患者也会伴发抑郁:澳大利亚在一
项对社区人群的调查发现,躯体疾病患者中约有25 %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而一般人群抑郁的患 病率为6-11%。
患病率
◆ 癌症患者中约25-47%符合抑郁发作标准; ◆ 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18-79%; ◆ 其他疾病如:AD、VD、LSE、慢性疼痛等 都可以伴有抑郁。
在我国精神疾病存在“三低”: 知晓率低--多数抑郁 症状并未引起重视,约30%的患者 从未治疗。 识别率低--漏诊率高 达60%。 治疗率低--综合医 院就诊率中合理治疗者仅占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