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doc
(完整版)高考政治复习易错知识点
基本经济理论部分】
、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无论是生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转化是有条件的,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一次完整的认识
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
、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认识事物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认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分析指导下的深入综合,又要
、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也是重要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只是政
、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
、在我国,宗教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建国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外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正确应为“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自力更生才是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易混易错点整理(分册编排)
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以伟大斗争统领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而不是以伟大斗争统领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2.各国、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由各国、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3.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5.新中国成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但是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7.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而不仅仅是政治制度保障。
)9.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10.人民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一)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高三政治易错易淆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易淆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三政治易错易淆知识点归纳1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来认识事物。
高三政治易错易淆知识点归纳21.企业及其作用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表现)①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基本特征)。
大中型企业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持有股票的人)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它是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作用: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法人和竞争主体,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一:经济生活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需要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不变)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商品经济)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经常不一致)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高中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经济生活》1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同比例下降多少4跟着价格走就是白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5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6商品优质优价商品价格由质量(使用价值)决定:7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相矛盾8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10等价交换是商品的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11把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12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更值钱了购买力增强了所以升值比贬值好13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14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居民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15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16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17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盈利和取胜18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19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在本质上也是按劳分配;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2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21财政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22财政的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的23财政赤字意味着借债是不好的24骗税就是偷税的一种形式25市场调节有局限市场上的不法和不道德行为都是市场惹得祸26不能准确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含义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地位不同:27经济增长了经济就发展了28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29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越多越有利进口越多越不利《政治生活》20混淆“人民”与“公民”抹杀国家和民主的阶级性21专制就是专政与民主对立统一22自由表达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23先有人权后有国家的主权(人权高于主权)2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2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26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依法行政)扩大了公民的权利27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直接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28基层民主选举的主体是全体村民(居民)29混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途径30混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和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31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人民监督政府机关的工作正确反映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32不能准确区分政府的相关职能A我国政府的基木职能包括:B政府职能具有交叉性:政府的一项活动可能会体现多个职能C比较难区分的职能(1)经济职能的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3依法行政打造有限责任政府就是要适当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就要转化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34同为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没有本质区别35混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的几组关系A人民和人大代表B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E人大和人大常委会F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G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36把依法执政等同与依法行政;不能准确区分党和政府的关系37对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职能等认识有误38对政党制度的相关认识有误3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高度自治甚至完全自治的制度40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鼓励和支将公民信教41决定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也是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决定外交政策的因素也是决定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42—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对外活动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43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4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为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文化生活》45不能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46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47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总是同步的48不能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49混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50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1混淆“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52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53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54不能辩证的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55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56混淆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混淆文化创新的目的、根本目的、作用57不能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58混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59不能准确理解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60割裂中华文化与地区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6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62不能正确辨别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63爱国主义是抽象的64不能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精神65大众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文化66经典文化的价值高于流行文化67把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混同68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会影响文化的多样性69不能准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70不能准确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生活与哲学》7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7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73运动变化就是发展74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7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76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77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7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不可分割的79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80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81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82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8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84矛盾就是双方的对立85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无差别的8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8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89解决了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解决了101辩证的否定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10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于意识103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同步变化104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05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10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带有各自的主观性107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矛盾的108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答题卷注意点1、答题结构和关键词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知识点21.创新只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创新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2.创新对社会和国家意义重大,对个人而言,无所谓。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对个人而言,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获得更多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航天科技举世瞩目,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强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
×(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所以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也不是创新型国家)24.科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会消失,文化将会变得单一。
×(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文化不会趋向单一。
)26.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中华文化优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一律平等。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
)27.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没有必要学习和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023年高考政治易错点汇总
2023年高考政治易错点汇总
1. 国家政权的性质
- 定义和特点
- 中国的国家体制和政权性质
- 国家政权的根本任务
2. 中国的领导地位
- 党的性质和宗旨
- 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领导制度
- 党的领导地位的来源和基础
3.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
-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和实践
- 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取得成就
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
-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 核心价值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6. 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思想的创新和体系形成
- 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
- 实践中体现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7. 宪法和法律
-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 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和衔接
以上是2023年高考政治易错点的汇总,希望考生们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为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docx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1.我国是人民minzhu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错误。
人民minzhu与人民minzhu专政不一样的)2.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解析:错误。
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解析:错误。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4.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解析:错误。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不能随便扩大。
)5.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解析:错误。
决策不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6.xxx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解析:错误。
在我国立法权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他机关没有立法权。
)7.xxx机构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解析:错误。
政府的职权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
)8.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
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错误。
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间接引导经济。
)9.在政府minzhu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解析:错误。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minzhu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10.我国的行政机关指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会各级组织机构。
(解析:错误。
我国的行政机关应是乡镇以上含乡镇的各级行政部门,村委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
)1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minzhu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解析:错误。
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常见易错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常见高考政治知识点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府工作的原则:一是对人民负责;而是依法治国。
公民向政府求助的渠道:行政裁决(私人的事情向政府寻求解决)、行政复议(个人与政府的事情,向上级寻求解决)、行政讼诉(个人与政府的事情,向法院寻求帮助)。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4)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高考政治必考考点有哪些关于核心的说法: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术语有哪些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典易错点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典易错点高考高三政治总结易错点1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易错点总结高考政治知识点易错点总结一、政治思想1. 提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说时,容易混淆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概念。
2. 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政治制度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容易与议会制度混淆。
2. 混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容易将其理解为一个行政机构。
3.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解不足,容易将其视为多党竞选制度。
三、国家机构1. 部分考生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不了解,容易将二者混淆。
2. 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职能作用不清楚,容易将其视为同一机构。
3. 部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了解,无法解答与地方政府选举相关的问题。
四、政治文明1. 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作用,容易将其与传统道德观念混淆。
2. 对法制和法治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容易替换使用或混淆。
3. 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不全面,容易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五、政治经济学1.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不清楚,容易将其视为同一理论。
2. 不了解中国经济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将西方经济理论套用至中国。
3. 对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六、政治学说1. 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理解不到位,容易将其视为独裁主义。
2. 不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容易将其视为一党制。
3. 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区别不清楚,容易将其混为一谈。
七、政治变革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发展历程不熟悉,容易将其视为执政党的个人选择。
2. 对党的三大历史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不深入,容易将其视为三种不同的政权。
3. 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容易遗漏相关考点。
以上是高考政治知识点易错点的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对这些易错点的梳理和总结,更加准确地掌握政治知识,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进展起径直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进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需要实现客观与主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8、新涌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改变的,改变就是进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冲突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冲突就是急需解决冲突。
25、新事物就是新涌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进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冲突决断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制造物质财宝。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抱负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阻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高中政治常考易错点精华总结
高中政治常考易错点精华总结在备战高考的路上,高三的每一次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对你的复习成果的一个验收,也可以体现出你对知识把握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复习。
今天,小编整理了 91 个高考易失分点,一定要自查哟!经济生活1. 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 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
(×)分析: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物价上涨的因素除通货膨胀外,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但并非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4. 人民币汇率升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
(×)分析: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有利于我国进口,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稳定。
(2)人民币小幅升值,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人民币汇率改革只能稳妥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没有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但不是没有。
6. 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易混。
(×)分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变化方向相反);两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变化方向相同)。
高考政治:《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汇编
高考政治:《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汇编必修3 政治与法治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4.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 7.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8.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易错明辨1.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中国共产党要自觉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
(×)3.中国共产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5.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6.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7.党的先进性教育是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8.9.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易错明辨1.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高考政治复习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复习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一、掌握基础知识。
(这是最基本的,假期多少掌握几个知识点,开学上课时记忆就能轻松点。
)二、重点:掌握高频考点中绝大多数考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判定一个物品是否是商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2.比较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和其他三个职能。
3.明确判断一国汇率的升高和跌落,以及带来的利弊影响。
4.掌握价格、价值、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消费的分类标准及种类。
6.明确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中:谁起决定作用,谁起反作用。
7.准确区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熟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区分公有资产和国有资产。
9.熟记两种法定公司形式及二者的最大区别。
10.掌握商业银行的三大主要业务并区分。
11.明确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组成。
12.掌握三种债券的风险大小及收益大小的比较。
13.区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4.明确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分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明确工资收入有几种分配方式等。
15.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没有谁先谁后之分。
16.明确掌握财政的三大作用及准确区分。
17.准确掌握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8.明确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19.明确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也就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也就是有形手和无形手。
20.区分市场调节的三个固有弊端及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21.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观;抓住一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政治生活1.区分人民和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人民民主的特点;民主与专政。
2.明确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不是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事物的名称及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2、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扬弃,或:辩证的否定)3、得到多数人认可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判断新事物不能以出现的时间、力量的强大、支持人的多少作为标准)4、新事物在力量上一定超过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并非新事物一开始力量就大于旧事物,但是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5、新出现的事物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道路和事物发展的途径是一样的。
(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途径是二者的统一)7、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不是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只有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任何发展都是变化是对的)8、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运动,是简单的重复(是一种波浪式的向前运动,不是从起点到终点式的运动)9、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不一定。
有量变与质变两种情形,其中只有量变才是事物性质的变化)10、量变引起质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主发生了变化, 也能引起质变)1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此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只有向前的、向上的、向好的方面发生的质变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 量变、质变同样有意义,我们不能强调一点而否定另一点)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引起质变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即量变积累到最高点时,质变才会发生。
这就是说,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13、量变积累越多越好。
高考政治易错点146条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提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劳动产品若没有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但仍有使用价值。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所以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提示: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规定纸币的面值大小,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3.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所以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现象。
(提示: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只有在经济运行中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才是通货膨胀。
)4.金银纪念币只能用于收藏,不能上市流通。
(提示:金银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上市流通。
)5.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提示:人民币汇率升高有利有弊,应该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6.质量好的商品往往价格高,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的。
(提示: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质量好的商品往往投入的劳动多,因此商品价格归根到底还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提示: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8.等价交换要求每次商品交换的价格必须与价值相等。
(提示: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就商品交换的总体而言的,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并不是每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都相等。
)9.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提示:判断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看是否超出家庭收入能力。
如果贷款消费没有超出自己的收入能力,能够一次还清或分期付款,仍然是适度和合理的消费。
)10.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错误的。
(提示: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应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高考政治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doc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易错分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
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易错分析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
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
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易错分析(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
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
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易错分析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
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
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易错分析(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高考文综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经济生活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
(×)分析: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物价上涨的因素除通货膨胀外,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但并非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4.人民币汇率升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
(×)应一分为二地分析:(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有利于我国进口,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稳定。
(2)人民币小幅升值,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人民币汇率改革只能稳妥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没有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但不是没有。
6.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易混。
(×)分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变化方向相反);两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变化方向相同)。
7.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分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发生变化。
8.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分析: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
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9.预期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分析:预期消费不等同于超前消费,二者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
预期消费坚持量入为出,讲求消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消费本质上还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超前消费则意味着消费严重脱离预期收入,是一种盲目攀比、不顾实际的消费行为。
10.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分析:这种说法错误。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
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消费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会促进生产的发展,相反还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11.消费有时决定生产。
(×)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反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1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
(×)分析: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法律上地位平等;但在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中地位又不平等。
13.企业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分析:一般来说,企业保持适度规模,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节约运营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规模过大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经营管理困难,适应市场能力降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4.解决就业问题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
(×)分析:劳动者有自主择业权,但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15.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所以,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是无条件的,一旦权益受损害,劳动者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权。
(×)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劳动者维权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
16.股票可以转让,可以退还,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分析: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一种有价证券,可以转让,但不可以退还。
股票是股东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有使用价值,但股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能够进行买卖,是因为它能够给购买者带来经济利益和各种权益。
17.我国居民投资方式多种多样,完全可以选择到“百分之百”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分析: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
不存在“百分之百”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18.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分析:兼顾公平是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19.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违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分析: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步富裕。
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20.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还是有利,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
如果银行信贷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财政、信贷能够实现综合平衡,财政赤字就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危害。
2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二者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但有区别: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
22.宏观调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宏观调控。
23.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4.宏观调控应主要靠行政手段。
(×)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2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经济增长。
(×)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立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6.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分析: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使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27.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分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政治生活28.对于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分析:对于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
反对霸权主义和**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29.权力与权利是一回事。
(×)分析: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对应方是服从,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对应方是义务;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利为公民所享有;权力不能转让,不能放弃,而权利有的可以转让和放弃。
30.民主选举的权利就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分析: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其范围广泛,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的选举等。
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3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2.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分析: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市社区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而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33.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依靠舆论监督。
(×)分析: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成为监督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但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4.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和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分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突出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突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
35.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一样的。
(×)分析:(1)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此公共服务侧重强调的是“经济”领域,具体如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等。
(2)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作为与经济职能并列的四大职能之一,强调的是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可见二者有所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应更广泛,故把它单列为一项。
36.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分析: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37.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
(×)分析: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司法机关、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