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目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内容:余粮收集制、大中企业工业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

(3)、特点:利用战争体制(政治手段)建设社会主义,也是战时的非常政策。(4)、实质:探索直接向过渡共产主义的途径。

(5)、评价:

积极:调集了全国人力物力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不符合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损害工农联盟;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核心是恢复经济)

“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1)、原因:

背景:连年战争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政治危机严重(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目的:恢复发展生产;

巩固工农联盟;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内容: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3)、特点:利用经济手段(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4)、评价:

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期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若干环节进行调整。(经济改革、类似中国当代的改革)

意义:恢复经济;

巩固了工农联盟;

探索到了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不是两种社会性质区别的依据;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

(完全正确,类似中国改革开放)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27 1937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1928—1941年)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建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斯大林模式”存在问题:功在当代,弊在千秋。

国民经济(比例)结构严重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1、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1939开辟东方战线

3、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防御)

4、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

5、1945柏林战役(胜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现代世界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共同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

根据一战后英、法、美、意、日等列强综合国力对比而形成的新国际秩序,是帝国主义对世界重新瓜分产物。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

1、基础:一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新变化(美日崛起、英法意削弱)。

2、各国参会的目的

①美国:政策——“十四点原则”。

原因:掌握经济霸权(工业、金融)

目的: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打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夺取世界市场和殖民地,操纵国际事务。(夺取世界领导权即霸权)

实质:“十四点原则”是美国突破“孤立主义”传统,试图攫取世界霸权的重要尝试;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

②英国:政策——欧陆“势力均衡”。

目的:扩大殖民地,保持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赢得战争输掉优势”。

③法国:政策——“围德阻苏”(政策重心:寻求安全保障)。

目的: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3、巴黎和会=《巴黎和约》的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②有限地承认民族自决权:在东欧、东南欧重建和一批民族国家

(目的:建立包围德国的军事网络,预留德国未来扩张方向:东方苏联)

③成立国际联盟(时间、地点、提出国、操纵国、宗旨、实质、结果、评价)

④指挥反苏战争

4、《凡尔赛和约》内容:

①重划疆界(阿尔萨斯、洛林、萨尔、莱茵河)

——体现法国领土安全等利益、也体现英法矛盾和资与社的矛盾。

②瓜分殖民地(方式:委任统治;英、法、日、比)

——体现战胜国内部矛盾和殖民地与西方的矛盾)

③限制军备(兵制、陆军、海军、空军)

——悬而未决,体现法国安全利益、也资社矛盾和战胜国内部矛盾)

④德国赔款(悬而未决,主要受益国法国、体现战胜国内部矛盾)

5、凡尔赛体系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德矛盾—战后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英法矛盾、英美矛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目的是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

6、体系的崩溃:

1935年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河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凡系彻底瓦解.

7、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