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误差传播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误差传播定律
§5-3 误差传播定律
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采用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
说明观测值中误差与其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
间接观测量: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往往会碰到有些未知量是不可能或者是不便于直接观测的,
则:由直接观测的量,通过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得出的量称为~。
例如: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通过直接观测值后视读数a 和前视读数b 来求得的高差:h =a-b 。
间接观测量的误差:
由于直接观测值(a、b)中都带有误差,因此间接观测量——函数(h)也必然受到影响而产生误差。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Z是独立观测量x1,x2,…,xn的函数,即
式中:x1,x2,…,xn为直接观测量,它们相应的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1,m 2,…,mn,则观测值的函数Z的中误差为:
式中为函数Z分别对各变量 xi 的偏导数,并将观测值(xi=Li)代入偏导数后的值,故均为常数。
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列出独立观测量的函数式:
求出真误差关系式。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得
求出中误差关系式。只要把真误差换成中误差的平方,系数也平方,即可直接写出中误差关系式:
表5-2 常用函数的中误差公式
二、应用举例
【例5-2】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的长度为 d=23.4 mm,其中误差md=±0.2 mm,求该两点的实际距离D及其中误差 mD 。
解:函数关系式:D=M d,属倍数函数,M=500是地形图比例
尺分母。
两点的实际距离结果可写为:11.7 m±0.1 m。
【例5-3】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a =1.734 m,前视读数b=0.476 m,中误差分别为ma=±0.002 m,mb=±0.003 m,试求两点的高差及其中误差。
解:函数关系式为h=a-b,属和差函数,得
两点的高差结果可写为1.258 m±0.004 m。
【例 5-4】在斜坡上丈量距离,其斜距为L=247.50 m,中误差mL=±0.05 m,并测得倾斜角α=10°34′,其中误差
mα=±3′,求水平距离D及其中误差mD
解: 1)首先列出函数式
2)水平距离
这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
3)先求出各偏导值如下
4)写成中误差形式:
5)得结果:D=243.30 m±0.06 m。
【例5-5】
图根水准测量中,已知每次读水准尺的中误差为m读=±2 mm,假定视距平均长度为50 m,若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求在测段长度为L km的水准路线上,图根水准测量往返测所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解:1)每站观测高差为:h=a-b
2)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
因视距平均长度为50 m,则每公里可观测10个测站,L公里共观测10L个测站,L公里高差之和为:
L(km)高差和的中误差为:
往返高差的较差(即高差闭合差)为:
高差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则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在第二章中,取 (5-3-41.4)作为闭合差的容许值是考虑了除读数误差以外的其它误差的影响(如外界环境的影响、仪器的i角误差等)。
三、注意事项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列出函数式
例:用长30 m的钢尺丈量了10个尺段,若每尺段的中误差为ml =±5 mm,求全长D及其中误差mD。
1)函数式D=10l=10×30=300 m
按倍数函数式求全长中误差,将得出
2)实际上全长应是10个尺段之和,故函数式应为
用和差函数式求全长中误差,因各段中误差均相等,故得全长中误差为
按实际情况分析用和差公式是正确的,而用倍数公式则是错误的。
2.在函数式中各个观测值必须相互独立,即互不相关。
如有函数式:z=y1+2y2=1 (a)
而:y1=3x;y2=2x+2 (b)
若已知x的中误差为mx,求Z的中误差mz。
1)直接用公式计算,由(a)式得:
由(b)式得:
代入(c)式得
(上面所得的结果是错误)
上面的结果为什么是错误的?
因为y1和y2都是x的函数,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观测值,因此在(a)式的基础上不能应用误差传播定律。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b)式代入(a)式,再把同类项合并,然后用误差传播定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