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外交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的与外交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的与外交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与挑战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外交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各种外交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在积极地探索外交发展的道路。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的外交背景、外交政策和外交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背景近代中国外交的背景十分复杂。
19世纪末,中国陷入列强的侵略和控制之中,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各种外国势力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措施。
首先,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政府强调平等和互利的原则,努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其次,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活动,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中国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平等、合作、互利和共同发展。
这些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中国外交的挑战近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受到了诸多挑战。
首先,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中国不得不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传统之间进行抉择。
其次,不平等条约限制了中国的外交手段和策略,使中国在与外国交涉时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民族矛盾和内外交织的复杂局面,这给中国外交事务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外交发展经历了曲折和挣扎,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中国通过一系列外交斗争,成功恢复了部分领土的主权,例如香港、澳门的回归等。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
这些举措的推进,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外交发展与挑战并存。
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积极应对挑战,坚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二、新中国独立外交成就
教材P151-159 特点:
1、新中国外交前提是独立自主 2、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3、新中国外交的目的是有利于中国社会发 展,维护世界和平。
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1.15世纪末—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殖民扩张的 三个阶段及特点
(一)15世纪末—16世纪,以西班牙、葡萄牙 在中南美洲的殖民活动为典型代表,带有浓厚 的殖民色彩
4、一战前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与美国矛盾
( 占领山东—21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 宠物X光机 宠物X光机 ;
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的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 ①审题:一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句揭示了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是指身处逆境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握住你的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意思,命题的意图是写在身处逆境时应怎样对待命运。 ②展 开联想:“命运”这个话题很宽泛,由此可以联想到许多人和事,甚至可以联想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如动物园里的鸟兽的命运就不一样,养在鱼缸里的鱼和海洋里的鱼的命运就不同。要使作文写出新意,首先要在联想上下一番功夫。 ③选定文体:写议,可以阐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一观点;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写散文,可以抒写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引发的感慨,或采用片段组合的形式,谈自己对命运的感受;甚至可以写寓言故事,借以表达自己对“命运”这个话题的理解。选用文体时,要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名家散文 汇编:简媜 小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侵略,并且出现了对外关系的混乱和外交制度的破产。
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制定外交制度,以应对外部压力和保护国家利益。
在清朝末年,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由皇帝和朝廷决定。
然而,由于内忧外患,清朝政府越来越无力应对外交问题,外交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外交制度的元素,以和增强外交能力。
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事务。
这一机构的成立被视为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起点。
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成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开始借鉴西方的外交制度,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外交机构,提高了外交的效率和专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完善和发展。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外务部,标志着中国外交制度进一步加强。
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包括派遣外交使节、签订条约和处理国际纠纷等。
此后,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与西方的外交制度接轨,并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然而,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国家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影响,中国的外交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
1898年,清政府实施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来中国。
这一也涉及外交制度的,推翻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统治地位,设立了大清国务部和宪政制度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最终以失败告终,外交制度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新生的中华民国试图建立自己的外交制度,以应对新的国际环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这标志着中国建立了新一轮的外交制度,并且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和独立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中国还通过加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家利益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签订条约等方式,保护国家利益并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考历史总复习2-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
款付印出版。1864年,丁韪良将其翻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供到总理
衙门,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
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
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D )
3 数据分类 题组演练
1.(2022·河南郑州模拟)鸦片战争后,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
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
表明中国( A )
A.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
123456789
返回栏目导航
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模拟)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
现代
建交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 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侵犯中国主权;日
摩擦 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 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续表
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924年,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
近代
中苏 关系
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外交特征:屈辱外交外交表现: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主要原因:落后的社会制度;综合国力衰弱;弱国无外交;统治者的腐朽等新中国的外交外交特征: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与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或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1)新中国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2)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坚持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4)针对国际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一个与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为维护世界的与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规律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例,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制定或者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什么?谈谈对国家外交的认识?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制度先进与否,就是否独立);(2)综合国力的强弱。
(3)国家利益(国内建设的需要)(4)国家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
对国家外交的认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就是一成不变的,总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2)国际外交就是以实力为后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
(3)外交政策因势利导,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创设与平友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国家爱更快更好的发展。
(2)只有维护国家独立,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与平与安全。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与平发展之路。
中国近现代外交
1.近代中国的外交(1) 清政府的外交: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对外开放。
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使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
(2)北洋军阀时的外交: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在五四运动等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抵制下,中国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⑶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国共联合抗日,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新中国成立后,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会议结果形成“万隆精神”2、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2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关系。
3、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1)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长期坚持改革开放。
(2)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 混凝土搅拌站 稳定土拌合站 移动破碎站 ; 2019.1 ;
一紧张没听清医生的命令. "贝茜卡!不要被血腥吓道,快点!止血棉!" "好勒好勒!" 李桃急急忙忙的递过去一大团硝化棉,医生一把薅过去贴在患者伤口处.拉斯柳京很小心的继续探索,最终在肌肉中找到了航炮的弹片."贝茜卡,手术钳!" 接下来,弹片被取出.那个时代没有很好的羊肠线或 者是更便捷的藤壶胶,医生用细棉线缝合了战士的伤口,之后又用白麻布给战士来了个包扎. "唉,待一会儿还有一个手术."拉斯柳京擦擦汗,身下的战士已经转危为安. "医生!怎么样了?"李小克忽然搭话道. 拉斯柳京吓一跳,他工作很任务,一直没有察觉有长官在围观.他脸上浮现笑容:"那个 士兵非常幸运,如果弹片击中了他的腿部大动脉,我想空袭死亡的人数又得增加了." 李小克欣慰的笑了:"那个战士真幸运,我想未来一段时间他只能休息了." "对的,一会儿我还得进行一场手术.我现在得冒犯你一下,你的妻子贝茜卡,她确实是脱离医院有些日子了,对于如何做个好军医有些生 疏.刚才我给她的命令没有很好的执行,现在我把她还给你." 李小克看着李桃,那丫头是被医生嫌弃了.他耸耸肩,把妻子招呼回来. "好吧,我本想着我的老婆能继续充当医护人员救救急的." "没关系,那次的伤员少,我们应付得来.今天的事对贝茜卡刺激很大,我想你作为她的丈夫应该陪陪她.毕 竟她是看到了过于血腥的东西." 李小克接受了医生善意的指责,刚刚的手术中李桃确实有发愣,那是外科手术中的忌讳. 天才有些暗淡,李小克拉着妻子的手.姑娘已经换上了常装,天气有些转凉,她换上了一件毛衣. "你心里不要有负担,不要皱个小眉头."李小克安慰道,只求李桃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史实(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再就是袁世凯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3)南京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2)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1)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2)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
③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④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改革开放后(1)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2)成就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②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完整版)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鸦片战争,中国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港口。
1898年
- 德国获得胶州湾的租借权,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掠夺。
1901年
- 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将中国进一步割让给外国势力。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外交权回归中国。
1919年
- 近东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在会议上中国提出领土归还要求。
1920年
- 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与盟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1921年
- 中国成立,开始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
1931年
-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
1937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地区的控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交政策走向独立自主。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获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开始走向对外开放的道路。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2020年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倡议。
该年表列举了中国近代的重要外交事件,涵盖了从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到2020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历程。
中国近代外交关系
中国近代外交关系近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经历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
本文将从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主要特点和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外交体系、列强干涉与半殖民地化、新中国外交。
1. 传统外交体系在清朝统治时期,中国外交多以朝鲜、越南、琉球等周边国家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外交体系逐渐被瓦解,国际形势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2. 列强干涉与半殖民地化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这使得中国成为列强积极干涉的对象,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损害国家主权。
3. 新中国外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中国坚决拥护世界和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原则,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外交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二、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主要特点1.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持维护国家利益。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坚持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
2. 寻求平等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倡导平等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和全球的发展繁荣。
3. 坚持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接受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在外交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4. 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倡导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还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话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国际影响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和特点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亚洲地区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重要事件
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重要事件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外交重要事件,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亦标志着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
这个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无法抵抗英国的军事优势,被迫签署了这一条约。
《南京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这一事件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并为后来的不平等条约铺平了道路。
二、辛丑条约签订(1895年)辛丑条约,又称《马关条约》,是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重要条约。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清朝败于日本,被迫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和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并导致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和对清朝的质疑。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外交屈辱的开始。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翻君主专制政权的成功尝试。
革命的背景是中国被列强欺压,国家危机四伏,民众普遍不满。
通过外交手段,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使辛亥革命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这一事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日联合声明》签订(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重要外交事件。
此前,中日两国没有建交,存在着严重的历史和领土争端。
通过中美关系的调解和外交努力,中日两国最终签署了这一声明,恢复了邦交。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始,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外交努力,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世贸组织。
这一事件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一员,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一.中国近代外交(一)鸦片战争: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辛亥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中 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外 交事件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外交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与变革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外交领域发生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的外交困境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开始。
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并规定了赔款、协定关税等一系列不平等条款。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交上失去了自主权,被迫卷入了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更多的不平等条约1856 年至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的文化和民族尊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条约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还割让了九龙半岛给英国,进一步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权益。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 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
这一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该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等。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外交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外交名词解释近代外交是指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的外交活动。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外交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代外交常用名词的解释:1. 革命外交:- 革命外交是指在中国革命斗争时期,特别是中国领导下的外交工作。
其目的是争取国际支持,为中国革命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 革命外交的特点包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通过外交手段抵制对中国革命的干扰;与其他国家的革命力量保持联系和合作。
2.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西方列强在中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公平、不平等的条约。
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主权和独立,并给予列强特权。
- 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导致了中国的领土割让、关税开放和司法失去独立等严重后果。
3. 外交使节:- 外交使节是指派往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员。
在近代外交中,使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代表中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流和谈判。
- 外交使节的职责包括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维护外交关系,进行谈判、签订协议等。
他们还负责收集和传递有关国家的情报和信息。
4. 公使:- 公使是指在某些国家设立的较低级别的外交官。
公使一般是使馆的负责人,领导和协调使馆的工作。
- 在中国近代外交中,公使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职位。
他们代表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进行外交交流,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
5. 外交护照:- 外交护照是外交官持有的特殊类型的护照。
外交护照给予外交官在执行外交任务时享有特殊待遇和特权。
- 外交护照凭借其特殊的地位,使外交官能够安全、便捷地进入其他国家,并享受外交豁免权,免受其他国家法律的限制和追究。
以上是一些中国近代外交常用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外交中所面对的挑战、争取的目标以及进行外交活动的方式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外交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几乎与世隔绝,对周边国家的交往则建立在“宗藩制度”上,即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周边国家乃至更远的属国必须向清朝皇帝纳贡,并接受清朝册封,清廷则需为属国平饵内乱、外患,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干涉属国的内政。
然而,进入近代,随着西方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的日趋衰退,形势为之大变,中国成了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欧美列强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蓄意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事件和国际争端,从而使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涉活动十分频繁。
在历次对外交涉活动中,由于中国积贫积弱,缺乏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因而大多未能摆脱屈辱退让的局面,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
在对外交涉活动中,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有民族气节的民族精英,但外交成效却微乎其微,成功的先例少之又少。
一、两次鸦片战争到晚清时期
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夺取了众多的在华权益,还迫使清朝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外交体制和外交礼仪惯例,我们不得不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外交开始出现近代外交制度的雏形。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在此影响下,中国思想界也相应地逐渐发生变化。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近代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也一步步地深化。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商战”,就是这种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
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 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 年代、80 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 年代则大体上称为“新学”。
从“夷务”到“新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而且折射出他们外交观念的演进和更新。
二、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
的地位。
这是一个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
北洋政府正是在新旧冲突并存、中西撞击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取代清王朝而建立起来的。
这种承上启下的历史大背景决定了这个政府的内政外交方针既延续了晚清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半资本主义的性质。
北洋政府前期的外交基本上是延续了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对外策略,特别是想通过承认、维护列强在华的各项即得利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即“维持外交”。
由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国内派系斗争激烈,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其特征就是将统治者的军阀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曾向列强发出秘密照会提出若能获得支持便以大总统对外宣言的形式声明:“所有前清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各外国政府所订条约、协约、公约,必应恪守。
又各外国人民在中国按国际契约及国内法律,并各项成案成例已享之权利并特权、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而保和平。
”之后,北洋政府得到了各国的承认。
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给中国外交观念带来了一次革命,孙中山提出了共和国、民族主义、主权平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先进思想。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全新的理念并形成了系统的外交思想体系,虽然在实践中没有实施的机会而未能引导中国外交走上新的道路,但却在中国人民心中撒下民主的种子。
三、南京政府时期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民族主义理念大大增强。
成立于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事实上也只有通过高举民族主义之旗帜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树立新的政府形象,以区别于旧的北洋政府和晚清政府。
由于南京政府成立之时北京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也同时存在,因此南京政府需要在国民党内部、国内以及国际等三个层面上确立其正统性。
成立之后,南京政府通过“宁汉合流”、北伐以及“东北易帜”基本上实现了党内统一和国内统一。
在对外政策方面,南京政府建立初期基本实行了“联美抑日反苏”推进“修约外交”的政策,九一八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从执行“不抵抗主义”避战求和转为边抵抗边交涉再发展为“联俄抑日”政策,另一方面积极诉求国联争取国际支持。
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与观念随着外部局势的变化而逐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