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5所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西双版纳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景洪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与缅甸接壤,相邻老挝和泰国。
全市辖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7万,居住着傣、哈尼、基诺、拉祜、布朗、瑶等1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0%。
景洪市目前有小学46所,其中4所为城区小学、42所为乡镇小学,2002年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3年景洪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2001]2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委派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小学英语教师转岗培训。
从2004年秋季起,各乡(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其中3所城区小学已于2000年开设英语课程,而市一小在2002年起提前从一年级起始开设。
目前已有小学英语教师132人,但教师水平、学校环境设施是参差不齐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笔者对一年多来所听的、记录较为详细的92节小学英语课作了整理分析,其中一年级3节,二年级1节,三年级36节,四年级41节,五年级4节,六年级6节作为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课型较为全面,有对话、活动表演课、阅读课文的新授、复习课等,涉及学校的面很广,既有教学设施较好的城区中小学,也有简陋落后的乡镇中小学和完小点。
所听的课绝大部分是随堂的,因此所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我还采用了访谈、课后讲评、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努力为调查提供事实依据。
一、师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教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和所学专业。
从被调查的132位教师来看:年龄结构:28岁以下的35人,占调查总数的70%; 29—35岁的10人,占20%;36—40岁的5人,占10%;学历结构:初始中师学历50人,通过函授、自修等方式获得专科学历30人。
(均无英语专业学历)1.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水平低。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

冯洁 建水县第六中学
19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途径初探 20 “问题引入,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谈 21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探析音乐教育的心理塑造功能
杨绍翠 双江自治县中心幼儿园
贾富荣
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 中心学校
郎启训 红河学院
22 “引、动、展、评、考” 课堂教学中“展”的探究
丁章俊 寻甸一中
左红武 昆明理工大学
范永发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蒙自 中学
李丕军 双柏县教育局教研室
16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与乡野艺术教育
曾静 云南艺术学院
17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影响的实证研 究——基于云南大学“思政课”教改班的准实验分析
刘会柏
楚雄师范学院
18 简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向评价功能
陈明珠 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建华
昆明医科大学
32 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治理途径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
33 “新型干法水泥设备巡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和春梅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34
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 效教学模式探讨
吴波
普洱学院
35 顺应改革潮流 构建小学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
宣广兴 弥勒市弥阳镇中心学校
23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混龄班级活动
孔维梅 双江自治县中心幼儿园
24 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杨青山 云南财经大学
25 浅谈迪庆州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春莲 迪庆州教科所
26 高考历史复习的创新设计
马红梅 建水县第六中学
27 基于HPM的教师教学需要的统计知识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特岗教师的教学状况调查——以云南为例

2 . Y u n n a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t i o n S c i e n c e , K u n m i n g 6 5 0 2 2 3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s p e c i a l h i l l o c k t e a c h e r s a r e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t o p r o m o t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e d u c t i o n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大理学 院学报
J OURNAL O F DAL I UNI VERS I T Y
第1 2 卷 第1 l 期
2 0 1 3  ̄1 1 月
V 0 1 . 1 2 N o . 1 l N O V . 2 O l 3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3 . 1 1 . 0 2 0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u r v e y , he t p a p e r ma k e s a n a n ly a s i s o f he t t e a c h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s p e c i a l h i H o c k t e a c h e r s i n Yu n n a n mi n o it r y n a t i o n a l i t y r e g i o n s , wh i c h i n c l u d e s t h e t e a c h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s , t e a c h i n g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a d a p t mi o n , t e a c h i n g s k i l l , t e a c h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 a c t i v i t i e s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及补充机制分析——基于云南省4个民族聚居地的调查

[ 9 】李 景 元 、 蒋国平 、 宋建新 、 邓艳 、 王霁: 浅析“ 双导师 制” 在 工
为了了解云 南省少数 民族 地区农村教 师流动及补充机 制的
我们依据一定的原则在云南省随机抽取了 4 组少数民 程 硕 士 培 养 过 程 中 的 落 实情 况Ⅱ 】 . 学位 与 研 究 生教 育 , 2 0 0 8 ( 1 2 ) . 基本 隋况 ,
理, 2 0 1 0 ( 8 ) .
教 师 流 动 及 补 充 机 制 含 义
教 师流动是指教 师从一种工作状 态到另一种 工作状态的 变
【 3 ]张 乐 平 、 王应 密、 陈小平 : 全 日制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状 况
的调查与分析Ⅱ 】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 0 1 2 ( 3 ) . 【 4 】尚亚宁 : 我 国 高校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发 展 : 现状 、 问题 与 对 策 Ⅲ. 现代教育科学 , 2 0 1 1 ( 4 ) . 【 5 】 吴 苏芳 : 我 国硕士研 究生培养模 式研 究【 D 】 . 江西师 范大学 ,
本文通过 对我国专硕在 培养 目标 、 课程建设 、 师 资队伍 、 教 学方式 、 实习实践 、 论文环节这六大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 阐 述, 旨在 希望 有关部门能够 硕教育事业 更好 、 更快发展 。
【 参考文献】
包括 昆明禄劝彝族苗族 自治县 、 楚雄姚安县 、 玉溪峨 [ 1 1 】张 海 英 、 汪航 : 我 国 工 程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教 育 发 展 若 干 问 题 族 聚居地区 ,
内导师的手中 , 那 么论 文答 辩的客观 『 生 与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 ,
而且有些高校对专硕的学位论文要求不高 , 答辩环节流于形式 , 草草了事 。
民族文化创意驱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究——基于云南德宏州的研究分析

性 发展 的催 化剂
民族 文 化对 民族 地 区文化旅 游 的发展 具有很
出无穷的新产品、 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 , 所 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 国经济成 长的原动力 。 ” … 所谓 民族文化创意是指依靠创意人 的智慧、 技能 和天赋 , 借助于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对 民族文化进 行创 造 与提 升 , 通 过知识 产 权 的开发 和运 用 , 产 生 创新 型 的旅游 产 品 、 旅 游服 务 , 形 成新 智能 文化 产
权, 促进 民族 文化 和旅 游业 有机 融合 , 从 而实现 旅 游业 和 文化业 增 值 的新 型 产业 。 因此 , 民族 文 化创 意 产业作 为创 意产 业 在 民族 文化 旅游 领域 的 延 伸和 拓展 , 和 民族文 化旅 游发展 是 息息 相关 的 。 云 南德宏 州 是 一个 美 丽 而 神 奇 的 地方 , 民族
黑龙 江民族丛 刊( 双月刊 )
2 0 1 3年第 2期 ( 总第 1 3 3 期)
民族经济
民族 文 化 创 意 驱 动 民族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探 究
— —
基 于 云 南 德 宏 州 的 研 究分 析
梁 爱 文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 , 云南 芒市 6 7 8 4 1 3 0 )
摘
要: 民族文化创意作 为创意产业在 民族 文化旅游领域 的延 伸和拓展 , 和民族文化旅游发 展联 系密
切; 它是 民族地 区转 变文化旅 游发展方式的驱动力 , 是 增强 民族 地区软竞争 实力 的有效 路径 。本文 以德 宏州 为例 , 探析 了民族文化创 意对 民族 文化旅游发展的催化作用 , 基于 民族文化创意 驱动 民族 文化旅游发 展面临 的制约因素 , 对 民族 地区如何 以文化创意驱动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 出了相应 的对策 。 关 键 词: 民族地 区 ; 文化创意 ; 驱动; 文化旅游 ; 路径前瞻 中图分类号 : F 1 2 7 .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 4 9 2 2 ( 2 0 1 3 ) 0 2 - 0 0 6 7 4 ) 5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石林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20所城乡中学共180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认真分析和讨论了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教学与科研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教师性别、年龄、职称等结构不合理;(2)教师专业知识以及文化基础薄弱,教学辅助手段过时;(3)学校重视英语教学,但是教师积极性差;(4)教师的科研意识欠缺,科研能力与水平薄弱。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onducted on the total 180 english teachers, working separately in 20 city and town middle school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stone forest yi autonomous county, the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the lincang prefecture,these four regions be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dens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people, objective analyses in serious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where those teachers teach english and do research work. the following is revealed: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irenglish teaching, but on the whol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s they are, are not to be assessed as up to standard, with the major disadvantages existing as these: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he gender and ag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n the ranks of teachers; the overall weak founda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out-of-date teaching auxiliary aids; the low level of teachers’initiative even with schools’ emphases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 awareness and research capability on the part of teachers. therefore, 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科研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teaching;research work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65-030 引言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的3个省(广西、云南、贵州)之一,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
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现状调查

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现状调查作者:吕隽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2期摘要: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州与缅甸北部之间,开始出现一个互动的“跨境民族教育”区域。
笔者以田野调查所得第一手资料为分析材料,对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现状做出分析,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现状一、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现状德宏州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世居有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等五个跨境少数民族。
德宏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千米,有24个乡镇,600多个村寨与缅甸村寨毗邻。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今天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局面。
跨境民族教育在德宏州比较普遍,本次调查采取发放问卷与个别访谈的方式,重点考察了德宏州的六所学校。
(一)德宏跨境民族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到德宏师专就读的缅籍学生主要是缅甸华人华侨,由缅甸华文学校委培,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他们零星分布在不同专业的教学班,德宏州侨办负责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书费,每年还为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提供3000元左右的奖学金;缅甸华文学校则每月为学生提供生活补助400~600元。
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回委培学校任教。
2012年开始,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办班,连续招收了四届200多人缅甸学生,他们全都是来自于缅甸克钦邦的克钦族学生。
这些学生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两种形式。
缅甸克钦政府给予公费生每年3500元学费,每月几百元生活费,学生毕业后回到克钦邦政府就职或担任中文教师;自费生费用完全自理,毕业后主要从事旅游业、外贸业和珠宝业等。
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除了直接招收缅甸学生外,一些中文系的教师还应德宏州侨联的聘请到缅甸与德宏州接壤的缅甸的南坎、九谷、贵概等几个地方对缅甸华文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培训现代汉语以及语文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德宏跨境民族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200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德宏农机校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德宏学院,并招收缅甸学生。
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六个一” 评选活动教师社会实践报告获奖名单

冯 莹
云南财经大学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对策研究报告
王锡林 陈大青
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贡献情况调查——以飞虎队飞机迫降、坠毁救济为例
王 猛
文山学院
边疆落后地区贫困现状与脱贫思考——基于对云南省文件2:
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六个一” 评选活动
教师社会实践报告获奖名单
一等奖(7项)
李 磊 高永祥 谢 莹
云南师范大学
德宏州陇川县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陈星宇
云南农业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研究——以云南省7所高校为例
李云昭 黄晓平 刘亚虹
云南警官学院
云南省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调查报告
张光映
大理大学
大理大学辅导员队伍稳定问题调研报告
谭春霞
文山学院
文山州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探析
钱朝琼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楚雄州青山嘴水库城市楼房安置的回族移民社会适应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马婕妤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幸福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二等奖(11项)
张云莲
昆明理工大学
福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船政文化及海洋文化考察
张 磊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实践报告
史祝云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曲靖市美丽家园建设调研报告
三等奖(16项)
张 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差异性研究报
蒋如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4年9月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结项结果

序 号 1 2 项目 类别 批准编号 课题类型 青年基金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单位 鉴定 等级
省教育科 Q12011 学规划
基于学分银行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 汤书波 式研究 幼儿园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及管理 邢保华 体系构建的研究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优秀 昆明市人民政府机 优秀 关幼儿园 鉴定 等级 良好
暂缓结项2项
序 号 1 项目 类别 批准编号 课题类型 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鉴定 等级 暂缓 结项 暂缓 结项
省教育科 Z12001 学规划
云南留守儿童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 叶存春 关系研究与干预
省教育科 2 Q12013 学规划
在桥头堡建设中加速推进地方高师 青年基金课题 院校国际化研究——基于新加坡高 贺磊 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良好 香格里拉县第二中 良好 学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 良好 究院 保山学院 良好
省教育科 12 ZX12103 一般项目 学规划 13 14 15 16 17 省教育科 ZX12108 专项课题 学规划
姚安县教师进修学 良好 校 富源县第六中学 良好
省教育科 合作学习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 GQ11004 青年基金课题 汤树兰 学规划 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省教育科 ZY11042 一般课题 学规划 省教育科 GY11064 一般课题 学规划 省教育科 Y12018 学规划 一般课题 农村初中三生教育教学研究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特色研究 李清富 马祥林
省教育科 ZX12102 专项课题 学规划 项目 类别
良好20项
序 号 1 2 批准编号 课题类型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单位 大理学院
吉林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培育项目名单

刘
璐
王君竹
芮佳
程妮娜 窦可阳 教
授 讲 师 文学院
谭肖莹
刘中祥
李智
徐正考 刘清才 教 陈全家 王春雪 教 赵永春
授 教 授 文学院 授 讲 师 文学院 教 讲 讲 授 师 师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0016 后套木嘎遗址一期石制品研究 0017 宋代开封地区乞丐行帮研究 0018 清代至民国大赉县城平面布局复原图 0019
赵新宇 史本叶
副教授 副教授 教 授
祺 王溪月 苏梦然 杭天宇 王谞达 王灵
金城集团国有企业重组及其竞争力提升的 杨苏伊 雷文佶 调查研究 修
齐 王
平 勇
斡旋受贿罪司法界定疑难问题研究 —— 以 柳佩莹 刘艺行 廖 鑫 刘洪洋 辽宁省辽阳市检察院历年案件为分析对象 网络账号的权利归属及法律适用问题 —— 冯宇雷 杨晨宇 以 qq 号码为例 雄 卢晴川 刘路明 李志
清初宁古塔流人诗歌与地域文化建构初探 滕振铎 廖旎羽 ——以方拱乾、吴兆弿为例 晨
满族民间说部的比较与探究——以《萨大人 冷贺璇 0014 传》、《萨布素将军传》和《萨布素外传》 王彦人 伟 为例 0015 高校学生学习型社团发展模式及状况调研 刘丽娜 李正旺 —吉林大学为例 文 张 李 依 平 朵 周 娣
红 陆轶男 陆梦雨
殷冬水
副教授
行政学院
于君博 王庆华 刘雪莲 林奇富 教 李 王郅强 于桂兰 刘金全 肖玮 刘少 张世伟 孙 烨
副教授 教 授
行政学院 行政学院
实现可操作村民自治的政策探索 —— 以德 孙月东 路帅东 惠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例 中国 NGO 与政府互动问题的探究——以绿 崔 家园志愿者、自然之友为例 琦 俞东阳 刘 方 巴敬成 贺竞超 任晟君
云南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基于德宏州的分析

基金项 目: 云南省教 育厅 科 学研 究基金项 目“ 德 宏经 济转型 的演化与 经济发展 方式转 变研 究” ( 2 0 1 1 C 2 0 1 ) 的阶段性研 究
成果 。
作者简 介: 饶毅( 1 9 6 6 一 ) , 湖北建始人 , 讲师, 硕 士研究生 , 从 事区域经济与 国际贸易研 究。
置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 , 第 一 产 业 对 劳 动 力 数 量 规 模
中 图分 类号 : F 1 2 1 .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l X( 2 0 1 3 ) 1 7 — 0 1 0 1 — 0 3
特 色经 济与 优化产 业 结构 的 内涵
一
统一的市场。 二、 特色 经济 与优 化产 业 结构 的互动 关 系
( 一) 特色经济对产业 结构 调整 的带 动作用 特色经济 以特色产业 为核心 , 发 展特色产业是产业 结构 合理化演进 的必 然过 程 ,能够促进产业结构 的进一步优化 。 产业结 构优化一 方面是指产 业结 构的调整逐 步向产业 的高 级化方 向发展 , 也 即从产业 的低科技 含量向高科技含量方向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4
放, 加强 合作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为合理经济 结构 的形成 做好
了铺垫 。由此 可见 , 以特色产业 为核 心的特色经济 的发展能 有力带动经济结构 的调整和优化 。
( 二) 产业结构是特色经济 的构架
产 业结构 , 即产业 间的关 系结构 , 反 映一个 国家产 业之
色 经济是 以特色产 品为核 心 , 以特色产业 为依托 , 以特 色资
源 为基 础 , 以特 色 技 术 为主 导 的一 个 系统 工 程 。 对 特 色 经 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实践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这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创新实践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例如,一些来自东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和权威,而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主探索。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解和沟通的障碍。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
此外,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以单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衡量和培养学生,无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创新的理念1、文化包容与尊重教育创新首先要树立文化包容与尊重的理念。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摒弃文化偏见和歧视。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文化被认可和尊重。
2、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需求。
因此,教育创新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学习和生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创新的实践策略1、课程设计的创新在课程内容方面,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
同时,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现状及走向

土探 索 主要集 中在 对少数 民族 多 元文化 课程 的开 发 ,多元 文 化校 本课 程 的构建及 多元 文化 视野 下的各 学科 教学方 式 的转换 。
二 多元文化教育 的内涵 多元 文化教育形成 于 2 0世纪 6 0年代美 国的民权运动 。
发展 至今 ,多元文化教育 的理论 和实践 日趋成熟 。目前 ,多 元文化教 育的研究引起 了世界各 国研 究者的注意 ,他们从不 同角度 、不 同的方式解读多元文化教育 。
纪9 0年代至今我 国多元文 化教育研究文献的梳理 , 总结 了多 元 文化教育研究 的基本历程 、热 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我 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的基本历程 2 世纪 6 年代后 ,多元文化主义伴 随着欧美民权运动迅 0 O 速 发展起来 。多元 文化教育兴起 并迅 速发展成 为世 界 民族教 育 的一种趋势 。 多元文化教育在 2 世纪 9 年代传人我国。 0 0 概 括起来 , 国对 多元 文化教育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 阶段 。 我
6 .注重儿童 同伴的合作与分享 不 同的儿 童基 于他们各 自的直觉 、已有 的知识 和经验以 及相关 的生 活经历 ,可能对 同样 的科学 活动有 不同的感受和
理解 ,儿 童通 过相互分享和表达 ,实 现了彼此科学经验之间 的碰撞和对话 ,有助于他们进一 步改进 和完善 自己对科学现 象的理解 和吸收。因此 ,可 以认 为儿 童的学习和发展既依赖 于教师 的支持 ,也 依赖于有能力 的同伴 的影 响和帮助。在科 学活动 中 , 不同能力 和经验的儿童 通过彼此 和谐 的人 际互 动 , 合作参与科学 活动 ,共 同分享经验 , 同伴互 动成为影响儿 使 童科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支架 。 参考文献
您所在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操作滑动滑块进行验证
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

和正 面态 度 的 。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的信 念 、 知 识 和 技 能 ?笔 者 认 为 , 如 果 幼 儿 教 师 对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的认 识 不 清 或 态 度 消 极 , 将 影 响 其 幼 儿
教 育 实 践 的效 果 。
二、 研 究 过 程 及 问卷 结 果 分 析
边 疆 民族 地 区 幼 儿 教 师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态 度 的 调 查 研 究
以红 河 哈尼 族 彝族 自治州 为例
王 邦 勇
( 红河 学 院教师 教 育学 院 ,云南 蒙自 6 6 1 1 0 0 )
[ 摘 要 ] 通 过 实证 性 研 究发 现 : 红 河 州幼 儿 教 师 对 多 元 文 化 社 会 、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和 民 族 文 化 进 幼 儿 园 总 体 上 持 积极 、 正 面 的 态度 ; 但 幼 儿 教 师缺 乏相 应 的 多 元 文 化 教 学 技 能 , 从 而造 成 其 对 多元 文化 教 育 缺 乏 深层 次 的
2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年 第 3期 ( 总第1 3 9 期)
牡 丹 江教 育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M UDAN『 J I ANG COL LEGE OF E DUCAT1 0N
N O.3, 20 1 3
S e r i a l No . 1 3 9
研 究 背 景 及 目的
[ 文献标识码]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2 3 2 3 ( 2 0 1 3 ) 0 3 — 0 0 7 9 — 0 2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总结其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提倡尊重和容纳不同文化背景、族裔、性别、性取向等差异的教育理念。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同时弘扬多元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与全球化的推进、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密切相关。
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现状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和实践。
目前,各国研究者已经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方法、政策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
2、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者们总结了多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如并行课程、融合课程、比较教育等,并分析了这些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3、多元文化教育的评估与方法:研究者在评估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评估工具和指标。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个案调研、实证研究等。
文献回顾可以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个案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情况,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或准实验的方式,验证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范围也不同,研究者需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目的进行选择。
四、多元文化教育的成果多元文化教育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视野,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挑战。
民族地区教师反思情况调查

民族地区教师反思情况调查[摘要] 通过对海南五指山民族地区和三亚民族地区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和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民族地区教师教学反思情况和水平。
发现五指山民族地区教师更注重群体本位,三亚民族地区教师更在意学生成绩。
[关键词] 民族地区课程改革教学反思一、研究背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
因此,教学反思被视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新自己教学观念的过程。
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适应情况。
了解课改中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了海南五指山民族地区和三亚民族地区的3所农村中学。
这3所中学的学生92%以上是黎族,黎族教师占全部教师的46%。
参加本次调查的教师中21~29岁和30~39岁的教师各占27.9%和46.5%,其余为40岁以上教师。
从年龄上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层次分明,形成了合理梯队的教师队伍。
其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占51.2%。
教师教龄在1~3年的新教师占29.3%,7~15年的教师占26.8%,16~20年的教师最多,占29.3%,还有12.1%的教师教龄在21年以上。
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了东北师范大学王春光在博士论文“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中所编制和使用的问卷,辅助以观察访谈,旨在了解黎族地区教师对课程改革和培训的态度、教师教学现状、教师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反思的时间、方式及问题等,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教师对课改和培训的态度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对新课改的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把课程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把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至关重要。
基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云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机制研究——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基金项目: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课题“基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王瑞花,德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心理学。
基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云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机制研究———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王瑞花(德宏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芒市 678400)摘 要: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系到国家安全、边疆繁荣、社会稳定。
本研究从心理学视角,通过对德宏州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从认知、情感、态度和意志行为维度来构建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模型和心理路径,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础和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机制;心理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3)02-0065-10云南地处边疆,由于少数民族种类较多、民族文化类型多样、跨境民族、“直过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云南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以德宏州为例,从文化共生及心理学视角出发,探寻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逻辑,为云南边境地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寻更多的理论支撑及实施路径。
一、研究方法及对象选择(一)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德宏州多民族文化共生的背景进行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界定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
同时,查阅了德宏州各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沿革、民族发展脉络和现状。
2 调查法综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本研究从认知、情感、态度、评价和行为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设置调查问卷的条目,进行外显的现状、特点描述。
德宏师专调研报告

德宏师专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德宏师专位于云南省,是一所重点中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以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 调研过程2.1 调研目标- 了解德宏师专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情况;- 分析学校在教育资源和设施方面的问题;- 探讨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满意度;- 发现学校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2.2 调研方法- 面对面访谈教师和学生;- 观察教学情况和学校设施;- 调研问卷调查。
2.3 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德宏师专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缺乏最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应用;- 学校设施相对简陋,仍然存在教室不足等问题;- 学生普遍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习环境较为满意。
3. 问题分析3.1 教师培训不足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更新。
这可能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3.2 设施不完善由于学校的教室不足,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寻求解决方案,如扩建教室或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进行教学。
4. 建议与对策4.1 提高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2 改善学校设施学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资金用于改善学校设施,增建教室,并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4.3 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制度和学生指导体系,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
5.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德宏师专的教育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并促进德宏师专的教育水平的提高。
对民族地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民族地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少数民族教育科研起步更晚。
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还是比较快。
一些教科所教研室从实际出发开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教科研成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决策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首先必须肯定的。
但也应该承认,民族地区的教研工作并不都是出色的。
从总体上讲,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研究,在许多方面还相当落后,至少目前还不容乐观。
一、民族地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在队伍建设方面1. 人员编制偏少国家教育部对地、县教研机构人员编制的基本意向是:原则上按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门类进行配备。
民族地区,特别是进行双语教学的民族地区,按理应适当放宽,而实际上却少得多。
许多州教研室只有五、六个,有的县教研室仅仅一、两个。
2. 人员结构偏乱民族地区教研人员在知识能力、年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一是人们尽管从理论上承认应该抽调骨干,但在实践中,当面对与学校争人才的矛盾时,一般都不愿或不能将较高层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调给教研部门。
二是有些大中专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进了教研机构,他们拥有书本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
三是部分老教育工作者和老教师退居教研单位,对现代教育教学缺乏敏感和锐气。
四是少数民族的教研人员少,且知识、能力一般偏低。
五是上述人员中的大部分缺乏教育理论的基本修养,不了解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基本发展脉络,他们能力比较单一,知识结构缺漏甚多。
3. 人员待遇偏低政策规定教研人员享有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但在具体执行中,有些做法却不是这样。
如:教研人员享受不了相应的教龄补贴;在评优选先、成就认可上,常常被排除被遗忘;在受训进修问题上,也常因经费短缺而坐失良机,个人发展受到阻滞,导致知识老化,能力衰退……凡此种种,无一不在挫伤着教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在工作条件方面1. 经费紧张教育经费少,势必影响到教研经费的正常开支,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人们的偏见在起作用,认为教研部门是软组织、消费单位,不会赚钱,只会花钱,给多少也不够,要是不给、少给也能过得去。
立足边疆大地,打造多彩文化

立足边疆大地,打造多彩文化发布时间:2022-12-12T03:21:12.63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80期作者:李才能王西涛[导读] 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这里有傣、景颇、德昂、傈僳、阿昌五个世居少数民族。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中心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中心学校 678407 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78400摘要:校园文化能让育人环境更优、办学品位更高,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中心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学校“多彩教育”文化设计同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现在从“多彩”文化的精神内涵、实践探索和成功实践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学校多彩文化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一、“多彩”文化的精神内涵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这里有傣、景颇、德昂、傈僳、阿昌五个世居少数民族。
秀丽的自然风光,璀璨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这里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
根据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学校提炼出了“创多彩教育,绘出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以及衍生出来的学校标识。
办学理念是核心,“三风一训”是支撑,学校标识是特色展现。
一是办学理念。
根据多彩文化的源头背景,学校提炼出了“创多彩教育,绘出彩人生”的办学理念。
“多彩教育”是多空间、多维度、多元化的教育。
“创多彩教育”体现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科学的育人途径。
“绘出彩人生”则表达了学校让每个孩子从多彩走向出彩的育人目标。
二是三风一训。
根据办学理念,经过全体师生广泛讨论,提出了“多善为德,光彩为行”的校训,“多元共生,异彩纷呈”的校风,“多方施教,精彩育英”的教风和“多思乐学,阳彩做人”的学风。
三是学校标识。
风平镇主体民族是傣族,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临水而居,以水为伴,柔情似水,孔雀是傣族的吉祥鸟,学校把水和孔雀的羽毛作为学校多彩文化的元素,先后设计了校徽、校旗和吉祥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5所小学的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28.00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彭娟[导读]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现实,对教师素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民族地区学校里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现状。
(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摘要: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现实,对教师素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民族地区学校里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现状。
本研究选取了云南边疆地区德宏州具有,民族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特点的5所小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发现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不足,学校缺乏多元文化相关教育。
因此,加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培训,增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是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师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在国内外都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果,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教育领域,国外研究主要探究多元文化教育。
目前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于理论探讨层面,而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缺少实证调查。
本文基于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调研的复杂性,选取了云南德宏州部分小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呈现德宏地区部分小学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反映出德宏地区小学教师的某些共性问题。
把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融入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之中,从探究小学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对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提高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德宏州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云南德宏州地处中国边境,北、西、南三面与缅甸相交。
这里边境口岸开放,货物流量较大,人流量多,不少缅甸人来到这里求生存,德宏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境内有九条公路与缅甸北部城镇相通,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盈江、章凤两个省级口岸。
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汇聚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州总人口的一半。
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繁荣的边境贸易,使得德宏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社会。
在德宏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基础教育中的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教学情景,也必然接触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特别是我们的小学教师,其基础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持理解与宽容态度,尊重、欣赏他们的不同文化,让我们的教师能够站在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抵制偏见与歧视,追求教育公平。
基于此,我们选取了德宏州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校做了实地调查。
它们分别傣族村寨内的2所小学,以景颇族学生为主的一所小学,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处在畹町口岸的一所小学。
(一)调查总体情况本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考察德宏地区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现状,问卷由教师的背景资料、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等部分组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5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共有42份,问卷有效率为 84%。
(二)具体调研情况分析在围绕“教师对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认识”这一设置问题时占86%的教师认为“教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会让自己收益良多”,100%的教师同意“教师有必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认同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并乐于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92%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86%的教师同意“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学业应该有不同期待”,76%的教师同意“自己了解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的多元性”,说明教师认为自己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期待,会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来要求学生。
在围绕“教师对民族文化差异的认识”这个题目时有62%的教师赞同“感觉与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群体相处困难”,这说明在德宏小学教师群体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起来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存在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障碍;45%的教师不同意“能够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群体中学到很多东西”,说明教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学习方面还比较欠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还不够;46%的教师表示同意“住在单一文化地区比多元文化地区好”,而81%的教师同意“愿意学习和接触不同民族的文化”,79%的教师都同意“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彼此的友谊和交往”,83%的教师同意“德宏州的每一种民族的文化都应得到传承和发扬”,79%的教师不同意“少数民族应当放弃自身融入主流文化”,说明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多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对社会文化多样性持有积极的态度,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接纳和喜爱,但是对多元文化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相应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还没有领会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深刻价值。
这也说明德宏州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多元文化社会和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融合。
在“教师对学生多元文化的认识”这一题目中有76%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学生只需要用汉语来沟通”,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可以用其他语言与学生沟通交流,折射出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可,以及在工作中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83%的教师同意“所有学生不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应知道文化的多元性”,说明了大部分的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是积极正向的,都认为学生应该了解文化的多元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应该学习接纳尊重其他的民族文化;90%的教师同意“要做一位好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文化的差异”,说明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解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性;90%的教师同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文化的差异”,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这也与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多元文化背景的经验有关。
而在“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的认识”这一题目中 40%的教师同意“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没有重视多元文化的内容”,37%的人表示中立的态度,2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83%的教师同意“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培训不足”,说明德宏州小学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比较欠缺;67%教师同意“信仰自由是多元文化社会主要特色之一”,这反映出教师对社会宗教问题的开放与宽容态度;100%的教师认为“加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有助于与不同背景的学生相处”,充分说明教师掌握多元文化知识,对其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可和需求。
二、德宏州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学校和老师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很多老师的自觉行为。
但对于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全面的素质培养,尚需进一步加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师对多元文化即认同又顾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1%的教师“愿意学习和接触不同民族的文化”,79%的教师都同意“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彼此的友谊和交往”;另一方面,有46%的教师认为“住在单一文化地区比多元文化地区好”,33%的教师持中立的态度,21%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
说明存在一部分教师内心既想学习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但是又对复杂的多民族生活环境产生顾虑和担忧,产生了对多元文化态度的矛盾心理。
(二)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够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应该是全体教师都应具备的。
但一些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对此显然认识不足,认为一些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只是少数民族教师的事情,即使民族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只是关于他本民族的文化,不会涉及其他的民族文化。
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自觉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内容、途径到方法,都没有突出多元文化的培养。
(三)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问卷暴露出有44%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群体中学到很多东西,有7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群体相处困难,有79%的教师认为民族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彼此的友谊和交往。
教师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沟通有困难。
教师基本对多元文化教育持积极认同的态度,但对其认识大多还仅停留在表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并没有因学生所持有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没有自觉的意识,难有自觉的行为,教育实践中忽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难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四)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的培训访谈和问卷都暴露了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83%的教师认为他们在多元文化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不足。
学校重视的是教学技能的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有所忽视。
在访谈的时候有位老师谈到学校的培训很少,关于多元文化方面的培训基本没有,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只有派景颇族老师去参加,他培训回来之后通过讲座的形式去教其它的老师,但是他们培训的内容也只是跟本民族相关,每个民族的培训都是分开的,一个民族的培训不会涉及到其它的民族文化,在一个培训班里,只有一个民族,这样培训起来比较方便,老师们也更容易理解。
三、提升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对策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的知识和相应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文化族群和不同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养成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带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一)建构完整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理念与目标多元文化观念的缺失,会导致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的淡漠,完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养成多元文化教育观。
教师教育必须帮助未来的教师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对他们各自学科领域和教学实践的意义,并对各民族的文化语言有所认识与了解,发展其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从而养成和掌握设计多元文化教学情境的能力[12]。
(二)探索“多元一体”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模式民族地区的教师研训机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因为在民族地区的学校里,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