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
诗词那些事|先秦诗歌㈤《楚辞》
诗词那些事|先秦诗歌㈤《楚辞》
楚辞:本意指楚地的语言,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
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是战国后期从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是西汉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国当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
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来表现思想感情。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言漫长流利,有停顿、延伸,委婉而多情。
”楚辞“的文化渊源
《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
进一步的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和阴阳家的思想及经典都传入了楚国并产生了影响。
对《楚辞》产生了最直接影响的是楚文化,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
多用”兮“字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
巫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的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祭祀时要奏乐、唱歌、跳舞以娱神。
这种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
给楚辞提供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也提供了直接营养。
试论战国早中期楚方言的韵部特点
关于上古 楚方言韵部特 点 的讨 论早 已有 之 。 前 辈学 者主要 以 《 老子》 、《 庄子》 、《 楚辞》等 楚人 的
作 品为研 究对象 ,辅 以 《 方言》等文献 中对于 “ 楚 语”的记载 ,通 过与 《 诗经》音系 的比较来分 析归
董同 先 生通 过对 《 老子》与 《 楚辞》用 韵的
简 、郭店 楚简的谐声 、假借与 《 楚辞》 、《 庄子》的 用韵 结合起来 ,并与 《 诗经》音系相 比,认 为战 国 楚方 言脂部 的一部 分字转入微 部 ; 真部 的一 部分字 转入 文部 ;《 诗经》音 系 中的长入声 字在战 国楚方 言 中变 为去声 , 从 而转入 阴声 韵部 ( 有例外 ) 。 他 们 利用 出土 文献 总结 出的楚方 言 韵部特 点 与前 贤
1 5 0次 ,其 中独用 1 1 3次 ,通 韵 7次 ,合 韵共 1 9 种3 0次 。 除此之 外 , 郭店简 中共有 5 6 5组通假 字 。 本字和 借字 同韵部者共 5 0 3组 ,不同韵部 的共 6 2 组, 其 中本字与借 字韵部属于对 转关系 的有 3 5组 。
楚简之幽接触共 6次。 ( 1 )《 老 乙》 简 1“ 备”( 职) 、“ 复” ( 觉 )相
言 ,使 我们对 楚方 言 的认识前进 了一大步 。 刘 宝俊先 生研 究 了马王 堆 帛书 中的 《 黄 帝书》
中的韵 文后 ,认 为之 幽 合韵 、东 阳合 韵 、鱼侯 合 韵 、耕 真合韵是 上古楚方 言的特 色 。 赵彤将 上博
纳楚方 言的特 点。概而言之 ,主要 有 以下几 家 :
杨建 忠博士使用 了马王堆汉墓 帛书 中的借字与
被借字 、扬雄 《 方 言》 中楚方 言标音 字等材料来研
湘夫人—楚国屈原《九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湘夫人—楚国屈原《九歌》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
袅袅兮秋风②,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③,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④?沅有茝兮醴有兰⑤,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⑥,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⑦,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⑧。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⑩。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①帝子:湘君称湘夫人之词,因为湘夫人是帝尧的女儿,所以称为帝子。
②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这里形容秋风微弱。
③白薠(fán):一种秋天生长的小草,湖泽岸边多有之。
④萃(cuì):聚集。
蘋(ín):水草名。
罾(zēnɡ):鱼网。
此言鸟为什么聚集水草上,鱼网为什么挂在树上。
⑤茝(chǎi):白芷,香草名。
⑥荒忽:同恍惚,模糊不清。
⑦麋(mí):驼鹿。
⑧济:渡。
⑨腾驾:飞快地驾车。
⑩葺(qì):原指茅草苫盖房屋,此指盖房屋。
荪壁:用荪草装饰墙壁。
荪:香草名。
桂栋:用桂木做正梁。
擗(ǐ):拆开。
镇:同“瑱”,压坐席的玉瑱。
杜衡:香草名。
芳馨(xīn):芳香之物。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
这里的九疑,指九疑山的众神。
褋(dié):禅衣,指贴身穿的汗衫之类。
洪兴祖《楚辞补注》:“《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
’”搴(qiān):拔取。
骤得:一下子得到。
此句言好时光不可能骤然得到,有好事多磨之意。
译文:夫人降临在江北小洲,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
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文化精华之秦汉《楚辞》
文化精华之秦汉《楚辞》文化精华之秦汉《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诗歌体裁,即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诗歌样式。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本为楚地的歌辞。
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二是指一本诗歌集的书籍《楚辞》,西汉时期,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所以《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它其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东汉时代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唐代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唐代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上》:“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楚辞者,楚人之辞也。
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缱绻(qiǎquǎn)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于是楚辞代《诗》而兴,蔚然成家矣。
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优选份
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优选份国学经典《楚辞》读后感 1我第一次读《离骚》的.时后,还是在升入四年级之前的暑假,那个时侯丝毫不懂,合著注音和释意,一点一点的阅读、背诵。
在我对楚辞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凭借着一种感觉,我爱上了楚辞。
直到现在我明白,那种感觉就是对屈原的敬佩和尊重。
在我心中,屈原是一箇无可否认的天才诗人,佢的人生充满了浪漫。
在佢的诗中,有高冠长佩的美人,有芬芳淸幽的香草,有飞驰云端的远游,这一切都似眞似幻。
屈原的诗永远是梦与眞的结合,分不淸哪些是实,哪些是虚,与庄周梦蝶颇有些神似。
唯一不同的是,庄子是飘逸的,而对于屈原来说,佢的责任感成了桎梏,牵绊住了佢的手脚,使佢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一部《楚辞》是以屈原的毕生心血所作,每一首诗都浸透著诗人的血泪。
直到今天,透过凄美忧伤的诗句,还能体会到屈原的执著、痛苦、愤怒和思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少年得志的屈原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个颜色憔悴、行吟江畔的老翁,在风雨中默默的坚守著自个的理想,用枯槁的躯体紧紧抱住祖国的土地,谛听著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
我曾在许多箇无人的静夜裏背诵楚辞,那种凄冷的美感,使夜闲的月光更加皎洁冷淸,奇寒彻骨。
从未有一部作品,使我的心那样冷,那样静。
对我来说,楚辞的艰深晦涩如同曲折的小路,但佢的美,就像小径上幽静美丽的风光,彻底折服了我,把我带进了另一片明媚而晴朗的天空。
所以在每次旅游的飞机上,我都会温*楚辞。
优美的诗句,使旅途不再艰苦漫长。
我从心底裏热爱那些诗句,每时每刻都不曾忘记。
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后,楚辞中的词句,如淸泉一般灌溉著我的心灵,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我选不出最爱的一段,因为每一段都是那样的美好。
我只爱那美丽的章句,爱那凄美的风格,而且更爱屈原纯洁的心灵。
自从第一次翻开那本书开始,我就和美丽的楚辞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现在,对楚辞的热爱依然不变。
希望每一天,我都能拥抱那些可爱的诗句,在阳光中品味楚辞中语言的魅力。
宋代楚辞的艺术特色
宋代楚辞的艺术特色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中宋代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宋代楚辞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复兴与创新宋代是楚辞复兴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许多文人开始重新关注和研究楚辞,试图将其复兴为一种传统诗歌形式。
同时,他们也大胆进行创新,赋予楚辞以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
2. 感情真挚与豪放奔放宋代楚辞强调真情实感,通过深入揭示个体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来打动读者。
曲折迂回的抒情方式成为了楚辞的一大特点。
同时,在表达爱欲、离别之苦、豪爽之志等方面都显得十分开放和奔放。
3. 形象生动与意境深远宋代楚辞善于运用具体形象描绘和富有韵味的比喻表达,使文字具备了强烈的视觉化效果。
通过精心挑选和运用特定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楚辞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复杂而丰富的意境。
4. 声调变化与音乐美感楚辞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在其独特的声调变化和音乐美感上。
宋代文人对楚辞进行了音律上的创新和修饰,使其在演唱时更加和谐动听。
这种声调变化不仅增添了楚辞诗歌作品的艺术性,还赋予了作品一种情感上的表达力。
5. 文学地位和影响宋代楚辞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推动了后世诗歌形式的发展,并为后来许多文人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从内容、形式到风格趣味,楚辞都对宋代以及之后几百年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起来,宋代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它既传承了楚辞的传统,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创新元素。
其真挚感情、生动形象和音乐美感都为后来文学作品带来了深厚的影响。
(字数:270)。
关于《楚辞》的文学常识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与南方文化的瑰宝《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是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
一、起源与编纂《楚辞》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才专指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共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东汉王逸又作《楚辞章句》为之注解,并增入己作《九思》,遂成十七篇。
这十七篇的篇章结构,成为后世通行本。
二、文学特点《楚辞》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描述了楚地的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其句式灵活多变,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与《诗经》的古朴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更为活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主要篇章与代表作《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等。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具有自传性质,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国家、愿为之效力的悲痛心情,抒发了自己对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四、影响与传承《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辅相成,对后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楚辞》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等国家中也有较大影响,现代传入西方后,也曾引起持久而广泛的关注。
总之,《楚辞》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也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楚辞
一、楚辞产生于楚地的原因
1、楚辞产生于中国南方的楚地,是有着文化传 统方面的原因的。 2、受楚地民歌的影响。 3、与楚地民间的巫风分不开。 4、楚国的音乐和楚地的方言,对楚辞的产生也 有一定的影响。
二、关于“楚辞”的含义 1、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是一部诗歌集子的名称
三、楚辞的特征 1、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2物,故可谓之楚 辞。” ——宋· 黄伯思《东观余论· 翼骚序》 2、楚辞句子长短不齐,以六言为主,在句子当中或末尾广泛地、整 齐地使用“兮”字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屈原及作品 1、屈原的生平 2、屈原的作品 《离骚》分析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诗词讲座之三:《楚辞》赏析
诗词讲座之三:《楚辞》赏析诗词讲座(3)浪漫主义的个性光辉——《楚辞·离骚》赏析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最著名的一节。
他的作品收录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的《楚辞》中。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采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离骚》是《楚辞》中最富文学魅力的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首浪漫主义抒怀诗。
《楚辞》被后人称为“骚体诗”,便是因《离骚》而来,所谓“诗人骚客”也是由此引申而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更是作者身世与志向的真实写照。
诗的前半部分介绍了作者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回溯了自己辅佐君王衷心秉国、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从而引出“上下求索”的崇高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转而请灵氛占卜、向巫神询问出路,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以及在升腾远游之中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理想的国士精神。
欣赏《离骚》,要格外注意它的浪漫主义情怀。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还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必修九《楚辞》的教学计划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楚辞》所 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人文精
神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
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楚辞》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难点:掌握《楚辞》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通过讲解、示范、课堂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注意事项:强调学生对《楚辞》的阅读、背诵和模仿练习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楚辞》简介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 作。
《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被誉为 “千古绝唱”。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楚辞》在文学史上 具有崇高的地位,被 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之一,对后世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楚辞》的创作背景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一部诗歌集,是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屈原是《楚辞》最杰出的作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和楚文化 的热爱与忠诚。
《楚辞》的创作背景是楚国社会矛盾激化和楚国国势衰微的反映,其诗 歌形式和风格也受到了南方民间文学和楚文化的影响。
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完成情况: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率和正确率,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作业反思: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优 化教学计划
楚辞的诸多文章中体现浓郁地方的句子
楚辞的诸多文章中体现浓郁地方的句子
摘要:
1.楚辞概述
2.楚辞中体现地方特色的句子
3.楚辞的地方特色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种新型的诗歌体裁。
楚辞的特点是情感丰富,描绘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楚辞的诸多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体现浓郁地方的句子。
首先,楚辞概述。
楚辞是一种富有楚地特色的诗歌体裁,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内容等方面。
楚辞运用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特色,同时,楚辞的创作主题广泛,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故事,还有山水田园等。
其次,楚辞中体现地方特色的句子。
在楚辞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动形象、具有地方特色的句子。
如《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以楚地山高路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再如《涉江》中的“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句话描绘了楚地江水奔腾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这些句子都充分体现了楚辞的地方特色。
最后,楚辞的地方特色对后世的影响。
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学体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等都曾受到楚辞的启发。
同时,楚辞中许多描绘地方景色、风土人情的句子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
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
楚辞中国古典文学
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其起源于楚国,以屈原的作品为其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
楚辞又称“楚词”,是在古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楚国正是楚辞的发源地。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这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被誉为楚辞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表达了屈原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热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了《离骚》之外,楚辞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天问》、《九辩》等。
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展示了楚辞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楚辞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对国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拉美就深受楚辞的影响,并在其作品中借鉴了楚辞的表现手法。
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楚辞中的语气词“羌”与“謇”
将 恐 将
“
又 转为窖为 赛为 庆
,
(
“
《 屈 原 赋校 注 》 第 2 7
”
一2 8 页 )
,
⑤王 洒 原 作
“
《 离 骚 语 文琉 解 》 说
,
“
羌
”
是
怎样
的 快读
。
黄岳 洲 认为
羌” (
,
怎么讲 ” 讲
楚 国方 言
)
,
因 强 调 而 踞 于 句 首成 为 《 楚 辞 》 的 一 种 固 定句 式
”
字出
现 十二例
一
、
。
怎 样理解 楚 辞 作 品 中 的
。
与
“
誊
”
,
众 说 纷纭
。
。
例如
:
羌
①王 逸 注》
、
《 楚辞 章句 》 日
:
“
羌
,
楚人 语词 也
”
,
犹 言卿何为 也
: ,
”
洪兴祖 《 楚 辞补
。
朱熹 《 楚辞 集 注 》 同解
《 广雅 释言 》 :
“ “
。
③
羌
,
,
乃也
。
《 文选 》 注
“
“
羌
乃也
。
一 日 叹声 也
“
”
③ 郭沫 若认 为
羌” 字
有 些 地 方 当成
“
乃”
,
有 些地 方 当成
,
而
”
,
有些 地 方只
》
“
是 表 示感叹 的
惧
”
,
。
楚辞与战国楚方言阳声韵韵部合韵考
2. m 尾组独用与 n 尾组合韵状况
《楚辞》中的阳声韵除了-ŋ 尾组外还包括真文元(-n
尾)和侵谈(-m 尾)五部。
我们可以看出有三个很明显的倾向:第一、-m 尾字组
不与-n 尾字组合用,其间的界限是井然的:第二,-m 尾字
组内部两个韵部不合用,亦即主元音为*-ә 的侵*әm 不与主
-30-
元音为*a 的谈*am 合韵,这与与其相配的文部*әn 与元部 *an 不同;第三,n 组字内部合用的现象极为明显,真部与 文部的合韵与独用比例达到了 50%左右[9,p229]。如果我们把 视线放到楚地其他韵文中,就会发现-m 组字独用现象在该 方言区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老子中侵部不与-n 组字通,谈 部只与文部通押一次(六十七章:俭,先),格局与楚辞极 像。郭店楚简《老子》有以“佥”通“憯”一例(甲组简 5)⑤,李存智《上博楚简通假字音韵研究》指出上博简中 有三例:赣/坎(用曰,第 306 页);朁/琰(容成氏,第 279 页);钦/敛(兢公瘧,第 180 页),与-n 组字通押。即使到 了两汉,楚地方言-m 尾与-n 尾字也决不相犯,-m 组与-n 组合韵者,只有扶风(陕西)人班固、傅毅,西蜀人王褒 等三例。可以说-m 尾与-n 尾之分,楚地比中原更为严格。
第 35 卷第 4 期 Vol.35 No.4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2013 年 7 月 Jul. 2013
楚辞与战国楚方言阳声韵韵部合韵考
倪博洋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110)
摘 要: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
跨度都有东阳通押的情况,则此似乎不只是一地之方言特
每日中华文化专词双译楚辞
每日中华文化专词双译楚辞楚辞是由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后来又成为代表中国古代南方文化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体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因而得名。
“楚辞”之名,西汉初期已有之,后刘向辑录成集,收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等人作品共16篇,后来王逸作《楚辞章句》时增加了自己的一篇,共17篇。
楚辞通过独特的文体与文化内涵,反映出南方楚国文化的特点,抒情色彩浓厚,想象丰富,保存了上古许多神话故事,彰显出不同于《诗经》传统的一种全新的文学精神与文学体式,成为与《诗经》并驾齐驱的文学形态,后世称这种文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称研究《楚辞》的学问为“楚辞学”。
Chuci (楚辞) was a poetic genre first attributed to Qu Yuan. It later became the title for the first anthology of poetry depicting the culture in south China. Chuci was so named because it made use of Chu (now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dialect, accent, and local special genres to describe the unique landscape, history, and folklore of the State of Chu. The term chuci first appeared 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later Liu Xiang compiled a literary collection including 16 pieces written by Qu Yuan, Song Yu, Huainan Xiaoshan (a group of autho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Dongfang Shuo, Yan Ji, Wang Bao, and Liu Xiang. When Wang Yi later compiled 'Verses from the Odes of Chu,' he added a work of his own to the collection, making it an anthology of 17 works. Through its distinctive genre and unique cultural elements, 'chuci' reflected the special culture of the Chu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As a genre, 'chuci' is characterized by profound emotions, wild imagination, and rich allusions to the remote historical mythology from the dawn of Chinese history. It demonstrates aninnovative and distinctive literary genre and spirit, standing with 'The Book of Songs' as twin literary pinnacles. Later generations called this genre 'Chuci' Style or Sao Style (Flowery Style), and its research chuci studies.引例 Citations:◎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诗经楚辞知识点总结
诗经楚辞知识点总结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源自楚国,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楚辞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激昂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楚辞概览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激昂的情感著称于世,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楚辞的特点1.情感激昂:楚辞以其悲壮的情感和豪放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表现出的热烈振奋之情,是楚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学情感。
2.题材广泛:楚辞的题材非常广泛,涉及政治、战争、爱情、田园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3.意境深远:楚辞的意境非常深远,它常常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多彩的语言来揭示人生的真谛,使人产生共鸣。
4.文学技巧高超:楚辞在表达手法上具有较高的技巧性,其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的能力都较为出色。
三、楚辞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天问》:《天问》是楚辞中的另一力作,其用语新奇,思想深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四、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以其激昂的情感和出色的文学技巧,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后世诗歌的创作、语言表达、情感迸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五、楚辞的价值和意义楚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而且通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烈的情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楚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积极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
楚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辞的理解
楚辞的理解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备受推崇。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楚辞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楚辞的理解进行探讨。
楚辞的理解可以从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入手。
楚辞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而闻名。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如《离骚》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一段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绘花草的生长和朝露的消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这种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楚辞的理解还需要从其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中寻找。
楚辞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它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例如《离骚》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一段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指出了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
楚辞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启迪人们的思维,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楚辞的理解还需要从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中寻找线索。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地区的民歌和宫廷音乐的总称,它反映了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楚辞的创作多以楚国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例如《卜居》中的“舒乎翠华之宫,琼玖飞觞之采。
”这一段描绘了楚国宫廷的富丽堂皇和华美景观,展示了楚国文化的繁荣和盛世景象。
总的来说,楚辞的理解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需要从艺术风格、哲理思想和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楚辞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
【楚辞其书】
楚辞又称楚词,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由屈原创造的诗歌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离一騷一》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所以《楚辞》中不光有屈原的作品,也有其他人的一些同类型的文章。
《楚辞》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一騷一”。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现实主义一精一神;“一騷一”指《离一騷一》,代表《楚辞》,充满着一浪一漫主义气息。
【《楚辞》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读:长路漫漫,但是我要努力寻找方向。
屈原要在人生之路上下求索,为了民生和家国要永远前进。
长叹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读:我掩面流涕,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
不为自己的得失而流泪,国家的衰落才让人痛苦。
看到楚国民生艰难,屈原忍不住流泪。
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一精一神,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解读:我一天天老去了,越来越担心为国立功的美名还没有建立起来。
时间是人类的最大对手,没有人可以战胜时间。
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多努力,到了老年才不会后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读:人们各有自己的一爱一好,我独独喜欢修养美德。
一爱一好美德的人,至少能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能理解世间的美好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建议“好修以为常”的原因。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解读:方的和圆的怎么能放在一起?志向不同的人怎能相安无事?在宋代,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是“异道”不能相安的典型,管宁和华歆之间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好朋友只有志趣相同,才能友谊长久。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争光。
解读:我要和天地一样长生,要和日月一样光辉。
人的生命是不可能与天地日月相比的,但是人的一精一神是可以永存的,屈原的一精一神就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解读:候鸟飞走后,还是要回到故乡的,狐狸在临死的时候,一定要将头向着巢一穴一。
动物都如此思念家乡,更不用说人了。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解读:世人都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大家都醉生梦死,只有我清醒。
屈原的孤独是一精一神上的,他因为没有知己,所以感到世间的可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读:长尺与竹竿比就显得短了,
短寸与秋毫比就显得长了。
任何事情都是相比较而言,在感到不满足的时候,要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楚辞》故事】
屈原投一江一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争夺霸权。
楚怀王很器重屈原,但是屈原的主张屡屡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一陰一谋,进王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遵守与秦王的约定,如期赴会,但是一到秦国,他就被囚禁起来。
楚怀王悔恨一交一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郢都,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异乡和郢都被秦兵攻破的噩耗后,悲痛万分,仰天长叹,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一江一。
屈原的一尸一体淹没在了汨罗一江一的滔滔一江一水之中,可是他的一精一神永远流传了下来。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楚辞》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怀。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
它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