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单式手法)
推拿手法有哪些分类?
![推拿手法有哪些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9237e2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72.png)
推拿手法有哪些分类?手法的分类一般推拿手法主要分成六大类,即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
其他分类根据手法术式结构的简繁,可将推拿手法分成单式手法与复式手法两类;单式手法又称基本手法,前者通过直接作用力作用于软组织,是指手法的术式结构为单一成分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捏法、揉法、点法、拍法、㨰法等;复式手法是通过间接作用力作用于骨关节,即手法力通过骨骼杠杆及软组织的张力作用于远端的关节或韧带,引起关节运动状态的改变,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法,如按揉法、拿揉法、推摩法、牵抖法等。
根据手法作用又可将其分为刺激类手法、放松类手法、整复类手法、镇静类手法、兴奋类手法等;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又可将其分为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根据推拿流派又可将其分为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手法等;根据手法阴阳属性又可将其分为阴柔型手法、阳刚型手法;根据手法操作程序又可将其分为准备手法、治疗手法、结束手法。
六大类手法简介1、摆动类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的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包括一指禅推法、搓法、缠法、弹拨法、㨰法和揉法等。
而滚法为基础手法,练习好滚法摆动类其他手法就很简单了。
代表手法:㨰法动作要领(严隽陶主编推拿学,我大学的教材)自己可在沙袋上练习,注意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注意事项临床应用:㨰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地方。
滚法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可用于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和运动系统疾患。
古典按摩手法
![古典按摩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e393f5c8d376eeaeaa31db.png)
人生享受——阳光SPA
理论概述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 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 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 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 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 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 药。”
古典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一)、分单式手法——如分、切、打、合、 扫、压、抖、运、扯、伸、扼、抓、抚、拍、 屈、拨、刮、贯、迭、背、点、挪、挤、振、 捏、晃、捋、拿、推、捻、掐、勒、弹、掖、 捣、啄、梳、揉、提、滚等。 (二)、复式手法——如叩击法、拍打法、扳 肩、平推、屈伸、弹拨、捏脊、顿挫、指揉、 揉搓、揉按、提拿、颤推、抚摩、提弹、掌抹、 扳腰等等。
古典手法示例
第二节 阴型柔术
手法动向:向心地由外而内。 分贯通、补气、揉捏、和络法四种手法; 要点:弱力柔韧、轻快短时。 适用于神经麻痹、神经衰弱、肌肉萎缩、 外伤后遗机能异常及机能减退所引起的 各种疾病。
阴术四法对比图表
作用
性质 动向与用力 手法
兴奋、激发、补助、营养
补法、轻刺激 向心地由外向内,轻快短时,弱 力柔和 1.贯通2.补气3.揉捏4.和络
Ⅰ、贯通法
又名放通法。分拂、擦、抿、抹、押、 拈六法。 操作方法:在病伤处周围行拂擦等贯通 手法,使伤处瘀血和坏死废物迅速排除 和贯通,消肿止痛,舒筋活血,平衡阴 阳。
贯通法六小手法比较
1.拂——伸指轻力掠越表皮为拂。 2.擦——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曲折摩擦, 用力较重。 3.抿——用一两个手指腹顺直轻擦,多 用于眉目、头部和肋间。 4.抹——用手掌或手指抹,路线较宽而 长,比拭法稍重。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8e3f1ee53a580217fcfe36.png)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拿与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推拿手法介绍(推荐阅读)
![推拿手法介绍(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c44f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8.png)
推拿手法介绍(推荐阅读)第一篇:推拿手法介绍推拿手法介绍一定义:按摩亦称推拿,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之前,指甲要剪短(主要是指甲易擦伤皮肤),手要清洁(每次按摩之前之后都要洗手,注意按摩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手),天气寒冷时一定要把手搓热再按摩(病人感觉不是很好)。
按摩者和被按摩者都应该选择合适的体位(按摩者如果体位不合适,易伤腰、背)。
按摩方向一定要按照淋巴流动方向或向心性按摩,淋巴结所在部位不宜按摩(颈部、腋部、腹股沟部)。
按摩一般来讲应由轻到重再到轻,各人所能承受的力量不一样,应人而易,及时询问病人的感觉,切忌粗暴动作。
按摩介质的使用A 起润滑的作用,减少皮肤的摩擦(滑石粉)。
B 这些介质本身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的作用(扶他林、镇骨水)。
禁忌症:A 肿瘤 B 妇女例假和妊娠期C 血友病和紫癜患者D局部皮肤病、淋巴炎、淋巴腺炎、脓肿E 急性闭和性软组织损伤,轻者24小时以内,重者48小时以内,不宜按摩 F骨折和关节脱位三基本手法(均匀、持久、柔和、有力)推摩(推法):在身体一定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抚。
此手法有四种,分别是手掌推、掌根推(多用于开始或结束动作)、手指推(四指推,多用于治疗中的弹拨)和拇指推(多用于面部)。
擦摩(擦法):用拇指、四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手掌、掌根贴于皮肤上做来回直线型往返摩动,作用力主要集中在皮肤,起到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提高皮肤温度.分为拇指指腹擦法、大鱼际擦法、手掌擦法、掌根擦法。
揉法:分为指揉(指腹紧帖皮肤回旋揉动)、掌揉,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轻揉的作用:镇静止痛。
重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软化疤痕。
揉捏:拇指与食指或中指相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在某一部位同时做持续揉捏动作。
动作要领:拇指与食指相对,手成钳形,掌心和各指紧贴皮肤,腕关节放松,沿相心方向做有节律旋转或转移,动作缓慢、连贯、有力。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b4dd0b6c85ec3a87c2c589.png)
推拿主要基础手法基础手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
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手法结合运用。
一、滚法1、定义: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伸屈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2、注意事项(1)起始动作:手指自然弯曲如握空杯状,置于沙袋上。
站姿:前丁后八。
(2)方向:前后左右斜45度,频率:120-160次每分钟。
(3)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
(4)操作时手法的加力来自:上身前倾所增加的力和伸直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
3、相关手法(1)掌指关节滚法: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
(2)指间关节滚法:指间关节作为着力点。
(3)前臂滚法(肘滚):前臂尺侧作为吸定点。
(4)这四个手法都要求放松,除吸定点外其余大致相同。
二、揉法1、.定义: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
2、分类、操作(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时,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刺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全掌揉法是以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术式与掌根揉法相同。
(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
(4)三指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拇指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微悬。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92dda2d67ec102de2bd898f.png)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绪论推拿医生为治疗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在患者体表进行的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均称为推拿手法。
手法是推拿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手法在推拿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各种手法其治疗效应和适应征各不相同,而且人有老少,体有强弱,证有虚实,治疗部位有大有小,肌肉有厚有薄,手法的选择和力量的运用都必须与之相适应,过之和不及,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如果盲目施术,手法生硬,使患者不易接受,必然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还可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因此,临床当根据具体情况辩证选用不同的手法,组成合适的手法处方,并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控制刺激量的大小,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推拿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深透的目的。
手法必须根据要求去练习,才能事半功倍。
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以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因此,有力的含义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所需要之力。
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并不是单纯指力气大,而是一种技巧力。
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并借以调整力的大小,施加恰当的手法力。
因此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施加恰当的手法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稳而又有节奏性。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单式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单式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8f03c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8.png)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单式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操作方法,是推拿学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单式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
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疗法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主要推,揉,按,摩,掐,捏,运,捣,拿,擦,搓,捻,刮,尧,拍,按揉,揉捏17种常用手法,今天为大家讲推法。
①、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于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
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操作:1.直推法:以一手握持小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
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螺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食中两指伸直,以螺纹面着力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频率每分钟约250次左右。
2.旋推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3.分推法: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其桡侧缘,或用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上,用腕部或前臂着力,带动着力部分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做直线或弧线运动。
一般可连续分推20-50次左右。
4.合推法: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于小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的两旁,用腕部或前臂着力,带动着力部分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动作要领1.直推法:用拇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拇指作主动的内收和外展活动。
用食,中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肘部作适当的屈伸活动。
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
操作时必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2.旋推法:医生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松弛仅依靠拇指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犹如用拇指作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要求动作协调,均匀柔和,速度较直推法稍缓慢。
3.分推法: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作横向直线推动。
按摩基础手法
![按摩基础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3eeaf49e31433239689357.png)
按摩基础手法第一章基础手法第一节总论一、概述首先要注意教材中对体位、手法起止点、轻重、单向双向、直线弧线、要领、作用(关键词)等的描述,特别是基本手法的相关内容尤为重要。
基础手法(参考《按摩师》教材第二版46—67页,《按摩师》参考书60-68页,《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相关内容):是按摩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
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手法结合,成为复合手法运用。
常用手法(参考《按摩师》153-237页):本身可以是单式手法也可以是复合手法,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在临床运用过程中比较常见,保健按摩套路手法多在此处描述。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和运动规律,我们把基本手法归纳为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六类,共二十四种手法(《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中24个,实际上有30个手法)。
二、总操作要领1、操作姿势要领:两脚微分、或弓步或马步,着力点尽量靠近身体;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腕、掌虚、指实。
2、操作的要求:频率120-160次/分。
持久有力、均匀渗透、柔和连贯。
3、经过穴位要点按。
4、操作时的各种感觉:酸、胀、疼、麻、木、热5、操作后的各种感觉:总的来说就是各种舒服。
6、轻重曲直:上重下轻是最常见的要求。
胸腹多外重内轻,腰背部多外轻内重,上肢外面重内面轻。
还要注意手法操作时的直线、弧线。
握拳手法体壮者实拳,体虚者空拳。
总的来说,耐受力大的就用重手法,小的就用轻手法。
7、注意事项:手指甲不要划伤皮肤。
三、手法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没有完整答案的问题。
一个手法根据医生的身体情况特点,病人总的身体情况特点,操作部位的曲度、硬度、耐受力、手法要达到的目的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变化比较好。
完全相同的手法放到不同的部位或穴位上就其新名字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四、手法的好与坏手法是很难分出好与坏的,主要是判断手法变化是否合理。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8b03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f.png)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小儿推拿手法单式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单式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2aca5c69dc5022abea00b9.png)
扶正祛邪,调 和气血,疏通 经络。
整理ppt
14
单式手法之八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 一定的穴位和筋腱,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捏。
刚柔结合,用力 由轻到重,有连 贯性。
强心醒神,定 惊止抽搐,发 汗解表,拿以 强之。
整理ppt
15
单式手法之九
捣法 以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作有节奏 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12
单式手法之六
捏法 用拇指和食、中、无名指对称用力、捏住一定部 位,将皮肉捏起,做连续辗转挤捏。
用力适当,不可 拧转。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强健 身体和防治多种 疾病。
整理ppt
13
单式手法之七
运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作弧形或环 形移动。
宜轻不宜重,宜 缓不宜急,在体 表旋绕摩擦推动, 不带动深层肌肉 组织。每分钟 80-120次。
着力部分要紧贴 皮肤,压力要轻 重适宜,宜使用 介质。以皮肤出 现紫红色瘀斑为 度。
祛风散寒,活 血化瘀,降逆 止呕。
整理ppt
19
谢谢聆听!
整理ppt
20
8
掌揉法
图1-2-4鱼际揉法
图1-2-5掌根揉法
整理ppt
9
单式手法之三
摩法 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手掌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移动。
手法轻柔,速度 均匀,用力温和 而浅,仅达皮下, 不带动深层组织, 每分钟100-150 次。
宽胸理气,健 脾和胃,消积 导滞。
整理ppt
揉法 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端、小鱼际、掌根、吸定于 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揉动。
分指揉(拇指揉、 中指揉、三指柔) 鱼际揉、掌根揉 三种。
推拿手法(单式手法)PPT课件
![推拿手法(单式手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8c29c54693daef5ef73d58.png)
临床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
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掌揉腹部,可温中散寒,治疗脘腹部疼痛。
掌揉膝部,治疗膝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症。 掌揉腰部及四肢肌肉,有较好的放松肌肉、
松解痉挛的功效。常用于腰背部及四肢肌肉酸痛 和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反应,能起到缓解作 用,还可治疗肾虚腰痛,腰三横突综合征。
6
动作要求: 1.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 2. 前臂作主动摆动,腕关节不可作主动
摆动。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整个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7
临床应用: 本手法着力面积大,且柔软舒适,刺激更为
柔和,老幼皆宜。临床上常用于面部、胸腹部、 胁肋部、四肢关节等部位。 头面部应用,具有疏通经络、安神醒脑、清热止 痛的功效。可治疗牙痛、头痛、痄腮、下颌关节 紊乱、面神经瘫痪等。 胸及胁肋部应用,具有宽胸理气、行气活血之功 效。可治疗咳嗽、胸闷、气喘、胸胁屏伤或扭挫 伤。
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
摆动,带动腕以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
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肌肤一起
揉动。
10
动作要求: 1. 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压力轻柔,动
作灵活。附着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摩擦, 也不能向下按压。 2.动作均匀、持续、协调而有节律。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7
临床应用 因本法刺激较强,临床上常配合揉搓
等手法,以缓和刺激。 本法运用相当广泛,常用于头部、颈
项部、肩背部和四肢。具有祛风散寒,开 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18
3 搓法 动作要领 用双手掌挟住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 动。
小儿推拿单式手法实训报告
![小儿推拿单式手法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f6b7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c.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日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了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技能,提升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小儿推拿单式手法实训。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小儿推拿单式手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2.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小儿推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小儿推拿单式手法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体表,逐渐向下用力,按而留之。
按法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等,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2. 摩法: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抚摩。
摩法可分为指摩法、掌摩法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3. 揉法: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穴位,以腕关节回旋活动或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带动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活动。
揉法可分为食指揉法、拇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等。
4. 推法: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形推动。
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
5. 掐法:用指甲掐压皮肤,刺激穴位。
掐法可分为指掐法、掌掐法等,具有醒神开窍、止泻等作用。
6. 运法:以操作者的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或穴位周围作弧线或环形推动。
运法可分为运内八卦、运太阳等,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作用。
四、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等方式,深入学习小儿推拿单式手法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各种手法的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探讨不同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4. 总结交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实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8c70c5aa00b52acfc7ca43.png)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第一节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推拿基本手法
![推拿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97189e69dc5022aaea009e.png)
【操作要领】指摩法是用指面贴附一定的部位作有节律的环 转动作,肘应微屈,腕部放松,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动掌指 来完成,动作宜轻缓柔和。 掌摩法是用掌根部(或大、小鱼际)或全 掌贴附一定 的部位,通过连动前臂、腕关节作环旋运动,动作应和缓协 调。
【作用与应用】温经散寒,理气消积,常用于胸腹及胁肋部, 治疗胃脘痛、胸胁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作用与应用】 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散瘀消肿。 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
痛、落枕、肌腱炎、腱鞘炎等。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 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 麻木,胸腹胀痛等症;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形体肥胖、 肌肉丰厚或因宿疾痹痛而感觉较迟钝的患者。多施于腰背 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 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第二节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一、体位的选择
手法操作前要选择好恰当的体位。对患者而言, 宜选择感觉舒适,肌肉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 又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对医者来说,宜 选择一个手法操作方便,并有利于手法运用、力 量发挥的操作体位。同时要做到意到、身到、手 到,步法随手法相应变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术者身体各部动作要协调一致。
抹法
【操作要领】抹法是用拇指(单或双拇指)指腹贴附于皮 肤,和缓轻柔的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不应带动 皮肤。
中国传统推拿手法
![中国传统推拿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1bb098d4d8d15abe234e34.png)
改变足部结构的原因?
足部结构改变后 会带来什么样影响呢?
一.高弓足
• 足弓过高,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足 部肌肉和韧带过于紧绷或不正确的行走步态所 造成。吸震能力差不耐久站,走路外旋力量过 大,全身压力集中于脚跟与前脚掌,脚底受压 面积小稳定度差。容易长茧、酸痛,足底结构 比较容易紧绷,易发生足底肌膜炎。脚底皮肤 易破损、易有肩颈酸痛或假性长短脚、脊椎侧 弯、退化性关节炎病变,脚底韧带易发炎等。 • 可选择稳定性及吸震力强的鞋子,或具足弓的 鞋垫来平均受压协助吸震以减少冲击力。并要 修正走路方式。
提法
•提出陷下骨如旧: (1)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 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使仍陷者 (2)倘重者轻提,则病不愈;轻者重提, 反加新患
按摩法
(1)按者,以手往下抑之;摩者,徐徐揉 摩之 (2)因损伤皮肤筋肉,肿硬麻木,而骨未 有折断者
推拿法
(1)以手推之使还旧位,有用两手或一手捏 定患处,缓缓以复其位 (2)或因筋急难于转摇,或筋纵难运动,或 骨节稍有错落不合缝者,当推拿以通经 络之气血
关于伤科触诊的练习体会
• 4、知常达变:触诊要知组织常态,并要 牢记于心、牢记于手,一旦临证,方能 清楚手下异常,对异常病态组织的触诊 学习也是一 个艰难的过程,只软组织的 疾患,在正骨心法要旨里面就有筋强、 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 、筋翻、筋寒、筋热之不同,没有老师 ,只有多练多悟,反复验证。
•推拿,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早在 《内经》中就有记载过。 •吴谦的《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推、 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 •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法,也是中医学中的一门 重要学科。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 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的 目的。 •推拿治疗必须在中医基础学的脏像、经络学说、 诊断学、内科学和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辩证 施治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
?推拿手法之单式手法五
![?推拿手法之单式手法五](https://img.taocdn.com/s3/m/e0ae09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6.png)
推拿手法之单式手法五振动手法一、抖法动作定义: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的手法,称为抖法。
动作要领:1、抖上肢法:医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或手掌部,将其上肢慢慢地向前外侧抬起60度左右,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并使抖动的幅度,由腕关节逐渐传递到肩部,使肩关节和上肢产生舒适的感觉。
2、抖下肢法:患者取仰卧位,伸直。
医者站于其脚后方,用单手或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使下肢呈内旋状,并提起离开床面,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使髋部和大腿部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3、抖腕部法:患者取坐位,腕关节放松。
医者用双手拇指按放于腕背部,两食指相对,横置于患者腕关节掌侧横纹,刷功能手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住患者腕关节上下横纹并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带动腕关节作频率较快的、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或者医者用食指桡侧抵住患者腕关节掌侧,大拇指按住起前臂近腕关节处将其前臂上下快速,使腕关节产生小幅度的、连续的、频率较快的上下抖动。
:抖法是一种和缓、放松、疏导手法,具有疏松经脉、通利关节、松解粘连、的功效,适用于肢,以上肢为常用。
上肢的应用,治疗时常配合搓法,作为上肢或者肩部治疗的结束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部伤筋以及肩、肘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
下肢的应用,治疗时常配合搓法、扣法以及牵引等 ... ,用于治疗腰部扭伤、症和腰椎退行性变。
二、振法动作定义:以指和掌吸附与治疗部位,作频率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法。
以手指端着力振颤者称为指振法,以手掌着力者称为掌振法。
动作要领: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指端或手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意念集中于指端和掌心,然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的作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端或掌心传递到机体,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
: 1、振法 ... 柔和舒适,指振法常用于胸腹部及头面部,掌振法则主要用于胸腹部和肩背部。
推拿常用手法(1)
![推拿常用手法(1)](https://img.taocdn.com/s3/m/87ccd6c46c85ec3a86c2c5c2.png)
推拿常用手法( 1 )第一节手法概述基础手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手法结合运用。
初学推拿者可先掌握几种简单手法,早期着重力量训练。
一、手法分类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将手法分为六大类:挤压类手法、摩擦类手法、叩击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
二、手法基本要求1、持久: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累计到临界点,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欲保持手法的持久性,首先要保持消耗体力少,避免劳累的姿势,使用丁字步和弓步,滚法时不能弯腰和低头,避免引起腰背劳损和颈项劳损,推拿治疗床的高低要适当。
其次被操作者要采取舒适的体位,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如按揉肩井时要采取俯卧位,但被操作者采取俯卧位也不能时间太长。
在推拿操作中要不断的变换姿势和手法,每个体位的某个部位都有几种最佳手法可供选择。
手法种类虽多,但无包治百病的最好手法,只有最佳手法,如按压严重的腰肌劳损可采用踩跷。
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手法,减少该手操作法的肌肉持续劳损,每两三分钟可换一种手法。
可多选择带间歇性休息的手法,如弹拨法、滚法。
要善于利用左手操作以避免右手劳累,如多使用左手滚法。
推拿医师首先要保护自己,其次才是推拿治病。
另外,手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该手法是否消耗太力量。
F 有效力=F总-F耗,人在劳累下会自动选择省力的手法。
为了保证推拿手法的顺利施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者和患者所取的体位和姿势很重要,医者和患者之间位置的远近高低等必须互相适应,患者应该力求舒适的体位,肌肉应充分放松;医者为了使自己的力量能充分发挥出来,应选择一个即使得上劲,又省力和便于操作的体位和姿势2、有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脘腹部应用,具有健脾和胃、促运化、助 消化等功效。可治疗脘腹胀满、腹痛、泄 泻、便秘等消化功能失常的病症。 四肢关节处应用,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可治疗四肢关节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 肿胀疼痛,运动障碍。
掌揉法: 动作要领: 术者用手掌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 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略背伸,腕 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 摆动,带动腕以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 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肌肤一起 揉动。
第二节
(一)大鱼际揉 (二)指揉 拇指揉法 (三)掌揉法
揉动运动手法
大鱼际揉: 动作要领: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 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 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 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环 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临床应用 本法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肩背、腰臀 及下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消 除疲劳、解痉止痛的作用。
谢谢
推拿手法学
第一节
推法
推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治疗部 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 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用指称指推法、用 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常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 一指禅推法
·
动作要领: 肩及上肢放松,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的治 疗部位。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 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 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 临床应用时,常在施术部位涂抹少许介质, 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利于手法操作, 防止破损。 压力过重,易引起皮肤折叠而破损。
推法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 的功效。全身各部均可适用。 一般拇指平推法适用于肩背部、胸腹部、 腰臀部及四肢部。掌推法适用于面积较大 的部位,如腰背部、胸腹部及大腿部等。 拳推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 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较为迟钝 的患者。 肘推法刺激最强,适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华 佗夹脊及两下肢大腿后侧,常用于体型壮 实,肌肉丰厚,以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 的患者。
腰背部应用,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 功。常用于治疗腰背部肌肉酸痛、板滞等。
Hale Waihona Puke 胁肋部应用,具有疏肝理气、平喘降逆之 功。常用于治疗胸闷、气喘、腹胀及肝气 郁结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
肩及四肢部应用,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 络之功,可较好地放松肌肉。常用于治疗 肩、上肢部酸痛、活动不利,及下肢部肌 肉痉挛、疼痛等,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股 内收肌综合征、小腿腓肠肌痉挛等。
临床应用: 一指禅推法接触面积小,功力集中,深 透性强,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操作。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 开窍醒脑,健脾和胃,调节脏腑的功能。
第五节
叩击运动手法
拍法
1 拍法 动作要领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腕关节 放松,用前臂力量或腕力,使整个虚掌平 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膝部应用,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常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症, 如慢性骨关节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软 骨炎等。
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 ,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 穴位,沉肩、垂肘、悬腕,以肘关节为支 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和 拇指指间关节的伸屈运动,使产生的功力 轻重交替,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动作要求: 1.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使肩部耸起 。 否则,操作时不能持久,而且上肢易产生 酸痛,并使动作受到牵制。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使肘部略低 于 腕部与肩部。同时腕部尺侧要略低于桡侧
3.悬腕:即腕关节自然下垂,但不可将 腕 关节用力勾紧,而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 应在保持腕关节松弛的状态下尽量使腕关 节悬屈呈90度。 4.掌虚:即手掌部与其余四指均应放松 , 不可使劲,除拇指着力外,其余都要放松 。
二指拿法 三指拿法 四指拿法 五指拿法
动作要求 1、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 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2、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而柔和。 3、着力面为罗纹面,不可用指甲内掐。 4、操作时捏揉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
临床应用 因本法刺激较强,临床上常配合揉搓 等手法,以缓和刺激。 本法运用相当广泛,常用于头部、颈 项部、肩背部和四肢。具有祛风散寒,开 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动作要求: 1. 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压力轻柔,动 作灵活。附着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摩擦, 也不能向下按压。 2.动作均匀、持续、协调而有节律。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临床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 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掌揉腹部,可温中散寒,治疗脘腹部疼痛。 掌揉膝部,治疗膝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症。 掌揉腰部及四肢肌肉,有较好的放松肌肉、 松解痉挛的功效。常用于腰背部及四肢肌肉酸痛 和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反应,能起到缓解作 用,还可治疗肾虚腰痛,腰三横突综合征。
动作要求: 1.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 2. 前臂作主动摆动,腕关节不可作主动 摆动。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整个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临床应用: 本手法着力面积大,且柔软舒适,刺激更为 柔和,老幼皆宜。临床上常用于面部、胸腹部、 胁肋部、四肢关节等部位。 头面部应用,具有疏通经络、安神醒脑、清热止 痛的功效。可治疗牙痛、头痛、痄腮、下颌关节 紊乱、面神经瘫痪等。 胸及胁肋部应用,具有宽胸理气、行气活血之功 效。可治疗咳嗽、胸闷、气喘、胸胁屏伤或扭挫 伤。
3 搓法 动作要领 用双手掌挟住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 动。
动作要求 1、操作是双手用力对称。 2、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3、操用时医生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 治疗部位不宜夹得太紧。
临床应用 适用于腰背、胁肋、肩及四肢部,以 上肢部最常用。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 作用。常作为临床治疗的结束手法。
指揉法: 分拇指揉、中指揉、双指揉、三指揉。 动作要领: (一)拇指揉: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一 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腕关节放松,而 后作大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 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 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 动。
第四节
对称用力手法
拿法 搓法
1 拿法 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 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 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