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讲义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颗粒溶解之外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
① 颗粒间接触由点 线,随深度加大而变紧密.
表 现
② 塑性变形.火山岩屑、泥质岩屑、云母等柔性组分
形 式
变形呈假杂基挤入颗粒空间.
③ 破裂.刚性颗粒发生破裂,出现小裂缝.
④ 颗粒定向排列,石英拉长具优选方位.
压溶作用
压溶是指在压应力作用下,由骨架颗粒在接触点的 溶解所引起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过程.
a 石英自生加大
b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石英自生加大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2〕成岩后生作用
②溶解作用:
使物性变好,可产生溶蚀孔隙. 特别是有机质热成熟产生的有机 酸和CO2可使储集层中的碳酸盐 胶结物及铝硅酸盐颗粒大量溶解, 从而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2、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和沉积条件 ——微观因素的控制〔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相同成岩作用下,石英砂岩 储集性比长石砂岩好.原因: a长石的润湿性比石英强; b长石比石英的抗风化能力弱.
②碎屑颗粒的粒度及分选性:
粒度越大,φ、K大;分选 程度好, φ、K大. a. 粒度一定时,分选越好, 物性越好. b.分选一定时,K与粒度 呈正比.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据世界546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统计,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集 层所储油气占总量99.8%,其中碎屑岩中的储量占57.1%,碳酸盐 岩中占42.7%.其中,碎屑岩储集层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储集层类 型.
中国石油大学 储层地质学
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科学。
2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有效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从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4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其连通关系。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6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7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8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
9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10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11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12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13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4水敏性:粘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现象。
1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6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17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18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2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构造。
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是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Clq 2019/9/24
二、储集层的特性
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沉积岩,只有少数 油气藏的储集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两大基本特性。这两大特 性是衡量储集层性能好坏的基本参数。
1、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地壳中没有孔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岩石 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压汞法就是利用毛细管现象的机理,在不同的压力下, 把非润湿相汞压入岩石孔隙中,根据所加压力(相当于毛细 管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即可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关系 曲线,也称毛细管压力曲线或压汞曲线。
Clq 2019/9/24
结合不同压力下压入的汞量,即可求得各种孔隙所占 有百分量。由此即可对岩石的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
第五章 储集层
Clq 2019/9/24
页岩储层
蜂窝状小孔洞 Clq 2019/9/24
页岩储层
Clq 2019/9/24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储集层概述
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连通孔隙,能够使流体存储,并在 其中渗透的岩层。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储集层并不一定储存油气。 储存了油气的储集层称之为含油气层,或含油层、含气层。
二者的关系是: 1D=0.987µ㎡ 1md=987×10-6µ㎡
Clq 2019/9/24
对于单相流体充满岩石孔隙,岩石不与流体发生任何物 理或化学反应,此渗透率称之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目前主要采用空气测定储集岩的绝对渗透率。所以又称气 测渗透率。
Г.И.捷奥 多罗维奇 按渗透率 大小将储 集层分为 五级: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解释
0000
(三)伸展构造运动的特点:
拉中有拱,拱、拉共同作用使块体掀斜。拱张出现在块 体抬升的一端,拱张的力来自岩浆的上湧。其表现:
①拱张断层,即发育在古生界地层中放射状的正断层。
义古22 义古19
义和庄潜山
②拱张地垒。
义和庄潜山
③岩浆活动
蒙阴凹陷
A.侵入
平邑凹陷
陈家庄潜山北坡
平邑凹陷
蒙阴凹陷
车59井
埕西潜山南坡
车 57 、 车571、 车572三个潜山断阶上也有一个统一的强反射 断剥面。 它对于上盘来说, 沉积地层超复其上, 后不断随深部拉 张而下沉,相当于断层活动。而断面之下则为若干个潜山台阶,所 以又是一个剥蚀面。台阶间的断层则应是拉张所形成的较陡的正断 层。 车57 车571 车572
孤东5井
2.中生界地层,特别是 下白垩系西洼组发育数 百米中性为主的火山岩 系,安山岩、煌斑岩、 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 部分砂泥岩,如孤东5井, 西洼组厚325.3米。
3.块体断裂,拉张掀斜,开始出现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
4.块体两端大量的拉张正断层(反向正断层)出现。
泗水凹陷
埕东潜山
泗水凹陷
(二)、拉张的成因:深部岩浆流动
结语:由于资料十分丰富,而研究时间不足且理论
基础较差,故发言中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 专家、同行们指正。 地下情况复杂,尚有许多未解之谜需在今后的 工作中继续努力研究。
本义研究过程中得到胜利物探院领导及有关技术人 员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
谢谢!
2002.5.大连
三、伸展运动(拉张)时期
从燕山运动Ⅱ幕(J3/J1+2)开始的伸展运动,一直持 续到喜山运动Ⅱ幕(东营幕)。这一时期即济阳坳陷这 一中生界断陷盆地的整个发育期。上第三系沉积时则进 入大型的坳陷时期。
储层地质学
第一章储层的一般特征第一节储集岩的特性一、储集岩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reservoir rock)。
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及渗透性。
孔隙性即岩石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其中能储存流体。
同时,储集岩还必须具有渗透性,即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在其中流动。
广义地说,所有具连通孔隙的岩石都能成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储集层的孔隙性控制储能大小,当其中储存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时,则分别称之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储集层的渗透性控制油气层的产能。
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其储集性优劣相差甚大。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一般按岩类将储层分为三大类,即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及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等)。
另外,尚有按储集空间类型或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方案。
如按照储集空间类型可将储层分为孔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孔缝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孔洞型储层、孔缝洞复合型储层等;按照渗透率可将储层分为高渗储层、中渗储层和低渗储层。
目前,国内外对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的低渗储层给予了关注,因为其中赋存有1/3的石油资源量及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由不可动用到可动用。
由于低渗储层从成因到特性均有其特殊性,因而本章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之。
二、储集岩的孔隙性广义的孔隙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即储集空间,有人亦称其为空隙,包括各种类型的孔隙(狭义的)、裂缝和溶洞,其中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
严格地讲,地壳上所有的岩石或多或少都具有孔隙。
而只有那些具一定数量的连通孔隙的岩石才能成为储集岩。
其储集性的优劣取决于孔隙大小、孔隙连通性及孔隙含量的多少。
1.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大小对流体的渗流有较大的影响。
石油地质学第3章储层和盖层
形状,规模可大可小。
河流相
2.三角洲砂岩体 三角洲平原:分 流河道砂岩体;
三角洲前缘:水
下分流河道、河口坝、 远坝、前缘席状砂等 砂岩体; 前三角洲:以泥
岩为主。
3.海岸砂岩体 主要有海 滩砂、砂坝、 堤岛、风成砂 丘等砂岩体,
一般呈带状或
串珠状沿岸线
分布,分选好。
4.浊积砂岩体 平面呈扇形,成因有海底扇、深海扇、湖底 扇等。扇中部分一般有分选较好的砂质沉积,可 构成良好储层。
岩石中的孔隙 (红色)
一.孔隙性
储集层中的孔隙: Vp 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φ t): t 100 % Vt 孔隙通常可分为三类: ① 超毛细管孔隙(d>500m) 连通孔隙/有效孔隙 ② 毛细管孔隙(500~ 2 m) ③ 微毛细管孔隙(d<2 m)
有效孔隙度 (φ e):
评价指标:
1、排驱压力(Pd) 2、饱和度中值压 力(Pc50) 3、最小非饱和的 孔隙体积百分数 (Smin%) 4、孔喉半径集中 范围和频数
我国部分油区砂岩储集层的物性特征
地区 层系 孔隙度 % 20 —30 20 —25 17 —20 10 —17 20 —30 10 —20 16 —23 7 —16 渗透率 毫达西 100 —300 30 —100 10 —30 0.5 —10 20 —400 0.3 —20 60 —1000 0.3 —40 排驱压力( 汞) 大气压 0.1—1.5 1—4 4—8 10—20 0.2 —4 3—15 0.2 —1 2—7 7—10 5—9 <0.1 —5 9—14 15—45 1—5 9 —15 15 —25 15 —25 <0.1 0.1—5 5 —300 2 —500 >20 3—30 <l 一 4 0.2 —6 饱和度中值 毛管压力 ( 汞)大气压 0.7—3 3 —10 0 —80 >100 1—6 6 —40 1—6 15 —50 30 —50 40 —90 >100 >70 10 一>50 8 —20 2 —25 如裂缝发 育可产气 无自然产能 中 中一高 晶间孔 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拉间孔 粒间孔、杂基内微孔隙 产微气 晶间孔 高 中 中一低 低 中 低 中 无自然产能 粒间孔隙 充填未满孔、胶结物晶间 孔,粒间孔、构造裂缝 充填未满孔、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晶间隙 粒间孔、溶蚀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 粒间孔、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 产能 主要孔隙类型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角砾孔隙:角砾灰岩发育原生沉积的砾间孔隙。
潜穴孔隙:生物掘穴形成的孔隙。 钻孔孔隙:
(三)喉道类型
1、颗粒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喉道类型 与砂岩储集岩的类似。 2、基块中的喉道类型 (1)管状喉道
孔隙间由细而长的管状喉道相连,其断面近于圆形。
(2)孔隙内缩小部分组成喉道 孔喉分界不明显。 (3)片状喉道 白云岩中的晶间孔隙大多为四面体至多面体孔隙,在其
(3)缩小的粒间孔隙
因为颗粒变形、化学压实作用、粒间基质的收缩作用、 粒间未充填满的胶结作用,以及上述次生加大胶结作用等原因 造成。 (4)扩大的粒间孔隙
碎屑颗粒边缘的溶蚀,早期胶结物、次生加大胶结物及
其交代矿物的局部溶蚀,以及颗粒骨架的收缩作用形成的孔隙。 (5)胶结物晶间微孔隙 胶结物晶体之间的孔隙。 (6)贴粒缝
(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主要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1)受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颗粒支撑的岩石 粒内孔隙:沉积前或沉积时
粒(晶)间孔隙:
纹理及层理缝: 解理缝: 遮蔽孔隙:长形生物壳或壳体碎片或长条形砾屑沉积后,对 其下覆沉积物起遮蔽作用。
生物骨架孔隙:
(2)非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
窗格孔隙或鸟眼孔隙:一般呈扁平状平行文理或层理分布。 收缩孔(裂)隙:沉积物失水收缩而形成。
随粒径增大,渗透率有增大的趋势。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不同储集岩类型中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碎屑岩中,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POR-PERM 14 12 10 8 6 4 2 0 0
0.4319x
perm(md)
y = 0.0081e 2 R = 0.6687 0.8177
5
10 por(%)
结物的颗粒 之间发育, 孔隙大部分 反映了颗粒 外形(粒间 孔隙)。
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
2. 矿物中的水
按存在形式和在 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分为 5 种:
1) 吸附水:水分子被机械地吸附于矿物颗粒外表或孔隙中 的水。 如薄膜水、毛细管水。
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数量 固定。脱水后晶体受破坏。如硬石膏,CaSO4.2H2O 3)结构水(化合水):OH- 或 H+ 、 H3O+ 离子 形式参与构成矿物 晶体,有确定的含量比,只有在高温、晶体结构被破坏 时,才以中性 水分子形式释放。 如 高岭石 Al4[Si4O10](OH)8
2. 岩浆岩
1)概念
岩浆: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挥发组分(H2O、 CO2、SO2、….)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岩:岩浆冷凝以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地表火山熔岩流的温度:基性1000-1200℃ 、 中性900-1000 ℃ ,酸性700-800 ℃ 。
含放射性元素矿物自发放出离子或射线,同时释放能量,
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如晶质铀矿UO2
六、矿 物 的 分 类、命 名
1. 矿 物 晶 体 化 学 分 类 分类系统: 大类—— 化合物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矿物。 如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卤化物。 类—— 具有相同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的矿物, 如硫酸盐矿物类。 亚类—— 络阴离子结构类型相同的矿物。 如:岛状、链状硅酸盐矿物亚类。
石 英
4.卤化物矿物大类
主要有:石盐、萤石(CaF 2)
石 盐
骸晶
萤 石
萤 石
5.含氧盐矿物大类 包括:硅酸盐、碳酸盐、
硫酸盐、磷酸盐等
硅酸盐矿物亚类
第六章 储层
第六章油气储层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入手,系统介绍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储集岩类型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行不同的储层分类。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石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二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石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石结构和成岩作用,部分受构造作用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小,属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力下不能流动,因此,一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生溶解而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火山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特征
渗透率的大小除受孔隙大小的影 响外,更主要是受孔隙连通情况,即喉 道半径大小、几何形态和结构系数的 控制。低渗透储层孔喉半径小是其渗 透率低的主要原因。砂岩低渗透储层 孔隙喉道类型包括收缩喉道、片状或 弯曲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但以后两 者为主。 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主要分为 大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两种(图1), 前者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 粒间溶孔,喉道主要为细颈型和窄片型, 孔喉比较大;后者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 和晶间微孔为主,吼道主要为管束状、 细管状和窄片状,孔隙较小,吼道也较 小,孔喉比较低。
四.浆岩储层的岩相特征
1.火山岩相及其分布特征
(1).火山通道相 (2). (2).次火山相 (3).爆发相 (4).喷溢相 (5).喷发沉积相
2.浅成侵入岩相
• 四.岩浆岩储层的储集条件和 控制因素
• • • • • 1 2 3 4 4 火山岩相类型 构造作用 热液绿泥石充填作用 岩浆岩次生变化 风化作用
•
二 碳酸盐岩储层
现在,从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 现的油气储量已接近世界油气储量 60% 的一半,产量则已达总产量的60% 以上。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很多, 岩性以粒屑灰岩、生物骨架灰岩和 白云岩为主。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
(一)原生孔隙 一 原生孔隙 1、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 3、生物骨架孔隙 4、生物钻空孔隙 5、鸟眼孔隙 (二)次生孔隙 二 次生孔隙 1、晶间孔隙 、 2、角砾孔隙 、 3、溶蚀孔隙 、 4、裂缝 、
致密储层的基本岩石学结构特征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是陆相低渗 透储层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长石和岩屑 含量普遍较高,多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 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少 见,粒度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大小混杂,分选 和磨圆较差,泥质含量高。由于这一特征,使 得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容易发生压实作用, 且压实强度较大,从而使孔隙度大大减少,储 层物性较差。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一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通常用Pd、r、Smin%、Pc50作为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
★a. 排驱(替)压力——汞开始大量注入岩石
排驱(替)压力: 非润湿相开始(大量)注 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时 所需要克服的毛细管压力, 即: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 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小 压力。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①按成因:
a原生孔隙:和碎屑物质同时形成或与岩石本身同时形成的
孔隙。
b次生孔隙:岩石形成后,经过淋滤、溶解或交代、重结晶
等次生改造作用形成。
②按岩石中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的不同作用:
a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mm,裂缝宽度>0.25mm,流体可在其中
自由流动;岩石中一些大的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的砂岩孔隙等。
Q L K P1 P2 S
渗透率的单位是 m
2
当粘度为1(10-3Pa.s)的液体,在1(105Pa)压差下,通过截面积为 1cm2,长度为1cm的岩样时,若此时的流量正好是1cm3/s,则该岩样 的渗透率即为1D
(1D=1μm2,1mD=987×10-6μm2=0.987×10-3μm2)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上, 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 集中的孔喉越粗;平坦段越 长,说明集中的孔喉的百分 含量越大。孔喉半径的集中 范围与百分含量反映了孔喉
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
孔喉越粗,分选性越好,其 孔隙结构越好。
④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d.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非润湿相汞饱和度为50%时对 应的毛细管压力
从储集层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储集层具有两个重 要的特性,就是孔隙性和渗透性,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储集层这两个特征。
第一节 储集层物理性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五章储层
¢ ó
£ ±
£ ±² ¢
¶ Ø 104 ´ Ï ¿ ã ¿ ×Ò » ´ Î ã Á ° ô´ ¯ ³ ¤ Ô § Æ ½ Ã æ · Ö ° ¼ Í ¼
0 300 m
õ Í 24 66-34 66-32 68-32 õ Í 1
õ Í 33 104-3
Ò » ¾ Å ¾ Å ¾ Å Ä ä Ë Ä Ô Â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
一、概念与分类 1. 概念
定义:储层分布及内部 各种属性在三维 空间上的不均一 变化,即为储层 非均质性
规模与层次 相对与绝对
为什么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沉积 成岩 构造
(1)沉积因素:分布:砂体分布模式 储集性:粒度、分选、排列方式
42.4%
40.8%
39.0%
34.0%
30.7%
层间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微观非均质性
研究目的:
开发层系的确定: 隔层 渗透率层间差异 层间渗流差异 层间矛盾及剩余油分布
层间干扰,单层突进
表征参数
1.
(1) 分层系数 一定层段内砂层的层数。 以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表示。 (2) 砂岩密度 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 (NGR,net gross ratio) (有效储层与总厚度的比值)
 ± ± ¤Ó Í Ì ï ±  3´ Ï ¿ ã K2t1-K 2cÓ Í ° × Æ Ê Ã æ Í ¼
第五章 油气储层
钻井地质(1) 测井 地层测试(2) 地震
油藏地质研究
资料录取
地层对比(3) 地下构造(4) 油气储层(5) 油气藏流体分布(6) 压力、温度(7) 储量计算(8)
回顾 内容
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
储层地质与构造地质第一章储层基本特征ppt课件
(2〕渗透率评价指标:(×10-3μm2)
特高渗透率
K≥2000
高渗透率
500≤K<2000
中渗透率
100≤K<500
低渗透率
10≤K<100
特低渗透率
K<10
(3〕绝对渗透率确定方法 实验测定法:精度最高 测井解释法:精度居中 地震和试井解释法:精度最差 不同精度的绝对渗透率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胶结物结构: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和重结晶程度而定。
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可 见微弱的晶体光性,但肉眼不能分辨晶粒。蛋白石及磷酸盐类 常形成此类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颗粒间,晶粒在手标 本上可以分辨。碳酸盐类胶结物常具有这种结构
嵌晶结构: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晶粒间呈镶嵌结构,每 一个晶粒中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由成岩、后生期的重结 晶作用形成。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形成这种胶结
虫孔构造、缝合线构造
(4〕储集空间 孔隙、裂痕、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储集空间类型多样 碳酸盐岩储层:除孔隙外,发育大量的裂缝和溶洞
碎屑岩储层:基本上是孔隙,裂缝较少,一般没有溶洞 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变化很大 碳酸盐岩储层:既有组构选择性孔隙,如鲕粒灰岩;又有非组 构选择性孔隙,如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透能力。
K:岩样的绝对渗透率,μm2
Q:流体在t秒内通过岩样的体积,cm3
k
QL
FP1 P2
t
P1、P2:岩样前、后端压力,atm F:岩样截面积,cm2 L:岩样长度,cm
μ:流体粘度,cP
t:流体通过岩样的时间,s
绝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微观孔隙结构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1、国外常见的主要火山岩储集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集岩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钛辉玄武 岩、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斜长流纹岩和 粗面岩等。
(2)主要火山碎屑岩储层有:火山集块岩、安山集块岩、火 山角砾岩、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斜长流纹角砾岩、安山角 砾岩、凝灰岩、流纹—英安凝灰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等。
显微镜下能分辨的微裂隙,延伸不远。 总的来说,侵入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构造裂隙,其 次为溶蚀孔隙。
(三)侵入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由于裂隙发育不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常造成储层连 通的不均一性,岩心的孔隙度变化很大。 2、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产量影响很大。
三、岩浆岩油气藏类型 (一)岩浆岩潜山油气藏 1、“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 2、岩浆岩潜山油气藏一般分布在箕状凹陷的缓坡,油源来自 侧向正断层下降盘的生油岩。
例如: 准葛尔盆地火山岩 二连盆地阿北安山岩油藏; 山东东营凹陷滨南地区
(2)中国的次生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例如: 黄骅凹陷风化店孔店组
2、国外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二、侵入岩储层 (一)概述 1、不如火山岩储层发育和分布广泛; 2、主要是浅层侵入的辉绿岩油藏和煌斑岩油藏,且为数不多。 (二)侵入岩储层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1)晶间孔隙
(3)各国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产油、气情况。
2、中国火山岩储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层有:玄武岩、响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玄武岩、玄武玢岩、 辉石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2)主要火山碎屑岩储层有:以安山质、玄武质、流纹质火 山碎屑岩最为常见,按碎屑大小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及与沉积岩成过渡类型的沉凝灰岩。
1、火山岩储层的原生孔隙 (1)气孔
熔浆溢流至地表快速冷凝时,其中的气体向外逸散,留 在熔岩中的空间。 (2)石泡型孔隙
熔浆冷缩形成的空腔,呈多层同心圆的球状微裂隙。 (3)珍珠岩型孔隙
熔浆冷缩形成的弧形裂开的孔隙。 (4)晶间孔隙
是斑晶间的晶孔隙,形态常为多角型。
(5)微晶间孔隙 基质微晶中的微孔隙。
(6)晶内孔隙 多见斑晶内,是熔蚀作用形成的。
(7)胀裂孔 因岩浆自身的压力逐减而爆裂的孔隙。
(8)球粒间孔隙 基质中针状斜长石形成的球状颗粒之间的孔隙。
(9)朔流孔隙 熔浆处于朔性状态时继续流动留下的孔隙。
(10)杏仁体内孔隙 杏仁体内即气孔中未被次生矿物填满而残留下来的空间。
2、火山岩储层的次生孔隙 (1)斑晶溶蚀孔隙 (2)微晶间溶蚀孔隙 (3)热液熔蚀孔隙
热液将斑晶或基质中的微晶或玻璃质熔蚀后形成的孔隙。 (4)粒内溶孔
玻璃质被溶蚀形成。 (5)杏仁体内溶孔
杏仁体被局部溶蚀后形成的孔隙。 3、孔隙孔径的分类 (1)大孔隙
孔径大于0.5mm。
(2)中孔隙 孔径为:0.5-0.01mm
(3)微孔隙 孔径为:小于0.01mm
4、火山岩储层的裂隙(缝) (1)隐爆裂隙
5、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组合类型 例如:
(1)以晶间溶孔为主,组合:砾缘缝—晶间孔—砾间孔— 晶间溶孔,最好的组合。 (2)以充填物溶孔为主,裂缝—晶间溶孔—充填物溶孔。 (3)以晶间孔为主,裂缝—晶间溶孔—交代残余孔—晶间 孔,储渗性较差。
(4)以气孔为主,微缝—充填物溶孔—气孔,见于流纹岩中。 (5)以裂缝为主,气孔—晶间孔—交代残余孔—裂缝。 (五)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火山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形成各种具有不同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熔岩。 (5)隐爆角砾岩相
常发育角砾间孔隙、气泡型晶间、微晶间孔隙,以及裂 隙。 (6)喷发—沉积相
由火山碎屑与正常沉积物质混积组成。 实例:二连盆地阿北构造:
2、熔岩相的垂向分带性 例如:董冬1987年建立的潍北凹陷“五相单元序列”模式:
(四)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 孔隙类型复杂。按形态及成因可为为孔隙和裂隙两大类。
储层地质学——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岩浆岩和变质岩属于非正常沉积储层。成因复杂、岩石类 型多样。仅占不到1%。 一、火山岩储层 (一)概述
1、分为三类:熔岩、次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2、产生气孔、洞、裂隙 3、一般的次生变化多使原岩体积膨胀,堵塞原生孔隙,但其 中的碳酸盐矿物和氟石类矿物易受溶蚀,粘土矿物易被淋滤, 因而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 4、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区域广泛,发育时代遍及上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尤以新生代最为重要。
矿物晶体间的孔隙。 (2)矿物解理缝
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发育。 2、溶蚀孔隙 (1)晶间溶蚀孔隙
(2)溶蚀孔隙 局部溶蚀形成的不规则孔隙。
(3)矿物晶体表面蜂窝状小溶孔 矿物晶体内部的溶孔,长石晶体中最发育。
3、裂隙(缝) (1)构造裂隙
未充填的裂隙和被方解石充填的裂隙。 (2)构造微裂隙
(3)次火山岩储集岩有:粗玄岩、辉绿岩、橄榄钛辉石辉绿 岩、钛辉石辉绿岩、橄榄玄武岩、黑云母安山岩、黑云母英安 岩等,最常见的为后两种。
(4)我国有关的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侵入岩储集岩的岩石 类型及分布时代。
(三)火山岩相 是火山活动方式和火山活动环境以及在这种方式和环境下
形成的火山岩岩石类型的总和。 1、火山岩相的平面分布
由火山中心部位向外可分为六个岩相: (1)火山通道相
连接岩浆房和地表的通道。在剖面上常呈圆筒状或上宽下 窄的漏斗状,垂向上无成层性。 (2)次火山岩相
是在超浅层条件下冷凝固成岩的熔岩,具有熔岩的外貌和 侵入岩的产状。 (3)爆发相
火山强烈爆发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质。
(4)喷溢相 熔浆从地下深处经火山口或裂隙上升地表,向周边溢流,
熔浆冷凝时发生自破裂作用或隐爆作用形成的裂隙。 (2)成岩裂隙
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裂隙。 (3)竖直节理
呈岩株、岩基等形状的次
(5)构造裂缝 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6)风化裂隙 形成于地表的熔岩或因构造作用抬升至近地表的岩体。